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命年的回想阅读答案
我要推荐的一本书是——《中华上下五千年》,这本书讲述了我们中华五千年的历史,值得我们好好阅读一番。
这本书讲述了无数英雄豪杰、仁人志士和暴君昏王、乱臣贼子。中华上下五千年,沧海桑田,朝代更替,在这五千年的漫长岁月中书写了悠久的历史,创造了璀璨的文化。
书中印象最深刻的故事是《管鲍之交》,这个故事中最让人佩服的人是鲍叔牙,他处处为管仲着想,什么好处都让着他,直到后来齐桓公要命鲍叔牙为相国时,鲍叔牙却将这个很高的职位让给了管仲。鲍叔牙对管仲真是如同亲兄弟一般。鲍叔牙此等的热血情怀让人敬佩不已。
在《蔺相如完璧归赵》的故事中,大家无不为蔺相如的足智多谋、机智勇敢所折服。蔺相如用巧计将和氏璧送回赵国,以死相逼,逼得秦王无处可退,这是叫人拍手叫绝,蔺相如也因此功而被提升为大夫。
读了这本书,你就会认识处事谨慎、奉公守法的鲍叔牙;磊落直爽、英勇善战的廉颇;一代天骄成吉思汗;能征惯战的卫青;大英雄霍去病以及历代帝皇……知道《祖逖闻鸡起舞》《诸葛亮客死五丈原》《一代女皇武则天》《安史之乱,暴逆必败》等许多故事。
《中华上下五千年》这本书能让我们领略到中华上上下下五千年灿烂的辉煌变化,认识许许多多不同性格的君王、臣子、将军,体会到这五千年悠久历史的高深美妙
求初一语文病句练习题
1.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正太路的路轨窄,敌人把平汉路的车头无法移用到这里。
B.美术家和掐丝工人的合作,使景泰蓝器物推陈出新,博得多方面人士的爱好。
C.大街上,商场里,到处是游玩的、购物的人,熙熙攘攘,不绝如缕。
D.这首交响乐是作者在列宁格勒被法西斯围困,并疯狂叫嚣要占领这座城市的时候赶写的。
2.指出没有语病的一项 ( )
A.应用这种罗盘,无论在阴云密布以及黎明或傍晚看不到太阳的时候,也不会迷失方向。
B.在我们中间,一个人发生困难,就有上百、上千、上万素不相识的人热切地伸出手,不遗余力地帮助你。
C.文章关于环境污染问题作了比较具体的分析,引起人们对环境科学的重视。
D.荔枝是亚热带果树,……现在科学发达,使荔枝北移,将来也许不是完全不可能的事。
3.以下句子没有语病一句是 ( )
A.他们担心过多的变革会导致原来的社会格局受到破坏,原来的社会运转受到障碍。
B.他这次访问日本是要同日本国会和朝野各界人士共同探讨如何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中日睦邻友好关系的问题。
C.洞中的历代刻石,大概属于“四旧”,早已铲除殆尽,无一幸存,只剩下伤痕累累的石壁。
D.最让人高兴的是,在全厂职工团结协作,日夜奋战下,全年的生产指标终于超额完成了。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在同学们观看了**《焦裕禄》后,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B.某厂研制新产品的技术人员,经过半年多的艰苦奋战,终于试制成功了。
C.不管气候条件怎样恶劣,他都坚持下来了。
D.经过大家的努力,产品的数量和质量都显著地提高了。
5.选出没有语病的一句。 ( )
A、这个结论,既然很有根据,但是如果不能说明地球上的无数生物怎样经历变异而达到它们的极其完善的结构和相互适应,因而难以令人满意。
B、这个结论,既然很有根据,但是如果不能说明地球上的无数生物怎样经历变异而达到它们的极其完善的结构和相互适应,仍然是难以令人满意。
C、这个结论,即使很有根据,但是如果不能说明地球上的无数生物怎样经历变异而达到它们的极其完善的结构和相互适应,因而难以令人满意。
D、这个结论,即使很有根据,但是如果不能说明地球上的无数生物怎样经历变异而达到它们的极其完善的结构和相互适应,仍然是难以令人满意。
6. 选出没有语病的一句: ( )
A.从中国人民认识到再也不能错过历史机遇之日起,就开始了新的长征。
B.学习语文不能仅凭小聪明,一定要下苦功不可。
C.不远处有片树林,这是我练习打太极拳的地方。
D.在退休者中,有许多继续为四化建设贡献余热的专家学者。
7.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实践证明,一个人知识的多寡,成就的大小,关键在于勤的程度。
B.记者又到学校采访了许多张老师的事迹。
C.这次回到故乡,我又看到了阔别多年的母亲那熟悉的可爱的乡音和那爽朗的笑声。
D.就目前来讲,我国人民的文化程度普遍偏低,还确切地需要大大提高。
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这次网络短训班的学员,除北大本校人员外,还有来自清华大学等15所高校的教师、学生和科技工作者也参加了学习。
B.我们的报刊、杂志、电视和一切出版物,更有责任作出表率,杜绝用字不规范的现象,增加使用语言文字的规范意识。
C.在新的千年里,中华民族这条巨龙一定会昂首腾飞于无垠的天际,创造出令世界惊异的奇迹来。
D.这家工厂虽然规模不大,但曾两次荣获省科学大会奖,三次被授予省优质产品称号,产品远销全国各地和东南亚地区。
9、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老师对我耐心的说服教育使我有了明确的前进方向。
B .任何一个细节的错失,都足以可能使侦破工作失去大好时机而陷入进退两难地境地。
C .全市的人夹道欢迎凯旋归来的英雄们。
D .谁也不能否认国家的强大不是靠全国人民艰苦奋斗得来的。
10、下列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不仅教师要为人师表,家长还应该做孩子的表率。
B .通过教育,使我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
C .春天的江南是一个美丽的季节。
D .加强全民环保意识的教育,是当前非常重要的任务。
11、选出句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句( )
A .昨天,我准备好了考试必备的笔、橡皮、尺和文具。
B. 距离申办2008年奥运会表决还有不到一个月左右的时间。
C .中学生理解和阅读大量的文学名著,有利于开阔视野,陶冶情操。
D .平时该怎样培养自己的语感呢?最重要的是养成读书的习惯。
12、选出下列有语病的一项( )
