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公式运动学 高一物理公式,给一套呗。

高中物理公式运动学 高一物理公式,给一套呗。

大家好,很高兴有机会和大家一起探讨高中物理公式总结表的问题。我将用专业的态度回答每个问题,同时分享一些具体案例和实践经验,希望这能对大家有所启发。

高中物理公式运动学

物理对于大部分的高中生来说,都属于比较难学的科目。但其实只要掌握了正确的 学习 方法 ,养成好的习惯,就会发现其实高中物理是如此简单有趣。这次我给大家整理了高中物理公式运动学,供大家阅读参考。

目录

高中物理公式运动学

怎么学习高中物理

高中物理学习方法

高中物理公式运动学

自由落体

1.初速度Vo=0

2.末速度Vt=gt

3.下落高度h=gt^2/2(从Vo位置向下计算) 4.推论Vt^2=2gh

注:(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度直线运动规律。

(2)a=g=9.8 m/s^2≈10m/s^2 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

3) 竖直上抛

1.位移S=Vot- gt^2/2 2.末速度Vt= Vo- gt (g=9.8≈10m/s2 )

3.有用推论Vt^2 –Vo^2=-2gS 4.上升高度Hm=Vo^2/2g (抛出点算起)

5.往返时间t=2Vo/g (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

注:(1)全过程处理: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以向上为正方向,加速度取负值。(2)分段处理:向上为匀减速运动,向下为自由落体运动,具有对称性。(3)上升与下落过程具有对称性,如在同点速度等值反向等。

匀速圆周运动

1.线速度V=s/t=2πR/T 2.角速度ω=Φ/t=2π/T=2πf

3.向心加速度a=V^2/R=ω^2R=(2π/T)^2R 4.向心力F心=Mv^2/R=mω^2_R=m(2π/T)^2_R

5.周期与频率T=1/f 6.角速度与线速度的关系V=ωR

7.角速度与转速的关系ω=2πn (此处频率与转速意义相同)

8.主要物理量及单位: 弧长(S):米(m) 角度(Φ):弧度(rad) 频率(f):赫(Hz)

周期(T):秒(s) 转速(n):r/s 半径(R):米(m) 线速度(V):m/s

角速度(ω):rad/s 向心加速度:m/s2

注:(1)向心力可以由具体某个力提供,也可以由合力提供,还可以由分力提供,方向始终与速度方向垂直。(2)做匀速度圆周运动的物体,其向心力等于合力,并且向心力只改变速度的方向,不改变速度的大小,因此物体的动能保持不变,但动量不断改变。

<<<

怎么学习高中物理

1.端正 学习态度

首先分析一下上面同学们提出的普遍问题,即为什么上课听得懂,而课下不会做?我作为学理科的教师有这样的切身感受:比如读某一篇文学作品, 文章 中对自然景色的描写,对人物心里活动的描写,都写得令人叫绝,而自己也知道是如此,但若让自己提起笔来写,未必或者说就不能写出人家的水平来。

要想学好物理,第一条就要好好学习,就是要敢于吃苦,就是要珍惜时间,就是要不屈不挠地去学习。

2.把“陌生”变成“透彻”!

遇到陌生的概念,比如“势能”“电势”“电势差”等等先不要排斥,要先去真心接纳它,再通过听老师讲解、对比、应用理解它。要有一种“不破楼兰誓不还”的决心和“打破沙锅问到底”的研究精神。这样时间长了,应用多了,陌生的就变成了透彻的了。

3.要注意学习上的八个环节

制定计划→ 课前预习 →专心上课→及时复习→独立作业→解决疑难→系统 总结 →课外学习。这里最重要的是:专心上课→及时复习→独立作业→解决疑难→系统总结,这五个环节。在以上八个环节中,存在着不少的学习方法,下面就针对物理的特点,针对就如何学好物理,这一问题提出几点具体的学习方法。

4.处理好听课和记笔记的关系

有的同学从来就没有记笔记的习惯,这是不好的,特别是对于高中物理学习中是不行的。俗话说“好脑子不如烂笔头”,听课时间有限,老师讲的内容转瞬即逝,我们对知识的记忆随时间延伸会逐渐遗忘,没有笔记我们以后就没有办法进行复习。

<<<

高中 物理学习方法

1.独立做题。要独立地,保质保量地做一些题。题目要有一定的数量,不能太少,更要有一定的质量,就是说要有一定的难度。任何人学习数理化不经过这一关是学不好的。独立解题,可能有时慢一些,有时要走弯路,有时甚至解不出来,但这些都是正常的,是任何一个初学者走向成功的必由之路。

2. 笔记本 。上课以听讲为主,还要有一个笔记本,有些东西要记下来。知识结构,好的解题方法,好的例题,听不太懂的地方等等都要记下来。课后还要整理笔记,一方面是为了消化好,另一方面还要对笔记作好补充。笔记本不只是记上课老师讲的,还要作一些读书摘记,自己在作业中发现的好题、好的解法也要记在笔记本上,就是同学们常说的好题本。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笔记本要进行编号,以后要经学看,要能做到爱不释手,终生保存。

3.物理过程。要对物理过程一清二楚,物理过程弄不清必然存在解题的隐患。题目不论难易都要尽量画图,有的画草图就可以了,有的要画精确图,要动用圆规、三角板、量角器等,以显示几何关系。 画图能够变 抽象思维 为形象思维,更精确地掌握物理过程。有了图就能作状态分析和动态分析,状态分析是固定的、死的、间断的,而动态分析是活的、连续的。

4.上课。上课要认真听讲,不走思或尽量少走思。不要自以为是,要虚心向老师学习。不要以为老师讲得简单而放弃听讲,如果真出现这种情况可以当成是复习、巩固。尽量与老师保持一致、同步,不能自搞一套,否则就等于是完全自学了。入门以后,有了一定的基础,则允许有自己一定的活动空间,也就是说允许有一些自己的东西,学得越多,自己的东西越多。

<<<

高中物理公式运动学相关文章:

★ 高中物理平抛运动公式总结

★ 高二物理公式大全

★ 高中物理必背公式总结

★ 高中物理公式必背知识点

★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

★ 高考物理必备公式大全

★ 高中物理公式整理小结

★ 高中物理公式高一

★ 高一物理公式大全

var _hmt = _hmt || []; (function() { var hm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hm.src = "/hm.js?8a6b92a28ca051cd1a9f6beca8dce12e";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hm, s); })();

求初中高中各科全部详细知识点总结加习题(不要高三后面复习时用的大概知识点版本)

高中物理公式总结

物理定理、定律、公式表

一、质点的运动(1)------直线运动

1)匀变速直线运动

1.平均速度V平=s/t(定义式) 2.有用推论Vt2-Vo2=2as

3.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Vt+Vo)/2 4.末速度Vt=Vo+at

5.中间位置速度Vs/2=[(Vo2+Vt2)/2]1/2 6.位移s=V平t=Vot+at2/2=Vt/2t

7.加速度a=(Vt-Vo)/t {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

8.实验用推论Δs=aT2 {Δs为连续相邻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

9.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度(Vo):m/s;加速度(a):m/s2;末速度(Vt):m/s;时间(t)秒(s);位移(s):米(m);路程:米;速度单位换算:1m/s=3.6km/h。

注:

(1)平均速度是矢量;

(2)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

(3)a=(Vt-Vo)/t只是量度式,不是决定式;

(4)其它相关内容:质点、位移和路程、参考系、时间与时刻〔见第一册P19〕/s--t图、v--t图/速度与速率、瞬时速度〔见第一册P24〕。

2)自由落体运动

1.初速度Vo=0 2.末速度Vt=gt

3.下落高度h=gt2/2(从Vo位置向下计算) 4.推论Vt2=2gh

注:

(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2)a=g=9.8m/s2≈10m/s2(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

(3)竖直上抛运动

1.位移s=Vot-gt2/2 2.末速度Vt=Vo-gt (g=9.8m/s2≈10m/s2)

3.有用推论Vt2-Vo2=-2gs 4.上升最大高度Hm=Vo2/2g(抛出点算起)

5.往返时间t=2Vo/g (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

注:

(1)全过程处理: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以向上为正方向,加速度取负值;

(2)分段处理:向上为匀减速直线运动,向下为自由落体运动,具有对称性;

