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识教育课程有哪些? 湖北大学通识教育学院的通识教育

通识教育课程有哪些? 湖北大学通识教育学院的通识教育

好久不见,今天我想和大家探讨一下关于“通识教育是什么意思 有哪些课程”的话题。如果你对这个领域还不太熟悉,那么这篇文章就是为你准备的,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通识教育课程有哪些?

问题一:大学教育通识课程包括哪些 不同的学校 不同的要求吧?

问题二:什么是通识课程 就是非专业课程,浙师大分通识1和通识2,通识1是全校学生都必须选的,如语文处数学,英语等,通识2就是作为选修课,全校学生都可选的,有文科的,有理科的,文科可选理科,理科可选文科

问题三:人文社会科学类通识教育课程包括哪些 人文社会科学类通识教育课程包括哪些

只要是礼仪方面的知识都适合人文社会科学有关的,通识教育成“必修课” 大一第一学期:中文写作、西方文明;大一第二学期:中文沟通、中国文明、心理学概论;大学二年级:艺术与审美、批判性思维与道德推理、生命科学导论

问题四:什么是通识教育 壹、前言─由「共同科」到「通识教育」的沿革

「通识教育」一词在国内大学场园普遍出现,还是晚近的事情。谈到「通识教育」的缘起,不能不提到早期的「共同必修科目」(简称必修科)教学。1958教育部颁布的大学「共同必修科目」主要以国文、英文、历史、国父思想等课程为主。自1984年8月我国各大学全面实施通识教育课程选修制度后,各大学院校陆续实施通识教育。如果勉强类比的话,行之多年的「共同科」教学似乎可以算是通识教育课程的前身,然而两者实有偌大差异,「共同科」教学时期,因政治环境、师资、教材等各方面的限制,在在予人「共同科」教学为洗脑、填鸭、混学分的不良印象,而这种负面评价也成为今日通识教育向前迈进的一大阻力。经过一、二十年的摸索、实践与改善后,当前在大学校园内对于什么是「通识教育」已有较一致的看法,然而对甫入大学的新生同学和社会大众而言,则仍是不甚清楚的概念。

贰、通识教育的理念与内涵

通识教育最根本的理念,应是通识思维能力的培养,所谓通识思维能力即想得更深入、看得更宽阔、判断得更正确的能力。易言之,通识思维能力应包括思考力、感受力、理解力、分析力、想像力、创造力、判断力、洞察力等的综合能力的养成,而这种能力的养成又来自将不同知识贯通的训练。因此,通识教育课程的多元化与多样化可以想见,而通识教育在大学教育的重要性也就不言而喻。

通识教育的实施,一方面在于赓续中等教育的教学基础─特别是人文与社会科学课程-,另一方面则是持续强化高等院校学生未来进入社会能独立自主、卓然自立的预备教育。为此,通识教育的内涵可由以下几个角度来叙述:

一、基础教育:通识教育乃高等院校同学进入专业教育阶段前的养成教育,可说是种广义的基础教育,其中如语文课程、跨学科入门课程等更是了解不同文化与不同知识领域的重要基础教育。

二、全人教育:全人教育意谓完整人格的教育,其用意在避免学生因过度接受科技等专业训练,而导致人格发展的偏颇。

三、终身学习教育:通识教育不仅是大学教育的一环,也应是学生离开大学校园后持续学习与成长的根本教育。

总而言之,通识教育不应是什么都学一点的普通常识教育,而应是教导学生如何将理论与生活结合、如何将各种知识会通、贯通的教育。

参、通识教育的内容

伴随大学自主化、校园民主化、教学多元化等思潮的冲击,刚从「共同科」教学解放的通识教育课程可说五花八门、琳琅满目,甚至如「插花艺术」、「宠物饲养」、「宝石鉴定」等课程都被划入通识教育课程。至今,通识教育课程应包括哪些主要内容已有较清楚的轮廓,例如以下这些主题便是常被提到的内容:

一、人文教育─尤其是文史哲艺等课程;

二、社会科学教育─包括政治学、社会学、心理学、经济学等课程;