A .回想自己走过的道路,我深深地体会到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
B .目前,一些厂商在广告上弄虚作假,对自己的产品大事渲染,以此误导群众,骗取不义之财,这也是一种违法行为。
C .统筹方法在企业管理和基本建设中,以及关系复杂的科研项目的组织与管理中都可以应用。
D .幸福的青年一代同他们前辈的生活已无与伦比。
13、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大雪无痕》这部电视连续剧对我来说有较大的兴趣。
B . 目前,不少群众的法制观念比较薄弱,确实需要大大提高。
C .美国飞机撞毁中方飞机,致使中国飞行员失踪,又在未经许可的情况下进入中国领空并降落中方机场的事件并没有完结。
D .只要这个好心的于勒一回来,我们的境况才会不同了。
14、选出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 )
A . 1958年建成的图书馆,现在几乎成了危房。
B . 这时要防止以偏概全,一叶蔽目的片面、急躁情绪。
C . 这个神话是人们无法认识死海形成过程中的一种猜测。
D . 在老师的帮助下,使我认识到了错误。
1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十五”期间,泰州市将建成质量技术保证体系,力创国家级名牌产品30个。
B.源于新疆的沙尘在西风环流带的吹送下,影响到太平洋地区、东亚和中国。
C .我们热烈欢迎教委领导到我校莅临指导。
D .近三年,这个县的粮食总产量,以平均每年递增20%的速度,大踏步地向前发展。
16、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黄河孕育了中华民族的古代文化,是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B. 今年“五一”期间,一些汽车经销商却把家用轿车展与七天长假结合在一起,使得“五一”车市顿显火爆。
C .雾会使人产生扑朔迷离之感,雾像轻纱使人们的生活充满着浓厚的艺术气氛。
D .马路上,公园里,落叶萧萧而下,稠密如雨,稠密如雪。
17、下列句子中,表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据说,秦始皇每天批阅写在竹简和木片上的文字,有600公斤重。
B .这本书已经出版好几年了,所以作者最近作了较大的修改。
C .到目前为止,全国有百分之八十的锅炉使用了有效的消烟除尘装置和其他简易措施。
D .正在研究课程改革的复旦大学生命科学院梅其春教授认为,随着生命科学的飞速发展,生物学作为大学必修课是一种趋势。
18、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我班的外语基础是全校最好的一个班级。
B.我们看到了奥运之星”灿烂的笑容和欢乐的歌声。
C.这张面孔对洪老师很熟悉,但是他记不起对方的名字。
D.交警战士经常深入校园,为同学们讲解交通安全知识。
19、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新来的王老师给我们留下了美好而深刻的印象。
B.一进入会场就看到许多面彩旗和一片欢乐的歌声。
C. 红杨中学的全体团员没的不参加绿化校园活动的。
D. 我们班同学将来都希望成为一个有作为的人。
修改下列句子:
1、爱迪生一生有无数发明,他为人类创造了巨大贡献。
2、妈妈不仅要处理家中大大小小的家务事,而且还要为我的学习操心。
3、我有信心在认真听课的基础上,经过父母的帮助,学习成绩会提高的。
4、孔繁森那崇高的品质,怎能不使人不受到深刻教育?
5、我们将来希望能成为建设祖国的有用人才。
6、为了推进素质教育,老师们正在努力改进教学质量。
7、为了避免此类事件不再发生,有关部门制定了强有力的措施。
8、在优裕的家庭里,子女觉得一切得来容易,因而所以难以和长辈沟通。
9、这届美术比赛,作品的质量比以往历届高。
10、田野里盛开着绚丽的鲜花和茁壮的幼苗。
11、社会主义国家发展生产力的根本目的是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
12、敢不敢向世界**艺术的峰巅迈进,是中国**走向世界的关键。
答案:
1.B.(A.“无法”应提到“把”前。C.“不绝如缕”不妥。D.“作者……疯狂叫嚣”不对。)
2、D.(A.“无论……也”不配,应“无论……都”或“即使……也”;“在阴云密布以及黎明或傍晚看不到太阳的时候”也不当。B.“你”应为“他”;约数“上百、上千、上万”中顿号应去掉,如不说“成千、上万”、“三、五个人”;……。C.“关于”应改为“对于”。)
3、B.(A.“障碍”改为“阻碍”。C.不懂“殆(将近)尽”,与后“无一幸存,只剩下……石壁”矛盾。 D.“在……下”多余。)
4.C.(A.无主语。B.“技术人员……终于试制成功了”主谓搭配不当。D.“数量”不说“提高”。)
5.D.(A、B“既然”应“虽然”。C、关联词语不当,“因而”改“也”。)
6.D.(A.“从”应置“中国人民”后。B.“不可”累赘。C.“这”应改为“那”。)
7.A.(B.“许多”“张老师的”换位。C.“看到……笑声”搭配不当。D.就目前来讲,我国人民的文化程度普遍偏低,还“确切地”应改为“确实”。)
8.C (A.“还有……参加学习”杂糅。B.“增加……意识”搭配不当。D.“工厂”“被授予省优质产品称号”错。)
9、A 10、D 11、D 12、D 13、B 14、C
15、A 16、C 17、B 18、D 19、A
暮光之城这本书的简介
小说《暮光之城》,作者是美国女作家斯蒂芬妮·梅尔(Stephanie Meyer),故事描写的是中学生贝拉与青春帅气的吸血鬼爱德华的浪漫爱情故事。仅在美国本土,《暮光之城》系列的在美国销量就已超过5000万册,全球销量突破8500万册。改编自小说的**的上映,更是在全球掀起了新一轮魔幻热潮。2008年11月第一部**《暮光之城:暮色》上映,09年11月第二部《暮光之城2新月》上映。 《暮色-twilight》
《暮光之城》讲述了一对苦命鸳鸯的爱情故事,17岁的贝拉·斯旺是一位机智甜美,广受欢迎的少女,她将自己流放到了福克斯这个偏僻且终年阴雨的小镇上,结识了一个神秘的同班男同学爱德华·卡伦,而这个男同学来自一个“素食”的吸血鬼家族,可是贝拉身上的特殊香气吸引着他——他一闻到就想吸她的血,可又为了爱而拼命压抑自己的欲望,还要和别的同样想杀她的吸血鬼争斗,想尽办法保护她。 她怎么也想不到,就是这个抉择,让她与他相遇在命运的十字路口。眼神交会的那一瞬,彼此之间已经明白,等待他们的,除了幸福的诱惑,还有危险的深渊。互相倾心的两人,在爱情与危险间摆荡,一起度过新鲜而刺激的每一天,就像久违的阳光一样,洒落在浪漫的暮光之城。
