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圆明园被誉为万园之园(万园之园是什么园)

为什么圆明园被誉为万园之园(万园之园是什么园)

谢谢大家给我提供关于万园之园的问题集合。我将从不同的角度回答每个问题,并提供一些相关资源和参考资料,以便大家进一步学习和了解。

为什么圆明园被誉为万园之园

建筑特色

圆明园位于北京西北郊,建于明朝。1709年, 建筑特色

清朝康熙帝把该园赐给四子胤禛(后来的雍正帝),并赐名圆明园。经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五位皇帝150多年的 经营,集中了大批物力,役使了无数能工巧匠,倾注了千百万劳动人民的血汗,把它精 心营造成一座规模宏伟、景色秀丽的离宫。 清朝皇帝每到盛夏就来到这里避暑、听政,处理军政事务,因此也称“夏宫”。圆明园周围连绵10公里,由圆明园、绮春园、长春园组成,而以圆明园最大,故统 称圆明园(亦称圆明三园)。此外,还有许多属园,分布在圆明园的东、西、南三面, 其中有香山的静宜园、玉泉山的静明园、清漪园(后来的颐和园就是在此基础上建造起 来的)等,全园面积合计5000多亩。 圆明园不仅汇集了江南若干名园胜景,还创造性地移植了西方园林建筑,集当时古今中外造园艺术之大成。园中有宏伟的宫殿,有轻巧玲珑的楼阁亭台;有象征热闹街市 的“买卖街”,有象征农村景色的“山庄”;有仿照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雷峰夕照, 有仿照苏州狮子林的风景名胜;还有仿照古代诗人、画家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莱瑶 台、武陵春色等。可以说,圆明园是中国劳动人民智慧和血汗的结晶,也是中国人民建筑艺术和文化的典范。不仅如此,圆明园内还珍藏了无数的各种式样的无价之宝,极为 罕见的历史典籍和丰富珍贵的历史文物,如历代书画、金银珠宝、宋元瓷器等,堪称人类文化的宝库之一,也可以这样说,它是世界上一座最大的博物馆。 圆明园是人工创造的一处规模宏伟、景色秀丽的大型园林。平地叠山理水,精制园林建筑,广植树木花卉。以断续的山丘、曲折的水面及亭台、曲廊、洲岛、桥堤等,将广阔的空间分割成大小百余处山水环抱、意趣各不相同的风景群。园内水面约占三园总面积的五分之二,在平地上人工开凿大中小水面,由回环萦流的河道串联为一个完整的河湖水系。园内又缀叠有大大小小的土山250座,与水系相结合,水随山转,山因水活,构成了山复水转、层层叠叠的园林空间。使整个园林宛如江南水乡般的烟水迷离,虽由人做,宛自天开。 建筑的水主题特征 圆明园的园林造景多以水为主题,因水成趣,其中不少是直接吸取江南著名水景的意趣。圆明园后湖景区,环绕后湖构筑九个小岛,是全国疆域《禹贡》“九洲”之象征。各个岛上建置 圆明园

的小园或风景群,既各有特色,又彼此相借成景。北岸的上下天光,颇有登岳阳楼一览洞庭湖之胜概,“垂虹驾湖,婉蜒百尺,修栏夹翼,中为广亭。纹倒影,滉漾楣槛间,凌空俯瞰,一碧万顷”。西岸的坦坦荡荡,酷似杭州玉泉观鱼,俗称金鱼池"凿池为鱼乐国,池周舍下,锦鳞数千头。"圆明园西部的万方安和,房屋建于湖中,形作卍字,冬暖夏凉,遥望彼岸奇花缬若绮绣。雍正皇帝喜欢在此居住。圆明园北部的水木明瑟,用泰西(西泽)水法引水入室,转动风扇,“林瑟瑟,水泠泠,溪风群籁动,山鸟一声鸣。”乾隆皇帝喜欢在此消暑。长春园西湖中的海岳开襟,在白玉石圆形巨台上建有三层殿宇,远远望去好似海市蜃楼一般。 福海之中的蓬莱瑶台,取材于神话中的蓬莱仙岛,原名蓬莱洲。相传,秦始皇曾派遣一个名叫徐福的人,率领千余名童男童女,出海东渡,去替他寻仙境、求仙药,以企长生不老。这当然只能是“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而雍正皇帝则让工匠在圆明园的东湖之中用嶙峋巨石堆砌成大小三岛,象征传说中的蓬莱、瀛洲、方丈“三仙山”,岛上建有殿阁享台,“望之若金堂五所。玉楼十二”,并按“徐福海中求”的寓意,把东湖命名为“福海”。在福海四岸另外还建有十多处园林佳景。福海,东西、南北各宽五、六百米,加上四周小水域,共约35公顷,相当于北海公园的水面。这里水面开阔,景色秀丽,每于端午佳节,在此举行大型龙舟竞渡活动。七月十五日夜,清帝于此观赏河灯。冬日结冰后,皇帝乘坐冰床在福海赏游。福海实际上是圆明园的水上娱乐中心。 建筑的集全国之大成特征 

