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有献身科学事业的科学家事例? 为科学而献身的科学家有哪些?

谁有献身科学事业的科学家事例? 为科学而献身的科学家有哪些?

感谢大家提供这个为科学献身的科学家有哪些问题集合,让我有机会和大家交流和分享。我将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学习,为每个问题提供清晰而有条理的回答。

谁有献身科学事业的科学家事例?

牛顿

物理学家牛顿小时候看到苹果熟了,掉下来很好奇,他想,地球上的东西,失去了支持后为什么都掉到地上来,而不会向其它方向掉呢?后来,他终于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爱迪生

爱迪生小时候对什么都感兴趣。对自己不了解的事情总想试一试,弄个明白。有一次他看见花园的篱笆边有一个野蜂窝,感到很奇怪,就用棍子去拨,想看个究竟,结果脸被野蜂蜇得肿了起来,他还是不甘心,非看清楚蜂窝的构造才行。爱迪生后来成了举世闻名的大发明家。

哥白尼

哥白尼慑于教会的统治,怕遭到反对和迫害,迟迟不愿将《天体运行论》公开出版。1543年5月24日,哥白尼在他弥留之际,才在病榻上见到了刚刚出版的《天体运行论》样书。

尽管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公布后,受到社会上宗教势力和守旧的人们的污蔑和攻击,甚至于信仰宣传这一学说的人也被残酷的镇压和迫害,但是哥白尼的学说,取得了最终的胜利。哥白尼和他的《天体运行论》就像是黑暗夜空中闪烁的巨星,一直放射着璀璨的光芒。

爱因斯坦

一个12岁的孩子,在不可思议的感受中迷上了数学,而且初次领略了一个古老又永恒的哲学命题:思维与存在的关系。一个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的平方相加等于斜边的平方。这个平方并不是显而易见的,可是却能证明。人的思维能证明不是显而易见的事情,这是多么奇妙!那么量一量行不行呢?我们现在无法知道小爱因斯坦当时是否作过这样的设想。从上边引证的自述来看,爱因斯坦直觉地感到:不行。一千次、一万次量度不能代替一次证明,一次证明却能代替一千次、一万次量度。几何学给爱因斯坦带来的思维奇妙性,使他来不及按部就班,竟一口气把《圣明几何学小书》学到最后一页。 在爱因斯坦步入自然科学领域的最初几步,有两个人是很重要的,虽然很难说他们两人在思想上对爱因斯坦有什么大的影响,但正是他们,把打开自然科学殿堂大门的第一把钥匙递给了爱因斯坦。这两个人是爱因斯坦的叔叔雅各布·爱因斯坦和来自俄国的大学生塔尔梅。 雅各布·爱因斯坦是个很有事业心并且精力充沛的人,是一个工程师,也和赫尔曼·爱因斯坦一样爱好数学,就是他动员赫尔曼·爱因斯坦一家移居慕尼黑。在工厂里,他管技术;在家里,他则是小爱因斯坦入学前的数学启蒙者。爱因斯坦上学后,雅各布叔叔常常给小爱因斯坦出些数学题让他解答。每当正确解答后,爱因斯坦就特别高兴。 1888年10月,爱因斯坦从慕尼黑国民学校进入路易波尔德中学学习,一直读到15岁。这期间,来自俄国的大学生塔尔梅成为爱因斯坦家里的常客。塔尔梅每星期四到爱因斯坦家来吃晚饭,这是慕尼黑犹太人帮助外国来的穷苦犹太学生的慈善行动。塔尔梅是学医的,但对各种自然科学知识以及哲学均抱有兴趣。他对小爱因斯坦的超常求知欲及能力很吃惊。那本让爱因斯坦终身难忘的“神圣的几何小书”便是塔尔梅送给爱因斯坦的。一开始,塔尔梅总是和爱因斯坦谈论数学问题,越谈就越引起爱因斯坦对数学的浓厚兴趣。对学校枯燥教学方式厌倦的爱因斯坦干脆自学起微积分,他提出的数学问题常弄得中学数学老师张口结舌,不知如何回答。 尽管爱因斯坦的数学成绩永远第一,但老师并不喜欢他。 一次,一个老师公开对他说:“如果你不在我的班上,我会愉快得多。”爱因斯坦不解地回答:“我并没有做什么错事呀!”老师回答说:“对,确是这样。可你老在后排笑着,这就亵渎了教师需要在班级中得到的尊敬感。” 爱因斯坦当然没有任何过错,他的老师的抱怨也可理解。爱因斯坦超常的数学能力确实让一个普通的中学教师感到难堪和无法言说的心理压力。 和这位教师不太大度的心理相反,塔尔梅虽不久后也不是爱因斯坦数学上的对手了,但他依然热情地为爱因斯坦介绍当时流行的种种自然科学书籍和康德的哲学著作,特别是布赫纳的《力和物质》、伯恩斯坦的《自然科学通俗读本》,给爱因斯坦留下极深的印象。在伟大的科学家们的生涯中,人们发现:他们往往在年幼时期由于偶然的机会接触到一部著作,从而对他们的命运产生重大影响。爱因斯坦也不例外,他在《自述》中说: “在12—16岁的时候,我熟悉了基础数学,包括微积分原理。这时,我幸运地接触到一些书,它们在逻辑严密性方面并不太严格,但是能够简单明了地突出基本思想。总的说来,这个学习确实是令人神往的;它给我的印象之深并不亚于初等几何,好几次达到了顶点——解析几何的基本思想,无穷级数,微分和积分概念。我还幸运地从一部卓越的通俗读物中知道了整个自然科学领域里的主要成果和方法,这部著作①几乎完全局限于定性的叙述,这是一部我聚精会神地阅读了的著作。当我17岁那年作为学数学和物理学的学生进入苏黎世工业大学时,我已经学过一些理论物理学了