幸福缓慢地前进,波澜伺机而动。当一个脆弱的少女要融入一个非常人世界时,她所面对的危险,远比与善良的魔鬼接吻艰难得多。在经历了白天美好之后的暮色时分,这段跌宕起伏的冒险故事,此时才刚刚拉开序幕。
作者将主人公青春期的情感困惑与扑朔迷离的感情纠葛刻画得真切细腻,丝丝入扣的描写与洗练优雅的文字唤起了读者的无尽想象,亦真亦幻的故事和曲折诡异的情节激起了读者持续不断的阅读冲动。在沁人心脾的温存与缠绵之中,读者见证了青春的璀璨,初恋的美好,也见证了理智与情感的搏斗、灵魂与肉体的挣扎……
《新月-new moon》
爱德华深深迷上贝拉,也喜欢上了她身上独特的香味。无奈欢乐时光总是短暂的,在她十八岁生日派对上,贝拉不慎割伤了胳膊,流淌的鲜血勾起了爱德华家人嗜血的本性。为了保护自己心爱的人,爱德华和他的家族离开了福克斯小镇。
爱德华走后,贝拉的世界彻底坍塌了,她开始尝试各种冒险的行径,因为她发现,只要她一做危险的事情,爱德华的声音就会出现在她的脑海里。贝拉自虐式的疯狂举动并没有让爱德华回心转意,这时,年少不羁的雅各布出现在她苍白的世界里,他虽知贝拉心中另有他人,还是深情地陪伴、保护着她。一个是坚如磐石的冰冷异类,一个是热情似火的炙热狼人,贝拉将如何抉择……为了获得更加真切的爱德华声音的回响,贝拉决定悬崖跳水,可是她根本不会跳水,幸好被雅各布发现并及时救起。然而一个错误——爱丽丝的预知术不能预见与狼人有关的未来——使得爱德华误认为贝拉已跳海身亡,承受不了如此突如其来的巨大打击,他决定将一切作一个了断——去挑衅皇族。暮色渐渐隐退,等待他们的是天边昭示着最漆黑的夜的一弯新月,贝拉和爱德华会坠入这万劫不复的黑暗世界吗?他们能够在生命终点前抢回比自己还珍贵的对方,一起拯救这世间最令人心动的爱情吗?
领略斩不断、理还乱的生死奇缘,《新月》将读者带进比普通青春类小说更加神奇多元的世界,读者与其说是陪伴贝拉度过了她人生中第一段最黑暗的时期,不如说是借助梅尔的妙笔在魔幻世界里经历了一次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存在的爱情体验。爱德华的挣扎、贝拉对爱情的诉求以及雅各布对真爱的渴望三种张力贯穿小说始终,很好地诠释了爱情永恒的主题。梅尔以她独特的笔法和天才的能力掌控着读者的心跳,多情的读者难免和贝拉一起,或是凝神屏息,或是潸然泪下。
《月食-eclipse》
即将中学毕业的贝拉陷入两难的境地:她要在爱德华和雅各布中选择一个恋人,而这个选择极有可能引发卡伦家族和狼人族群之间的一场血腥战争……热血沸腾的贝拉宁愿选择死亡以便与爱德华长相厮守,但是在他们结婚之前,爱德华不允许她这样做。另一方面,雅各布的介入让他们两人的感情亮起红灯,贝拉在探望受伤的雅各布时,雅各布竞将她带到自己家中,乘机向她表白爱意,并不顾她的意愿强吻了她。这被逼的一吻深印在贝拉心中,对于雅各布的感情,贝拉已经理不清了。
当贝拉为选择恋人而备受痛苦煎熬的时候,她发现有人从她的房间偷了东西,目的是要循着上面的气味嗅出她的所在之处。贝拉将过去种种意外联系起来,终于明白来自传说中克兰家族的维多利亚正是操控一切的幕后主脑。为了替死去的詹姆斯复仇,维多利亚正纠集一伙强大的帮凶——强大而无知的新生吸血鬼——匆匆赶往福克斯,对爱德华和贝拉的生命造成了莫大的威胁,卡伦家族决定联合狼人族群去应对共同的敌人。冰与火的矛盾不可调和,在爱与牺牲的天平上,贝拉发现她所要奉献的不只是灵魂……
当你可以永生不死,你该为什么而活?《月食》揭开那漆黑的面纱,展现出灵与肉的挣扎。势不两立的卡伦家族和狼人族群之间的矛盾该如何解决?是天使般善良的爱德华与玻璃般易碎的贝拉步上了婚姻的神坛,携手走进伊甸园,还是与贝拉青梅竹马的雅各布和她过上了平凡的人间生活?从日夜交替的《暮色》,经历过《新月》的心碎和《月食》的神伤之后,读者心中的疑团会在《破晓》时分逐一破解,而错综复杂的真相也终将在《午夜阳光》中拨云见日。
《破晓-breaking dawn》
当生命是你所能给予自己挚爱的人的一切时,你怎么可能不把生命献给他呢?对于贝拉来说,无可救药地爱上爱德华之后,生活既像是充满甜蜜的幻想,又像是深不可测的可怕梦魇。不管她作出什么样的抉择,都将牵动着两个族群的命运。从两人第一次牵手的那一刻起,贝拉和爱德华就明白对方是自己要找的另一半,爱情就像雨后的阳光一样温润着他们的灵魂。幸福让人觉得温暖,却又让人如履薄冰。来自于不同世界的两个人的禁忌之爱,像狂躁的风暴蹂躏折磨着两颗脆弱的心。既然贝拉勇敢地作出决定,一连串空前的惊人事件便随之展开,在这动荡的一年,诱惑与冲突将带领她走向最后的关键时刻。贝拉飘舞的心绪终将情归何处?她与爱德华、雅各布三人的最后命运又将会如何?最后,当贝拉和爱德华最终走向了婚姻的殿堂之后,雅各布最后也找到了他的终生伴侣——贝拉和爱德华的女儿,这是怎么样的奇怪而又顺理成章呢?贝拉,又能否守护她自己的女儿呢?有如漫漫长夜之后的破晓,这段惊心动魄、千回百转的罗曼史最终迎来了令人惊讶、屏息的结局。
《午夜阳光-midnight sun》
以爱德华的角度讲述了《暮色》中的内容。梅尔以细腻的心思,温柔唯美的笔锋深层刻画了爱德华这一角色。而因为男主角拥有读心的能力,而更加形象具体的展现了bella初到福克斯小镇的点点滴滴。为读者展现出更加形象具体真实的爱德华。
更加详细的资料 /view/1738736.htm
求小学5年级语文阅读题20道,带答案。
1、种辣椒
常识课上,老师对植物的讲解,把我带到植物世界里。听完课,我动了心,决心种点什么,仔细观察它的生长过程。
回到家,我找到了两个花盆,满心欢喜地种下了辣椒籽。下种后,我每天都要给它浇些水,盼望种子早些发芽。一天中午,弟弟告诉我花盆里出小苗了,我飞一样地跑到窗台前,只见一棵小嫩芽拱出土,又过了两天,好几棵小芽出来了。小芽越来越多,我给小辣椒间苗,把太密的小苗小心翼翼地拔掉了一些。
到了盛夏,每株辣椒已有半尺多高了,它们的茎上都缀满了欲放的花苞,几天后,一朵朵雪白的小花,先后开放了。大约又过了四五天,辣椒就开始结果了,出现了青绿的椭圆形的小辣椒,一个个缀在茎上,真惹人喜爱。
秋风吹进窗来,带进一股香气,辣椒开始由青变红,看上去更让人喜爱。一个个两寸多长的小辣椒挂在枝头对我微笑,感谢我对它们的辛勤培育。收获的时节到了,我满怀欣喜地把成熟的辣椒一个一个摘下,竟收了小半筐。
我看着筐里的辣椒,心想:这多有意思呀!知识来源于实践,而实
践又必须付出辛勤的劳动,这难道不是真理吗?
