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实验题目汇总 高中生物 有哪些实验

高中生物实验题目汇总 高中生物 有哪些实验

大家好,很高兴有机会和大家一起探讨高中生物所有实验归纳总结的问题。我将用专业的态度回答每个问题,同时分享一些具体案例和实践经验,希望这能对大家有所启发。

高中生物实验题目汇总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学习生物需要讲究方法和技巧,更要学会对知识点进行归纳整理。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高中生物实验题目归类汇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中生物实验题归类

 一、课本实验

 (一)课本显性实验

 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

 高倍显微镜的使用和观察叶绿体

 细胞质流动的观察

 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

 比较过氧化氢酶和Fe3+的催化效率

 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作用

 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

 10、植物向性运动的实验设计和观察

 11、设计实验,观察生长表或生长素类似物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12、DNA的粗提取与鉴定

 13、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

 14、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

 15、设计并制作小生态瓶,观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6、调查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

 17、观察SO2对植物的影响

 (二)课本隐性实验

 1、细胞成分的离心提取

 2、验证光合作用产生淀粉

 3、验证光合作用释放O2

 4、验证光合作用需要CO2

 5、验证光合作用需要光照

 6、验证DNA半保留复制的等速离心实验

 7、验证细胞膜流动性实验

 8、肺炎球菌转化实验

 9、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10、孟德尔杂交实验

 11、低倍镜的使用

 12、向光性实验

 13、DNA杂交实验

 14、叶片脱色淀粉鉴定实验

 15、动物激素实验

 16、种子活性鉴定实验

 17、种子发芽率测定实验

 (三)课本实验复习要求

 1、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

 2、学会移花接木,灵活套用

 二、探究性实验

 1、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通过观察提出问题、提出假说、设计并完成实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2、实验原则:

 (1)科学性原则

 (2)对照性原则

 (3)单一变量原则

 3、实验设计

 实验设计往往是解答实验题的难点,但只要理清思路,找准方法和突破口,也能化难为易。实验的设计可遵循以下思路和方法进行。

 首先确定实验目的,并对其去粗取精,提炼要点

 运用所学知识,找准实验原理,并要做到对原理理解透彻

 根据实验原理,对照实验目的,通过初步分析,在头脑中搜寻教材上或曾做过的实验模型,初步形成大致方案,实验设计大多与单因子变量和对照实验有关。

 结合实验所给的条件,选取适当的方法(简便性原则),开始草拟具体步骤方案,设计具体步骤后,要顺藤摸瓜,通过实验结果(现象)的判断,分析综合得出实验结论。

 回归检验。看看自己设的实验是否存在科学性原则,紧扣实验原理来进行分析;是否有遗漏的地方;是否还有其它可能性存在,即检验实验的严密性、科学性问题。实验设计的检验过程最终应该对照实验原理,回归实验目的。

 4、实验步骤的书写

 (1)准备步骤

 (2)实验步骤

 (3)培养、检查、观察、统计步骤

 5、实验结论的表述

 (1)现象?分析?结论(由特殊上升到一般的提炼归纳过程)

 (2)两种表述句式:

 A.验证性实验:因为(现象)说明(分析原因)证明(结论)

高中生物的重要实验以及实验步骤和重点注意的问题总结,谢谢!

一般实验基本步骤:①分组编号(注意相同的、均等、随即等词)②变量处理(需要什么样的变量处理实验组,注意对照组需要等量的空白对照因素)③相同条件培养(一般注意相同且适宜)④分析结果,最后得出结论。

高中生物 有哪些实验

高考所考的实验、实习与研究性学习

(1)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

(2)高倍显微镜的使用和观察叶绿体

(3)细胞质流动的观察

(4)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

(5)比较过氧化氢酶和Fe3+的催化效率

(6)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作用

(7)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8)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9)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

(10)植物向性运动的实验设计和观察

(11)设计实验,观察生长素或生长素类似物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12)DNA的粗提取与鉴定

(13)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

(14)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

(15)设计并制作小生态瓶,观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6)调查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

