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将与大家共同探讨高中历史必修一重要知识点总结笔记的今日更新,希望我的介绍能为有需要的朋友提供一些参考和建议。
求高一必修一地理历史生物的详细笔记
第一单元 宇宙中的地球 一: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公转和自转 绕转中心 太阳 地轴 方向 :自西向东(北极上空看逆时针,南极上空相反) 周期:恒星年(365天6时9分10秒) 恒星日(23时56分4秒) 角速度 :平均1/日 近日点(1月初)快远日点(7月初)慢各地相等,每小时15(两极除外) 线速度 :平均30千米/小时 从赤道向两极递减,赤道1670KM小时,两极为0.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 (1)黄赤交角:赤道平面和黄道平面的交角.目前是2326’ (2)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移动 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更替(2)地方时 (3)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发生偏移,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三: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①昼夜长短的变化 北半球:夏半年,昼长夜短,越向北昼越长 ①太阳直射点在那个半球, 北极圈以北出现极昼现象 那个半球昼长,②赤道全年 冬半年,昼短夜长,越向北昼越短 昼夜平分,③春秋分日全球 北极圈以北出现极夜现象 昼夜平分 南半球:与北半球相反 ②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春秋分日:由赤道向南北方向降低 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 随纬度的变化 夏至日:由2326’N向南北降低 方向降低 冬至日:由2326’S向南北降低 2326’N以北在夏至日达到最大值 离直射点越近高度 随季节的变化 2326’S以南在冬至日达到最大值 越大 南北回归线之间每年有两次直射 四:光照图的判读 (1)判断南北极,通常用于俯视图,判断依据为:从地球北极点看地球的自转为逆时针,从南极看为顺时针;或看经度,东经度递增的方向即为地球自转的方向. (2)判断节气,日期及太阳直射点的纬度 晨昏圈过极点(或与一条经线重合),太阳直射点是赤道,是春秋分日;晨昏线与极圈相切,若北极圈有极昼现象为北半球的夏至日,太阳直射点为北纬2326’,若北极圈有极夜现象为北半球的冬至日,太阳直射点为南纬2326’
高中历史政治史
一、高中历史,政治的知识点总结
下面是我发在文库的资料,希望对你有所帮助:高中政治知识点://wenku.baidu/view/1342be17866fb84ae45c8d32.高考历史高频考点及复习策略://wenku.baidu/view/bab1e64733687e21af45a9fb.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必修三)://wenku.baidu/view/be861022192e45361066f5a7.中国古代史、近现代史的主干知识和主要线索://wenku.baidu/view/67d16b19227916888486d70d.世界近现代史知识归类://wenku.baidu/view/5b8e7c0203d8ce2f00662302.高中历史专题复习资料://wenku.baidu/view/71c4b98fcc22bcd126ff0c2b.以上都是经典资料,其它的你也可以直接进去文库找……。
二、如何学好高一的历史和政治背政治,要理思路,不要傻背,对只是点进行归类:名次解释,简答,论述,……这样你就可以系统的背了, 背历史,列表背,有时你可以归类:几次大的战争,几次不平等条约,几次大的民族战争…… 背,要理解了背,那样才够好 政治和历史的学习方法比较相似,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是一定要有系统的观念,不要把知识学成支离破碎的,而是一个整体。
关键是在看书的时候要注意整体,比如说你在看书的时候先看目录,大概了解课本内容的结构,再在每一章下看有几节,每节下主要阐述哪些重要问题。一个单元可以做些小结,整理一下知识,常用的方法是可以画知识结构图表,这是很有用的方式。
三、高一历史政治的复习高一历史的复习方法:高一的历史主要会涉及必修一、必修二这两本教材,内容分别是政治史和经济史,无论是在未来的会考中还是高考中比重都非常高。
对于新高一的同学们而言,刚刚开始高中生活,刚刚接触高中学习,一切都是未知的。 首先想明确一点,请不要先把自己局限在文科或者理科内,应当全面地学习各学科的知识。
高中的学习相对初中而言,是一个新的开始,如果能够在开头走好第一步的话,后面的道路会通畅很多。而如果早早把自己限定在某一个学科类别中,势必会分散对其他科目学习的注意力,这样反而拖垮其他科目的成绩,会在学业水平测试中牵扯更多的精力,重复做功,得不偿失。
在学习的过程中务必把这两本教材上的核心概念进行掌握,理解每一个术语,了解主要事件的时序,最后请根据“民主”、“法制”、“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近代化”、“经济全球化”等线索把所学内容整理成体系,这些简单的积累工作会为未来的学习带来巨大的便利。 高一是高中学习的开始,高中三年最难的知识不在高一,最疲劳的时期不在高一,但高一一年所投入的程度,决定了未来三年学习的姿态。
高一政治的复习方法:高中各科学习过程中,对政治学科的误解大量存在。这种误解主要是由于对政治课的不了解造成的。
就高中的政治课而言,需要记忆的东西是有很多的,然而纯粹的记忆却不能学好高中政治,只有理解性的记忆,政治学习才能取得成绩。 一、端正学习态度,提高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兴趣 首先,要充分认识政治学科特有的价值。
政治学科一个很重要的价值体现在,它是人们认识世界、认识生活的思维方法,是思维的工具。这是其他课程不可替代的。
其次,要克服学习中实用主义的倾向。“需要”是学习的直接和重要的动力。