圆明园之长春园、圆明园(16张)圆明园还有个显著特点,就是大量仿建了全国各地特别是江南的许多名园胜景。乾隆皇帝弘历曾经六次南巡江浙,多次西巡五台,东巡岱岳,巡游热河、盛京(即沈阳)和盘山等地。每至一地,凡他所中意的名山胜水、名园胜景,就让随行画师摹绘成图,回京后在园内仿建。据不完全统计,圆明园的园林风景,有直接摹本的不下四五十处。杭州西湖十景,连名称也一字不改地在园内全部仿建。正所谓:谁道江南风景佳,移天缩地在君怀。 乾隆皇帝南巡之后,在圆明园先后仿建有四处江南名园。其中之一即福海西北的安澜园。乾隆二十七年南巡时,曾以海宁的陈氏隅园作为行馆,并赐名“安澜园”。乾隆皇帝很喜欢该园结构佳妙,回京后就在圆明园四宜书屋左右,仿其位置进行改建和增建。园成之后,也题名叫“安澜园”,当时仿建的另外三处名园,都在长春园内。一处是乾隆二十三年,在思永斋东院,仿照杭州西湖汪氏园而建的小有天园;一处是乾隆三十二年,仿照江宁(即南京)瞻园而建的如园;一处是乾隆三十七年,仿照苏州著名园林而建的狮子林。如园和狮子林,都分别有16个以上风景点。圆明园的西峰秀色,是雍正、乾隆二帝每于七月初七,设七夕巧筵的地方。这里可远借西山景色,河西岸有一组叠山,松峦峻峙,山涧之中瀑布飞流急下。在此近观仰视有如庐山的峻峙气势,取名叫“小匡庐”。坐石临流,仿自绍兴会稽山阴的兰亭。建于雍正朝,俗称流杯亭。东晋王羲之等文人雅士,曾于永和九年三月三(即上巳日),会于会稽兰亭,曲水流觞,赋诗修楔(祭祀活动),被传为佳话。圆明园的这座兰亭,在仄涧中,奇石峭列,激波分注,建有三开间的重檐敞亭。乾隆四十四年,收集到历代书法名家“兰亭序”帖6件,再加上大学士于敏中和乾隆皇帝自己的手迹,合为“兰亭八柱册”。乾隆皇帝让把此亭改建为八方,并换成石柱,每柱刻一帖,这就是著名的圆明园兰亭八柱。廓然大公,后来也总称双鹤斋,仿无锡惠山的寄畅园而建。这一景的北半部,是乾隆中叶,仿照盘山静寄山庄的云林石室的山石,叠石而成的。嘉庆诗赞“双鹤斋”:结构年深仿惠山,名园寄畅境幽闲。曲蹊峭茜松尤茂,小洞崎岖石不顽。人们知道颐和园的谐趣园,是仿惠山寄畅园建的,其实,当时在圆明园也仿建有寄畅园。只是两次仿建意境各有千秋。武陵春色,摹写的是陶渊明《桃花源记》的艺术意境。建自康熙末年,雍正朝时叫桃花坞,曾是弘历读书的地方,书室叫“乐善堂”。此景,号称有山桃万株。苏州阊门内旧有一处桃花坞,相传是唐伯虎的故居。圆明园的桃花坞,虽然袭用其名,但桃花之盛远不是吴下所能相比。 建筑的造型特征 圆明三园共有一百余处园中园和风景建筑群,即通常所说的一百景。