(3)上升与下落过程具有对称性,如在同点速度等值反向等。

二、质点的运动(2)----曲线运动、万有引力

1)平抛运动

1.水平方向速度:Vx=Vo 2.竖直方向速度:Vy=gt

3.水平方向位移:x=Vot 4.竖直方向位移:y=gt2/2

5.运动时间t=(2y/g)1/2(通常又表示为(2h/g)1/2)

6.合速度Vt=(Vx2+Vy2)1/2=[Vo2+(gt)2]1/2

合速度方向与水平夹角β:tgβ=Vy/Vx=gt/V0

7.合位移:s=(x2+y2)1/2,

位移方向与水平夹角α:tgα=y/x=gt/2Vo

8.水平方向加速度:ax=0;竖直方向加速度:ay=g

注:

(1)平抛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加速度为g,通常可看作是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与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的合成;

(2)运动时间由下落高度h(y)决定与水平抛出速度无关;

(3)θ与β的关系为tgβ=2tgα;

(4)在平抛运动中时间t是解题关键;(5)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必有加速度,当速度方向与所受合力(加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时,物体做曲线运动。

2)匀速圆周运动

1.线速度V=s/t=2πr/T 2.角速度ω=Φ/t=2π/T=2πf

3.向心加速度a=V2/r=ω2r=(2π/T)2r 4.向心力F心=mV2/r=mω2r=mr(2π/T)2=mωv=F合

5.周期与频率:T=1/f 6.角速度与线速度的关系:V=ωr

7.角速度与转速的关系ω=2πn(此处频率与转速意义相同)

8.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弧长(s):米(m);角度(Φ):弧度(rad);频率(f):赫(Hz);周期(T):秒(s);转速(n):r/s;半径(r):米(m);线速度(V):m/s;角速度(ω):rad/s;向心加速度:m/s2。

注:

(1)向心力可以由某个具体力提供,也可以由合力提供,还可以由分力提供,方向始终与速度方向垂直,指向圆心;

(2)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其向心力等于合力,并且向心力只改变速度的方向,不改变速度的大小,因此物体的动能保持不变,向心力不做功,但动量不断改变。

3)万有引力

1.开普勒第三定律:T2/R3=K(=4π2/GM){R:轨道半径,T:周期,K:常量(与行星质量无关,取决于中心天体的质量)}

2.万有引力定律:F=Gm1m2/r2 (G=6.67×10-11N m2/kg2,方向在它们的连

高一物理公式,给一套呗。

高一物理公式总结

一、质点的运动(1)------直线运动

1)匀变速直线运动

1.平均速度V平=S/t (定义式) 2.有用推论Vt^2 –Vo^2=2as

3.中间时刻速度 Vt/2=V平=(Vt+Vo)/2 4.末速度Vt=Vo+at

5.中间位置速度Vs/2=[(Vo^2 +Vt^2)/2]1/2 6.位移S= V平t=Vot + at^2/2=Vt/2t

7.加速度a=(Vt-Vo)/t 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

8.实验用推论ΔS=aT^2 ΔS为相邻连续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

9.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Vo):m/s

加速度(a):m/s^2 末速度(Vt):m/s

时间(t):秒(s) 位移(S):米(m) 路程:米 速度单位换算:1m/s=3.6Km/h

注:(1)平均速度是矢量。(2)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3)a=(Vt-Vo)/t只是量度式,不是决定式。(4)其它相关内容:质点/位移和路程/s--t图/v--t图/速度与速率/

2) 自由落体

1.初速度Vo=0

2.末速度Vt=gt

3.下落高度h=gt^2/2(从Vo位置向下计算) 4.推论Vt^2=2gh

注:(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度直线运动规律。

(2)a=g=9.8 m/s^2≈10m/s^2 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

3) 竖直上抛

1.位移S=Vot- gt^2/2 2.末速度Vt= Vo- gt (g=9.8≈10m/s2 )

3.有用推论Vt^2 –Vo^2=-2gS 4.上升最大高度Hm=Vo^2/2g (抛出点算起)

5.往返时间t=2Vo/g (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

注:(1)全过程处理: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以向上为正方向,加速度取负值。(2)分段处理:向上为匀减速运动,向下为自由落体运动,具有对称性。(3)上升与下落过程具有对称性,如在同点速度等值反向等。

二、质点的运动(2)----曲线运动 万有引力

1)平抛运动

1.水平方向速度Vx= Vo 2.竖直方向速度Vy=gt

3.水平方向位移Sx= Vot 4.竖直方向位移(Sy)=gt^2/2

5.运动时间t=(2Sy/g)1/2 (通常又表示为(2h/g)1/2)

6.合速度Vt=(Vx^2+Vy^2)1/2=[Vo^2+(gt)^2]1/2

合速度方向与水平夹角β: tgβ=Vy/Vx=gt/Vo

7.合位移S=(Sx^2+ Sy^2)1/2 ,

位移方向与水平夹角α: tgα=Sy/Sx=gt/2Vo

注:(1)平抛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加速度为g,通常可看作是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与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的合成。(2)运动时间由下落高度h(Sy)决定与水平抛出速度无关。(3)θ与β的关系为tgβ=2tgα 。(4)在平抛运动中时间t是解题关键。(5)曲线运动的物体必有加速度,当速度方向与所受合力(加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时物体做曲线运动。

2)匀速圆周运动

1.线速度V=s/t=2πR/T 2.角速度ω=Φ/t=2π/T=2πf

3.向心加速度a=V^2/R=ω^2R=(2π/T)^2R 4.向心力F心=Mv^2/R=mω^2*R=m(2π/T)^2*R

5.周期与频率T=1/f 6.角速度与线速度的关系V=ωR

7.角速度与转速的关系ω=2πn (此处频率与转速意义相同)

8.主要物理量及单位: 弧长(S):米(m) 角度(Φ):弧度(rad) 频率(f):赫(Hz)

周期(T):秒(s) 转速(n):r/s 半径(R):米(m) 线速度(V):m/s

角速度(ω):rad/s 向心加速度:m/s2

注:(1)向心力可以由具体某个力提供,也可以由合力提供,还可以由分力提供,方向始终与速度方向垂直。(2)做匀速度圆周运动的物体,其向心力等于合力,并且向心力只改变速度的方向,不改变速度的大小,因此物体的动能保持不变,但动量不断改变。

3)万有引力

1.开普勒第三定律T2/R3=K(=4π^2/GM) R:轨道半径 T :周期 K:常量(与行星质量无关)

2.万有引力定律F=Gm1m2/r^2 G=6.67×10^-11N·m^2/kg^2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3.天体上的重力和重力加速度GMm/R^2=mg g=GM/R^2 R:天体半径(m)

4.卫星绕行速度、角速度、周期 V=(GM/R)1/2 ω=(GM/R^3)1/2 T=2π(R^3/GM)1/2

5.第一(二、三)宇宙速度V1=(g地r地)1/2=7.9Km/s V2=11.2Km/s V3=16.7Km/s

6.地球同步卫星GMm/(R+h)^2=m*4π^2(R+h)/T^2 h≈3.6 km h:距地球表面的高度

注:(1)天体运动所需的向心力由万有引力提供,F心=F万。(2)应用万有引力定律可估算天体的质量密度等。(3)地球同步卫星只能运行于赤道上空,运行周期和地球自转周期相同。(4)卫星轨道半径变小时,势能变小、动能变大、速度变大、周期变小。(5)地球卫星的最大环绕速度和最小发射速度均为7.9Km/S。

机械能

1.功

(1)做功的两个条件: 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物体在里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2)功的大小: W=Fscosa 功是标量 功的单位:焦耳(J)

1J=1N*m

当 0<= a <派/2 w>0 F做正功 F是动力

当 a=派/2 w=0 (cos派/2=0) F不作功

当 派/2<= a <派 W<0 F做负功 F是阻力

(3)总功的求法:

W总=W1+W2+W3……Wn

W总=F合Scosa

2.功率

(1) 定义:功跟完成这些功所用时间的比值.

