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科技学院教务目录
河南科技学院教务网络管理系统入口:http:jwgl.hist.edu.cnjwweb
最后,我想说的是,无论是对于学校还是学生来说,教务管理都是一个需要不断努力和完善的过程。只有通过共同努力和协作,才能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和学习体验。收到你的喜欢啦收到你的喜欢啦
河南科技学院教务处:0373-3040482
学籍学位管理科:0373-3040343
实践教学管理科:0373-3693067
考试中心:0373-3040782
教学研究管理科:0373-3040246
教材科:0373-3040437
学校介绍:
河南科技学院(Henan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位于河南省新乡市,是国家2011计划协同创新单位、河南省博士学位授予重点立项培育单位。
入选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全国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培训基地、国家高职高专师资培训基地。
截至2022年6月,学校占地面积2021亩,校舍面积64万平方米,图书馆各类文献资源总量达496万册(种),中外文期刊1500余种;设有20个教学学院,开设70个本科专业;拥有河南省重点一级学科10个,建有学术型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2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3个;现有教职工1760人,其中专任教师1432人,全日制普通在校生28300余人。
学校网站服务器、系统都比较。
。
。
同事登陆的多,或者什么的就上不去了,莫非你还没经历过选课?! 不用急的,你进不去,大家都进不去,学校必然延期或者其他什么措施,见怪不怪就好了。
河南科技学院教务网络管理系统入口:
河南科技学院是一所省属普通本科院校。
学校始建于1939年,前身为中国共产党早期创建的延安自然科学院大学部生物系,历经北方大学农学院、华北大学农学院、华北大学农学院长治分院、北京农业大学长治分校、平原农学院、百泉农业专科学校、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等时期。
2004年5月,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河南科技学院。
学校地处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河南新乡市,占地面积2176亩,校舍面积62万平方米。
建校80余年来,学科专业已涵盖农学、工学、理学、管理学、教育学、文学、经济学、法学、艺术学等9大学科门类,拥有21个教学学院,67个本科专业,合作办有独立学院--新科学院,全日制普通在校生28230人。
图书馆各类文献资源总量达303万册(种),中外文期刊1500余种。
学校建有国家级特色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卓越职教师资培养计划改革试点专业和卓越农林人才培养计划改革试点专业等15个,河南省一流专业、特色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本科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等36个。
学校是河南省博士学位授权立项建设单位、河南省特色骨干学科(群)建设高校,作物学学科和园艺学学科群为河南省特色骨干学科(群)。
有省重点一级学科10个。
建有学术型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2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7个。
学校是国家“2011”计划协同创新单位,建有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
学校有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国际合作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45个,有河南省科技创新团队、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省高校教学团队、省优秀基层教学组织等46个。
建有国家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展示基地、国家级现代蜜蜂产业技术综合试验站、河南省现代棉花产业技术体系共性技术研究中心,是教育部确定的首批“全国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培训基地”、“国家高职专科师资培训基地”。
学校全面落实“质量立校”战略,着力培育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快专业、课程和教学团队建设,积极推进以学生为中心、以产出为导向的教育教学改革,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
2001年以来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3项、省级教学成果奖50余项。
近三年来,学生在全国蓝桥杯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机器人大赛、全国“互联网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等比赛中获得国家级以上奖励200余项。
建校以来,为国家培养了12万余名高级专门人才,其中有以中国工程院院士张新友为代表的科技英才,有以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买兴普为代表的基层优秀管理人才,有以河南广安集团董事长高天增为代表的企业精英,还有众多中高等职业院校优秀教师和管理骨干,以及大批省级、厅级、县级政府高级管理人才,他们为河南省乃至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学校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拥有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师资队伍。
现有教职工1677人,其中专任教师1363人,教授等正高级专业技术人员128人,副教授等副高级专业技术人员427人,博士、硕士生导师420余人,双聘院士、中原学者7人,河南省特聘教授、校级特聘教授24人。
现有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科技管理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1人;河南省优秀专家、享受河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3人;全国模范教师、优秀教师12人;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河南省教学名师、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20人;河南省模范教师、优秀教师23人;河南省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112人。
聘请70余名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为兼职教授、客座教授。
学校积极贯彻“科技兴校”战略,持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改革开放以来,学校完成国际合作项目,国家“863”、“973”计划、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科技攻关、转基因生物重大科技专项支撑计划等科研课题3933项,获科技成果奖1605项,其中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3项,国家科技进步奖7项。
1985年学校主持培育的小麦品种“百农3217”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实现了黄淮地区小麦生产水平的跨越式提升;2013年学校主持培育的小麦新品种“百农矮抗58”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为国家粮食生产和中原经济区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受到河南省人民政府嘉奖,成为全省高校的骄傲。
学校不断强化服务意识,积极对接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
坚持“产学研”协同发展,突出科技引领,注重产教融合,主动推动学校与行业企业共建人才培养基地、技术创新基地、科技服务基地;主动融入一带一路、粮食生产核心区、中原经济区、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中原城市群等国家战略;主动与地方政府对接,独创共建新模式,较好实现了独立学院的转型发展。
学校积极开展社会服务,不断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力度,2018年高等学校科技统计资料显示我校技术转让收入在全国高校排名47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