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戎识李目录
译文:
七岁的时候,曾经和许多小孩一起嬉戏玩耍。
他们看见路边上果实累累,把树枝都压弯了。
许多孩子都争先恐后地跑过去摘李子,只有王戎没有动。
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去摘李子,王戎回答说:“在路边竟然还有这么多李子,这一定是苦李子。
”摘来一尝,的确如此。
原文: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取之,信然。
作品出处:
《王戎识李》出自南朝《世说新语·雅量》。
其内容主要是记载东汉后期到晋宋间一些名士的言行与轶事。
书中所载均属历史上实有的人物,但他们的言论或故事则有一部分出于传闻,不是都符合史实。
此书中相当多的篇幅杂采众书而成。
如《规箴》《贤媛》等篇所载个别西汉人物的故事,采自和《汉书》。
其他部分也多采自于前人的记载。
原文: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王戎不动。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
”取之,信然。
(选自:刘义庆《世说新语》) 词解: 1.王戎:晋朝人,做过官。
是历史上有名的“竹林七贤”之一。
2.尝:曾经。
3.诸;众多。
4.游:玩耍。
5.子:果实。
6.折:压弯。
7.竞走::争相跑过去。
走:跑。
8.唯:只有。
9.信:果真,的确。
然:这样。
信然:确实这样。
译文: 王戎七岁时,曾经和小朋友们一起玩耍。
路边有株李子树,结了很多李子,压弯了枝条。
小朋友都争相跑去摘,只有王戎没有去。
别人问他为什么不去,他回答说:“这树长在路边上,还有这么多李子,这一定是苦李子。
”其他小孩子摘来一尝,确实这样。
问答: 为什么“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 答:如果李子甜,早就被别人摘光了。
启示: 我们应该: 1、我们应善于观察,对事物有强烈好奇心,且有丰富想象力。
2、我们要在观察事物时善于动脑筋,能根据有关现象进行推理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我们应该学习王戎的观察仔细,善于动脑筋,能根据有关现象进行理智的推理判断。
文章最后讲“取之信然”说明他的推理是正确的,他是一个聪明、机智、善于动脑的孩子。
译文: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有一次)和朋友们一起玩耍,看见路边有一株李子树,结了很多李子,枝条都被压弯了。
那些小朋友都争先恐后地跑去摘。
却唯独王戎没有动。
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去摘李子,王戎回答说:“这树长在路旁,却有这么多的李子,这李子一定是苦的。
”(围观的人们)一尝,果然是这样。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雅量》
原文: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或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
”取之,信然。
扩展资料:
启示:告诉我们做事要仔细观察,善于思考,根据有关现象进行推理判断,不能盲目追随他人。
遇事要冷静沉着。
体现王戎识鉴过人的其他事件
1、景元四年,钟会、邓艾等率军伐蜀,钟会在出师前过往与王戎道别,询问王戎有什么灭蜀的计策。
王戎说:“道家有句话叫‘为而不恃’,成功并不难,保持成果就难了。
”次年,钟会叛乱失败被杀,大家都认为王戎有见识。
2、王衍曾拒绝品评当时在琅邪作郡吏的孙秀,而王戎却劝王衍给孙秀好的品级。
到司马伦、孙秀掌权时,杀戮朝官,王戎、王衍得以幸免。
王戎厌恶族弟王敦,经常托病避而不见,后来王敦果然起兵造反。
他的有先见之明到了如此境界。
参考资料来源:
参考资料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