汛期是什么意思目录
汛期指的是特定地区的河流在一定时期内的涨水期。汛期通常是在春季或夏季,当大量降雨或融雪导致河流水位上升,超过了通常的水位。在汛期期间,河水可能会泛滥并造成洪水。汛期是农业生产和水资源管理的重要参考依据。
1、发生时间不同
凌汛,俗称冰排,是冰凌对水流产生阻力而引起的江河水位明显上涨的水文现象。
冰凌有时可以聚集成冰塞或冰坝,造成水位大幅度地抬高,最终漫滩或决堤,称为凌洪。
汛期是一个水利名词,是指河水在一年中有规律显著上涨的时期。
“汛”就是水盛的样子,“汛期”就是河流水盛的时期,汛期不等于水灾,但是水灾一般都在汛期。
2、发生情况不同
江河由于流域内季节性降水或冰雪融化,引起定时性的水位上涨时期,叫汛期。
汛就是水盛的样子,“汛期”就是河流水盛的时期,汛期不等于水灾,但是水灾一般都在汛期。
在冬季的封河期和春季的开河期都有可能发生凌汛。
中国北方的大河,如黄河、黑龙江、松花江,容易发生凌汛。
3、规律不同
河水在一年中有规律显著上涨的时期。
流域内降雨或融冰化雪都可以引起河水显著上涨。
春季,气候转暖,流域上的季节性积雪融化、河冰解冻或春雨,引起河水上涨称春汛。
因正值桃花盛开时节,故亦称桃汛(或桃花汛)。
中国北方,把春季河冰解冻引起的涨水现象专称为凌汛。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凌汛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汛期
冰期和凌汛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
冰期是指地球表面覆盖有大规模冰川的地质时期,又称为冰川时期。
最晚一次冰期发生在距今约258万年前。
凌汛,由于下段河道结冰或冰凌积成的冰坝阻塞河道,使河道不畅而引起河水上涨的现象。
中国北方的河流在初冬和开春的时候会有发生。
一、冰期 冰期地球表面覆盖有大规模冰川的地质时期,又称为冰川时期。
两次冰期之间唯一相对温暖时期,称为间冰期。
地球历史上曾发生过多次冰期,最近一次是第四纪冰期。
地球在40多亿年的历史中,曾出现过多次显著降温变冷,形成冰期。
特别是在前寒武纪晚期、石炭纪至二叠纪和新生代的冰期都是持续时间很长的地质事件,通常称为大冰期。
大冰期的时间尺度至少数百万年。
大冰期内又有多次大幅度的气候冷暖交替和冰盖规模的扩展或退缩时期,这种扩展和退缩时期即为冰期和间冰期。
二、凌汛 凌汛,俗称冰排,是冰凌对水流产生阻力而引起的江河水位明显上涨的水文现象。
冰凌有时可以聚集成冰塞或冰坝,造成水位大幅度地抬高,最终漫滩或决堤,称为凌洪。
在冬季的封河期和春季的开河期都有可能发生凌汛。
中国北方的大河,如黄河、黑龙江、松花江,容易发生凌汛。
通俗地说,就是水表有冰层,且破裂成块状,冰下有水流,带动冰块向下游运动,当河堤狭窄时冰层不断堆积,造成对堤坝的压力过大,即为凌汛。
和汛期的区别:汛期即一个水利名词,是指河水在一年中有规律显著上涨的时期。
“汛”就是水盛的样子,“汛期”就是河流水盛的时期,汛期不等于水灾,但是水灾一般都在汛期。
而凌汛是指水冻成冰排。
两者不同。
简单理解:春季出现的汛期和夏季出现的汛期。
而产生汛期当然是河水得到一个明显多的水量补给。
夏季不不必说了,就是雨水补给。
春季则是猪猪侠所说的那种补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