集殿堂、楼阁、亭台、轩榭、馆斋、廊庑等各种园林建筑,共约16万平方米。比故宫的全部建筑面积还多一万平方米。园内的建筑物,既吸取了历代宫殿式建筑的优点,又在平面配置、外观造形、群体组合诸多方面突破了官式规范的束缚,广征博采,形式多样。创造出许多在我国南方和北方都极为罕见的建筑形式,如字轩、眉月轩、田字殿、还有扇面形、弓面形、圆镜形、工字形、山字形、十字形、方胜形、书卷形等等。加之在园林布局上,因景随势,千姿百态;园中各景又环环相套,层层进深,形成了丰富多彩、自然和谐的整体美。法国传教士王致诚,曾有一段形象的描述,他说:圆明园的建筑,形式变化较多,而且参差不齐,不落窠臼。它的每一座小的宫殿,都仿佛是按照奇特的模型制成的,像是随意安排的,没有一座与其他一座雷同。一切都如此饶有兴趣,人们不能在一览之下,就领略这幅景色,必须一点一点地仔细研究它。 建筑的宗教特征 圆明园的寺庙园林,也是反映中国古代文化的一个侧面。安佑宫(鸿慈永祜),是按照景山寿皇殿的旧例建造的。用来祭奉康熙、雍正皇帝“神御”,是园内的皇家祖祠。宫为九间,正脊重檐歇山,以**琉璃瓦覆顶,是园内体量最大的一个建筑物。周围有乔松偃盖,中轴线南端有两对华表,给人以庄严肃穆之感,方壶胜境,位于福海东北海湾岸边,是按照幻想中的仙山琼阁建造的,据史料记载,这里供奉有2200多尊佛像,有30余座佛塔。这处建筑的前部底座以汉白玉砌成"山"字形,伸入水中。整个建筑体态庞大,金碧辉煌。每当清晨薄雾初起,该建筑在烟雾中时隐时现,宛如琼阁瑶台一般。这处建筑的格调和气势,是我国现存园林建筑中所少见的。舍卫城,是一座典型的佛教建筑。据说是仿照古代印度桥萨罗国都城的布局建造的,城内共有殿宇、房舍326间。康熙以来,每当皇帝、皇太后寿诞,王公大臣进奉的佛像都存放在这里。其中有纯金的、镀银的、玉雕的、铜塑的,年复一年,竟达数十万尊。圆明园遭劫掠焚毁,仅此一处所造成的损失,无论是经济价值还是文化艺术价值,都是难以用数字估量的。 圆明园建筑的评价 圆明园体现了中国古代造园艺术之精华,是当时最出色的一座大型园林。乾隆皇帝说它:“实天宝地灵之区,帝王豫游之地,无以逾此”。而且在世界园林建筑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其盛名传至欧洲,被誉为“万园之园”。法国大文豪雨果于1861年有这样的评价:“你只管去想象那是一座令人心神往的、如同月宫的城堡一样的建筑,夏宫(指圆明园)就是这样的一座建筑。”人们常常这样说:希腊有巴特农神庙,埃及有金字塔、罗马有斗兽场,东方有夏宫。这是一个令人叹为观止的无与伦比的杰作。

