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学习库 > 正文内容

魏国怎么灭亡的(魏国被灭的原因是什么)

网络王子2年前 (2023-05-07)学习库96

对于魏国怎么灭亡的的知识,我们今天小编整理了详细介绍,包括魏国被灭的原因是什么对应的知识点。

本文目录一览:

魏国是怎么灭亡的

被司马氏干掉

随着北方的统一和屯田制、租调制的施行,北方社会趋于稳定,生产逐渐恢复。政府修整道路,兴建水利,便利了交通和槽运。恢复的冶铁业中,水排得到推广,丝织业也兴盛起来。商品交换渐有起色,魏明帝时重新颁用钱币。洛阳、邺城都日趋繁华。曹操进驻冀州后颁行租调制。220年正月,操死;十月,子曹丕称帝,国号魏,都洛阳,建元黄初。魏得北方。魏置司、豫、兖、青、 徐、凉、雍、冀、幽、并、荆、扬等州。其中凉州领戊己校尉护西域;幽州地境达于辽东;南部诸州大致依秦岭、淮河分别与汉、吴相燃竖接,魏有户六十六万余,口四百四十余万;魏建立不久,政权开始腐败。齐王芳在位时发生了辅政的宗室曹爽和太尉司马懿的权力之争。曹爽重用名士三狗及历裤李胜、毕轨、等人,改易朝典,排斥懿。司马氏是东汉以来的世家大族,懿本人又富于谋略,屡有军功。238年,他率军平定公孙渊,使辽东归入魏版图。249年,又乘曹爽奉齐王芳出洛阳城谒高平陵的机会发动政变,逼迫爽屈服,并处死爽及其党羽,独揽朝政,史称高平陵事变。后来,懿及子司马师、司马昭陆续压平了起自淮南的王凌(251年)、毋丘俭(255年)、诸葛诞(257年)的军事叛乱和其他朝臣的反抗,巩固了司马氏的统治。以竹林七贤为代表的一批玄学名士对司马氏持消极反抗态度,其中的嵇康被司马氏以非毁名教和欲助毋丘俭为乱之罪名杀害。他们之中的大部分在魏和西晋初都陆续归服于司马氏。当反抗力量都被消灭以后,司马氏趁时立功,于263年出兵灭汉。两年后,司马炎以接受禅让为名,代魏为晋。历五帝,共四十六年。

曹魏五帝 曹丕 曹睿 曹芳 曹髦 曹奂

庙号 谥号 封号 名字 在位时间

无 高皇帝(世祖追封) 无 曹腾

无 太皇帝(世祖追封) 无 曹嵩

太祖(世祖追封) 武皇帝(世祖追封) 无 曹操

高祖(世祖) 文皇帝 无 曹丕 (魏国建立者,220年称帝,在位7年)

烈祖 明皇帝 无 曹睿 (226年即位,在位13年)

无 魏哀帝齐王(厉公) 昭陵县皮烂大公 曹芳 (239-254 在位15年)

无 废帝 高贵乡公 曹髦 (254-260 在位6年)

元皇帝(西晋追封) 元皇帝 陈留王 曹奂 (260-265 在位6年)

魏国被谁灭了

魏国被秦始皇所灭。

战国250余年历史中,魏国是最先强盛而称雄的国家,公元前334年魏惠王和齐威王在徐州会盟,互相承认对方为王,史称徐州相王。

但在以后清昌的战争中,魏国东败于齐,西丧秦地七百余里,南辱于楚,开始衰落。传至魏王假,于秦始皇二十二年为秦国所灭。

扩展资料:

