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练习题 高中语文课内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

文言文练习题 高中语文课内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

高中语文文言文练习的今日更新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它反映了人们对生活品质的不断追求。今天,我将和大家探讨关于高中语文文言文练习的今日更新,让我们一起感受它带来的高品质生活。

文言文练习题

2011届广东高考文言通假字大全

必修1

<14>《诗经》两首

1.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通 ,含义: ; 通 ,含义: 。

2.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通 ,含义: ; 通 ,含义: 。

3.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通 ,含义: 。

4.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通 ,含义: 。

5.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通 ,含义: 。

6.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通 ,含义: 。

7.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通 ,含义: 。

8.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通 ,含义: 。

9.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通 ,含义: 。

<15>离骚

10.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 通 ,含义: 。

11.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通 ,含义: 。

12.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 通 ,含义: 。

13.指九天以为正兮,夫唯灵修之故也 通 ,含义: 。

<16>孔雀东南飞

14.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 通 ,含义: 。

15.箱帘六七十,绿碧青丝绳 通 ,含义: 。

16.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 通 ,含义: 。

17.未至二三里,摧藏马悲哀 通 ,含义: 。

18.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 通 ,含义: 。

必修2

<15>赤壁赋

19.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通 ,含义: 。

<16>项脊轩志

20.某所,而母立于兹 通 ,含义: 。

21.比去,以手阖门 通 ,含义: 。

<17>与妻书

22.称心快意,几家能彀 通 ,含义: 。

23.辛未三月念六夜四鼓 通 ,含义: 。

<18>逍遥游

24.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通 ,含义: 。

25.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通 ,含义: 。

26.三餐而反,腹获果然 通 ,含义: 。

27.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 通 ,含义: 。

28.此小大之辩也 通 ,含义: 。

29.德合一郡,而征一国者 通 ,含义: 。

30.旬有五日而后反 通 ,含义: 。

31.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 通 ,含义: 。

必修3

<15>蜀道难

32.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通 ,含义: 。

<16>琵琶行

33.家在虾蟆陵下住 通 ,含义: 。

<19>元曲三首

34.蒯通言那里是风魔 通 ,含义: 。

35.也曾与我喂牛切草,拽坝扶锄 通 ,含义: 。

36.明标着册历,见放着文书

必修4

<14>孔孟两章

37.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通 ,含义: 。

38.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通 ,含义: 。

39.涂有饿殍而不知发 通 ,含义: 。

<15>劝学

40.木直中绳,輮以为轮 通 ,含义: 。

41.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通 ,含义: ; 通 ,含义: 。

42.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通 ,含义: 。

43.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通 ,含义: 。

<16>过秦论

44.外连衡而斗诸侯 通 ,含义: 。

45.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通 ,含义: ; 通 ,含义: 。

46.秦有余力而制其弊 通 ,含义: 。

47.天下云合而响应,赢粮而景从 通 ,含义: 。

48.锄耰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 通 ,含义: 。

<17>师说

49.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通 ,含义: 。

50.句读之不知,或之不解 通 ,含义: 。

<18>晏子治东阿

51.属托行,货贿至 通 ,含义: 。

52.并曾赋敛,仓库少内 通 ,含义: ; 通 ,含义: 。

53.(晏子)再拜便辟 通 ,含义: 。

<19>谏太宗十思疏

54.虽董之以严武刑,振之以威怒 通 ,含义: 。

必修5

<14>鸿门宴

55.距关,毋内诸侯 通 ,含义: ; 通 ,含义: 。

56.张良出,要项伯 通 ,含义: 。

57.吾入关,秋豪不敢有所近 通 ,含义: 。

58.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通 ,含义: 。

59.旦日不可不蚤来谢项王 通 ,含义: 。

60.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却 通 ,含义: 。

61.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通 ,含义: 。

<15>陈情表

62.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通 ,含义: 。

63.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通 ,含义: 。

<16>段太尉逸事状

64.日群行丐取于市,不嗛,辄奋击 通 ,含义: 。

65.椎釜鬲瓮盎盈道上 通 ,含义: 。

66.太尉判状,辞甚巽 通 ,含义: 。

67.宗元出入岐周邠斄间 通 ,含义: 。

<18>郑伯克段于鄢

68.谓之京城大叔 通 ,含义: 。

69.大都不过参国之一 通 ,含义: 。

70.姜氏欲之,焉辟害 通 ,含义: 。

71.无庸,将自及 通 ,含义: 。

72.段不弟,故不言弟 通 ,含义: 。

73.遂寘姜氏于城颍 通 ,含义: 。

74.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 通 ,含义: 。

75.孝子不匮,永锡尔类 通 ,含义: 。

<19>报任安书

76.古者富贵而名磨灭摩 通 ,含义: 。

77.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通 ,含义: 。

78.思垂空文以自见 通 ,含义: 。

79.网罗天下放失旧闻 通 ,含义: 。

80.稽其成败兴坏之纪 通 ,含义: 。

81.则仆偿前辱之责 通 ,含义: 。

选修2

<3>道山亭记

82.自粤之太末,与吴之豫章,为其通路 通 ,含义: 。

<5>《张中丞传》后叙

83.此矢所以志也 通 ,含义: 。

84.及巡起事,嵩常在围中 通 ,含义: 。

<6>六一居士传

85.累于此者既佚矣,幸无患 通 ,含义: 。

<8>方山子传

86.余闻光、黄间多异人,往往阳狂垢污 通 ,含义: 。

<12>寄欧阳舍人书

87.惧后世之不知,则必铭而见之 通 ,含义: 。

88.至于通材达识,义烈节士 通 ,含义: 。

89.非畜道德而能文章者无以为也 通 ,含义: 。

<13>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

90.舸舰迷津,青雀黄龙之轴 通 ,含义: 。

<14>原毁

91.不若是,强者说于言 通 ,含义: 。

<18>心术

92.吾之所短,吾抗而暴之 通 ,含义: 。

<19>鞭贾

93.则遫然枯,苍然白 通 ,含义: 。

<20>兴贤

94.然后践五帝、三皇之涂哉 通 ,含义: 。

选修9

<13>项羽本纪

95.马童面之 通 ,含义: 。

<14>苏武传

96.女为人臣,不顾恩义 通 ,含义: 。

97.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 通 ,含义: 。

98.宛王杀汉使者,头县北阙 通 ,含义: 。

99.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 通 ,含义: 。

100.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 通 ,含义: 。

101.空自苦亡人之地 通 ,含义: 。

102.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 通 ,含义: 。

103.信义安所见 通 ,含义: 。

104.因泣下沾衿,与武决去 通 ,含义: ; 通 ,含义: 。

105.武闻之,南乡号哭,欧血 通 ,含义: ; 通 ,含义: 。

106.此陵宿昔之所不忘也 通 ,含义: ; 通 ,含义: 。

107.异域之人,壹别长绝 通 ,含义: 。

108.士众灭兮名已颓 通 ,含义: 。

参考答案

必修1

1.爱通薆,隐藏,遮掩;见通现,出现。2.说通悦,喜爱;女通汝,你,这里代指彤管。3.归通馈,赠送。4. 匪通“非”,不是。5.蚩蚩通媸媸,笑嘻嘻的样子。6.无通毋,不要。7.于通吁,表感叹。8.说通脱,解脱。9.泮通畔,边,岸。10.锡通赐,赐给。11.辟通僻,幽僻。12.道通导,引导13.正通证,作证。14.取通娶,娶妻。15.帘通奁,古代妇女梳妆用的镜匣。16.纫通韧,柔韧牢固。17.藏通脏,脏腑。18.奄奄通晻晻,日色昏暗无光的样子。

必修2

19.属通嘱,劝酒。20.而通你,第二人称代词。21.阖通合,关闭。22.彀通够。23.念通廿,二十。24.冥通溟,海。25.垂通陲,边际。26.反通返,返回。27.知通智,智慧。28.辩通辨,区别。29.而通能,能耐。30.有通又,反通返。31.辩通变,变化。

必修3

32.匪通非,不是。33.虾通蛤。34.那通哪。35.坝通耙,一种平地碎土的农具。36.见通现,现成的。

必修4

37.无通毋,不要。38.颁通斑。39.涂通途,道路。40.輮通煣,使……弯曲。41.有通又,暴通曝,曝晒。42.知通智,理智。43.生通性,本性,这里指天生的资质。44.衡通横。45.从通纵;举通与,交好。46.弊通敝,困顿。47.景通影,影子。48.棘通戟,一种兵器。49.受通授,传授。50.读通逗,停顿。51.属通嘱,嘱托。52.曾通增,增加;内通纳,交纳。53.辟通避,退避。54.振通震,震慑。

必修5

55.距通拒,把守;内通纳,接纳。56.要通邀,邀请。57.豪通毫,细毛。58.倍通背,违背,背叛。59.蚤通早。60.却通隙,隔阂。61.参通骖。62.闵通悯,这里指所忧愁的事。63.零丁通伶仃,孤独的样子。64.嗛通慊,满足,快意。65.椎通槌,打。66.巽通逊,谦恭。67.斄通邰,今陕西武功。68.太通太。69.参通三。70.辟通避,躲避。71.庸通用。72.弟通悌,合乎做弟弟的道理。73.寘通置,安置。74.阙通掘,挖掘。75.锡通赐,赐予。76.摩通磨。77.底通抵。78.见通现,表现。79.失通佚,散失。80.纪通记,历史记录。81.责通债。

选修2

82.粤通越。83.志通识,标志,标识。84.常通尝,曾经。85.佚通逸,安逸。86.阳通佯,假装。87.见通现,显现,表彰。88.材通才,才学。89.畜通蓄,积蓄,富于。90.轴通舳,船尾把舵处,代指船。91.说通悦,高兴。92.暴通曝,暴露。93.遫通速,极短时间,极快速。94.涂通途,指治世的境界。

选修9

95.面通偭,以背相向。96.汝通汝,你。97.畔通叛,背叛。98.县通悬,悬挂。99.旃通毡,毛织的毡毯。100.去通弆,收藏。101.亡通无,没有。102. 亡通无,没有。103.见通现,表现。104.衿通襟,衣襟;决通诀,辞别。105.乡通向,向着;欧通呕,呕吐。106.宿通夙,早;昔通夕,晚。107.壹通一。108.颓通颓,毁坏。

高一语文文言文阅读

1. 求高一语文文言文阅读3篇,带有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问题。

秦兵逼肥水而陈,晋兵不得渡。谢玄遣使谓阳平公融曰:“君悬军深入,而置陈逼水,此乃持久之计,非欲速战者也。

若移陈少却,使晋兵得渡,以决胜负,不亦善乎!”秦诸将皆曰:“我众彼寡,不如遏之,使不得上,可以万全。”坚曰:“但引兵少却,使之半渡,我以铁骑蹙而杀之,蔑不胜矣!”融亦以为然,遂麾兵使却。

秦兵遂退,不可复止。谢琰,桓伊等引兵渡水击之。

融驰骑略陈,欲以帅退者,马倒,为晋兵所杀,秦兵遂溃。玄等乘胜追击,至于青冈,秦兵大败,自相蹈藉而死者,蔽野塞川。

其走者闻风声鹤唳,皆以为晋兵且至,昼夜不敢息,草行露宿,重以饥冻,死者什七八。初,秦兵少却,朱序在陈后呼曰:“秦兵败矣!”众遂大奔。

序因与张天锡、徐元喜皆来奔。获秦王坚所乘云母车,复取寿阳,执其淮南太守郭褒。

……谢安得驿书,知秦兵已败。时方与客围棋,摄书置床上,了无喜色,围棋如故。

客问之,徐答曰:“儿辈遂已破贼。”既累,还内,过户限,不觉屐齿之折。

10.指出含有通假字的一项( )A.秦兵逼肥水而陈B.融亦以为然,遂麾兵使却C.秦兵遂溃D.死者什七八答案 A(陈:同“阵”)11.指出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 )A.草行露宿,重以饥冻(严重)B.执其淮南太守郭褒(遵照执行)C.秦兵大败,自相蹈藉而死者(践踏)D.过户限,不觉屐齿之折(边界)答案 C12.分别比较下列每组句中加点字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秦兵遂退,不可复止。 ②若移陈少却,使晋兵得渡。

③众遂大奔。 ④其走者闻风声鹤唳。

A.①与②同义,③与④不同义。B.①与②同义,③与④也同义。

C.①与②不同义,③与④也不同义。D.①与②不同义,③与④同义。

答案 B13.找出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与例句中的加点词属同类的一项( )例句:皆以为秦兵且至,昼夜不敢息。A.此乃持久之计,非欲速战者也。

B.玄等乘胜追击,至于青冈。C.使晋兵得渡,以决胜负,不亦善乎?D.君悬军深入,而置陈逼水。

答案 C14.阅读下文,选出对文中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两项( )张仪已学而游说诸侯。尝从楚相饮,已而楚相亡璧。

门下意张仪,曰:“仪贫无行,必此盗相君之璧。”共执张仪,掠笞数百。

不服,释之。其妻曰:“嘻,子毋读书游说,安得此辱乎?”张仪谓其妻曰:“视吾舌尚在不?”其妻笑曰:“舌在也。”

仪曰:“足矣!”A.张仪已学而游说诸侯 已:已经。B.已而楚相亡璧 亡:同“无”,没有。

C.门下意张仪 意:意料。D.仪贫无行 行:品行。

E.共执张仪 执:捉拿,拘捕。F.掠笞数百 掠:抢掠。

答案 DE(A项“已”:停止;B项“亡”:丢失;C项“意”:怀疑;F项“掠”:拷打)阅读下文,完成15~17题。汉世有老人,无子,家富,性俭啬,恶衣蔬食,侵晨而起,侵夜而息;营理产业,聚敛无厌,而不敢自用。

或人从之求丐者,不得已而入内取钱十,自堂而出,随步辄减,比至于外,才余半在,闭目以授乞者。寻复嘱云:“我倾家赡君,慎勿他说,复相效而来。”

老人俄死,田完没官,货财充于内帑(tǎng,收藏钱财的库房)矣。15.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侵夜而息 息:休息。