1.找出文章中点明中心的句子,在下面画横线。
2.把文章分成三段,在段尾用“‖”表示,并写出段意。
3.读下面句子,在括号里写出各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① 小辣椒挂在枝头对我微笑,感谢我对它们的辛勤培育。( )
② 我飞一样地跑到窗台前。( )
参考答案
1.知识来源于实践,而实践又必须付出辛勤的劳动,这难道不是真理吗?
2.分段:
第一段:(1) 写我决心种点植物观察它的生长过程。
第二段:(2-4) 写我种植辣椒的过程。
第三段:(5) 写我懂得了知识来源于实践,而实践又必须付出。
辛勤的劳动。
3.①拟人 ②比喻
九岁的圣诞老人
⑴我还记得和祖母度过的第一个圣诞。那时我还是个孩子,我骑着自行车风驰电掣般穿过城镇,去找我的祖母。因为我的姐姐对我说:“根本就没有圣诞老人。”这句话对我而言无异于晴天霹雳。她还嘲笑说:“就连傻瓜都知道。”
⑵我祖母是个痛快人,从不会说谎。那天我飞奔到她那儿是因为我知道她会告诉我真相。
⑶祖母在家,面包还冒着热气,我一边大口大口嚼着面包,一边把事情一五一十地告诉她。
⑷“没有圣诞老人?!”她嗤之以鼻,“胡说八道!别相信那个。这谣言已经流传好多年了,都快把我逼疯了,彻彻底底地逼疯了。现在穿上你的大衣,我们走。”
⑸“走?去哪儿,奶奶?”我问。“我的第二块桂皮面包还没吃完呐。”
⑹“那儿”原来是克比百货店,这是镇上惟一一家有点百货的商店。我们走进商店大门,祖母递给我10美元。在那时这可是一大笔钱哪!“拿着这钱,给需要的人买点东西,我在汽车里等你。”说完她转身走出了克比店。
⑺我只有9岁,常和母亲一起购物。但自己作主买东西还是第一次,商店里又大又拥挤,满是圣诞购物的人流。好一会儿,我只是呆呆地站在那儿,手里拿着10美元,绞尽脑汁地想买什么东西,给谁买。我把我认识的人一一想了个遍:我的家人、朋友、学校里的伙伴,还有一起去教堂的人。当我突然想到波比德克尔的时候,我有了主意,他是一个有口臭、头发蓬乱的孩子,他坐在我的正后方,波比 德克尔没有大衣,他从不在冬天课间出外运动。她母亲总是带口信给老师说他感冒了。但所有的孩子都知道他没有感冒,他只是没有大衣。我手里捏着10美元,渐渐地激动起来,我要给波比 德克尔买一件大衣,我选中了一件红色灯芯绒带风帽的。它看起来够暖和,他会喜欢的。
⑻“是给谁的圣诞礼物吗?”我把10美元放在柜台上,售货员和蔼地问。
⑼“是的,”我腼腆地答道,“是给波比的。”
⑽那个漂亮的售货员冲我笑笑,把大衣包好,然后祝我圣诞快乐。
⑾那天晚上,祖母帮我把大衣用玻璃纸和彩带包好,然后在上面写上“给波比,圣诞老人”。祖母说圣诞老人总是要保密的,然后她开车带我去波比家,她解释说这样做以后我就成为圣诞老人的正式助手了。
⑿祖母把车停在波比家旁的街上,她和我悄无声息地潜行到波比家旁的灌木丛中藏好。祖母推了我一把:“好了,圣诞老人,”她低声说,“去吧。”
⒀我深吸了一口气,冲到波比家的前门,把礼物放在台阶上,按响了门铃,然后飞快地跑回灌木丛,和祖母安全地待在一起。我在黑暗中屏息等待着,门打开了,波比站在那儿。
⒁时光已经过去40年了,但我和祖母一起守在波比家门前灌木丛中的激动和兴奋丝毫没有褪色。那天晚上我认识到,那些关于没有圣诞老人的可恶的谣言就像祖母说的一样是“胡说八道”。圣诞老人不仅活着,而且活得很好。我们都是他的助手。
1 请用一句话概括选文的故事内容。
2 品味下面句中的加点词语,说说它们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1)我骑着自行车风驰电掣般穿过城镇,去找我的祖母。
2)时光已经过去40年了,但我和祖母一起守在波比家门前灌木丛中的激动和兴奋丝毫没有褪色。
3 “我”是一个怎样的人?“我”的祖母又是怎样的人?
