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3岁半上二年级13岁高考,神童是如何培养出来的? 如何看待近期“神童”频繁出现的事件?

少年3岁半上二年级13岁高考,神童是如何培养出来的? 如何看待近期“神童”频繁出现的事件?

如果您有关于少年3岁半上二年级13岁高考的具体情况的问题,我可以通过我的知识库和研究成果来回答您的问题,并提供一些实用的建议和资源。

少年3岁半上二年级13岁高考,神童是如何培养出来的?

? 我想说,神童其实不是培养出来的,所谓的神童都是天生就比较有天赋的,没有培养出来的神童,想要培养出一个神童是非常难的,所以说不要再想着培养出神童,那么不想着培养神童,那么我们就只用想着怎么培养好一个孩子就可以了,怎么培养一个孩子呢?上面我就来说说我的看法,第一,培养孩子的感恩意识,一个不知道感恩的孩子是非常恐怖的,因为他不懂得感恩自己的父母,不懂得感恩自己的老师,他是非常冷血的,所以说,培养一个孩子要特别注意培养他的感恩意识,一个孩子只有懂得感恩,他才会感激他身边的人,然后他才会愿意为此付出自己的呃,努力去拼搏,去奋斗,所以说,培养孩子的感恩意识是非常重要的,不能忽略这一点。

第二,教会孩子礼仪,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礼仪文化,传承了上千年,所以说礼仪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一定要教会孩子礼仪,礼仪并不单单只是礼仪,他其中渗透的是为人处事的方法,所以说家长需要重视礼仪,只有重视礼仪,才能够培养出优秀的孩子,因为礼仪是一个优秀的孩子必备的素养

第三,让孩子学会独立,很多家长在这方面做的都是比较差的,总是不放心孩子做事情,我在路边经常看到孩子都已经上初中了,家长还帮他背书包,这个是非常不合理的,要教会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去做,家长不应该包办一切,如果说家长包办一切,那么孩子就可能是聚赢,所以让培养出优秀的孩子,就要教孩子礼仪,培养孩子感恩意识,让孩子学会独立。

当年8岁参加高考得760分的陶哲轩,后来怎样了?

说起《伤仲永》一文,相信大家都不会陌生,文章主要讲述了神童方仲永自幼天资聪颖,却因没得到后天教育,导致天资聪颖的方仲永最后“泯然众人矣”,彻底成为了一个普通人。而在1975年7月,出生了一个与方仲永一样的神童,他就是后来被誉为数学界“莫扎特”的陶哲轩。

陶哲轩,澳籍华裔人士,1975年7月17日出生于澳大利亚,其父陶象国和母亲梁慧兰都是毕业于香港大学的高材生。在他两岁时,陶哲轩便展现出惊人的数学天赋,由于母亲梁慧兰在香港大学主修的是物理和数学专业,因此,当她看到儿子异于常人的数学天分时,她就暗下决心,一定要充分开发儿子的数学潜能。

1978年,夫妻俩商量后决定将3岁半的陶哲轩送入一所私立小学就读,然而出乎意料的是,尽管陶哲轩智力明显超常,但他却不懂得如何与比自己大两岁的孩子相处。经此一事,夫妻俩得出结论,儿子陶哲轩在数学方面有着异于常人的天赋,但其他方面却与常人无异。几个星期后,陶象国明智地将儿子送回了幼儿园,而在幼儿园一年半的时间里,陶哲轩在母亲的指导下,自学完了所有的小学课程。

在这种自由宽松的学习氛围下,陶哲轩以“开挂般”的节奏相继通过了幼儿园、小学、中学……而陶哲轩就读的每一所学校,父母都会事先与校方打个招呼,让他在学习本年级的知识时,也可以跳级学习高年级的知识。

在陶哲轩5岁时,父亲将他送到了一所公立学校读二年级,虽然是在二年级,但在父母的请求下,校方给他准备了一套灵活的教学模式,让陶哲轩在二年级时就可以学习五年级的知识。

而在他7岁时,对数学兴趣使然的陶哲轩开始自学微积分,小学校长为了他说服了当地一所中学的高层,让陶哲轩能每天到该校旁听数学课,而陶哲轩也在这种情况下不断成长。不久后,他出本了自己的第一本书,内容是关于用Basic程序计算完全数,这也让陶哲轩这个名字瞬间传遍全校,陶哲轩也成了学校的红人。

8岁时,陶哲轩正式进入中学,他如饥似渴地学习所有数学知识,在此期间,他的数学成绩始终傲居全校第一名。后来在父母的安排下,陶哲轩参加了SAT美国高考的数学部分测试,并取得了760分的好成绩(满分800)!

随后,陶哲轩开始了他的“开挂人生”,13岁斩获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金牌,14岁进入弗林德斯大学就读,16岁获得弗林德斯大学荣誉理科学位,17岁硕士毕业并进入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攻读博士,博士毕业后24岁的陶哲轩又被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聘为正教授,成为该校有史以来最年轻的正教授!

2006年,31岁的陶哲轩获得“数学界的诺贝尔奖”——菲尔兹奖,并于同年5月22日在国际数学大会上接受了西班牙国王卡洛斯一世的颁奖。

2007年,陶哲轩因在“数学压缩成像技术”上取得突破,不仅被美国《技术评论》杂志评为年度十大突破性技术之一,还让他获得了美国跨领域的最高奖项——麦克阿瑟天才奖,奖金总额50万美元!