P=W/t 功率是标量 功率单位:瓦特(w)

此公式求的是平均功率

1w=1J/s 1000w=1kw

(2) 功率的另一个表达式: P=Fvcosa

当F与v方向相同时, P=Fv. (此时cos0度=1)

此公式即可求平均功率,也可求瞬时功率

1)平均功率: 当v为平均速度时

2)瞬时功率: 当v为t时刻的瞬时速度

(3) 额定功率: 指机器正常工作时最大输出功率

实际功率: 指机器在实际工作中的输出功率

正常工作时: 实际功率≤额定功率

(4) 机车运动问题(前提:阻力f恒定)

P=Fv F=ma+f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汽车启动有两种模式

1) 汽车以恒定功率启动 (a在减小,一直到0)

P恒定 v在增加 F在减小 尤F=ma+f

当F减小=f时 v此时有最大值

2) 汽车以恒定加速度前进(a开始恒定,在逐渐减小到0)

a恒定 F不变(F=ma+f) V在增加 P实逐渐增加最大

此时的P为额定功率 即P一定

P恒定 v在增加 F在减小 尤F=ma+f

当F减小=f时 v此时有最大值

3.功和能

(1) 功和能的关系: 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转化的过程

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

(2) 功和能的区别: 能是物体运动状态决定的物理量,即过程量

功是物体状态变化过程有关的物理量,即状态量

这是功和能的根本区别.

4.动能.动能定理

(1) 动能定义: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 用Ek表示

表达式 Ek=1/2mv^2 能是标量 也是过程量

单位:焦耳(J) 1kg*m^2/s^2 = 1J

(2) 动能定理内容:合外力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

表达式 W合=ΔEk=1/2mv^2-1/2mv0^2

适用范围:恒力做功,变力做功,分段做功,全程做功

5.重力势能

(1) 定义: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量. 用Ep表示

表达式 Ep=mgh 是标量 单位:焦耳(J)

(2) 重力做功和重力势能的关系

W重=-ΔEp

重力势能的变化由重力做功来量度

(3) 重力做功的特点:只和初末位置有关,跟物体运动路径无关

重力势能是相对性的,和参考平面有关,一般以地面为参考平面

重力势能的变化是绝对的,和参考平面无关

(4) 弹性势能:物体由于形变而具有的能量

弹性势能存在于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中,跟形变的大小有关

弹性势能的变化由弹力做功来量度

6.机械能守恒定律

(1) 机械能: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的总称

总机械能:E=Ek+Ep 是标量 也具有相对性

机械能的变化,等于非重力做功 (比如阻力做的功)

ΔE=W非重

机械能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2) 机械能守恒定律: 只有重力做功的情况下,物体的动能和重力势能

发生相互转化,但机械能保持不变

表达式: Ek1+Ep1=Ek2+Ep2 成立条件:只有重力做功

回答者: 煮酒弹剑爱老庄 - 高级经理 六级 1-28 20:51

高中物理公式,规律汇编表

一,力学

胡克定律: F = kx (x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为劲度系数,只与弹簧的原长,粗细和材料有关)

重力: G = mg (g随离地面高度,纬度,地质结构而变化;重力约等于地面上物体受到的地球引力)

3 ,求F,的合力:利用平行四边形定则.

注意:(1) 力的合成和分解都均遵从平行四边行法则.

(2) 两个力的合力范围: F1-F2 F F1 + F2

(3) 合力大小可以大于分力,也可以小于分力,也可以等于分力.

4,两个平衡条件:

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

F合=0 或 : Fx合=0 Fy合=0

推论:[1]非平行的三个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则这三个力一定共点.

[2]三个共点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其中任意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个力一定等值反向

(2 )有固定转动轴物体的平衡条件:力矩代数和为零.(只要求了解)

力矩:M=FL (L为力臂,是转动轴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

5,摩擦力的公式:

(1) 滑动摩擦力: f= FN

说明 : ① FN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可以大于G;也可以等于G;也可以小于G

② 为滑动摩擦因数,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积大小,接触面相对运动快慢以及正压力N无关.

(2) 静摩擦力:其大小与其他力有关, 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不与正压力成正比.

大小范围: O f静 fm (fm为最大静摩擦力,与正压力有关)

说明:

a ,摩擦力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反.

b,摩擦力可以做正功,也可以做负功,还可以不做功.

c,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d,静止的物体可以受滑动摩擦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可以受静摩擦力的作用.

6, 浮力: F= gV (注意单位)

7, 万有引力: F=G

适用条件:两质点间的引力(或可以看作质点,如两个均匀球体).

G为万有引力恒量,由卡文迪许用扭秤装置首先测量出.

在天体上的应用:(M--天体质量 ,m—卫星质量, R--天体半径 ,g--天体表面重力加速度,h—卫星到天体表面的高度)

a ,万有引力=向心力

G

b,在地球表面附近,重力=万有引力

mg = G g = G

第一宇宙速度

mg = m V=

8, 库仑力:F=K (适用条件:真空中,两点电荷之间的作用力)

电场力:F=Eq (F 与电场强度的方向可以相同,也可以相反)

10,磁场力:

洛仑兹力: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力.

公式:f=qVB (BV) 方向--左手定则

安培力 : 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力.

公式:F= BIL (BI) 方向--左手定则

11,牛顿第二定律: F合 = ma 或者 Fx = m ax Fy = m ay

适用范围:宏观,低速物体

理解:(1)矢量性 (2)瞬时性 (3)独立性

(4) 同体性 (5)同系性 (6)同单位制

12,匀变速直线运动:

基本规律: Vt = V0 + a t S = vo t +a t2

几个重要推论:

(1) Vt2 - V02 = 2as (匀加速直线运动:a为正值 匀减速直线运动:a为正值)

(2) A B段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

Vt/ 2 == (3) AB段位移中点的即时速度:

Vs/2 =

匀速:Vt/2 =Vs/2 ; 匀加速或匀减速直线运动:Vt/2 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在1s ,2s,3s……ns内的位移之比为12:22:32……n2; 在第1s 内,第 2s内,第3s内……第ns内的位移之比为1:3:5…… (2n-1); 在第1米内,第2米内,第3米内……第n米内的时间之比为1:: ……(

初速无论是否为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在连续相邻的相等的时间间隔内的位移之差为一常数:s = aT2 (a--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 T--每个时间间隔的时间)

竖直上抛运动: 上升过程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下落过程是匀加速直线运动.全过程是初速度为VO,加速度为g的匀减速直线运动.

上升最大高度: H =

(2) 上升的时间: t=

(3) 上升,下落经过同一位置时的加速度相同,而速度等值反向

(4) 上升,下落经过同一段位移的时间相等. 从抛出到落回原位置的时间:t =

(5)适用全过程的公式: S = Vo t --g t2 Vt = Vo-g t

Vt2 -Vo2 = - 2 gS ( S,Vt的正,负号的理解)

14,匀速圆周运动公式

线速度: V= R =2f R=

角速度:=

向心加速度:a =2 f2 R

向心力: F= ma = m2 R= mm4n2 R

注意:(1)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的向心力就是物体所受的合外力,总是指向圆心.

(2)卫星绕地球,行星绕太阳作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由万有引力提供.

氢原子核外电子绕原子核作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由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库仑力提供.

15,平抛运动公式:匀速直线运动和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

水平分运动: 水平位移: x= vo t 水平分速度:vx = vo

竖直分运动: 竖直位移: y =g t2 竖直分速度:vy= g t

tg = Vy = Votg Vo =Vyctg

V = Vo = Vcos Vy = Vsin

在Vo,Vy,V,X,y,t,七个物理量中,如果 已知其中任意两个,可根据以上公式求出其它五个物理量.

16, 动量和冲量: 动量: P = mV 冲量:I = F t

(要注意矢量性)

17 ,动量定理: 物体所受合外力的冲量等于它的动量的变化.

公式: F合t = mv' - mv (解题时受力分析和正方向的规定是关键)

18,动量守恒定律:相互作用的物体系统,如果不受外力,或它们所受的外力之和为零,它们的总动量保持不变. (研究对象: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或多个物体)

公式:m1v1 + m2v2 = m1 v1'+ m2v2'或p1 =- p2 或p1 +p2=O

适用条件:

(1)系统不受外力作用. (2)系统受外力作用,但合外力为零.

(3)系统受外力作用,合外力也不为零,但合外力远小于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

(4)系统在某一个方向的合外力为零,在这个方向的动量守恒.

19, 功 : W = Fs cos (适用于恒力的功的计算)

理解正功,零功,负功

(2) 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

重力的功------量度------重力势能的变化

电场力的功-----量度------电势能的变化

分子力的功-----量度------分子势能的变化

合外力的功------量度-------动能的变化

20, 动能和势能: 动能: Ek =

重力势能:Ep = mgh (与零势能面的选择有关)

21,动能定理:外力所做的总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增量).