(17)观察SO2对植物的影响

高中生物涉及的所有实验中的原理方法

中学生物中出现的颜色反应

1 斐林试剂检测可溶性还原糖

原理:还原糖+斐林试剂→砖红色沉淀

注意:斐林试剂的甲液和乙液要等量混合均匀后方可使用,而且是现用现配,条件需要水浴加热。

应用:检验和检测某糖是否为还原糖;不同生物组织中含糖量高低的测定;在医学上进行疾病的诊断,如糖尿病、肾炎。

2 苏丹Ⅲ、苏丹Ⅳ检测脂肪

原理:苏丹Ⅲ+脂肪→橘**;苏丹Ⅳ+脂肪→红色

注意:脂肪的鉴定需要用显微镜观察。

应用:检测食品中营养成分是否含有脂肪。

3 双缩脲试剂检测蛋白质

原理:蛋白质+双缩脲试剂→紫色

注意:双缩脲试剂在使用时,先加A液再加B液,反应条件为常温(不需要加热)。

应用:鉴定某些消化液中含有蛋白质;用于劣质奶粉的鉴定。

4 碘液检测淀粉

原理:淀粉+碘液→蓝色

注意:这里的碘是单质碘,而不是离子碘。

应用:检测食品中营养成分是否含有淀粉

5 DNA的染色与鉴定

染色原理:DNA+甲基绿→绿色

应用:可以显示DNA在细胞中的分布。

鉴定原理:DNA+二苯胺→蓝色

应用:用于DNA粗提取实验的鉴定试剂。

6 吡罗红使RNA呈现红色

原理:RNA+吡罗红→红色

应用:可以显示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注意:在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时用的是甲基绿和吡罗红混合染色剂,而不是单独染色。

7 线粒体的染色

原理:健那绿染液是专一性染线粒体的活细胞染料,可以使活细胞中的线粒体呈现蓝绿色,而细胞质接近无色。

应用:可以用高倍镜观察细胞中线粒体的存在。

8 酒精的检测

原理: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与酒精发生化学反应,变成灰绿色。

应用: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制作果酒时检验是否产生了酒精;检查司机是否酒后驾驶。

9 CO2的检测

原理:CO2可以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混浊,也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

应用:根据石灰水混浊程度或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变黄的时间长短,可以检测酵母菌培养液中CO2的产生情况。

10 染色体(或染色质)的染色

原理:染色体容易被碱性染料(如龙胆紫溶液或醋酸洋红溶液)染成深色。

应用:用高倍镜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

11 亚硝酸盐的检测出现玫瑰红

原理:在盐酸酸化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后,与N-1-萘基乙胺盐酸盐结合形成玫瑰红色染料。

应用:将显色反应后的样品与已知浓度的标准液进行目测比较,可以大致估算出泡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

12 脲酶的检测

原理:细菌合成的脲酶可以将尿素分解成氨,氨会使培养基的碱性增强,使PH升高,从而使酚红指示剂变红。

应用:在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加入酚红指示剂,培养某种细菌后,看指示剂变红与否可以鉴定这种细菌能否分解尿素。

13 伊红美蓝检测大肠杆菌

原理:在伊红美蓝培养基上,大肠杆菌的代谢产物(有机酸)与伊红美蓝结合使菌落呈现黑色。

应用:用滤膜法测定水中大肠杆菌的含量。

14 刚果红检测纤维素分解菌

原理:刚果红是一种染料,它可以与像纤维素这样的多糖物质形成红色复合物,但并不和水解后的纤维二糖和葡萄糖发生这种反应。当在含有纤维素的培养基中加入刚果红时,刚果红能与培养基中的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当纤维素被纤维素分解菌分解后,刚果红-纤维素的复合物就无法形成,培养基中会出现以纤维素分解菌为中心的透明圈。

应用:筛选纤维素分解菌。

高中必修一生物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流动实验总结

 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的作用是要让学生掌握学科知识与操作技能,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的高中必修一生物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流动实验总结,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中生物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流动实验

 1、材料:新鲜藓类叶、黑藻叶或菠菜叶,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

 2、原理:叶绿体在显微镜下观察,绿色,球形或椭球形

 用健那绿染液染色后的口腔上皮细胞中线粒体成蓝绿色,细胞质接近无色。

 知识概要:

 取材 制片 低倍观察 高倍观察

 考点提示:

 (1)为什么可直接取用藓类的小叶,而不能直接取用菠菜叶?

 因为藓类的小叶很薄,只有一层细胞组成,而菠菜叶由很多层细胞构成。

 (2)取用菠菜叶的下表皮时,为何要稍带些叶肉?

 表皮细胞除保卫细胞外,一般不含叶绿体,而叶肉细胞含较多的叶绿体。

 (3)怎样加快黑藻细胞质的流动速度?最适温度是多少? 进行光照、提高水温、切伤部分叶片;25℃左右。

 (4)对黑藻什么部位的细胞观察,所观察到的细胞质流动的现象最明显? 叶脉附近的细胞。

 (5)若视野中某细胞中细胞质的流动方向为顺时针,则在装片中该细胞的细胞质的实际流动方向是怎样的? 仍为顺时针。

 (6)是否一般细胞的细胞质不流动,只有黑藻等少数植物的细胞质才流动?

 否,活细胞的细胞质都是流动的。

 (7)若观察植物根毛细胞细胞质的流动,则对显微镜的视野亮度应如何调节?