由于陶哲轩在数学的天赋过于出众,因此有很多人想知道他的智商究竟有多高?在一次智力测试中,经过测试,结果发现陶哲轩的智商竟达到了惊人的230分,比爱因斯坦还高(爱因斯坦是165分)!

回首陶哲轩在数学方面的进步,我们不难发现,他的成长与后天教育有很大的关系,而明智的家庭教育让陶哲轩在人生的道路上几乎是无阻碍前进,反观与他同一时代的神童宁铂、谢彦波、干政,三人都被所谓的“神童教育”毁掉了一生,有的精神不正常成了精神病人、有的“看破红尘”选择出家……

三人的一生本可以如陶哲轩一样,成为世界瞩目的“神童”,但成也“神童”,败也“神童”,他们从小就一直被成年人期待的目光注视着,就如同一双双无形的手推着他们前进,到最后一路狂奔,过犹不及,一场原本已导演好的戏剧就这样突变成了悲剧……

如何看待近期“神童”频繁出现的事件?

引子:近期神童频繁出现,与其说是一种现象,不如说是人们对当下教育的一种焦虑的集中反应。

一、“神童”频现。

今年“神童”的出镜率着实有点高:

天才少女能写300首词牌,2000首诗,1500字小说。

“裸跑弟”4岁驾驶帆船出海、5岁开飞机、6岁写自传……

小学生“独立”研究抗癌在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获奖。

天才少年3岁半上二年级13岁高考……

这一系列的事件,刺激着大众尤其是家长们的眼球,这些少年的经历,无论怎样传奇,到了家长眼中,其实都是一个结论,那就是无一例外,这些都是“别人家的孩子”。——哪怕这其中有不少是“人造神童”。

二、给我一支神笔。

拿别人家的孩子,来刺激自家孩子,虽然被专家们广为诟病,但绝大部分的家长还是在做。因为,现在教育一个孩子,压力实在太大了。即使每天尽心尽责,天天给孩子批改作业,给他报辅导班、兴趣班,投入了大量的金钱,可得到的结果,大多数情况下,也仅仅是能保证孩子不掉队,不输在起跑线而已

于是,看到别人家的孩子,在少年时代即取得了别人追求多年而不可得的成就,岂能不羡慕?

“神笔”“神童”一字之差,却是现代人都梦寐以求的。

我们在年少时,就喜欢做做白日梦,“假如给我一支神笔”,那岂不是要啥有啥,长大了,为人父母了,神笔是不敢奢望了,却又梦想着“赐我一个天赋异禀的孩子吧”,这样的话,我不费吹灰之力,就能让孩子走上人生巅峰。

三、一日成才。

这种奢望,跟动画片里的《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之一日成才》,又何其相像。

别人家的孩子,门门一百分,自己的家的孩子,麻烦不断。于是,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只能寄希望于别人,很多人关注神童,并不希望他们家的孩子从出生那一刻起,就智商超群,而是想看看,别人家的孩子,在后天如何经过家长的努力,造就这样一个少年天才的。

那怕让他失去童年,哪怕让孩子和父母产生隔阂,都在所不惜。

很多家长,就是这样的纠结心理,一方面指责,“怎么能这样教育孩子,扼杀他的童年”,另一方面却又在犹豫,我要不要也这样试试?

四、伤仲永。

可是,这样的梦,终归只是梦而已。有些“神童”是见不得光的,当大家发现,这些所谓的“神童”有的是靠父母作弊,甚至有的只是包装出来之后,爆发出了惊人的愤怒。

这就好比,你刚给了我一个希望,转手就像戳肥皂泡一样,把它戳破了。

于是,我们又不得不回到现实:

别人家的孩子再好,也不是自己家孩子。

自己的孩子再差,也不能放弃他。

更何况,造就一个孩子,不仅仅是给他出类拔萃的成绩,孩子,应该有个完美的童年。

更不要说,历史上神童出现了那么多,到最后,真正功成名就的,又有几个呢?

神童再神,终究还是个孩童啊!

神童张炘炀:10岁上大学,13岁读研,逼父母北京买房,现状如何?

天赋异禀的儿童少年,若不能经受住环境的诱惑亦或是自身不能努力地累积,那神童的光芒只能是一时的,可能变成庸才甚至是庸人。——维纳

我们经常在**、电视剧乃至新闻中看到很多神童的故事,聪明智慧、天赋异禀,每种行动都能引起轩然大波,看到此处很多人恨不得取而代之。

神童给别人的感觉像是什么呢?应该是一个贯穿前世今生,没有喝孟婆汤的人吧!