公式: W合= Ek = Ek2 - Ek1 = 22,机械能守恒定律:机械能 = 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

条件:系统只有内部的重力或弹力做功.

公式: mgh1 + 或者 Ep减 = Ek增

23,能量守恒(做功与能量转化的关系):有相互摩擦力的系统,减少的机械能等于摩擦力所做的功.

E = Q = f S相

24,功率: P = (在t时间内力对物体做功的平均功率)

P = FV (F为牵引力,不是合外力;V为即时速度时,P为即时功率;V为平均速度时,P为平均功率; P一定时,F与V成正比)

25, 简谐振动: 回复力: F = -KX 加速度:a = -

单摆周期公式: T= 2 (与摆球质量,振幅无关)

(了解)弹簧振子周期公式:T= 2 (与振子质量,弹簧劲度系数有关,与振幅无关)

26, 波长,波速,频率的关系: V == f (适用于一切波)

二,热学

1,热力学第一定律:U = Q + W

符号法则:外界对物体做功,W为"+".物体对外做功,W为"-";

物体从外界吸热,Q为"+";物体对外界放热,Q为"-".

物体内能增量U是取"+";物体内能减少,U取"-".

2 ,热力学第二定律:

表述一:不可能使热量由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而不引起其他变化.

表述二:不可能从单一的热源吸收热量并把它全部用来对外做功,而不引起其他变化.

表述三:第二类永动机是不可能制成的.

3,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1)适用条件: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三个状态参量同时发生变化.

(2) 公式: 恒量

4,热力学温度:T = t + 273 单位:开(K)

(绝对零度是低温的极限,不可能达到)

三,电磁学

(一)直流电路

1,电流的定义: I = (微观表示: I=nesv,n为单位体积内的电荷数)

2,电阻定律: R=ρ (电阻率ρ只与导体材料性质和温度有关,与导体横截面积和长度无关)

3,电阻串联,并联:

串联:R=R1+R2+R3 +……+Rn

并联: 两个电阻并联: R=

4,欧姆定律:(1)部分电路欧姆定律: U=IR

(2)闭合电路欧姆定律:I =

路端电压: U = -I r= IR

电源输出功率: = Iε-Ir =

电源热功率:

电源效率: = =

(3)电功和电功率:

电功:W=IUt 电热:Q= 电功率 :P=IU

对于纯电阻电路: W=IUt= P=IU =

对于非纯电阻电路: W=Iut P=IU

(4)电池组的串联:每节电池电动势为`内阻为,n节电池串联时:

电动势:ε=n 内阻:r=n

(二)电场

1,电场的力的性质:

电场强度:(定义式) E = (q 为试探电荷,场强的大小与q无关)

点电荷电场的场强: E = (注意场强的矢量性)

2,电场的能的性质:

电势差: U = (或 W = U q )

UAB = φA - φB

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变化的关系:U = - W

3,匀强电场中场强跟电势差的关系: E = (d 为沿场强方向的距离)

4,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

铀? Uq =mv2

②偏转:运动分解: x= vo t ; vx = vo ; y =a t2 ; vy= a t

a =

(三)磁场

几种典型的磁场:通电直导线,通电螺线管,环形电流,地磁场的磁场分布.

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安培力):F = BIL (要求 B⊥I, 力的方向由左手定则判定;若B‖I,则力的大小为零)

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洛仑兹力): F = qvB (要求v⊥B, 力的方向也是由左手定则判定,但四指必须指向正电荷的运动方向;若B‖v,则力的大小为零)

带电粒子在磁场中运动:当带电粒子垂直射入匀强磁场时,洛仑兹力提供向心力,带电粒子做匀速圆周运动.即: qvB =

可得: r = , T = (确定圆心和半径是关键)

(四)电磁感应

1,感应电流的方向判定:①导体切割磁感应线:右手定则;②磁通量发生变化:楞次定律.

2,感应电动势的大小:① E = BLV (要求L垂直于B,V,否则要分解到垂直的方向上 ) ② E = (①式常用于计算瞬时值,②式常用于计算平均值)

(五)交变电流

1,交变电流的产生:线圈在磁场中匀速转动,若线圈从中性面(线圈平面与磁场方向垂直)开始转动,其感应电动势瞬时值为:e = Em sinωt ,其中 感应电动势最大值:Em = nBSω .

2 ,正弦式交流的有效值:E = ;U = ; I =

(有效值用于计算电流做功,导体产生的热量等;而计算通过导体的电荷量要用交流的平均值)

3 ,电感和电容对交流的影响:

电感:通直流,阻交流;通低频,阻高频

电容:通交流,隔直流;通高频,阻低频

电阻:交,直流都能通过,且都有阻碍

4,变压器原理(理想变压器):

①电压: ② 功率:P1 = P2

③ 电流:如果只有一个副线圈 : ;

若有多个副线圈:n1I1= n2I2 + n3I3

电磁振荡(LC回路)的周期:T = 2π

四,光学

1,光的折射定律:n =

介质的折射率:n =

2,全反射的条件:①光由光密介质射入光疏介质;②入射角大于或等于临界角. 临界角C: sin C =

3,双缝干涉的规律:

①路程差ΔS = (n=0,1,2,3--) 明条纹

(2n+1) (n=0,1,2,3--) 暗条纹

相邻的两条明条纹(或暗条纹)间的距离:ΔX =

4,光子的能量: E = hυ = h ( 其中h 为普朗克常量,等于6.63×10-34Js, υ为光的频率) (光子的能量也可写成: E = m c2 )

(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 Ek = hυ - W (其中Ek为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W为金属的逸出功,与金属的种类有关)

5,物质波的波长: = (其中h 为普朗克常量,p 为物体的动量)

五,原子和原子核

氢原子的能级结构.

原子在两个能级间跃迁时发射(或吸收光子):

hυ = E m - E n

核能:核反应过程中放出的能量.

质能方程: E = m C2 核反应释放核能:ΔE = Δm C2

复习建议:

1,高中物理的主干知识为力学和电磁学,两部分内容各占高考的38℅,这些内容主要出现在计算题和实验题中.

力学的重点是:①力与物体运动的关系;②万有引力定律在天文学上的应用;③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定律的应用;④振动和波等等.⑤⑥

解决力学问题首要任务是明确研究的对象和过程,分析物理情景,建立正确的模型.解题常有三种途径:①如果是匀变速过程,通常可以利用运动学公式和牛顿定律来求解;②如果涉及力与时间问题,通常可以用动量的观点来求解,代表规律是动量定理和动量守恒定律;③如果涉及力与位移问题,通常可以用能量的观点来求解,代表规律是动能定理和机械能守恒定律(或能量守恒定律).后两种方法由于只要考虑初,末状态,尤其适用过程复杂的变加速运动,但要注意两大守恒定律都是有条件的.

电磁学的重点是:①电场的性质;②电路的分析,设计与计算;③带电粒子在电场,磁场中的运动;④电磁感应现象中的力的问题,能量问题等等.

2,热学,光学,原子和原子核,这三部分内容在高考中各占约8℅,由于高考要求知识覆盖面广,而这些内容的分数相对较少,所以多以选择,实验的形式出现.但绝对不能认为这部分内容分数少而不重视,正因为内容少,规律少,这部分的得分率应该是很高的.