在战国这一历史阶段,秦国、楚国、埋厅齐国、燕国、魏国、韩国、赵国这七个国家被称为战国七雄。在战国七雄中,魏国是第一个称霸的诸侯国。

经过魏文侯、魏武侯、魏惠文王这三位君主的努力,魏国成为战国初期的霸主,在综合实力上领先于其他六国。

不过,原本是战国霸主的魏国,却因为这四场大战的连续失利,从而由盛转衰,甚至说是一蹶不振。首先,桂陵之战是历史上一次著名截击战,发生在河南长垣西北。

公元前354年,当时正处在鼎盛时期的魏国围攻了赵国都城邯郸,对此,赵国向齐国求救。齐国君主命令田忌、孙膑率军援救。

孙膑认为魏以精锐攻邯郸,国内空虚,于是率军围攻魏都大梁,使魏将庞涓赶回应战。在桂陵一带,齐军设计打败了魏军,而且俘获了魏国大将庞涓。

在桂陵之战中,魏国和齐国的兵力都是8万人左右。此战虽然没有让魏国元气大伤,却直接挫败了魏国大军的锐气,也为马陵之战埋下了伏笔。

其次,马陵之战发生于周显王二十八年,也即桂陵之战的十多年答液扒后。这一年,魏国对身边的韩国兵戎相见,而韩国的求救对象,还是齐国。

对此,齐国应允救援,以促韩国竭力抗魏国。齐威王以田盼为主将,田婴,田忌为副将,孙膑为军师,运用围魏救赵战法,率军直趋魏都大梁,诱使魏军回救。

在魏国主力从韩国撤军后,孙膑再一次设计击败了庞涓。此战,魏国十万大军被歼灭,主将庞涓战死。

魏国损失的10万大军,不少都是魏国训练多年的精锐力量魏武卒。由此,马陵之战成为魏国衰落的最关键一战。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魏国

魏国怎样灭亡的?

历史上有很多政权以“魏”为国号。

1.春秋初期的古魏国,姬姓,是西周时分封的诸侯国,公元前661年被晋献公攻灭。

2.战国时期魏国,姬缓碰姓,魏氏。即战国七雄扰祥谈之一的魏国,因国都在大梁,也叫梁国。君主的祖先是晋献公时期的大臣毕万,毕万的祖先是周武王的异母弟毕公高。毕万因在灭古魏国的战争中有功,晋献公将魏地封给毕万,子孙就以魏为氏,毕万的儿子魏犨曾跟随晋文公流亡多年。魏氏后在晋国成为六卿之一,公元前453年联合韩、赵两家灭智氏,前403年始列为诸侯。前225年秦将王贲以水淹攻破大梁,魏王假被迫投降,魏国灭亡。

3.秦朝末年魏国,姬姓,魏氏。秦朝末年,魏国后裔魏咎参加陈胜的反秦造反,被立为魏王,魏国复国。宴茄魏咎自杀后,其弟魏豹又被项羽封为魏王。汉二年(公元前205年)秋,被韩信攻击,魏豹被迫投降,魏国灭亡。

4.三国时期魏国,曹姓。即曹魏,奠基人为东汉权臣曹操。公元220年曹操去世后,其子曹丕逼迫汉献帝禅让,曹丕称帝,建立魏国。249年,太傅司马懿发动高平陵政变,消灭掌权的大将军曹爽等曹氏亲族,司马氏逐渐掌握魏国实权。263年,魏国派钟会、邓艾进攻蜀汉,后主刘禅投降,蜀汉灭亡。公元265年,司马炎逼迫魏元帝禅让,司马炎称帝,建立西晋,魏国灭亡。

5.东晋十六国时期冉氏魏国,即冉魏。后赵石虎有个养子叫石瞻,本名冉良。石虎去世后,诸子争立,后赵陷入混乱。石瞻的儿子石闵在混乱中逐渐掌握大权,350年石闵废杀皇帝石鉴,自立为帝,改国号为魏,不久恢复冉姓,史称冉魏。352年,冉闵在与前燕的战争中被俘杀,不久魏国的都城邺城被前燕攻破,太子冉智投降,冉魏灭亡。

