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事变的背景及历史意义!
国际背景
1935年7、8月间,共产国际在莫斯科召开第七次代表会议,着重讨论有关建立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问题。
1936年8月15日,共产国际致电中国***中共中央,指出中国***中共中央“把蒋介石和日本侵略者等量齐观是不对的”,“不能同时顺利地既反对日本侵略者,又反对蒋介石的斗争”,“我们(指国际)觉得,你们(指中共)号召西南集团反蒋行动的声明是错误的”,要求中共与蒋介石就共同抗日进行和谈。
国内背景
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发动九一八事变,中国东北三省全部被日本关东军占领,并利用前清废帝溥仪在东北建立满洲国傀儡政权,导致中国的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中日民族矛盾逐渐成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中国进入抗日战争的局部战争阶段。
1935年秋,中国***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经过被毛泽东命名为两万五千里长征的转移,抵达陕北革命根据地保安县吴起镇会师。
1935年8月1日,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王明等人根据共产国际会议精神的要求,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政府和中共中央名义发表了《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提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基本内容。
1935年10月1日,东北军在劳山战役中,王以哲的67军110师2个团和师部被歼,师长何立中战死,团长裴焕彩被俘。
1935年11月22日,东北军在直罗镇战役中,红军仅以800多人的伤亡就杀、伤、俘6000多东北军精锐109师的士兵。张学良部队的战局失利以及后来面对***的停战对峙,导致蒋介石亲自前往西安督战。
1935年12月9日中共在北平举行了大规模的大学生示威游行,呼吁“停止内战,一致对外”、“打倒日本帝国主义”,获得全国民众积极响应,全国人民抗日热情高涨,给实行“攘外必先安内“政策的国民政府巨大压力。
1935年12月17日,中国***瓦窑堡会议确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
1936年1月,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等联名发出《红军为愿意同东北军联合抗日致东北军全体将士书》。
1936年2月,中共宣布开始东征抗日。
1936年4月9日,张学良驾机飞抵延安会见周恩来。
1936年6月1日,陈济棠、李宗仁在广州发出通电。痛斥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军对中国土地的践踏,决定率所部北上抗日,收复失地。然而不久后广东将领纷纷向南京政府投诚,陈济棠垮台,李宗仁也不得不对蒋介石表态归顺。
由于两广事变和平解决,蒋介石便将预备征讨两广的中央师悉数北调,用来剿共,并准备将张学良的部队调离。然而也因蒋介石的过分自信,仅带少数文武飞往西安,结果西安事变时所有人都被扣留。1935年9月20日,蒋介石在西安设立西北剿匪总司令部,调东北军入陕甘剿共。
1936年8月15日,共产国际致电中共,要求中共与蒋介石就共同抗日进行和谈。
1936年9月,中国***与东北军正式签订了《抗日救国协定》。
1936年12月4日,蒋介石抵达西安,12月9日,蒋介石写信给陕西省政府主席邵力子,密嘱《大公报》发表剥夺张学良、杨虎城“剿共”兵权由蒋鼎文取代的消息。
历史意义
西安事变为中国社会的发展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它的发生及和平解决,基本结束了长达十年的内战,开始了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一致抗日的新阶段,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抗日热情,奠定了全民族抗战的基础,成为由国内战争走向抗日民族战争的转折点,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
总司令被逮这一惊人事件,什么又称十二事变
总司令被逮这一惊人事件”实际上就是说的历史上有名的西安事变,又称双十二事变。
是当时任职西北剿匪副总司令、东北军领袖张学良和当时任职国民革命军第十七路总指挥、西北军领袖杨虎城于1936年12月12日,在西安发动的直接军事监禁事件;
扣留了当时任职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和西北剿匪总司令的蒋中正,目的是“停止剿共,改组政府,出兵抗日”,西安事变最终以蒋中正被迫接受停止剿共一致抗日的主张,导致了第二次国共合作而和平解决。
扩展资料事件背景
国际
1935年7、8月间,共产国际在莫斯科召开第七次代表会议,着重讨论有关建立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问题。?
