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之武退秦师文言知识总结 《烛之武退秦师》教学内容

烛之武退秦师文言知识有重点实词、虚词,通假字,特殊句式,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例如,是寡人之过也,这是判断句。重点文言知识重要实词1、贰①“二”的大写。(例:国...接下来由新高三网小编为你整理了烛之武退秦师文言知识总结相关详细内容,我们一起来分享吧。
烛之武退秦师文言知识总结 《烛之武退秦师》教学内容
高三是一个厚重的词,它承载着我们的梦想和期望。在这个舞台上,我们用汗水和努力谱写着未来的篇章。高三是奋斗的象征,是我们向着光明未来的必经之路。在这个转折点上,我们学会承受压力,学会在困境中挣扎求生,学会了责任和担当。这一切都将成为我们前进的动力和支撑。

创作书法作品水调歌头的背景写法如下:

1、时间背景:将故事背景设定在一个美丽的春天,万物复苏的季节。

2、地点背景:将故事背景设定在苏轼离开故乡后的一个陌生的地方,是他流亡的地方。

3、情感背景:描述苏轼在离乡背井的时候,思念家乡和亲人的情感。

4、内心背景:描绘苏轼内心的纷乱和思绪万千,他在异乡中回忆起家乡的美景和亲人的温暖,感叹时光荏苒,思绪回荡于过去和现在之间,也表达出对未来的希望和向往。

烛之武退秦师文言知识总结

烛之武退秦师文言知识有重点实词、虚词,通假字,特殊句式,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例如,是寡人之过也,这是判断句。

重点文言知识

重要实词

1、贰

①“二”的大写。(例: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左传·隐公元年》)

②副职。(例:其内任卿贰以上。梁启超《少年中国说》)

③不专一。(例:贰则疑惑。《荀子·解蔽》)

④离心,背叛。(例:夫诸侯之贿,聚于公室,则诸侯贰。《左传》)

⑤再,重复。(例:不迁怒,不贰过。《论语·雍也》)

⑥从属二主。(本文: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因为郑国先于晋国结盟,但后于晋国的敌国楚国结盟,被视为不敬。

2、鄙

①边邑,边远的地方。(例:《为学》:“蜀之鄙有二僧。”)

(本文:“越国以鄙远”【注】:本文的鄙用作动词,把....作为边邑。)

②庸俗,鄙陋。(例:《左传·庄公十年》:“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③轻视,看不起。(例:《左传·昭公十六年》:“我皆有礼,夫犹鄙我。”)

3、许

①准许。(同现代汉语)

②答应,听从。(例:本文:“许之。”、“许君焦、瑕……”)

③赞同。(例《愚公移山》:“杂然相许。”)

④约数。(例:《小石潭记》:“潭中鱼可百许头。”)

⑤表处所。(例:陶渊明《五柳先生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4、阙

①què 古代宫殿前两边的高建筑物。

②què 城楼

③què 皇宫,引申为朝廷

④jue 挖掘,引申为侵损,削减。(本文: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⑤jué 阙疑,解除疑惑。(多闻阙疑)

5、微

①没有

②细小,轻微(同现义)

③衰败,国势衰微。

④卑贱。(例:《史记·曹相国世家》:“参如微时,与萧何善。”)

⑤幽微,精妙。[微言大义(成语)

⑥隐蔽,不显露。[见微知著(成语)

⑦假如没有。(例:《岳阳楼记》:“微斯人,吾谁与归?”)

⑧微微,稍微。(例:《卖油翁》:“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本文: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6、敝

①坏,破旧。(例:方苞《左忠毅公逸事》:“使史更敝衣草屦。”)

②谦词,敝人。

③疲惫(例:《资治通鉴》:“曹操之众,远来疲敝。”)

④损害,衰败。(本文:因人之力而敝之。)

7、辞

①推辞。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②告辞。例:(停数日,辞去《桃花源记》陶渊明)

③言辞。例:辞甚畅达

8、封

①既东封郑(动词,可使......成为边界)

②肆其西封(名词,疆界)

重要虚词

1、以

①以其无礼于晋(因为,连词)

