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成凌汛的三个条件 黄河为什么会发生凌迅

形成凌汛的三个条件 黄河为什么会发生凌迅

希望我能够为您提供一些关于黄河凌汛发生的原因的信息和知识。如果您有任何疑问或需要进一步的解释,请随时告诉我。

形成凌汛的三个条件

凌汛发生的三个条件:河流要有结冰期;河流从低纬地区流向高纬地区;发生时间是结冰期和融冰期。

凌汛简介:

1、凌汛,俗称冰排,是冰凌对水流产生阻力而引起的江河水位明显上涨的水文现象。冰凌有时可以聚集成冰塞或冰坝,造成水位大幅度地抬高,最终漫滩或决堤,称为凌洪。

2、凌汛是黄河常见的一种自然现象,由冰凌壅塞引起的暂时涨水。

3、黄河许多河段在冬季都要结冰封河,由于黄河流经的地理位置和纬度不一,特别是兰州到内蒙古河口镇、郑州花园口到入海口两个河段,流向都是自低纬度流向高纬度,即从西南向东北流动。冬季气温上暖下寒,封河自下而上,冰层下厚上薄。到了第二年春季,封河的冰层融化,由于气温是南高北低,开河自上而下。

凌汛的危害及影响:

1、冰塞形成的洪水危害。通常发生在封冻期,且多发生在急坡变缓和水库的回水末端,持续时间较长,逐步抬高水位,对工程设施及人类有较大的危害。

2、冰坝引起的洪水危害。通常发生在解冻期。常发生在流向由南向北的纬度差较大的河段,形成速度快,冰坝形成后,冰坝上游水位骤涨,堤防溃决,洪水泛滥成灾。

3、冰压力引起的危害。冰压力是冰直接作用于建筑物上的力,包括由于流冰的冲击而产生的动压力,由于大面积冰层受风和水剪力的作用而传递到建筑物上的静压力及整个冰盖层膨胀产生的静压力。

黄河适宜航运的河段是什么?原因?黄河有凌汛的河段是什么?原因?

黄河下游凌汛是由河道所处的地理位置决定的,除上游水库下泄流量控制不当、涵闸引水等人为因素外,主要是气温、水温、流量和河道形态(弯曲弧度大)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凌汛的原因:概念

凌汛,俗称冰排,是冰凌对水流产生阻力而引起的江河水位明显上涨的水文现象。冰凌有时可以聚集成冰塞或冰坝,造成水位大幅度地抬高,最终漫滩或决堤,称为凌洪。在冬季的封河期和春季的开河期都有可能发生凌汛。中国北方的大河,如黄河、黑龙江、松花江,容易发生凌汛。

通俗地说,就是水表有冰层,且破裂成块状,冰下有水流,带动冰块向下游运动,当河堤狭窄时冰层不断堆积,造成对堤坝的压力过大,即为凌汛。

黄河为什么会发生凌迅

纬度高的地方一般气温就低,冰雪融化的速度就慢;纬度低的河道冰雪融化的速度就快。黄河的中游有一段河道是自南向北流,即从纬度低的地方流向纬度高的地方黄河,纬度低的河段已经开始融化,而纬度高的河段并未开始融化,但河水始终要流,那么就会冲击中游的冰块向下游流去,这就造成了凌汛。

为什么黄河会凌汛?

黄河凌汛发生的河段包括黄河沿至兰州河段、宁夏河段、内蒙古河段、下游河段等等。各河段的凌汛特征(形成凌汛的原因):

1、黄河沿至兰州河段:

该河段为黄河上游的首端,虽气候严寒而漫长,但由于黄河穿行于青藏高原山脉之间,各河段河道比降相差悬殊,流速变化亦较大。

因此,有的区间河段既有流凌又能封冻;有的区间河段仅能流凌不能封冻;还有的区间河段在自然条件经常发生封冻,但水库修建后改变了热力、水力条件,使水库上游发生过几次冰塞,水库下游变封冻为不封冻。

2、宁夏河段:

黄河自中卫县的南长滩入境至石嘴山的麻黄沟出境,全长397公里,流向自南向北,纬度增加2度。黑山峡至枣园135公里为峡谷河段,河面宽200~300米,比降0.8‰~1.0‰,因坡陡流急,只有冷冬年份才能封河;称为不常封冻河段。

枣园以下260多公里,河面宽500~1000米,比降0.1‰~0.2‰,因坡缓、流速小、气温低,为常封冻河段。

该河段封冻日期自下而上,解冻日期自上而下。冷冬年最上封至下河沿,暖冬年则封冻不超过枣园。

3、内蒙古河段:

黄河内蒙古河段,冬季严寒而漫长,元月月平均气温-10~-12℃,极端最低气温达-34℃,自上游兰州至包头纬度差4°37ˊ,致使上下河段温差也较大。由河道特性和水文气象条件决定了流凌、封冻日期溯源而上,开河日期自上而下。

