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国有常 治国有常,利民为本出自哪里

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出自《淮南子》。意思是治理国家要有一定的方略,就是以对人民有利为根本。党员干部只有坚持把自己置身于群众之中,眼里看得见群众、心里装得下群众、行...接下来由新高三网小编为你整理了治国有常相关详细内容,我们一起来分享吧。
治国有常 治国有常,利民为本出自哪里
高考之路荆棘密布,但每一步的跋涉都铺就了未来的辉煌之路,全力以赴,决胜高考!
高三,不只是奔跑的终点,更是梦想起飞的跑道,坚持到底,你就是那位翱翔在蓝天的雄鹰。

治国有常

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出自《淮南子》。意思是治理国家要有一定的方略,就是以对人民有利为根本。党员干部只有坚持把自己置身于群众之中,眼里看得见群众、心里装得下群众、行动上为了群众,才能获得群众认可。

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出处

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出自《淮南子》。意思是治理国家有不变的法则,但最根本的是让人民获利。

原文

鲁昭公有慈母而爱之,死,为之练冠,故有慈母之服。阳侯杀蓼侯而窃其夫人,故大飨废夫人之礼。先王之制,不宜则废之。末世之事,善则著之,是故礼乐未始有常也。

故圣人制礼乐,而不制于礼乐。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政教有经,而令行为上。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旧。

夫夏、商之衰也,不变法而亡;三代之起也,不相袭而王。故圣人法与时变,礼与俗化。衣服器械,各便其用;法度制令,各因其宜。故变古未可非,而循俗未足多也。

夫殷变夏,周变殷,春秋变周,三代之礼不同,何古之从!大人作而弟子循。知法治所由生,则应时而变;不知法治之源,虽循古,终乱。今世之法籍与时变,礼义与俗易,为学者循先袭业,据籍守旧教,以为非此不治,是犹持方枘而周员凿也。欲得宜适致固焉,则难矣!

天地之气莫大于和,和者,阴阳调,日夜分,而生物。春分而生,秋分而成,生之与成,必得和之精。故圣人之道,宽而栗,严而温,柔而直,猛而仁。太刚则折,太柔则卷,圣人正在刚柔之间,乃得道之本。积阴则沉,积阳则飞,阴阳相接,乃能成和。

夫弦歌鼓舞以为乐,盘旋揖让以修礼,厚葬久丧以送死,孔子之所立也,而墨子非之。兼爱、尚

上贤,右鬼、非命,墨子之所立也,而杨子非之。全性保真,不以物累形,杨子之所立也,而孟子非之。趋舍人异,各有晓心。故是非有处,得其处则无非;失其处则无是。丹穴、太蒙、反踵、空同、大夏、北户、奇肱、修股之民,是非各异,习俗相反,君臣上下,夫妇父子,有以相使也。此之是,非彼之是也;此之非,非彼之非也。譬若斤斧椎凿之各有所施也。

禹之时,以五音听治,悬钟鼓磬铎,置鞀,以待四方之士,为号曰:“教寡人以道者击鼓,谕寡人以义者击钟,告寡人以事者振铎,语寡人以忧者击磬,有狱讼者摇鞀。”当此之时,一馈而十起,一沐而三捉发,以劳天下之民。此而不能达善效忠者,则才不足也。

国之所以存者,道德也;家之所以亡者,理塞也。尧无百户之郭,舜无植锥之地,以有天下;禹无十人之众,汤无七里之分,以王诸侯。文王处岐周之间也,地方不过百里,而立为天子者,有王道也。夏桀、殷纣之盛也,人迹所至,舟车所通,莫不为郡县,然而身死人手,而为天下笑者,有亡形也。故圣人见化以观其征,德有昌衰,风先萌焉。故得王道者,虽小必大;有亡形者,虽成必败。夫夏之将亡,太史令终古先奔于商,三年而桀乃亡。殷之将败也,太史令向艺先归文王,期年而纣乃亡。故圣人见存亡之迹,成败之际也,非待鸣条之野,甲子之日也。

今谓强者胜,则度地计众;富者利,则量粟称金。若此,则千乘之君无不霸王者,而万乘之国无不破亡者矣。存亡之迹,若此其易知也,愚夫惷妇,皆能论之。

管仲辅公子纠而不能遂,不可谓智;遁逃奔走,不死其难,不可谓勇;束缚桎梏,不讳其耻,不可谓贞。当此三行者,布衣弗友,人君弗臣。然而管仲免于束缚之中,立齐国之政,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使管仲出死捐躯,不顾后图,岂有此霸功哉?