1936年8月15日,共产国际致电中国***中共中央,指出中国***中共中央“把蒋介石和日本侵略者等量齐观是不对的”,“不能同时顺利地既反对日本侵略者,又反对蒋介石的斗争”,“我们(指国际)觉得,你们(指中共)号召西南集团反蒋行动的声明是错误的”,要求中共与蒋介石就共同抗日进行和谈。
百度百科-双十二事变
西安事变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西安事变的简介我已经为大家整理了,还为大家找来了西安事变发生的背景,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西安事变内容
由于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南京国民政府一意孤行,继续调集重兵入陕,并逼迫张学良、杨虎城“剿共”。在进退两难的情况下,张、杨毅然实行兵谏,于1936年12月12日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经过中国***等多方力量的努力,西安事变遂告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为实现第二次国共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创造了必要的前提条件。
西安事变背景(1)日军侵占了东北三省后又准备侵占华北,中国***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要求国民政府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2)张学良和杨虎城接受了中共的主张,停止进攻红军,并要求蒋介石联共抗日。
蒋介石到西安督促张学良和杨虎城进攻红军。
西安事变历史意义西安事变及其和平解决在中国社会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为中国社会的发展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
它的发生及和平解决,基本结束了长达十年的内战,开始了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一致抗日的新阶段,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抗日热情,奠定了全民族抗战的基础,成为由国内战争走向抗日民族战争的转折点,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
它是中国社会矛盾变化的转折点,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中国提前与日本进入战争状态。是中国由内战到抗战的转折点,是中国由分裂到统一的转折点,是中国社会政治由专制到逐步民主的转折点。由这一系列转折,奠定了抗日战争胜利的基础。
以上就是我为大家找来的西安事变相关内容,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张学良、杨虎诚发动西安事变的全过程是怎样的?事变后,张少帅和杨虎诚俩的命运是怎样?
西安事变,又称双十二事变,是当时任职西北剿匪副总司令、东北军领/袖张学良和当时任职国/民革/命军第十七路总指挥、西北军领/袖杨虎城于1936年12月12日,在西安发动的直接军事监/禁事/件,扣/留了当时任职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和西北剿匪总司令的蒋中正,目的是“停止剿共,改组政/府,出兵抗日”,西安事变最终以蒋中正被/迫接受停止剿共一致抗日的主张,导致了第二次国共合作而和平解决。
历/史背景
九一八事变:1931年9月18日,
日本关东军发动了九一八事变,张学良撤出了东北,退入山海/关内。1933年1月1日,榆关抗战爆发。同年1月3日,山海/关失守。1933年2月21日,热河抗战爆发。同年3月4日,承德失守,热河抗战失败。张学良引咎辞职,出国考察。
共/产党中/央红军抵达陕北:1935年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经过被毛泽/东命名为两万五千里长征的转移,抵达陕北革/命/根据地保安县吴起镇会师。
一二·九运/动:1935年12月9日中/共在北平举行了大规模的大学/生示/威游/行,呼/吁“停止内战,一致对外”、“打/倒日本帝/国主/义”,获得全国/民众积极响应,全国人/民抗日热情高涨,给实行“攘外必先安内”,“不抵/抗政/策”的国/民政/府巨大压力。