其实这种现象与近年来的现象级喜剧**《夏洛特烦恼》有异曲同工之妙,不过一个是将才能展示到了未来,而一个是把才能展现在过去。

记得影片中有这样一个桥段,夏洛深知未来北京房价之可怕,处于同情愧疚之心,让大傻春在北京买房,这种高瞻远瞩的思维就是天赋的一种展现。

而在现实之中也有一个神童,在十多年前就预测了北京惊人的房价,并强迫父母为其买房,当时的人们都认为这是一种自私自利的行为,因为他的父母根本就没有在北京买房的能力,但如今看来细思其恐。

东北是一个物华天宝、地杰人灵的地方。

1995年7月8日,在天炎地热的盘锦市盘山县一个孩子呱呱坠地,虽然是个小县城但是孩子父母的文化水平较高,所以给儿子起了一个生僻的名字叫做张炘炀,一为迎合出生时的天气,二为希望儿子有一个红红火火的前途。

01神童的跳级学习生涯

所谓神童,那一定是能做其他孩童不能做之事,张炘炀的天赋异禀冶,也刚好地体现了学习上。

因为张炘炀的母亲是一位人民教师,所以张炘炀两岁的时候就开始叫儿子断文识字。

其实那时候我国教育水平还没那么发达,幼儿园都很少存在,只有“学前班”来为儿童进行早教,但是最低年龄也要六岁。

神童确实与众不同,张炘炀超凡脱俗的理解能力,让他不到半年就学会了将近两千个生字。

看到孩子惊人的学习天赋,夫妻二人喜出望外。他们知道自己的孩子应该是个神童,只要细心雕琢他日必成大器。

张炘炀三四岁的时候就在父母的指导下可熟练地背诵上百首经典古诗、四则运算。

伤仲永的故事身,为教师的母亲的自然熟知,为了不让孩子重蹈覆辙,还是决定让孩子接受系统的义务教育。

在张炘炀五岁的时候,就在父母的安排下,进入了本地的一个小学读一年级,但是低年级的知识,对张新阳来说就像重复一个本就熟知的技法一样,提不起来任何兴趣。

所以为了让孩子受到更合适宜的教育,张炘炀的父母只能让张炘炀“跳级”,仅仅五个月的时间张炘炀就在不断地“跳级”中读到了五年级。

但是五年级的知识水平,在张炘炀眼中也就是中规中矩,但在父母的授意下,张炘炀还是在五年级读了一整年,不为别的,就是为了可以顺利地参加小升初的毕业测试。

02十岁参加高考,一时风光无限

父母觉得张炘炀的“跳级”速度太快,怕形成一种揠苗助长的效应,所以张炘炀的初中生活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平稳的。

但是神童就是神童,到哪里都是鹤立鸡群的存在到了初三后,学校的教师就开始频繁地向张炘炀的父母反应,孩子上课时不专心,经常做一些做的事情,看一些别的书。

但是这些问题张炘炀的父母是知道的,因为张炘炀早就在家中反应,初中的知识太浅薄,已经跟不上他的求知速度和学习层次了。

父母不是迂腐的人,既然在学校会耽误孩子的学习速率,那还不如把孩子放在家中进行自学,遇到不会的问题再专门请家教。

就这样,张炘炀父母把初高中的课本一股气地全都买了回来,让儿子在家好好自学。

初中知识尚可,高中知识确实让张炘炀感受到了知识海洋的乐趣,如饥似渴地学习,让他的学习能力和知识层面都在飞速地增长,于是在一年之后,张炘炀又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

那就是再次“跳级”,但是这次确实一下子从初中二年级跳到了高中三年级,高三确实是一个合格的“锻炼场”,父母希望张炘炀可以在高三锻炼一年,然后直接参加高考。

对于张炘炀来说高三生活确实充实而紧张,每次的月考和模拟考,都能让他更加系统地了解各科知识的组成。

2005年6月,十岁的张炘炀,拿着纸笔和超低龄考生的身份证明,自信满满地去参加了那个神圣的考试。

随着最后一科英语测试落下帷幕,张炘炀自信满满地离开了考场,并对考场外焦急等候的父母漫不经心地说了一句:

“虽然没有把所有实力发挥出来,但是上个二本还是手拿把掐的。”

事实确实如此,张炘炀最终以505分的成绩被天津的一所大学录取。

03逼父母买房,成为众矢之的

十岁就考上了大学,张炘炀已经成为了学校和媒体的风云人物,但是别人的赞美并没有让他得意忘形,反倒是更加积极地投入到了学习生活中。

十三岁的张炘炀仍是专业中的佼佼者,甚至在毕业季张炘炀仍准备一边准备考研,一边准备参加毕业答辩。

但是就在参加毕业答辩前夕,张炘炀做出了一个大家都不能理解的决定,那就是逼迫父母在北京买房,父母本就在张炘炀的学业上花费了大量金钱,加之家庭本身并不富裕,所以父母根本无力支付。

但是不买房张炘炀就不参加毕业答辩,这样大家认为张炘炀正处于叛逆期,虽是神童但情商仍是一个孩子,也引来了一片舆论。

但是为了孩子,父亲便租了个房子假意买房骗过了张炘炀。

张炘炀顺利考上了研究生,并在16岁的时候顺利考上了北航的博士生。

2020年的张炘炀,早已博士毕业,现如今在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工作,低调的生活作风让他丧失了媒体的关注,但却能更加专心地参加科研工作。

04结语

张炘炀在父母合适的教育方法下确实成为了一个国家栋梁之才,身为北航的博士也确实为国家的各项科研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低调朴实的作风,确实让张炘炀把科研精神贯彻的淋漓尽致,不负上天给他的华亭之才。

但是回望买房事件,若父母听取张炘炀的意见,采用贷款等方式在北京买房,如今早已衣食无忧,天才的高瞻远瞩确实难以让普通人接受……

42年前,11岁就考上中科大的神童谢彦波:他的陨落原因及现状如何?