现实状况是受高考指挥棒的影响,有的同学不自觉地将学科分为三六九等,凡高考中必须要考的、分值高的科目就会下大力气去抓,哪怕不喜欢也要强迫自己去学,反之对高考中不考、或者分值比较低的学科,不管有用没用,就不愿意付出更多的精力去学习,而越学不进去就越感到枯燥无味,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 最后,要消除现实生活中人们对政治课的误解。
现实生活中,对政治学科的误解大量存在。这种误解主要是由于对政治课的不了解造成的。
就高中的政治课而言,他本身包括经济常识、哲学常识和政治常识三大板块。一些人不了解政治课的学科体系和价值,本能地把政治课和行政工作或时事政治划等号,和思想政治工作划等号,认为政治课就是说教,只是凭自己的感觉想当然的评价政治课。
把政治课教学看成是传统灌输,使政治课处在一个不利的社会氛围中,从而影响了同学们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兴趣。 二、科学掌握高中思想政治课的一般学习方法 1.预习:就形式而言,预习可以分为课前预习和阶段性预习、粗预习和精预习等。
搞好预习要求做到: (1)列预习提要 (2)做好笔记 (3)勤思善想(发现问题) (4)持之以恒 2.专心上课,积极思考:即专心看(书,黑板,屏幕)、听(老师讲解和同学们发言),积极参与(积极动脑,和老师形成零距离互动),还要考虑预习时所确定的听课重点。看、听、参与等形式都必须动脑,这是衡量专心与否的重要标志。
如果这点做不好,就不可能形成自己的知识。 3.课后及时复习之所以要及时复习,是学习的反复性特征的要求;爱宾浩斯遗忘曲线的先快后慢规律也要求及时复习;及时复习还可以使知识的漏洞得到及时弥补,使对知识的理解得到升华,实现对知识的再认识,再提高,使思维的深刻性得以发展。
三、牢固掌握所学概念和原理的基本要求 有些同学说,老师上课讲到的概念和原理虽然听懂了,笔记也记了,但总是记不住学过的概念和原理。概念和原理是对同类事物本质和规律的概括和总结,具有较强的抽象性,记忆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如果只靠死记硬背,不仅记起来困难,而且只能形成短时记忆,不能形成长久记忆。大家知道学习知识懂是基础,记是手段,用是目的。
在真正弄懂的基础上要想牢固掌握概念和原理必须做到: (1)运用记忆技巧。 (2)要做到及时复习和定时复习。
(3)多思多用,熟能生巧。 (4)正确区分相近或相似的知识点。
(5)弄清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四、学会知识运用,掌握解题方法,提高应试成绩 首先,要掌握教材基本知识,学会建构知识体系和网络,从宏观上驾驭知识。
其次,要培养理解分析知识的能力。 最后,就是学会答题的方法和应试的技巧。
四、高中政治和历史要如何读啊,下课后感觉什么都没有学到高中政治和历历史当然不是只要背就行的,背只是你积累知识的过程,等到积累这一步完成之后,遇到问题可以综合多方面的东西来进行解答,而不会只拘泥于一个方面,这样高考中称为得分点的地方自然就会比原来的多。
现在的高考历史题目至少有一道是比较题,比方说那几个朝代的官僚制度的相同和不同之处什么的,或者科举制度的比较什么的,只有在你已经具备了理论素养的情况下,你才能快速地把所要用到的知识点列出来,并且还会多一些自己的见解啊 如果你 用的是 书上 地原句,老师可能会给你中上的分数。 如果想拿高分就要注意答题的技巧问题。
如,答题时要有总概括的句子,也要有分论点,卷面整齐(字虽不用很漂亮,但要整齐)能融会不同时代的相同点,(高考经常考察这类问题,如不同朝代的经济对比 等)也有的题目要求谈自己的观点,这就是检验你的语言逻辑的时候,注意要有层次有重点,一步步深入。 其实还有许多类似的技巧,要求在平时积累和总结。
关于政治要做到一下几点 1要从宏观上把握课本,就是了解课本主要讲了政治的那些内容,无非是 国体 政体 政党制度 民族关系 宗教制度 国际社会 对外政策做题时按照课本的顺序思考 题目和这些内容的关系 能写就写上,这样你的答案就会很丰富,老师也会认为你的思路很开阔。 2根据当年的国际大事,结合课本看看能靠得到的知识有哪些,自己好好研究研究。
3就是熟悉课本,要求到这样的地步,提上能联想到的知识点,能按照课本上的顺序写下来,而且一想到这个点的时候眼前就能看到书上那一页的内容。 做到了以上几点,加上勤做题,成功就不远了,加油!! 祝你 金榜题名~~ 。
求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的知识归纳!!!
必修1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1课时
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课程标准 考点要求
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西周的建立与灭亡;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西周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秦朝的统一;皇帝制度;中央官制与郡县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一、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西周)的特点
1. 以血缘为纽带实行分封制,说明最高执政集团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2. 带有浓厚的迷信色彩,王权和神权密切结合,如最高统治者称为“天子”。
3. 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血缘纽带与政治关系相结合,实行严格的等级制度,政权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
4. 有相对的延续性和稳定性。
1. 君主专制
(1)指中央的决策方式,具体说就是皇帝的个人专断独裁。
1. 君主专制
(1)指中央的决策方式,具体说就是皇帝的个人专断独裁。
(2)专制制度是与民主制度相对的一个人或少数人独裁政权的组织 制度,体现在帝制的终身制和皇位世袭方面,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
2. 中央集权
(1)指全国各种军、政、财权归属中央,地方完全由中央管理和控制,充分执行中央的政令。
