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节的由来简介30字目录
国庆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起源于1949年10月1日,庆祝方式包括升国旗、阅兵、文艺演出等,意义在于纪念国家成立,增强民族凝聚力。
国庆的由来:
1949年10月1日,在举行了有数十万军民参加的,主席向全世界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1949年10月2日,中央人民政府通过《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决议》,规定每年10月1日为国庆日,并以这一天作为宣告的日子。
国庆的习俗:
一、张灯结彩:每到国庆节,大街小巷上都会看到各种各样的红灯笼和横幅,来表达国庆节时的喜悦之情。
二、国庆联欢会:每逢大型的节日,总是少不了歌舞来庆祝的,这是我们表达国庆喜悦的一种方式。
三、升国旗、唱国歌:每年国庆,首都天安门广场都会举办盛大的升旗仪式,中央政府还会发表献词。
四、:国庆阅兵是最大、最隆重的习俗,一般十年一次。
历史上影响较大且最具代表意义的是开国大典、建国5周年、10周年、35周年和50周年、60周年的六次大阅兵。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盛典,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
标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此后“10月1日”即是“国庆日”。
国庆节是由一个国家制定的用来纪念国家本身的法定假日。
它们通常是这个国家的独立、宪法的签署、元首诞辰或其他有重大纪念意义的周年纪念日;也有些是这个国家守护神的圣人节。
虽然绝大部分国家都有类似的纪念日,但是由于复杂的政治关系,部分国家的这一节日不能够称为国庆日,比如美国只有独立日,没有国庆日,但是两者意义相同。
而中国,“国庆”一词,本指国家喜庆之事,最早见于西晋。
古代把皇帝即位、诞辰称为“国庆”。
如今,中国国庆节特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成立的纪念日10月1日。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典礼,即开国盛典,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
1949年12月2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的决议指出:“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兹宣告:自1950年起,即以每年的10月1日,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的伟大日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日。
”这就是把“10月1日”确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日”,即“国庆日”的来历。
从1950年起,每年的10月1日成为了中国各族人民隆重欢庆的节日。
国庆纪念日是近代民族国家的一种特征,是伴随着近代民族国家的出现而出现的,并且变得尤为重要。
它成为一个独立国家的标志,反映这个国家的国体和政体。
1、功能体现
国庆这种特殊纪念方式一旦成为新的、全民性的节日形式,便承载了反映这个国家、民族的凝聚力的功能。
同时国庆日上的大规模庆典活动,也是政府动员与号召力的具体体现。
2、基本特征
显示力量、增强国民信心,体现凝聚力,发挥号召力,即为国庆庆典的三个基本特征。
1、1949年9月的政协第一届一次会议上决定把10月1日定为国庆节。
在1949年10月1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最伟大的转变,开启了中华民族的新纪元。
2、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主任在政协第一届会议上所致的开幕词中宣告了新中国的诞生。
1949年10月1日,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了开国大典,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盛典。
3、1949年10月2日,中央人民政府通过《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日的决议》,规定每年10月1日为国庆日,并以这一天作为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