1978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

随着高考的恢复,曾经被卷入了上山下乡运动中的无数知识青年迎来了曙光——知青返乡。

同年的12月28日,国家决定在全国恢复增设169所普通高等学校,进一步发展高等教育,以逐步适应四个现代化的需要。

也正是在这一年,为了加快科技兴国的步伐,中国科技大学的“天才少年班”横空出世,11岁的天才儿童谢彦波滚着一只铁环走进了大学校门,与“第一神童”宁铂成为了中科大少年班第一期学生。

回想当年,第一位神童宁铂的故事依然历历在目,年仅13岁获准破格进入大学就读,是全中国第一个被公认的天才神童,却因为没有权利选择自己最爱的天文学系,反而被安排就读理论物理,身心无法调适,最后于2003年选择了出家修行,令人唏嘘不已!

而谢彦波的故事也是充满了神奇的色彩。他没有上过初中高中,由小学直接进入了中科大少年班。

之后,他的人生一路开挂,11岁上科大,15岁上科学院理论物理所读硕士,18岁读博士,被看好有希望在二十岁前得博士学位,结果中国博士没有读完,去了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跟诺贝尔奖获得者安德森做固体物理理论工作。

只是,谢彦波这个最有望拿诺贝尔奖的神童却铩羽而归,因与美国导师不和,无法博士毕业就被安排回国了。

天才少年谢彦波究竟怎么了?

一、不喜欢开口讲话的神童

11岁,本是普通孩子读小学五年级的年纪,谢彦波却直接跨过初中、高中进入了大学。他的童年究竟是怎么样?

谢彦波生长在一个知识家庭,在湖南医学院的家属大院里长大,父亲是湖南医学院物理教师。

都说家家有本难念的经,谢彦波从小不喜欢开口说话,成为了父母的最大困扰。

即便开口,他连个“我”字也不称,饿了就说:“彦波要吃饭!”渴了就喊:“彦波要喝水!”

妈妈摇头叹气说:“这孩子,像个榆木疙瘩,长大准没出息!”

而爸爸却不同意妈妈的看法,说:“彦波是外浊内清,引导得好,出息不会小呢!”

上学后,谢彦波依然不喜欢开口讲话。老师连问几个问题,他一声不吭,这让老师很是头疼。

然而这个不爱说话的小孩,学习能力非常地强。他在小学三年级就把初中的数学学完了,四年级就学完了高中数理化,到五年级时已开始钻研大学的解析几何和微积分,解答了数以千计的题习题。

别人小学毕业就是升初中,谢彦波却参加湖南医学院子弟中学高二年级的数学竞赛,还获得了第二名。之后,他又参加长沙市高中生数理化竞赛,又获得了很漂亮的成绩。这两次好成绩让彦波出尽了风头,人们都称之为神童。

1978年,中国科技大学得知才11岁的谢彦波就参加高中考试,且成绩优秀,立即派专人来对他进行面试,结果惊人地发现他的数学相当于大学水平,其他各门功课也都达到高中毕业水平。由此,中科大决定录取他进了少年班。

之后,凭借自己超强的学习能力,15岁的谢彦波提前一年考取了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所的研究生,成为国内年龄最小的研究生。硕士毕业后,18岁的他就读博士,被看好有希望在二十岁前得博士学位。

只可惜,神童很快就陨落了。

没读完中国博士,他去了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跟诺贝尔奖获得者安德森做固体物理理论工作。而美国之旅也并不顺利,因与美国导师不和,谢彦波这个最有望拿诺贝尔奖的神童却铩羽而归,无法博士毕业就被安排回国了。

二、神童的陨落原因

在朋友面前,谢彦波略显健谈而放松,但他似乎不懂得如何与决定其命运的人相处。

谢彦波入大学时才11岁,自理能力差,自视甚高,当时的班主任汪惠迪甚至不得不替孩子理发、缝衣服等。并且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流传甚广的一个传说是,第一次走进校门时,他还在滚动一只铁环。

然而,最要紧的是他不懂得、也没有机会学习如何与人打交道。

他进入少年班之后,随之而来的是不断的学习、分析、实验。因为“天才”的头衔,他几乎完全被剥夺了作为孩子的天性,原本应该属于他的玩乐也被无形剥夺了。

“人际关系这一课,心理健康这一课,整个班级的孩子都落下了,他的问题就尤其严重。”汪惠迪老师说。

谢彦波是少年班中年纪最小的一位,所以他和第一神童宁铂被当作了典型报道。在那个年代,翻开报纸随处可见关于他们的报道。他那天真的微笑、算术板书的背影,也出现在了各大媒体的报纸上。

慢慢地,谢彦波与众少年班同学一样,开始将自己不当做普通人,并且开始不自觉地表现得跟别人不一样。

那怕是到了青春萌动的年纪,遇到喜欢的女孩子,他也只拼命压抑而从不表现,毕竟他是神童呀!这个在心理学上叫性压抑。

他越发不喜欢与人交往,甚至有时是觉得别人不懂他,觉得自己和别人不是一路人。

18岁的谢彦波跟随中科院副院长周光召院士读博士,被看好在20岁前获得博士学位。不过,这段最为高光的时刻,却成为他人生转折的开始。

他因没能处理好和导师的关系,博士拿不下来,于是转而去美国读博士。

本该最有望拿诺贝尔奖的谢彦波,却被其导师安德森这么说:谢彦波的性格中有着令人无法容忍之处,那就是比他本人还要傲气。

原来,谢彦波因为论文被导师驳回,曾数次去找导师理论,甚至还曾在深夜找到导师家中与师母发生争执。争执之中,因他将手放进裤兜里,被师母以为他要掏手枪而吓得魂飞魄散。

话说,谢彦波就不能退一步,把论文重写一遍吗?