6.东晋十六国时期翟氏魏国,即翟魏。388年,丁零人翟辽称王,建立魏国。392年后燕皇帝慕容垂攻占都城黎阳,君主翟钊只身投降西燕,翟魏灭亡。

7.南北朝时期北魏,元氏,也叫元魏。公元376年,鲜卑人拓跋氏建立的代国被前秦攻灭。386年,拓跋珪趁前秦崩溃时机,自称代王,建年号登国,同年四月改称魏王,即北魏,拓跋珪即北魏道武帝。北魏孝文帝时期进行汉化改革,改姓元氏。但孝文帝改革,导致北魏末期发生六镇起义,朝政被权臣尔朱荣篡夺。尔朱氏被消灭后,大权逐渐被六镇将领高欢和宇文泰掌握。534年,北魏末代皇帝孝武帝不甘心被权臣高欢控制,向西投奔长安的宇文泰。高欢在邺城拥立元善见为皇帝,史称东魏;孝武帝被毒死后,宇文泰另立元宝炬为皇帝,史称西魏。北魏由此分裂为东魏和西魏。550年,高欢的儿子高洋逼迫魏孝静帝元善见禅让,高洋称帝,建立北齐;557年,宇文泰的侄子宇文护逼迫魏恭帝拓跋廓禅让,立宇文泰的儿子宇文觉为王,建立北周。元氏魏国由此灭亡。

8.隋朝末年魏国,李氏。隋朝末年天下大乱,关陇贵族李密被瓦岗军领袖翟让等人推举为魏公,建立魏国,同年将翟让杀害。618年魏国在与王世充的战争中失败,李密被迫向唐朝投降,魏国灭亡。

魏国最后被谁灭掉了

被秦国所灭。

赵国被秦灭亡后,秦即想南下灭楚,但中间尚相隔一个魏国,魏此时虽然已只剩国都大梁附近的一些城邑,但终属秦进军楚地之障碍,于是决定先灭魏,再伐楚。本来魏处于“天下之枢”,具有优越的战略形势,但由于战争频繁,大量削弱了魏的实力。

多年来,在强秦的进攻下,节节败退,不断割地求和,魏国大河以北领土被吞食殆尽。

秦始皇二十二年,魏王假三年(公元前225年),秦派兵进攻魏国首都大梁。秦战地统帅王贲认为大梁城垣坚固,很难在短期内攻拔,于是引大沟之水冲灌大梁城,经3个月战争,城垣崩塌,魏王假出降,被王贲所杀,魏国灭亡,秦以其地建为东郡。

扩展资料

魏国,公元前344年称王、至公元前225年为秦国所灭,共179年凳胡耐。领土包括现枣春在山西南部、河南中北部、陕西西部、河北南部。当时它西邻秦国,东隔淮水、颍水与齐国和宋国相邻,西南与韩国交错接界、南面有鸿沟与楚国接壤,北面则有赵国。

魏国始都安邑(今山西夏县),公元前364年,魏惠王从安邑迁都大梁(今河南开封),此后魏国称为梁国。

公元公元前453年赵襄子、魏桓子和韩康子三家分晋,公元前403年,魏与赵、韩一起被名义尚存的周天子正式封为诸侯。由于魏国地处中央四战之地,忧患的环境和勃勃雄心使魏文侯成为战国最早推行变法图强的君主。

他用翟璜为相,改革弊政;用乐羊为将,攻掠中山国;以李悝变法,教授法经,依法治国,魏国呈现出蒸蒸日上的旺盛生机。

战国250余年历史中,魏国是最先强盛而称雄的国家,公元前公元334年魏惠王和齐威王在徐州会盟,互相承认对方为王,史称“徐州相王”。但在以后的战争中,魏国“东败于齐,西丧秦地七百余里,南辱于楚”,开始衰落。传至做铅魏王假,于秦始皇二十二年(公元前225年)为秦国所灭。

战国初期,魏国迅速成为实力最强的新兴大国,对天下诸侯产生了极大的冲击力。尤其对西邻秦国,魏国以强盛的国力军力,夺取了整个河西高原与秦川东部,将秦国压缩得只剩下关中中西部与陇西商於等地。

这种令天下瞠目结舌的崛起,根源在于魏文侯开创了后来一再被历史证实其巨大威力的两条强国之路:一是积极变法,二是急贤亲士。魏文侯在战国七雄中首先实行变法,改革政治,奖励耕战,兴修水利,发展封建经济。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魏国

战国魏国为什么衰落

一、战国中期魏国衰落的原因如下:

1、人才的流失。

魏文侯时期,任用李悝、吴起、乐羊、西门豹、子夏、翟璜、魏成等人,富国强兵,抑制赵国,灭掉中山,连败秦、齐、楚诸国,开拓大片疆土,使魏国一跃为中原的霸主。

然而到了魏惠王放走商鞅,问罪孙膑,魏人公孙衍、张仪又先后为秦惠文王所重用,前者在雕阴大破魏军,斩首八万,后者凭借三寸不烂之舌,骗得魏惠王将上郡割予秦国。人才的流失,是魏国衰落的关键。

2、四处征伐,树敌过多。

魏文侯时期,吴起就提出集中抗秦的说法,并组成三晋联盟。但是魏武侯、魏惠王时期,采取四面出击的扩张政策,让列国饱受魏兵掠地之苦,就连同属三晋的韩、赵两国,也陆竖薯因受到魏国的抑制而心生怨恨,直接导致了魏文侯苦心经营的三晋之盟的瓦解。

3、地理位置四面受敌。

魏国居战国七雄的中央,东有强齐、西有强秦。战国后期,秦国逐渐强大,而魏国的地理位置成为了秦国的首要攻击对象。

4、变法不够彻底。

魏国的变法较秦国的商鞅变法温和的多,但同时对旧贵族的打击也就小得多,这也就造成了魏国的旧贵族实力强大,这也就严重的影响到了魏国的封建化进程。

反观秦国,旧贵族经过了商鞅变法残酷打击,灭族抄家者不计其数,反而使秦国大大加速了封建化的进程,后来者居上超过了魏国。

二、魏国的简介

公元前453年赵襄子、魏桓子和韩康子三家分晋,公元前403年,魏与赵、韩一起被名义尚存的周天子正式封为诸侯。

由于魏国地处中央四战之地,忧患的环境和勃勃雄心使魏文侯成为战国最早推行变法图强的君主。他用翟璜为相,改革弊政;用乐羊为将,攻掠中山国;以李悝变法,教授法经,依法治国,魏国呈现出蒸蒸日上的纤差旺盛生机。

战国250余年历史中,魏国是最先强盛而称雄的国家,公元前334年魏惠王和齐威王在徐州会盟,互相承认对方为王,史称“徐州相王”。但在以后的战争中,魏国“东败于齐,西丧秦地七百余里,南辱于楚”,开始衰落。传至魏王假,于秦始皇二十二年(公元前225年)为秦国所灭。

扩展资料

战国初期魏国的崛起

魏文侯在战国七雄中首先实行变法,改革政治,奖励耕战,兴修水利,发展封建经济,北灭中山国(今河北西部平山、灵寿一带)。西取秦西河(今黄河与洛水间)之地,遂成为战国初期最强大的国家。

特别是文侯时期启用吴起,采取武卒制,精选士兵进行训练,建立了一支高度职业化的军事力量,对魏国初期的强盛发挥了重要作用。

魏文侯任用李悝、吴起、乐羊、西门豹、子夏、翟璜、魏成等人,富国强兵,抑制赵国,灭掉中山,连败秦、齐、楚诸国,开拓大片疆土,使魏国一跃为中原的霸主。

魏文侯任用李悝主持魏国的变法工作和法制建设,影响了中国政治两千年。秦国献公、孝公和商鞅变法都是以魏国为蓝本的。

魏文侯拜子夏为师,把儒的地位提到了从来未有的高度,达到了收取士人心的政治目的,是后世帝王尊儒笼络知识阶级的开始。魏文侯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上的策略,为后世的帝王所推崇,魏文侯的施政经验是中华帝国的一个经典样本。

魏文侯死后,其子魏武侯即位,魏武侯在位25年期间,任用早者军事家吴起进行改革,国力继续上升,不断东征西讨,夺取楚国在中原的大部分土地,为后来政治中心的东移打下基础。等到魏武侯之子魏惠王在位的时候,魏国已经称霸中原长达百年。

公元前343年,魏惠王率领诸侯朝见周天子,史称逢泽之会。正式标志着魏国成为新一代的霸主。

关于魏国怎么灭亡的的介绍就暂时分享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魏国被灭的原因是什么、魏国怎么灭亡的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及时关注。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新高三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gs61.com/news/4369.html

分享给朋友:

“魏国怎么灭亡的(魏国被灭的原因是什么)”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