中/共确立抗日统/一战线政/策:1935年12月17日,中/国共/产党瓦窑堡会/议确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1936年1月,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等联/名发出《红军为愿意同东北军联合抗日致东北军全体将士书》。1936年2月,中/共宣布开始东征抗日。
两广事变:两广事变,又称六一事变或西南事变。1936年6/月1日,陈济棠、李宗仁在广州发出通电。痛陈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军对中/国土地的践/踏,决定率所部北上抗日,收复失地。6/月2日,致电南京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请求准许粤桂部/队北上。然而不久后广东将领、飞行员纷纷向南京政/府投诚,并对两广所谓的“北上抗日”说加以抨击。“南天王”陈济棠垮/台,李宗仁也不得不对蒋中正表态归顺。
由于,两广事变和平解决(尤其是兵不血刃,便使当时叛逆性最强、实力最大而位居国内半独/立的诸省之首——粤桂湘三省伏首听命),蒋中正(即蒋/介/石)便将预备征讨两广的中/央师悉数北调,用来剿共,并准备将张学良的部/队调离。然而也因蒋中正的过分自信,仅带少数文武飞往西安,结果西安事变时所有人都被扣/留(因为当时论“造/反”实力,张学良、杨虎城的部/队简直无法和两广部/队相比。)
因此,史学家唐德刚认为,因为两广事变的危/机安然度过,西安事变在1936年的西安“非爆发不可”。
东北军剿共遭遇失败:1935年9月20日,蒋中正在西安设立西北剿匪总司令部,自任总司令,任命张学良为副司令,调东北军入陕甘剿共。1935年10月1日,东北军在劳山战役中,王以哲的67军110师2个团和师部被歼,师长何立中战死,团长裴焕彩被俘。1935年10月29日,东北军在榆林桥战役中,107师和619团全部被歼,团长高福源和不少士兵被俘。
1935年11月22日,东北军在直罗镇战役中,东北军精锐部/队,装备精良的109师孤军挺/进陕北的吴起镇的方向,以往能征善战的师长牛元峰严重低估红军的作战能力,对红军的机动作战的能力估计不足,部/队刚走到直罗镇,原以为离中/央红军还很远,在布置完侦/查岗哨以后,就安心睡觉,没想到红军用一夜时间即快速赶到,并在直罗镇罗/织了一个包围圈,与22日凌晨拂晓突然发起进攻,毫无防备的东北军立刻被冲散,牛元峰从睡梦中醒来时,看见漫山遍野已全是红军。牛元峰逃跑,但无法逃出红军的包围圈,在绝望的境地,他掏出手/枪让副将打死自己,牛元峰被副将枪毙后,副将亦被红军俘虏。直罗镇战役中,红军仅以800多人的伤亡就杀、伤、俘6000多东北军精锐109师的士兵。
张学良部/队的战局失利以及后来面对共/产党的停战对峙,导致蒋/介/石亲自前往西安督战。
张学良与中/共的秘密接/触:1936年4月起,张学良开始了和中/国共/产党的秘密接/触。4月9日,张学良驾机飞抵延安会见周/恩/来,同机的还有王以哲、刘鼎。1936年9月,中/国共/产党与东北军正式签订了《抗日救国协定》,双方正式结束敌对状态,中/国工/农红军、张学良的东北军、杨虎城的西北军形成了拥护“民/族统/一战线”的“铁三角”。张学良向红军提/供了大量的过冬棉花,药品、新鲜食物等物资,解决了红军过冬的燃眉之急。另外,当时邓小/平病重,生命垂危,无药可医,也是张学良的援助救了他的性命。张学良不但接受并积极学习共/产主/义思想,还向第三国际提出加入中/国共/产党的申请,但由于张学良的父亲有杀共历/史,入/党申请被拒绝。
蒋/介/石撤销张学良职务:1936年12月4日,蒋/介/石抵达西安,给张学良造成良好的政/变条件。张学良正犹豫不决之时,蒋/介/石召见邵/力/子及十七路军、东北军军师长以上官/员,造成张、杨的恐/慌,张学良出于公心,屡次向蒋/介/石提意见,遭拒绝。蒋/介/石后来又召见邵/力/子,让他通知大公报社可以发表对张、杨的弹/劾,并撤销职务,引起社/会各/界不满。张杨由此发动西安事变。
序幕
1936年8月29日,得知国/民党特/务逮/捕秘/书、东大学/生代/表、中/共地/下党/员宋黎和马绍周、关沛苍,张学良命谭海率卫队营包围和查抄了陕西省党部,即为“艳晚事/件”。张学良乃电请蒋委/员长亲往镇/压。
10月22日,蒋中正由南京飞抵西安,严令进剿红军。张学良当面表示反/对,并提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要求,遭蒋拒绝,两人/大吵。