 视野应适当调暗一些,可用反光镜的平面镜来采光或缩小光圈。

 (8)在强光照射下,叶绿体的向光面有何变化?叶绿体的受光面积较小有一面面向光源。

高一生物实验条件的控制方法

 1、隔绝气体:密封玻璃容器可用石蜡,隔绝空气与液体可用油膜;

 排气或充气可依据升温或冷却。

 2、增加水中氧气:泵入空气或吹气或放入绿色植物;减少水中氧气:容器密封或油膜覆盖或用凉开水。

 3、除去容器中CO2:NaOH溶液;增加容器中的CO2:NaHCO3溶液。

 4、除去叶中原有淀粉:置于黑暗环境。

 5、除去叶中叶绿素:酒精水浴加热。

 6、析出或溶解物质:水溶性根据溶解度,脂溶性可用丙酮或酒精。

 7、除去植物光合作用对呼吸作用的干扰:给植株遮光;

 8、如何得到单色光:棱镜色散或透明薄膜滤光。

 9、实验中控制温度的方法:

 ①、还原糖,DNA鉴定:沸水浴加热。

 ②、酶促反应:水浴保温。

 ③、用酒精溶解叶中的叶绿素:酒精要隔水加热。

 ④、细胞和组织培养以及微生物培养:恒温箱培养。

 ⑤、降温,冷却;升温,加热。

 10、维持PH:缓冲溶液(HCO3-/H2CO3,HPO43-/H2PO42-);降低加酸或生理酸性盐,升高加碱或生理碱性盐。

 11、血液抗疑:加入柠檬酸钠(去掉血液中的Ca2+)。

 12、线粒体提取:细胞匀浆离心。

 13、动物细胞的处理:破裂用清水,细胞的失水用NaCl。注意搅拌。

 14、骨无机盐的除去:盐酸溶液。

 15、灭菌方法:培养基用高压蒸汽灭菌;接种环用火焰灼烧灭菌;双手用肥皂冼净,擦干后用75%酒精消毒;实验室或接种箱用甲醛蒸汽或紫外灯灭菌;整个过程都在实验室无菌区或酒精灯旁进行。

 16、消除叶片中脱落酸的影响:去除成熟的叶片;

 17、消除植株本身的生长素:去掉生长旺盛的器官或组织(芽、生长点);

 18、补充植物激素的方法:涂抹、喷洒、用含植物激素的羊毛脂膏或琼脂作载体;

 19、补充动物激素的方法:口服(饲喂)、注射;

求生物高中所有的实验

生物课本实验复习

实验一 物质鉴定

知识概要:

还原糖 + 斐林试剂 → 砖红色沉淀

脂 肪 + 苏丹III → 橘**

脂 肪 + 苏丹IV → 红色

蛋白质 + 双缩脲试剂 → 紫色反应

考点提示:

(1) 常见还原性糖与非还原性糖有哪些?

(2) 还原性糖植物组织取材条件?

(3) 研磨中为何要加石英砂?不加石英砂对实验有何影响?

(4) 斐林试剂甲、乙两液的使用方法?混合的目的?为何要现混现用?

(5) 还原性糖中加入斐林试剂后,溶液颜色变化的顺序为?

(6) 花生种子切片为何要薄?

(7) 转动细准焦螺旋时,若花生切片的细胞总有一部分清晰,另一部分模糊,其原因一般是什么?

(8) 脂肪鉴定中乙醇作用?

(9) 双缩脲试剂A、B两液是否混合后用?先加A液的目的?怎样通过对比看颜色变化?

参考答案:

(1) 葡萄糖、果糖、麦芽糖都是还原性糖;淀粉、蔗糖、纤维素都是非还原性糖。

(2) 含糖量较高、颜色为白色或近于白色,如:苹果、梨、白色甘蓝叶、白萝卜等。

(3) 加入石英砂是为了使研磨更充分。不加石英砂会使组织样液中还原性糖减少,致使鉴定时,溶液颜色变化不明显。

(4) 混合后使用;产生氢氧化铜;氢氧化铜不稳定。

(5)

浅蓝色 棕色 砖红色

(6) 只有很薄的切片,才能透光,而用于显微镜的观察。

(7) 切片的厚薄不均匀。

(8) 洗去浮色。

(9) 不能混合;先加A液的目的是使溶液呈碱性;先留出一些大豆组织样液做对比。

实验二 观察叶绿体和胞质流动

知识概要:

取材→ 制片→ 低倍观察→ 高倍观察

考点提示:

(1) 为什么可直接取用藓类的小叶,而不能直接取用菠菜叶?

(2) 取用菠菜叶的下表皮时,为何要稍带些叶肉?

(3) 怎样加快黑藻细胞质的流动速度?最适温度是多少?

(4) 对黑藻什么部位的细胞观察,所观察到的细胞质流动的现象最明显?

(5) 若视野中某细胞中细胞质的流动方向为顺时针,则在装片中该细胞的细胞质的实际流动方向是怎样的?

(6) 是否一般细胞的细胞质不流动,只有黑藻等少数植物的细胞质才流动?

(7) 若观察植物根毛细胞细胞质的流动,则对显微镜的视野亮度应如何调节?

(8) 在强光照射下,叶绿体的向光面有何变化?

