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关于大气的知识点
一、大气垂直分层
1)低层大气的组成:
干洁空气(氮、氧、二氧化碳、臭氧等)、水汽和固体杂质(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2):大气的垂直分层
二、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
1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吸收作用:具有选择性,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臭氧吸收紫外线,对于可见光部分吸收比较少
反射作用:无选择性,云层、尘埃越多,反射作用越强。例多云的白天温度不太高。
散射作用:具有选择性,对于波长较短的篮紫光易被散射。例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等。
2对地面的保温效应:
①地面吸收太阳短波辐射增温,产生地面长波辐射
②大气中的CO2和水汽强烈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而增温
③大气逆辐射对地面热量进行补偿,起保温作用。
3 影响地面辐射大小(获得太阳辐射多少)的主要因素:
纬度因素,太阳高度角的大小不同,导致地面受热面积和太阳辐射经过大气层的路程长短,是影响的主要因素,同时,它的大小受下垫面因素(反射率)和气象因素等的影响。
三、全球大气环流
(一)热力环流:
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地面间冷热不均是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水平气压差是大气水平运动的直接原因
(二)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高空风: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作用下,风向与等压线平行(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近地面风:受摩擦力影响,风向斜交于等压线,指向低气压。
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指向低压,大气水平运动的原动力
地转偏向力:与风向垂直(北半球在风向右侧,南半球在左侧),只改变风向,不影响风速。
摩擦力:与风向方向相反,既减小风速,又改变风向(摩擦力越大,风向与等压线夹角越大)风力(风速):等压线越密集的地方,风(力)速越大
(三)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
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的名称与位置,注意各风带的风向,气压带成因(热力或动力原因)。
(四)气压和风带的移动:
气压带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对于北半球来说,大致夏季北移,位置偏北;冬季向南移,位置偏南。
四、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由于海陆间热力性质的差异,破坏了气压带风带的连续分布,使得北半球气压带呈断块状分布:7月前后,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被大陆上的热低压(亚洲低压)所切断,仅在大洋上保留(夏威夷高压);1月前后,北半球副极地低压带被大陆上的冷高压(亚洲高压)所切断,仅在大洋上保留(阿留申低压)。
(五)季风环流(亚洲东部和南部最典型)
高中地理知识记忆技巧
一、字首记忆法
在高中地理复习中,采用字首记忆法效果显著,而且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具体方法为:先将地理概念的字头进行排列,形成固定的一句话,然后根据这句话复述出概念的全部内容。很多同学对各种地理分界线混淆不清,而且由于其内容较多,很难形成清晰而持久的记忆。复习这部分内容时,如果采用字首记忆法对这些分界线进行重点记忆,就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例如,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较长,其中包括“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彦喀拉山―冈底斯山”的山脉,我们可以将这组山脉名称的字首组合为“大阴贺巴冈”,这样记忆效果就会明显提升。
二、趣味联想法
不少同学对地理学习缺乏兴趣,尤其是对地理概念的记忆更是表现出明显的抵触心理。但是由于要高考,我们又不得不去学,与其厌烦、被动地学习,还不如愉快、主动地学习。对此,在学习或者复习时我们可以采用趣味联想法,将地理知识进行联想记忆。
例如,在复习“气候变化”的内容时,垂直气候的变化特点不易记忆,倘若死记硬背,效果也不一定理想。对此,我们可以先以诗句“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作为切入点,进行以下联想:一般桃花都是在农历三月盛开,但是山寺的桃花由于地理海拔较高,所以开得比较晚。然后联想“海拔不同会产生温度差异”这一概念,并以此为切入点对气候形成、气温变化等知识点进行复习。
本页面文章高中地理关于大气的知识点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用户本人,并不代表新高三网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包括不限于图片和视频等),请邮件至37918493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