初二物理上册目录
初二物理上册内容概要
一、物理入门
本章节主要介绍了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物理量的测量方法。内容涵盖了物理学的研究对象、测量的基本知识以及常用的测量工具,如刻度尺、秒表等。此外,还介绍了国际单位制和单位的换算方法。
二、声现象
本章节主要探讨声音的产生、传播和影响声音传播的因素。首先,介绍了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并通过实验探究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关系。接着,探讨了影响声音传播的因素,如温度、介质等。最后,介绍了声音的利用,如超声波的应用。
三、光现象
本章节主要探讨光的直线传播、反射和折射现象。首先,介绍了光的直线传播原理,并通过实验探究光的直线传播现象。接着,介绍了光的反射现象,包括镜面反射和漫反射。最后,介绍了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凹透镜和凸透镜的使用。
四、透镜及其应用
本章节主要介绍透镜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首先,介绍了透镜的基本类型和特点,如凹透镜和凸透镜。接着,介绍了透镜成像的原理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望远镜、显微镜等。最后,通过实验探究了透镜成像的规律。
五、质量和密度
本章节主要介绍质量和密度的概念及其测量方法。首先,介绍了质量的概念和单位,并通过实验探究了质量与物体体积的关系。接着,介绍了密度的概念和单位,并通过实验探究了密度与物质种类的关系。最后,介绍了密度在生活中的应用,如鉴别物质种类等。
六、运动和力
本章节主要介绍运动和力的基本概念及其关系。首先,介绍了运动的基本概念和描述方法,如位移、速度等。接着,介绍了力的概念和单位,并通过实验探究了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方向的关系。最后,介绍了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现象。
七、压强和浮力
本章节主要介绍压强和浮力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首先,介绍了压强的概念和单位,并通过实验探究了压强与压力、受力面积的关系。接着,介绍了浮力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并通过实验探究了浮力与物体排开液体体积的关系。最后,介绍了压强和浮力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潜水艇的工作原理等。
八、机械能
本章节主要介绍机械能的基本概念及其转化关系。首先,介绍了动能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并通过实验探究了动能与质量和速度的关系。接着,介绍了势能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并通过实验探究了势能与高度和质量的关系。最后,介绍了机械能守恒定律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滑轮组的工作原理等。
九、热现象初步认识
本章节主要介绍热现象的基本概念及其初步认识。首先,介绍了温度的概念和单位,并通过实验探究了温度与物质状态的关系。接着,介绍了热量和热传递的概念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如热水壶的使用等。最后,介绍了热膨胀现象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如铁轨伸缩缝的设计等。
1.初二上册物理常用公式归纳
速度公式:
S—路程—米(m);t—时间—秒(s);V—速度—米/秒(m/s)
密度的公式:
ρ——密度——千克每立方米(kg/m3)
m——质量——千克(kg)V——体积——立方米(m3)
重力公式:
G——重力——牛顿(N)m——质量——千克(kg)
g=9.8牛/千克(N/kg)(在要求不很精确的情况下可取g=10N/kg)
压强公式:
P——压强——帕斯卡(Pa)F——压力——牛顿(N)
S——受力面积——平方米(m2)。
液体压强公式:
P——压强——帕斯卡(Pa)h——深度——m
ρ——密度——千克每立方米(kg/m3)
g=9.8牛/千克(N/kg)(在要求不很精确的情况下可取g=10N/kg)
浮力公式:
G排:排开液体的重力m排:排开液体的质量
ρ液:液体的密度V排:排开液体的体积(浸入液体中的体积)
物体浮沉条件
功公式:
W——功——焦耳(J)F——力——牛顿(N)S——距离——米(m)
功率公式:
P——功率——瓦特(W)W——功——焦耳(J)t——时间——秒(s)
杠杆的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2.初二上册物理常用公式归纳
1.需要记住几个数值:
a.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340m/s
b.光在真空或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
c.水的密度:1。
0×103kg/m3
d.水的比热容:4。
2×103j/(kg℃)
e.一节干电池的电压:1。
5v一节蓄电池的电压:2v
f.家庭电路的电压:220v
g.安全电流:不高于30ma安全电压:不高于36v(不是等于~注意陷阱)
2.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密度、比热容、热值它们是物质的特性,同一种物质这三个物理量的值一般不改变。
3.平面镜成的等大的虚像,像与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
注意作图时应为虚线。