参考答案:

(1) 因为藓类的小叶很薄,只有一层细胞组成,而菠菜叶由很多层细胞构成。

(2) 表皮细胞除保卫细胞外,一般不含叶绿体,而叶肉细胞含较多的叶绿体。

(3) 进行光照、提高水温、切伤部分叶片;25℃左右。

(4) 叶脉附近的细胞。

(5) 仍为顺时针。

(6) 否,活细胞的细胞质都是流动的。

(7) 视野应适当调暗一些,可用反光镜的平面镜来采光或缩小光圈。

(8) 叶绿体的受光面积较小有一面面向光源。

实验三 观察有丝分裂

考点提示:

(1) 培养根尖时,为何要经常换水?

(2) 培养根尖时,应选用老洋葱还是新洋葱?为什么?

(3) 为何每条根只能用根尖?取根尖的最佳时间是何时?为何?

(4) 解离和压片的目的分别是什么?压片时为何要再加一块载玻片?

(5) 若所观察的组织细胞大多是破碎而不完整的,其原因是什么?

(6) 解离过程中盐酸的作用是什么?丙酮可代替吗?

(7) 为何要漂洗?

(8) 细胞中染色最深的结构是什么?

(9) 若所观察的细胞各部分全是紫色,其原因是什么?

(10) 为何要找分生区?分生区的特点是什么?用高倍物镜找分生区吗?为什么?

(11) 分生区细胞中,什么时期的细胞最多?为什么?

(12) 所观察的细胞能从中期变化到后期吗?为什么?

(13) 观察洋葱表皮细胞能否看到染色体?为什么?

(14) 若观察时不能看到染色体,其原因是什么?

参考答案:

(1) 增加水中的氧气,防止根进行无氧呼吸造成根的腐烂。

(2) 应选用旧洋葱,因为新洋葱尚在休眠,不易生根。

(3) 因为根尖分生区的细胞能进行有丝分裂;上午10时到下午2时;因为此时细胞分裂活跃。

(4) 解离是为了使细胞相互分离开来,压片是为了使细胞相互分散开来;再加一块载玻片是为了受力均匀,防止盖玻片被压破。

(5) 压片时用力过大。

(6) 分解和溶解细胞间质;不能,而硝酸可代替。

(7) 洗去盐酸便于染色。

(8) 染色最深的结构是染色质或染色体。

(9) 因为在根尖只有分生区的细胞能够进行细胞分裂;分生区的特点是: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有的细胞处于分裂状态;不能用高倍镜找分生区,因为高倍镜所观察的实际范围很小,难以发现分生区。

(10) 染液浓度过大或染色时间过长。

(11) 间期;因为在细胞周期中,间期时间最长。

(12) 不能,因为所观察的细胞都是停留在某一时期的死细胞。

(13) 不能,因为洋葱表皮细胞一般不分裂。

(14) 没有找到分生区细胞;没有找到处于分裂期的细胞;染液过稀;染色时间过短。

实验四 比较酶和Fe3+的催化效率

考点提示:

(1) 为何要选新鲜的肝脏?

(2) 该实验中,所用试管应选较粗的还是较细的?为什么?

(3) 为何要选动物的肝脏组织来做实验,其他动植物的组织的研磨液能替代吗?

(4) 相同质量的块状肝脏和肝脏研磨液,哪一个催化效果好?为什么?

(5) 滴入肝脏研磨液和氯化铁溶液时,可否共用下个吸管?为什么?

参考答案:

(1) 因为在不新鲜的肝脏中,过氧化氢酶的活性会由于细菌的破坏而降低。

(2) 应选用较粗的,因为在较细的试管中容易形成大量的气泡,而影响卫生香的复燃。

(3) 因为肝脏组织中过氧化氢酶含量较丰富;其它动植物组织也含有少量的过氧化氢酶,所以能够替代。

(4) 研磨液效果好;因为它增加过氧化氢酶与过氧化氢的接触面积。

(5) 不可共用,防止过氧化氢酶与氯化铁混合,而影响实验效果。

实验五 探索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作用

考点提示:

(1) 该实验中应将水浴温度控制在多少度?为什么?

(2) 如用唾液淀粉酶来做该实验,应将水浴温度控制在多少度?

(3) 蔗糖液能否提前一两天配制?为什么?

(4) 若两试管中都出现砖红色沉淀,分析其原因?

参考答案:

(1) 60℃左右;因为α—淀粉酶的最适温度为50~75℃。

(2) 37℃左右。

(3) 不能,因为蔗糖在微生物的作用下,会分解而产生还原性糖。

(4) 蔗糖不纯,含有还原性糖;蔗糖溶液配制时间过长,在微生物的作用下,会分解而产生还原性糖;试管清洗不干净;α—淀粉酶不纯,混有少量分解蔗糖的酶。

实验六 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考点提示:

(1) 对叶片的要求?为何要去掉叶柄和粗的时脉?

(2) 二氧化硅的作用?不加二氧化硅对实验有何影响?

(3) 丙酮的作用?它可用什么来替代?用水能替代吗?

(4) 碳酸钙的作用?不加碳酸钙对实验有何影响?