4 阅读全文,说说你对文末“圣诞老人不仅活着,而且活得很好。我们都是他的助手。”这句话的理解。
《九岁的圣诞老人》参考答案
1 解题思路:文章先讲的是“我”为了证明是否有圣诞老人而去找祖母,在讲祖母带“我”去百货店,给“我”10美元让“我”买圣诞礼物,然后讲祖母和“我”一起去给波比送圣诞礼物。把这三个情节概括为一句话即可。
参考答案:“我”与祖母一起送圣诞礼物给波比。
2 解题思路:此题考查的是词语的表达效果,首先说出词语本身的含义,然后分析它的语境义即可。
参考答案:1)“风驰电掣”形容速度快得像刮风和闪电一样。这里突出骑车速度之快,表现“我”当时急切地xiang 见到祖母的心情。
2)“褪色”原本指布匹、衣服等的颜色逐渐变淡;用在这里表明这段经历在“我”心里永远“记忆犹新”,突出“我”难以忘记这件事。
3 解题思路:此题根据文中对“我”和祖母相关的描述加以归纳,原文中没有明显的词语。从祖母对“我”的态度,以及鼓励“我”帮助别人,可以看出祖母的慈爱善良;“我”为了找祖母证实圣诞老人的同时,不忘祖母的面包,显示出“我”天真的一面,而对同学的帮助,显出“我”善良的一面。
参考答案:“我”是一个天真、活泼、善良、有爱心的好孩子;祖母是一个慈爱、善良、有爱心的老人。
4 解题思路:代入:文章第⒁段中的“圣诞老人不仅活着,而且活得很好。我们都是他的助手。”
检索:第⑴——⒁段
提取:第⑹段“拿着这钱,给需要的人买点东西,我在汽车里等你。”第⑾段“祖母说圣诞老人总是要保密的,然后她开车带我去波比家,她解释说这样做以后我就成为圣诞老人的正式助手了。”
加工:第⑾段中“这样做以后我就成为圣诞老人的正式助手了”与题干中的“我们都是他的助手”相呼应。那么理解了“这样做”是指什么,也就可以证明了祖母说这句话的含义了。根据前文内容可知,祖母给了“我”10美元,让“我”“给需要的人买东西”,由此可知,圣诞老人是善良,富有爱心之人的化身,只要能够帮助需要帮助的人,给人送去真诚的爱和祝福,任何人都可以成为圣诞老人。
参考答案:圣诞老人是一个和蔼可亲、慷慨济贫的慈祥老人,他永远活在善良而有爱心的人心里。那些善良而有爱心的人像圣诞老人一样慷慨济贫,帮助需要帮助的人,他们的善举就是在协助圣诞老人撒播着爱和祝福。(意近即可)
父亲给我上的一堂课
①我家住在北达科他州莫特市的一个草原小镇上,爸爸在那里开了一个小商店,我们称之为“我们自己的五金家具店”。我们几个孩子从小就在店里帮忙。在这样的环境里,我们自然就学到了从商的技能。开始,我们只是做些诸如打扫卫生﹑把货物摆到货架上以及放好包装材料之类的零活,后来我们就开始接待顾客了。在我们工作和观察别人工作的时候,我们逐渐了解到这项工作的意义不仅仅是生存和销售。
②在此期间,父亲给我上的一堂课永远铭记我心。那是在圣诞节前不久。当时我在上八年级,只在晚上帮爸爸干活,替爸爸管理玩具部。一天晚上,一个五六岁的小男孩走进店里。他身上穿着一件棕褐色的旧衣服,袖口又脏又破。他的头发乱七八糟,还有一绺头发直直地立在前额上。他的鞋子磨损得非常厉害,有一只鞋子的鞋带还是断的。在我看来,这个小男孩非常穷,穷得根本买不起任何东西。他在玩具部左看右看,不时地拿起一两件玩具,然后又仔细地把它们放回原来的位置。
③爸爸下了楼,走到男孩身边,他那钢青色的眼睛微笑着,脸颊上深陷出两个漂亮的酒窝。他问小男孩想买什么。小男孩说他想为他的兄弟买一件圣诞节礼物。爸爸对待他的态度就像接待成年人一样,这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爸爸告诉他尽管随便看,随便挑。小男孩确实这样做了。大约20分钟后,小男孩小心翼翼地拿起一架飞机,走到我爸爸面前说:“先生,这个多少钱?”
④“你有多少钱?”爸爸问。
⑤小男孩握着的拳头松开了。他的手掌因为紧握着钱而留下一道又湿又脏的折痕。手掌展开后,我看到里面有两枚一角的硬币,一枚五分镍币和两便士,共计27美分。而他选中的玩具飞机价值3.98美元。
⑥“你的钱正好够。”爸爸说着接过他手中的钱。爸爸的回答至今仍在我耳畔回响。在我为小男孩包装礼物的时候,我没有再去注意他身上那件又脏又旧的衣服和他的乱蓬蓬的头发,以及那根断了的鞋带。我只看见一个怀抱珍宝的容光焕发的男孩。
1 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
2 文章第②段对小男孩的外貌进行的出色的描写,试找出一句,并简要分析其作用。
3 文中父亲明知小男孩不够钱买玩具飞机,但为什么说“你的钱正好够”?
4 认真阅读全文,说说在“父亲给我上的一堂课”中,“我”懂得了什么?
《父亲给我上的一堂课》参考答案
1 解题思路:找到时间、地点、人物还有情节,加以概括即可。
参考答案:圣诞节前(“我”在八年级的时候),父亲接待一个小男孩来店里买玩具飞机。
2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的是人物外貌描写及其作用。锁定答题区间——第⑵段,提取出小男孩的外貌描写“他身上穿着一件棕褐色的旧衣服,袖口又脏又破。他的头发乱七八糟,还有一绺头发直直地立在前额上。他的鞋子磨损得非常厉害,有一只鞋子的鞋带还是断的。”从他的穿着可以看出他的经济情况,这样他买不起玩具飞机也就可以理解了。
参考答案:作用:说明小男孩非常穷,为下文故事情节的发展作铺垫。
3 解题思路:此题属于文本理解题,可以结合文章父亲的形象和文章主旨分析。从文章的结尾“容光焕发”一词,比较前文对小男孩外貌的描写,看以看出父亲的话对小男孩产生的作用,从而分析出父亲说这话的原因。
参考答案:同情小男孩的处境,帮助他完成心愿(或为了保护一颗幼小而又自尊的心)。
4 解题思路:代入:文章标题“父亲给我上的一堂课”。
检索:全文。
提取:第①段中“我们逐渐了解到这项工作的意义不仅仅是生存和销售”;第③段中的“爸爸对待他的态度就像接待成年人一样,这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第⑥段中的“我只看见一个怀抱珍宝的容光焕发的男孩”。
加工:第①段提取的内容可以直接作为答案;由第③段和第⑥段中提取的语句可知:父亲把飞机卖给了钱不够的贫穷小男孩。从中可以看出父亲对小男孩的关爱。由此“我”懂得了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关爱。把这两方面的内容加工概括,即为答案。