(2)中央集权制度是一种国家结构形式,与地方分权相对立,地方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一切受制于中央,但地方与中央不能完全分开,中央对地方拥有统率权,地方服从中央。
二、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含义
三、分封制与郡县制的对比
温馨提醒:分封制是地方行政管理制度,而非中央官制,与郡县制、行省制同属于地方制度。
例1
据《史记》记载,周武王灭商后“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周与鲁的关系是 ( )
A. 父子 B. 兄弟 C. 平等 D. 大宗与小宗
解析:本题考查分封制。难点在于对宗法制中大宗、小宗相对性的理解。A、B属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是国与国之间的关系。C错误,周王与诸侯之间有等级差别。
答案:D
能力迁移
(2009?淄博模拟)《姓氏起源》一书对“宋”姓起源的解释:周武王克商灭纣,建立周朝,封微子(商王后裔)于商丘,建立宋国,共传36代,亡于楚国。宋亡国后,原王公贵族散居各地,以原国“宋”为姓,乃成宋姓。上述解释中不能得出的历史信息是 ( )
A. 周朝施行分封制和宗法制
B. 周礼是维护中央集权统治的有力工具
C. 诸侯争霸是宋亡国的主要原因
D. 反映了我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
解析:题干材料没有涉及周礼,其他结论较易得出,故选B。
答案: B
例2
(2010?衡水模拟)《史记》中记载:“(楚庄王十六年,公元前598年)伐陈,杀夏征舒。征舒弑其君,故杀之也。已破陈,即县之。”“(秦惠文王十三年,公元前312年)攻楚汉中,取地六百里,置汉中郡。”从中可以获得的信息有 ( ) ①春秋战国时期,许多诸侯国内已经设置郡、县
②春秋战国时期,实际上是分封制与郡县制并存
③诸侯国往往在新征服的土地上设置郡县
④春秋战国时期,郡县制取代了分封制
A. 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
解析:本题考查分封制与郡县制的相关知识,考查阅读理解材料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抓住材料中的有效信息,材料中明确指出诸侯在征讨过程中,“即县之”、“置汉中郡”,这些信息与①②③相符。
答案:D
能力迁移
秦朝废除了西周的“世卿世禄”“分土封侯”制度,创立了新的政治制度。这套新制度的基本组织结构是()
①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
②中央机构由三公九卿组成
③地方行政为郡县两级制,由皇帝直接任命官员
④主要官吏的选任,不论亲疏,选贤任能
A. 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对秦朝创立的中央集权制度的理解。在封建社会中官吏的选拔标准最终是为专制皇权服务,④不符合,“选贤任能”是墨家观点,与专制统治不符;其他三项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相一致。
答案: B
1. (2009?江苏高考)“九鼎既成,迁于三国。夏后氏失之,殷人受之;殷人失之,周人受之。”其中所说的“九鼎”之所以被广泛重视并在夏商周流转,主要因为它是 ( )
A. 反映民心民意的凭据 B. 国王祭祀的重要礼器
C. 青铜工艺水平高的标志 D. 王朝统治权力的象征
解析:本题考查历史常识“鼎”。鼎本来是古代的烹饪之器,传说夏禹曾收九牧之金铸九鼎于荆山之下,以象征九州。自从有了禹铸九鼎的传说,鼎就从一般的炊器而发展为传国重器,国灭则鼎迁,历商至周。所以鼎被视为传国重器、国家和权力的象征,故D项正确。
答案: D
2. (2009?辽宁文综)西周实行的宗法制在秦汉以后仍有重大影响,其主要表现是 ( )
A. 嫡长子继承制 B. 反复出现的分封制
C. 三纲五常的伦理观 D. 传统的宗族观念
解析: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这在之后的皇位继承上表现尤为明显。
答案: A
3. (2009?北京高考)下图是北京广安门桥北的蓟城纪念柱。《礼记》载:“武王克殷反商,未及下车而封黄帝之后于蓟。”与蓟城建立相关的制度是 ( )
A. 禅让制 B. 井田制 C. 分封制 D. 郡县制
解析:解题关键是抓住题干中的“武王克殷反商”、“封黄帝之后于蓟”等有效信息。这些信息告诉我们周武王攻克商朝都城殷,分封黄帝后代为诸侯,建立诸侯国蓟,故选择C项。
答案:C
4. . (2008?江苏高考)“齐人”、“鲁人”、“楚人”这种表述,逐渐让位于以行政区划为籍贯的表述,造成这一变化的制度因素是 ( )
A. 分封制 B. 宗法制 C. 郡县制 D. 三省六部
解析:西周时实行分封制,分封了齐国、楚国、鲁国等。但是到秦始皇灭六国完成统一后,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了郡县制,分封制被彻底打破,郡县逐渐代替了诸侯王国,也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辖,故应选C项。
答案:C
第2课时
从汉到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
课程标准 考点要求
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汉初郡国并行制;汉朝至唐朝的选官制度;唐朝三省六部制;元朝的行省制度。
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明朝宰相制度的废除与内阁的出现;清朝军机处的设置。
一、宰相与内阁的区别
宰相 内阁
权力来源 宰相制度赋予 皇帝个人信任
职责 中央一级决策者 侍从咨询为主
任免 要经皇帝及大臣商议,
由皇帝决定 直接由皇帝意愿决定
对皇权影响 制约皇权 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
封建社会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存在着两对基本矛盾。
(1)中央与地方:不断改革地方行政机构,中央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2)皇权与相权: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直至废除丞相制度。