华罗庚

1950年2月,华罗庚带着全家悄然登上一条不大的邮船,离开生活了4年的美国。当他踏上祖国土地的时候,电波播送了他的《告美国同学的公开信》。信中激情洋溢地写道:“锦城虽乐不如回故乡,乐园虽好,非久居之地,归去来兮!”

华罗庚又回到了清华园,担任数学系主任。不久,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所长。他百倍珍惜党和国家为科学研究提供的大好时光。他白天拄着拐杖到学校讲课,晚上以案板当书桌,在灯下从事数学研究,常常写作到深夜。有时,为了求证一个问题,他常常深夜从床上爬起,顺手拿起床头的报纸,在四周的空白处进行演算和论证。在他的屋里,桌上、床上、地上,到处都堆满了演算稿纸。他用毅力与勤奋,编织出成功和荣誉。

1956年,他的重要论文《典型域上的调合分析》,荣获中国科学院第一批科学奖金的一等奖。随后,他的长达60万字的巨著《数论导引》问世了。这部著作,倾注了他多年的心血。国内外的数学界为之震动了。他带领的数学研究所,也已是人才济济、群星灿烂了。他们为征服解析数论、代数数论、涵数数论、泛涵分析、几何拓扑学等不同学科,已经扬帆起航,并各有卓越的建树。震撼世界的哥德巴赫猜想的研究,就是其中一个突出成果。

1979年12月,他在英国伯明翰大学讲学时,新华社记者访问了他,问他回国以后的计划和打算。他没有正面回答,而是说了以下一段话:“在我几十年从事数学研究的生涯中,我最深的体会是,科学的根本是实。我虽然年近古稀,但仍以此告诫自己。”他沉默片刻又说:“树老易空,人老易松,科学之道,戒之以松,我愿一辈子从实以终。这是我对自己的鞭策,也可以说是我今后的打算吧。”

“一辈子从实以终”,这种精神实在令后人钦佩!

像居里夫人一样大公无私、献身于科学的科学家有?

鲍尔·海斯德是美国一位研究蛇毒的科学家。他小时候看到全世界每年有成千上万人被毒蛇咬死,就决心研究出一种抗毒药。他想到,人患了天花,会产生免疫力,而让毒蛇咬后能不能也产生免疫力呢?体内产生的抗毒物质能不能用来抵抗蛇毒呢?他设想到这也是有可能的。因此,从15岁起,他就在自己身上注射微量的毒蛇腺体,并逐渐加大剂量与毒性。

这种试验是极其危险和痛苦的。每注射一次,他都要大病一场。各种蛇的蛇毒成分不同,作用方式也不同,每注射一种新的蛇毒,原来的抗毒物质不能胜任,又要经受一种新的抗毒物质折磨。他身上先后注射过28种蛇毒。经过危险与痛苦的试验,终于有了收获。由于自身产生了抗毒性,眼镜王蛇、印度蓝蛇、澳洲虎蛇都咬过他,但每次他都从死神身边逃了回来,蓝蛇的毒性极大,海斯德是世界上惟一被蓝蛇咬过而活着的人。他一共被毒蛇咬过130次,每次都安然无恙。海斯德对自己血液中的抗毒物质进行分析,试制出一些抗蛇毒的药物,已救治了很多被毒蛇咬伤的人。

莫瓦桑是法国著名化学家,他在1886年制取了单质氟(F2),因此荣获了诺贝尔化学奖。

1906年,瑞典诺贝尔基金会宣布:把相当10万法郎的奖金授给莫瓦桑,"为了表彰他在制备元素氟方面所做的杰出贡献,表彰他发明了莫氏电炉。"同年12月,一大批莫瓦桑的学生和朋友,在巴黎大学的会议厅里,隆重举行庆祝大会,庆祝莫瓦桑制取单质氟20周年。会上, 54岁的莫瓦桑即席讲演,他在演讲的最后说:"我们不能停留在已经取得的成绩上面,在达到一个目标之后,我们应该不停顿地向另一个目标前进。一个人,应当永远为自己树立一个奋斗目标,只有这样做,才会感到自己是一个真正的人,只有这样,他才能不断前进。"在科学的事业上,莫瓦桑曾取得过重大的戌就,是一代科学巨人。然而,他成才的道路却十分坎坷,亲历许多困难和危险。