三湖河口河段的流凌、封冻日期比兰州早1个多月,开河日期晚1个月左右。在流凌封冻期,因湿周明显增加,阻力增大及部分过水断面被冰凌堵塞,因而水位上涨,部分水量转化为槽蓄水量储存在河道内。

当翌年春季开河时,上游来水、融冰水加槽蓄水挟带着大量破裂后的冰块向下游流动,沿途水鼓冰,冰阻水,节节卡冰结坝,形成越来越大的凌洪向下游推进,虽然凌峰流量和历时都较伏汛洪水小而短,但因过水断面大部分被冰凌堵塞,所以凌峰水位却比伏汛同流量的相应水位高得多。

4、下游河段:

内蒙古河段一般于12月初先后开始封河,这时部分水量转化为冰,部分水量因过水断面的缩小而转化为槽蓄水量,因而,封冻河段的下游使出现流量为100~200立方米/秒的小流量过程,此过程约15天左右,尔后随着过水断面的增大流量逐渐增加。

当此小流量过程传播到黄河下游河段时,往往遇到降温而形成封河,小流量封河后,冰盖低,冰下过流能力小,当大流量到来时,易形成水鼓冰开的武开河,此时,上游来水、槽蓄水、融冰水便带着大量冰块向下游推进,而下游河段还往往处于天寒地冻的固封状态,冰盖厚,冰质坚,易形成冰坝壅水造成凌洪灾害。

黄河凌汛的直接和间接危害:

(1)冰塞形成的洪水危害。通常发生在封冻期,且多发生在急坡变缓和水库的回水末端,持续时间较长,逐步抬高水位,对工程设施及人类有较大的危害。

(2)冰坝引起的洪水危害。通常发生在解冻期。常发生在流向由南向北的纬度差较大的河段,形成速度快,冰坝形成后,冰坝上游水位骤涨,堤防溃决,洪水泛滥成灾。

(3)冰压力引起的危害。冰压力是冰直接作用于建筑物上的力,包括由于流冰的冲击而产生的动压力,由于大面积冰层受风和水剪力的作用而传递到建筑物上的静压力及整个冰盖层膨胀产生的静压力。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凌汛

凌汛发生的三个条件

凌汛发生的三个条件河流有一定的结冰期。河流的流向从低纬度流向高纬度。发生的时间是结冰和融冰期。

凌汛,俗称“冰排”。冰凌堵塞河道,对水流产生阻力而引起的江河水位明显上涨的水文现象。水面结冰的河道,上游河冰先融,下游河道尚未解冻,易出现“凌汛”。主要受气温、水温、流量与河道形态等几方面因素的综合影响而形成,可能导致堤防溃决,洪水泛滥成灾。

中国北方的河流,如黄河、黑龙江、松花江,在冬季的封河期和春季的开河期都有可能发生凌汛。黄河凌汛洪水在发生频次和规模上远较其他地区为高,往往造成较大灾害。凌汛期一般需采取破冰措施,防漫堤决口,酿成灾害。

凌汛,是黄河常见的一种自然现象,由冰凌壅塞引起的暂时涨水。黄河许多河段在冬季都要结冰封河,由于黄河流经的地理位置和纬度不一,特别是兰州到内蒙古河口镇、郑州花园口到入海口两个河段,流向都是自低纬度流向高纬度,即从西南向东北流动。

冬季气温上暖下寒,封河自下而上,冰层下厚上薄。到了第二年春季,封河的冰层融化,由于气温是南高北低,开河自上而下。

凌汛的形成原因:

产生凌汛的自然条件取决于河流所处的地理位置及河道形态。在高寒地区,河流从低纬度流向高纬度并且河道形态呈上宽下窄,河道弯曲回环的地方出现严重凌汛的情形较多。这是因为河流封冻时下段早于上段,解冻时上段早于下段。而且冰盖厚度下段厚上段薄。

当河道下段出现冰凌以后,阻拦了一部分上游来水,增加了河槽蓄水量,当融冰开河时,这部分槽蓄水急剧释放出来,出现凌峰向下传递,沿程冰水越聚越多,冰峰节节增大的现象。当上游的冰水向下游传播时,遇上较窄河段或河道转弯的地方卡冰形成冰坝,使上游水位增高。

凌汛严重与否,取决于河道冰凌对水位影响的程度,通常只有在河道中出现严重的冰或冰坝后,才会引起水位骤涨,造成严重的凌洪。简言之:有冰期的河流。从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的河段,且较明显的南北流向。

为什么黄河会有凌汛的现象呢?