B.聚敛无厌 厌:满足。C.或人从之求丐者 丐:乞求。

D.我倾家赡君 倾:全。答案 D(倾:尽,活用作动词,用尽)16.下列句中加点词与“恶衣蔬食”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句是( )A.岁恶不入,请卖爵子B.荆王曰:“先王之衣,何其恶也?”C.鬼侯有子而好,故入之于纣,纣以为恶D.人有恶苏秦于燕王者,曰:“武安君,天下不信人也。”

答案 B(不好,坏。A项,年成不好;C项:丑,与“好”相反;D项:诋毁,说坏话)17.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与“复相效而来”的“相”不相同的一项是( )A.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B.汝知悔过伏罪,今一切相赦C.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D.足下言何其谬也,故不相答答案 C(偏指“他”,其余均偏指“你”)阅读下文,完成18~20题。

项羽已杀卿子冠军①,威震楚国,名闻诸侯。乃遣当阳君、蒲将军将卒二万渡河,救钜鹿。

战少利,陈余②复请兵。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于是至则围王离③,与秦军遇,九战,绝其甬道,大破之,杀苏角,虏王离。涉间不降楚,自烧杀。

当是时,楚兵冠诸侯。诸侯军救钜鹿下者十余壁,莫敢纵兵。

及楚击秦,诸侯皆从壁上观。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

于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项羽由是始为诸侯上将军,诸侯皆属焉。

(《史记?项羽本纪》)注 ①卿子冠军:即宋义,当时楚国的上将军。②陈余:被围在钜鹿的赵国将军。

③王离:与下文的苏角、涉间都是秦将。18.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皆沉船,破釜甑 釜:锅。

B.诸侯军救钜鹿下者十余壁 壁:营垒,军营。C.莫敢纵兵 纵:纵容。

D.诸侯皆属焉 属:归属。答案 C(纵:放出)1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乃遣当阳君、蒲将军将卒二万渡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B.项羽。

2. 高中语文必背文言文篇目

高中语文必背文言文篇目有:

声声慢(寻寻觅觅)、书愤(早岁那知世事艰)、永遇乐(千古江山)、扬州慢并序、长亭送别(节选)、逍遥游(节选)、劝学(节选)、屈原列传(节选)、陈情表、滕王阁序(节选)、师说、阿房宫赋、六国论。

游褒禅山记、前赤壁赋氓、离骚(节选)、迢迢牵牛星、短歌行(对酒当歌)、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山居秋暝、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兵车行、蜀相、客至、登高、登岳阳楼、石头城、琵琶行序、李凭箜篌引。

过华清官(长安回望绣成堆)、锦瑟、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雨霖铃(寒蝉凄切)、桂枝香(登临送目)、念奴娇(大江东去)、鹊桥仙(纤云弄巧)。

扩展资料:

我国的古典诗文包含着中华民族的智慧、美德与情操,是融汇人文精神和自然科学等诸多知识的结晶,兼容了德育、智育、美育等功能。

同时,经典古诗文又是中国文化的最好载体。大量阅读古诗文,必将受到民族精神的感召。优秀的传统文化必将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必将帮助我们完善自身人格修养、提高文化品位,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资料:

搜狗百科-高中生必背文言文40篇

3. 高一语文必修一必背的文言文有哪些

1、《沁园春·长沙》—— *** 2、《雨巷》——戴望舒 3、《再别康桥》——徐志摩 4、《烛之武退秦师》——左传 5、《荆轲刺秦王》——战国策 6、《鸿门宴》——史记 除此之外还有《劝学》、《师说》、《赤壁赋》 常考的句子有: 1、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 。

2、故 ,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3、驽马十驾, 。

,朽木不折; ,金石可镂。 4、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 、、、。

5、孔子曰:“三人行, 。”是故 ,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师说》) 6、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 7、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 。 8、舞幽壑之潜蛟, 。

4. 求哪种练习资料好 关于高中语文文言文练习和古诗文鉴赏

/zt/gzywwyw/高中语文文言文练习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完成完成完成1111----4444题题题题 贾黄中,沧州南皮人。

父枇(pín)严毅,善教子。黄中幼聪悟,方五岁,每旦令正立,展书卷比之,谓之“等身书”,课其诵读。

父常令蔬食,曰:“俟业成,乃得食肉。”十五举进士,授校书郎、集贤校理,迁著作佐郎,直史馆。

岭南平,以黄中为采访使①,廉直平恕,远人便之。还奏利害数十事,皆称旨。

会克江表,选知宣州。岁饥,民为多盗,黄中出己俸造糜粥,赖全活者以千数,仍设法弭盗,因悉解去。

太平兴国二年,知升州②。时金陵初附,黄中为政简易,部内甚治。

一日,案行府署中,见一室扃钥甚固,命发视之,得金宝数十匮(guì),计直数百万,乃李氏宫阁中遗物也,即表上之。上览表谓侍臣曰:“非黄中廉恪③,则亡国之宝,将污法而害人矣。”

八年,与宋白、吕蒙正等同知贡举,迁司封郎中,充翰林学士。雍熙二年,又知贡举,俄掌吏部选。

凡再典贡部,多柬拔寒俊,除拟官吏,品藻④精当。淳化二年秋,与李沆并拜给事中、参知政事。

太宗召见其母王氏,命坐,谓曰:“教子如是,真孟母矣。”作诗以赐之,颁赐甚厚。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二十四》) [注释] ①采访使:掌管检查刑狱、监察州县官吏。 ② 升州:即金陵,宋太祖开宝年间改称升州。

③恪:恭谨。 ④品藻:品评鉴定等级。

11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不正确的一项是不正确的一项是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选知.宣州 知:主持,掌管 B.命发.视之 发:打开。 C.凡再典..贡部 再典:再次掌管。

D.多柬拔..寒俊 柬拔:选拔。 2222列各组句子中列各组句子中列各组句子中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 俟业成,乃.得食肉 无伤也,是乃.仁术也 B. 以.黄中为采访使 挟太山以.超北海 C. 迁著作佐郎,直.史馆 直.好世俗之乐耳 D. 因.悉解去 试使斗而才,因.责常供 3333下列句子编为四组下列句子编为四组下列句子编为四组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表现贾黄中全都表现贾黄中全都表现贾黄中全都表现贾黄中““““廉直平恕廉直平恕廉直平恕廉直平恕””””的一组是的一组是的一组是的一组是 (((( )))) ① 父常令蔬食,曰:“俟业成,乃得食肉。”

② 岁饥,民多为盗,黄中出己俸造糜粥,赖全活者以千数。 ③ 时金陵初附,黄中为政简易,部内甚治。

④ 一日,案行府署中,见一室扃钥甚固,命发视之。 ⑤ 得金宝数十匮,计直数百万,乃李氏宫阁中遗物也,即表上之。

⑥ 凡再典贡部,多柬拔寒俊,除拟官吏,品藻精当。 A.①③⑥ B.②③⑤ C.①④⑤ D.②④⑥ 444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正确的一项是正确的一项是正确的一项是 (((( )))) A.贾黄中年幼时便受到严格的家庭教育。

他父亲把书卷一册册码放到与他的身体一样高,叫做“等身书”,督促他诵读。 B.贾黄中担任采访使,由于廉洁正直,处事公正宽容,使边境人民感到安适,并且平息了盗贼,所得前朝金宝,全部上缴朝廷。

C.贾黄中掌管科举考试,多选拔出身寒微而又才能杰出的人,除授拟定官吏,品评鉴定等级,都十分恰当,因此深受皇帝的赏识。 D.贾黄中的母亲被皇帝召见,表彰她对儿子的教育,认为她可与古代孟子的母亲相媲美,贾黄中也因此得到了皇帝的赠诗和赏赐1.C(“再”义为“二”,“再典”意思是“两次掌管”。)

2.D(两个“因”字都相当于“于是”。A项两个“乃”字分别相当于“才”和“是”,B项两个“以”字分别相当于“任用”和“而”,C项两个“直”字,一个相当于“值班”,一个相当于“只”。)

3.B(“廉洁”,廉洁正直;“平恕”,处事公平,待人宽恕。①④⑥三句不属于这个范畴。)

4.C(A项对“展书卷比之”的理解不正确。古代的“书卷”是卷轴,展开书卷比量身高来确定诵读的数量,并非“把书卷一册册码放到与他的身体一样高”。

B项把几件事都说成任采访使期间,显然不对。D项皇帝赏赐的应该是贾母。

) 文言翻译: 贾黄中是沧州南皮县的人。父亲贾枇,性格严厉坚毅,善于教子。

贾黄中年幼时就很聪明,刚刚五岁,贾枇就每天早晨让他端正地站着,然后展开书卷比量他的身高,称这是“等身书”,按规定考查他诵读。父亲常让他只吃蔬菜下饭,说:“等以后学业有成,才能吃肉食。”

贾黄中十五岁考中了进士,授职校书郎和集贤殿校理,又提升为著作佐郎,在史馆值班。 岭南地区平定以后,任命黄中做采访使,他廉洁正直,处事公平,待人宽恕,使边远地区的人民感到安适。

回朝后,上奏了几十条兴利除害的事,都符合皇帝的心意。适逢宋军攻克江南,贾黄中被选拔任宣州的知州。

饥荒之年,百姓。

5. 高中语文必修一到必修五文言文有哪些

人教版高中新课标语文必修一(第一册)

4、烛之武退秦师·《左传》

5、荆轲刺秦王·《战国策》(背诵易水诀别一段)

6、鸿门宴·司马迁

必修二(第二册)

4、《诗经》两首

氓(必背)

采薇

5、离骚·屈原

6、《孔雀东南飞》(并序)

7、*诗三首(必背)

涉江采芙蓉《古诗十九首》

短歌行·曹操

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

8、兰亭集序·王羲之(必背)

9、赤壁赋·苏轼(必背)

10、*游褒禅山记·王安石(背诵2、3段)

必修三(第三册)

4、蜀道难·李白(必背)

5、杜甫诗三首(必背)

秋兴八首(其一)

咏怀古迹(其三)

登高

6、琵琶行并序·白居易(必背)

7、*李商隐诗两首

锦瑟

马嵬(其二)

8、寡人之于国也·《孟子》(必背)

9、劝学·《荀子》(必背)

10、*过秦论·贾谊

11、*师说·韩愈

必修四(第四册)

4、柳永词两首

望海潮(东南形胜)

雨霖铃(寒蝉凄切)

5、苏轼词两首(必背)

念奴娇·赤壁怀古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6、辛弃疾词两首(必背)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7、*李清照词两首(必背)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声声慢(寻寻觅觅)

11、廉颇蔺相如列传·司马迁(背诵后5段)

12、苏武传·班固

13、张衡传·范晔

必修五(第五册)

4.归去来兮辞(并序)·陶渊明(必背)

5、滕王阁序·王勃(背诵2~3段)

6、*逍遥游·庄周

7、*陈情表·李密(必背)

6. 高中语文人教版所有古文题目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目录(新) 第一册 第一单元*沁园春 长沙……………………………………………… *** 4 第二单元 兰亭集序……………………………………………………王羲之 20 赤壁赋………………………………………………………苏 轼 23*山中与裴秀才迪书………………………………………王 维 26*游褒禅山记………………………………………………王安石 28 名著导读 《论语》 109 第二册 第二单元 诗经二首 卫风?氓 小雅?采薇 离骚……………………………………………………屈原 孔雀东南飞……………………………………………汉乐府 白马篇…………………………………………………曹植 诗三首 涉江采芙蓉…………………………………………《古诗十九首》归园田居……………………………………………陶渊明 晚登三山还望京邑…………………………………谢朓 第三单元 烛之武退秦师………………………………………………《左传》荆轲刺秦王…………………………………………………《战国策》鸿门宴………………………………………………………司马迁 召公谏厉王弭谤……………………………………………《国语》赤壁之战……………………………………………………《资治通鉴》第三册 第二单元 蜀道难………………………………………………………李白 琵琶行………………………………………………………白居易 杜甫诗三首 秋兴八首(其一 玉露凋伤枫树林) 咏怀古迹(其三 群山万壑赴荆门) 登高 李商隐诗二首 锦瑟(锦瑟无端五十弦) 马嵬(其二) 陆游诗二首 书愤(早岁那知世事艰) 临安春雨初霁(世味年来薄似纱) 第三单元 寡人之于国也………………………………………………孟子 劝学…………………………………………………………荀子 过秦论………………………………………………………贾谊 师说…………………………………………………………韩愈 六国论………………………………………………………苏洵 第四册 第一单元 窦娥冤(节选)……………………………………………关汉卿 长亭送别……………………………………………………王实甫 雷雨(节选)………………………………………………曹 禺 哈姆雷特……………………………………………………莎士比亚 第二单元 阅读 李煜词两首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浪淘沙》(帘外雨潺潺) 苏轼词两首 《念奴娇?赤壁怀古》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辛弃疾词两首 《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柳永词两首 《望海潮》(东南形胜) 《雨霖铃》(寒蝉凄切) 李清照词两首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声声慢》(寻寻觅觅) 姜夔词一首 《扬州慢》(淮左名都) 第四单元 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司马迁 苏武传……………………………………………………班 固 张衡传……………………………………………………范 晔 李贺小传…………………………………………………李商隐 马伶传……………………………………………………侯方域 第五册 第一单元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施耐庵 第二单元 归去来兮辞…………………………………………………陶渊明 滕王阁序……………………………………………………王 勃 阿房宫赋……………………………………………………杜 牧 逍遥游(节选)……………………………………………《庄子》陈情表………………………………………………………李 密 名著导读 红楼梦。