莫瓦桑的父亲是一位铁路职工,微薄的收入,勉强维持一家人的最低生活,再无钱供子女读书。莫瓦桑一直到12岁,方勉强进了小学,放学以后还要帮助家里做些家务。全家人经常吃最廉价的食品,没有钱给莫瓦桑买书和文具。但是,这一切都没有影响莫瓦桑的学习成绩,在学校里,每次考试他都名列第一。很快。老师们都喜欢上了这个贫穷而聪明的孩子。少年时代的莫瓦桑,最喜欢学习化学,他从老师那里借来了各种化学书,如饥似渴地攻读,同时,还自己动手做各种化学实验。但是由于家庭生活十分困难,他被迫离家,到巴黎当了药店学徒。

莫瓦桑制出氟以后向法国科学院提交了书面报告。科学院派了一个三人组成的专家组,对他的实验进行鉴定。莫瓦桑经过准备,在专家面前重做他的实验,接通电流后,他的装置好象不听话了,几十分钟过去了,竟然一个气泡也不产生。莫瓦桑恐慌极了,他满头大汗,反复操作,奇怪的是,装置就是不产生氟的气体,这使他十分羞愧和焦急。幸而专家们态度还好,他们鼓励他过几天重做。专家走后,莫瓦桑仔细检查了他的装置,他发现,原因很简单,甚至有点可笑,是由于氟化钾加得太少了,因而使U形管不导电,所以没有氟产生三天以后,他再一次在专家面前表演他的实验时,顺利地收集了4升氟的气体。莫瓦桑在获得诺贝尔奖的第二年,即1907年,就去世了,年仅55岁,长期和毒品接触,严重损害了他的健康。他逝世后,世界化学界对他表示沉痛的哀悼。不久,他的妻子路更也固哀伤过度去世了。他们的独生子路易,把他父母的遗产20万法郎,全部献给巴黎大学作为奖学金,一种叫莫瓦桑化学奖,用以纪念他的父亲;另一种叫路更药学奖,用以纪念他的母亲。有这样的好儿子,莫瓦桑和路更在九泉之下,也就心安了克罗狄斯·托勒密(公元90年——168年)

发明了地心说 人们不相信 最后杀了伽利略是"日心说"的拥护者,是意大利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被称为"近代科学之父",他开创了一实验事实为根据并具有严密逻辑体系的近代科学,,他的杰出成就为牛顿经典力学的创立奠定了基础.哥白尼提出了"太阳中心学说"是近代天文学的奠基人,"日心说"不仅改变了人们对宇宙的认识,还从根本上动摇了中世纪宗教神学的理论基础,是因脑溢血而病势,布鲁诺被宗教裁判所逮捕,后烧死于罗马.伽利略文艺复兴时被罗马脚黄烧死的

伽利略发明 人们不相信 杀死的

为科学而献身的科学家有哪些?

勇于献身的科学家

鲍尔·海斯德是美国一位研究蛇毒的科学家。他小时候看到全世界每年有成千上万人被毒蛇咬死,就决心研究出一种抗毒药。他想到,人患了天花,会产生免疫力,而让毒蛇咬后能不能也产生免疫力呢?体内产生的抗毒物质能不能用来抵抗蛇毒呢?他设想到这也是有可能的。因此,从15岁起,他就在自己身上注射微量的毒蛇腺体,并逐渐加大剂量与毒性。

这种试验是极其危险和痛苦的。每注射一次,他都要大病一场。各种蛇的蛇毒成分不同,作用方式也不同,每注射一种新的蛇毒,原来的抗毒物质不能胜任,又要经受一种新的抗毒物质折磨。他身上先后注射过28种蛇毒。经过危险与痛苦的试验,终于有了收获。由于自身产生了抗毒性,眼镜王蛇、印度蓝蛇、澳洲虎蛇都咬过他,但每次他都从死神身边逃了回来,蓝蛇的毒性极大,海斯德是世界上惟一被蓝蛇咬过而活着的人。他一共被毒蛇咬过130次,每次都安然无恙。海斯德对自己血液中的抗毒物质进行分析,试制出一些抗蛇毒的药物,已救治了很多被毒蛇咬伤的人。

吴建南

为科学献身的化学家莫瓦桑Henri Mojssan 1852一1907

莫瓦桑是法国著名化学家,他在1886年制取了单质氟(F2),因此荣获了诺贝尔化学奖。

1906年,瑞典诺贝尔基金会宣布:把相当10万法郎的奖金授给莫瓦桑,"为了表彰他在制备元素氟方面所做的杰出贡献,表彰他发明了莫氏电炉。"同年12月,一大批莫瓦桑的学生和朋友,在巴黎大学的会议厅里,隆重举行庆祝大会,庆祝莫瓦桑制取单质氟20周年。会上, 54岁的莫瓦桑即席讲演,他在演讲的最后说:"我们不能停留在已经取得的成绩上面,在达到一个目标之后,我们应该不停顿地向另一个目标前进。一个人,应当永远为自己树立一个奋斗目标,只有这样做,才会感到自己是一个真正的人,只有这样,他才能不断前进。"在科学的事业上,莫瓦桑曾取得过重大的戌就,是一代科学巨人。然而,他成才的道路却十分坎坷,亲历许多困难和危险。