3.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而光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4.超声: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音。
5.次声:频率低于20hz的声音。
火山爆发,地震,风爆,海啸等能产生次声,核爆炸,导弹发射等也能产生次声。
考试中一般以危害形式出现。
6.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影子、小孔成像,日食,月食都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7.光发生折射时,在空气中的角总是稍大些。
看水中的物,看到的是变浅的虚像。
真实物体应在上方些。
8.凸透镜对光起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
9.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之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a物体在2倍焦距之外成缩小倒立的实像
b2倍焦距处,等大倒立的实像
c在2倍焦距与1倍焦距之间,倒立放大的实像
d在1倍焦距之内,正立放大的虚像
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规律:1倍焦距辨虚实,2倍焦距分大小,虚像总是正立的,实像总是倒立的。
10.滑动摩擦大小与压力和表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小。
11.压强是比较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压力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有关。
12.输送电压时,要采用高压输送电。
原因是:可以减少电能在输送线路上的损失。
13.电动机的原理: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而转动。
是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14.发电机的原理:电磁感应现象。
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话筒,变压器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
15.光纤是传输光的介质。
16.磁感应线是从磁体的n极发出,最后回到s极。
内部则相反。
17.铭牌中有电压,电功率时,先计算出r,(r=)另外,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如果题目中有“正常工作”就隐含着条件。
声现象
(一)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1、知道声音产生的条件;知道日常生活中一些常见的发声现象发声的振动部位在哪里;
2、知道声音传播的条件;知道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并能比较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传播速度的快慢比较;熟记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并能运用进行简单的计算。
知道声音传播的形式。
3、通过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探究声音产生的条件和传播的过程。
(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1、了解人类听到声音的过程。
2、知道骨传导的原理。
3、了解双耳效应及其应用。
(三)声音的特性
1、了解声音的特性:响度、音调与什么因素有关?通过什么实验可以证明?
2、音色有什么作用?
(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1、噪声的物理定义和环保定义
2、噪声的危害
3、如何防治噪声
(五)声的利用
人耳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
光现象
(一)光的传播
1、了解光源,知道光源大致分为天然光源和人造光源两类
2、了解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及其应用。
3、了解光在真空中和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c=3×108m/s=3×105km/s
4、了解色散现象。
知道色光的三原色跟颜料的三原色是不同的
(二)光的反射
1、熟悉光的反射中的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反射面的位置和之间的关系;
2、熟悉光的反射定律并能运用解决简单的问题;
3、理解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的可逆性;
4、了解什么是镜面反射,什么是漫反射。
(三)平面镜成像
1、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了解平面镜成虚像。
了解虚像是怎样形成的。
知道怎么区分实象和虚像;
3、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
4、初步了解凸面镜和凹面镜的特点及其应用。
(四)光的折射
1、了解光的折射现象;
2、了解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其它介质中时的偏折规律;
3、了解光在发生折射现象时,光路的可逆性。
4、会用光的折射规律解析简单的折射现象。
(五)看不见的光
知道什么是红外线,什么是紫外线?