10月29日,张学良飞抵洛阳为蒋中正祝寿,劝蒋联共抗日,遭蒋拒绝。蒋/介/石坚决拒绝其北上抗日的主张,强令其剿共,否则就把他的部/队撤离到东边去。
11月27日,张学良上/书蒋中正,请缨抗战,遭蒋拒绝。
12月2日,张学良飞抵洛阳见蒋,要求释放抗日救国/会“七君子”。向蒋中正面报,谓其部下不稳,势难支撑,再三请求蒋委/员长前往训/话,蒋同意赴西安,驻华清池。
12月4日,蒋中正由洛阳到抵西安,立即调三十万中/央军嫡系部/队“进剿”红军。张学良与杨虎城再次进谏,遭蒋拒绝。 蒋向张学良、杨虎城表示:要么进兵,要么将东北军、十七路军分调福建、安徽。
12月7日,张学良到华清池见蒋中正,再三苦谏,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遭蒋拒绝。
12月9日,中/国共/产党组/织大规模的群众游/行示/威,纪/念“一二·九”运/动一周/年。特/务军/警开/枪打伤一名小学/生,群众非常激愤,决定到临潼直接向蒋中正请/愿示/威。蒋中正强令张学良制止学/生/运/动,必要时可以向学/生开/枪。张学良接到命令后,赶上游/行队伍,极力劝说学/生回去。东北大学学/生高呼“中/国人不打中/国人!”“东北军打回老家去,收复东北失地!”等口号。张学良向群众表示一周内以实际行动答复学/生要求,如果做不到,你们其中任何人都可以“置我张学良于死地”。请/愿学/生们在华清池前高唱《松花江上》一曲,感动了在场了东北军士,全场爱/国情绪高昂。
当晚,张学良找到蒋/介/石,再次劝蒋抗日,并要求蒋放过学/生,但是蒋/介/石怒称:“对这批学/生,除了拿机/关枪打以外,是没有办法的”,张听后大怒,反问道:“机/关枪不打日本人反而去打爱/国学/生?”张蒋再次大吵,盛怒下的张学良于当晚决定兵谏。当晚张学良与杨虎城商议,决定发动/兵变,命令白凤翔去捉拿蒋/介/石,白凤翔说“只见过照片,没见过本人,到时候乱军之中怕出错误。”
12月10日,张学良带着白凤翔见到了蒋/介/石,蒋正在召开/会/议,正式通/过发动第六次“围剿”计划,决定在12日宣布动员令。
12月11日晚,蒋邀请张学良、杨虎城和蒋鼎文、陈诚、朱绍良等晚宴,席间,蒋宣布了蒋鼎文为西北剿匪军前敌总司令,卫立煌为晋陕绥宁四省边区总指挥等换将的任命书。命令中/央军接替东北军和西北军的剿共任务。
事/件经过
12月11日晚间,张学良和杨虎城分别召见东北军和十七路军高级将领,宣布第二天清晨进行兵谏的命令。
12月12日晨5时,张学良、杨虎城发动/兵谏,东北军到临潼的华清池捉蒋,蒋从卧室窗户跳出,摔伤后背,躲在一块大石头后面,被发现活捉,十七路军还扣/留了在西安的陈诚、邵/力/子、蒋鼎文、陈调元、卫立煌、朱绍良等国/民党军政/要员,邵元冲等人遇/难。西安事变爆发。
当天,张学良、杨虎城向全国发出了关于救国八项主张的通电,提出:
改组南京政/府,容纳各党各派,共同负责救国。 停止一切内战。 立即释放上/海被/捕的爱/国领/袖。 释放全国一切政/治犯。 开放民众爱/国运/动。 保/障人/民集/会结/社一切政/治自/由。 确实遵行孙总/理遗嘱。 立即召开救国/会/议。 南京中/央于当晚十一点半,召开中常会及中/央政/治会/议联席会/议,决议夺张学良本兼各职,交军事委/员会严办。会/议最后决定剿抚并用,一面以何应钦为讨逆军总司令,一面以于右任为陕甘宣抚大使。
十二月十二日晚间,宋美龄在上/海初闻西安发生事变之际,就想到澳籍友人端纳是生于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斯峪的记者,他一生的事业在中/国,曾赞助过中/国的辛/亥革/命,后来又成为北/京北洋政/府的客卿﹔曾为张作霖父子的谋士,与张学良交往密切,也是蒋中正的好友。 蒋夫人请端纳到寓所,与孔祥熙共商,端纳对于西安一行,认为义不容辞,当晚,即随同宋美龄乘夜车前往南京。
12月13日晨八点,宋美龄致电张学良,告知端纳拟飞西安,端纳亦同时电告张学良。 12月16日,国/民政/府劝诫张学良投降无效后,中/国各/界函电交驰,要求讨/伐,遂由政/治委/员会决议派何应钦为讨逆军总司令,刘峙为讨逆军东路集/团军总司令,顾祝同为西路集/团军总司令,分别集结兵力,由东西双方同时向西安进行压/迫。空军随即展开轰炸西安近邻城市,并逐渐转向西安。张学良乃允许拘扣的蒋鼎文先返回洛阳,请国军方面暂停军事行动,避免冲/突升级。
12月17日,原执意杀蒋中正的中/国共/产党,得到斯/大/林指示:坚决要求释放蒋中正。同时苏联消息报、真/理报也公开支持蒋中正。经过内部争辩后,中/共最后决定服/从斯/大/林的指示,中/国共/产党遂派周/恩/来到西安参与西安事变的协商。