参考答案:“我”懂得了这项工作的意义不仅仅是生存和销售,还懂得了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关爱。
简妮的项链
⑴简妮跟着妈妈站在超市付款的队伍中,她还有一个星期就满5岁了。这个有着一头漂亮金色鬈发的小姑娘,心里有个什么样的生日愿望呢?是拥有那串躺在粉红色盒子里的珍珠项链吗?它静静地闪耀着柔和的光芒,在简妮的眼中,真是美极了。
⑵“妈妈,我可以把它买下来吗?我真的太喜欢它了。好吗,妈妈?”简妮拉着妈妈的手,歪着小脑袋瓜望着她,一双美丽的眼睛充满了企盼。简妮的妈妈拿起盒子迅速地瞥了一眼盒底的价钱牌,沉吟片刻后对简妮说:“这串项链卖1元95分,如果你真想得到它,那你得多干些家务活才行。你生日快到了,你外婆也会给你更多的零用钱,凑足了,你很快就可以拥有它。”
⑶也许小简妮太想得到那串项链了,一回到家她就把她的储钱罐掏空,数了数,只有17分。晚饭过后,当她做完了额外的家务活,就跑到邻居麦克金斯叔叔那儿询问是否可以帮他采些蒲公英换得10分钱。
⑷不久后,简妮终于得到了那串梦寐以求的项链。她戴上它站在镜子前照来照去,觉得自己长大了,可以跟妈妈一样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她几乎任何时候都戴着它,睡觉时也不舍得取下来,只有在游泳或是洗澡时才不敢戴,因为妈妈叮嘱过简妮,万一把项链弄湿了,颜料会把她的脖子染成绿色。毕竟,那不是一串真正的珍珠项链。
⑸简妮有一位十分爱她的爸爸。每天晚上当她准备睡觉时,他总会停下手头的事情走到楼上她的房间给她讲故事。
⑹有一天晚上当爸爸给简妮讲完故事后问简妮:“你爱我吗?”“当然爱了,爸爸。你知道我很爱你。”
⑺“那你可不可以把你的珍珠项链给我?”“不,爸爸。我不能给你我的珍珠项链。但是你可以把我的‘小公主’——那头有粉红色尾巴的小白象拿去。你还记得吗,爸爸?‘小公主’是你送给我的,你知道在所有玩具中我最喜欢她。”
⑻“算了,亲爱的。爸爸不需要你的‘小公主’。晚安,简妮,爸爸爱你。”他在简妮的脸颊上印了一个吻,然后静静地关上了门离去。
⑼一个星期后,同样是在讲故事时间结束时,爸爸再问她:“简妮,你爱我吗?”“爸爸,你知道我是爱你的。”“那你把珍珠项链给我好吗?”“不,爸爸。我不能给你我的珍珠项链。但是我可以把我的婴儿娃娃给你。她还很新,是我去年生日得到的礼物。你还可以把她的小睡床也一起拿去。”“不用了,简妮,你还是留着她陪伴你吧。睡个好觉,亲爱的,爸爸爱你。”跟往常一样,他照例在简妮的脸颊上亲了一口后离去。
⑽又过了几天的一个晚上,当简妮的爸爸踏进她的房间时,惊讶地发现简妮盘着双腿坐在床上,脸颊微微抖动,泪珠无声地滑落下来。
⑾“怎么了,简妮?发生什么事了?”简妮没有说话,一直攥着的小手向他伸了过去。当小手张开,手心里是她那串小小的珍珠项链。“拿去吧,爸爸,这是给你的。”她的小身子还在轻轻地颤抖。
⑿简妮的爸爸眼眶不禁湿了。他伸出一只手拿走了简妮的项链,另一只手却伸进自己的口袋,慢慢地取出一只蓝色绒布盒子,盒子里面装的是一串真正的珍珠项链。爸爸把这串项链给简妮戴上,告诉她就算是游泳或洗澡时也不必取下来了。简妮惊讶而又快活地看着爸爸,似乎还没弄明白为什么。其实爸爸想告诉她的是,这串项链已经在他的口袋里放了很久了,他—直在等待简妮放弃那串假的项链,这样他才能给她真正的珍宝。
1 简妮的第一串珍珠项链是怎样得到的?
项链一元九十五分=
2 母亲为什么不给简妮直接买一串珍珠项链作为礼物送给她呢?
3 爸爸为什么不直接用真项链把简妮的假项链换过来呢?
4 你对简妮父母的做法有何看法?
《简妮的项链》参考答案
1 解题思路:代入:第⑵段“这串项链卖1元95分,如果你真想得到它,那你得多干些家务活才行。”
检索:第⑴——⑶段
提取:第⑶段中提取“把她的储钱罐掏空,数了数,只有17分”;显然不够,于是当晚“她做完了额外的家务活”,又“跑到邻居麦克金斯叔叔那儿询问是否可以帮他采些蒲公英换得10分钱”。
加工:整合“储钱罐的17分”,“额外的家务活”,“采些蒲公英换得10分钱”这些词语作为答案。
参考答案:原储蓄17分;额外家务活;帮邻居采蒲公英换得10分钱。
2 解题思路:解答本题可结合全文内容和文章主旨进行思考。
参考答案:她想让简妮通过劳动换得自己想要的东西。
3 解题思路:代入:第⑿段“其实爸爸想告诉她的是,这串项链已经在他的口袋里放了很久了,他—直在等待简妮放弃那串假的项链,这样他才能给她真正的珍宝。”
检索:文章第⑸、⑿段。
提取:第⑸段提取“简妮有一位十分爱她的爸爸”;第⑿段“他—直在等待简妮放弃那串假的项链,这样他才能给她真正的珍宝”中提取“等待简妮放弃”“真正的珍宝”。
加工:“等待简妮放弃”可看出爸爸对简妮的爱不是一种溺爱,而是一种引导孩子正确成长的爱。“真正的珍宝”指让简妮学会懂得尊重父母的爱。
参考答案:因为爸爸想让简妮意识到爱比物质更重要。
4 解题思路:本题在于引导学生认识到什么是父母真正的爱,以及孩子该如何对待和回报父母的爱,从而培养学生尊重父母、学会感恩的感情。因此,应从肯定简妮父母的做法角度出发,并进一步剖析这种做法对孩子成长的作用。
参考答案:示例:简妮父母的做法很好,既教会孩子如何靠自己劳动自食其力,又使孩子懂得爱可以胜过一切物质财富。
聪明与善良
①祖父母在科图拉有个农场。小时候,每年夏天我都去那儿过暑假。“华利贝姆大篷车俱乐部”经常组织车队在美国和加拿大各地开车旅行。祖父母也是俱乐部成员。每隔几年,他们便会开上自家那辆老爷车,车后拖着31英尺长的大篷车,参加旅行车队。就是在这样一次旅途中,祖父说了一句令我永生难忘的话。
②我当时不大,也就10岁左右。但对周围的世界,我已经开始有了自己的观点,自以为就无所不知了,并和现在一样,还迷恋跟数字有关的东西。
③作过长途旅行的人都知道,你总有多余的时间来胡思乱想。那天也不例外,我算出了老爷车每英里的耗油量,算出了各种零食的平均价格……还有什么可算的吗?我曾看过一个反对吸烟的电视节目。主持人说每抽一口烟,就相当于缩短了两分钟的生命。祖母是烟民,我决定算算她的寿命。
④我已经不记得具体数字了:一口=2分钟,一支香烟=20口,一包烟=20支。祖母有30多年烟龄,按每天1包计算——她的寿命缩短了16年还多。我反复核对了结果,开始为自己的聪明才智沾沾自喜。
⑤我把头探到前排,拍了拍祖母的肩膀:“您的寿命因为抽烟而减少了16年!”我得意地向她展示我的论据和推算过程,完全没有顾及她的感受。突然,我看到眼泪从祖母脸上无声地落下。这不是我期待的反应,她没说“你真聪明!”或者“你的算术真棒!”