730

求高中物理公式,就要公式和公式名称就行,废话不要

超级全面的物理公式!!!很有用的说~~~(按照咱们的物理课程顺序总结的)

1)匀变速直线运动

1.平均速度V平=s/t(定义式) 2.有用推论Vt2-Vo2=2as

3.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Vt+Vo)/2 4.末速度Vt=Vo+at

5.中间位置速度Vs/2=[(Vo2+Vt2)/2]1/2 6.位移s=V平t=Vot+at2/2=Vt/2t

7.加速度a=(Vt-Vo)/t {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

8.实验用推论Δs=aT2 {Δs为连续相邻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

注:

(1)平均速度是矢量;

(2)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

(3)a=(Vt-Vo)/t只是量度式,不是决定式;

2)自由落体运动

1.初速度Vo=0 2.末速度Vt=gt

3.下落高度h=gt2/2(从Vo位置向下计算) 4.推论Vt2=2gh

(3)竖直上抛运动

1.位移s=Vot-gt2/2 2.末速度Vt=Vo-gt (g=9.8m/s2≈10m/s2)

3.有用推论Vt2-Vo2=-2gs 4.上升最大高度Hm=Vo2/2g(抛出点算起)

5.往返时间t=2Vo/g (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

1)平抛运动

1.水平方向速度:Vx=Vo 2.竖直方向速度:Vy=gt

3.水平方向位移:x=Vot 4.竖直方向位移:y=gt2/2

5.运动时间t=(2y/g)1/2(通常又表示为(2h/g)1/2)

6.合速度Vt=(Vx2+Vy2)1/2=[Vo2+(gt)2]1/2

合速度方向与水平夹角β:tgβ=Vy/Vx=gt/V0

7.合位移:s=(x2+y2)1/2,

位移方向与水平夹角α:tgα=y/x=gt/2Vo

8.水平方向加速度:ax=0;竖直方向加速度:ay=g

2)匀速圆周运动

1.线速度V=s/t=2πr/T 2.角速度ω=Φ/t=2π/T=2πf

3.向心加速度a=V2/r=ω2r=(2π/T)2r 4.向心力F心=mV2/r=mω2r=mr(2π/T)2=mωv=F合

5.周期与频率:T=1/f 6.角速度与线速度的关系:V=ωr

7.角速度与转速的关系ω=2πn(此处频率与转速意义相同)

3)万有引力

1.开普勒第三定律:T2/R3=K(=4π2/GM){R:轨道半径,T:周期,K:常量(与行星质量无关,取决于中心天体的质量)}

2.万有引力定律:F=Gm1m2/r2 (G=6.67×10-11N?m2/kg2,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3.天体上的重力和重力加速度:GMm/R2=mg;g=GM/R2 {R:天体半径(m),M:天体质量(kg)}

4.卫星绕行速度、角速度、周期:V=(GM/r)1/2;ω=(GM/r3)1/2;T=2π(r3/GM)1/2{M:中心天体质量}

5.第一(二、三)宇宙速度V1=(g地r地)1/2=(GM/r地)1/2=7.9km/s;V2=11.2km/s;V3=16.7km/s

6.地球同步卫星GMm/(r地+h)2=m4π2(r地+h)/T2{h≈36000km,h:距地球表面的高度,r地:地球的半径}

注:

(1)天体运动所需的向心力由万有引力提供,F向=F万;

(2)应用万有引力定律可估算天体的质量密度等;

(3)地球同步卫星只能运行于赤道上空,运行周期和地球自转周期相同;

(4)卫星轨道半径变小时,势能变小、动能变大、速度变大、周期变小(一同三反);

(5)地球卫星的最大环绕速度和最小发射速度均为7.9km/s。

1)常见的力

1.重力G=mg (方向竖直向下,g=9.8m/s2≈10m/s2,作用点在重心,适用于地球表面附近)

2.胡克定律F=kx {方向沿恢复形变方向,k:劲度系数(N/m),x:形变量(m)}

3.滑动摩擦力F=μFN {与物体相对运动方向相反,μ:摩擦因数,FN:正压力(N)}

4.静摩擦力0≤f静≤fm (与物体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fm为最大静摩擦力)

5.万有引力F=Gm1m2/r2 (G=6.67×10-11N?m2/kg2,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6.静电力F=kQ1Q2/r2 (k=9.0×109N?m2/C2,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7.电场力F=Eq (E:场强N/C,q:电量C,正电荷受的电场力与场强方向相同)

8.安培力F=BILsinθ (θ为B与L的夹角,当L⊥B时:F=BIL,B//L时:F=0)

9.洛仑兹力f=qVBsinθ (θ为B与V的夹角,当V⊥B时:f=qVB,V//B时:f=0)

2)力的合成与分解

1.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同向:F=F1+F2, 反向:F=F1-F2 (F1>F2)

2.互成角度力的合成:

求初中、高中物理公式表

.平均速度V平=S/t (定义式) 2.有用推论Vt^2 –Vo^2=2as

3.中间时刻速度 Vt/2=V平=(Vt+Vo)/2 4.末速度Vt=Vo+at

5.中间位置速度Vs/2=[(Vo^2 +Vt^2)/2]1/2 6.位移S= V平t=Vot + at^2/2=Vt/2t

7.加速度a=(Vt-Vo)/t 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

8.实验用推论ΔS=aT^2 ΔS为相邻连续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

9.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Vo):m/s

加速度(a):m/s^2 末速度(Vt):m/s

时间(t):秒(s) 位移(S):米(m) 路程:米 速度单位换算:1m/s=3.6Km/h

注:(1)平均速度是矢量。(2)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3)a=(Vt-Vo)/t只是量度式,不是决定式。(4)其它相关内容:质点/位移和路程/s--t图/v--t图/速度与速率/

2) 自由落体

1.初速度Vo=0

2.末速度Vt=gt

3.下落高度h=gt^2/2(从Vo位置向下计算) 4.推论Vt^2=2gh

注:(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度直线运动规律。

(2)a=g=9.8 m/s^2≈10m/s^2 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

3) 竖直上抛

1.位移S=Vot- gt^2/2 2.末速度Vt= Vo- gt (g=9.8≈10m/s2 )

3.有用推论Vt^2 –Vo^2=-2gS 4.上升最大高度Hm=Vo^2/2g (抛出点算起)

5.往返时间t=2Vo/g (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

注:(1)全过程处理: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以向上为正方向,加速度取负值。(2)分段处理:向上为匀减速运动,向下为自由落体运动,具有对称性。(3)上升与下落过程具有对称性,如在同点速度等值反向等。

二、质点的运动(2)----曲线运动 万有引力

1)平抛运动

1.水平方向速度Vx= Vo 2.竖直方向速度Vy=gt

3.水平方向位移Sx= Vot 4.竖直方向位移(Sy)=gt^2/2

5.运动时间t=(2Sy/g)1/2 (通常又表示为(2h/g)1/2)

6.合速度Vt=(Vx^2+Vy^2)1/2=[Vo^2+(gt)^2]1/2

合速度方向与水平夹角β: tgβ=Vy/Vx=gt/Vo

7.合位移S=(Sx^2+ Sy^2)1/2 ,

位移方向与水平夹角α: tgα=Sy/Sx=gt/2Vo

注:(1)平抛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加速度为g,通常可看作是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与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的合成。(2)运动时间由下落高度h(Sy)决定与水平抛出速度无关。(3)θ与β的关系为tgβ=2tgα 。(4)在平抛运动中时间t是解题关键。(5)曲线运动的物体必有加速度,当速度方向与所受合力(加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时物体做曲线运动。

2)匀速圆周运动

1.线速度V=s/t=2πR/T 2.角速度ω=Φ/t=2π/T=2πf

3.向心加速度a=V^2/R=ω^2R=(2π/T)^2R 4.向心力F心=Mv^2/R=mω^2*R=m(2π/T)^2*R

5.周期与频率T=1/f 6.角速度与线速度的关系V=ωR

7.角速度与转速的关系ω=2πn (此处频率与转速意义相同)

8.主要物理量及单位: 弧长(S):米(m) 角度(Φ):弧度(rad) 频率(f):赫(Hz)

周期(T):秒(s) 转速(n):r/s 半径(R):米(m) 线速度(V):m/s

角速度(ω):rad/s 向心加速度:m/s2

注:(1)向心力可以由具体某个力提供,也可以由合力提供,还可以由分力提供,方向始终与速度方向垂直。(2)做匀速度圆周运动的物体,其向心力等于合力,并且向心力只改变速度的方向,不改变速度的大小,因此物体的动能保持不变,但动量不断改变。

3)万有引力

1.开普勒第三定律T2/R3=K(=4π^2/GM) R:轨道半径 T :周期 K:常量(与行星质量无关)

2.万有引力定律F=Gm1m2/r^2 G=6.67×10^-11N·m^2/kg^2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3.天体上的重力和重力加速度GMm/R^2=mg g=GM/R^2 R:天体半径(m)

4.卫星绕行速度、角速度、周期 V=(GM/R)1/2 ω=(GM/R^3)1/2 T=2π(R^3/GM)1/2

5.第一(二、三)宇宙速度V1=(g地r地)1/2=7.9Km/s V2=11.2Km/s V3=16.7Km/s

6.地球同步卫星GMm/(R+h)^2=m*4π^2(R+h)/T^2 h≈3.6 km h:距地球表面的高度

注:(1)天体运动所需的向心力由万有引力提供,F心=F万。(2)应用万有引力定律可估算天体的质量密度等。(3)地球同步卫星只能运行于赤道上空,运行周期和地球自转周期相同。(4)卫星轨道半径变小时,势能变小、动能变大、速度变大、周期变小。(5)地球卫星的最大环绕速度和最小发射速度均为7.9Km/S。

机械能

1.功

(1)做功的两个条件: 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物体在里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2)功的大小: W=Fscosa 功是标量 功的单位:焦耳(J)

1J=1N*m

当 0<= a <派/2 w>0 F做正功 F是动力

当 a=派/2 w=0 (cos派/2=0) F不作功

当 派/2<= a <派 W<0 F做负功 F是阻力

(3)总功的求法:

W总=W1+W2+W3……Wn

W总=F合Scosa

2.功率

(1) 定义:功跟完成这些功所用时间的比值.