12月17日,斯/大/林指示中/共,考虑到蒋/介/石可能成为未来中/国抗日力量的重要领/导人,希望放蒋。经过内部争辩后,中/共决定服/从斯/大/林的指示,中/国共/产党遂派周/恩/来到西安参与西安事变的协商。 西安事变后,宋美龄写给蒋/介/石的信
12月22日,随后端纳全力周旋,宋美龄、宋子文等到西安。在飞机上,宋美龄把手/枪递给端纳,说:“如果叛军对我有任何不礼貌行动,你可用此枪立即将我枪/杀”。张学良、杨虎城去机场迎接,下机后,宋美龄与张学良说:“汉卿,这是我的东西,就不要再检/查了把?”张学良马上说:“夫人,岂敢!岂敢!”张、杨与宋子文、宋美龄举行了会谈。后由张学良本人陪同宋美龄和端纳往见蒋。宋美龄拿着一个梅干菜盒见到了蒋/介/石,蒋/介/石在《西安半月记》中记载,蒋见到宋后,眼泪直流,说:“你怎么来了?如入虎穴矣!”宋美龄劝蒋 西安张学良将军公馆
道:“宁抗日,勿死敌手!”(宁可抗日,胜利失败你都是英雄,总比因为拒绝抗日而死在叛军的手里要强)。从此,蒋/介/石的态度开始转变。
12月24日,蒋中正接受六项协议。即: 改组国/民党与国/民政/府,驱逐亲日派,容纳抗日分/子。释放上/海爱/国领/袖⑷,释放一切政/治犯,保证人/民的自/由权/利。停止“剿共”政/策,联合红军抗日。 召集各党各派各/界各军的救国/会/议,决定抗日救亡方针。与同情中/国抗日的国/家建立合作关系。 其它具体的救国办法 但是蒋/介/石没有/意愿为他的承诺签订任何协议书,东北军和西北军有部下向张学良反应不满,称:“我们提着脑袋给你干,怎么到最后连个签字都没有?”张学良回道:“你们政/治觉/悟没我高,蒋/介/石虽然被/捕,但是其政/治实力还在,现在既然我们要放他,要把他捧为领/袖,那么逼他签字,他到时还会反悔,现在要一个君子协议也很好。”张学良的这个提议遭到了杨虎城的反/对,最后是在共/产党人周/恩/来的劝说下,杨虎城才同意张学良的“不签字放蒋”的提议。
12月25日下午,蒋中正乘飞机离开西安,张学良亲自陪同。当日抵洛阳。离开西安前,张学良留下手令,把东北军交给杨虎城指挥。
12月26日,蒋中正抵达南京,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张学良被扣/留。
结果以及影响
西安事变后停止了内战促成了国共第二次合作,建立了抗日统/一战线,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抗日热情。
西安事变后中/国共/产党获得了休整的机会。 西安事变后,日本军加速了其侵略中/国的计划,并在西安事变后之七个月发动卢沟桥事变,抗日战争全面爆发。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共开始“抢关东”,毛泽/东决定将中/共内部所有跟东北有关联的人全派去东北工作,其中包括张学良的四弟张学思。国/民党方面,有人建议重新启用张学良。与此同时,中/共却首先正式提出要求张学良回东北的要求。由于张氏父子在东北的声望很高,国/民党中/央曾经草拟立案:任命张学良为东北行辕主/任,胡宗南为东北行辕副主/任,蒋经国为辽宁省政/府主/席兼辽宁省行辕秘/书长”,但此议案被蒋/介/石拒绝,反而启用熊式辉主持东北工作,后来蒋/介/石此举被很多国/民党/内部官/员视为蒋在东北走错棋的第一步,为最后失掉整个东北埋下了伏笔。国/民党的大多数精锐部/队在东北被中/共全歼后,其在全中/国的战局演变成兵败山倒之势,迅速丢失了整个中/国。
西安事变后,张学良送蒋到南京,抵南京后被军事法庭审判有期徒刑十年,但随后被特/赦,张本人并未服刑,而是被长期软/禁,由于抗战期间国军不断失去领地,张被软/禁的地点也经常变迁,其被软/禁的设施环境也随之变化。
杨虎城被送到国外后,秘密潜回香/港打算参与抗日,但被国/民党逮/捕,并于1949年,杨虎城及其子女、卫士、秘/书一共8人在戴公祠被军统局人员杀死,后被证实这次屠/杀行动的直接指使者是毛人凤。
斯/大/林释放蒋经国回中/国。
蒋/介/石在西安事变中后背重伤,终身不愈,后半生依靠拐杖或者要人搀扶走路。
西安事变的历史背景
西安事变的历史背景:
日军进一步侵略华北,这使得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中华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
中国 *** 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要求 *** 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张学良、杨虎城出于爱国之情接受了 *** 主张,停止向红军进攻,并要求蒋介石联共抗日。
