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病毒的特点目录
计算机病毒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繁殖性:计算机病毒可以像生物病毒一样进行繁殖,当正常程序运行时,它也进行自身复制。
2. 破坏性:计算机病毒具有破坏性,可能会导致计算机系统崩溃、数据丢失或被篡改等严重后果。
3. 传染性:计算机病毒可以通过各种途径传播,如网络、存储设备、移动设备等,一旦感染就会迅速扩散到整个系统。
4. 潜伏性:计算机病毒具有依附于其他媒体而寄生的能力,有的病毒潜伏性越好,在系统中存在的时间就越长,病毒传染的范围也越广,其危害性也越大。
5. 隐蔽性:计算机病毒是一种具有很高编程技巧、短小精悍的可执行程序,具有很强的隐蔽性,防止用户察觉。
6. 可触发性:计算机病毒具有可触发性,当满足其设定的触发条件时,病毒就会被激活并开始执行其破坏性操作。
以上是计算机病毒的主要特点,了解这些特点有助于更好地防范和应对计算机病毒的攻击。
计算机病毒具有繁殖性、隐蔽性、感染性、潜伏性、可触发性、破坏性的特点。
计算机病毒是一个程序,一段可执行码。
就像生物病毒一样,具有自我繁殖、互相传染以及激活再生等生物病毒特征。
计算机病毒有独特的复制能力,它们能够快速蔓延,又常常难以根除。
它们能把自身附着在各种类型的文件上,当文件被复制或从一个用户传送到另一个用户时,它们就随同文件一起蔓延开来。
扩展资料:
计算机病毒的特征解释:
1、繁殖性
计算机病毒可以像生物病毒一样进行繁殖,当正常程序运行时,它也进行运行自身复制,是否具有繁殖、感染的特征是判断某段程序为计算机病毒的首要条件。
2、破坏性
计算机中毒后,可能会导致正常的程序无法运行,把计算机内的文件删除或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
破坏引导扇区及BIOS,硬件环境破坏。
3、传染性
计算机病毒传染性是指计算机病毒通过修改别的程序将自身的复制品或其变体传染到其它无毒的对象上,这些对象可以是一个程序也可以是系统中的某一个部件。
4、潜伏性
计算机病毒潜伏性是指计算机病毒可以依附于其它媒体寄生的能力,侵入后的病毒潜伏到条件成熟才发作,会使电脑变慢。
5、隐蔽性
计算机病毒具有很强的隐蔽性,可以通过病毒软件检查出来少数,隐蔽性计算机病毒时隐时现、变化无常,这类病毒处理起来非常困难。
6、可触发性
编制计算机病毒的人,一般都为病毒程序设定了一些触发条件,例如,系统时钟的某个时间或日期、系统运行了某些程序等。
一旦条件满足,计算机病毒就会“发作”,使系统遭到破坏。
参考总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计算机病毒
计算机病毒一般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破坏性:凡是由软件手段能触及到计算机资源的地方均可能受到计算机病毒的破坏。
其表现:占用CPU时间和内存开销, 从而造成进程堵塞;对数据或文件进行破坏;打乱屏幕的显示等。
(2)隐蔽性:病毒程序大多夹在正常程序之中, 很难被发现。
(3)潜伏性:病毒侵入后, 一般不立即活动, 需要等一段时间, 条件成熟后才作用。
(4)传染性:对于绝大多数计算机病毒来讲,传染是它的一个重要特性。
它通过修改别的程序, 并自身的拷贝包括进去, 从而达到扩散的目的。
计算机病毒的特点如下:
计算机病毒的特点包括传播性、隐蔽性、感染性、潜伏性、可激发性、表现性或破坏性。
计算机病毒的生命周期:开发期传染期潜伏期发作期发现期消化期消亡期。
计算机病毒按存在的媒体分类可分为引导型病毒、文件型病毒和混合型病毒3种;按链接方式分类可分为源码型病毒、嵌入型病毒和操作系统型病毒等3种;按计算机病毒攻击的系统分类分为攻击DOS系统病毒,攻击Windows系统病毒,攻击UNIX系统的病毒。
如今的计算机病毒正在不断的推陈出新,其中包括一些独特的新型病毒暂时无法按照常规的的类型进行分类,如互联网病毒(通过网络进行传播,一些携带病毒的数据越来越多)、电子邮件病毒等。
计算机病毒的传播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种:
(1)软盘传播:通过移动存储没备来传播,这些设备主要包括软盘、光盘、u盘等在移动存储设备中,软盘是使用最广泛、移动最频繁的存储介质,因此也成了计算机病毒寄生的“温床”。
以前,大多数计算机都是从这类途径感染病毒的。
(2)硬件设备传播:通过不可移动的计算机硬件设备进行传播,这些设备通常有计算机的专用的ASIC芯片和硬盘等。
由于带病毒的硬盘在本地或移到其他地方使用、维修等,将干净的硬盘感染并再扩散。
这种病毒虽然极少,但破坏力却极强,目前尚没有较好的检测手段来预防。
(3)网络传播:目前通过网络应用(如电子邮件、文件下载、网页浏览)进行传播已经成为计算机病毒传播的主要方式。
(4)BBs电子布告栏(BBs):因为上站容易、投资少,因此深受大众用户的喜爱。
BBs是由计算机爱好者自发组织的通信站点,用户可以在BBs上进行交换(包括自由软件、游戏、自编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