P=W/t 功率是标量 功率单位:瓦特(w)

此公式求的是平均功率

1w=1J/s 1000w=1kw

(2) 功率的另一个表达式: P=Fvcosa

当F与v方向相同时, P=Fv. (此时cos0度=1)

此公式即可求平均功率,也可求瞬时功率

1)平均功率: 当v为平均速度时

2)瞬时功率: 当v为t时刻的瞬时速度

(3) 额定功率: 指机器正常工作时最大输出功率

实际功率: 指机器在实际工作中的输出功率

正常工作时: 实际功率≤额定功率

(4) 机车运动问题(前提:阻力f恒定)

P=Fv F=ma+f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汽车启动有两种模式

1) 汽车以恒定功率启动 (a在减小,一直到0)

P恒定 v在增加 F在减小 尤F=ma+f

当F减小=f时 v此时有最大值

2) 汽车以恒定加速度前进(a开始恒定,在逐渐减小到0)

a恒定 F不变(F=ma+f) V在增加 P实逐渐增加最大

此时的P为额定功率 即P一定

P恒定 v在增加 F在减小 尤F=ma+f

当F减小=f时 v此时有最大值

3.功和能

(1) 功和能的关系: 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转化的过程

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

(2) 功和能的区别: 能是物体运动状态决定的物理量,即过程量

功是物体状态变化过程有关的物理量,即状态量

这是功和能的根本区别.

4.动能.动能定理

(1) 动能定义: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 用Ek表示

表达式 Ek=1/2mv^2 能是标量 也是过程量

单位:焦耳(J) 1kg*m^2/s^2 = 1J

(2) 动能定理内容:合外力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

表达式 W合=ΔEk=1/2mv^2-1/2mv0^2

适用范围:恒力做功,变力做功,分段做功,全程做功

5.重力势能

(1) 定义: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量. 用Ep表示

表达式 Ep=mgh 是标量 单位:焦耳(J)

(2) 重力做功和重力势能的关系

W重=-ΔEp

重力势能的变化由重力做功来量度

(3) 重力做功的特点:只和初末位置有关,跟物体运动路径无关

重力势能是相对性的,和参考平面有关,一般以地面为参考平面

重力势能的变化是绝对的,和参考平面无关

(4) 弹性势能:物体由于形变而具有的能量

弹性势能存在于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中,跟形变的大小有关

弹性势能的变化由弹力做功来量度

6.机械能守恒定律 范围: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才使用

(1) 机械能: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的总称

总机械能:E=Ek+Ep 是标量 也具有相对性

机械能的变化,等于非重力做功 (比如阻力做的功)

ΔE=W非重

机械能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2) 机械能守恒定律: 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做功的情况下,物体的动能和重力势能

发生相互转化,但机械能保持不变

表达式: Ek1+Ep1=Ek2+Ep2 成立条件:只有重力做功

回答者: 煮酒弹剑爱老庄 - 高级经理 六级 1-28 20:51

高中物理公式,规律汇编表

一,力学

胡克定律: F = kx (x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为劲度系数,只与弹簧的原长,粗细和材料有关)

重力: G = mg (g随离地面高度,纬度,地质结构而变化;重力约等于地面上物体受到的地球引力)

3 ,求F,的合力:利用平行四边形定则.

注意:(1) 力的合成和分解都均遵从平行四边行法则.

(2) 两个力的合力范围: F1-F2 F F1 + F2

(3) 合力大小可以大于分力,也可以小于分力,也可以等于分力.

4,两个平衡条件:

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

F合=0 或 : Fx合=0 Fy合=0

推论:[1]非平行的三个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则这三个力一定共点.

[2]三个共点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其中任意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个力一定等值反向

(2 )有固定转动轴物体的平衡条件:力矩代数和为零.(只要求了解)

力矩:M=FL (L为力臂,是转动轴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

5,摩擦力的公式:

(1) 滑动摩擦力: f= FN

说明 : ① FN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可以大于G;也可以等于G;也可以小于G

② 为滑动摩擦因数,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积大小,接触面相对运动快慢以及正压力N无关.

(2) 静摩擦力:其大小与其他力有关, 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不与正压力成正比.

大小范围: O f静 fm (fm为最大静摩擦力,与正压力有关)

说明:

a ,摩擦力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反.

b,摩擦力可以做正功,也可以做负功,还可以不做功.

c,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d,静止的物体可以受滑动摩擦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可以受静摩擦力的作用.

6, 浮力: F= gV (注意单位)

7, 万有引力: F=G

适用条件:两质点间的引力(或可以看作质点,如两个均匀球体).

G为万有引力恒量,由卡文迪许用扭秤装置首先测量出.

在天体上的应用:(M--天体质量 ,m—卫星质量, R--天体半径 ,g--天体表面重力加速度,h—卫星到天体表面的高度)

a ,万有引力=向心力

G

b,在地球表面附近,重力=万有引力

mg = G g = G

第一宇宙速度

mg = m V=

8, 库仑力:F=K (适用条件:真空中,两点电荷之间的作用力)

电场力:F=Eq (F 与电场强度的方向可以相同,也可以相反)

10,磁场力:

洛仑兹力: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力.

公式:f=qVB (BV) 方向--左手定则

安培力 : 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力.

公式:F= BIL (BI) 方向--左手定则

11,牛顿第二定律: F合 = ma 或者 Fx = m ax Fy = m ay

适用范围:宏观,低速物体

理解:(1)矢量性 (2)瞬时性 (3)独立性

(4) 同体性 (5)同系性 (6)同单位制

12,匀变速直线运动:

基本规律: Vt = V0 + a t S = vo t +a t2

几个重要推论:

(1) Vt2 - V02 = 2as (匀加速直线运动:a为正值 匀减速直线运动:a为正值)

(2) A B段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

Vt/ 2 == (3) AB段位移中点的即时速度:

Vs/2 =

匀速:Vt/2 =Vs/2 ; 匀加速或匀减速直线运动:Vt/2 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在1s ,2s,3s……ns内的位移之比为12:22:32……n2; 在第1s 内,第 2s内,第3s内……第ns内的位移之比为1:3:5…… (2n-1); 在第1米内,第2米内,第3米内……第n米内的时间之比为1:: ……(

初速无论是否为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在连续相邻的相等的时间间隔内的位移之差为一常数:s = aT2 (a--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 T--每个时间间隔的时间)

竖直上抛运动: 上升过程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下落过程是匀加速直线运动.全过程是初速度为VO,加速度为g的匀减速直线运动.

上升最大高度: H =

(2) 上升的时间: t=

(3) 上升,下落经过同一位置时的加速度相同,而速度等值反向

(4) 上升,下落经过同一段位移的时间相等. 从抛出到落回原位置的时间:t =

(5)适用全过程的公式: S = Vo t --g t2 Vt = Vo-g t

Vt2 -Vo2 = - 2 gS ( S,Vt的正,负号的理解)

14,匀速圆周运动公式

线速度: V= R =2f R=

角速度:=

向心加速度:a =2 f2 R

向心力: F= ma = m2 R= mm4n2 R

注意:(1)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的向心力就是物体所受的合外力,总是指向圆心.

(2)卫星绕地球,行星绕太阳作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由万有引力提供.