位置与规模

清王朝倾全国物力,集无数精工巧匠,填湖堆山,种植奇花异木,集国内外名胜40景,建成大型建筑物145处,内收难以计数的艺术珍品和图书文物。在这些建筑中,除具有中国风格的庭院外,长春园内还有海晏堂、远瀛观等西洋风格的建筑群,被誉为“万园之园”。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将圆明园烧毁。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烧杀掳掠,慈禧太后挟光绪皇帝逃奔西安,八旗兵丁,土匪地痞即趁火打劫把园残存和陆续基本修复的共约近百座建筑物,皆拆抢一空,使圆明园的建筑和古树名木遭到彻底毁灭。其后,圆明园的遗物,又长期遭到官僚、军阀、奸商巧取豪夺,乃至政府当局的有组织地损毁。北洋政府的权贵们包括某些对圆明园遗址负有保护责任者,都倚仗权势,纷纷从圆明园内运走石雕 、太湖石等,以修其园宅。那侵略者不仅抢夺了那珍贵的历史文物,而且毫不留情地把它化成灰烬。圆明园占地350公顷,其中水面面积约140公顷,圆明园的陆上建筑面积比故宫还多一万平方米,水域面积又等于一个颐和园,总面积竟等于8.5个紫禁城! 它继承了中国三千多年的优秀造园传统,既有宫廷建筑的雍容华贵,又有江南水乡园林的委婉多姿,同时,又汲取了欧洲的园林建筑形式,把不同风格的园林建筑融为一体,在整体布局上使人感到和谐完美。真可谓:"虽由人做,宛自天开"。圆明园不仅以园林著称,而且也是一座收藏相当丰富的皇家博物馆。法国大作家雨果曾说:"即使把我国所有博物馆的全部宝物加在一起,也不能同这个规模宏大而富丽堂皇的东方博物馆媲美"。园内各殿堂内装饰有难以计数的紫檀木家具,陈列有许多国内外稀世文物。园中文源阁是全国四大皇家藏书楼之一。园中各处藏有《四库全书》、《古今图书集成》、《四库全书荟要》等珍贵图书文物。 圆明园,曾以其宏大的地域规模、杰出的营造技艺、精美的建筑景群、丰富的文化收藏和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内涵而享誉于世,被誉为“一切造园艺术的典范”和“万园之园”。

万园之园指的是哪个园 万园之园简介

2.万园之园指的是哪个园林?

3.答:万源之园指圆明园。圆明园位于北京,是清代大型皇家园林,总面积3.5平方公里。经过清朝皇室一百五十多年的建立和运作,圆明园以其宏伟的规模、精美的建筑和丰富的文化内涵闻名于世。八国联军侵华后,成为一片废墟。

4.圆明园是中国清代的一座大型皇家园林,位于北京海淀区。它创建于1707年。圆明园及其附属园林长春园、蕲春园(后更名为万春园),也称为圆明三园。每年夏天,清朝皇帝都会来这里避暑,听政,所以圆明园也被称为“颐和园”。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圆明园被英法联军劫掠焚毁,故遗址现为圆明园遗址公园。

5.圆明园占地3.5平方公里,建筑面积20万平方米,景点150多个。它最初是康熙皇帝赐给康熙皇帝的第四个儿子胤_的花园。康熙为其题写“圆明园”,“圆明”为雍正名号。1722年雍正即位后,对原有的园林进行了扩建,在园林的南面建有大明堂、勤政殿、内阁、六部、军部,以便夏季在此“避噪听政”。乾隆年间,除圆明园局部增建重建外,紧接东面建长春园,东南并入万春园。至此,圆明园格局基本成型,嘉庆、道光年间多次修缮扩建。

这篇文章已经解释到这里了,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百万购车补贴

万园之园是什么园

问题一:万园之园是什么 中国的圆明园

问题二:圆明园被誉为万园之园是因为什么? 圆明园内不仅有极为精美的陈设、装饰,还收藏、陈列了全国罕见的珍宝、文物字画、书稿典籍,实际上是一座中国传统文化的综合性博物馆。

难怪圆明园被世人誉为“人间奇迹”、“万园之园”。

问题三:被称为万园之园的是什么 圆明园不仅荟萃了许多江南名园的胜景,还集纳了许多欧洲园林建筑艺术的精华,将所有的园林艺术全包含在内,堪称中西合璧的杰作,被誉为“万园之园”

问题四:圆明园为什么被称为“万园之园”? 圆明园,始建于清康熙48年(1709年),后经几代皇帝精心营造,使它成为我国园林史上乃至世界园林史上的一座丰碑。圆明园由圆明、长春、万春三园组成,占地约5200亩。它不仅荟萃了许多江南名园的胜景,还集纳了许多欧洲园林建筑艺术的精华,堪称中西合璧的杰作。