"起死回生"的药店学徒

1870年,在巴黎的一个交叉路口,有一家十分著名的老药店,名叫班特利药店。一天店铺里十分宁静,只有研杵和研钵发出的轻微均匀的响声,那是几个学徒在研磨药物,带着老花镜的老药剂师,在翻看一本很厚的书,寻找药物的化学配方。当时的巴黎,医药化学十分发达,化学家和医生都坚信,化学方法是治病救命、战胜死神的法宝。但是肉于科学发展水平的限制,当时的化学药品,只对少数极简单的疾病有效。在药店的学徒中,有一位机智聪明的青年,他就是莫瓦桑,正当他细心研磨药品时,突然,药店的门被撞开了,一个中年男子跌跌撞撞地冲了进来,他脸色焦黄,汗流满面,呼吸困难,眼神十分吓人,"救--救命吧--"他上气不接下气地低声说。药店的人都放下手里的工作,围在他身边。"您怎么啦?"老药剂师问:"我--中了砒霜毒,我把它当药吃了,现在--,药性已发作了--。我--肚子痛得厉害。"老药剂师慢慢地摘下眼镜,摇摇头,低声说:"已经没有办法了,在这个时候。最好的医生也无能为力了。您,还有什么话要嘱咐的吗?请快说吧,我们一定把您的遗嘱告诉您的家人。"气氛十分紧张,大家都默不作声。"请等一下!"莫瓦桑高声说。他拨开众人,挤到跟前,看了看病人,回身从药架上取来一些酒石酸锑钾、三氯化铁给病人吃"民然后又让病人服了一些其他药,结果病人病情很快就缓解了。又经两天治疗,病人完全康复了。事后,巴黎的一家小报以《"起死回生"的药店学徒》为题,报道了这件事,许多巴黎人部知道了莫瓦桑的名字。

十年寒窗

莫瓦桑1852年9月28日,出生在巴黎的一间旧房子里。在他10岁时,因生活所迫,全家迁到塞纳省的一个小村镇居住,后来,人们为了纪念莫瓦桑把这个小村镇改名为莫镇。

莫瓦桑的父亲是一位铁路职工,微薄的收入,勉强维持一家人的最低生活,再无钱供子女读书。莫瓦桑一直到12岁,方勉强进了小学,放学以后还要帮助家里做些家务。全家人经常吃最廉价的食品,没有钱给莫瓦桑买书和文具。但是,这一切都没有影响莫瓦桑的学习成绩,在学校里,每次考试他都名列第一。很快。老师们都喜欢上了这个贫穷而聪明的孩子。少年时代的莫瓦桑,最喜欢学习化学,他从老师那里借来了各种化学书,如饥似渴地攻读,同时,还自己动手做各种化学实验。但是由于家庭生活十分困难,他被迫离家,到巴黎当了药店学徒。

莫瓦桑当了学徒之后,仍然坚持刻苦学习。1874年,他通过考试,获得了中学毕业证书:1877年,他又通过考试,获得了大学毕业证书和学士学位。他十年如一日长期自学,后来考上了法国著名化学家弗罗密的实习生,这相当于现在的研究生。他还经德勃雷教授的指导,通过了《论自然铁》的论文答辩,荣获巴黎大学物理学博士学位。在学习过程中,莫瓦桑从来不满足于已有的成绩,他也不惧怕任何困难,有时连续十几个小时查阅资料。有一次他在实验室连续工作30多个小时,不吃不喝。他的同学走进实验室时,看到他脸色苍自,眼窝深陷,眼睛周围出现了一圈黑圈,身子无力地歪在椅子上。"快,把他送回房间吧1"他的同学和实验员七手八脚地把他送回房间,但不到半个小时,他又回来了。"你不要命了吗?"同学责怪他。"您知道,实验数据马上就拿到手了!"莫瓦桑坚定地回答。同学无可奈何,只好任他去做。

莫瓦桑就是这样顽强地学习和工作,这一点成了他后来在科学上做出重大贡献的基础。

和死神搏斗

1878年,莫瓦桑在弗罗密实验室当实习生时,他的同学阿方曼,拿着一瓶药品对他说:"这就是氟化钾,世界上还没有一个人能制出单质氟来!"

"难道我们的老师弗罗密教授也制不出来吗?"莫瓦桑问。

"制不出来。"阿尔曼十分感慨他说,"以前所有人的所有制取单质氟的实验都失败了,大化学家戴维就曾想制取,不但没有成功,而且还中了毒。1836年,爱尔兰科学院的诺克斯兄弟。在制取单质氛时,哥哥中毒死了,弟弟进了医院。此外,还有比利时的鲁那特、法国的危克雷,都在做这类实验时被毒死了。著名的盖·吕萨克也差点送了命。你要知道。亲爱的奠瓦桑,氟是死亡元素,千万别去碰它。"

"我不怕。阿尔曼,我将来一定要制出单质氟来!"莫瓦桑坚定地回答。

"那你可要倍加小心!"阿尔曼又关照了一句。

这次实验室谈话以后,莫瓦桑增加了一件心事,单质氟总索绕在他的脑海中。"单质氟,单质氟,死亡元素,死亡元素……"他有时在梦中也嘟嚷着。怎么样才能把这种"死亡元素"的秘密揭开呢?莫瓦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

