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新高考是从哪一年开始实行(主要任务)

陕西新高考是从哪一年开始实行(主要任务)

陕西新高考是从2022年开始实行,也就是从2022年9月高一新生入学时开始实行,2025年将进行首届新高考,采取3+1+2新高考模式,不分文理科,语文、数学、外语为统考,在历史和物理科目中首选1门科目,然后在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科目中再选2门科目参加选择性考试,总分为750分。

一、改革目标

2022年全面启动高考综合改革,2025年整体实施,加快完善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和人才培养体系,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模式,健全促进公平、科学选才、监督有力的高等学校考试招生体制机制。

二、主要任务

(一)完善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1.考试类型。自2022年秋季入学的高一新生起,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分为合格性考试和选择性考试。合格性考试成绩是普通高中学生毕业以及高中同等学力认定的主要依据,也是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招生录取的依据之一;选择性考试成绩是高校录取参加统一高考考生的重要依据,计入高校招生录取考生总成绩。2.考试科目。合格性考试科目包括语文、数学、外语(含英语、俄语、日语、德语、法语、西班牙语,下同)、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学、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信息技术、通用技术等14门科目。选择性考试科目包括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学等6门科目。学生根据自身兴趣、志向、优势和高校招生专业选考科目要求,在历史和物理科目中首选1门科目,在其余4门科目中再选2门科目参加选择性考试。3.考试内容。合格性考试内容为普通高中各学科课程标准的必修内容要求,选择性考试内容为普通高中各学科课程标准的必修和选择性必修内容的综合要求。4.考试对象。普通高中在校学生均须参加合格性考试,高中阶段教育其他学校在校学生和社会人员也可参加合格性考试。未合格的科目可以继续报考,合格的科目不得重复报考。合格性考试科目成绩合格方可参加其对应科目的选择性考试。选择性考试对象为符合当年我省高考报名条件并已报名参加当年统一高考的人员。5.考试组织。合格性考试每年组织1次,合格性考试中的语文、数学、外语、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学、信息技术等10门科目由省级统一组织实施;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通用技术等4门科目和物理、化学、生物学实验等考试由省级统一制定实施方案,市级具体组织实施。选择性考试每年组织1次,由省级统一组织实施。6.考试时间。普通高中高一年级、高二年级学生参加合格性考试时间分别安排在每学年第二学期末。高一年级学生参加合格性考试科目不多于4门,且在信息技术、通用技术科目中最多选择1科,在化学、生物学、历史、地理科目中最多选择3科。高二年级学生参加合格性考试科目可在语文、数学、外语、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学、信息技术、通用技术科目中自主选择科目。高三第一学期末安排音乐、美术科目的合格性考试,第二学期期中安排体育与健康科目的合格性考试。选择性考试时间安排在统一高考科目结束后进行。7.考试成绩。合格性考试科目成绩以“合格/不合格”和等级呈现。选择性考试科目中的物理、历史2门科目成绩以原始分呈现,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等4门科目成绩以等级分呈现。选择性考试科目成绩当年有效。(二)完善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1.评价内容。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主要反映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情况和个性特长,注重考查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内容主要包括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劳动与社会实践等5个方面。2.评价管理。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依托电子化平台进行管理,严格评价程序过程,强化责任监督,建立健全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的审核、信誉等级、公示与举报投诉、诚信责任追究等相关制度。高中学校要指导师生客观记录成长过程,整理遴选具有代表性的重要活动记录和典型事实材料,在公示审核后形成学生的综合素质档案,确保材料真实可用。3.评价使用。自2025年起,普通高校应按照自身办学特色、专业培养目标、人才培养需要,科学制定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使用办法,并提前向社会公布,评价结果作为招生录取的重要参考。(三)深化普通高等学校考试招生改革。1.统考科目。自2025年起,统一高考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等3门科目,不分文理科。2.统考安排。统一高考科目考试安排在每年6月进行。外语科目考试由听力和笔试两个部分组成,待条件成熟后,外语科目听力考试实行机考。3.科目分值。统一高考语文、数学、外语科目的满分值每门均为150分,总分450分。选择性考试科目的满分值每门均为100分,总分300分。 4.成绩构成。考生总成绩由统一高考成绩和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成绩组成,总分750分。其中,选择性考试首选科目物理、历史科目成绩以原始分计入总成绩,选择性考试再选科目成绩以等级分(每门满分仍为100分)计入总成绩。同时,建立再选科目托底保障机制。5.录取模式。招生院校依据考生的语文、数学、外语3门统一高考成绩和3门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成绩(含1门首选科目成绩和2门再选科目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采用“院校专业组”方式实行平行志愿录取。普通高等学校招生按物理科目组合、历史科目组合两类分列招生计划、分别划线、分别投档。自2025年起,除提前批次外,分本、专科两个批次录取。6.选考要求。在陕招生的普通高校应根据人才培养对学生学科专业基础需要,分专业(类)在物理、历史2门选择性考试科目中提出科目要求,在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4门选择性考试科目中再提出不超过2门科目要求,提前向社会公布。同一院校同一专业组内各专业的选考科目要求必须相同。考生的选择性考试科目须符合拟报考院校专业组的选考科目要求。考生以院校专业组为单位填报志愿,一个院校专业组即为一个独立的志愿。(四)进一步完善高等职业院校分类考试招生制度。进一步完善高等职业院校分类考试招生制度,将高等职业院校考试招生与普通高校相对分开,实行“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评价方式,构建符合高等职业教育培养规律和特点的人才选拔模式,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1.面向普通高中毕业生招生。普通高中毕业生报考高等职业院校,参加职业适应性测试,高等职业院校可依据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成绩和职业适应性测试结果,参考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择优录取。2.面向中职学校毕业生招生。中职学校毕业生报考高等职业院校,参加文化基础与职业技能相结合的测试。文化基础重点考查中职学校学生公共基础知识,职业技能包括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基本技能。逐步建立健全中职学校学业水平考试制度和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待条件成熟后,高等职业院校依据中职学校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和职业技能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择优录取。3.面向具有高中同等学力社会人员招生。具有高中同等学力社会人员报考高等职业院校,参加职业适应性测试,实行“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的评价方式,高等职业院校依据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成绩和职业适应性测试结果择优录取。4.贯通培养考试招生。按照教育部有关规定,继续完善从初中毕业生中招收五年制中高职衔接的培养模式,进一步优化招生专业结构,以始读年龄小、培养周期长、技能要求高的专业为主,构建中等职业教育、专科层次职业教育相互衔接的现代化职业教育体系。

陕西高考政策拓展阅读

2023陕西高考优先录取政策

2023陕西高考优先录取政策如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有变动,以考试院消息为准。优先录取政策...

陕西新高考分数怎么算

陕西新高考总分为750分,为3+1+2模式,其中语文、数学、外语每门满分150,总分450;从物理/历史中选1门,满分100分,采用原始分计入总分;其他2门选考科目每门满分100分,总分200分,采用等级分计入总分。1、考生高考总成绩组成考生总成绩由全国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3门科目成绩和考生选...

【版权声明】

本页面文章陕西高考政策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用户本人,并不代表新高三网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包括不限于图片和视频等),请邮件至37918493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