还真是固执,因为在他身上有太多的光环压着,他太害怕失败了。

谢彦波认为是导师不喜欢他的论文。因为为了向导师论证自己理论的正确性,他数次在黑板上向导师演示,而安德森却总是借故离开。

相信大部分的同学遇到这样的情况,都会选择重写一篇论文,虽然会花很多时间,但至少可以保证自己顺利毕业。即使不重写,好好和导师沟通,也是有可能顺利通过毕业的。

只是,谢彦波不愿意转弯,也不肯转弯,自认为自己不是一般人,坚持自己的理论课题。

然而,两人的僵持,让他痛苦极了。越是痛苦,他越渴望论文能够通过,甚至陷入了一种近乎着魔的状态。

而恰好此时,在美国,发生了中国留学生杀害教授的事件。

思想固执、行为偏激的谢彦波本就让安德森超出想象,在这个事件的影响下,他更是成为了普林斯顿的“高危存在”,随即被遣散回国。

美国镀金,谢彦波铩羽而归,国内舆论一片哗然。因为除他之外,还有一个人——少年班学生干政也被遣散回国,他与谢彦波的轨迹惊人的相似:都是在普林斯顿,都是学理论物理,都是与导师关系紧张。

这样子的挫败给谢彦波打击很大。他从未经受如此大的挫折。回到国内后,他彻底从神坛跌落了下来,之前环绕在他身边的光环迅速暗淡下去,随之而来的是失望、鄙夷甚至蔑视。

三、现状如何?

干政回国后,中科大物理系的一位主管老师找过他,劝他回科大读博士。令大家惊讶的是,干政拒绝了。

然而几年之后,干政还是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后表示想回科大工作。但是,科大没有同意,因为当时科大聘用教师必须是博士文凭,他没有。

后来,汪惠迪老师也劝干政再去读博士。他依然拒绝,他不信再花一年时间还找不到一份工作。

只是,现实很残酷,他这一年的努力最后也化为了泡影。而他的精神疾病时好时坏。最终,干政被自己禁锢在了与母亲共同居住的房间里。

当时25岁的谢彦波运气则要好一些,回国后,他以硕士的身份接受了近代物理系教师的工作,担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学院近代物理系副教授。他与普通人一样,很快地结了婚,没有什么积蓄,分到了一套楼下的小房子。

而在持续不断的烦恼中,谢彦波用了将近10年的时间,才结束了往日的梦想——未来的诺贝尔奖得主。

总结谢彦波陨落的原因,大概就是不懂得如何处理人际关系;舆论的过分关注,造成了谢彦波的性格缺陷;以及素质教育的缺失。少年班的悲剧已然过去,但真的过去了吗?在高考的指挥棒下,我们是否应该要注意孩子的素质教育?

天才少年魏永康一生经历

天才少年魏永康一生经历

 天才少年魏永康一生经历,魏永康前20年的人生是高光时刻,然而之后剩下的人生,他经历了从神童到普通人的转换,最后生命定格在了38岁,天才少年魏永康一生经历。

天才少年魏永康一生经历1

 在茫茫人海中,总会有那么一撮人,天赋异禀,在众人中显得不平凡!所以就有了“天才”、“神童”一类的溢美之词!而有着“东方神童”之称的魏永康,可以说就是属于天赋异禀的那一撮人。

 他的人生经历跌宕起伏,但现在已经画上了句号!11月17日清晨,“神童”魏永康妻子付碧在天涯论坛发布了一份讣告,称其丈夫魏永康已于11月9日因病去世,对丈夫生前得到过亲人、同学、好友及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怀和帮助表示感谢。

 魏永康是谁?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但在湖南的华县城,魏永康可谓“家喻户晓”。

 1983年出生的魏永康,2岁就已经认识上千字;4岁把初中课程学完;8岁上初中,13岁高考以602分考入湘潭大学物理系,是当地年龄最小的大学生;17岁到中科院硕博连读,这样光鲜的简历,不就是大家口中的“神童”了?

 当年魏永康的光辉的事迹,同时也被省内媒体大量报道,广为人知,被誉为“东方神童”。只可惜后来却被中科院硕士学位就被中科院“劝退”,理由很简单,魏永康生活无法自理!

 从小到大,魏永康的生活起居都被母亲安排得明明白白。在母亲的悉心照料下,魏永康上大学之前,过着的都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而他唯一需要做的就是读书,读书,还是读书!

 这就使得他最终活成了“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样子。自从以优异的成绩上中科大之后,魏永康的母亲没能继续“陪读”,照料儿子的生活起居。

 然而,离开了母亲照料的魏永康,却发现自己连简单的小事都做不好。不会洗衣、不会做饭,不会打扫卫生,宿舍脏兮兮的,上课迟到,也不与人交流.....他甚至曾在大冬天穿着单衣和拖鞋逛天安门,周围人看他像傻子!