二、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基本矛盾及发展趋势
三、关于明清时期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加强
主要表现:明初沿袭元朝制度,后来在中央废除了中书省和丞相,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直接对皇帝负责。同时,在地方上,明朝统治者又废除行省,将地方的权力集中到中央。清朝雍正帝设置军机处,使全国的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中,君主专制加强,中央集权进一步得到巩固。
积极影响:①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巩固和发展。②有利于维护祖国统一与领土完整。③有利于各民族之间的经济交流和发展。④有利于各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使我国古代人民创造出光辉灿烂的文化,并保证了古代文明的持久性。
消极影响:①在政治上,皇权专制易造成暴政腐败现象;皇帝的决策具有个人独断和随意性,难免出现失误。②在思想方面,钳制了人们的思想。上述影响严重阻碍了社会的进步
温馨提醒:专制独裁——思想束缚。
1. 17、18世纪的中国在政治上空前强化君主专制;在经济上重农抑商;在外交上闭关锁国,影响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正常发展;文化上实行文字狱,禁锢了人们的思想。
2. 17、18世纪的欧洲在政治上通过加强君主专制来反对罗马教廷的控制,实行君主开明专制;在经济上实行重商主义;在外交上鼓励对外扩张,促进了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发展;文化上,启蒙思想蓬勃发展。
3. 认识:加强君主专制和重农抑商政策在封建社会的初期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明清时期消极作用日益显现,成为历史发展的阻碍,中国已落后于世界潮流。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课本
1.人教版高一历史教材
都是我慧敏姐姐教给我的,慧敏姐,我爱你!!!!!!!!!! 1;土地革命时期。
内容: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债务和剥削。 (1931年春毛爷爷制定的土地革命路线: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土地所有制) 抗日战争时期。
内容: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 解放战争时期。
内容: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土地改革总路线:依靠贫农雇农,团结中农,有步骤,有分别地消灭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发展农业生产。
建国初期。 内容: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阶级的土地所有制,保护富农经济。
三大改造时期。 内容: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改革开放新时期。 内容:在全国农村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发展乡镇企业和非农产业,废除“一大二公”的人民公社旧体制。
2;三次 1,文家市会议;由城市转向农村。 2,1949七届二中全会;由乡村转向城市。
3,1978十一届三中全会;由阶级斗争转向经济建设。 3;革命中心通过长征由南方转向北方。
*** 中央所在地:1921——1927上海,1931——1935江西瑞金,1936——1947延安,1947——1949西柏坡,1949,10,1——NOW北京 4;这题我也不懂 5;我只知道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是:把武装斗争,土地革命,根据地建设结合起来。 建设道路不知道 6;这些书上都有 7;1,1894年7月-1895年4月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签订马关条约。
2,1900年6月初,八国联军侵华有小日本。 3,1914年秋小日本侵入中国山东,又提出 *** 的“二十一条" 4,1931.9.18.九一八事变后不到半年,东北三省全部落入日军之手。
(局部抗战开始) 5,1935年,华北事变,签订何梅协定,策划华北五省自治。 6,1937.7.7.七七事变全面侵华。
(全面抗战开始,抗日战争爆发) 8;1九一八事变后, *** 及时发表宣言,通电,提出“发动群众斗争,直接给日本帝国主义以打击”的号召。 2华北事变后, *** 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3瓦窑堡会议确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4毛爷爷《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奠定了 *** 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理论基础。
5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6七七事变爆发后全面抗战开始,第二天, *** 发表抗日通电。
7蒋介石发表“庐山谈话”,确定了准备抗日的方针。 8八一三事变后,国民 *** 也发表自卫宣言。