(5) 研磨为何要迅速?要充分?过滤时为何用布不用滤纸?

(6) 滤纸条为何要剪去两角?

(7) 为何不能用钢笔或圆珠笔画线?

(8) 滤液细线为何要直?为何要重画几次?

(9) 滤液细线为何不能触到层析液?

(10) 滤纸条上色素为何会分离?

(11) 色素带最宽的是什么色素?它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比什么色素大一些?

(12) 滤纸条上相互间距最大的是哪两种色素?

(13) 色素带最窄的是第几条色素带?为何?

参考答案:

(1) 绿色、最好是深绿色。因为叶柄和叶脉中所含色素很少。

(2) 为了使研磨充分。不加二氧化硅,会使滤液和色素带的颜色变浅。

(3) 溶解色素。它可用酒精等有机溶剂来代替,但不能用水来代替,因为色素不溶于水。

(4) 保护色素,防止在研磨时叶绿体中的色素受到破坏。不加碳酸钙,滤液会变成黄绿色或褐色。

(5) 研磨迅速,是为了防止丙酮大量挥发;只有充分研磨,才能使大量色素溶解到丙酮中来。色素不能通过滤纸,但能通过尼龙布。

(6) 防止两侧层析液扩散过快。

(7) 因为钢笔水或圆珠笔油中含有其它色素,会影响色素的分离结果。

(8) 防止色素带的重叠;增加色素量,使色素带的颜色更深一些。

(9) 防止色素溶解到层析液中。

(10) 由于不同的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因而它们随层析液在滤纸条上的扩散速度就不同。

(11) 最宽的色素带是叶绿素a,它的溶解度比叶绿素b大一些。

(12) 胡萝卜素和叶黄素。

(13) 第一条色素带,因为胡萝卜素在叶绿体的四种色素中含量最少。

实验七 观察质壁分离和复原

知识概要:

制片→观察→加液→ 观察→加水→观察

考点提示:

(1) 洋葱为何要选紫色的?若紫色过淡怎么办?

(2) 洋葱表皮应撕还是削?为何?

(3) 植物细胞为何会出现质壁分离? 动物细胞会吗?

(4) 质壁分离时,液泡大小和颜色的变化?复原时呢?

(5) 若发生质壁分离后的细胞,不能发生质壁分离复原,其原因是什么?

(6) 高倍镜使用前,装片如何移动?

(7) 换高倍物镜后,怎样使物像清晰?视野明暗度会怎样变化?如何调亮?

(8) 所用目镜、物镜的长度与放大倍数的关系?

(9) 物像清晰后,物镜与载玻片之间的距离和放大倍数的关系?

(10) 总放大倍数的计算方法?放大倍数具体指面积的放大倍数还是长度的放大倍数?

(11) 放大倍数与视野中细胞大小、多少、视野明暗的关系?

(12) 怎样判定视野中某一异物实际所在位置是目镜、物镜、还是玻片上?

(13) 怎样利用质壁分离现象来测定植物细胞液的浓度?

参考答案:

(1) 紫色的洋葱有紫色的大液泡,便于观察液泡的大小变化;让阳光照射。

(2) 表皮应撕不能削,因为削的表皮往往太厚。

(3) 当细胞失去水分时,其原生质层的伸缩性大于细胞壁的伸缩性;动物细胞不会发生质壁分离,因为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

(4) 细胞发生质壁分离时,液泡变小,紫色加深;当细胞质壁分离复原时,液泡变大,紫色变浅。

(5) 细胞已经死亡(可能是外界溶液浓度过大,细胞失水过多或质壁分离时间过长)

(6) 若要把视野中上方的物像移到视野的正中心,则要将装片继续向上移动。若要把视野中左方的物像移到视野的正中心,则要将装片继续向左方移动,因为显微镜视野 中看到的是倒像。

(7) 换高倍物镜后,应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变得清晰;视野会变暗,可调大光圈或改用反光镜的凹面镜来使视野变亮。

(8) 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9) 物镜与载玻片之间的距离越小,放大倍数越大。

(10) 总放大倍数等于目镜放大倍数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放大倍数是指细小物体长度或宽度的放大倍数。

(11) 放大倍数越大,视野中细胞越大、数目越少、视野越暗。

(12) 更换目镜,若异物消失,则异物在目镜上;更换物镜,若异物消失,则异物在物镜上、移动载玻片,若异物移动,则异物在载玻片上。

(13) ①配制一系列浓度从小到大的蔗糖溶液 ②分别用以上不同浓度的溶液制成某植物细胞的临时装片 ③用显微镜观察某植物细胞是否发生质壁分离。某植物细胞液的浓度就介于不能引起质壁分离的浓度和能引起质壁分离的浓度之间。

实验十一 DNA的粗提取与鉴定

考点提示:

(1) 鸡血能用猪血代替吗?为什么?

(2) 鸡血中为何要加柠檬酸钠?为何要弃去鸡血细胞的上清液?