 因为自理能力差,2003年8月,魏永康就被学校劝退。自此一段时间,他一度精神崩溃,这个在大家眼中的天才,最终还是“泯然众人”。而这也成了魏永康母亲的一个心结,她也开始反思自己的教育方法。

 但好的一点在于,退学后的魏永康,开始学会如何生活,早已跟社会脱节的人生又慢慢接上了轨,后来又拥有了爱情,家庭幸福美满。

 从昔日的“神童”,回归到普通人的生活,不管怎么说,魏永康的人生仍然是美满的。

天才少年魏永康一生经历2

 不知大家有没有读过王安石写的《伤仲永》,这篇散文中的主角叫方仲永,方仲永堪称当时的“神童”,5岁就能写诗。他的父亲觉得有利可图,竟然将方仲永作为赚钱的工具,不让其学习,过了很长一段时间方仲永变成普通人,泯然众人矣。

 自古以来“天才少年”有之,这不禁让我想起咱们湖南的“神童”魏永康,早些年间也听说过他的一些事迹,只不过有些模糊不清了。今天我重新整理梳理一下他的人生,魏永康现状如何?他的事迹给我们带来怎样的启示?

  魏永康早年间经历,堪称“神童”般的存在

 魏永康是一位“80后”,他于1983年出生在湖南省华容县的普通家庭。他的家境并不富裕,他的父亲魏炳南是一位伤残军人,长年瘫痪在床,没有劳动能力。家庭的重担都落到他的母亲曾学梅肩膀上,在当地一家百货公司打工维持生计。

 虽然家境不好,但他的母亲倾其所有抚养魏永康。曾学梅从小就教他识字,在魏永康1岁多时,就掌握1000多汉字,想想我们在1岁多时能干什么?估计话都不会说,这还不算什么。

 在他母亲的倾心教育之下,创造一个又一个“东方神童”故事。在魏永康4岁时,他基本学完了初中阶段的课程,小学只读了两年,就直接跳级进入县属重点中学读书。13岁时,魏永康以602分考入湘潭大学物理系,17岁时大学毕业考上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硕博连读研究生。

 从这些“光鲜”履历可以看出魏永康有异于常人的天赋与智商,堪称“天才”、“神童”。这些履历的背后,也得益于他母亲悉心教导及“拔苗助长”。

 在20岁时,魏永康被中科院退学,母亲崩溃,“天才少年”跌入“神坛”

 17岁的魏永康考上中科院硕博连读研究生,在当地县城成为“一段佳话”,成为教育子女的典范。魏永康也成为家喻户晓的“明星”,但后来却大跌眼镜,“天才少年”成为反面教材,在当时引起不少轰动。

 原来是这位“神童”,因长期生活不能自理,不能适应中科院的知识结构。在2003年8月,已经读了3年研究生的魏永康,被中科院劝退回家。

 他的母亲曾学梅听闻儿子被退学,感到不可思议,甚至感到精神崩溃,怒斥儿子:这么好的条件你不争气,不好好学习,我恨不得你去死,就当我没生过你。

  爱之切,恨之切,父母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魏永康被中科院退学事件,在当地传开来,成为当地人饭后谈资。曾经的“天才少年”跌入谷底,成为教育子女的反面教材。

 魏永康也曾受不了这样的打击,离家出走好几次,感到恨死自己的`妈妈,他心里在想:是妈妈毁了我的人生!不过每次都被警察幸运地带回家中。

 “神童”母亲开始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帮助魏永康成熟起来

 经过魏永康几次的离家出走,他的母亲开始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据曾学梅自述:他从小到大,都是她在陪读,在家中包揽一切家务活,不让魏永康干一点家务活,在陪读期间,为了不耽误他学习,甚至还喂他吃饭,他只管读书就行。

 曾学梅对她儿子寄予很高的期望,她信奉“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这样的畸形教育观念,硬生生把她儿子逼成“书呆子”,什么活都不会干,只会读书,又有何用?

 并且在魏永康小时候就给他读书,倾注他母亲大量心血,太急功近利。这种“拔苗助长”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使原本天真无邪的童年,变得满满的学习任务。

 好在她的母亲及时醒悟过来,不然她的儿子真的就“废”了。曾学梅开始帮助他独立起来,成熟起来。

 魏永康在中科院退学的原因:他脱离他的母亲,很难适应中科院的生活,生活不能自理,也很少与同学及导师沟通,导致无法完成论文。

 总结其退学的原因,他的母亲首要任务培养他的独立性,帮助他成熟起来。曾学梅开始教儿子做家务,教他学会与人沟通。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魏永康生活能够自理,开始懂事起来,还能照顾瘫痪在床的父亲。

 这也应验了“成也母亲,败也母亲”。是他的母亲将他培养成“神童”,但又是因为他母亲的教育方式出现问题,导致他生活不能自理,适应能力差。不过又是他的母亲将他回归正常人的生活。

  如今,他的现状如何?