7. 高一语文书前三篇文言文复习资料

那个出版社的啊,还有那三篇啊具体点啊。

一、虚词1. 乎(1)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介词,相当于“于”,前一个是“在”的意思;后一个是“比”,表比较)(2)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语气助词,表反问,译为“吗”)(3)其皆出于此乎(语气助词,表揣测,译为“吗”或“吧”)(4)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语气助词,表感叹,与“嗟”连用,译为“唉”)2. 而(1)人非生而知之者(连词,表承接)(2)惑而不从师(连词,表转折)(3)吾从而师之(连词,表承接)(4) 择师而教之(连词,表承接)(5)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连词,表并列)(6)小学而大遗(连词,表转折)(7)则群聚而笑之(连词,表修饰)3. 之(1)古之学者必有师(助词,的)(2)人非生而知之者(代词,指代知识、道理等)(3)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4)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5)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6)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7)圣人之所以为圣(代词,指代这件事)(8)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助词,的;代词,指代童子)(9)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10)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代词,这,这一类)(11)郯子之徒(代词,这,这一类)(12)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代词,这,这一类)(13)作师说以贻之(代词,他,指代李蟠)4. 其(1)其为惑也终不解矣(代词,那些,指代疑难问题)(2)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代词,他,指代“生乎吾前”者)(3)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代词,他的)(4)其皆出于此乎(副词,表揣测语气,大概)(5)其可怪也欤(副词,与“也欤”配合表反问语气,相当于“这不是……吗?”)5. 于(1)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介词,比)(2)而耻学于师(介词,向)(3)于其身也(介词,对于)(4)皆出于此乎(介词,从)(5)不拘于时(介词,表被动,被)6. 也(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句末语气助词,与“者”连用,表判断)(2)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句中语气助词,表停顿)(3)其为惑也终不解矣(句中语气助词,表停顿)(4)其可怪也欤(句末语气助词,与“欤”连用,加强语气)二.实词1.通假字(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受同授(2)或师焉,或不焉。 不同否(3)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读同逗2.古今异义(1)古之学者必有师 古义:求学的人(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古义:用来……的(3)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古义:不一定(4)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古义:无论(5)吾从而师之 古义:两个词。

跟随、而且(6)今之众人 古义:一般人(7)小学而大遗 古义:小的方面学习3. 一词多义(1)师 a古之学者必有师(名词,老师) b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从师求学) c吾从而师之(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 d吾师道也(名词作动词,学习)(2)传 a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动词,传授) b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流传) c六艺经传皆通习之(zhuàn,名词,解释经文的著作)(3)道 a传道受业解惑也(名词,道理) b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有“风尚”的意思) c道相似也(名词,道德学问)(4)惑 a惑之不解(名词,疑难问题) b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形容词,糊涂) c惑而不从师(动词,遇到疑难问题)4. 词类活用(1)吾师道也(名词意动,以……为师)(2)吾从而师之(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3)而耻学于师(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耻)(4)孔子师郯子(名词意动用法,以……为师)(5)其下圣人也亦远矣(名词作动词,低于)(6)小学而大遗(形容词作名词,小的方面、大的方面)(7)吾未见其明也(形容词作名词,高明的地方)(8)惑而不从师(形容词作动词,遇到疑难问题)(9)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形容词作名词,圣明的人、愚昧的人)三、文言句式1. 判断句(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2)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2.介词结构后置(1)而耻学于师(2)师不必贤于弟子3.宾语前置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4. 被动句不拘于时(介词“于”表被动)四、重点句子翻译1.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译文: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释疑难的人。2.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译文:人不是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3.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译文:我学习的道理,哪里计较他生年比我早还是晚呢?4. 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译文:所以无论地位显贵还是地位低下,无论年长还是年少,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5.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译文:所以圣人就更加圣明,愚人就更加愚昧6.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惑师焉,惑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译文:文句不理解,疑惑不能解决,有的向老师学习,有的却不向老师求教,小的方面学习,大的方面却丢弃,我看不出他们有什么明智的。

7.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

高中语文课内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

1.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课文言文练习

关于文言文阅读的教学,高中新课标有两方面的要求.一是要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二是体会作品中蕴含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学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这就是说,文言文的教学,首先要克服语言上的障碍.因此,掌握文言文常用词语,理解词义和句式,始终是文言文阅读教学的重点.而朗读、背诵和词义、句式的归纳对比练习以及古文今译练习,是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的重要手段. 根据必修课教材的整体安排,本单元还要学习提要钩玄的读书方法.概括要点,提取精要,是阅读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概括段意,概括中心,在小学、初中的阅读教学中就训练过.高中阶段,课文的难度增大了,阅读理解的要求提高了,不仅仅是概括段意或概括中心了.对一句话或几句话、一段话或几段话以及对有关的某部分内容,都要能够根据需要,正确而熟练地进行概括. 概括要点必须在理解文章思想内容的基础上进行.认真阅读,理清思路,是恰当概括的前提;把握住关键语句,对保证概括的准确性也具有重要意义.对内容要点的概括,离不开一定的分析.要分清事情的梗概和细节,善于把握住相关事物的联系、把握住它们的相同点或不同点.文章内容的分析,则离不开对背景知识的掌握,也离不开对表达方式的理解.。

2. 求5篇文言文阅读,含有原文、阅读题目、阅读答案和注释

一晏子之御晏子为齐相,出。

其御①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②,意气扬扬,甚自得也。

既而归,其妻请去③。夫问其故。

妻曰:“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④齐国,名显诸侯。今者妾观其出,志念⑤深矣,常有以自下⑥者。

今子长八尺,乃为人仆御。然子之意,自以为足。

妾是以求去也。”其后夫自损抑⑦。

晏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⑧。晏子荐以为大夫。

注释:①御:马夫。 ②驷马:四匹马拉的车。

③去:离开,这里指离婚。 ④相:担任国相。

⑤志念:志向和思考的东西。⑥自下:谦虚。

⑦自损抑:克制自己,保持谦卑。⑧对:回答。

[译文]:晏子担任齐国之相时,有一天出去。车夫的妻子,从门缝里偷看她丈夫。

她丈夫替国相驾车,坐在伞下,用鞭子抽打着车前的四匹马,趾高气昂,很是神采气昂。车夫回来后,他妻子要求离婚,车夫问她是什么原因,妻子说:“晏子身高不满六尺,身为齐相,名闻各国。

今天,我看他出门,智谋深远,态度谦虚。现在看看你,身高八尺,却做人家的车夫,可是看你的样子,好像还觉得很满足,我因此要求离婚。”

从此之后,她丈夫处处收敛,谦卑多了。晏子觉得奇怪,就问他怎么回事,车夫据实相告,晏子就推荐他做了大夫。

1.解释下列短语。(1)意气扬扬: (2)名显诸侯: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

今者妾观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3.选出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

( ) A.本文是寓言,简短精练,含义深刻,含蓄地表明观点、说明道理,说服力强。B.本文非常细腻地叙述了一个故事,虽鲜明生动,但读者难以把握作者的真实意图。

用这样的手法推荐国家大臣,似乎也不够慎重。4.晏子是古代名相,结合文段,用自己的话说说他选用人才的标准是什么。

答案:1.(1)趾高气扬,得意洋洋,手舞足蹈,得意忘形等;(2)在诸侯各国都有很大的名声。2.今天我看他出门,虽然志向远大,深谋远虑,却总是显出自己很谦虚的样子。

3.B4.晏子的标准是:有了缺点能虚心接受意见,并及时加以改正。二子鱼论战宋公及楚人战与泓(①)。

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②)济(③)。司马(④)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

公曰:“不可。”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

公曰:“未可。”既陈(⑤)而后击之,宋师败绩。

(节选自《》)注释(1)泓:泓水 (2)既:尽,完了 (3)济:渡过 (4)司马:统帅军队的最高长官,这里指子鱼。 (5)陈:同“阵”,摆好阵势。

[译文]:宋襄公领兵和楚军在泓水地方交战。宋军已经排好队列,楚军还未全部渡河。

子鱼说:“他们人多,我们人少,趁他们尚未全部渡河,请下令攻击他们。”襄公说:“不行。”

楚军全部渡河,尚未排好队列,子鱼又将上述意见报告襄公。襄公说:“还不行。”

等到楚军排好了阵势,然后才攻击他们,结果,宋军大败。1.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宋人既成列( )2.翻译下面的句子。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

3.用原文语句答题。(3分)文中“宋师败绩”是因为宋公错失了发动进攻的时机:(1) , ;(2) 。

答案:1.队列2.对方人多而我们人少,趁着他们还没有完全渡过泓水,请(您)下令进攻他们。3(1)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济(如答后半句也可);(2)既济而未成列三孔子见齐景公孔子见齐景公,景公致廪丘①以为养②。

孔子辞不受,入谓弟子曰:“吾闻君子当功以受禄。今说景公,景公未之以行③而赐之廪丘,其不知丘④也亦甚矣。”

令弟子趣驾,辞而行。(节选自《吕氏春秋》)注:①廪丘:地名。

②养:供养之地。③未之行:没有采纳我的主张。

④丘:孔子,名丘。[译文]:孔子拜见齐景公,景公赠予廪丘邑,以此作为孔子供养之地。

孔子拒绝不接受赠地,回到住处,对弟子说:“我只听说,君子应当有功劳而受禄。时下我游说景公,景公并没有按我的劝导行事,却赐给我廪丘邑,他太不了解我了。”

于是令弟子驾车,辞别景公离去。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孔子辞不受 辞:(2)今说景公 说: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是亦不可以已乎?3.孔子为什么不肯接受景公赐给他的供养之地呢? 答案:1.(1)推辞,拒绝 (2)游说,说服2.这种做法不也可以停止了吗? 3.孔子认为自己没有功劳,没有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没有资格受供养之地。

四[甲]: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乙]: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①而难成。

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不幸而在穷僻之域,无车马之资②,犹当博学审③问,以求其是非之所在,庶几⑤可得十之五六。

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之士,虽有子羔、原宪⑥之贤,终无济于天下。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夫以孔子之圣,犹须好学,今人可不勉⑥乎?(节选自顾炎武《与友人书》)[注解]①[孤陋]片面、浅陋。②[资]盘缠。

③[审]详细。④[。

3. 高一语文文言文阅读的练习有哪些

高一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一)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B.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C.处分适兄意,那得自任专 D.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答案 B(A彼此相通/各种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C安排/对犯错者的处理;D面容、脸色/红黄等色彩) 2.下列各句加点的词语中,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B.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C.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 D.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 答案 D(其他三项的古义分别为A:旧例;B:窘迫,走投无路;C:英明睿智) 3.下列各句加点的词与“卒廷见相如”中加点的词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 B.有狼当道,人立而啼 C.失时不雨,民且狼顾 D.诡踪迹,草行露宿 答案 C(“雨”为名词作动词用,其他的词都是名词作状语) 4.下列句子加点词的含义相同的一组是( ) A.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B.同心一意,共治曹操治平至百余年,可谓久矣 C.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日出夭而耀景,露下地而腾文 D.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木直中绳,车柔以为轮,其曲中规 答案 C(日光;A:环绕/掉头。

B:对付/太平;D:树木/木料) 5.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且矫诏纷出,钩党之捕遍于天下②至邺,矫魏王令代晋鄙 B.①予本非文人画士,甘受诟厉②今人乃以俭相诟病 C.①用实者成实时采②诸越则桃李冬实 D.①以约失之者鲜矣②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答案 B(A项中①形容词,“假托的”;②动词“假托”。B项中两词相同,都是动词,“责骂”的意思。

C项中①名词,“果实”;②动词,“结果实”。D项中①形容词,“稀少”;②形容词,“新鲜”)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相同的一项是( )。

4. 中考课内文言文都是什么题目

中考课内文言文目录1.孔子语录 2.鱼我所欲也 孟子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4.曹刿论战 左传5.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6.出师表 诸葛亮 7.桃花源记 陶潜8.三峡 郦道元 9.杂说(四) 韩愈10.陋室铭 刘禹锡11.小石潭记 柳宗元12.岳阳楼记 范仲淹13.醉翁亭记 欧阳修14.爱莲说 周敦颐15.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16.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宋濂中考文言文题目题型 第一类 文言文字词 考点分析 考点详解 一、文言文实词 二、文言文虚词 方法揭秘 一、联系语境 二、存疑对照 三、注重积累、找寻规律 附录一 常考实词清单 附录二 常考虚词清单第二类 文言文断句 考点分析 考点详解 一、文言文朗读节奏 二、文言文断句 方法揭秘 一、整体感知,自然断句 二、把握词义,准确断句 三、借助语法,合理断句 附录 文言文句式第三类 文言文翻译 考点分析 考点详解 一、落实重要实词 二、把握句式特点 三、领会语句大意 四、关注文句语气 疗法揭秘 一、文言翻译的基本要求:信、达、雅 二、文言翻译的基本方法第四类 文言文内容理解与鉴赏第五类 文言文综合训练。

5. 高中语文人教版所有古文题目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目录(新)第一册第一单元*沁园春 长沙……………………………………………… *** 4第二单元兰亭集序……………………………………………………王羲之 20赤壁赋………………………………………………………苏 轼 23*山中与裴秀才迪书………………………………………王 维 26*游褒禅山记………………………………………………王安石 28名著导读《论语》 109第二册第二单元诗经二首卫风?氓小雅?采薇离骚……………………………………………………屈原孔雀东南飞……………………………………………汉乐府白马篇…………………………………………………曹植诗三首涉江采芙蓉…………………………………………《古诗十九首》归园田居……………………………………………陶渊明晚登三山还望京邑…………………………………谢朓第三单元烛之武退秦师………………………………………………《左传》荆轲刺秦王…………………………………………………《战国策》鸿门宴………………………………………………………司马迁召公谏厉王弭谤……………………………………………《国语》赤壁之战……………………………………………………《资治通鉴》第三册第二单元蜀道难………………………………………………………李白琵琶行………………………………………………………白居易杜甫诗三首 秋兴八首(其一 玉露凋伤枫树林)咏怀古迹(其三 群山万壑赴荆门)登高李商隐诗二首锦瑟(锦瑟无端五十弦)马嵬(其二) 陆游诗二首书愤(早岁那知世事艰)临安春雨初霁(世味年来薄似纱)第三单元寡人之于国也………………………………………………孟子劝学…………………………………………………………荀子过秦论………………………………………………………贾谊师说…………………………………………………………韩愈六国论………………………………………………………苏洵第四册第一单元窦娥冤(节选)……………………………………………关汉卿长亭送别……………………………………………………王实甫雷雨(节选)………………………………………………曹 禺哈姆雷特……………………………………………………莎士比亚第二单元阅读李煜词两首《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浪淘沙》(帘外雨潺潺)苏轼词两首 《念奴娇?赤壁怀古》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辛弃疾词两首 《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柳永词两首《望海潮》(东南形胜) 《雨霖铃》(寒蝉凄切)李清照词两首《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声声慢》(寻寻觅觅)姜夔词一首 《扬州慢》(淮左名都)第四单元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司马迁苏武传……………………………………………………班 固张衡传……………………………………………………范 晔李贺小传…………………………………………………李商隐马伶传……………………………………………………侯方域第五册第一单元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施耐庵第二单元归去来兮辞…………………………………………………陶渊明滕王阁序……………………………………………………王 勃阿房宫赋……………………………………………………杜 牧逍遥游(节选)……………………………………………《庄子》陈情表………………………………………………………李 密名著导读红楼梦。

