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牧有哪些作品?(艺海拾贝的内容是什么)

秦牧有哪些作品?(艺海拾贝的内容是什么)

很高兴有机会和大家一起谈论作家秦牧的原名的话题。这个问题集合包含了一些常见和深入的问题,我将详细回答每一个问题,并分享我的见解和观点。

秦牧有哪些作品?

代表作:散文集《花城》、《长河浪花集》、《长街灯语》

一、作者简介

秦牧,原名林觉夫,当代散文家。童年和少年时代在新加坡侨居。异国生活对他后来的散文创作影响很大。1932年回国,在澄海、汕头、香港等地求学。1938年参加抗日救亡工作,1943年到1944年,发表抨击国民党的文章,后结集为《秦牧杂文》。抗战胜利后,曾在香港过了3年的职业写作生活,由于他多处求学,博览群书,又博闻强记,故对古今中外历史了如指掌,对南国的山水草木、风土人情非常熟悉。所有这些都为秦牧后来创作知识性、趣味性的散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简要评述

《花城》记述广州花市的盛况,以“赞美英勇的斗争和艰苦的劳动,也赞美由此而获得的幸福生活”。作者以绚丽的色彩、精妙的联想、热烈的感情,把奇花异草、过年风俗、历史故事、民间传说、巧匠绝技同群众的劳动创造、幸福生活、美学观念联系起来,绘制出一座艺术的“花城”。走进这座“花城”,既可以看到花市上摆着的花,又可以看到买花人肩上托着的花;既可以看到金鱼摊上的金鱼枣玻璃缸中养的“花”,又可以看到海产摊上的贝壳枣海里产的“花”;不仅可以看到生物的“花”,而且可以看到古玩架上的瓷器、书画枣艺术的“花”。除了这些可以触摸的具体的花之外,还可以从中领略人生的哲理、生活的真谛枣思想的火花。内容上海阔天空,似乎很杂,但杂而有序;结构上忽南忽北,似乎很散,但散而不乱。

三、创作风格

秦牧散文采用像和老朋友在杯中散步,或者灯下谈心那样的方式来写文章,在介绍知识的同时,循循善诱,把读者引进“一种感情微醺的境界”,从而使人有所得益,有所启发。观察细致,分析精辟,见解独到。秦牧对周围及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抱有浓厚的兴趣,他往往能在山水草木、花虫鸟鱼、一粒种子、一撮泥土,一个贝壳、一块布、一滴水中经过自己细致的观察和精辟分析,发现和得出自己对生活、对艺术的独到见解。

秦牧曾经从事过哪些职业?

秦牧,生于1919年,现代著名散文家,原名林觉夫,广东登海人,出生于香港。

他从小就同情贫苦人的不幸遭遇。少年时代,他在新加坡“端蒙学校”读书,酷爱文学,好看马戏,喜欢动物;假期常到马来亚一个大果园消闲,这更增强了他对动植物、对大自然的浓厚兴味。这段少年时代的异国生活,深深地影响了他后来的创作。

1932年回国后,在澄海、汕头、香港等地读中学,高中时开始发表文章,接受了鲁迅、巴金、茅盾等人作品的影响。1938年春,在抗战热潮中,他结束了学生生活,到广东参加了抗敌宣传工作。曾干过演员、编辑、战地工作队员、科员、教师等等工作,失业时即以写作糊口。

艺海拾贝的内容是什么

作者简介:  秦牧,原名林派光,又名林觉夫(东亚病夫觉醒之意)、林顽石,乳名阿书(小时候很喜欢读书,(1919.8——1992.10),男,祖籍澄海东里樟林。我国著名文学大师。 [编辑本段]作品类型:  文艺随笔集,共63篇随笔。 [编辑本段]创作年代:  1962年12月 [编辑本段]内容简介:  侧重地谈了文选艺术的创作方法,作家艺术家的生活积累和思想、艺术修养,艺术风格多样化等文艺理论上的重要问题。许多篇目之间都有内在的联系,有的问题还有较系统的论述。这些文章或者通过对具体事物的记叙和描写,或者采用比喻,阐发作者对文艺问题的见解,把知识性、科学性和趣味性熔于一炉,读来颇引人入胜。作者所说的“寓理论于闲话趣谈之中”,概括了该书的写作风格。全书文笔自然流畅,极富文采。读者在美的享受之中,领略到文艺创作的真谛,获得有益的知识。作者书中用一种轻松风趣,活泼生动的笔调,寓世术道理于谈天谈地之中。 [编辑本段]目录:  一、“历尽艰辛我与君”——为《艺海拾贝》在上海第八次印刷而作