三、自然科学教育─包括物理、化学、数学、生物等课程;

四、管理科学教育─包括信息科技等课程;

五、生命教育─包括死亡学、生命科学等课程;

六、两性教育─包括婚姻与家庭、两性平权等课程;

七、环境教育─包括生态保育、环境保护等课程;

八、公民资质教育─包括法治教育、人权教育等。

这些课程除了按领域性质规划外,多学科、多领域合开的课程,也逐渐成为各校通识教育课程中的特色。经由不同学科的集成、对话,更有助于通识教育理念的落实。

肆、对通识教育的误解

......>>

问题五:什么是通识教育? 通识教育是英文“general education”或liberal education的译名,也有学者把它译为“普通教育”“一般教育”“通才教育”等等,即一种特殊的教育方式。

通识教育本身源于19世纪,当时有不少欧美学者有感于现代大学的学术分科太过专门、知识被严重割裂,于是创造出通识教育,目的是培养学生能独立思考、且对不同的学科有所认识,以至能将不同的知识融会贯通,最终目的是培养出完全、完整的人。自从20世纪,通识教育已广泛成为欧美大学的必修科目。通识教育的思想,源远流长。《易经》中主张:“君子多识前言往行”;《中庸》中主张,做学问应“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古人一贯认为博学多识就可达到出神入化,融会贯通。《淮南子》中说“通智得而不劳”。通识教育可产生通人,或者称之为全人。

问题六:通识课到底是什么课 就是非专业课程,浙师大分通识1和通识2,通识1是全校学生都必须选的,如语文,数学,英语等,通识2就是作为选修课,全校学生都可选的,有文科的,有理科的,文科可选理科,理科可选文科。

问题七:专识教育与通识教育的区别什么? 专识教育与通识教育的区别是:

含义:专识教育就是针对某一专业方向的教育。通识教育有两层意义:其一是指通才教育;其二是指全人教育。通识教育作为近代开始普及一门学科,其概念可上溯至先秦时代的六艺教育思想,在西方可追溯到古希腊时期的博雅教育意念。

目标:专识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让学生对某一特定的专业所学的课程精通,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通识教育是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条理性和智慧,让学生学会自主思考,从通识教育中获得的众多知识和掌握的考察和分析工具将使你拥有自己的意见、态度、价值、观念,它们不是来自父母、同伴、教授的权威,不是建立在无知、异想天开、或偏见的基础上,而是根据自己可靠的理解和考察、论证和证据的评价而得来的。让学生觉得世界变得可以理解了。

问题八:选择教育知识与能力通识教育选修课的目的是什么 大学通识教育的目的与功能

讨论大学教育改革和通识教育,的确需要深入思索大学究竟培养什么样的人,即通识教育的目的与功能是什么等问题。通识教育的目的与功能应该与高等教育的本质相一致。教育的本质是培养和塑造人。⑤通过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增进社会关怀,正确处理各种关系,加强生活技能及科学素质,达到培养和塑造“良心人”与“自由人”的目的。一个人只有具备良心,其能力对社会才有意义;一个人只有成为“自由人”,才会有才干、有创造力。培养和塑造“良心人”与“自由人”是我国大学通识教育的根本目的与功能。

(一)通识教育的首要目的是培养和塑造“良心人”教育的首要目的是使人为善,通识教育首先应该是一种良心教育。良心是人性的基础,没有了良心,人类的劣根性就暴露无遗。社会中的诸多弊病,如吸毒、抢劫、诈骗、凶杀、家庭破裂等现象,都与人类的良心有关。蔡元培先生曾说:“教育理应帮助被教育者,给他发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与人类文化上尽一分子的责任。”教育职责不仅仅给予人谋生技能,更重要的是运用高尚的道德完善人的心智,对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界的关系以及个人应承担什么样的社会责任进行思考。

以单纯经济增长为目标的出国家建设一日千里,飞速前行。

口导向和发展战略中的中短期利益与长远利益比例失衡,使得从人文社会到生态环境的进步不可持续。这种狭隘的功利主义影响了社会人文精神建设。当前的教育很大程度上局限于为了适应工业文明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大学习惯专业化教育模式,教师、学生以及课程设置、教学方法乃至管理体制和规章制度都最高效。然而,人们缺少打上了专业教育印记,并被认为最轻便、