6.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练习

18个文言虚词用法专练 要求:仔细了解各虚词的基本用法,然后做题巩固。

第一课时而⑴表示转折关系,相当于“然而”、“可是”、“却”。⑵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词,相当于“着”、“地”等,或不译。

⑶表示假设关系,连接主语和谓语,相当于“如果”、“假使”。⑷表示并列,相当于“而且”、“又”、“和”或不译。

⑸表示承递关系,相当于“而且”、“并且”、“就”或不译。⑹通“如”,好像,如同。

⑺通“尔”,你,你的。(8)[而已]罢了。

(9)「而后」才,方才。(10)「而况」即“何况”,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

乃⑴于是,就。⑵才,这才。

⑶却。⑷是,就是,原来是。

⑸竟然。⑹他的。

⑺乃至,甚至。⑻可是。

⑼而,又。⑽这样。

[11]你,你的。 [巩固练习] 良乃入,具告沛公。

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今君乃亡赵走燕。

诸葛亮真乃神人。 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作计乃尔立。

何⑴什么。⑵怎么样。

⑶哪里。⑷多么。

⑸为什么。⑹怎么。

⑺作语助词相当于“啊”。注意一些复合词。

与 ⑴解释为:和、跟、同。⑵句末语气词,表示疑问或感叹。

⑶作实词用,可解释为“给予” “结交、交好”。 其⑴用作第三人称,表示领属关系,相当于“他、她、它(们)的。”

⑵其中,其中的。⑶活用作第一人称。

相当于“我(的)”、“自己(的)。” ⑷用作第三人称,相当于“他、她、它(们)。”

⑸在句中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怎么。⑹指示人、事、物,多表示远指,相当于“那”之类的词。

⑺表示选择关系,相当于是。

还是。

⑻指示人、事、物,有时表示近指,相当于“这”之类的词。⑼在句中表示祈使语气,相当于“可”、“还是”。

⑽在句中表示揣测语气,相当于“恐怕”、“或许”、“不概”、“可能”。(11)表示假设关系,相当于“如果”。

且⑴暂且,姑且。⑵将,将要。

⑶而且,并且。⑷况且,再说。

⑸尚且,还。⑹连接两个形容词,表示关系:又,又。

又。

⑺同“夫”,句首助词。⑻连接两个动词表示并列关系:一面。

,一面。

;一边。

,一边。

⑼如果。 若⑴如果,假如。

⑵像,好像。⑶你(的),你们(的)。

⑷此,如此,这样。⑸至于。

「若此」如此,这样。 [若夫]是用在一段话的开头、引起论述的词。

近似“要说那”、“像那”的意思。 所⑴处所,地方。

⑵用在动词或者“介词+动词”之前,组成名词性词组,相当于“。

的事、物”、“。

的地方”、“。

的人”等。「所以」⑴表示行为所凭借的方式。

方法或依据,相当于用来。

的方法是用来。

的等。⑵表示原因。

相当于“。

的原因(缘故)”。「所谓」所说的。

「所在」⑴到处。⑵所在之处,处所。

则⑴却,可是。⑵那么,就。

⑶指分项或自成段落的文字的条数。⑷用在对比句中,相当于“就”。

⑸就是。⑹原来是。

⑺只。⑻同“辄”,总是,常常。

⑼原来已经。(则是)只当是。

(则则)赞叹的声音。 为⑴成为,变成。

⑵做。⑶作为,当作。

⑷是。⑸以为,认为。

⑹被。⑺句末语气词,表示疑问或反诘。

⑻指心理活动。⑼有。

(11)治理。(12)装作。

(13)为了。(14)给,替。

(15)对,向。(16)因为。

(17)则“于”,在,当以1、为,由于。2、而。

3、把,拿,用。4、以为,认为。

5、凭,靠。6、按照,依照。

7、根据。8、通“已”,已经。

9、作语助,表示时间、方位和范围。10、在。

11、作语助,起调整音节作用。12、任用。

「以为」1、把。

当作或作为。2、认为。

3、把。

制成。 也⑴同现代汉语“也”。

⑵用在句末,表示判断语气。⑶用在句末,表示陈述或解释语气。

⑷用在句中,表示语气停顿。⑸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语气。

⑹用在句中或句末,表示肯定、感叹的语气。⑺用在句末,表示反诘语气。

⑻用在句末,表示祈使语气。(也哉)语气助词连用,为加强语气,多有感叹或反诘之意。

(也者)⑴语气助连用,起说明或解释作用。⑵用在句末,表示反问。

(也与)语气助词连用,为加强语气,带有反诘之意。(也么哥)句尾助词连用,无实义 (也已矣)罢了。

于⑴对。

高中语文文言文刷题

1. 高三文言文刷哪本推荐一下

首先很想知道这个“刷”是什么意思……

那么大体选项是这样的:

如果你的文言文不是特别好,今年又是刚刚上高三,那么时间还相对充裕。你要做的就是首先把课本120实词和几个重要虚词进行记忆,这是筑基。然后下一个人物就是进行固定句式的记忆和训练,我记得当时我们班都是用文言文写作文,固定句式写几次就都背过了,不过其实不建议这么练,因为老师可能不给判~

以上过程大约需要1个月的时间记牢,剩下的时间只要根据艾宾浩斯曲线定期强化就可以了

如果你的文言文底子不错,或是上面的过程已经完成了,那么就可已进行拓展阅读了。首选自然是你所在省市历届高考题中的文言文。大约5年前到现在的刷一遍就可以了,这个如果每天刷基本上一周就可以结束。强化记忆再用一周,也就是一共两周的时间。

这个过程结束后你有两个选择:1、开始着手进行其他部分的复习。2、开始拓展(如果当地高考文言文经常来点新鲜东西的话或者lz想和我一样成为文言文控……)

这个时候咱就要来点高大上的材料了,基础打牢的话,推荐《古文观止》读此一书,受益一生。此书包括从先秦诸子到明代(清朝好像也有)的各大家的文章,读来在历练文言功底的同时也能从中学会不少为人处世的道理。而且此书及其耐读,一边刷完再刷一边那绝对感觉是不一样的。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2. 高中文言文考试的做题步骤

第一:先看题目

第二:大致的翻译文章

第三:一般题目的第一二问都是判断加点字的解释,除去错误的后剩下的都可以被自己所用,带入文章逐字翻译

第四:翻译句子先逐字翻译考虑其是否是特殊句式,注意翻译时的调理(当然,我们老师说过抓住关键字,老师改分就是看关键字,所以关键字必须要翻译清楚,直译不要意译)

第五:关于文章内容分析的,先看选项,先选出可以确定,最好在上面做下修改痕迹,再通览全文,进行最终确定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平时训练啦,我每次文言文都是抱着古汉语字典的,一有不熟的就查,然后再文章上作注释,不知道这个方法不知道是不是用你,仅供参考

3.

文言文阅读和诗词鉴赏,在高考中占30分,既是重点,也是难点。

古诗文靠刷题和阅读课外书都不是最好的办法,试想二十四史共3200多卷,4000余万字,还不算《清史稿》,这么多的书读得过来吗?我的建议是:文言文,以基础知识为主。如词类活用,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固定结构,偏义复词,同义复词,古今异义词,文言句式(普通句式和特殊句式),古代文化常识,古代官员任用、罢免、升迁、贬职专用词,一词多义,通假字,常见文言虚词及文言文翻译的方法,判句方法等。

只要掌握了这些基础知识,就能读懂所有文言文。古诗词鉴赏首先弄清楚诗词内容,如是咏史诗还是言志诗,是边塞诗还是田园诗,是羁旅诗还是行役诗,是别留诗还是闺怨诗。

其次,熟练掌握答题方式。如鉴赏诗词画面型怎么答题,鉴赏内容情感型怎么答题,鉴赏表达技巧型怎么答题,炼词、炼句型怎么答题,鉴赏形象型怎么答题等。

然后,根据上述基础知识,再结合相关练习题,反复练习,必定有所提高。正所谓"功到自然成″,"天道酬勤″是也。

高中语文阅读下列文言文翻译无乃与

1. 高中语文学的文言文

选我吧 多给点分吧 我有急用!!!荆轲刺秦王、邹忌讽齐王纳谏、唐雎不辱使命、孙权劝学《邹忌讽齐王纳谏》一、基础练习:1、填空①《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 体的历史著作《 》。

“讽谏”的意思是 。②文章中写邹忌从妻、妾、客的回答中受到启发的句子: 。

威王采取纳谏措施后收到效果的句子: 。2、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

(4分)(1)谓其妻曰 ( )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2)于是入朝见威王( ) 皆朝于齐 ()(3)皆以美于徐公 ( ) 必以情 ()(4)时时而间进 ( )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3、指出句子中加点词活用的类型及意思。(2分)(1)朝服衣冠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4、判断下面各句子属于什么句式,并翻译句子。

(3分)(1)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2)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3)此所谓战胜于朝廷5、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义、今义。(4分)(1)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2)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3)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4)能谤讥于市朝 6、请列举两个出自《战国策》的成语: 二、阅读下列语段,完成习题。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1、给下列加线字注音时时而间进( ) 期年之后( ) 2、解释下列加线词的意思①能谤讥于市朝( )②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③期年之后,……( )④王曰:“善。”

乃下令( )3、这一段是写进谏的结果,即齐威王下令纳谏及收到的效果。请按下列要求填空①悬赏进谏的三个等级: 。

②纳谏后的三大变化: ; ; 。4、翻译下列句子①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

②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三、阅读下面内容,完成练习。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1.解释(1)能面刺寡人之过者(2)能谤讥于市朝(3)群臣进谏,门庭若市2.“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说明了什么?3.“此所谓战胜于朝廷”中的“此”指代什么?“战胜于朝廷”的意思是什么?4.翻译下面的句子。

(1)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2)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参考答案[1.(1)当面指责(2)指责过失(3)门前和院子里像集市一样,形容进谏的人多。2.说明在此之前,齐国的朝政等方面确实存在着很多的问题。

3.“此”指代“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这种情况。“战胜于朝廷”是指内政修明,不必用兵就能使别的国家畏服。

4.(1)在公共场所批评议论我的过错的,我知道后,授予下等奖赏。(2)满一年以后,即使想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

]四、阅读: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议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諌,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1、解释下列画线的文言语词:(2分)(1)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2)今齐地方千里: (3)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4)时时而间进:2、翻译下列句子(2分)(1)能谤议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译:(2)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译:3、从文中找出一个成语,并用这个成语造句。

(2分)4、“王”下令是受了谁的启发?他颁布了什么命令?他为什么要颁布这一道命令?(3分)5、俗话说:“忠言逆耳利于行”。本文中的邹忌的忠言并不逆耳,齐威王痛快地接受了。

请问那句俗语是不是错了?你怎样看待这一问题?(3分)参考答案1、的确、实在;土地方圆;当面;偶尔。 2、略 3、门庭若市;造句略。

4、受了邹忌的启发;“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议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让人们敢于说真话,实现剤国治国安民、繁荣富强。

5、那句俗语没有错。我们可以有新的理解。

劝诫别人要看对象,有人适合听顺耳之言,有人则非逆耳之言不起作用,但在多数情况下,我们一定要讲究劝诫方式。既然是给别人提建议或意见,又希望被别人接受,最好选择一种让人愉快的方式,因而忠言未必逆耳。

五、文言文阅读(16分)于是(邹忌)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

2.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文言文的试题

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5题。

苏绰字令绰,少好学,博览群书,尤善算术。从兄让为汾州刺史,周帝饯于都门外。

临别,谓曰:“卿家子弟中,谁可任用者?”让因荐绰。周文乃召为行台郎中。

在官岁余,未见知。然诸曹疑事,皆询于绰而后定。

所行公文,绰又为之条式。台中咸称其能。

周文与仆射周惠达论事,惠达不能对,请出外议之。乃召绰,告之以事,绰即为量定。

惠达入呈,周文称善,谓曰:“谁与卿为此议者?”惠达以绰对,因称其有王佐才。周文曰:“吾亦闻之久矣。”

寻除著作佐郎。属周文与公卿往昆明池观鱼,行至城西汉故仓池,顾问左右,莫有知者。

或曰:“苏绰博物多通,请问之。”周文乃召绰问,具以状对。

绰既有口辩,应对如流。周文益嘉之,乃与绰并马徐行至池,竟不设网罟而还。

遂留绰至夜,问以政道,周文整衣危坐,不觉膝之前席。语遂达曙不厌。

诘朝,谓周惠达曰:“苏绰真奇士,吾方任之以政。”即拜大行台左丞,参典机密。

自是宠遇日隆。周文方欲革易时政,务弘强国富人之道,故绰得尽其智能,赞成其事。

又为六条诏书,奏施行之。其一先修心,其二敦教化,其三尽地利,其四擢贤良,其五恤狱讼,其六均赋役。

周文甚重之,常置诸坐右。又令百司习诵之,其牧守令长非通六条及计帐者,不得居官。

绰性俭素,不事产业,家无余财。以海内未平,常以天下为己任。

博求贤俊,共弘政道,凡所荐达,皆至大官。周文亦推心委任,而无间言焉。

或出游,常预署空纸以授绰,若须有处分,则随事施行。及还,启知而已。

每与公卿议论,自昼达夜,事无巨细,若指诸掌。积思劳倦,遂成气疾。

十二年,卒于位,时年四十九。 (节选自《北史·苏绰传》)1.对下列句子加黑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寻除著作佐郎。

除:免职。B.其五恤狱讼。

狱:案件。C.故绰得尽其智能,赞成其事。

赞成:同意。D.若须有处分,则随事施行。

处分:处罚。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黑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①皆询于绰而后定 ②赵氏求救于齐B.①乃召绰,告之以事 ②予以愚获罪,谪潇水上C.①因称其有王佐才 ②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D.①若须有处分,则随事施行 ②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3.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周文对苏绰倚重信任的一组是①所行公文,绰又为之条式 ②乃与绰并马徐行至池③即拜大行台左丞,参典机密 ④其牧守令长非通六条及计帐者,不得居官⑤博求贤俊,共弘政道 ⑥或出游,常预署空纸以授绰A.①③⑤ B. ②④⑥ C. ③④⑤ D. ③④⑥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苏绰博览群书,擅长计算之法,先后受到他的从兄苏让和仆射周惠达的推荐,周文帝宇文泰当即委以重任,使他得以充分表现出色的才能。