(3) 胀破细胞的方法?能用生理盐水吗?

(4) 该实验中最好应用玻璃烧杯还是塑料烧杯?为什么?

(5) 前后三次过滤时,所用纱布的层数分别是多少?为什么?

(6) 若实验中所得黏稠物太少,其原因是什么?

(7) 两次加入蒸馏水的目的分别是什么?

(8) 实验中搅拌溶液时,为何总要沿一个方向搅拌?

(9) 两次析出DNA的方法分别是什么?原理分别是什么?

(10) 三次溶解DNA的液体分别是什么?原理分别是什么?

(11) 鉴定DNA时为何要用两支试管?其现象分别是什么?

参考答案:

(1) 不能,因为哺乳动物的红细胞中没有细胞核,不能提取DNA。

(2) 防止血液凝固;因为上清液是血浆,不含细胞和DNA。

(3) 向血细胞中加入蒸馏水,使细胞大量吸水而胀破;不能用生理盐水,因为血细胞在蒸馏水中不能吸收水分。

(4) 最好用塑料烧杯,因为玻璃烧杯容易吸附DNA。

(5) 第一次用一层纱布,有利于核物质透过纱布进入滤液;第二次用多层纱布,能防止DNA丝状物透过纱布进入滤液;第三次用两层纱布,既有利于DNA透过纱布,又能防止其它杂质透过纱布。

(6) 第一次加蒸馏水过少,细胞未充分胀破;第二次加蒸馏水过多或过少;第一次过滤用了多层纱布;第二次过滤用了一层纱布;使用了玻璃烧杯。

(7) 第一次是为了使血细胞吸水胀破;第二次是为了降低氯化钠的浓度,有利于DNA有析出。

(8) 防止DNA分子受到损伤。

(9) 第一次是加蒸馏水,降低氯化钠的浓度,促使DNA析出;第二次是加入冷酒精,因为DNA不溶于酒精溶液。

(10) 第一次、第二次都是用浓度为2mol/L的氯化钠溶液,第三次用的是0。015mol/L的氯化钠溶液。其原理是DNA在氯化钠中的溶解度,是随着氯化钠的浓度的变化而改变的。当氯化钠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14mol/L时,DNA的溶解度最低。2mol/L的氯化钠溶液和0。015mol/L的氯化钠溶液对DNA的溶解度都比较高。

(11) 其中不加DNA的试管起对照作用。该试管溶液不变色,另一支加有DNA的试管溶液变蓝色。

实验十三 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

考点提示:

(1) 小桶中的小球代表什么?

(2) 同一个小桶中的两种小球的数目是否一定要相同?为什么?

(3) 若将甲桶中小球数目增加一倍,是否会影响实验结果?为什么?

参考答案:

(1) 小球代表生物产生的配子。

(2) 一定要相同,因为小球所代表的含不同基因的配子的数量应该是相同的。

(3) 不会影响实验结果。因为每次抓取某种小球的几率不会了改变。

实习三 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

考点提示:

(1) 什么是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法?

(2) 为了便于调查工作的进行,在选择调查对象时,一般应选单子叶植物,还是双子叶植物?为什么?

(3) 在样方中统计植物数目时,若有植物正好长在边线上,应如何统计?

(4) 在某地域中,第一次捕获某种动物M只,标志后放回原处。第二次捕获N只,其中含标志个体Y只,求该地域中该种动物的总数。

(5) 应用上述标志回捕法的条件有哪些?

参考答案:

(1) 在被调查种群的生存环境内,随机选取若干个样方,以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

(2) 一般应选双子叶植物,因为双子叶植物的数量便于统计。

(3) 只计算该样方相邻的两条边上的植物的数目。

(4) (MN/Y)

(5) ①标志个体在整个调查种群中均匀分布,标志个体和未标志个体都有同样被捕的机会。

②调查期中,没有迁入或迁出。

③没有新的出生或死亡。

实习四 制作生态瓶

考点提示:

(1) 凡士林的作用是什么?

(2) 在春夏秋三季,生态瓶一般是否应放在阳光下?为什么?

(3) 生态瓶一般是否应放在黑暗中?为什么?

(4) 在白天瓶壁或金鱼藻上为何会出现气泡?

(5) 一般不用蒸馏水来制作生态瓶,为什么?

(6) 装水过满的生态瓶的稳定性一般较高还是较低?为什么?

(7) 生态瓶为什么一般要用透明的瓶子?

(8) 怎样设计实验,来探索某一因素(如:水质、植物数量、动物数量、基质成分、光照强度等)对生态瓶稳定性的影响?

(9) 一般可用何种指标的表示生态瓶稳定性的高低?

