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学习库 > 正文内容

投笔从戎文言文

网络王子11个月前 (12-22)学习库49

投笔从戎文言文目录

投笔从戎文言文

投笔从戎文言文

投笔从戎文言文注释

投笔从戎原文及翻译

投笔从戎文言文

投笔从戎,释义为:扔掉笔去参军。指文人从军。出自后汉书·班超传。

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东汉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班超自幼博览群书,能言善辩,辞气慷慨,胆识过人。

永平十六年(73年),奉车都尉窦固出击匈奴,以班超为假司马,率兵与郭恂骑兵军一同出塞外。固派遣班超先到西域招抚诸国。班超到了鄯善,鄯善王广纳态度冷淡。过了一天,班超对他的属官说:“匈奴使者才来数日,鄯善王广便对我采取敬鬼神的办法。现在传话给我全部吏属都称:‘胡人众多,其势不可保’。如果我们被逼迫逃走,是妻子、儿女、奴婢都活不了。如今对大汉子民有利的事情是:夜半举兵进攻胡虏。胡虏必没有准备,我们一定能够杀死他们。杀死他们的使者,威服其国,八国之土,就可以教化了。这是‘一言可以兴邦’的大计啊!如果不这样做,我们就驻扎在这里,等到他们使者回去后,我们就束手就擒了。以是为忠孝两全之策。”大家说:“好。”于是暗中做好准备。当时大风起,班超说:“好机会!”众官兵都认为适宜于是立即行动,手持兵刃冲入匈奴使者驻地,趁夜杀死匈奴使者。班超安抚西域各国,自此之后西域与汉朝交通道路被打开,商旅往来络绎不绝。收到你的喜欢啦收到你的喜欢啦

投笔从戎文言文

  1、班超,班固之弟也。

少有大志,涉猎书传,能辩。

永平五年,兄固被召,为校书郎,超与母随至京城。

家贫,超为官佣书。

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当效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之赏,安能久事笔砚间乎?“左右皆笑之。

超曰:“小子安知壮士之志哉!“后果奉使赴西域,竟立功封侯,史留名。

  2、翻译:班超是班固的弟弟。

少年时就有远大的志向,他能言善辩,粗览了许多历史典籍。

公元62年(永平五年),哥哥班固被征召做校书郎,班超和母亲也随同班固到了洛阳。

因为家庭贫穷,班超常为官府抄书挣钱来养家。

他长期抄写,劳苦不堪,有一次,他停下的手中的活儿,扔了笔感叹道:“大丈夫如果没有更好的志向谋略,也应像武帝时期的张骞那样,在异地他乡立下大功,以得到封侯,怎么能长期地在笔、砚之间忙忙碌碌呢?”旁边的人都嘲笑他,班超说:“小子怎么能了解壮士的志向呢!”后来他奉命出使西域,立功封侯,在历史上留下了自己的名字。

投笔从戎文言文注释

班超因为家庭贫穷,常为官府抄书挣钱来养家。

长期抄写,劳苦不堪,有一次,他停下的手中的活儿,扔了笔感叹道:“大丈夫如果没有更好的志向谋略,也应像傅介子、张骞那样,在异地他乡立下大功,以得到封侯,怎么能长期地在笔、砚之间忙忙碌碌呢?”

投笔从戎原文及翻译

投笔从戎原文及翻译如下:

原文:

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

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

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

有口辩,而涉猎书传。

永平五年。

兄固被召诣校书郎,超与母随至洛阳。

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

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乎?”左右皆笑之。

超曰:“小子安知壮士志哉!”

翻译:

班超字仲升,扶风安陵人,是徐县令班彪的小儿子。

为人有远大志向,不拘小节。

但在家孝顺父母,常干辛苦的事,不以劳动为耻辱。

能言善辩,粗览历史典籍。

永平五年,哥哥班固被征召做校书郎,班超和母亲跟到洛阳。

家里穷,常给官府雇佣抄书来养家。

长期的劳苦,曾经停下活,扔笔感叹:“大丈夫没有更好的志向谋略,应该模仿傅介子、张骞立功在异地,以得了封侯,怎么能长期在笔砚间忙碌呢?”旁边的人都嘲笑他。

班超说:“小人物怎么能了解壮烈之士的志向呢!”

投笔从戎典故出处:

投笔从戎出自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班超传》:“永平五年,兄固被召诣校书郎,超与母随至洛阳。

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

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他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乎?’后世据此典故引申出成语“投笔从戎”。

班超四十岁投笔从戎,弃文就武,体现了他的雄心壮志。

成语告诉人们,应向班超学习,从小就树立远大的志向,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努力奋斗。

成为一个栋梁之材,报效祖国。

要意识到,国家利益高于一切,国尚不能国,何及家与个人。

武能定国,文能安邦,不管投笔从戎也好,弃武从文也罢,都只有一个目的,为国雄于地球而贡献出自己所有的力量。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新高三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gs61.com/news/41572.html

分享给朋友:

“投笔从戎文言文”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