B.周文帝去昆明池看鱼,骑在马上与苏绰交谈,结果连网也没张就回长安城,夜里将苏绰留下来继续询问治理国家的方略,一直谈到天亮。C.苏绰辅佐周文帝进行改革,拟了“先修心”“敦教化”等六条诏书,周文帝非常重视,自己经常放在身边,并命各部门官员熟读通晓。

D.苏绰生性俭朴,不经营产业,家中没有多余的财物。他日以继夜忙于政事,长期思虑劳累,得了气血不通的疾病,大统十二年,死在任上。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周文乃召绰问,具以状对。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每与公卿议论,自昼达夜,事无巨细,若指诸掌。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B(A 除:授官 C 赞成:帮助完成 D 处分:处理安排)2.B(以:把/因为 A 向 C 于是 D 就)3.D4.A(当时尚未委以重任)5.①周文帝就把苏绰叫来询问,(苏绰)将有关情况全部作了回答。

②苏绰常常和公卿讨论,从白天到黑夜,事情无论大小,都像是筹划在手掌之中。 参考译文 苏绰字令绰,年轻时喜欢学习,广泛阅读各种书籍,尤其擅长计算的方法。

他的从兄苏让出任汾州刺史,周文帝宇文泰在长安城外为他饯行。临分别时,问他:“你家的子弟里面,谁是可以任用的?”苏让于是推荐了苏绰。

周文帝就把苏绰召来,任命为行台郎中。在位一年多,没有被周文帝赏识。

不过行台的各位官员遇到疑难的问题,都是向苏绰请教然后决定。各部门的公文,苏绰又为它们拟定条款格式。

行台中的官员都称赞苏绰的才干。周文帝与仆射周惠达讨论政事,惠达不能回答,请求出外面找人商议。

于是叫来苏绰,把讨论的事情告诉他,苏绰立即为他酌情裁定。惠达进入里面呈报,周文帝叫好,问:“谁为你出这个主意的?”惠达说出苏绰的名字,并称赞他有辅佐帝王的才能。

周文帝说:“我也听说他很久了。”不久就任命苏绰为著作佐郎。

有一次,苏绰跟随周文帝和公卿们去昆明池看鱼,走到城西汉代原来的仓池,周文帝回头问左右的人,没有一个知道的。有人说:“苏绰知识渊博,见多识广,请问他吧。”

周文帝就叫来苏绰询问,苏绰将有关情况全部作了回答。苏绰既有口才,应对如流。

周文帝更加赞赏,于是跟他并马徐行到昆明池,忘记。

3. 高中语文必修二、文言文原文及翻译.希望得到的答案是:一段原文一段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翻译:壬戌年秋,七月十六日,苏氏与友人在赤壁下泛舟游玩。清风阵阵拂来,水面波澜不起。

举起酒杯向同伴敬酒,吟诵(赞美)明月的诗句,吟唱婉转优美的乐曲。不多时,明月从东山后升起,盘桓在斗宿与牛宿之间。

白茫茫的雾气横贯江面,清泠泠的水光连着天际。 听任小船飘流到各处,凌于苍茫的万顷江面之上。

乘着轻风(在江面上)无所不至,并不知到哪里才会停栖,感觉身轻得似要离开尘世飘飞而去,有如道家羽化成仙。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

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于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客有吹洞萧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翻译:于是喝酒喝得高兴起来,用手叩击着船舷,应声高歌。

歌中唱道:“桂木船棹呵香兰船桨,迎击空明的粼波,逆着流水的泛光。 我的心怀悠远,想望伊人在天涯那方”。

同伴吹起洞箫,按着节奏为歌声伴和,洞箫呜呜作声:有如怨怼有如倾慕,既象啜泣也象低诉,余音在江上回荡,丝丝缕缕缭绕不绝。能使深谷中的蛟龙为之起舞,能使孤舟上的孀妇为之饮泣。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糜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 翻译:苏氏的神色也愁惨起来,整好衣襟坐端正,向同伴问道:“箫声为什么这样哀怨呢?”同伴回答:“‘月明星稀,乌鹊南飞’,这不是曹公孟德的诗么?(这里)向东可以望到夏口,向西可以望到武昌,山河接壤连绵不绝,(目力所及)一片郁郁苍苍。

这不正是曹孟德被周瑜所围困的地方么?当初他攻陷荆州,夺得江陵,沿长江顺流东下,麾下的战船延绵千里,旌旗将天空全都蔽住,在江边持酒而饮,横转矛槊吟诗作赋,委实是当世的一位英雄人物,而今天又在哪里呢?何况我与你在江边的水渚上打渔砍柴,与鱼虾作伴,与麋鹿为友,(在江上)驾着这一叶小舟,举起杯盏相互敬酒,如同蜉蝣置身于广阔的天地中,象沧海中的一粒栗米那样渺小。 (唉,)哀叹我们的一生只是短暂的片刻,(不由)羡幕长江的没有穷尽。

(想要)与仙人携手遨游各地,与明月相拥而永存世间。知道这些终究不能实现,只得将憾恨化为箫音,托寄在悲凉的秋风中罢了。”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而天地曾不能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于我皆无尽也。

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 翻译:苏氏道:“你可也知道这水与月?流逝的就象这水,其实并没有真正逝去;时圆时缺的就象这月,终究又何尝盈亏。

可见,从事物变易的一面看来,天地间没有一瞬间不发生变化;而从事物不变的一面看来,万物与自己的生命同样无穷无尽,又有什么可羡慕的呢?何况天地之间,凡物各有自己的归属,若不是自己应该拥有的,即令一分一毫也不能求取。 只有江上的清风,以及山间的明月,送到耳边便听到声音,进入眼帘便绘出形色,取得这些不会有人禁止,感受这些也不会有竭尽的忧虑。

这是造物者(恩赐)的没有穷尽的大宝藏,你我尽可以一起享用。”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藉。

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翻译:于是同伴喜笑颜开,更换杯盏重新饮酒。

菜肴果品都被吃个精光,只剩下桌上的杯碟一片凌乱。(苏子与同伴)在船里互相枕着睡去,不知不觉天边已经露出鱼肚白。

4. 高中语文必修四文言文重点句子和翻译,有哪些

1. 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释义:主意还没有拿定,(赵王想要)寻找可以出使回复秦国的人,(但是)没有找到。

2. 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璧有瑕,请指示王。”王授璧。

释义:蔺相如知道秦昭襄王不是真心拿城来换璧。可是璧已落到别人手里,怎么才能拿回来呢?他急中生智,上前对秦昭襄王说:“这块璧虽说挺名贵,可是也有点小毛病,不容易瞧出来,让我来指给大王看。”

3.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释义:我实在很担心被你秦王欺骗,因而辜负了赵国,所以派人带着和氏璧回去了,(他)从小路已经回到赵国了。

4. 秦王怒,不许。于是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秦王不肯击缶。

5. 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

6. 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7. 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

8. 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máo)尽落。

9. 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亡所恨。愿勿复再言。

10. 遂通五经,贯六艺。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

5. 找高中语文文言文翻译

译文:

永和九年,时在癸丑之年,三月上旬,我们会集在会稽山阴的兰亭,为了做禊事。众多贤才都汇聚到这里,年龄大的小的都聚集在这里。兰亭这地方有高峻的山峰,茂盛的树林,高高的竹子。又有清澈湍急的溪流,(如同青罗带一般)环绕在亭子的四周,引(溪水)作为流觞的曲水,排列坐在曲水旁边,虽然没有热闹的音乐,喝点酒作点诗,也足够来畅快叙述幽深内藏的感情了。

这一天,天气晴朗,空气清新,和风温暖,仰首观览到宇宙的浩大,俯看观察大地上万物的繁多,用来舒展眼力,开阔胸怀,足够来极尽视听的欢娱,实在很快乐.

人与人交往,很快就度过了一生,有的人在室内长谈自己的抱负胸怀;有的人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自己的情怀,不受约束,放纵无羁地生活。虽然各有各的爱好,安静与躁动各不相同,但当他们对所接触的事物感到高兴时,一时感到自得.感到高兴和满足,(竟然)不知道衰老将要到来。等到对得到或喜爱的东西已经厌倦,感情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感慨随之产生。过去所喜欢的东西,转瞬间,已经成为旧迹,尚且不能不因为它引发心中的感触,况且寿命长短,听从造化,最终必然都要消亡!古人说:“死生毕竟是件大事啊。”怎么能不让人悲痛呢?

每当看到前人所发感慨的原因,其缘由像一张符契那样相和,总难免要在读前人文章时叹息哀伤,不能明白于心。本来知道把生死等同的说法是不真实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妄造的。后人看待今人,也就像今人看待前人,可悲呀。所以一个一个记下当时与会的人,录下他们所作的诗篇。纵使时代变了,事情不同了,但触发人们情怀的原因,他们的思想情趣是一样的。后世的读者,也将对这次集会的诗文有所感慨。

6. 高中语文文言文翻译

航海的人谈起瀛洲,(大海)烟波渺茫,(瀛洲)实在难以寻求。

浙江一带的人谈起天姥山,在云雾霞光中有时还能看见。天姥山高耸入云,连着天际,横向天外。

山势高峻超过五岳,遮掩过赤城山。天台山高四万(也有说一万)八千丈,对着天姥山好像要向东南倾斜拜倒一样。

我根据越人说的话梦游到了吴越,一天夜里,飞渡过了明月映照的镜湖。镜湖的月光照着我的影子,一直送我到了剡溪。

谢灵运住的地方如今还在,清水荡漾,猿猴清啼。脚上穿着谢公当年特制的木鞋,攀登像青云梯一样险峻的石梯。

半山腰就看见了从海上升起的太阳,空中传来天鸡的叫声。山路盘旋弯曲,方向不定,迷恋着花,依倚着石头,忽然天色已经昏暗。

熊在怒吼,龙在长鸣,岩中的泉水在震响,茂密的森林为之战栗,层层山峰为之惊颤。云层黑沉沉的,像是要下雨,水波动荡生起了烟雾。

电光闪闪,雷声轰鸣,山峰好像要被崩塌似的。神仙洞府的石门,訇然一声从中间裂开。

天色昏暗看不到洞底,日月照耀着金银台。用彩虹做衣裳,将风作为马来乘,云中的神仙们纷纷下来。

老虎弹琴,鸾凤拉车。仙人们排成列,多如密麻。

忽然惊魂动魄,恍然惊醒起来而长长地叹息。醒来时只有身边的枕席,刚才梦中所见的烟雾云霞全都消失了。

人世间的欢乐也不过如此,自古以来万事都像东流水一去不复返。与君分别何时才能回来,暂且把白鹿放牧在青崖间,等到游览时就骑上它访名川大山。

我岂能卑躬屈膝,去侍奉权贵,使我心中郁郁寡欢,极不舒坦。

高二文言文阅读阅读题及答案大全

1.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课文言文练习

关于文言文阅读的教学,高中新课标有两方面的要求.一是要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二是体会作品中蕴含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学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这就是说,文言文的教学,首先要克服语言上的障碍.因此,掌握文言文常用词语,理解词义和句式,始终是文言文阅读教学的重点.而朗读、背诵和词义、句式的归纳对比练习以及古文今译练习,是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的重要手段. 根据必修课教材的整体安排,本单元还要学习提要钩玄的读书方法.概括要点,提取精要,是阅读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概括段意,概括中心,在小学、初中的阅读教学中就训练过.高中阶段,课文的难度增大了,阅读理解的要求提高了,不仅仅是概括段意或概括中心了.对一句话或几句话、一段话或几段话以及对有关的某部分内容,都要能够根据需要,正确而熟练地进行概括. 概括要点必须在理解文章思想内容的基础上进行.认真阅读,理清思路,是恰当概括的前提;把握住关键语句,对保证概括的准确性也具有重要意义.对内容要点的概括,离不开一定的分析.要分清事情的梗概和细节,善于把握住相关事物的联系、把握住它们的相同点或不同点.文章内容的分析,则离不开对背景知识的掌握,也离不开对表达方式的理解.。

2. 急

(一)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6题。

孔奋字君鱼,扶风茂陵人也。奋少从刘歆受《春秋左氏传》,歆称之,谓门人曰:“吾已从君鱼受道矣。”

遭王莽乱,奋与老母、幼弟避兵河西。建武五年,河西大将军窦融请奋署议曹掾,守姑臧长。

八年,赐爵关内侯。时天下扰乱,惟河西独安,而姑臧称为富邑,通货羌胡,市日四合,每居县者,不盈数月辄致丰积。

奋在职四年,财产无所增。躬率妻子,同甘菜茹。

时天下未定,士多不修节操,而奋力行清洁,为众人所笑,或以为身处脂膏,不能以自润,徒益苦辛耳。奋既立节,治贵仁平,太守梁统深相敬待,不以官属礼之,常迎于大门,引入见母。

陇蜀既平,河西守令咸被征召,财货连毂,弥竟川泽。惟奋无资,单车就路。

姑臧吏民及羌胡更相谓曰:“孔君清廉仁贤,举县蒙恩,如何今去,不共报德!”遂相赋敛牛马器物千万以上,追送数百里。奋谢之而已,一无所受。

既至京师,除武都郡丞。 时陇西余贼隗茂等夜攻府舍,残杀郡守,贼畏奋追急,乃执其妻子,欲以为质。

奋年已五十,唯有一子,终不顾望,遂穷力讨之。吏民感义,莫不倍用命焉。

贼窘惧逼急,乃推奋妻子以置军前,冀当退却,而击之愈厉,遂禽灭茂等,奋妻子亦为所杀。世祖下诏褒美,拜为武都太守。

奋自为府丞,已见敬重,及拜太守,举郡莫不改操。为政明断,甄善疾非,见有美德,爱之如亲,其无行者,忿之若仇,郡中称为清平。

(《后汉书》卷三十一)1.下列各句中加粗的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时天下扰乱,惟河西独安 B.姑臧称为富邑,通货羌胡 C.奋力行清洁,为众人所笑 D.乃推奋妻子以置军前,冀当退却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太守梁统深相敬待 姑臧吏民及羌胡更相谓曰 B.陇蜀既平,河西守令咸被征召 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C.惟河西独安,而姑臧称为富邑 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D.乃执其妻子,欲以为质 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3.下列各句补出的省略内容,有误的一项是( ) A.常迎(孔奋)于大门,引入见母。 B.如何今去,(我等)不共报德! C.吏民感(孔奋)义,莫不倍用命焉。