1885年,莫瓦桑开始制备氟。开始,他想用氟化磷和纯氧气试验。当时化学元素周期律才发现十几年,氟和氧的化学势人们还根本不了解,所以他的实验开始有一定的盲目性。因此事与愿违,莫瓦桑不但没有成功,还白白烧坏了两个昂贵的白金管。他连续做了数次实验都失败了,"完了,又完了,又是毫无成效!"莫瓦桑叹息着。

莫瓦桑的化学知识和化学史知识很丰富,他经多方面的研究想到:氟必然是一种最活泼的非金属元素,那就不能在高温下制备它,也不能用一般的化学方法,如置换反应等。"看来,只有用电解法了。"他反复思考着。莫瓦桑设想用下式获得氟的单质:

2AsF3-->2As +3F2 2PF3-->2P +3F2

为此,必须首先获得氟化砷(AsF3)或氟化磷(PF3),然后再创造电解的条件,用电解法制取氟。莫瓦桑首先制出合格但有毒的氟化砷和氟化磷,在其中加入少量的氟化钾(KF ),研磨均匀,安装好电解装置,接通直流电。开始,反应顺利,阳极上有气泡出现,但过了一段时间,阳极上覆盖上一层砷或磷,慢慢地反应停止了。莫瓦桑也觉得自己全身软弱无力,心脏剧烈地跳动,呼吸急促而困难。"难道我也会象历史上的化学家一样,国氟中毒死掉吗,绝对不能!氟还没有制出来,要赶快离开实验室!"莫瓦桑想。但是,他哪里还走得动!不过神智还清醒,他艰难地拾起右手,关掉了电门,随后就倒在沙发椅上……。一个小时,又一个小时,当他醒来的时候,看见妻子路更站在他的身旁,她在低声哭泣,脸上挂满泪珠。

"亲爱的路更,我对你说过,千万别到实验室来,这里全是毒品,连空气都一样,会影响你的健康……。"莫瓦桑艰难地对妻子说着。

"亲爱的莫瓦桑,如果我不来打开通凤窗,不知你还能否醒来……,你照照镜子吧,你现在又黄又瘦,还有些发青,我打电话叫医生来,他会让你休息一个月。"妻子路更不高兴了。

"我现在一天也不能休息,制取氟的工作就要成功了!"

莫瓦桑又开始做实验了,他用了4天的功夫,把一块莹石磨成一个U形管,管中放入氟化砷、氟化磷和氟化钾的混和物。U形管的两端装上电极,接通电源。很快,在阳极上方,冒出一个接一个的气泡。被称做"死亡元素"的单质氟,终于彼制取出来了。莫瓦桑万分激动,他自己大声喊着,"氟!氟!"这是1886年6月26日:出现的奇迹。当时,莫瓦桑年仅34岁。

专家鉴定

莫瓦桑制出氟以后向法国科学院提交了书面报告。科学院派了一个三人组成的专家组,对他的实验进行鉴定。莫瓦桑经过准备,在专家面前重做他的实验,接通电流后,他的装置好象不听话了,几十分钟过去了,竟然一个气泡也不产生。莫瓦桑恐慌极了,他满头大汗,反复操作,奇怪的是,装置就是不产生氟的气体,这使他十分羞愧和焦急。幸而专家们态度还好,他们鼓励他过几天重做。专家走后,莫瓦桑仔细检查了他的装置,他发现,原因很简单,甚至有点可笑,是由于氟化钾加得太少了,因而使U形管不导电,所以没有氟产生三天以后,他再一次在专家面前表演他的实验时,顺利地收集了4升氟的气体。莫瓦桑在获得诺贝尔奖的第二年,即1907年,就去世了,年仅55岁,长期和毒品接触,严重损害了他的健康。他逝世后,世界化学界对他表示沉痛的哀悼。不久,他的妻子路更也固哀伤过度去世了。他们的独生子路易,把他父母的遗产20万法郎,全部献给巴黎大学作为奖学金,一种叫莫瓦桑化学奖,用以纪念他的父亲;另一种叫路更药学奖,用以纪念他的母亲。有这样的好儿子,莫瓦桑和路更在九泉之下,也就心安了。

莫瓦桑一生成果累累,他曾发明了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电炉--莫氏电炉,这种电炉可以简单而迅速地熔炼各种金属。他自己用它制出了铀、钨、钒、铬、钛、铝等十几种金属。他的妻子路更是世界上第一个使用铝制烹调器的人,这种烹调器是莫瓦桑在实验室中用他的电炉自己制作的。莫瓦桑还是世界上第一个制造人造金刚石的化学家。他品格高雅,爱好诗歌、音乐和绘画,他的卧室中,挂满了各种名画。

莫瓦桑一生中获得很多荣誉,他曾彼聘为好儿所大学的名誉教授,俄国还授予他科学院名誉院士的称号。他著有《氟及其化合物》、《电炉》等著作。

(出处:www.hfeng.com/huaxue/chemist/0025.html)

让我们一起缅怀那些为人类的文明进步和科学发展而献身的科学家们!