9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新四军和八路军。 101937.9. *** 公布了 *** 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9 背景:1国内阶级矛盾为主 2中日民族矛盾为主 内容:1打倒军阀和列强 2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方式:1党内合作 2党外合作 影响:1I don not know 2保证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10 1,合理调整工商业 2,社会主义改造,民族资本主义就over掉了。 11过渡时期总路线,是好的,结合了国家的实际 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是坏的,忽视了客观的经济发展规律 12 洋务派 顽固派 维新派 革命派 保皇派 立宪派 激进派 13 1,辛亥革命 2,建国 3,改革开放 14 1产生:19世纪六七十年代,在外商企业的 *** 和洋务运动的诱导下产生。
2发展:20世纪初,辛丑条约后。列强加大对华投资的 *** ;清末新政奖励实业;人民反帝斗争的推动。
3进一步发展(民资的短暂春天)。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为民资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欧帝国主义忙于一战无暇东顾;群众性反帝爱国斗争高涨。
4合理调整工商业 5社会主义改造,民资over。
2.高一历史必修一目录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 第1课 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 第2课 大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第3课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 第4课 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 第二单元: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政治制度: 第5课 爱琴文明与古希腊城邦制度 第6课 雅典城邦的民主政治 第7课 古罗马的政制与治律 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的建立: 第8课 英国的制度创新 第9课 北美大陆上的新体制 第10课 欧洲大陆的政体改革 第11课 *综合探究:伏尔泰对英国政体的评论 第四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 第12课 鸦片战争 第13课 太平天国运动 第14课 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第15课 辛亥革命 第16课 五四爱国运动 第17课 *综合探索:中国近代政体变化的艰难历程 第五单元: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发展与中国新民主义革命: 第18课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第19课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第20课 新民主义革命与中国 *** 第六单元: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 第21课 新中国的政治建设 第22课 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 第23课 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 第七单元: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 第24课 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第25课 世界多极化趋势 第26课 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 第28课 跨世纪的世界格局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课本目录、前言、附录目 录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一、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二、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三、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四、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 *** 的斗争一、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二、中国军民维护国家 *** 的斗争三、伟大的抗日战争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一、太平天国运动二、辛亥革命三、新民主主义革命专题四: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一、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二、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三、“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及其实践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一、新中国初期的外交二、外交关系的突破三、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专题六: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一、民主政治的摇篮——古代希腊二、卓尔不群的雅典三、罗马人的法律专题七: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一、代议制的确立和完善二、美国1787年宪法三、民主政治的扩展专题八: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二、国际工人运动的艰辛历程三、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专题九: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一、美苏争锋二、新兴力量的崛起三、走向多极化人教版高一历史目录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第二单元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第5课 