D.冀当退却,而(贼)击之愈厉。4.下面各句全能表现孔奋清廉的一组是( ) ①每居县者,不盈数月辄致丰积。

②奋在职四年,财产无所增。 ③惟奋无资,单车就路。

④遂相赋敛牛马器物千万以上,追送数百里。 ⑤奋谢之而已,一无所受。

⑥世祖下诏褒美,拜为武都太守。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②③⑤ D.①④⑥5.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孔奋年轻时给刘歆讲授《春秋左氏传》,深得刘歆的赏识,刘歆对门人说:“我已经从君鱼那里学得了道理。”

B.姑臧是一个富裕县,集市贸易兴旺。孔奋担任姑臧长官期间,注重节操,施政以仁义平和为本,深得太守梁统的敬重。

C.河西太守县令等被召进京时,姑臧的官员百姓以及羌胡共同凑集了成千上万的牛马器物,追了数百里,想送给孔奋。 D.孔奋施政清明果断,是非分明。

对品德高尚的人,爱之如亲人;对品行不端的人,则视之如仇人,郡中的人都称他清廉公平。6.(1)把第二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奋自为府丞,已见敬重,及拜太守,举郡莫不改操。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用斜线为下面语段划线部分断句。

君子之言寡而实,小人之言多而虚。君子之学也入于耳藏于心行之以身君子之治也始于不足见终于不可及也。

君子虑福弗及,虑祸百之,君子择人而取,不择人而与,君子实如虚,有如无。(《说苑》)君 子 之 学 也 人 于 耳 藏 于 心 行 之 以 身 君 子 之 治 也 始 于 不 足 见 终 于 不 可 及 也参考答案1.D(句中的“退却”古今都指畏难后退;其余三项,“扰乱”,现在有搅拌,使混乱不堪的意思,在文中是指政局不稳,纷扰混乱;“通货”,现在指货币,在文中指通商贸易,做买卖;“清洁”,现在指没有尘土污垢,在文中指清正廉洁)2.B(两个“既”字,都是副词,相当于“已经”“……之后”。

其余三项,A项前一个“相”字,在这里都偏指一方,可译为“他”;后一个表“互相”。C项两个“而”字,前一个是连词,可译为“并且”或者不译;后一个是转折连词,译为“但是”。

D项的两个“以”字,前一个是介词,译为“把……”;后一个是介词,译为“因为”。3.D(句中省略的是“孔奋”)4.C(①句是说其他到这里来做官的人,与孔奋无关;④句是当地百姓的行为;⑥句表彰的是他守城的功绩,而非廉洁。)

5.A(“少从刘歆受《春秋左氏传》”,是说他年轻时跟刘歆学习《左传》,不是给刘歆讲授)6.(1)孔奋在作府丞的时候,就已经被大家敬重,等到他被任命为太守后,全郡的人没有不改变自己的操守的,(向他学习的)。(“见敬重”应该译为“被敬重”,“拜太守”应该译为“被拜为太守”,“改操”应译为“改变自己的操守”。)

(2)君子之学也/入于耳/臧于心/行之以身/君子之治也/始于不足见/终于不可及也/参考译文 孔奋,字君鱼,扶风茂陵人。年轻时跟随刘歆学习《春秋左氏传。

3. 高中文言百段阅读训练

20.买椟还珠 楚王谓田鸠曰:“墨于者,显学也。

其身体则可,其言多而不辩,何也?”曰:“昔秦伯嫁其女于晋公子,令晋为之饰装,从文衣之媵七十人。至晋,晋人爱其妾而贱公女。

此可谓善嫁妾,而未可谓善嫁女也。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薰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翡翠。

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此可谓善卖椟矣,未可谓善鬻珠也。

今世之谈也,皆道辩说文辞之言,人主览其文而忘有用。墨子之说,传先王之道,论圣人之言,以宣告人。

若辩其辞,则恐人怀其文忘其直,以文害用也。此与楚人鬻珠、秦伯嫁女同类,故其言多不辩。

21.工人善琴万历末,詹懋举者守颍州,偶召木工,詹适弹琴,工立户外,矫首画指,若议其善否者。呼问之曰:“颇善此乎?”曰:“然。”

使之弹,工即鼓前曲一过,甚妙。詹大惊异,诘所自?工曰:“家在西郭外,往见一老人贸薪入城,担头常囊此,因请观之,闻其弹,心复悦之,遂受学耳。”

詹予以金,不受,曰:“某,贱工也,受工之直而已。”又曰:“公琴皆下材,工有琴,即老人所贻,今以献公。”

果良琴也。詹乃从竟学,一时琴师莫能及。

23. 晏子谏齐景公齐景公为高台,劳民。台成,又欲为钟。

晏子谏曰:“君者,不以民之哀为乐。君不胜欲,既筑台矣,今复为钟,是重敛于民也,民必哀矣。

夫敛民而以为乐,不祥,非治国之道也。“景公乃止。

26. 口技村中来一女子,年二十有四五,携一药囊,售其医。有问病者,女不能自为方,俟暮夜问诸神。

晚洁斗室,闭置其中。众绕门窗,倾耳寂听;但窃窃语,莫敢咳。

内外动息俱冥。至夜许,忽闻帘声。

女在内曰:“九姑来耶?”一女子答云:“来矣。”又曰:“腊梅从九姑耶?”似一婢答云:“来矣。”

三人絮语间杂,刺刺不休。俄闻帘钩复动,女曰:“六姑至矣。”

乱言曰:“春梅亦抱小郎子来耶?”一女曰:“拗哥子!呜呜不睡,定要从娘子来。身如百钧重,负累煞人!”旋闻女子殷勤声,九姑问讯声,六姑寒暄声,二婢慰劳声,小儿喜笑声,一齐嘈杂。

即闻女子笑曰:“小郎君亦大好耍,远迢迢抱猫儿来。”既而声渐疏,帘又响,满室俱哗,曰:“四姑来何迟也?”有一小女子细声答曰:“路有千里且溢,与阿姑走尔许时始至。

阿姑行且缓。”遂各各道温凉声,并移坐声,唤添坐声,参差并作,喧繁满室,食顷始定。

即闻女子问病。九姑以为宜得参,六姑以为宜得芪,四姑以为宜得术。

参酌移时,即闻九姑唤笔砚。无何,折纸戢戢然,拔笔掷帽丁丁然,磨墨隆隆然;既而投笔触几,震笔作响,便闻撮药包裹苏苏然。

顷之,女子推帘,呼病者授药并方。反身入室,即闻三姑作别,三婢作别,小儿哑哑,猫儿唔唔,又一时并起。

九姑之声清以越,六姑之声缓以苍,四姑之声娇以婉,以及三婢之声,各有态响,听之了了可辨。群讶以为真神。

而试其方亦不甚效。此即所谓口技,特借之以售其术耳。

然亦奇矣! 昔王心逸尝言:“在都偶过市廛,闻弦歌声,观者如堵。近窥之,则见一少年曼声度曲。

并无乐器,惟以一指捺颊际,且捺且讴,听之铿铿,与弦索无异。”亦口技之苗裔也。

27.孟子谏邹穆公 邹与鲁拱。穆公问曰:“吾有司死者三十三人,而民莫之死也”。

诛之,则不可胜诛;不诛,则疾视其长上之死而不救.如之何则可也?”。

4. 求哪种练习资料好 关于高中语文文言文练习和古诗文鉴赏

/zt/gzywwyw/高中语文文言文练习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完成完成完成1111----4444题题题题 贾黄中,沧州南皮人。

父枇(pín)严毅,善教子。黄中幼聪悟,方五岁,每旦令正立,展书卷比之,谓之“等身书”,课其诵读。

父常令蔬食,曰:“俟业成,乃得食肉。”十五举进士,授校书郎、集贤校理,迁著作佐郎,直史馆。

岭南平,以黄中为采访使①,廉直平恕,远人便之。还奏利害数十事,皆称旨。

会克江表,选知宣州。岁饥,民为多盗,黄中出己俸造糜粥,赖全活者以千数,仍设法弭盗,因悉解去。

太平兴国二年,知升州②。时金陵初附,黄中为政简易,部内甚治。

一日,案行府署中,见一室扃钥甚固,命发视之,得金宝数十匮(guì),计直数百万,乃李氏宫阁中遗物也,即表上之。上览表谓侍臣曰:“非黄中廉恪③,则亡国之宝,将污法而害人矣。”

八年,与宋白、吕蒙正等同知贡举,迁司封郎中,充翰林学士。雍熙二年,又知贡举,俄掌吏部选。

凡再典贡部,多柬拔寒俊,除拟官吏,品藻④精当。淳化二年秋,与李沆并拜给事中、参知政事。

太宗召见其母王氏,命坐,谓曰:“教子如是,真孟母矣。”作诗以赐之,颁赐甚厚。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二十四》) [注释] ①采访使:掌管检查刑狱、监察州县官吏。 ② 升州:即金陵,宋太祖开宝年间改称升州。

③恪:恭谨。 ④品藻:品评鉴定等级。

11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不正确的一项是不正确的一项是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选知.宣州 知:主持,掌管 B.命发.视之 发:打开。 C.凡再典..贡部 再典:再次掌管。

D.多柬拔..寒俊 柬拔:选拔。 2222列各组句子中列各组句子中列各组句子中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 俟业成,乃.得食肉 无伤也,是乃.仁术也 B. 以.黄中为采访使 挟太山以.超北海 C. 迁著作佐郎,直.史馆 直.好世俗之乐耳 D. 因.悉解去 试使斗而才,因.责常供 3333下列句子编为四组下列句子编为四组下列句子编为四组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表现贾黄中全都表现贾黄中全都表现贾黄中全都表现贾黄中““““廉直平恕廉直平恕廉直平恕廉直平恕””””的一组是的一组是的一组是的一组是 (((( )))) ① 父常令蔬食,曰:“俟业成,乃得食肉。”

② 岁饥,民多为盗,黄中出己俸造糜粥,赖全活者以千数。 ③ 时金陵初附,黄中为政简易,部内甚治。

④ 一日,案行府署中,见一室扃钥甚固,命发视之。 ⑤ 得金宝数十匮,计直数百万,乃李氏宫阁中遗物也,即表上之。

⑥ 凡再典贡部,多柬拔寒俊,除拟官吏,品藻精当。 A.①③⑥ B.②③⑤ C.①④⑤ D.②④⑥ 444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正确的一项是正确的一项是正确的一项是 (((( )))) A.贾黄中年幼时便受到严格的家庭教育。

他父亲把书卷一册册码放到与他的身体一样高,叫做“等身书”,督促他诵读。 B.贾黄中担任采访使,由于廉洁正直,处事公正宽容,使边境人民感到安适,并且平息了盗贼,所得前朝金宝,全部上缴朝廷。

C.贾黄中掌管科举考试,多选拔出身寒微而又才能杰出的人,除授拟定官吏,品评鉴定等级,都十分恰当,因此深受皇帝的赏识。 D.贾黄中的母亲被皇帝召见,表彰她对儿子的教育,认为她可与古代孟子的母亲相媲美,贾黄中也因此得到了皇帝的赠诗和赏赐1.C(“再”义为“二”,“再典”意思是“两次掌管”。)

2.D(两个“因”字都相当于“于是”。A项两个“乃”字分别相当于“才”和“是”,B项两个“以”字分别相当于“任用”和“而”,C项两个“直”字,一个相当于“值班”,一个相当于“只”。)

3.B(“廉洁”,廉洁正直;“平恕”,处事公平,待人宽恕。①④⑥三句不属于这个范畴。)

4.C(A项对“展书卷比之”的理解不正确。古代的“书卷”是卷轴,展开书卷比量身高来确定诵读的数量,并非“把书卷一册册码放到与他的身体一样高”。

B项把几件事都说成任采访使期间,显然不对。D项皇帝赏赐的应该是贾母。

) 文言翻译: 贾黄中是沧州南皮县的人。父亲贾枇,性格严厉坚毅,善于教子。

贾黄中年幼时就很聪明,刚刚五岁,贾枇就每天早晨让他端正地站着,然后展开书卷比量他的身高,称这是“等身书”,按规定考查他诵读。父亲常让他只吃蔬菜下饭,说:“等以后学业有成,才能吃肉食。”

贾黄中十五岁考中了进士,授职校书郎和集贤殿校理,又提升为著作佐郎,在史馆值班。 岭南地区平定以后,任命黄中做采访使,他廉洁正直,处事公平,待人宽恕,使边远地区的人民感到安适。

回朝后,上奏了几十条兴利除害的事,都符合皇帝的心意。适逢宋军攻克江南,贾黄中被选拔任宣州的知州。

饥荒之年,百姓。

5. 高二语文文言文练习

原文任末(1)年十四,,学无常(2)师,负笈(3)从师,不惧险阻。

每(4)言:人而不学,则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5),削荆为笔,刻(6)树汁为墨。夜则映星月而读,暗则缚(7)麻蒿(8)以自照。

观书有会意(9)处,题(10)其衣裳,以记其事。门徒悦(11)其勤学,更以净衣(12)易之,非圣人之言不视。

临终诫曰:“夫人好学,虽死犹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 选自王嘉《拾遗记》)2译文任末十四岁,学习没有固定的老师,背着书本不怕路途遥远与险阻(去寻师)。

他常常说:“人如果不学习,那么怎么可以成功呢?”有时他在竹林树林附近,编扎白茅成为小屋,削荆条作为笔,刻出树汁作为墨;晚上在月亮星光下读书,黑夜便点燃捆扎的麻蒿来照亮自己(读书)。看书有体会时,(把心得)写在衣裳上,用来记录那些体会。

学生们敬佩他勤奋学习,轮流把干净的衣服跟他交换(以便看到他写的心得),不是圣人的言语不看。(他)临死时告诫他的学生们说:“一个人喜欢学习,即使死了,他还活在人们的心里;不肯学习的人即使活着,也不过是活着的死人(比喻庸碌无为的人)罢了。”

