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陕南山地与渭河谷地人口分布特点差异 冬季汉江谷地比渭河谷地受寒潮影响小的原因

比较陕南山地与渭河谷地人口分布特点差异 冬季汉江谷地比渭河谷地受寒潮影响小的原因

如果您有关于渭河谷地的问题,我可以通过我的知识库和研究成果来回答您的问题,并提供一些实用的建议和资源。

比较陕南山地与渭河谷地人口分布特点差异

陕南地区地形起伏大,土壤贫瘠,人口分布稀疏;渭河谷地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人口分布密集。

一、陕南北靠秦岭、南倚巴山,汉江自西向东穿流而过。陕南的汉中、安康自然条件方面具有明显的南方地区特征,主要栽种水稻,盛产桔子、茶叶。主食是大米、面食。汉中、安康尤其是汉中方言接近四川、重庆方言。商洛北部的方言接近陕西官话(中原官话的一种,也称为关中话),西部、南部各县方言比较多,分别有:下湖话、客家话、江淮话、西南官话等。

二、渭河平原(Weihe Plain),又称关中平原(Guanzhong Plain)或渭河盆地,系地堑式构造平原。介于秦岭和渭北山系(老龙山、嵯峨山、药王山、尧山、黄龙山、梁山等)之间。西起宝鸡,东至潼关,海拔约323~800米,东西长约350公里,面积约3.6万平方公里。因在函谷关(后亦称潼关)和大散关之间(一说在函谷关、大散关、武关和萧关之间),古代称“关中”,亦有雅称“秦中”之说。春秋战国时为秦国故地,包括西安、宝鸡、咸阳、渭南、铜川五市及杨凌示范区。东西长约350公里,平均海拔约500米,西窄东宽,号称“八百里秦川”。

渭河平原的成因

渭河平原是断层构造一侧下沉形成的低地谷地构造地貌,为喜马拉雅运动时期形成的巨型断陷带。

陕西的渭河平原又称关中平原或渭河盆地,自古以来就是西北粮仓之称。盆地两侧均为高角度正断层,断层线上有一连串泉水和温泉出露,南北两侧山脉沿断层线不断上升,盆地徐徐下降,形成地堑式构造平原。 

渭河平原形成后,不仅有黄土堆积其间,更重要的是渭河及其两侧支流携带大量泥沙填充淤积其中,第四纪松散沉积,最大厚度达7000余米。因地壳间歇性变动和河流下切,形成高度不等的阶地。

渭河平原:

又称关中平原或渭河盆地,系地堑式构造平原。为区分关东及关西地区,关东地区位于嘉峪关以东地区,关西即嘉峪关以西,故称关中。位于陕西省中部,介于秦岭和渭北北山(老龙山、嵯峨山、药王山、尧山等)之间。西起宝鸡,东至潼关,海拔约325~800米,东西长约300公里。

面积约3.4万平方公里。因在函谷关和大散关之间(一说在函谷关、大散关、武关和萧关之间),古代称“关中”。春秋战国时为秦国故地,包括西安、宝鸡、咸阳、渭南、铜川五市及杨凌区。

东西长300公里,平均海拔约500米,西窄东宽,号称“八百里秦川”。这里自古灌溉发达,盛产小麦、棉花等,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产区。?渭河平原位于陕西省中部,是陕西最富足的地方,也是中国最早被称为“金城千里,天府之国”的地方。

冬季汉江谷地比渭河谷地受寒潮影响小的原因

汉江纬度低,且受秦岭阻挡,位于冬季风的背风坡,冬季气温高于0℃,而渭河冬季气温低于0℃,所以汉江无结冰期,渭河有结冰期。

受秦岭影响,汉江位于夏季风迎风坡,渭河位于背风坡,所以汉江径流量大,渭河径流量小。

相关信息:

秦岭主体位于陕西省南部与四川省北部交界处,是横亘于中国中部的东西走向的巨大山脉,长约1500公里。南北宽达100至150千米,海拔多为1500至2500米。秦岭主峰太白山海拔3767米,为中国东部超过3000米的少数山峰之一。

由于海拔高导致冬天的时候,秦岭能够阻挡寒潮南下,夏天又能阻挡潮湿的海风进入西北地区,因为有秦岭的气候屏障和水源滋养,才会有八百里秦川的风调雨顺。才会导致这条线的南北地区在气候、河流、植被、土壤、农业等方面存在差异,所以也就理所当然成为我国东部地区重要的分界线了。

渭河谷地发展农业的有利与不利条件

有利条件:1)处于谷地,气温比较高,有利于作物生长2)由于土地是河流沉积,比较肥沃,有利于作物增产3)独特的气候,有利于发展特色农业

不利条件:1)谷底地形,不利于农业现代化建设2)气候干旱,夏季不利于作物生长3)谷底地形,环流较强,污染农作物

非常高兴能与大家分享这些有关“渭河谷地”的信息。在今天的讨论中,我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全面地了解这个主题。感谢大家的参与和聆听,希望这些信息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版权声明】

本页面文章渭河谷地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用户本人,并不代表新高三网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包括不限于图片和视频等),请邮件至37918493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