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学习库 > 正文内容

货币供给量,什么是货币供应量?

网络王子11个月前 (01-09)学习库35

货币供给量目录

货币供给量

什么是货币供应量?

谈到国家发行货币量经常提到的M1、M2是什么东西?

什么是货币供应量?

货币供给量

货币供给量是指一国经济中用于交易和投资的货币总量,实际上也就是存在于企业、个人以及各个金融机构中的货币总存量。这个总存量由流通中的现金和存款组成。

货币供给量是各国中央银行编制和公布的主要经济统计指标之一,通常以天为单位进行统计,计算方法包括每日营业结束时、月初、月末等时点的货币量。同时,由于各国经济、金融发展和现实情况不同,以及经济学家对货币定义解释不同,各国中央银行公布的货币供应量指标也不尽相同。

从广义角度来看,凡是具有流动性的金融资产都在货币范围之内。在信用制度发达的现代经济社会中,客观上存在着许多可以称之为“准货币”的金融资产在发挥着货币职能,他们和传统意义上的货币区别日益模糊,这些金融资产与货币一样直接影响投资、储蓄,从而影响总产出。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需更全面准确的信息,可查阅金融学相关书籍或咨询专业人士。

什么是货币供应量?

广义货币供应量(M2)是指流通于银行体系之外的现金加上企业存款、居民储蓄存款以及其他存款。

它包括了一切可能成为现实购买力的货币形式,通常反映的是社会总需求变化和未来通胀的压力状态。

近年来,很多国家都把M2作为货币供应量的调控目标。

M2和狭义货币相对应,货币供给的一种形式或口径,以M2来表示,其计算方法是交易货币以及定期存款与储蓄存款。

M2的发展:

中国央行1月15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12月新增人民币贷款4825亿元,预期为5700亿元,前值为6246亿元;中国12月货币供应M2年率增长13.6%,预期增长13.9%,前值增长14.2%;中国2013年新增人民币贷款8.89万亿元,同比多增6879亿元。

中国12月货币供应M1年率增长9.3%,预期增长9.0%,前值增长9.4%;12月货币供应M0年率增长7.1%,预期增长8.0%,前值增长7.7%。

中国四季度外汇储备余额为3.82万亿美元,前值从3.66万亿美元修正为3.6627万亿美元;中国2013年社会融资规模17.29万亿元。

以上内容参考:

谈到国家发行货币量经常提到的M1、M2是什么东西?

市场货币供应量:M0、M1、M2

货币供应量是指某一时点一个国家流通中的货币量。

它是分布在居民人中、信贷系统、企事业单位金库中的货币总计。

货币供应量是影响宏观经济的一个重要变量。

它同收入、消费、投资、价格、国际收支都有着极为重要的关系,是国家制定宏观经济政策的一个重要依据。

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均衡,从需求方面看,主要决定于货币供应量是否适度。

现金(M0):就是一定时点上单位和个人所持有的现金,它随时可以直接作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进入流通领域,是最直接和最活跃的购买力。

狭义货币供应量(M1):就是现金(M0)加上企事业单位的活期存款。

活期存款可以随时签发支票和变现,所以它类同现金具有较强的流动性。

广义货币供应量(M2):是指M1加上准货币。

其中准货币包括企事业单位的定期存款、居民储蓄存款及其他存款。

准货币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直接变为现金。

回答来源于金斧子股票问答网

什么是货币供应量?

我国货币供应量划分为M0、M1、M2以及M3等几个层次:

M0=流通中的现金;

M1=M0 企业活期存款 机关、团体、部队存款 农村存款 个人持有的信用卡存款;

M2=M1 城乡居民储蓄存款 企业存款中具有定期性质的存款 信托类存款 其他存款;

M3=M2 金融债券 商业票据 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等。

在我国,M1是通常所说的狭义货币供应量,M2是广义货币供应量,M3是为金融创新而增设的。

拓展资料:

货币(Money)是商品交换的产物,是在商品交换过程中从商品世界分离出来的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俗称金钱。

通货(Currency,CCY)是度量价格的工具、购买货物的媒介、保存财富的手段,是财产的所有者与市场关于交换权的契约,本质上是所有者之间的约定。

包含流通中的货币、银行券等。

关于货币的本质仍然存在大量的争论。

经济学的货币概念五花八门,最初是以货币的职能下定义,后来又形成了作为一种经济变量或政策变量的货币定义。

传统上,货币定义主要有以下几种:

人们普遍接受的用于支付商品劳务和清偿债务的物品;

充当交换媒介,价值、贮藏、价格标准和延期支付标准的物品;

超额供给或需求会引起对其它资产超额需求或供给资产;

购买力的暂栖处;

无需支付利息,作为公众净财富的流动资产;

与国民收入相关最大的流动性资产等等;实际上,上述6条都属货币的职能定义。

最新的货币理论认为货币是一种所有者与市场关于交换权的契约,根本上是所有者相互之间的约定。

吾以吾之所有予市场,换吾之所需,货币就是这一过程的约定。

这一理论能够经受严格证伪和逻辑论证,解释所有货币有关的经济学现象,并为所有的经济学实践所检验,为几百年的货币本质之争划上了句号。

货币本质的逻辑推理和证明:

当市场处于物物交换阶段时,交换能否发生取决于交换双方的供给与需求互补性,这种互补性并不总是存在的,可能甲余A 缺B,而乙余B缺D,如果只存在甲乙双方,那么交换就无法进行。

假定存在丙,他余D缺A,那么在某个约定下,交换就可以在甲乙丙三者间以双方交换的形式发生。

这个约定就是:乙与丙约定可以用A来换取D,这样他就可以用B来和甲交换A,尽管A并不是他最终需要的,它充当了交换媒介的角色。

我们把在这个事例中的角色延伸开来,把甲指代成买家,乙指代成卖家,丙指代成市场,它既可以是某个丙,也可以是内部存在交换的组合。

这样A就充当了通货的角色,即甲用A来向乙购买他所需的B,而乙则持有A并用它来和丙交换D。

当交换在更大范围内发生,交换双方供给与需求双向匹配的重要性就不断降低,如果市场的规模足够大,那么就总存在可能的第三方,他能够提供缺失的供给来满足交换者的需求。

这个第三方就是市场,市场是包含所有交换者的总体。

在上述甲乙丙交换的例子中,我们假定丙包含丁、戊和庚来做一个一般的说明:假定丁余D缺E,戊余E缺F,庚余F缺A。

显然,交换如果能够进行,乙、丁与戊都应该和A的接受者约定A可以换取其所需,于是乙、丁与戊就有了一个共同的约定。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新高三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gs61.com/news/49766.html

分享给朋友:

“货币供给量,什么是货币供应量?”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