参考答案:

(1) 生态瓶制作完成前,用于密封生态瓶。

(2) 不能放在阳光下,以免瓶内水温过高引起生物死亡。

(3) 不能放在黑暗中,因为生态瓶中的绿色植物需要光照进行光合作用。

(4) 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产生了氧气。

(5) 因为蒸馏水中缺少植物所需的无机盐,也缺少组成生态系统的一些水生生物。

(6) 一般较低,因为瓶中缺少足够的氧气,易造成瓶内需氧性生物物死亡。

(7) 使瓶内绿色植物能得到足够的光照来进行光合作用。

(8) 设计对照实验,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只有一个单一因素存在差别。

(9) 以生态瓶中生物全部死亡所经历的天数为指标。

学习细菌培养的基本技术

考点提示:

(1) 什么是灭菌?高压蒸气灭菌的原理是什么?

(2) 高压灭菌开始前为何要排尽灭菌锅内的冷空气?

(3) 灭菌结束后,为何要等到灭菌锅内压力降到零时才能打开排气阀?

(4) 接种时为何要在接种灯的火焰旁进行?

(5) 搁置斜面的目的?

(6) 针对是否属于致病菌,对带菌培养基应如何处理?

(7) 培养基的配制步骤?

(8) 接种前酒精擦拭双手的目的?

(9) 接种时为何不在斜面培养基上划直线,而划蛇形细线?

(10) 试管中分装培养基的高度、搁制斜面的长度有何规定?

(11) 溶化培养基时,琼脂与蛋白胨的加入顺序是怎样的?

参考答案:

(1) 灭菌是指杀死一定环境中所有微生物、芽孢和孢子。高温能使菌体蛋白凝固变性从而达到杀菌的目的。

(2) 冷空气的存在会影响灭菌锅内温度的上升,进而影响灭菌的效果。

(3) 防止由于灭菌锅内外由于压力不平衡而致试管内培养基冲出管口。

(4) 火焰旁能形成一个无菌区域,在这里操作,可避免杂菌污染。

(5) 为的是增加接种面积和易于接种。

(6) 带致病菌的培养基需经高压蒸气灭菌后才能倒掉;带非致病菌的培养基需经加热后才能倒掉。

(7) 称量、溶化、调PH、分装、加棉塞、包扎。

(8) 杀灭手上带有的微生物、芽孢和孢子。

(9) 增加接种细菌的量,并扩大细菌的分布区域。

(10) 培养基的高度约为试管高度的1/5。培养基斜面的长度不超过试管总长度的一半。

观察二氧化硫对植物的影响

考点提示:

(1) 在放入植物幼苗前后,分别可用什么方法测出玻璃罩的容积?

(2) 设置3号实验装置的意义是什么?

(3) 植物叶片的受害症状主要是什么?

(4) 受害症状先出现在叶面,还是叶背?

(5) 受害症状先出现在叶片,还是叶柄?

(6) 在老叶、幼叶和成熟叶中,出现受害症状的先后顺序是什么?为什么?

参考答案:

(1) 分别用注水法和溢水法。

(2) 对照作用。

(3) 叶片褪绿,变成黄白色。

(4) 先叶背后叶面;先气孔附近后叶脉附近。

(5) 先叶片后叶柄。

(6) 受害的先后顺序是成熟叶、老叶、幼叶。这是因为幼叶的抗性最强,成熟叶最敏感,老叶介于两者之间。

实验八 向性运动的设计和观察

设计生长素对生长发育影响实验

考点提示:

(1) 一个比较完整的实验设计方案一般应包括哪些内容?

(2) 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参考答案:

(1) ①实验课题:即实验的内容

②实验原理:即实验的科学依据

③假设:即对实验现象提出一种可检测的解释但未经证实的论题

④实验步骤的设计

⑤观察和实验数据的收集

⑥分析与结论

⑦交流:写出书面实验报告

(2) ①科学性原则:在实验设计前必须有充分的科学依据,而不是凭空想象。

②对照性原则:为了排除无关条件的干扰,常要设计对照实验。

③单一变量原则:在对照实验中一般要控制其他因素不变,而只改变其中的一个因素,观察它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④重复性原则:为了避免实验结果的偶然性,往往要对所做的实验进行足够次数的重复。

设计农业生态系统

考点提示:

(1) 生态系统内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的具体方法举例?

(2) 怎样体现减少环境污染?

参考答案:

(1) 略

(2) 充分利用各种废弃物,充分利用多种有机肥,减少化肥的使用量。在生态系统中增加有害生物的天敌,以生物防治代替化学防治,减少农药的使用量。

调查生物工程制品的应用

调查媒体对生物科学技术发展的报道

收集生物工程产业发展的信息

调查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

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

一、调查报告的主要内容:

调查目的

调查方法(文献调查或直接调查)

调查内容或对象

调查结果

调查结果统计与分析(一般要编制相应的调查表)

调查结论与建议

高中生物必修1中的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归纳

 高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同样依赖生物实验教学的有效落实和开展,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的高中生物必修1中的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归纳,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中生物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

 1、原理:叶绿体中的色素能溶解在有机溶剂丙酮或无水乙醇?提取色素

 各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速度不同?分离色素

 2、步骤:

 (1)提取色素 研磨

 (2)制备滤纸条

 (3)画滤液细线:均匀,直,细,重复若干次

 (4)分离色素:不能让滤液细线触及层析液

 (5)观察和记录: 结果滤纸条上从上到下依次为:橙**(胡萝卜素)、**(叶黄素)、蓝绿色(叶绿素a)、黄绿色(叶绿素b)。

 考点提示:

 (1)对叶片的要求?为何要去掉叶柄和粗的时脉?绿色、最好是深绿色。因为叶柄和叶脉中所含色素很少。

 (2)二氧化硅的作用?不加二氧化硅对实验有何影响?