 魏永康经历这次中科院退学事件,也不断反思自己,在母亲的帮助之下回归到正常人的生活。

 他的事迹在当时全国范围内传播开来。上海有一家软件开发公司听闻他的事迹,向他发出Offer。魏永康可以独自离开家乡,只身前往上海工作。

 在上海,他遇到他的爱人付碧(湖南邵阳隆回人),那时的付碧还没毕业。付碧从湖南大学毕业后,来到深圳工作。魏永康为抱美人归,也来到深圳,对付碧展开猛烈追求,终于在2008年国庆,他们喜结连理。如今,他们一家人过着平淡而幸福的生活。

 但魏永康觉得少许遗憾,没能正常地完成自己研究生学业。他说:我的兴趣爱好就是读书。经过他的一番努力,在2009年,他考上了北京工业大学的研究生,并且顺利地毕业,找到一份体面的工作,回归普通人的生活。

 曾经“神童”的光环已不再,魏永康只想过普通人的生活。

 魏永康曾经堪称“神童”般的存在,如今泯然众人矣,或许普通人的生活才是他真正的归宿。古往今来,我们不缺乏“神童”,缺的是智商与情商同等健康发展的人才,有的智商很高,但情商很低,也不足以堪当大任。这事件也给我们教育小孩带来反思:我们不应揠苗助长,要顺其自然,注意人格培养,生活自理能力培养,注意挫折教育。

天才少年魏永康一生经历3

 魏永康出生于1983年,岳阳人。4岁学完初中课程,8岁进入县重点中学读书,13岁高分考入湘潭大学物理系,成为当时湖南省年龄最小的大学生。17岁被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破格录取,硕博连读。2003年,因欠缺生活自理能力,魏永康被中科院劝退。

 魏永康前20年的人生是高光时刻,然而之后剩下的人生,他经历了从神童到普通人的转换,最后生命定格在了38岁,他这短暂的一生都经历了什么呢?

  01、2岁识字,4岁学完初中课程,8岁就读重点中学

 每一个神童的背后,除了天赋外,还有就是家人的坚持和努力,魏永康也不例外。

 魏永康才一岁3个月,母亲就开始教他识字写字,而他也不负母亲的期望,在2岁时就已经认识了1000多个汉字。

 看到儿子这么有喜欢学习,而且还学得很不错,母亲更是亲力亲为的辅导。

 魏永康也很给力,于是他在4岁时就已经基本学完了初中课程,小学六年他就只上了二年级和六年级,可以说他都是一路跳级的上学。

 8岁的魏永康很快地进入了县重点中学,更难能可贵的是来到了这个中学后,他获得了各类的奖状和证书,“奥林匹克竞赛化学二等奖、三等奖”、“物理学竞赛二等奖”、“(希望杯)全国数学邀请赛”获奖等等,从而打响了神童之路。

 就是这样一个天赋异禀的少年,一夜之间让大家看到了他的智商,他在学习上的天赋,是遥遥领先于普通人的。

  02、13岁读大学,17岁读硕士

 时间来到了魏永康13岁,他参加高考了,并以总分602分考进湘潭大学物理系,成为了风头无两的少年大学生。

 这个时候的魏永康是意气风发的少年,是大家都夸赞的别人家孩子;可以说是他的高光时刻,是再次刷新了他在学习上的天赋,是他智商上的再次碾压普通人,这样的魏永康无疑是让人敬仰的。