透镜及其应用
(一)透镜
1、了解什么是凸透镜,什么是凹透镜;
2、了解透镜的焦点、焦距
3、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作用;
4、知道平行主光轴、通过光心、过焦点这三条射到透镜上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和凹透镜后的偏折情况;
5、知道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
(二)生活中的透镜
1、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了解照相机的成像原理;知道照相机所成的像的特点;
3、了解投影仪的成像原理;知道投影仪所成的像的特点;
4、了解放大镜的成像原理;知道放大镜所成的像的特点;
(三)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熟悉整个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过程;
2、熟练填写下表
(透镜成像规律,课本上有)
3、实象与虚象的区别
(四)眼睛和眼镜
1、知道眼睛是怎么看清物体的;
2、知道如何矫正近视眼;
3、知道如何矫正远视眼。
(五)显微镜和望远镜
1、知道显微镜的构造
2、知道望远镜的构造
3、知道显微镜和望远镜结构的共同之处 物态变化
(一)温度计
1、知道温度的物理意义
2、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制作原理;会看温度计并读数;
3、知道0℃和100℃的规定
4、会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
5、知道体温计,知道体温计与普通温度计构造上的不同之处;知道体温计的量程;知道人体正常体温;
(二)熔化和凝固
1、了解熔化现象,并知道熔化吸热;了解凝固现象,并知道凝固放热;
2、了解什么是晶体,什么是非晶体;了解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意义。
3、能将生活及自然界的一些现象与物质的熔点联系起来;
(三)汽化和液化
1、了解汽化现象和液化现象,知道汽化吸热,液化放热;
2、知道什么是沸点,什么是沸腾;能熟练说出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过程及沸腾的特点;
3、知道蒸发现象,了解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了解蒸发和沸腾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4、能利用液体的沸点知识解释简单现象,如分离水和酒精的方法。
5、能利用蒸发吸热的特点解释简单的生活现象;
6、了解液化的方法;熟练运用液化现象解释简单生活现象。
(四)升华和凝华
1、了解升华现象和凝华现象,知道升华吸热,凝华放热
2、能举出生活中升华和凝华的现象的例子,并能简单进行解释。
达哥,给个好吧~
这篇文章我给大家梳理总结了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希望可以帮助同学们系统的复习初二的物理知识,一起看下具体内容。
平面镜成像 1.探究平面镜成像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中,在桌上竖立一块玻璃当做平面镜,平面镜前面放一支点燃的蜡烛,平面镜后面放一支未点燃的同样的蜡烛。
移动蜡烛,直到从前面看上去也像点燃的一样,这就是烛焰的像。
通过观察可知,像与烛焰的大小相等;像与烛焰的连线跟镜面垂直,像到镜面的距离等于实物到镜面的距离。
2.面镜分类
平面镜
曲面镜:凹面镜、球面镜、凸面镜
3.球面镜对光线的作用
凹面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凸面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4.球面镜的应用
凹面镜:太阳灶、反射式天文望远镜;
凸面镜:汽车后视镜、街头拐弯处的反光镜、手电筒的反光装置。
5.平面镜成像规律:
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物和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关于镜面对称
平面镜所成的像是经光的反射形成的正立的虚像。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长度的单位:
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
其他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1km=1000m;1dm=0.1m;
换算关系:1cm=0.01m;1mm=0.001m;1μm=0.000 001m;1nm=0.000 000 001m。
2.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
刻度尺。
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①注意刻度标尺的零刻度线、最小分度值和量程;
②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位置要放正,不得歪斜,零刻度线应对准所测物体的一端;
③读数时视线要垂直于尺面,并且对正观测点,不能仰视或者俯视。
3.时间的单位:
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
时间的单位还有小时(h)、分(min)。
换算关系:1h=60min 1min=60s。
4.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我们不能消除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
误差的产生与测量仪器、测量方法、测量的人有关。
减少误差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误差与错误区别: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
运动 1.机械运动:
物理学中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参照物:
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参照物的选择: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应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参照物(不能选被研究的物体作参照物)。
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通常选地面为参照物。
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3.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在相同时间内,物体经过的路程越长,它的速度就越快---观众方法
物体经过相同的路程,所花的时间越短,它的速度越快---裁判方法
4.速度:
路程与时间之比叫做速度,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速度的单位:
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符号为m/s或m·s-1,交通运输中常用千米每小时做速度的单位,符号为km/h或km·h-1,
换算关系:1m/s=3.6km/h。
计算公式:
v=ts
其中:s——路程——米(m);或千米(km)
t——时间——秒(s);或小时(h)
v——速度——米/秒(m/s);或千米/小时(km/h)
v=ts,变形可得:s=vt,t=vs。
升华和凝华 1.升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升华。
2.升华现象:衣柜里的樟脑丸过一段时间变小了;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干了
3.凝华: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华。
4.凝华现象:霜的形成;窗玻璃上的“冰花”;树枝上的“雾凇”
5.吸热与放热:
熔化吸热、凝固放热;
汽化吸热、液化放热;
升华吸热、凝华放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