园中有景点100 处,数以千计的宫殿、楼阁、亭台、馆榭由长廊、墙垣、桥梁、湖沼、河泉,以及千姿百态的石山岗阜、仪态万方的奇花异木相勾接,金碧辉煌,宏伟瑰丽。它的盛名传到西方,被誉为“万园之园”和“东方博物馆”。

19世纪中叶,清王朝日趋腐败,帝国主义列强用鸦片和炮舰打开了中国的大门。1860年10月,英法联军攻占了圆明园,一连三天的洗劫使园内大量珍宝、文物荡然无存。为了销赃灭迹,侵略者 *** 大发,悍然下令焚烧了圆明园,留下了一片荒凉的废墟。

1980年,以宋庆龄为首的各界人士1583人联名发出重整圆明园的倡议,得到 *** 及各界爱国人士的响应。如今,园内最大的水面――“社海”按原貌重整一新,于1985年6月30日正式向游人开放。1987年,圆明园被辟为“遗址公园”。

问题五:圆明园为什么被称为“万园之园” 圆明园,不仅以园林著称,而且也是一座皇家博物馆,收藏极为丰富,堪称文化宝库。雨果曾说:“即使把我国(法国)巴黎圣母院所有的全部宝物加在一起,也不能同这个规模宏大而富丽堂煌的东方博物馆媲美。”园内陈设豪华精美,收藏有大量的艺术珍品。据目睹过圆明园的西方人描述,“园中富丽辉煌之景象,非予所能描色揣称,亦非欧洲人所能想见”。“各种宝贵的珍品,均积聚于此皇家别墅,千门万户之中。”上等的紫檀雕花家具、精致的古代碎纹瓷器和珐琅质瓶盏,织金织银的锦缎、毡毯、皮货、镀金纯金的法国大钟,精美的圆明园总图,宝石嵌制的射猎图,风景人物栩栩如生的匾额,以及本国其它各种艺术精制品和欧洲的各种光怪陆离的装饰品,应有尽有。

圆明园内收藏有极为丰富的图书文物,现仅举几例。文源阁是仿照宁波范氏天一阁而建的藏书楼,为著名的皇家北四阁之一,建成于乾隆四十年。阁中收藏乾隆钦定《四库全书》和康熙《古今图书集成》各一部。《四库全书》是中国古代最大的一部综合性丛书,收书3400余种,有近8万卷,36000余册。因《全书》篇帙浩瀚,当时又择其尤要者,编成《四库全书荟要》,计12000册。《荟要》共抄两部,一部贮在故宫ぴ逄茫另一部收藏于长春园含经堂的东厢“味腴书室”。另外,含经堂还有一外著名文轩――淳化轩,是专为收藏著名法帖《淳化阁帖》摹版而建的。《阁帖》原是北宋淳化三年(992年)摹刻的,包括王羲之、王献之乃至苍颉、夏禹、孔子等99人的书法名迹。帖分十卷,是我国的第一部大型丛帖,被誉为诸帖之祖。乾隆年间,根据《阁帖》的北宋初拓赐本,经过精审更定之后,进行钩摹刻石。历时三载,至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春,将所摹刻的144块帖版,镶嵌于淳化轩前的24间左右回廊之中。这就是著名的《乾隆重刻淳化阁帖》。不用说圆明园劫毁时,园内收藏的《四库全书》、《全书荟要》、《古今图书集成》、《淳化阁帖》摹版等珍贵图书文物,都未能幸免于难。这从一个侧面可反映出帝国主义侵略者火烧圆明园,对人类文化所造成的巨大破坏。

当然,任何事物都不会是十全十美的。圆明园如此之大,又是由几朝皇帝陆续扩建、改建的,加上封建帝王腐朽意识的影响,无论由哪个角度看,也还是有不足的。但是,就总体而言,圆明园确实是一座非常出色的优秀园林。可以说,它集中国几千年优秀造园艺术之大成,把中国古典园林推向一个新的高度。当年,一些西方人对中国园林刮目相看,也正是从圆明园开始的。