 为了使研磨充分。不加二氧化硅,会使滤液和色素带的颜色变浅。

 (3)丙酮的作用?它可用什么来替代?用水能替代吗?

 溶解色素。它可用酒精等有机溶剂来代替,但不能用水来代替,因为色素不溶于水。

 (4)碳酸钙的作用?不加碳酸钙对实验有何影响?

 保护色素,防止在研磨时叶绿体中的色素受到破坏。不加碳酸钙,滤液会变成黄绿色或褐色。

 (5)研磨为何要迅速?要充分?过滤时为何用布不用滤纸? 研磨迅速,是为了防止丙酮大量挥发;只有充分研磨,才能使大量色素溶解到丙酮中来。色素不能通过滤纸,但能通过尼龙布。

 (6)滤纸条为何要剪去两角? 防止两侧层析液扩散过快。

 (7)为何不能用钢笔或圆珠笔画线?因为钢笔水或圆珠笔油中含有其它色素,会影响色素的分离结果。

 (8) 滤液细线为何要直?为何要重画几次?防止色素带的重叠;增加色素量,使色素带的颜色更深一些。

 (9) 滤液细线为何不能触到层析液? 防止色素溶解到层析液中。

 (10)滤纸条上色素为何会分离?

 由于不同的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因而它们随层析液在滤纸条上的扩散速度就不同。

 (11)色素带最宽的是什么色素?它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比什么色素大一些?

 最宽的色素带是叶绿素a,它的溶解度比叶绿素b大一些。

 (12)滤纸条上相互间距最大的是哪两种色素? 胡萝卜素和叶黄素。

 (13)色素带最窄的是第几条色素带?为何?

 第一条色素带,因为胡萝卜素在叶绿体的四种色素中含量最少。

高一生物实验条件的控制方法

 1、隔绝气体:密封玻璃容器可用石蜡,隔绝空气与液体可用油膜;

 排气或充气可依据升温或冷却。

 2、增加水中氧气:泵入空气或吹气或放入绿色植物;减少水中氧气:容器密封或油膜覆盖或用凉开水。

 3、除去容器中CO2:NaOH溶液;增加容器中的CO2:NaHCO3溶液。

 4、除去叶中原有淀粉:置于黑暗环境。

 5、除去叶中叶绿素:酒精水浴加热。

 6、析出或溶解物质:水溶性根据溶解度,脂溶性可用丙酮或酒精。

 7、除去植物光合作用对呼吸作用的干扰:给植株遮光;

 8、如何得到单色光:棱镜色散或透明薄膜滤光。

 9、实验中控制温度的方法:

 ①、还原糖,DNA鉴定:沸水浴加热。

 ②、酶促反应:水浴保温。

 ③、用酒精溶解叶中的叶绿素:酒精要隔水加热。

 ④、细胞和组织培养以及微生物培养:恒温箱培养。

 ⑤、降温,冷却;升温,加热。

 10、维持PH:缓冲溶液(HCO3-/H2CO3,HPO43-/H2PO42-);降低加酸或生理酸性盐,升高加碱或生理碱性盐。

 11、血液抗疑:加入柠檬酸钠(去掉血液中的Ca2+)。

 12、线粒体提取:细胞匀浆离心。

 13、动物细胞的处理:破裂用清水,细胞的失水用NaCl。注意搅拌。

 14、骨无机盐的除去:盐酸溶液。

 15、灭菌方法:培养基用高压蒸汽灭菌;接种环用火焰灼烧灭菌;双手用肥皂冼净,擦干后用75%酒精消毒;实验室或接种箱用甲醛蒸汽或紫外灯灭菌;整个过程都在实验室无菌区或酒精灯旁进行。

 16、消除叶片中脱落酸的影响:去除成熟的叶片;

 17、消除植株本身的生长素:去掉生长旺盛的器官或组织(芽、生长点);

 18、补充植物激素的方法:涂抹、喷洒、用含植物激素的羊毛脂膏或琼脂作载体;

 19、补充动物激素的方法:口服(饲喂)、注射;

好了,关于“高中生物所有实验归纳总结”的讨论到此结束。希望大家能够更深入地了解“高中生物所有实验归纳总结”,并从我的解答中获得一些启示。

【版权声明】

本页面文章高中生物所有实验归纳总结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用户本人,并不代表新高三网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包括不限于图片和视频等),请邮件至37918493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