蒋介石不接受联共抗日的主张,亲临西安督战,致使张、杨处于抗日不能,“剿共”不愿,苦谏无效的境地。
扩展资料 :
西安事变的结果:
1936年12月24日,蒋介石签订六项协议,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合抗日的主张。
12月26日,蒋介石最后获得释放回到南京。
西安事变后,张学良送蒋介石回南京秘密软禁起采,由大陆到台湾,失去了自由; 杨虎城被蒋介石长期囚禁,1949年9月17日在重庆惨遭杀害。
东北军被分拆瓦解,十七路军被取消。
西安事变后蒋介石停止了"安内攘外"政策,迫使国民 *** 进行国共第二次合作,建立了苏联所期望的抗日统一战线。
西安事变的历史意义:
西安事变及其和平解决在中国社会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为中国社会的发展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
它的发生及和平解决,基本结束了长达十年的内战,开始了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
一致抗日的新阶段,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抗日热情,奠定了全民族抗战的基础,成为由国内战争走向抗日民族战争的转折点,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
它是中国社会矛盾变化的转折点,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中国提前与日本进入战争状态。
是中国由内战到抗战的转折点,是中国由分裂到统一的转折点,是中国社会政治由专制到逐步民主的转折点。
由这一系列转折,奠定了抗日战争胜利的基础。
同时,中国 *** 获得了合法生存与喘息休整、壮大的机会,为中国 *** 领导的中国人民的革命力量开辟了发展壮大的前景,确立了中国 *** 在中国社会发展中的领导地位和核心地位。
西安事变发生在哪一年?
西安事变发生在1936年。事件背景主要是劝说蒋介石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当时,张学良与杨虎城在临潼对蒋介石实实行的兵谏,扣留了蒋介石,后来就发生了轰动一时的西安事变。后来就宣扬停止内战,联合***共同抗日的主张,西安事变的发生,也是解决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为国内战争到对外抗日的转折点。
发生西安事变的原因。当西安事变的爆发,主要原因还是要蒋介石为能够和***一起去抗日,而张学良等人主张的攘外的政策,才导致西安事变的爆发。西安事变的发生,停止了发生内战,为中国人民共同抗日的热情更加的努力。
西安事变的过程。在1936年8月份,国民政府特务逮捕秘书,东北学生代表和地下党员,当时发生的事件叫做艳晚事件,后来张学良也是和蒋委员长通电话亲自镇压这种事件的发生,后来在同年12月份,就召见了东北军和十七路军的将领宣布进行兵谏,在到事件解决之后,主张共同抗日,一致对外。
西安事变的结果。不过西安事变也迫使了与国民政府的合作,不紧促进了国共合作的目的,而且还能够共同的去对付日本人,对于日本人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我们不能忘记,我们要铭记历史给我们带来的教训。现在社会发展迅速,生活非常快乐,我们不紧要感谢那些为国家和民族付出的将士还要感谢***的领导,感谢他们为现在的生活付出艰苦的努力和奋斗。所以我们现在要珍惜目前的生活给我们带来的快乐,更要铭记历史给我们的惊醒,要珍惜时间和身边的人,要努力为国家做贡献。
今天关于“西安事变发生在几年几月几日 背景是怎样的”的探讨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更深入地了解“西安事变发生在几年几月几日 背景是怎样的”,并从我的答案中找到一些灵感。
本页面文章西安事变发生在几年几月几日 背景是怎样的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用户本人,并不代表新高三网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包括不限于图片和视频等),请邮件至37918493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