问题六:被称为“万园之园”的是 圆明园

问题七:被称为万园之园的是哪一园 被称为万园之园的是圆明园。

圆明园占地7766余亩,外围总长约16公里,它融中国传统 的木结构建筑与西洋的石建筑、中国北方园林的富丽堂皇与南方 园林纤巧灵秀为一体,体现了我国古代造园艺术的精华。在176 多年的建筑过程中,全国无数的能工巧匠,以巧夺天工的艺术手 法,将诗情画意的景色同建筑有机地结合起来,先后共构筑各类 木石桥梁166多座,园林景区136万多平方米,比故宫还多1万 平方米。园中还汇集了江南无数名胜景致,苏州的“狮子林”、 南京的“瞻园”、无锡的“秦园”、杭州的西湖十景,在园中都得 到再现。一园之中,湖光山色,红墙黄瓦,花红柳绿,美不胜 收。

问题八:被称为“万园之园”的是指 被称为“万园之园”的是指圆明园

万园之园指的是哪个园?

圆明园

圆明园是清代大型皇家园林,由圆明园及其附园长春园和绮春园(后改称万春园)组成,通称为?圆明三园?。圆明园占地面积3.5平方千米,规模宏伟,有一百五十余景,融会了各式园林风格,有?万园之园?之称,被誉为?一切造园艺术的典范?。

圆明园始建于1707年(康熙四十六年),最初是康熙帝给皇四子胤禛的赐园,康熙为之题匾?圆眀园?,?圆眀?为雍正法号。

1722年雍正即位以后,拓展原赐园,并在园南增建了正大光明殿和勤政殿以及内阁、六部、军机处诸多值房,欲以夏季在此?避喧听政?。乾隆帝在位期间除对圆明园进行局部增建、改建之外,还在紧东邻新建了长春园,在东南邻并入了万春园。圆明三园的格局基本形成。

嘉庆朝,主要对绮春园(万春园)进行修缮和拓建,使之成为主要园居场所之一。道光帝时,国事日衰,财力不足,但宁撤万寿、香山、玉泉?三山?的陈设,罢热河避暑与木兰狩猎,仍不放弃圆明三园的改建和装饰。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洗劫圆明园,抢掠文物,焚烧,同治帝时欲修复,后因财政困难,被迫停止,改建其他建筑。八国联军之后,又遭到匪盗的打击,终变成一片废墟。

圆明园在清室150余年的创建和经营下,曾以其宏大的地域规模、杰出的营造技艺、精美的建筑景群、丰富的文化收藏和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内涵而享誉于世,有万园之园之称,被誉为?一切造园艺术的典范?,被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称誉为?理想与艺术的典范?。

万园之园指的是哪个园

万园之园指的是圆明园。

圆明园曾以其宏大的地域规模、杰出的营造技艺、精美的建筑景群、丰富的文化收藏和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内涵而享誉于世,被誉为“一切造园艺术的典范”和“万园之园”。

圆明园座落在北京西郊海淀,与颐和园紧相毗邻。它继承了中国三千多年的优秀造园传统,既有宫廷建筑的雍容华贵。又有江南水乡园林的委婉多姿,同时又吸取了欧洲的园林建筑形式。把不同风格的园林建筑融为一体,在整体布局上使人感到和谐完美。

圆明园不仅以园林著称,而且也是一座收藏相当丰富的皇家博物馆。

圆明园简介

圆明园,中国清代大型皇家园林,位于北京市海淀区清华西路28号。占地350多公顷,其中水面面积约140公顷。由圆明园、绮春园、长春园组成,而以圆明园最大,故统称圆明园(亦称圆明三园)。圆明园不仅汇集了江南若干名园胜景,还移植了西方园林建筑,集当时古今中外造园艺术之大成。堪称人类文化的宝库之一,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一座博物馆。

圆明园大量仿建了中国各地特别是江南的许多名园胜景,其主要建筑类型包括殿、堂、亭、台、楼、阁、榭、廊、轩、斋、房、舫、馆、厅、桥、闸、墙、塔,以及寺庙、道观、村居、街市等。圆明园的园林造景多以水为主题,部分建筑包含大量欧式风格元素。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圆明园

圆明园为什么被称为“万园之园”

因为圆明园历经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等几代帝王耗时150年左右的不断修缮完善建造而成的。圆明园始建于1707年(康熙四十六年),最初是康熙帝给皇四子胤_的赐园,康熙为之题匾“圆_园”,“圆_”为雍正法号。