黄河容易发生凌汛的河段是河南东部到入海口这一段,因为这一段河流从南向北流动,由于冬季入海口与上游河段相比先冷后暖,因此入海口河段冰冻的时候上游河段尚未结冰或者只有很少冰,而上游河段冰层融化的时候入海口河段冰层尚未融化,水和冰拥挤在河道形成凌汛。

黄河凌汛的产生原因:

从时间上看,每当冬季河水开始封冻或春季河水开始解冻的时节,在黄河上游的河套一段和下游的山东境内,即河流从较低纬度流向教高纬度的河段,很容易发生凌汛。纬度位置是影响气温的一个重要因素。一般来说,低纬度气温高,而高纬度气温低。

黄河干流特有的“几”字形河道,使它所跨纬度的幅度较大,南北河段气温的差异明显,从而造成河水封冻和解冻的时间先后错开:纬度较高的地方,河流冬季结冰早而春季解冻晚;纬度较低的河段,冬季结冰晚而春季解冻早。这是黄河形成凌汛的主要原因。

黄河凌汛形成的条件

凌汛是冰凌对水流产生阻力而引起的江河水位明显上涨的现象。产生凌汛的自然条件取决于河流所处的地理位置及 河道形态:

在高寒地区,河流从低纬度流向高纬度并且河道形态呈上宽下窄,河道弯曲回环的地方出现严重凌汛的机遇较多。这是因为河流封冻时下段早于上段,解冻时下殷追于上段。而且冰盖厚度下厚上薄。当河道下段出现冰凌以后, 阻拦了一部分上游来水,增加了河槽蓄水量,当融冰开河 时,这部分槽蓄水急剧释放出来,出现凌峰向下传递,沿程冰水越聚越多,冰峰节节增大。当上游的冰水向下游传播时,遇上较窄河段或河道转弯的地方卡冰形成冰坝,使上游 水位增高。凌汛严重于否,取决于河道冰凌对水位影响的程度,通常只有在河道中出现严重的冰或冰坝后,才会引起水 位骤涨,造成严重的凌洪。

黄河凌汛的成因是什么?

黄河浩浩荡荡流在北方大地上,在中游宁夏、内蒙古境内和下游山东境内,黄河干流流向为由西南向东北。这两段是黄河凌汛最为集中的地段。

凌汛是发生在冬季河水开始封冻和春季河水开始解冻时,因冰坝阻塞水流引起水位上涨甚至带来洪灾的一种河流特有的水文现象。

纬度差异是引起凌汛的主要原因。黄河从兰州到河套,南北纬差达4°37′,冬季月平均温度相差5℃以上,北部比南部结冰封冻的时间长,冬季封冻早,春季解冻晚。山东境内黄河南北纬度差为3°20′,封冻期南北也不一样长,间隔也比较长。秋末冬初,北部河水首先封冻,南来的未结冰的水流受阻排泄不畅,于是抬高水位,引起凌汛。冬末春初,南部的河水先解冻,而北部河面依然冰层很厚,上游大量的水流夹带冰凌一齐下泄,不仅无法破坏下游的冰层,甚至浮冰还会增进冰层的加厚,极易形成冰坝或冰桥,阻塞水流,抬高水位,发生凌汛。如果凌汛与黄河春季的洪汛结合起来,将会产生更大的危害。

当然,凌汛的发生也有赖于其他一些原因,如内蒙古境内黄河河道宽浅、平缓,浅滩、河湾众多,山东境内河道上宽下窄,都不利于水流下泄,极易阻塞流冰,造成凌汛的危险。

为了更有效地防止黄河凌汛的发生,在上游和中游兴建了许多大型的水利枢纽工程,同时加强了凌汛的监测工作,防止凌汛泛滥成灾。

凌汛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水在0℃或低于0℃时会结冰,而流动的冰称为凌,两者统称冰凌。当气温低于水温时,水体也开始降温。随着气温的下降,当水温达到或低于0℃时,水就开始结冰。

河流是在流动的水中结冰,由于水流上下的混合作用,不仅会在水的表面形成薄冰和岸冰,而且在水内、河底也会形成水内冰,冰盖厚度可达1米以上。

由于冰盖下面有大量冰花堆积,阻塞了部分水流出口,造成流水不畅,使得上游水位壅高,这种情况被称为冰塞。在河流的浅滩或弯道等处,横跨断面并明显壅高水位的冰块堆积体,被称为冰坝。当冰凌引起江河水位明显上涨后,就发生了“凌汛”。

扩展资料:

以内蒙古黄河河段为例,其上游河段温度高,下游河段温度低,所以下游段早于上游段封冻,而解冻时间,上游段又早于下游段。这样,当河道下游段出现冰凌以后,必然阻拦上游来水,增加了河槽蓄水量。

当融冰开河时,河槽蓄水量就形成凌峰向下游流淌,遇上较窄河段或者河道转弯处,由于排冰不畅,会形成卡冰堵塞,很多冰块堆积以后,就形成了冰坝。冰坝形成会使得河道水位骤升,容易造成河堤决口,淹没周围的农田、村舍。

科普中国——“冰塞”“冰坝”的绮丽景观与危害

好了,今天关于“黄河凌汛发生的原因”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对“黄河凌汛发生的原因”有更深入的认识,并且从我的回答中得到一些帮助。

【版权声明】

本页面文章黄河凌汛发生的原因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用户本人,并不代表新高三网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包括不限于图片和视频等),请邮件至37918493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