⑥在祖母无法抑制的泪水中,我好像一脚踩中了地雷,这才发现自大无知的我对他人造成了多大的伤害。我不知所措地缩回到后排座位,尴尬地说不出话来。一直默默开车的祖父,小心地把车停在公路边,跳下车,示意我也下车。我惹了大祸!我会受多重的惩罚?这之前,祖父一句严厉的话也没对我说过。但这次不比从前,我惊慌失措地下了车。
⑦我们往后走了几步,在老爷车和大篷车的连接处站定。我等着受处罚,而祖父则看着我。
⑧我们都没说话,只听到大篷车队隆隆驶过的声音。然后一只大手温柔地放在我肩上,祖父说:“有朝一日你会明白,做个聪明人很容易,但做个善良的人很难。”
⑨这句箴言和祖父温和的态度,给我上了宝贵的一课。以前,我一直佩服祖父敏捷的思维和惊人的记忆力。从那天以后,我才开始注意到他的善良。他把聪明当成上天赐予的财富,成为一个聪明人只是运气好,没什么可骄傲的。但不是每个人都懂得以善良的方式来使用这笔财富。能成为一个善良的人,才真正值得我们自豪。从那天起,我一直在努力做个善良的人。
1 “我”和祖父母随大篷车队作了一次旅行,这使“我”是思想有了怎样的变化?
2 “祖父”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分析一下“祖父”的形象以及刻画他时运用的主要方法。
3 请结合上下文,分析文中画线句“我好像一脚踩中了地雷”的修辞及作用。
4 “做个聪明人很容易,但做个善良的人很难”,这是祖父告诉“我”的,请你用原文语句解释这句话蕴含的道理。
《聪明与善良》参考答案
1 解题思路:代入:描写“我”想法的句子。
检索:④⑥⑨段
提取:④段中的“开始为自己的聪明才智沾沾自喜”;⑥段中的“我好像一脚踩中了地雷,这才发现自大无知的我对他人造成了多大的伤害。我不知所措地缩回到后排座位,尴尬地说不出话来”;⑨段中的“我才开始注意到他的善良”,“能成为一个善良的人,才真正值得我们自豪”。
加工:提取的“开始为自己的聪明才智沾沾自喜”可以直接作为答案。⑥段和⑨段总结为,祖母受到了伤害,我不知所措,很尴尬。祖父教育了我,使我明白了该如何处理聪明与善良的关系。
参考答案:开始为自己的聪明而沾沾自喜;后来祖母受到了伤害,“我”不知所措,很尴尬;在祖父的启发下,真正明白了如何处理聪明与善良的关系。
2 解题思路:代入:本题有两个问题:祖父的形象、刻画祖父运用的方法。代入原文寻找直接描写祖父的语句。
检索:第⑥——⑨段
提取:第⑥段“默默开车”,“小心地”,“示意”。第⑧段,动作“一只大手温柔地放在我肩上”。第⑨段“我一直佩服祖父敏捷的思维和惊人的记忆力。从那天以后,我才开始注意到他的善良”。
加工:从提取的词语可以看出,本文运用了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第⑥段的几个词,表现了祖父谨慎的性格;第⑧段“一只大手温柔地放在我肩上”表现了祖父讲究教育方式,不粗暴;第⑨段提取的“祖父敏捷的思维和惊人的记忆力”,“他的善良”可以直接作为答案。
参考答案: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表现了祖父敏捷的思维和惊人的记忆力,他善良,不粗暴,对“我”教育讲求方法。
3 解题思路:从“好像”一词可以看出运用了比喻的手法。作用按照固定的答案套路作答: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表达了(谁,什么样的)(哪些)感情。
参考答案:比喻,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当“我”突然意识到“我”对祖母造成的严重伤害时的震惊、不安。
4 解题思路:此题属于“筛选信息类”题目,直接锁定第⑨段“他把聪明当成上天赐予的财富,成为一个聪明人只是运气好,没什么可骄傲的。但不是每个人都懂得以善良的方式来使用这笔财富。能成为一个善良的人,才真正值得我们自豪”,提取出答案即可。
参考答案:聪明是上天赐予的财富,成为一个聪明人只是运气好,没什么可骄傲的。但不是每个人都懂得以善良的方式来使用这笔财富。能成为一个善良的人,才真正值得我们自豪。
给自己树一面旗帜
①在老师眼里,他是一个令人头疼的学生。他逃课、欺负低年级学生、搞恶作剧……可以说是坏事做尽。老师们私下提起他,总会无奈地摇头:“这个孩子,一切都糟糕透了,将来能做什么呢?”
②其实,他并不是一切都糟糕透了,他的作文写得很好。丰富的想象、优美的语言让人不敢相信是这个坏孩子写的。但是,这仅有的一点亮点被他那些糟糕的行为遮掩了,没有人对他说一句赞赏的话,直到他遇见巴拉克老师。巴拉克老师从他的文章中发现他具有跨越时空的想象、与年龄不相称的语言驾驭能力。巴拉克相信这个孩子有成为诗人的天赋。该怎么激励这个孩子呢?巴拉克在他的一篇作文的评语中写道: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看到老师的评语他惊呆了,要知道歌德是全世界都有名的诗人,是整个德国的骄傲,自己能成为那样伟大的人?他找到巴拉克老师问:“我真的能成为歌德那样伟大的诗人吗?”