1722年雍正即位以后,拓展原赐园,并在园南增建了正大光明殿和勤政殿以及内阁、六部、军机处诸多值房,欲以夏季在此“避喧听政”。

乾隆帝在位期间除对圆明园进行局部增建、改建之外,还在紧东邻新建了长春园,在东南邻并入了万春园。圆明园的格局基本形成。嘉庆朝,主要对绮春园(万春园)进行修缮和拓建,使之成为主要园居场所之一。

扩展资料

圆明园的西峰秀色,是雍正、乾隆二帝每于七月初七,设七夕巧筵的地方。这里可远借西山景色,河西岸有一组叠山,松峦峻峙,山涧之中瀑布飞流急下。在此近观仰视有如庐山的峻峙气势,取名叫“小匡庐”。

坐石临流,仿自绍兴会稽山阴的兰亭。建于雍正朝,俗称流杯亭。东晋王羲之等文人雅士,曾于永和九年三月三(即上巳日),会于会稽兰亭,曲水流觞,赋诗修禊(祭祀活动),被传为佳话。

为什么圆明园被称作“万园之园”?

万园之园——圆明园

圆明园园史讲解提要

圆明园位于北京西郊,座落在海淀挂甲屯以北,南距畅春园里许。由圆明园、长春园、绮春园(后改万春园)组成。三园紧相毗连,统称圆明园。共占地350公顷,即5200余亩。比颐和园的全部陆地和水面面积还要大近千亩。它是清代康熙末叶起历经150余年,所建造的一座大型皇家宫苑,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五代皇帝,每年大部分时间居住在圆明园优游享乐,并在此举行朝会,处理政事。它实际上是当时除故宫之外的又一个政治中心,被皇帝特称为“御园”

圆明园的历史背景

清王朝入关定都北京之初,来自关外的满足统治者很不习惯于北京的炎夏气候,曾有择地另建避暑宫城的拟议。但开国之际,百废待兴,这种愿望一时难以实现。康熙初年,北京大内遭火灾后重修,为了防火、也可能为了防范宫廷暴乱而将各宫院之间以高墙隔绝开,形成许多封闭的院落,很不适合于居住。康熙帝玄烨早就打算选择一处清静空旷的环境另建“避喧听政”长期居住的地方。只是当时南方尚在用兵,政府财力不足。待到康熙中叶三藩叛乱平定、全国统一。明末以来大动乱之后出现一个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有所发展,政府财力也比较充裕,于是玄烨立即着手在北京的西北郊修建清代的第一座离宫型皇家园林——畅春园。

北京西北郊泉水充沛,有西湖、玉泉山、西山诸名胜,优美的风景很富于江南情调。在明代已经就是私家园林荟萃之区,海淀以北的丹棱便一带尤为集中,著名的勺园和清华园就在这里。清华园是明代皇亲李伟的私园,,面积约一千一二百亩-,位于今北京大学的西南、京颐公路西侧。畅春园即利用清华园旧址的十分之七,大约在康熙二十九年(1690)建成。玄烨每年的大部分时间都居住在这里。从此以后,清代帝王园居遂成惯例。

圆明园始建于清朝康熙46年,即公元1707年。最初是康熙给皇四子胤祯(即雍正)的赐园,范围略小于后来的圆明园。雍正即位后,在园的南部增建正大光明、勤政殿,以及内阁、六部、军机处诸值房。乾隆在位60年,对圆明园岁岁营构,日日修华,浚水移石,费银千万,他除了对圆明园继续进行局部增建、改建之外,并在其紧东临新建了长春园,东南邻并入了绮春园(原为王公私园)。至乾隆35年即1770年,圆明三园的格局基本形成。嘉庆时,主要对绮春园进行修缮和扩建,使之成为主要园居场所之一。至道光时,国事日衰,财力不足,但他宁撤万寿、香山、玉泉“三山”的陈设,罢热河避暑山庄与木兰狩猎,仍不放弃圆明三园的改建和饰。