②敢以烦执事(拿,来,介词)

③越国以鄙远(表顺承,连词)

④焉用亡郑以陪邻?(目的连词,来)

⑤若舍郑以为东道主(把,介词)

⑥以乱易整(用)

⑦阙秦以利晋(用来)

2、而

①今急而求子(才,连词,表顺承)

②夜缒而出(表修饰,连词)

③若亡郑而有益于君(表顺承,连词)

④朝济而夕设版焉(表转折,连词)

⑤因人之力而敝之(表转折,连词)

3、焉

①子亦有不利焉(语气词,表陈述)

②焉用亡郑以陪邻?(疑问代词,为什么)

③若不阙秦,将焉取之(兼词,从哪里)

④朝济而夕设版焉(语气词)

4、其

①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代词,指代“使者”)

②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指示代词,那)

③失其所与,不知(代词,自己的)

④吾其还也(表示祈使语气,还是)

5、之

①公从之(代词,代佚之狐的建议)

②是寡人之过也(的)

③行李之往来(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④何厌之有(宾语前置的标志,有何厌之)

⑤邻之厚,君之薄也(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⑥因人之力而敝之(结构助词“的”)

⑦臣之壮也,犹不如人(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⑧子犯请击之(代词,秦军)

⑨缀耕之垄上(动词,到)

词类活用

1烛之武退秦师(使动用法,使……退却)

2晋军函陵(名词作动词,军是驻扎的意思,同下文“秦军”)

3夜缒而出(名词做状语,在夜晚;名词做动词,由城上以绳索垂至平地,缘之而下)

4若亡郑而有益于君。(动词使动用法,使......灭亡)

5越国以鄙远(鄙,名词的意动用法,把……当作边邑;远,形容词用作名词,远地,指郑国)

6邻之厚,君之薄也(“厚”“薄”都是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厚,变雄厚;薄,变薄弱)

7共其乏困(形容词活用为名词,缺少的东西)

8君亦无所害(动词用作名词,害处)

9朝济而夕设版焉(“朝”、“夕”,名词活用作状语。朝,在早上;夕,在晚上)

10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名词作状语,向东;名词作动词,使动用法,使......成为疆界)

11若不阙秦(quē使动用法,使……减少)

12阙秦以利晋(使动用法.使.....获利)

13因人之力而敝之(形容词作动词,损害)

通假字

⒈无能为也已(已,通“矣”,了)

⒉共其乏困(共,通“供”,供给)

⒊秦伯说(说,通“悦”,赞同,高兴)

⒋失其所与,不知(知,通“智”,明智)

⒌夫晋,何厌之有(厌,通“餍”,知足,满足)

6.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通“缺”,侵损)

古今异义

①行李之往来(行李,阙出使的人;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

②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以为,古义:把……作为;今义:认为。东道主,古义: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今义:泛指接待宴客的主人)

③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夫人,古义:那个人,这里指秦穆公;今义:一般人的妻子)

④亦去之(去,古义:离开;今义:往,到)

⑤敢以烦执事(执事,古义:掌管事务的人,这里是对对方的敬称;今义:掌管某项工作的人)

⑥共其乏困(乏困,古义:指缺乏的东西。今义:指精神或身体劳累)

7.今急而求子。(今,古义:如今。今义:今天)

8.且贰于楚也(贰,古义:动词,从属二主。今义:数词,“二”的大写。)

文言句式

省略句

⒈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氾南

⒉(烛之武)辞曰

⒊(烛之武)许之

⒋敢以(之)烦执事

⒌若舍郑以(之)为东道主

⒍(晋)许君焦、瑕

⒎阙秦以利(于)晋

判断句

⒈是寡人之过也

⒉邻之厚,君之薄也

⒊以乱易整,不武

⒋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5.失其所与,不知

介词结构作状语后置

⒈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应为“以其于晋无礼,且于楚贰也”

⒉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应为“佚之狐于郑伯言曰”状语后置句。言于:对……说

⒊若亡郑而有益于君。应为“若亡郑而于君有益”