 在大学里,魏永康的学习依然遥遥领先,自然的他的成绩也是让人觉得遥不可及的。

 于是,以优异成绩大学毕业的魏永康在17岁时,他去了中科院的高能物理研究所,开始他的硕士博士学习生涯,这般顺风顺水的人生简直让所有人都为之羡慕。

 在学习上一骑绝尘的魏永康,按照正常的流程,他的前途无量,他的人生肯定会越来越精彩,然而在他20岁时,却遭遇了滑铁卢。

  03、神童陨落,母亲恨不得他去死

 都说上帝是公平的,给你开了一扇门后,会关上另一个窗户,魏永康也不例外。

 魏永康20岁时被中科院劝退了,理由是生活不能自理,不能和人正常沟通,总之就是除了学习外,一无是处。

 热了不知道脱衣服,大冬天不知道加衣服。穿着单衣、趿着拖鞋就往外跑。房间不打扫,屋子里臭烘烘的,袜子脏衣服到处乱扔。

 针对一个天才,或许我们可以偶尔松懈某方面的要求,然而魏永康在生活方面的缺失堪比“巨婴”,而造成这一切的后果是母亲。

 魏永康之所以能够成为神童,除了天赋,也离不开母亲的引导和培养。然而,正是母亲为了让他把所有精力都用来学习,自然而然地在生活上给予了很多的照顾。

 一个母亲对孩子的照顾本是理所应当,就连魏永康读大学时,因为年纪小,母亲都跟读,学校还安排了他们母子单独的宿舍。

 为了让魏永康更好地学习,母亲不但在生活上亲力亲为,完全不让他插手,因此即使上了大学,魏永康就连系鞋带这样的事情都要母亲帮忙。

 当母亲知道儿子被退学后,没有反思自己,反而把所有的失望归类为魏永康,甚至恨不得他去死。

 东方神童被退学一经传开,引发了很多的关注。一时之间,关于教育孩子,不要只教会孩子如何学习?更要教会他们如何生活的话题,也是热搜不断。

 纵观20年前的魏永康,真是成也母亲,败也母亲。一个母亲如果不懂得教育孩子学会生活,那么即使学习天赋再高,最终还是输给了生活。

  04、作为普通人,他成为妻子眼中的懂得生活

 被退学后,魏永康开始了求职生涯,然而过程很糟心,结果更是不尽人意。即使被录取去上班,最终也是因为“不适应”而被辞退。

 魏永康用了近500元钱,跑了16个省市,先后去了杭州、宁波、舟山、上海、郑州、茂名、湛江等地玩。到玉林时,魏永康把剩下的钱弄丢了,落了个身无分文的境地。

 为了逃避现实,魏永康不止一次地离家出走,最长时间的有39天,但最终都还是回到母亲身旁。

 看到儿子这样,母亲也慢慢地看开了,知道了这一切都是自己的过错,她会一直陪着魏永康。

 直到魏永康结婚后,他才慢慢地走出大家的视野,开启了普通人的生活。

 从普通人到成为妻子眼中的懂得生活,他完成了别人用几十年来完成的蜕变。

 然而,谁也没有想到,魏永康再次出现在大家视野时,却是“突发疾病去世”。这是一个听者伤心闻者流泪的消息。

河南高考状元何碧玉的智商是多少

还记得当年那个轰动全国的学霸何碧玉吗?以标准的900份踏进清华大学……简直让人不可思议!后来又被保送到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留学,获得神经科的博士,后来进入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作为早期独立研究员从事研究工作,何碧玉的一生堪称奇迹。

1 河南高考状元何碧玉的智商

何碧玉在少年班与30多名智力超群、年龄在10岁左右的少年一起,用四年的试卷学完了小学到初中以及高中的所有课程。2000年,14岁的何碧玉参加河南高考,最终一900分的成绩夺得河南高考理工状元,同时也是河南省高考历史上的奇迹与神话!

我推荐: 河南高考状元何碧玉现在的情况2017

何碧玉的成功,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人们对这个仅有14岁、按正常年龄只是一名初中二年级或三年级学生的她,究竟如何能在高考这样强手如林的激烈竞争中一举夺魁,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何碧玉的老师们经过认真总结后一致认为:何碧玉的成功是新乡市一中超常少儿教育试验成功的一个典范,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个人奋斗三者的完美结合。同时何碧玉同学更有她与众不同,独特的成功秘诀。

何碧玉的成功固然是自身努力的结果,但其间更有教育者洒下辛勤汗水。从1989年新乡市一中创办少儿班以来,成功者绝不仅仅只有何碧玉一人。首届少儿班年仅13岁的“天才少年”付华就曾一鸣惊人,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浙江大学而震惊省内外。以后每届都有数名学生考入中国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华中理工大学等大学少儿班。何碧玉的主要科任老师,都是在超常教育中奋斗十年以上的有丰富经验的优秀教师。他们认为“天才”固有其优越的先天禀赋,但也是后天教育培养的结果。“天才”的出现固然可喜,但培养并使"天才“茁壮成长的、奋斗在超常教育一线的教师们更是可贵、可敬。

1 河南高考状元何碧玉的学习方法

1.快速记忆 多次反复

需要记忆的知识,何碧玉与其他同学的方法完全相反,她不是把该记住的知识一次性记牢,而往往是把一学期或一学年的知识内容用较短的时间全部记忆,记不准确的知识点等老师讲课时再重点突破。多次反复,使知识的记忆非常准确。如外语单词记忆,她利用记忆迅速的有优势,几乎全部是超前记忆,记不准的单词利用老师的课堂讲述来重点理解记忆。

2.大量练习 突破难点

大量迅速做练习题是何碧玉学法中最显著的特征,也是老师们交口赞叹的主要话题。到高考前总复习那段时间,何碧玉很少在课堂上听课,老师们发下的全学年的各学科的多种测试题,她都是在很短的时间内以已经全部做完,老师们不得不重新给她重新选择练习题。大量的练习题做完后,她把那些做错的题记下来做重点突破。老师们说,高考前的一星期中,何碧玉无论做何种试卷,除语文试卷有作文不易确定分数外,其他的科目总在140分以上,老师们说高考前的半年何碧玉就是为了每学科多拿几分在努力。

3.勤学好问,不放过任何知识疑点?

对疑难不懂的知识点,何碧玉有一个专门记疑难问题的小记事本,有不懂的问题就记下来,等课后,一定要向老师讨教直到明白为止。何碧玉是少儿班提出问题最多的学生之一。为请教问题,她经常耽误吃饭和休息。

4.多才多艺 知识面宽

何碧玉绝不是一个读死书、死读书的学生,她多才多艺,知识面宽,从小学开始就阅读各种名著,更是不止一次的通读。业余特长中她最拿手的电子琴演奏和书法。她认为业余爱好不仅不会影响学习,只要处理得当,还会起到培养兴趣、陶冶情操、调节思维之功效。在学习的间隙,她时常爱好弹弹琴,练练字,打打球,跑跑步,来调整自己的心理,调节自己的学习节奏。多才多艺不仅使她具有稳定的心理,更使她具有广博的知识、灵活的思维、举一反三的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好了,关于“少年3岁半上二年级13岁高考的具体情况”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对“少年3岁半上二年级13岁高考的具体情况”有更深入的了解,并且从我的回答中得到一些启示。

【版权声明】

本页面文章少年3岁半上二年级13岁高考的具体情况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用户本人,并不代表新高三网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包括不限于图片和视频等),请邮件至37918493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