基本原则和同情心,缺乏道德和正义感。蔡元培先生指出:“我们应该反思,大学是否真心诚意关心学生,是否有足够的能力把人生道理更好地告诉每个学生。如果缺乏对于人生价值的领悟,他们何以珍惜未来,何以影响社会?”虽然各级教育机构坚持不懈地扩展德育教育的深度和广度,可更多则流于形式,并非那种能内化为人行为的良心教育。大学理应深刻反省教育本源,重新认识学校使命,注意培养学生运用人类知识传统观察问题和理解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对现实问题的关心度与洞察力,即把学生塑造成为富有社会责任感的“良心人”。

(二)培养和塑造“自由人”是通识教育的另一重要目的大学教育的目的和功能之一是培养自由人。⑥教育的目的,是要将人由一种状态,带到另一种状态,带到另一种更理想、更圆满的状态。柏拉图《理想国》中著名的“洞穴”比喻,讲的就是教育本质,即将人从虚幻的洞穴里带出来,见到那象征善的理念的太阳。而康德在回答“什么是启蒙”的时候,也阐明人要勇敢地公开运用理性,彻底从不成熟状态中解放自身。所以,人的自由发展是教育的重要目的之一。⑦通识教育的目的在于训练学生进行有效思维,提升表达思想、判断和鉴别价值等方面的能力

问题九:大学通识教育是什么? 5分 通识教育(General Ed骇cation),首先指的是一种教育理念,面向所有人的教育理念,大学的办学理念,来自各方的人一起学习。

问题十:大学课程分类包括哪些方面 通修课程是指高校本校内不管文理专业的学生都要选修的课程。

通识课程是指高校实施通识教育,对大学生开设的非专业性教育课程。如财经类院校引入非经管类的课程,像环境科学、地球科学、生物化学、弹道武器、纳米技术、中医药学、管理科学与系统工程、气象学等之类任何一门课程教育,都会带来本校已有学科领域外的大量知识信息,扩充学生对不同学科领域的认知,开拓其视野。

任修课程是指高校在规定的学分内,指定的几门课程中提供给学生任意选修一种或几种的课程。

方向类别的课程,主要是大学开设的专业中会有很多方向为此而开设的课程,如金融学下设证券学、货币银行、国际金融等方向,如果将来研究生或就业去向是证券投资,那么证券学就是选择这个方向类别学生的课程。

通识教育是什么

通识教育是指为了培养人的综合素质和适应社会需要而开设的一门涵盖各个领域知识、技能和态度的教育。

其一,从通识教育的性质角度加以阐述。通识教育是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通识教育是“非专业、非职业性的教育”;通识教育是对所有大学生的教育;通识教育是一种大学理念,即整个大学的办学思想;通识教育与自由教育同义,通识教育的实质就是对自由与人文传统的继承。

其二,从通识教育目的的角度进行阐述,如:“通识教育指非职业性和非专业性的教育,目的在于培养健全的个人和自由社会中健全的公民”;“通识教育作为大学的理念应该是造就具备远大眼光、通融识见、博雅精神和优美情感的人才的高层的文明教育和完备的人性教育”;“通识教育旨在给学生灌输关于好公民的态度和理解”等等。这类定义强调通识教育是关注人的生活的、道德的、情感的和理智的和谐发展的教育。

其三,从通识教育的内容角度进行论述。如:“给20岁-25岁的青年一种关于人类兴趣的所有学科的准确的、一般性的知识”;“通识教育是一种使学生熟悉知识主要领域内的事实的思想的教育类型”。这类定义认为,通识教育是关于人的生活的各个领域的知识和技能的教育,是非专业性的、非职业性的、非功利性的、不直接为职业作准备的知识和能力的教育,其涉及范围宽广全面。

通识教育是大学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全面发展人才的基础,通识教育不仅有利于学生个人的成长,也对整个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通过这些课程,学生可以拓宽自己的眼界,了解世界上不同的文化、历史和价值观念,并具备跨学科的综合素质和全球视野。