宾语前置

⒈夫晋,何厌之有?即“有何厌”,疑问代词作宾语

作品背景

鲁僖公三十年(公元前630年),晋国和楚国大战于城濮,结果楚国大败,晋国的霸业完成。在城濮之战中,郑国曾协助楚国一起攻打晋国,而且晋文公年轻时流亡到郑国,受到冷遇,所以文公把新仇旧怨加到一块,于两年后联合秦国讨伐郑国。郑伯闻讯后,派烛之武面见秦穆公,劝他退兵。

烛之武巧妙地利用秦、晋两国的矛盾表现出处处为秦国利益着想的样子,分析当时的形势,抓住利害关系,说明保存郑国对秦国有利,灭掉郑国对秦国不利的道理,终于说动秦国退兵。晋军失去盟军支持后,也被迫撤离了郑国。此文即是记叙了这一历史事件。

金庸作品的年代背景,最好有具体年份?

一、春秋时期?

1、《越女剑》:公元前五世纪前叶?

二、北宋后期?

2、《天龙八部》:公元1094年前后?

三、南宋中后期?

3、《射雕英雄传》:公元1206年-1227年(郭母怀胎到铁木真逝世)?

4、《神雕侠侣》:公元1239年-1260年(杨过出场到蒙哥归天)

四、元朝末期?

5、《倚天屠龙记》:公元1337年-1360年(张三丰90岁到张无忌22岁)?

五、明朝?

6、《笑傲江湖》:估计是明朝中期?

因为有武当派,而且书中官职是明朝的,并且书上插图中的男人都没有辫子,还 有在《鹿鼎记》中澄观老师侄曾想到“前朝有一位令狐冲大侠,以无招胜有招”, 那自然是明朝了 。

7、《侠客行》:明朝?

因为有武当派,并且书中好象没有什么民族矛盾,而且书上插图中的男人都没有辫子 。

8、《碧血剑》:公元1634年-1644年(袁承志从10岁到20岁) 。

六、清朝?

9、《鹿鼎记》:公元1670年-1689年?

鳌拜死的时候史书上记载为1670年,韦小宝签订《尼布楚条约》后归隐,那是1689年 。

10、《书剑恩仇录》:公元1756年前后?

因为《飞狐外传》中赵半山曾对小胡斐说过福康安在十年前被红花会抓住过 。

11、《飞狐外传》:公元1766年-1770年?

由《雪山飞狐》推算,从胡斐13岁到17岁 。

12、《雪山飞狐》:公元1780年3月15日(阴历)?

书上开头就写了“这是乾隆四十五年叁月十五” 。

13、《鸳鸯刀》:清朝?

书上倒数第二段写道“满清皇帝听说这双刀之中,有一个能无敌於天下的大秘密”, 自然是清朝了。

14、《连城诀》:清朝?

这个没什么大道理,因为书上插图中的男人都有辫子,这可是金庸授权的,而且从 官职、地名上也可以看出是清朝 。

15、《白马啸西风》:清朝?

原因和前面的一样,书上插图中的男人有辫子。

《烛之武退秦师文言知识总结》拓展阅读

《烛之武退秦师》教学内容

答:《烛之武退秦师》是人教版必修一上的一篇文言文,也是学生进入高中以来接触的第一篇文言文。对于这篇文言文来说,难度主要表现在:学生的初高中知识与能力的衔接问题,文本本身的语言表述带来的理解障碍,当时的三国形势与历史背景,对历史人物的评价等等。大部分教师都将本课的教学内容定为:围绕“退”字梳理故事情节、品......更多详细

语文文言120个实词与18个虚词,要正确的详细的都涵盖全的

问:教学大纲要求的,给个网站也行啊!!一定要正确的!! 谢谢...更多详细

以上就是高三网整理的关于烛之武退秦师文言知识总结 《烛之武退秦师》教学内容的全部内容,希望你在了解【作品背景】的基础上可以帮助到你更多的学习。
【版权声明】

本页面文章烛之武退秦师文言知识总结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用户本人,并不代表新高三网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包括不限于图片和视频等),请邮件至37918493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