古代希腊民主政治 第6课 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 探究活动课 “黑暗”的西欧中世纪——历史素材阅读与研讨 第三单元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第7课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第8课 美国联邦 *** 的建立 第9课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欧洲大陆的扩展 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第10课 鸦片战争 第11课 太平天国运动 第12课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第13课 辛亥革命 第14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第15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 第16课 抗日战争 第17课 解放战争 第五单元 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第18课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第19课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第六单元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第20课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第21课 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 第22课 祖国统一大业 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第24课 开创外交新局面 第八单元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第25课 两极世界的形成 第26课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第27课 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
3.高中历史人教版有几本选修都是什么高中人教版的历史书一共有六本巡修,分别是: 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选修二: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选修三: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选修四: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选修五: 探索历史的奥秘、选修六:世界文化遗产荟萃 高中历史书一共有九本书,必修书有三本,选修书有六本 历史人教版必修书分别是: 1、必修一,政治史 2、必修二,经济史 3、必修三,思想文化科技史 扩展资料 学习方法 高中历史考试特点是史论结合、知识点多而交叉,这也使得高中历史不光靠背一背就可以了。
1、听课方法 高中历史必须把掌握基础知识放在第一位,必须在掌握史实基础上思考和回答问题。听课效率往往决定你对基础知识掌握效果。
教师在历史课是除了讲解知识,也会对知识进行拓展分析、知识之间的联系分析。 高中历史课所涉及的内容包括: 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历史过程等、历史的时间概念、地理概念、人物概念等是比较多的。
高中阶段的笔记除了记录内容提纲、基本概念、重要观点等,还可对教师讲述的内容选择记录,尤其是一些补充性的内容。 2、阅读历史资料方法 历史资料包括历史教科书、历史资料、历史读物等。
阅读历史材料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式之一。阅读高中历史书以外的课外阅读书,也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加深知识印象。
比如一些资料中的历史地图、历史、历史照片、历史实物或模型、历史建筑等形象化的学习材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感受历史的情境和氛围。 在阅读课外书时,不仅要了解和分析历史材料,而且要能够与课本上具体的历史事实联系起来,对阅读材料的内容进行辨析、归纳。
3、建立知识系统方法 每一学科都有自己的知识结构、线索,即基本框架。了解基本框架可以使大家对学习的知识有一个整体的清晰的认识。
比如按照朝代建立、巩固、繁荣、衰败等记录为主要框架。重要事情按照事件起因(包括背景、条件、原因、目的等)、事件过程(包括时间、地点、人物、口号等)、事件影响(包括性质、作用、意义、经验教训等)记录为具体内容。
好了,关于“高中历史必修一重要知识点总结笔记”的讨论到此结束。希望大家能够更深入地了解“高中历史必修一重要知识点总结笔记”,并从我的解答中获得一些启示。
本页面文章高中历史必修一重要知识点总结笔记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用户本人,并不代表新高三网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包括不限于图片和视频等),请邮件至37918493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