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贡制度的特点及其评价(明清朝贡制度具体是什么样的)

朝贡制度的特点有领土边界的确认;中国的中心地位;国际关系的维护;朝贡制度促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融合。清代前期,中国的朝贡制度达到了顶峰,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对外...接下来由新高三网小编为你整理了朝贡制度的特点和评价相关详细内容,我们一起来分享吧。
朝贡制度的特点及其评价(明清朝贡制度具体是什么样的)

朝贡制度的特点及其评价

一、领土边界的确认:朝贡制度通过邻国向中国朝贡来确认领土边界,这有助于维护边境的稳定。中国君主将领土视为不可侵犯的领土,并通过朝贡制度来巩固这一观念。

二、中国的中心地位:朝贡国通常视中国为天朝大国,皇帝被认为是世界的至高无上者。这一仪式性的行为有助于巩固中国的国际地位。

三、国际关系的维护:朝贡制度有助于维护国际和平和稳定。通过定期的朝贡,各国之间建立了一种互相尊重的关系,减少了战争的可能性。

四、文化交流:朝贡制度促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融合。各国通过朝贡制度了解彼此的文化、宗教和社会制度,这有助于文化的传播和丰富。

五、强化了中国封建社会观念:朝贡制度强化了中国封建社会的观念,将中国君主视为至高无上的皇帝。这一观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政治和社会的发展。

朝贡制度形成了一种中国中心主义的国际秩序,强化了中国的中心地位,塑造了中国中心主义的国际秩序。这一秩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的外交政策,使中国更加强调其国际地位和尊严。

明清朝贡制度具体是什么样的

明清时期的这种以中国中原霸主为中心的朝贡体系是建立在强大的经济实力、军事实力、良好的政治环境和将儒家作为主流文化的基础上的朝贡制度,其最主要的则是以文化为主,将儒家“三纲五常”的等级制度,作为所有外服国家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

《辞海》中对“朝贡”的解释就是基于儒家文化这一基础,“朝”一字多用在人与人见面的时候,尤其是“卑见尊”“下见上”“对神明的拜见”,如诸侯国或者臣下去面见君主的时候,一般都会用“朝见”。

不仅使得这场会面具有非常鲜明的等级色彩,更重要的是因“朝”一字与神明有关,也使得面见具有了更加神秘的色彩,“贡”则是指外服国家或地区向作为宗主国的中原的贡献或者说是贡奉的东西。

明清时期的中原其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与国外交流的频繁,直接促进了我国儒家文化的传播,而此时的朝贡制度可以说是受儒家文化支配的朝贡制度,此时的统治者将朝贡制度看作一种以“导以礼仪,变其夷习”的“汉化”手段,主张从思想上改变让他们的思想,致力于让中原的主流文化成为他们的主流文化。

明清时期的朝贡制度并没有带有某种强制性,具有非常强的自愿性,具有一种以柔怀人、义大于利的特点,以文化的方式从思想上达到对外服国家和地区的统治,而这恰恰是一种花费最小、收效最大、持续时间最长且影响范围最广、最深刻的统治方式。

这种政策中所蕴含的文化作用或许大于经济作用,但其却是以经济和政治作为开端,当了解到儒家文化的优越性后,外服国家和地区对中原宗主国的朝贡则是一种对明清时期主流的儒家文化的一种认同感和信仰的坚定。

明清的宗主国与周边外服国家和地区的外交关系的建立的主要目的则是为了平衡和维持来之不易的“华夷”之间关系的结构。其主要是通过“册封”的方式实现的。

这种平衡和维持是通过朝贡制度实现的,达到一种和平相处、互相帮扶、互相交流的安宁、和谐的社会大环境,以此来巩固自己的统治,并促进国家的发展。

明清时期的朝贡体制,不仅对宗主国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与传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还促进了外服国家的经济、政治的发展和文化的进步,直到现在仍然能在某些国家和民族所留存下来的文化中看到当时儒家文化的影子,更主要的是他们能得到宗主国的保护,使得国家存在的时间延长。

什么是朝贡?朝贡真的是赔本生意吗?这得看什么时期,明初就很好

诸藩朝贡 中学课本中一直有一种论调,即明清时期的中国是衰弱和落后的,其实这种衰弱和落后是相对而言的,与历朝相比,明代是古代中华帝国对外交往的一个...更多

偏见还是事实?明清两朝的朝贡贸易体系

近代以来,外国学者对中国的研究中,一直尝试着以一个简单的概念去概括鸦片战争之前中国固有的世界观和对外制度,这之中影响力最大的无疑是1968年以费正...更多

【版权声明】

本页面文章朝贡制度的特点和评价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用户本人,并不代表新高三网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包括不限于图片和视频等),请邮件至37918493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