湖北大学通识教育学院的通识教育

通识教育虽然在中国还不算为人所知,但再国外早有先例。

一、什么是通识教育?——更多地具有传承文化的功能

“通识教育”的概念最早源于欧洲的自由教育,但它的形成则在美国,并且是美国等西方国家大学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适应性的产物。

在各个特定的历史和社会条件下,通过不断学习借鉴西方国家通识教育与大学制度,我国通识教育理念的内涵与外延也不断变化与发展,但一般可理解为通识教育主要或更多地具有传承文化的功能。

通识教育是一种教育理念,是在高等教育阶段面向全体学生进行的除专业教育之外的基础性的人文和科学知识的传授、个性品质的训练、公民意识的陶冶。它要求学生广泛学习不同学科领域的知识和研究方法,促进不同学科的融合,强化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教育。在我国现行的普通本科高等教育中,多数通识教育课程一般在低年级阶段开出,学习时间也一般为一年或一年半。如果说专业教育旨在培养学生在某一知识领域的专业技能和谋生手段,而通识教育则是通过知识的基础性、整体性、综合性和广博性,使学生拓宽视野、避免褊狭,培养独立思考与判断能力、社会责任感和健全人格,并教化学生学会做人、做事。因此,通识教育也可以理解为打基础的教育,是培养德才兼备和创新性人才的必然要求。

二、我国普通高校通识教育现状与进展如何?——中国大学本科教育之变革

众所周知,我国现阶段高等教育发展迅猛,已提前实现了大众化。但在当前社会环境下,社会发展瞬息万变,大学教育的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矛盾日趋突出,并普遍面临着人文精神缺失、创新力不足、素质结构失调等严峻的挑战。如何在激烈的办学和就业竞争条件下,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让大学教育与社会需要相适应,则通识教育已逐渐成为我国高校人才培养的共识和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命题。

在我国普通高校中,复旦大学早在2005年就率先在新生中实行一年的通识教育,新生不分专业、全部进入复旦学院(通识教育学院)学习;宁波大学的阳明学院也是专门负责全校按学科大类培养一年级新生的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通识教育学院;浙江大学将竺可桢实验班的人才培养经验推广至全校范围,其人才培养方案规定本科生前期通识教育要全部修满48个学分的通识课程,后期则突出宽口径和交叉培养;中山大学在通识教育中十分注重文化素质教育,并构建了高质量的文化素质教育选修课程体系,如自然科学与现代科学技术、社会科学与行为科学、人文科学与技术、生命科学与医药等四大类,要求学生至少选修16学分,其中跨学科门类选修课不少于50%;南京大学实行“大类培养、专业培养、多元培养”三个培养阶段,其中的大类培养即为通识教育;我省的教育教学改革也不断深入推进,各高校人才培养基地和实验班也不断增加。

2008年,“大学通识教育论坛”在复旦大学召开,46所高校(包括香港地区)的校长和知名学者聚集复旦大学研讨本科教学改革。论坛会上,与会校长和学者们对大学如何发挥传统中华文化的作用,如何理解大学在和谐社会构建中的角色和作用,如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完善人格和综合素质等方面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并共同呼吁我国大学应当在本科教育阶段大力发展通识教育,并以此作为发展大学生全面素质的推进器。本次论坛对我国大学本科教育教学改革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通识教育模式很快在我国各高校本科教育中全面实施,并不断完善和发展。

三、该校通识教育有什么特色?——创建多元化的人才培养体系

该校在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确立了“一流本科教育”的建设目标,着力培养优秀人才,使学生具备三种素质(即通识素质、专业素质、创新素质)、两种能力(社会适应能力与自我发展能力)。同时通过大力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取得了一批国家级和省部级重大教学改革成果,构建了多元化的人才培养体系,通识教育模式逐步完善,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