根据这些,那些题目就会迎刃而解了,希望对你有帮助,不懂追问,望采纳,谢谢。

6. 跪求高中语文阅读 文言文答题技巧

最低0.27元开通文库会员,查看完整内容> 原发布者:萌萌教育 最全文言文答题技巧,帮你整理好了一、预备知识预备知识一:如何读懂选文(1)先读最后一道题目,了解大致内容和主要事件。

(此题如果要求“选择正确的一项”则除外)(2)然后带着“何人?”、“何时何地做何事?”、“结果怎样?”、“为什么?”等问题对文段用心地默读文章,以“事件”为依据对文章分层,理清文章思路。(3)遇到实在不懂的字词,不必着急,同时必须用?或其他记号来提示自己放放先读下文,也许过后联系上下文进行推导自然能明白,或者可以到题目中去找答案。

预备知识二:官位变迁及官吏行为词1.表被任以官职的:征、辟、察、举、召、荐、进、称、补、作、表、为、就2.表官职变化的:(1)表任命的:授、拜、除、封;(2)表提升的:擢、拔、陟、升、迁。(3)表调动的:调、徙、转、改、放、出、出官;(4)表降职的:左迁、迁谪、谪、逐、贬、诎(黜)预备知识三:其他高频词汇1.人称代词:第一人称(余吾予);第二人称(尔而女汝乃若);第三人称(之其彼渠厥)2.疑问代词:谁孰何曷胡焉安奚恶3.谦敬词语:请谨窃忝辱敢幸4.修辞词句:更衣山陵崩社稷中道崩殂5.兼词:诸焉盍旃叵二、如何答好每一道题1.文言实词释义题本题往往考查多义实词,古今异义词,通假字,偏义词及词类活用等知识点。

答题技巧记住:实词理解题不完全在于考你是否记得实词意思,更主要是考你是否会利用上下文进行推测。掌握常见的理解和推断实词在文中含义的方法:第一种:从语法搭配的角度辨。

7. 高中必修二文言文练习题

说明:本试卷分第一卷和第二卷两部分,第一卷60分,第二卷90分,共150分(作文50分,其余100分);答题时间120分钟。

第I卷(共60分)一、(30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 A.泛水(fàn) 栖息(qī) 游说(shuǒ) 跌宕多姿(dàng) B.会稽(jǐ) 官宦(huàn) 更改(gèng) 摇曳生姿(yè) C.昳丽(yì) 窥视(kuǐ) 讽谏(jiàn) 寝食不安(qǐn) D.唾弃(tuò) 翁媪(ǎo) 沟壑(huò) 恃才傲物(shì) 2.下列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 A.晋军函陵,秦军汜南 (军,驻扎) B.公从之,辞曰 (辞,推辞) C.行李之往来 (行李,出门时带的包裹、箱子等) D.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 (戍,防守、守卫) 3.和例句中“夫”字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例句: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①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②夫晋,何厌之有 ③夫战,勇气也 ④予观夫巴陵胜状 ⑤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⑥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 A、①⑥ B.②③ C.④⑤ D、③④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 5.对下面“之”的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①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②何厌之有 ③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④辍耕之垄上 A.①和③相同,②和④相同 B.①和③相同,②和④不同 C.①和③不同,②和④不同 D.①和③不同,②和④相同 6.对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用法,归类正确的一组是 ( ) ①晋军函陵 ②若不阙秦 ③闻寡人之耳者 ④因人之力而敝之 ⑤私我也 ⑥吾妻之美我者 ⑦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⑧赵王之子孙侯者 ⑨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⑩今媪尊长安君之位 A.①⑧/②③⑨⑩/④⑤/⑥⑦ B.①⑧/②③④⑤⑨⑩/⑥/⑦ C.①⑧/②③⑨⑩/⑥/④⑤/⑦ D.①⑦/②③⑨⑩/⑥/④⑤/⑧ 7.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谦称的一项是 ( ) A.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B.老臣贱息舒淇,最少 C.寡人闻古之贤君 D.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 8.下列加点字活用不同类的一项是 ( ) A.今媪尊长安君之位。 B.请勾践女于王。

C.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D.君将哀而生之乎。

9.从句式特点看,找出不同子其他三句的一项 ( ) A.夫晋,何厌之有 B.忌不自信 C.古之人不余欺也 D.诸侯有在者乎 10.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 A.《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纪传体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B.《国语》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国别体史书,记载了周、鲁、齐、晋、郑、楚、吴、越八国的史实。

C.《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编订的一部国别体史书,主要记载了战国时期谋臣策士的计策及有关的谋议或辞说。 D.“二十四史”是指我国古代的二十四部纪传体史书,“前四史”则指“二十四史”中的《史记》、《汉书》、《后汉书》和《三国志》。

二、(略9分,每小题3分)三、(21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17题。勾践说于国人曰:“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而又与大国执仇,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此则寡人之罪也。

寡人请更!”于是葬死者,问伤者,养生者;吊有忧,贺有喜;送行者,迎来者;去民之所恶,补民之不足。然后卑事夫差,宦士三百人于吴,其身亲为夫差前马。

……其达士,洁其居,美其服,饮其食,而摩厉之于义。四方之士来者,必庙礼之。

勾践载稻与脂于舟以行。国之孺子之游者,无不哺也,必问其名。

非其身之所种则不食,非其夫人之所织不衣。十年不收于国,民俱有三年之食。

14.列两组句子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①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 ②勾践载稻与脂于舟以行 ③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 ④国之孺子之游者,无不哺也 A.两个“以”相同,两个“之”也相同 B.两个“以”相同,两个“之”不同 C.两个“以”不同,两个“之”相同 D.两个“以”不同,两个“之”也不同 1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没有古今异义现象的一项是 ( ) A.进不用命,退则 *** B.吊有忧,贺有喜 C.洁其居,美。

上海高一文言文阅读试题

1. 求高中文言文阅读训练60篇答案

20、黄庭坚论书法 1.①章程②停③差④符合 2.①事前从未在胸中有个计划;②幼安弟(你)认为我的话对吗? 3.字写得好。

21.李泰伯改字 1.①做郡太守 ②水浩大的样子 ③停 ④改换 ⑤大 ⑥问 ⑦点头。 2.①写成后,把它给李伯看;②必定将会在世上留下名声;③几乎要跪下拜谢。

3.多次。 4.①○1“风”是平声字,不感局促;②“风”就是流行、传播及“风范”之意。

22.龚遂为渤海太守 1.①同时 ②同“擒”③推荐④符合⑤周济、体谅⑥同“悦”⑦打发(他们)回去⑧撤去⑨能⑩亲自○11小牛○12督促 2.①你想用什么办法平息那里的盗贼,而满足我的心意?②如今想要我战胜他们呢,还是安抚他们?③发信告诫下属各县;④龚遂便打开粮仓将粮食借给贫穷的百姓。 3.指工商业。

23.里社祈晴文 1.①被②希望③将④过分⑤希望⑥如果⑦无⑧体谅 2.①将用它来使家庭富裕;②神为什么不马上向天帝报告而阻止它?③百姓认为他们(昏庸)不值得怪罪,所以不去怪罪他们。④神耳聪目明而且仁慈,为什么要效法昏庸官吏的行为而不想拯救百姓并使他们活下去?⑤不像官吏暂在位置上,不久就有人代替他而不连续做下去。

24.赞刘谐 1.①讥笑②这③改变 2.①偷来三四句孔子的语录;②那人生气地改变了脸色并站起来;③然而怎么知道他说得这么深刻啊! 3.①门生②白白地③只胡④空的 4.羲皇以上的圣人整天生活在黑暗中。 25.邴原戒酒 1.①聚集②了 2.①背着书箱步行;②只怕因此荒废学业。

3.② 4.说明邴在是能喝酒而且喜欢饮酒的人,不喝是强制自己。 26.皇甫谧年二十始勤学 1.①限制②有人③就④送给⑤超过⑥专心⑦泪⑧生活⑨工作、职业 2.①心目中没有接受教育(的念头);②没什么可以用来安慰我的;③你为什么十分的愚笨啊!④受益的是你自己,跟我有什么关系!⑤亲自种田。

3.③ 4.①小孩要有良好的环境;②对孩子不能不讲信用。 27.匡衡凿壁借光 1.①当地②感到奇怪③借、助 2.①匡衡便给他做雇工而不求报酬;②当时的人就是如此敬畏匡衡;③匡衡便去跟他论理并追问。

3.临走时的狼狈相。 28.青文胜为民请命 1.①做官②靠近③准备④同情⑤县⑥祭 2.①(A)②(B) 3.①每年遭遇水灾;②死者接连不断;③便在登闻鼓下上吊自杀;④用公田一百亩来养家糊口。

4.统治阶级横征暴敛,不顾百姓死活。 29.金农与苍头 1.①就②雕刻③只是④因为⑤刻 2.(苍头)所构思的砚台式样很高雅。

30.康德涵救李梦阳 1.①接近②使……摆脱③转达 2.①康德涵不跟他交往;②我屈服于一个刘瑾,而能使好朋友活命,天下与后世的人大概会谅解(同意)我的! 31.陈章侯蔑视显贵者 1.①依靠②讨取③即使④已经⑤给 2.①喜欢跟酒打交道;②周济他们的穷困生活;③一个品质恶劣的显贵的人。 3.字画。

32.李西涯与程篁墩 1.①正当②恰巧③对子④武士的头盔⑤著名 2.李西涯做了宰相而管理国家大事。 3.美丽的花纹 4.丝缕;引申为管理政事。

33.杨万里忧国 1.①好②掌权③托④忿恨⑤心里不快⑥立刻⑦立刻⑧国家⑨字 2.①想搜罗四面八方的知名人士来辅助他;②都是韩※胄掌权的日子;③专权无视皇上。 34.专力则精,杂学则粗 1.①流行、盛行②词学③感到震惊 2.①他追求多种才能,看到人家有一项专长就也想兼而有之;②戴东原把凤喈的话告诉我(见,我)。

3.② 4.专力则精,杂学则粗。 35.余文坼意外遂愿 1.①幼时失父亲②客居③甜④美味⑤商人、买卖⑥藏⑦油⑧到⑨满 2.①正在因为行期被阻而闷闷不乐;②书架上的书全读完并化为腹中经纶。

┱┈『么』~(450581955) 19:22:03 36.黄鲁直敬重苏轼 1.①同“悬”,挂②门生,即学生③罢了 2.①每天早晨起来,穿好衣服戴正帽子点上香,很尊敬地打躬作揖;②怎么敢搞错师生的次序呢? 3.② 37.苏轼私识范仲淹 1.①京城②山东地方③私下、内心④死⑤已经⑥泪⑦大概⑧同“又” 2.①小孩子何必知道它呢?②那老先生认为苏轼的言论与众不同,所以把全部情况告诉了他;③当时虽然未能全部弄清。 3.② 38.金农为盐商解窘 1.①作客②依次③编造④贴切⑤风景 2.①互相争着邀请(金农)前往;②众人人为金农知识广博;③第二天指导一千两银子赠送给金农。

3.①江南;②因为“夕阳返照”。 39.张明善讥张士德 1.①吉利②结束 2.①抢夺百姓土地,用来扩大(自己的)园林;②大肆挥霍设宴及娱乐;③让歌女弹唱;④最终也不敢(对张明善)怎么样。

3.双关;冻杀万民都地你。 40.蔡邕听琴 1.①命名②屏风后③暗暗地④退⑤惊动的样子⑥微笑的样子 2.①等到(他)去时对方已喝得酒酣耳热了;②蔡邕一向为乡里人所推崇;③蔡邕一一把全部情况告诉对方;④这难道是杀心显露在琴声中吗? 3.蔡邕精通音律,善于辨识琴声。

41.苏东坡北归 1.①跟随②拱手③写 2.①在乡村旅店中稍作休息;②做官的人是谁?③我听说有人千方百计伤害你;④我是老天爷保佑好人。 3.贬官到南方去的人几个活着回来的。

42.郑玄对应劭 1.①同“邀”②集合③争着④依附 2.①于是请(郑玄)登上大堂并上座;②不认为他是知识渊博的人;③都出于问题之外(意为知识渊博);④没有人不感叹佩服。 3.嘲笑应助连儒家的基本规矩都不懂。

43.冯梦龙补《西楼记》 1。.。

2. 怎么做高中语文考试中的文言文阅读啊~~

平时多多积累,还有就是把考试所用的120个实词的意思用图弄明白,什么被动,判断,反问句要能熟练判断(平时练习和课文中都有大量,可以用本本子记下来),还有就是倒装,省略,祁始句能够熟练判断(课文中一般有,或者可以去买点这样的书来看看,一定要耐心,静心来看,否则是会看得头晕的) 另外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学会翻译文言文,高考要求翻译文言文要学会信、达、雅,对我们一般的学生来说只要熟练掌握信和达就可以了,至于雅是进一步的要求(在翻译时候注意各种句式和添补代词名词删除语气助词、虚词,碰到有些人名、国名、地名、官名、年号、计量单位、成语等时可以不作翻译,直接照抄就可以了) 下面是有关这120个实词的用法和解释: 其实还是一句话,熟能生巧,现在高考还是应式教育的标志,没办法,要考出好成绩也只能用题海战术 回答完毕,希望满意。

3. 高一语文,需要一些阅读题,希望是有答案的,阅读题谢谢了 爱

高一语文阅读练习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练习。

野 渡柯 灵你可曾到过浙东的水村?——那是一种水晶似的境界。 村外照例傍着个明镜般的湖泊,一片烟波接着远天。

跑进村子,广场上满张渔网,划船大串列队般泊在岸边。小河从容向全村各处流去,左右索回,彩带似的打着花结,把一个村子分成许多岛屿。

如果爬到山上鸟瞰一下,恰像是田田的荷叶。——这种地理形势,乡间有个“荷叶地”的专门名词。

从这片叶到那片叶,往来交通自非得借重桥梁了,但造了石桥,等于在荷叶上钉了铁链,难免破坏风水;因此满村架的都是活动的板桥,在较阔的河面,便利用船只过渡。渡头或在崖边山脚,或在平畴野岸,邻近很少人家,系舟处却总有一所古陋的小屋临流独立。