氢原子核外电子绕原子核作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由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库仑力提供.

15,平抛运动公式:匀速直线运动和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

水平分运动: 水平位移: x= vo t 水平分速度:vx = vo

竖直分运动: 竖直位移: y =g t2 竖直分速度:vy= g t

tg = Vy = Votg Vo =Vyctg

V = Vo = Vcos Vy = Vsin

在Vo,Vy,V,X,y,t,七个物理量中,如果 已知其中任意两个,可根据以上公式求出其它五个物理量.

16, 动量和冲量: 动量: P = mV 冲量:I = F t

(要注意矢量性)

17 ,动量定理: 物体所受合外力的冲量等于它的动量的变化.

公式: F合t = mv' - mv (解题时受力分析和正方向的规定是关键)

18,动量守恒定律:相互作用的物体系统,如果不受外力,或它们所受的外力之和为零,它们的总动量保持不变. (研究对象: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或多个物体)

公式:m1v1 + m2v2 = m1 v1'+ m2v2'或p1 =- p2 或p1 +p2=O

适用条件:

(1)系统不受外力作用. (2)系统受外力作用,但合外力为零.

(3)系统受外力作用,合外力也不为零,但合外力远小于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

(4)系统在某一个方向的合外力为零,在这个方向的动量守恒.

19, 功 : W = Fs cos (适用于恒力的功的计算)

理解正功,零功,负功

(2) 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

重力的功------量度------重力势能的变化

电场力的功-----量度------电势能的变化

分子力的功-----量度------分子势能的变化

合外力的功------量度-------动能的变化

20, 动能和势能: 动能: Ek =

重力势能:Ep = mgh (与零势能面的选择有关)

21,动能定理:外力所做的总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增量).

公式: W合= Ek = Ek2 - Ek1 = 22,机械能守恒定律:机械能 = 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

条件:系统只有内部的重力或弹力做功.

公式: mgh1 + 或者 Ep减 = Ek增

23,能量守恒(做功与能量转化的关系):有相互摩擦力的系统,减少的机械能等于摩擦力所做的功.

E = Q = f S相

24,功率: P = (在t时间内力对物体做功的平均功率)

P = FV (F为牵引力,不是合外力;V为即时速度时,P为即时功率;V为平均速度时,P为平均功率; P一定时,F与V成正比)

25, 简谐振动: 回复力: F = -KX 加速度:a = -

单摆周期公式: T= 2 (与摆球质量,振幅无关)

(了解)弹簧振子周期公式:T= 2 (与振子质量,弹簧劲度系数有关,与振幅无关)

26, 波长,波速,频率的关系: V == f (适用于一切波)

二,热学

1,热力学第一定律:U = Q + W

符号法则:外界对物体做功,W为"+".物体对外做功,W为"-";

物体从外界吸热,Q为"+";物体对外界放热,Q为"-".

物体内能增量U是取"+";物体内能减少,U取"-".

2 ,热力学第二定律:

表述一:不可能使热量由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而不引起其他变化.

表述二:不可能从单一的热源吸收热量并把它全部用来对外做功,而不引起其他变化.

表述三:第二类永动机是不可能制成的.

3,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1)适用条件: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三个状态参量同时发生变化.

(2) 公式: 恒量

4,热力学温度:T = t + 273 单位:开(K)

(绝对零度是低温的极限,不可能达到)

三,电磁学

(一)直流电路

1,电流的定义: I = (微观表示: I=nesv,n为单位体积内的电荷数)

2,电阻定律: R=ρ (电阻率ρ只与导体材料性质和温度有关,与导体横截面积和长度无关)

3,电阻串联,并联:

串联:R=R1+R2+R3 +……+Rn

并联: 两个电阻并联: R=

4,欧姆定律:(1)部分电路欧姆定律: U=IR

(2)闭合电路欧姆定律:I =

路端电压: U = -I r= IR

电源输出功率: = Iε-Ir =

电源热功率:

电源效率: = =

(3)电功和电功率:

电功:W=IUt 电热:Q= 电功率 :P=IU

对于纯电阻电路: W=IUt= P=IU =

对于非纯电阻电路: W=Iut P=IU

(4)电池组的串联:每节电池电动势为`内阻为,n节电池串联时:

电动势:ε=n 内阻:r=n

(二)电场

1,电场的力的性质:

电场强度:(定义式) E = (q 为试探电荷,场强的大小与q无关)

点电荷电场的场强: E = (注意场强的矢量性)

2,电场的能的性质:

电势差: U = (或 W = U q )

UAB = φA - φB

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变化的关系:U = - W

3,匀强电场中场强跟电势差的关系: E = (d 为沿场强方向的距离)

4,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

铀? Uq =mv2

②偏转:运动分解: x= vo t ; vx = vo ; y =a t2 ; vy= a t

a =

(三)磁场

几种典型的磁场:通电直导线,通电螺线管,环形电流,地磁场的磁场分布.

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安培力):F = BIL (要求 B⊥I, 力的方向由左手定则判定;若B‖I,则力的大小为零)

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洛仑兹力): F = qvB (要求v⊥B, 力的方向也是由左手定则判定,但四指必须指向正电荷的运动方向;若B‖v,则力的大小为零)

带电粒子在磁场中运动:当带电粒子垂直射入匀强磁场时,洛仑兹力提供向心力,带电粒子做匀速圆周运动.即: qvB =

可得: r = , T = (确定圆心和半径是关键)

(四)电磁感应

1,感应电流的方向判定:①导体切割磁感应线:右手定则;②磁通量发生变化:楞次定律.

2,感应电动势的大小:① E = BLV (要求L垂直于B,V,否则要分解到垂直的方向上 ) ② E = (①式常用于计算瞬时值,②式常用于计算平均值)

(五)交变电流

1,交变电流的产生:线圈在磁场中匀速转动,若线圈从中性面(线圈平面与磁场方向垂直)开始转动,其感应电动势瞬时值为:e = Em sinωt ,其中 感应电动势最大值:Em = nBSω .

2 ,正弦式交流的有效值:E = ;U = ; I =

(有效值用于计算电流做功,导体产生的热量等;而计算通过导体的电荷量要用交流的平均值)

3 ,电感和电容对交流的影响:

电感:通直流,阻交流;通低频,阻高频

电容:通交流,隔直流;通高频,阻低频

电阻:交,直流都能通过,且都有阻碍

4,变压器原理(理想变压器):

①电压: ② 功率:P1 = P2

③ 电流:如果只有一个副线圈 : ;

若有多个副线圈:n1I1= n2I2 + n3I3

电磁振荡(LC回路)的周期:T = 2π

四,光学

1,光的折射定律:n =

介质的折射率:n =

2,全反射的条件:①光由光密介质射入光疏介质;②入射角大于或等于临界角. 临界角C: sin C =

3,双缝干涉的规律:

①路程差ΔS = (n=0,1,2,3--) 明条纹

(2n+1) (n=0,1,2,3--) 暗条纹

相邻的两条明条纹(或暗条纹)间的距离:ΔX =

4,光子的能量: E = hυ = h ( 其中h 为普朗克常量,等于6.63×10-34Js, υ为光的频率) (光子的能量也可写成: E = m c2 )

(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 Ek = hυ - W (其中Ek为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W为金属的逸出功,与金属的种类有关)

5,物质波的波长: = (其中h 为普朗克常量,p 为物体的动量)

五,原子和原子核

氢原子的能级结构.

原子在两个能级间跃迁时发射(或吸收光子):

hυ = E m - E n

核能:核反应过程中放出的能量.