圆明园是我国劳动人民创建的一处规模极为宏伟、景色无比秀丽的大型园林。它盛时有知名景群一百几十处,集殿堂、楼阁、馆斋、轩榭、亭台、廊庑等,总建筑面积二十万平方米,比故宫的全部建筑面积还多五万平方米。其中不仅移植江南和北方的众多名园胜境,继承和发展了我国的优秀造园艺术,并且还成功地引进了一区殴式建筑,即“西洋楼”,是当时最为出色的一座皇家园林。乾隆说它是“实天宝地灵之区,帝王豫游之地,无与逾此”。而且它在世界园林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盛名传至欧洲,被誉为“万园之园”和“东方凡尔赛宫”。法国大文豪雨果于一八六一年对圆明园有这样的评价,他说“你只管去想象那是一座令人心想神往的、如同月宫城堡一样的建筑。是一个令人叹为观止的无与伦比的杰作。人们常常这样说:希腊有帕特农神殿,埃及有金字塔,罗马有斗兽场,东方有夏宫(即圆明园)。

圆明园的盛时情况和造园艺术介绍

(一)清帝御园:

(1)宫庭区:圆明园盛时,皇帝每年自正月初十前后,就从故宫移到圆明园,除了外出巡游,坛庙祭祀,回宫庆典、经筵、斋居之外,常年在园内居住、理政,直到冬至节前数日才迁回紫禁城去过冬、过年。正因为圆明园的这种宫苑结合、以苑代宫的特殊功能,决定了它的基本格局:前宫后苑,以苑为主。

圆明园的宫廷区,取中轴对称、比较规整的布局,主要由大宫门、出入贤良门即二宫门、东西朝房、正大光明殿、勤政殿等,构成宫廷区的“前朝”。而前湖北岸的九州清晏一组大建筑群,则是帝后妃嫔居住的地方,相当于宫廷区的“内寝”。

正大光明殿,七间,卷棚歇山,为御园正衙,是皇帝上朝的地方。每年正月十五,清帝在此赐宴外藩和各国陪臣。皇帝生日、赐宴凯旋将士等也在此殿。乾隆58年,英国来华使臣马戛尔尼,向清帝赐奉的天文仪器、座钟等八件贡品,就安设在正大光明殿里。而在1860年,英法联军劫掠、烧毁圆明园时,他们的临时指挥部也曾两度设在正大光明殿。当时,据目击者英国随军牧师麦卡吉说,正大光明殿和周围建筑,当时因有军队驻扎,所以到第二天下午仍屹然存在。下午三时,当侵略军整队开回北京时,乃发布命令,把正大光明殿点起熊熊烈火,“园门和那些小屋,一个不留,一间不留,”统统被付之一炬)。正大明殿,真乃是圆明园兴衰荣辱的历史见证者!

勤政亲贤一景。仅邻正大光明之东。主殿叫勤政殿,是皇帝批阅奏章,召见臣工,处理日常政务的地方。性质与故宫“养心殿”相似。每当仲夏季节,皇帝就移到这里阅卷批章,传膳办事。当然,不论正衙提名“正大光明”,还是主殿匾额“勤政亲贤”,其用意无非是在标榜皇帝自己如何光明正大,勤于理政,如何亲近贤良,察纳雅言而已。

(2)后湖景区:宫廷区的后面便是著名的后湖景区,现在习惯上也叫九州景区,它是由环绕后湖九个小岛上的园林风景组合而成的,具有“内寝”和“御花园”的双重功能,是圆明园的中心景区。造园艺本也比较高。

九州是全国疆土“禹贡九州”的象征。据说大禹治水时,曾把中国划分为九州疆域,因此,我国至今仍有九州之称。后湖周围建为九岛,大概是要体现“一统九州,天下升平”的政治愿望。

当年在这九个小岛上,分别建有一组情趣各不相同的精美建筑,互相之间又彼此成景。这九景的四字题名是:九州清晏、镂月开云、天然图画、碧桐书院、慈云普护、上下天光、杏花春馆、坦坦荡荡、茹古涵今。

好了,今天关于“万园之园”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通过我的介绍对“万园之园”有更全面的认识,并且能够在今后的实践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或需要进一步的信息,请随时告诉我。

【版权声明】

本页面文章万园之园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用户本人,并不代表新高三网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包括不限于图片和视频等),请邮件至37918493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