——是“揉渡”那必系路亭,是“摇渡”那就许是船夫的住所。午后昼静时光,溶溶的河流催眠似的低吟浅唱,远处间或有些鸡声虫声。

山脚边忽传来一串俚歌,接着树林里闪出一个人影,也许带着包裹雨伞,挑一点竹笼担子,且行且唱,到路亭里把东西一放,就蹲在渡头,向水里捞起系在船上的“揉渡”绳子,一把一把将那魁星斗似的四方渡船,从对岸缓缓揉过,靠岸之后,从容取回物件,跳到船上,再拉着绳子连船带人曳向对岸。 或者另一种“摆渡”所在,荒径之间,远远来了个外方行客,惯走江湖的人物,站到河边,扬起喉咙叫道:“摆渡呀!”四野悄然,把这声音衬出一点原始的寂寞。

接着对岸不久就发出橹声,一只小船咿咿呀呀地摇过来了。摇渡船的仿佛多是老人,白须白发在水上来去,看来极其潇洒,使人想到秋江的白鹭。

他们是从年轻时就做起,还是老去的英雄,游遍江湖,破过命运的罗网,而终为时光所败北,遂不管晴雨风雪,终年来这河畔为世人渡引的呢?有一时机我曾谛视一个渡船老人的生活,而他却像是极其冷漠的人。这老人有家,有比他年轻的妻,有儿子媳妇,全家就住在渡头的小庙里。

生活虽未免简单,暮境似不算荒凉;但他除了为年月所刻成的皱纹,脸上还永远挂着严霜似的寒意。他平时少在船上,总是到有人叫渡时才上船,平常绝少说话,有时来个村中少年,性情急躁,叫声高昂迫促一点,下船时就得听老人喃喃的责骂。

老人生活所需,似乎由村中大族祠堂所供给,所以村人过渡的照例不必花钱。 有些每天必得从渡头往返的,便到年终节尾,酬谢他一些米麦糕饼。

客帮行脚小贩,却总不欠那份出门人的谦和礼数,到岸时含笑谢过,还掏出一二铜子,跄琅一声,丢到船肚,然后挑起担子,摇着鼓儿走去。老人也不答话,看看这边无人过渡,便又寂寞地把船摇回去了。

每天上午是渡头最热闹的时候,太阳刚升起不久,照着翠色的山崖和远岸,河上正散着氖氢的雾气,赶市的村人陆续结伴而来了,人多时俨然成为行列,让老人来来回回的将他们载向对岸;太阳将直时从市上回村,老人就又须忙着把他们接回。 一到午后,老人就大抵躲进小庙,或在庙前坐着默然吸他的旱烟,哲人似的许久望着远天和款款的流水。

天晚了,夕阳影里,又有三五人影移来,寂寞而空洞地叫道:“摆渡呀!”那大抵是从市上溜达了回来的闲人,到了船上,还剌剌地谈着小茶馆里听来的新闻,夹带着评长论短,讲到得意处,清脆的笑声便从水上飞起。 但老人总是沉默着,咿咿呀呀地摇他的渡船,仿佛不愿意听这些庸俗的世事。

一般渡头的光景,总使我十分动心,到路亭闲坐一刻,岸边徘徊一阵,看看那点简单的人事,觉得总不缺乏值得咀嚼的地方。老人的沉默使我喜欢,而他的冷漠却引起我的思索。

岂以为去来两岸的河上生涯,未免过于拘束;遂令那一份渡引世人的庄严的工作,也觉得对他过于屈辱了吗? (1)作家笔下的“浙东水村”有何特点?作家对它倾注了怎样的感情?答: (2)文中先后三次描写老人“极其冷漠”“默然吸他的旱烟”“总是沉默着”,用意是什么?答: (3)作者描述“白须白发老人在水上来去”的摆渡生活,并且“觉得其中总不缺乏值得咀嚼的地方”。 (1)作者从其中真正咀嚼出了什么?(2)反映出了作者怎样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答:(1) (2) (4)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本文是一篇情理兼美的散文。

作者笔下的浙东水村,温馨静谧,情趣盎然,摆渡生活充满哲理,耐人寻味。B.作家所描摹勾勒的水乡,色彩暗淡,荒凉凄清,和作家那种处处面对现实人生的哲学思考相融合,呈现出独特的风格和情调:低沉忧伤,深沉悲凉。

C.作家熟悉的水乡已经升华为自己精神上的家园,其中倾注了他的一腔热爱和赞美之情;作家再现老人摆渡生活,是以此描写为铺垫,巧妙表达自己对人生价值的思索。 D.作家描述摆渡老人,目的重在表现摆渡老人默默奉献的精神品质和对命运坎坷、时光流逝的无奈情绪。

从表达方式看,全文重在抒情和议论。E.“哲人似的许久望着远天和款款的流水”“仿佛不愿意听这些庸俗的世事”等表现着老人对摆渡生涯的厌倦和对岁月寂然流逝的无奈。

答案:(1)水晶似的境界;河流索回,岛屿棋布;温馨静谧,野趣盎然;色彩明丽,优美灵动,如诗如画。本文所描述的那一方水域,虽未必就是作家的故乡。

4. 求今年上海市高考语文必背的文言文篇目,只要题目和作者

1)新教材与H版、S版共同要求背诵的篇、段: 1、吴均《与朱元思书》 (新教材高一第一学期第四十一课) 2、韩愈《师说》 (新教材高二第一学期第三十课) 3、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新教材高二第一学期第三十六课) 4、陶渊明《饮酒》 (新教材高二第二学期第四十一课) 5、苏询《六国论》 (新教材高三第一学期第三十二课) 6、杜牧《阿房宫赋》最后一段 (新教材高三第一学期第三十九课) 7、白居易《琵琶行》 (新教材高三第二学期第二十六课) (2)新教材要求背诵的诗歌与古文篇、段: 1、陆游《诉衷情》 (高一第一学期第三十四课) 2、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3、秋瑾《鹧鸪天》 (高一第一学期第三十四课) 4、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高一第一学期第四十二课) 5、王维《汉江临泛》 (高一第一学期第四十二课) 6、李白《清溪行》 (高一第一学期第四十二课) 7、杜甫《旅夜书怀》 (高一第一学期第四十二课) 8、王安石《江上》 (高一第一学期第四十二课) 9、朱熹《泛舟》 (高一第一学期第四十二课) 10、《长歌行》(汉乐府) (高一第一学期第二十六课) 11、刘桢《赠从弟》 (高一第一学期第二十六课) 12、祖咏《望蓟门》 (高一第一学期第三十课) 13、岑参《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 (高一第一学期第三十课) 14、李贺《致酒行》 (高一第一学期第三十课) 15、王令《暑旱苦而热》 (高一第一学期第三十课) 16、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高一第一学期第三十四课) 17、张九龄《望月怀远》 (高一第一学期第三十四课) 18、李白《把酒问月》 (高一第一学期第三十四课) 19、黄庭坚《登快阁》 (高一第一学期第三十四课) 20、陆游《关山月》 (高一第一学期第三十四课) 21、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高一第一学期第三十六课) 22、张孝祥《念奴娇·洞庭青草》 (高一第一学期第三十六课) 23、辛弃疾《木兰花慢·可怜今夕月》 (高一第一学期第三十六课) 24、陆游《秋夜读书每以二鼓尽为节》 (高二第一学期第三十五课) 25、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高二第一学期第三十五课) 26、朱熹《鹅湖寺和陆子寿》 (高二第一学期第三十五课) 27、朱熹《偶题》 (高二第一学期第三十五课) 28、孟浩然《晚泊浔阳望庐山》 (高二第一学期第三十六课) 29、王维《终南山》 (高二第一学期第三十六课) 30、李白《独坐敬亭山》 (高二第一学期第三十六课) 31、杜牧《九日齐山登高》 (高二第一学期第三十六课) 32、左思《咏史》 (高二第二学期第四十一课) 33、张九龄《感遇》 (高二第二学期第四十一课) 34、林逋《山园小梅》 (高二第二学期第四十一课) 35、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高三第一学期第三十八课) 36、杜甫《登楼》 (高三第一学期第三十八课) 37、李商隐《安定城楼》 (高三第一学期第三十八课) 38、《论语》七则 (高一第一学期第二十八课) 39、《孟子》二章 (高一第一学期第二十九课) 40、荀况《劝学》第三、四段 (高二第一学期第二十九课) 41、《学记》第一、二段 (高二第一学期第三十二课) 42、屈原《国殇》 (高三第一学期第二十九课) 43、贾谊《过秦论》最后三段中的关键句子(高三第一学期第三十课)。

5. 求最近几年语文高考的文言题

2006年高考文言文阅读试题17套汇编(解析译文)2008年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题汇编2007年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题汇编一、全国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何远字义方,东海郯人也。武帝践阼,为后军鄱阳王恢录事参军。

远与恢素善,在府尽其志力,知无不为。恢亦推心仗之,恩寄①甚密。

迁武昌太守。远本倜傥,尚轻侠。

至是乃杜绝交游,馈遗秋毫无所受。武昌俗皆汲江水,盛夏,远患水温,每以钱买民井寒水。

不取钱者,则摙②水还之。迹虽似伪,而能委曲用意。

车服尤弊素,器物无铜漆。江左水族甚贱,远每食不过干鱼数片而已。

然性刚严,吏民多以细事受鞭罚,遂为人所讼,征下廷尉,被劾十数条。后为武康令,愈厉廉节,除*祀,正身率职,民甚称之。

太守王彬巡属县,诸县皆盛供帐以待焉。至武康,远独设糗③水而已。

武帝闻其能,擢为宣城太守。自县为近畿④大郡,近代未之有也。

郡经寇抄,远尽心绥理,复著名迹。期年,迁树功将军、始兴内史。

时泉陵侯朗为桂州,缘道多剽掠,入始兴界,草木无所犯。远在官好开途巷,修葺墙屋,民居市里,城隍厩库,所过若营家焉。

田秩奉钱,并无所取,岁暮 *** 尤穷者充其租调,以此为常。而性果断,民畏而惜之,所至皆生为立祠,表言政状,帝每优诏答焉。

迁东阳太守。远处职,疾强富如仇雠,视贫细如子弟,特为豪右所畏惮。

在东阳岁余,复为受罚者所谤,坐免归。远性耿介,无私曲,居人间绝请谒,不造诣。

与贵贱书疏,抗礼如一。其所会遇,未尝以颜色下人。

是以多为俗士所疾恶。其清公实为天下第一。

居数郡,见可欲终不变其心,妻子饥寒如下贫者。及去东阳归家,经年岁,口不言荣辱,士类益以此多之。

其轻财好义,周人之急,言不虚妄,盖天性也。每戏语人云:“卿能得我一妄语,则谢卿以一缣。”

众共伺之,不能记也。——节选自《南史卷七十?列传第六十》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远与恢素善 善:友好。

B.远本倜傥,尚轻侠 尚:崇尚。C.视贫细如子弟 视:爱抚。

D.士类益以此多之 多:称赞。9.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何远“生性耿介”和“为官清廉“的一组是A.迹虽似伪,而能委曲用意。

不取钱者,则摙水还之。 B.正身率职,民甚称之。

岁暮择人尤穷者充其租调。 C.与贵贱书疏,抗礼如一。

田秩奉钱,并无所取。 D.其所会遇,未尝以颜色下人 远尽心绥理,复着名迹。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何远任录事参军时尽心尽力,很受上级信任倚重;但性情刚正严厉,任武昌太守时常因小事鞭罚吏民,因而被检举审理的罪状有十数条之多。B.何远坚守节操,不逢迎上司,太守王彬巡察属县,何远仅给他提供干粮、饮水;为官有才干,任始兴内史时,未再发生过界内盗匪抢掠侵犯的事。

C.何远在任时,像经营家业一样整治辖境,百姓为他建造生祠,皇帝也下诏予以表彰;但在东阳太守任上,由于遭到受罚者的诬告,而被免职还家。D.何远品行正派,不循私情,与人交往不受请托,也不拜访他人;为人轻财好义,能周人之急,说话从无虚妄,大家始终无法找到他说谎话的证据。

11.把第I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自县为近畿大郡,近代未之有也。

译文: (2) 居数郡,见可欲终不变其心,妻子饥寒如下贫者。译文: 答案:8.C(这道题中的ABD选项都在课本中出现过,而C中的固定搭配“视……如……”很容易判断得出。

即使没看出来,也可根据前文“嫉……如……”判断出决不是爱抚之意)9.C(这道题重点在表明“耿介”与“清廉”,依次我们可以判断出A项第一个选项与耿介无关,是属于他办事原则方面的。B项第一个百姓称赞他也不属于“耿介”,D选项第一个选项是他平易近人,也不属于“耿介”,依次推断选择C)10.B(这道题难度不小,很多考生没有注意到文章中提到了一个人就是泉陵侯朗,强调是他沿途抢掠骚扰,但到了始兴县内,一草一木也不敢侵犯。

而不是选项中所说任内没有抢掠侵犯的事)11.(1)从县令升任京城附近的大郡长官,近代从未有过这样的事。得分点在“自……为”是“从……担任……”。

(2)他先后出任数郡的太守,见到可产生贪欲的东西,始终不改变自己的廉洁之心。他的妻子儿女饥寒交迫,如同最贫穷的人家那样。

得分点在“居”、“可欲”还有“饥寒如下贫”。[译文]何远,字义方,东海郡郯县人。

梁武帝即位后,担任后军鄱阳王萧恢的录事参军。何远与萧恢向来友好,在王府竭尽其心力,明白了的事情没有不去办好的。

萧恢也推心置腹地依仗他,对他推恩托付,很是亲密。梁武帝升迁何远担任武昌太守。

何远本来是豪爽洒脱的人,崇尚轻财好义。到担任武昌太守时才一改往日的品行好好做官,杜绝结交朋友,别人馈赠物品一概不接受。

武昌百姓的习俗都是从长江里汲水饮用,大热天,何远嫌江水温度太高,常常掏钱向有井的人家买井水,如果对方不收钱,就将水还给对方,行迹虽似虚伪,但能委婉地表达其用心。车舆服饰。

好了,今天关于“高中语文文言文练习”的话题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通过我的讲解对“高中语文文言文练习”有更全面、深入的了解,并且能够在今后的生活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

【版权声明】

本页面文章高中语文文言文练习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用户本人,并不代表新高三网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包括不限于图片和视频等),请邮件至37918493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