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一流学科排名一览表目录
双一流学科排名一览表
1. 学科总体水平
学科设置:该学科是否涵盖了广泛的研究领域,是否形成了完整的知识体系。
学术声誉:该学科在国内外的学术界声誉如何,是否具备高水平的学术研究成果。
科研成果:该学科近年来的科研成果如何,是否有重大的突破和创新。
2. 学科师资力量
教师队伍规模:该学科的教师数量是否充足,是否具备合理的职称结构和年龄结构。
教师学术水平:该学科的教师是否具备高水平的学术成果,是否在国内外学术界有较高的影响力。
人才引进与培养:该学科是否能够有效引进和培养高水平的学术人才。
3. 学科科研实力
科研项目:该学科是否承担了众多的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是否具备雄厚的科研实力。
科研平台:该学科是否拥有先进的科研平台和设备,是否具备开展高水平科研的条件。
科研成果转化:该学科的科研成果是否能够有效地转化为实际应用,是否对经济社会产生了积极影响。
4. 学科创新能力
创新氛围:该学科是否具备浓厚的创新氛围,是否鼓励师生开展创新性研究。
创新成果:该学科是否取得了众多创新性的研究成果,是否在国内外学术界产生了重要影响。
创新能力评价:该学科的创新能力如何评价,是否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
5. 学科国际影响力
国际合作:该学科是否与国际知名学者和机构开展了广泛的合作与交流。
国际学术声誉:该学科在国际学术界的声誉如何,是否具备一定的国际竞争力。
国际学生与教师:该学科是否吸引了众多的国际学生和教师,是否具备国际化办学的条件和能力。
双一流学科数量排名介绍如下:
北大、清华(n个),浙大(21个),复旦(20个),上交(18个),南大(16个),人大(14个),东南大学与北师大(12个),中科大、武大、中山(11个)。
什么是双一流学科
双一流学科是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
“双一流”是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缩写。
这是继“211工程”和“985工程”之后中国高等教育领域的另一项国家战略。
2017年9月21日,教育部,财政部和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发布《关于公布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的通知》,正式确认并公布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大学和学科名单。
双一流专业含义
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简称“ 双一流 ”。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是******、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也是继“211工程”“985工程敏宏”之后的又一国家战略。
首批“ 双一流 ”建设高校共计137所,其中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42所(A类36所,B类6所),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95所; 双一流 建设学科共计465个(其中自定学科44个)。
到2020年,若干所大学和一批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若干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学科前列;
到2030年,更多的大学和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若干所大学进入世界一流大学前列,一批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学科前列,高等教育整体实力显著提升;
到21世纪中叶,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御轿数量和实力进入世界前列,基本建成高等教育强国。
9月21日,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公布,其中一流大学建设高校42所,一流学科建设高校95所。
“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如何遴选认定?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进行了权威解读。
向左转|向右转
三部委有关负责人介绍,“双一流”建设高校通过竞争优选、专家评选、政府比选、动态筛选产生,认定遴选程序主要分为四个步骤:
第一步,根据国务院《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以及三部委《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暂行)》,组建“双一流”建设专家委员会,具体承担遴选认定和审核建设方案的有关工作。
向左转|向右转
第二步,依托专家委员会,以学科为基础,确定遴选认定标准,产生拟建设高校名单及拟建设学科。
具体分为三个环节:综合考虑有关第三方评价的权威性、影响力及高校认可度,论证确定采用的第三方评价结果;以中国特色学科评价为主,特别是反映人才培养和学科水平的评价,酌情参考国际评价,统筹考虑国家战略、行业区域急需、不可替代性等因素,论证形成一流学科建设高校认定标准;根据认定标准,遴选产生137所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建议名单,随之对应产生了拟建设学科。
在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建议名单基础上,综合评价论证提出42所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建议。
此后,根据专家委员会的建议,三部委审议确定“双一流”拟建设高校及拟建设学科名单。
向左转|向右转
第三步,确定拟建设高校的建设方案。
第四步,三部委根据专家委员会意见,研究确定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报国务院批准。
第二轮双一流学科数量排名
第二轮双一流高校一共有147所,其中浙江大学建设学科数达到21个,仅次于清华北大。
山东大学建设学科数增至四个,但也仅排第33名,还要少于北京科技大学。
广东新增三所双一流高校,分别是华南农业大学,广州医科大学和南方科技大学。
相对于2017年42所“双一流大学”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和95所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2022年的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共计147所,新增7所“双一流”建设高校,这147所高校都拥有“双一流”建设学科,学科数量在1个至21个不等。
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由于在最新一轮的“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中不再统一公布,而是由学校自主确定建设学科。
因此,就“双一流”建设学科数量而言,浙江大学以拥有21个学科居榜单,复旦大学次之,上海交通大学居第3名,分别拥有20个、18个“双一流”建设学科,是我国拥有“双一流”建设学科最多3所大学,紧随其后的为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东南大学、武汉大学等,进入榜单前10名。
对于2022年最新一轮的“双一流”建设高校,相对于2017年第一轮入选高校,新增7所高校,包括湘潭大学、山西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广州医科大学、上海科技大学、南方科技大学、南京医科大学。
作为最新一轮进入“双一流”建设高校的大学,就发展势头而言是最强劲的。
当然,就其入选学科而言,学科实力也居全国各高校学科实力前列,是考生和家长报考性价比较高的一批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