居里夫人

索菲娅

布鲁诺

维萨里

康托

魏格纳

李林塔尔

希帕蒂娅

塞尔维特

野口英世

冯如

舍勒

库克

参考资料:

山西科普网

不畏艰难献身科学的代表人物有哪些

钱学森、袁隆平、居里夫人等科学家是代表不畏艰难献身科学的楷模。

他们用自己的科学知识,为中国的导弹、原子弹等领域做出了巨大贡献,推动了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提高。此外,居里夫人更是两次获得诺贝尔奖,她的成就在科学界具有重要意义。

这些科学家们的奉献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他们为人类探索未知、解决难题的精神是值得敬佩的。

知识扩展:

袁隆平是中国著名的农业科学家,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他出生于北京,成长于一个普通的家庭,但他的科学成就却让世界瞩目。

袁隆平的科研之路充满了挑战和坎坷,但他始终坚持不懈地研究杂交水稻,最终取得了巨大的成功。1973年,袁隆平在世界上首次成功研发出杂交水稻,这一成果的出现,不仅为中国的粮食生产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也为全球的粮食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

袁隆平的研究成果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他通过数年的努力和艰苦实验,不断探索和尝试,最终找到了最佳的杂交组合。他的研究方法和成果不仅为科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借鉴,也为农业生产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除了在杂交水稻方面的卓越成就,袁隆平还致力于推广农业科技,倡导绿色革命,为中国的农业现代化做出了巨大贡献。他不断探索新的农业技术和生产方式,推广现代农业科技,加强农村教育和培训,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袁隆平的成就和贡献不仅受到了国内外的广泛认可和赞誉,也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尊重和推崇。他曾获得过许多重要的奖项和荣誉,包括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沃尔夫奖、世界粮食奖等。

总的来说,袁隆平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和农业专家,他的研究成果和贡献将永载史册。他的奋斗精神和创新精神也将成为人们学习和追求的目标。袁隆平的卓越成就和崇高品格将永远铭刻在人们的心中,激励着人们不断追求卓越、不断努力奋斗。

世界上最伟大对人类贡献最大的10位科学家是哪10位?

世界上最伟大对人类贡献最大的10位科学家是哪10位?

1、尼古拉斯·哥白尼(Nicolaus Copernicus,1473~1543)

2、伽利略奥·伽利略(Galileo Galilei,1564~1642)

3、艾萨克·牛顿(Isaac Newton,1643~1727)

4、迈克尔·法拉第(Michael Faraday,1791~1867)

5、查尔斯·达尔文(Charles Darwin,1809~1882)

6、托马斯·阿尔瓦·爱迪生(Thomas Alva Edison,1847~1931)

7、西格蒙·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1856~1939)

8、马克思·普朗克(Max Planck,1858~1947)

9、玛丽·居里(Marie Curie,1867~1934)

10、阿尔伯特·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1879~1955)

世界上最伟大的科学家是谁

必须是爱因斯坦啊,

最伟大,没有之一

爱因斯坦,牛顿,特斯拉。爱迪生,富兰克林,居里夫人。

史蒂芬·威廉·霍金

英国剑桥大学应用数学及理论物理学系教授,当代最重要的广义相对论和宇宙论家,是本世纪享有国际盛誉的伟人之一,被称为在世的最伟大的科学家,还被称为宇宙之父。1942年1月8日生于英国牛津的霍金刚好出生于伽利略逝世300周年纪念日之时。70年代他与彭罗斯一道证明了著名的奇性定理,为此他们共同获得了1988年的沃尔夫物理奖。他因此被誉为继爱因斯坦之后世界上最著名的科学思想家和最杰出的理论物理学家。

证明了黑洞的面积定理。霍金的生平是非常富有传奇性的,在科学成就上,他是有史以来最杰出的科学家之一。他担任的职务是剑桥大学有史以来最为崇高的教授职务,那是牛顿和狄拉克担任过的卢卡逊数学教授。他拥有几个荣誉学位,是英国皇家学会会员。

因患“渐冻症”(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禁锢在一把轮椅上达40年之久,他却身残志不残,使之化为优势,克服了残废之患而成为国际物理界的超新星。他不能写,甚至口齿不清,但他超越了相对论、量子力学、大爆炸等理论而迈入创造宇宙的“几何之舞”。尽管他那么无助地坐在轮椅上,他的思想却出色地遨游到广袤的时空,解开了宇宙之谜。

伽利略是伟大的义大利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科学革命的先驱。历史上他首先在科学实验的基础上融会贯通了数学、物理学和天文学三门知识,扩大、加深并改变了人类对物质运动和宇宙的认识。

每个推进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科学家都是伟大的。最伟大的科学家应该是父母,把人从一个受精卵变成一个人,甚至是一个个伟人,其中包含了生物学(生育),营养

世界上最伟大的科学家

科学的范围很大,所以不可能有一个世界上最伟大的科学家,充其量只能说是在某一个时期,某一个领域伟大的科学家,比如,一般认为,牛顿是经典物理学和数学领域最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是近代物理学领域里面最伟大的科学家。

《世界上最伟大的科学家》是由英国著名科普专家和教育专家约翰·范顿等编写的一本图书,该书由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该书按照时间顺序客观地讲述了阿基米德、牛顿、爱因斯坦等三十几位科学泰斗的生平事迹、科学成就和思想性格。在人类文明发展的漫长过程中,数不清的科学巨匠们以他们超凡的智慧与无私的精神为科学的发展贡献出了宝贵的青春与生命,是他们加速了文明的程序,是他们改写了整个历史的轨迹,并对当今世界的发展产生了深远且必然的影响。

