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力侵蚀和风化作用的区别目录
风力侵蚀和风化作用是两种不同的地质作用,尽管它们都涉及到风的作用,但它们的发生机制和影响是有所不同的。
风力侵蚀是指风力对地表岩石的直接破坏作用,包括吹蚀和磨蚀两种方式。在吹蚀作用中,强风将细小的沙粒或尘土吹起,使它们在空中移动并最终沉积下来。磨蚀作用则是风力通过携带的沙粒对地表岩石的摩擦和撞击,使岩石表面逐渐被破坏。风力侵蚀主要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和荒漠地区,形成的景观包括风蚀洼地、风蚀柱、雅丹地貌等。
风化作用是指地表岩石在气候、生物、化学等因素的作用下逐渐破坏分解的过程。这些因素包括温度变化、水的作用、氧化的化学反应等。风化作用可以分为物理风化、化学风化和生物风化三种类型。物理风化主要是岩石因温差变化而产生的胀缩和崩解;化学风化则是水、氧气等与岩石中的矿物发生化学反应,使岩石逐渐分解;生物风化则是生物活动对岩石的破坏作用,例如植物根系的生长对岩石的破坏等。
和侵蚀作用二者的区别主要是:
1、风化作用,参与的因素主要是:温度的变化、大气、水、空气,生物等;
侵蚀作用参与的因素主要是一些运动着的(如风、流水、冰川、海浪)等力的作用。
2、风化主要是指相对静止的事物对岩石的破坏;
侵蚀是指运动的事物对岩石及风化产特的破坏。
1、风化作用
岩石在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地方,在温度变化、水、大气及生物的影响下发生的机械崩解破碎及化学变化过程,叫做风化作用。
风化作用一般分三类:物理风化、化学风化和生物风化作用。
岩石是热的不良导体,在温度的变化下,表层与内部受热不均,产生膨胀与收缩,常常使岩石发生崩解破碎。
——物理风化
岩石中的矿物成分在氧、等以及水的作用下,还常常发生化学分解作用,产生新的物质。
这些物质有的被水溶解,随水流失;有的是不溶性物质,如粘土,则常残留在原地。
——化学风化
植物根系的生长和穴居动物的活动等,也可以对岩石起破坏作用。
——生物风化
2、侵蚀作用
风力、流水、冰川、波浪等对地表岩石及其风化产物的破坏作用,叫做侵蚀作用。
简言之,风化作用是使岩石破碎,形成小块,但它仍与母体在一起;侵蚀作用使这些碎块从母体上削离下来。
风化一般是在原地进行的,侵蚀一般是在运动中进行的。
风化作用的实质是“大块变成小块”,不论是物理风化、化学风化还是生物风化,都是把大块岩石变成碎屑。
侵蚀作用的实质是“小块被搬走,大块越来越小”,其重点在于“搬走”了,至于搬了多远,搬到哪里,并不是最关心的。
搬运作用
就要重视“小块”被搬运过程和距离了。
风化是外力使岩石表面变碎(但还贴在母体上),侵蚀是外力把上面形成的碎块儿剥离下来,搬运是外力再把这些剥下来的碎块搬到其他地方去。
风化作用和风力侵蚀的区别:
1、影响因素不同:
风化作用的影响因素是水、温度以及植被。
风力侵蚀影响因素主要是风,并且局限于干旱沙漠地区。
2、形成地貌不同:
风化作用形成风化地貌,风力作用形成风成地貌。
3、表现形式不同:
风力作用较风化作用的表现形式复杂多样,主要有:风力侵蚀如风蚀沟谷,风蚀洼地;风力搬运如戈壁,荒漠;风力沉积如沙丘,沙垄,黄土堆积。
风力侵蚀从风力剥蚀、搬运和聚积土壤及其松散母质的过程。
介绍:
风力侵蚀是在气流冲击作用下土粒、沙粒脱离地表、被搬运和堆积的过程,简称风蚀。
在无保护、干燥、松散的土壤上,当风速极大时,一般的土壤风蚀会发展成为沙尘暴或尘霾,风吹走农田、牧场的肥沃表土,暴露、埋压种子、禾苗,掩埋铁路、公路、村庄。
尘埃进人大气,引起坏境污染,危害人体健康。
在干旱半干旱地区一般把风蚀对地表的破坏使土地丧失生产能力称为“沙化”。
由土壤风蚀导致土地“沙化”的现象不只是一个国家或个别地区的现象。
而是不同程度的遍及亚洲、非洲、澳洲、美洲各大陆的干旱和半干旱区。
土壤风蚀现象,也发生在湿润地区无植被保护的裸露的沙质土壤以及沿海的海岸沙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