●实行双学位和主辅修制度,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

1985年该校开始试行主辅修和双学位制。1996年开始,学校先后与原武汉交通科技大学、武汉冶金科技大学进行区域性协作,开展校际间互开辅修专业和选修课程。2005年,面向武汉地区所有高校学生开展双学位或双专业的辅修教育。2009年,根据《湖北省教育厅关于实施武汉城市圈中央部属高校与地方高校支持合作计划的若干意见》鼓励学生参与武汉大学的第二学位(专业)学习。这种复合型的人才培养模式,使学生学得进、用得上,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

●探索精英教育,实施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计划

学校分别在1995年和1997年申办成功国家级中国语言文学(文科基地班)、化学生物学(理科基地班)专业。2002年申办成功省级文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验班、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验班和生物科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验班。基地和试验班开办以来已为国家输送人才800余人。

2007年学校在国家文、理科基地班和省级文科人才培养模式试验班的基础上试办“楚才试验班”。2008年创立楚才学院,开设楚才计划班,当年单独招生。2010年,“湖北大学人文社会科学拔尖创新人才培育试验计划” 获批省级人才培养模式试验项目。2010-2011年,环境工程(节能环保产业)、电子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产业)以及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新材料产业)分别获批湖北省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

●实施个性化培养,大力开展创新教育和实践活动

实施通识教育以来,该校历届学生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ITAT教育工程就业技能大赛、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CCTV杯”全国英语演讲比赛、全国大学生广告设计大赛、湖北省大学生化学实验技能大赛、湖北省大学生物理实验创新设计大赛、湖北省生物实验技能竞赛、湖北省大学生优秀科研成果评选等重大赛事中共获得省级以上奖励800余项次。

四、该校新生通识教育课程主要包括哪些内容?——突出通识教育、辅以专业教育,创新实践教育

●突出通识教育,强化夯实基础

课程包括必修课和选修课两类,其中必修课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代史纲要”、“大学英语”、“大学体育”、“计算机基础”、“军事理论”等;选修课包括“历史与文化”、“经济与社会”、“科学与研究”、“文化与艺术”、“沟通与领导”、“学科前沿”、“学生学业规划”、“体育与健康”等。

●辅以专业教育,了解专业和学科前沿

课程主要为专业介绍、学科大类教育基础课和部分专业教育基础课。

●创新实践教育,培养素质与能力

课程主要包括读书活动、英语网络自主学习、演讲比赛活动、音乐与艺术欣赏、湖大思睿讲坛、走进港城、钢城和社区等等。

五、通识教育学院的管理模式有什么特点?——营造良好的成长氛围,实行半军事化和半封闭式管理

按学校规定要求,通识教育学院设在阳逻校区,全面负责9个学院41个相关专业新生的教学与管理工作,所有学生将按学科大类开展通识教育学习,一年后回校本部(武昌校区)母体学院继续专业学习。

通识教育学院对学生实行半军事化和半封闭式管理。新生入学后,学院将按教学计划开展军训和一系列入学教育活动,包括国防教育、校史教育、校纪校规教育、安全教育和专业教育等,培养学生的养成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学院将通过严密的课堂教学组织和课外实践活动等措施,让学生充分感受大学,规划人生,励志成长,为后续专业学习和自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院所有课程教学工作全部由校本部7个相关学院教师承担,第一学期共开设69门课程,230个教学班,授课教师近120名。

学院将突出“以人为本”的教育宗旨,努力营造良好的成长氛围和人文环境,开展教风、学风建设和师德、师风建设,大力倡导教书育人和尊师重教,形成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的校园风尚。

在学校党委的坚强和有力领导下,学院将大力改善办学条件和校园环境,并紧紧依靠当地政府,维护校园稳定和正常的教学秩序,使校园充满秀气、雅气和文气,让学生有归属感、安全感和满足感。

什么是通识教育

通识教育是教育的一种,这种教育的目标是:在现代多元化的社会中,为受教育者提供通行于不同人群之间的知识和价值观。

通识教育本身源于19世纪,当时有不少欧美学者有感于现代大学的学术分科太过专门、知识被严重割裂,于是创造出通识教育,目的是培养学生能独立思考、且对不同的学科有所认识,以至能将不同的知识融会贯通,最终目的是培养出完全、完整的人。自从20世纪,通识教育已广泛成为欧美大学的必修科目。