二、一本书奇异经历——1981年版《艺海拾贝》前记

三、使全书在风格上较为统一——1986年版《艺海拾贝》附记

四、鲜花百态和艺术风格

五、“果王”的美号

六、菊花与金鱼

七、核心

八、鹦鹉与蝴蝶鸟

九、并蒂莲的美感

十、惠能和尚的偈语

十一、鲜荔枝和干荔枝

十二、虾趣

十三、《最后的晚餐》

十四、茅台、花雕瓶子

十五、河汉错综

十六、细节

十七、数字与诗

秦牧的身世是什么?

秦牧的身世如下:

秦牧,原名林阿书,又名林派光、林觉夫、林顽石,(1919.8——1992.10),男,祖籍澄海东里樟林。我国著名文学大师。

秦牧于香港出生。3岁时随父母移居新加坡。1932年回到故乡樟林。青少年时期曾就读于新加坡端蒙学校、樟林萃英学校、汕头一中等学校。1938年春到广州参加抗日救亡宣传活动,辗转于粤桂两省。1941年曾在桂林的中山中学教书,并从事写作,开始涉足文坛。历任《中华论坛》、《再生》、《中国工人》诸杂志编辑。

作家秦牧的原名是什么?

作家秦牧的原名是林觉夫,小名阿书,别名派光、顽石,1919年生于香港,广东澄海人。中国散文界的“南秦北杨”。

中国作家、中华书局广州编辑主任、《羊城晚报》副总编辑、《作品》杂志主编、广东省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协广东分会副主席、中国作协理事、全国文联委员、暨南大学中文系主任、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当代文学学会顾问。

秦牧散文表达方式没有固定格式,潇洒自然,语言流畅讲究,文笔游走灵活,联想奇妙,思路开阔,感情自然流露。秦牧散文特点之一,是言近旨远,哲理性强。

赞颂新中国、新生活,鞭笞丑恶现象是贯穿他散文作品的一条主线,在阐述观点,讲明道理时,绝不枯燥。秦牧有别于同时代其他作家的特色是,他的散文题材广泛、知识丰富、谈古论今、旁征博引,具有深厚的生活和知识根底。

作家秦牧的原名是

作家秦牧的原名是林觉夫。秦牧小名阿书,别名派光、顽石,1919年生于香港,广东澄海人。

秦牧介绍

秦牧被称为中国散文界的“南秦北杨”,是中国作家、中华书局广州编辑主任、《羊城晚报》副总编辑、《作品》杂志主编、广东省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协广东分会副主席、中国作协理事、全国文联委员、暨南大学中文系主任、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当代文学学会顾问。其文学活动涉及很多领域,主要有散文、小说、诗歌、儿童文学和文学理论等等。

秦牧的写作特点

秦牧散文表达方式没有固定格式,潇洒自然,语言流畅讲究,文笔游走灵活,联想奇妙,思路开阔,感情自然流露。秦牧散文特点之一,是言近旨远,哲理性强。赞颂新中国、新生活,鞭笞丑恶现象是贯穿他散文作品的一条主线,在阐述观点,讲明道理时,绝不枯燥。秦牧有别于同时代其他作家的特色是,他的散文题材广泛、知识丰富、谈古论今、旁征博引,具有深厚的生活和知识根底,《土地》便是其中极有代表性的作品。把个人的文学创作与中国社会的发展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充满了时代精神。秦牧主张独创一格,“在广泛学习的基础上,进行独特的创造”。他提倡扩大题材的范围到海阔天空和多方面发展文学的功能,包括教育、形像欣赏、审美、文娱方面,使作品高于幽默和情趣,“寓共产主义思想于闲情趣谈之中”。

好了,今天关于作家秦牧的原名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对作家秦牧的原名有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希望这个话题作家秦牧的原名的解答可以帮助到大家。

【版权声明】

本页面文章作家秦牧的原名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用户本人,并不代表新高三网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包括不限于图片和视频等),请邮件至37918493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