质能方程: E = m C2 核反应释放核能:ΔE = Δm C2

2022年高考二轮必备:高中物理公式大总结

高中物理公式:超重:FN>G,失重:FN,重力G=mg(方向竖直向下,g=9.8m/s2≈10m/s2,作用点在重心,适用于地球表面附近),我已经为大家整理了2022年高考第二轮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家接着往下看吧。

气体的性质公式总结

1.气体的状态参量:温度:宏观上,物体的冷热程度;微观上,物体内部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的标志

热力学温度与摄氏温度关系:T=t+273 {T:热力学温度(K),t:摄氏温度(℃)}

体积V:气体分子所能占据的空间,单位换算:1m3=103L=106mL

压强p:单位面积上,大量气体分子频繁撞击器壁而产生持续、均匀的压力,标准大气压:1atm=1.013×105Pa=1900pxHg(1Pa=1N/m2)

2.气体分子运动的特点:分子间空隙大;除了碰撞的瞬间外,相互作用力微弱;分子运动速率很大

3.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p1V1/T1=p2V2/T2 {PV/T=恒量,T为热力学温度(K)}

运动和力公式总结

1.牛顿第一运动定律(惯性定律):物体具有惯性,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2.牛顿第二运动定律:F合=ma或a=F合/ma{由合外力决定,与合外力方向一致}

3.牛顿第三运动定律:F=-F′{负号表示方向相反,F、F′各自作用在对方,平衡力与作用力反作用力区别,实际应用:反冲运动}

4.共点力的平衡F合=0,推广 {正交分解法、三力汇交原理}

5.超重:FN>G,失重:FN

6.牛顿运动定律的适用条件:适用于解决低速运动问题,适用于宏观物体,不适用于处理高速问题,不适用于微观粒子

伏安法测电阻

电流表内接法:

电压表示数:U=UR+UA

电流表外接法:

电流表示数:I=IR+IV

Rx的测量值=U/I=(UA+UR)/IR=RA+Rx>R真

Rx的测量值=U/I=UR/(IR+IV)=RVRx/(RV+R)

选用电路条件Rx>>RA[或Rx>(RARV)1/2]

选用电路条件Rx<12.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2017

同学们要想让自己在高中物理学习上发挥自己应有的水平,首先就要记牢物理公式。下面我给大家带来高中物理公式,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中物理公式

 1.曲线运动基本规律

 ①条件:v0与F合不共线

 ②速度方向:切线方向

 ③弯曲方向:总是从v0的方向转向F合的方向

 3.绳拉船问题

 ②下落高度:

 12.向心加速度:

高中物理知识点

一、力: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1、力的国际单位是牛顿,用N表示;

2、力的图示:用一条带箭头的有向线段表示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3、力的示意图:用一个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的方向;

4、力按照性质可分为:重力、弹力、摩擦力、分子力、电场力、磁场力、核力等等;

(1)重力: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A)重力不是万有引力而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

(B)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垂直于水平面向下)

(C)测量重力的仪器是弹簧秤;

(D)重心是物体各部分受到重力的等效作用点,只有具有规则几何外形、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其重心才是其几何中心;

(2)弹力:发生形变的物体为了恢复形变而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产生的作用力;

(A)产生弹力的条件:二物体接触、且有形变;施力物体发生形变产生弹力;

(B)弹力包括:支持力、压力、推力、拉力等等;

(C)支持力(压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接触面并指向被支持或被压的物体;拉力的方向总是沿着绳子的收缩方向;

(D)在弹性限度内弹力跟形变量成正比;F=Kx

(3)摩擦力: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发生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时,受到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力,叫摩擦力;

(A)产生磨擦力的条件:物体接触、表面粗糙、有挤压、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有弹力不一定有摩擦力,但有摩擦力二物间就一定有弹力;

(B)摩擦力的方向和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C)滑动摩擦力的大小F滑=?FN压力的大小不一定等于物体的重力;

(D)静摩擦力的大小等于使物体发生相对运动趋势的外力;

(4)合力、分力:如果物体受到几个力的作用效果和一个力的作用效果相同,则这个力叫那几个力的合力,那几个力叫这个力的分力;

(A)合力与分力的作用效果相同;

(B)合力与分力之间遵守平行四边形定则:用两条表示力的线段为临边作平行四边形,则这两边所夹的对角线就表示二力的合力;

(C)合力大于或等于二分力之差,小于或等于二分力之和;

(D)分解力时,通常把力按其作用效果进行分解;或把力沿物体运动(或运动趋势)方向、及其垂直方向进行分解;(力的正交分解法);

二、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

如:力、位移、速度、加速度、动量、冲量

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物力量如:时间、速率、功、功率、路程、电流、磁通量、能量

三、物体处于平衡状态(静止、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条件:物体所受合外力等于零;

1、在三个共点力作用下的物体处于平衡状态者任意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个力等大反向;

2、在N个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则任意第N个力与(N-1)个力的合力等大反向;

3、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在任意两个相互垂直方向的合力为零

高中 物理 学习 方法

要重视实验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许多物理概念、物理规律都是从自然现象的实验中 总结 出来的。多做实验可以帮助我们形成正确的概念,增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对物理规律的理解。

高中物理课标中,有不少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对于高一新生,注重把这两种实验做好,对于演示实验,在老师演示的过程中,学生要根据老师的引导认真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弄清每个实验的目的、原理,了解一些仪器的性能与使用。

对于学生实验一定要强调人人动手,不能做?听众?;做实验时,要遵守操作规程,明确实验步骤,认真做实验,仔细记录数据,通过正确的处理和分析,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在课后学生可以根据教材上的小实验(如?悬挂法?找重心)或?做一做:测定反应时间?主动积极地去动手实验,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

要善于观察

物理学得比较好的同学,大多是勤于观察,善于观察的。因而,他们具有很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例如,在绪言课中,我们演示了小铁球的碰撞现象,有的同学不仅单纯地观察到了一个球碰撞另一个球的现象,而且提出如果两个球碰撞两个球会出现什么现象?

三个球碰撞两个球又出现什么现象?为什么会这样?勤于观察,善于提出问题必将使自己对物理产生浓厚的兴趣,推动自己去看书,去研究,去探索。这样才能对物理真正产生兴趣。

当我们学习了摩擦力之后,就应在平时观察生活中接触物体接触面的情况(物质的材料、粗糙程度等),以及 赛车 与平常汽车的轮子与地面间的摩擦有什么不同,使平时生活中的现象与摩擦力的相关知识结合起来。

学习了惯性后,当看到汽车启动或刹车时,车上的人向后或向前倾倒,或者汽车转弯时,车上的人向弯外倾斜,看到这一现象就应当与惯性联系起来,这样观察具有针对性和目标性,大脑中必然存储了大量的物理现象以及与之有关的物理知识。

要勤于思考

高中物理具有很强的规律性和逻辑性,联系实际多,灵活性强,学好物理单靠死记硬背是不行的,一定要勤于思考,增加理解,掌握其规律。做物理题目首先要弄清它的物理过程,建立起正确的物理情景,分析它满足的条件,从而正确地选用物理规律,不能把物理题简单当作数学题去解。

在高一刚开始的阶段,我们所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公式较多,每学过一个概念,要弄清楚:这个概念是如何得来的?如何定义的?物理意义是什么?和其他物理量之间有什么关系?每学过一个公式,要力图搞清:这个公式是如何得来的?适用条件和范围是什么?

高中物理公式以及字母代表什么?

一、质点的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

1.平均速度V平=s/t(定义式) 2.有用推论Vt2-Vo2=2as

3.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Vt+Vo)/2 4.末速度Vt=Vo+at

5.中间位置速度Vs/2=[(Vo2+Vt2)/2]1/2 6.位移s=V平t=Vot+at2/2=Vt/2t

7.加速度a=(Vt-Vo)/t {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

8.实验用推论Δs=aT2 {Δs为连续相邻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运动最一般规律和物质基本结构的学科。作为自然科学的带头学科,物理学研究大至宇宙,小至基本粒子等一切物质最基本的运动形式和规律,因此成为其他各自然科学学科的研究基础。它的理论结构充分地运用数学作为自己的工作语言。

当今物理学和科学技术的关系两种模式并存,相互交叉,相互促进“没有昨日的基础科学就没有今日的技术革命”。例如:核能的利用、激光器的产生、层析成像技术(CT)、超导电子技术、粒子散射实验、X 射线的发现、受激辐射理论、低温超导微观理论、电子计算机的诞生。

物理学是人们对无生命自然界中物质的转变的知识做出规律性的总结。这种运动和转变应有两种。一是早期人们通过感官视觉的延伸,二是近代人们通过发明创造供观察测量用的科学仪器,实验得出的结果,间接认识物质内部组成建立在的基础上。物理学从研究角度及观点不同,可分为微观与宏观两部分。

好了,今天关于高中物理公式总结表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对高中物理公式总结表有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希望这个话题高中物理公式总结表的解答可以帮助到大家。

【版权声明】

本页面文章高中物理公式总结表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用户本人,并不代表新高三网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包括不限于图片和视频等),请邮件至37918493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