扩展资料:

通识教育的性质决定了通识教育存在的合理性。而现今教育制度的漠视通识教育及其所导致的一系列社会问题,愈发表明了通识教育的必要性所在。高等教育中通识教育的必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全球化趋势所带来的多元文化之间的冲突碰撞,迫切需要大学的通识教育。社会经济高速发展,整个世界日趋一体化。在此一体化的过程中,首先即会碰到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这个问题便是不同文化之间冲突碰撞的问题。

2、我国高校长期实行的专业化教育模式迫切呼唤大学通识教育的出现。专业化教育模式是我国高等教育在特定时期、特定社会背景中的选择。这个选择尽管在当时有合理性,对我国社会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不过缺陷也是明显的。过分强调专业划分,把学生的学习限制在一个狭窄知识领域,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百度百科-通识教育

渭南师范学院通识课六大类分别包含哪些课程

通识课六大类分别包含:经济社会课程、沟通领导课程、技术与设计课程、历史与文化课程、科学与研究类课程。

通识课程就是非专业课程,如语文,数学,英语等,通识就是作为选修课,全校学生都可选的,有文科的,有理科的,文科可选理科,理科可选文科。通识教育是教育的一种,这种教育的目标是:在现代多元化的社会中,为受教育者提供通行于不同人群之间的知识和价值观。

渭南师范学院简称“渭南师院”,位于陕西渭南,是一所以教师教育为主要特色的多科性普通高等院校。具有学士学位授予权,与中国国内外15所高校合作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2018年5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朝阳、西岳、汉马三个校区建筑面积近86.8万平方米;下设12个二级学院及国际交流学院、中华仓颉汉学院和继续教育学院,有64个本科专业;教职工1300余人;在校生17000余人。

通识课程主要包括哪些课程

通识课程是每个大学都会有的课程,那么大学教育的通识课程主要包括哪些呢?下面我为大家详细盘点一下相关信息,供大家参考。

通识课程包含哪些内容

一、语言课程

语言课程的学习包括本国语言课程和外国语言课程。二者缺一不可。

二、数学课程

数学课程不仅能训练人们严密、清晰的思维能力,同时还是现代社会人们学习其他科学的基本工具,数学课程还包括对计算机技术的学习。

三、文学与艺术课程

文学与艺术课程的学习能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判断能力。可以说是鉴别艺术品的眼睛和耳朵。

四、历史与文化课程

学习历史与文化课程能获得人类文明发展进程的知识,同时也能正确认识宇宙、社会以及我们自身。能更好的学会用历史分析的方法看待处理现实生活中的各种问题。

五、社会分析课程

社会分析课程帮助学生了解社会,把握社会运行的机制和规律,正确认识和处理各种复杂的社会问题。

六、道德思考课程

道德思考课程能使学生充分了解自身的存在,探索生命的意义。道德思考课程中还包括科学与技术课程和体育课程。

通识教育课程的必要性

专业化教育模式是我国高等教育在特定时期、特定社会背景中的选择。这个选择尽管在当时有合理性,对我国社会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不过缺陷也是明显的。过分强调专业划分,把学生的学习限制在一个狭窄知识领域,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社会生产的发展日新月异,旧工作岗位不断消失,新工作岗位不断出现。而高等教育中专业的变化,已经无法跟上社会职业的变化。过去大学毕业生就业中的"专业对口"已经不再是一个目标了。高等教育的专业化做得越好,学生就越难适应变换了的工作,情况可能越糟糕。应对工作岗位的变化,培养学生的一般能力,似乎比专业化更为有效。而当前的产业升级和建立创新型和谐社会要求高等教育培养深入了解人性、市场和社会的人才。

好了,今天关于通识教育是什么意思 有哪些课程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对通识教育是什么意思 有哪些课程有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希望这个话题通识教育是什么意思 有哪些课程的解答可以帮助到大家。

【版权声明】

本页面文章通识教育是什么意思 有哪些课程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用户本人,并不代表新高三网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包括不限于图片和视频等),请邮件至37918493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