阅读《世界上最伟大的科学家》,了解他们的生活历程,感受他们的奋斗和成功经验,每个人都会深受启发,获得收益。

——法国《读书》杂志

书中介绍的科学家们有向着真理勇往直前的执著,有为了献身科学而宁死不屈的精神.有比普通人更勤奋的头脑,他们推动了社会的发展,甚至改变了人类的命运。

——美国《科学》杂志

这本《世界上最伟大的科学家》较为客观地讲述了三十几位科学家的生平事迹,从中读者可以知道科学家之所以成为科学家,是由他们善于思考、追求真理、敢于否定前人、安贫乐道、不贪图物质享受、为民造福的精神所决定的。这些,都将激励广大读者特别是青少年奋发向上、刻苦钻研的科学求知精神。

——欧洲科技教育协会

爱因斯坦的贡献

物质不灭定律,说的是物质的质量不灭;能量守恒定律,说的是物质的能量守恒.

虽然这两条伟大的定律相继被人们发现了,但是人们以为这是两个风马牛不相关的定律,各自说明了不同的自然规律.甚至有人以为,物质不灭定律是一条化学定律,能量守恒定律是一条物理定律,它们分属于不同的科学范畴.

爱因斯坦认为,物质的质量是惯性的量度,能量是运动的量度;能量与质量并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互相联络的,不可分割的.物体质量的改变,会使能量发生相应的改变;而物体能量的改变,也会使质量发生相应的改变.

去看看尼古拉.特斯拉的资料吧,简直是神! 除爱因斯坦外简直无人能与其媲美!查看了他的资料你就会被他的伟大深深 吸引!

世界上最伟大的科学家是谁啊

每个推进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科学家都是伟大的。

最伟大的科学家应该是父母,把人从一个受精卵变成一个人,甚至是一个个伟人,其中包含了生物学(生育),营养学(养育),教育学(教育),经济学(赚钱养家)。。。

4个为科学献身的科学家的故事,300字到350字,别太多!谢谢!

两弹元勋──邓稼先

邓稼先(1924—1986)是我国著名的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邓稼先是安徽人,后来在北京大学当物理老师,1948年10月,邓稼先去美国读研究生,1950年获物理学博士学位。在他取得学位后的第9天,便登上了回国的轮船。回国后,邓稼先在中国从事原子核理论研究工作。邓稼先是中国核武器研制与发展的主要组织者、领导者,被称为“两弹元勋”。在原子弹、氢弹研究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1956年光荣地加入了中国***。

邓稼先曾荣获全国自然科学一等奖、国家级科学进步特等奖,并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邓稼先和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都是安徽人,在同一个中学上学,从小两人在一起弹玻璃球、打墙球、比赛爬树,二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邓稼先领导开展了爆轰物理、流体力学、状态方程、中子输运等基础理论研究,完成了原子弹的理论方案,并参与指导核试验的爆轰模拟试验。原子弹试验成功后,邓稼先又组织力量,探索氢弹设计原理,选定技术途径。领导并亲自参与了1967年中国第一颗氢弹的研制和实验工作。

比上帝还挑剔的人——泡利的故事

奥地利物理学家沃尔夫冈·泡利(Wolfgang Pauli)生于1900年,1958年就去世了。他是本世纪初一位罕见的天才,对相对论及量子力学都有杰出贡献,因发现“泡利不相容原理”(Exclusion Principle)而获194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这个原理是他在1924年发现的,对原子结构的建立与对微观世界的认识有革命性的影响。

泡利在19岁(1919年)时就写了一篇关于广义相对论理论和实验结果的总结性论文。当时距爱因斯坦发表“广义相对论”(1916年)才3年,人们认为他这么年轻却有如此独到的见解,所以震惊了整个物理学界,从此他一举成名了。

关于泡利的故事很多,他以严谨、博学而著称,同时也以尖刻和爱挑刺而闻名。据说在一次国际会议上泡利见到了爱因斯坦,爱因斯坦演讲完后,泡利站起来说:“我觉得爱因斯坦不完全是愚蠢的”。

一次,在后来发现反质子的意大利物理学家塞格雷做完一个报告和泡利等离开会议室时,泡利对他说:“我从来没有听过象你这么糟糕的报告。”当时塞格雷一言未发。泡利想了一想,又回过头对与他们同行的瑞士物理化学家布瑞斯彻说:“如果是你做报告的话,情况会更加糟糕。当然,你上次在苏黎士的开幕式报告除外。”

另一次泡利想去一个地方,但不知道该怎么走,一位同事告诉了他。后来这位同事问他,那天找到那个地方没有,他反而讽刺人家说:“在不谈论物理学时,你的思路应该说是清楚的。”

泡利对他的学生也很不客气,有一次一位学生写了论文请泡利看,过了两天学生问泡利的意见,泡利把论文还给他说:“连错误都够不上。”

但泡利被玻尔称作“物理学的良知”,因为他的敏锐和审慎挑剔,使他具有一眼就能发现错误的能力。在物理学界还曾笑谈存在一种“泡利效应”--当泡利在哪里出现时,那儿的人不管做理论推导还是实验操作一定会出岔子。

而当泡利说:“哦,这竟然没什么错”时,通常表示一种非常高的赞许。一则笑话说,泡利死后去见上帝,上帝把自己对世界的设计方案给他看,泡利看完后耸耸肩,说道:“你本来可以做得更好些……”

会跑步的钟楼

荷兰有位名叫杨瑞恩的眼镜匠,每天都忙着磨镜片。

有一天,调皮的孩子们把磨好的镜片带到二楼去玩。有个孩子把两片镜片叠起来看东西,惊奇地大叫着:

“多奇怪呀,那么远的钟楼怎么跑到眼前来了?”