今人君之论其臣也,不计其大功,总其略行,而求其小善,则失贤之数也。故人有厚德,无问其小节;而有大誉,无疵其小故。夫牛蹄之涔,不能生鳝鲔,而蜂房不容鹄卵;小形不足以包大体也。

夫人之情,莫不有所短。诚其大略是也,虽有小过,不足以为累;若其大略非也,虽有闾里之行,未足大举。夫颜喙聚,梁父之大盗也;而为齐忠臣。段干木,晋国之大驵也;而为文侯师。孟卯妻其嫂,有五子焉;然而相魏,宁其危,解其患。景阳淫酒,被发而御于妇人;威服诸修。此四人者,皆有所短,然而功名不灭者,其略得也。季襄、陈仲子,立节抗行,不入洿君之朝,不食乱世之食,遂饿而死。不能存亡接绝者何?小节伸而大略屈。故小谨者无成功,訾行者不容于众,体大者节疏,庶距者举远。自古及今,五帝三王,未有能全其行者也。故《易》曰:“小过亨,利贞。”言人莫不有过,而不欲其大也。

夫尧、舜、汤、武,世主之隆也;齐桓、晋文,五霸之豪英也。然尧有不慈之名,舜有卑父之谤,汤、武有放弑之事,五伯有暴乱之谋。是故君子不责备于一人,方正而不以割,廉直而不以切,博通而不以訾,文武而不以责。求于一人,则任以人力,自修则以道德。责人以人力,易偿也;自修以道德,难为也。难为则行高矣,自偿则求澹矣。夫夏后氏之璜不能无考,明月之珠,不能无颣。然而天下宝之者,何也?其小恶不足妨大美。今志人之所短,而忘人之所脩,而求得其贤乎天下,则难矣。

夫百里奚之饭牛,伊尹之负鼎,太公之鼓刀,宁戚之商歌,其美有存焉者矣。众人见其位之卑贱,事之洿辱,而不知其大略,以为不肖。及其为天子三公,而立为诸侯贤相,乃始信于异众也。

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是什么意思

释义:治理国家要有一定的方略,就是以对人民有利为根本。党员干部只有坚持把自己置身于群众之中,眼里看得见群众、心里装得下群众、行动上为了群众,才能获得群众认可,才算实打实的政绩。樱桃好吃树难栽,不下苦功花不开。”改革发展的一切成就都是干出来的。以“快干、勤为”的作风,“能干、善为”的能力,干出实打实的新业绩,干出群众的好口碑,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就会更重、幸福感就会更浓。


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出自《淮南子·氾论训》。

这句话出自汉代刘安编纂的《淮南子·氾论训》。原文是:“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政教有经,而令行为上。”意思是:治理国家有常法,但利于百姓是根本;政令教化有常规,但有令必行是上策。如果对民众有利,就不必非效仿古制不可;如果事情周密稳妥,就不必非遵循旧法。


治国有常相关拓展阅读

治国有常,利民为本出自哪里

答:《文子·上义》。根据查询光明网官网得知,“治国有常,利民为本”出自先秦道家典籍《文子·上义》,这部典籍的作者文子,姓辛,号计然。这是文子记录老子的话,原文为“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意思是治理国家有不变的法则,让人民获得利益是其根本。《淮南子·汜论训》、《史记·赵世家》等古代......更多详细

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出自哪

答: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出自哪:《淮南子·氾论训》。治国有常出处:出自西汉时期刘安的《淮南子·氾论训》。原文节选: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旧。夫夏商之衰也,不变法而亡。三代之起也,不相袭而王。故圣人法与时变,礼与俗化,衣服器械各便其用,法度制令各因其宜,故变古未可......更多详细

以上就是高三网整理的关于治国有常 治国有常,利民为本出自哪里的全部内容,希望你在了解【治国有常】的基础上可以帮助到你更多的学习。
【版权声明】

本页面文章治国有常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用户本人,并不代表新高三网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包括不限于图片和视频等),请邮件至37918493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