孩子们轮流看着,一个个都惊奇地叫起来。

杨瑞恩听到孩子们的叫嚷,跑到楼上来,拿过重叠的镜片一看,顿时惊呆了:明明是在远处的钟楼,怎么会一下子跑过来了呢?

孩子们的意外发现,引起了杨瑞恩的研究兴趣。经过不断的钻研和改进,他终于发明了望远镜。

冯如

──中国第一位飞机设计师

中国的第一位飞机设计师冯如,生于1883年12月15日,广东恩平县人,12岁时,因生活所迫,随亲戚赴美国旧金山谋生。

1903年,当得知莱特兄弟发明了飞机后,冯如决心要依靠中国人的力量来制造飞机。他得到当地华侨的赞助,于1907年在旧金山以东的奥克兰设立飞机制造厂,1909年正式成立广东飞行器公司,冯如任总工程师。公司于当年便投入制造飞机。

1909年9月21日,冯如于接近黄昏时在奥克兰附近一个圆形山丘旁进行了第一次试飞,这是一个远离居民点的地方,在场的除记者外,就是他的三个助手。当飞机起飞后飞行了0.8公里,离地4.57米准备作一次转弯时,螺旋桨突然停转,飞机摔在地面,冯如被摔出机外,幸没受伤。造成事故的原因是由于螺旋桨桨轴螺丝拧得太紧,致使桨根断裂。

1910年7月,冯如根据寇蒂斯“金箭”和莱特兄弟的“飞行者一号”,又制作了第二架飞机,10月至12月,冯如驾驶它在奥克兰进行飞行表演大获成功,并受到孙中山先生和旅美华侨的赞许,同时获得美国国际航空学会颁发的甲等飞行员证书。1911年2月,冯如谢绝美国多方的聘任,带着助手及两架飞机回到中国。辛亥革命后,冯如被广东革命军政府委任为飞行队长。1912年8月25日,冯如在广州燕塘飞行表演中不幸失事牺牲,被追授为陆军少将,遗体安葬在黄花岗,并立碑纪念,被尊为“中国首创飞行大家”。

中国科学家的事迹简短有哪些?

具体如下:

一、邓稼先

邓稼先是我国著名的科学家,在氢弹和原子弹的研制中担任着非常重要的职务。在美国留学,学习理论物理学,搞原子核物理研究。邓稼先回国以后,被派去领导和组织原子弹的研制工作。经过多年的艰苦奋斗,1964年10月2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试验成功,被称为“两弹元勋”。

二、钱学森

钱学森,工程控制论创始人之一,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在钱学森的努力带领下,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6月17日中国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成功,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钱学森对系统科学最重要的贡献,是他发展了系统学和开放的复杂巨系统的方法论。

三、华罗庚

华罗庚出生于江苏常州金坛区, 他幼时爱动脑筋,因思考问题过于专心常被同伴们戏称为“罗呆子”。

华罗庚在解决高斯完整三角和的估计难题、华林和塔里问题改进、一维射影几何基本定理证明、近代数论方法应用研究等方面获得出色成果。华罗庚在代数方面,证明了历史长久遗留的一维射影几何的基本定理;给出了体的正规子体一定包含在它的中心之中这个结果的一个简单而直接的证明,被称为嘉当-布饶尔-华定理。

四、汤腾汉

汤腾汉,药物化学家。毕生致力于化学和药学的教学事业与科学研究工作,培养了几代药学专门人才,1951年后,他献身于军事医学领域、药物化学的研究工作,是中国军用毒剂化学检验研究的先驱者。

五、李四光

李四光,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早年在英国伯明翰大学苦读六年,取得了地质学硕士学位。他的老师鲍尔敦教授劝他留下深造,获得博士学位后再回国。李四光谢绝了老师的好意,他回答说:“不,我想把我学到的知识,尽快贡献给我的祖国。”

1920年回国工作,直到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为止。后来,一度出国,在国外仍坚持地质学的研究工作。到1950年,他放弃国外优厚条件,在新中国百废待兴之际,毅然从英国绕道回国,作为新中国的地质部长为我国石油事业立下卓越功勋。

好了,关于“为科学献身的科学家有哪些”的讨论到此结束。希望大家能够更深入地了解“为科学献身的科学家有哪些”,并从我的解答中获得一些启示。

【版权声明】

本页面文章为科学献身的科学家有哪些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用户本人,并不代表新高三网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包括不限于图片和视频等),请邮件至37918493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