⑤“是的,你能!”巴拉克抚着他的头说,“不过,有一条你要记住,要像歌德一样伟大,你必须向歌德学习。”
⑥“那歌德是怎么做的呢?”他问。
⑦“歌德热爱学习,上课专心听讲,从不欺负别人,从不会捉弄别人,他和善、友爱、传播上帝的博爱……”巴拉克老师很认真地讲着。他听得很投入,这是他第一次这么专注地听老师讲话。
⑧从此以后,他像变了个人:老师说歌德文明,他就没有再说过一句脏话;老师说歌德上课专心听讲,他认真听讲的程度超出了任何一个学生;老师说歌德勤奋写作,一学期下来,他写了满满六大本的文章;老师说歌德友善,他就主动去帮助值日生做卫生……歌德成了竖立在他心中的一面飘扬的旗帜,这面旗帜引领着他前进。他赢得了老师的赞赏,赢得了同学的尊重和友谊。这让他对自己充满了信心。经过多年的努力,他写出了《北海记游》《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等许多在德国和世界文学界获得巨大声誉的作品,被公认为是德国文学史上继歌德之后最伟大的诗人。
⑨他就是海涅。
⑩成名之后的海涅,给当年鼓励他的巴拉克老师写了一封感激信:“是您给了我一面旗帜,让我在前进的路上,有了方向和目标。让我懂得了该如何去做,避免了我在黑暗中迷失……”
1 在其他老师眼里,海涅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2 根据上下文内容,猜想一下巴拉克老师对海涅的评语的内容。
八年级下册语文教科书第四单元同步作文:书香,伴我成长(精选10篇)
书香,伴我成长(精选10篇)
1、书香,伴我成长
文/佘思懿
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
——题记
读一书,阅一人,书中的大千世界中,我追逐蹁跹的蝴蝶,聆听潺潺的流水,远望袅袅的炊烟。书籍总带给我无限的力量,一本厚厚的书,带走了年少轻狂,沉淀了冷暖自知。书香,伴我成长,教我成熟,引领我走入一方净土。
读未见书如得良友,书籍带给我春风一般的新思潮。
一本好书会让你相见恨晚,会让你深深爱上,如同前世的缘分,命中注定将会相遇,带给你全新的思想风暴。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罪与罚》曾让我深思一时,主角提出的问题曾经引起我的思考,这是陀思妥耶夫斯基对人生与法治的疑问:一个人如果为他“不平凡”的事业而犯罪杀人,是否是正当的?这本书初读时,他深深的矛盾感让我记忆深刻,在那个终结的了理性的时代,作者用这本书对冷漠的丛林法则提出了质疑。这本书虽然一开始不太吸引我,但他的韵味随着剧情而深入而逐渐显现,就像沙中淘金,经过思潮的冲刷,才显其黄金本色。
见已读书,如逢故人,书籍带给我深海一般的想象空间。
旧书不厌百回读,经典就是那些让你愿意一遍一遍的重读,而且每读一遍都会有新的感悟的那些书。在我读过的很多书中,《三体》是我很喜欢的一本,不仅因为它宏大的世界观,各有特色的人物,严谨的科学知识和开放性的结局。一开始我读的时候,只是沉浸在三体世界与地球惊心动魄的争斗中,到后来才发现每个人都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三体与人类也非纯粹的敌对关系,《三体》的智慧由此显现,从宏大的格局总令我回味无穷,我的文章风格也总忍不住受他影响很深,生存总是人们最重要的问题,人类的未来又在何方?面对广阔浩瀚,充满未知的宇宙,人类又将何去何从?《三体》让我总是有新的感悟,不同的时代,人类不同的抗争和对生命文明的思考,更增加了我对未来的盼望。
千般荒凉,以此为梦,万里蹀躞,以此为归,每本书都是一个世界,它蕴含了时光与文化的精髓,沧海桑田仍未变,物换星移书不老,愿以书香,伴我成长!
2、书香,伴我成长
文/杨博文
春风屹然残缺,一袭荫绿临摹着最为真挚的山河。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我时常考虑书香为何名词,直至我从睡梦中惊醒,偏头望却,窗外尽是翚着的枝雀和久不散去的雾,我所能感受到的是自己在真切的活着。活着活作为动词,书香又是个名词,生活理所当然的成为了二者的综合体。
集市边界处的地摊上总是摆满反着铄白光亮的鱼肚,它们排列整齐的被打上了价签,价格却比活着的低上数百倍。
书悄声地向我诉说着,它说一个人为什么不想好好的活。龙二不是书中的主角,他最看重的只有财富。只不过最后他赌输了家产,只好拿命替死让自己解脱于世,果不其然不被光环萦绕的配角怎敢谈春论秋。读书的风气形形色色,不光是为了找寻到自己独爱的笔风才去选择读书,而是为了找寻到与自己相匹配的血型输液才不会濒临死亡。只有抱着这样的心态才能真正的能读好一本书,而不是毫无基垫的找出一些词组强硬地将它和与之无法匹配的血型相融。那样读出来的书是生涩的,生活更为如此。寻得一方热爱之事比达到亲人给予的希望更加难成。书总能让我沉醉其中无法自拔,分不清是梦还是现实。如果是现实我会盎然选择走向死亡,然后再度重生——书中的世界是幸福的。文字好似镶嵌在我的骨中,就算我被狼犬吞食,我的骨骼终究是硬的,存浮于世的。书香,伴我成长,不是缥缈孤影,是残阳高照。
城市边界处的岛屿上总是布满未经科学证实的生物,它们孤芳自赏不贪恋隔壁的喧闹,可寿命却比普通生物少上数十倍。
总会有人看不懂你手中拿着的书。当你捧读《丰乳肥臀》时,临边之人定会议论三分,可当你亮出莫言的名字,他们就又会不懂装懂的来讲解一二。许多人不懂什么叫做内涵,只是浮躁的从仅有的知识库中找到些百度百科上的东西。这种风气低俗却又总能掀起阵阵波澜。我们所能做的就是不听不看不动摇。很多时候我们的生活同此极为相似,许多人过度解读你、探讨你、模仿你。可等你真正黯淡的体会到一切人情世故,你会觉得这些根本算不上什么事。更别说幼稚的吵架行为了,自己本来就无内涵何来的内涵别人一说。我的成长中很少缺失过书本的存在,我觉得那是不可割舍的一部分,即使我很负能量没什么文化,这些也都是冗杂于我生命的血液中的,是割舍不掉的挚爱。书香,伴我成长,与我风生水起。
书香沁豫我心脾,安染与我脸颊。书籍给予过我太多次生命,为我提供无数次绯热的血。是种难以言表的恩惠。书香,伴我成长。
3、书香,伴我成长
文/张越
丝丝清风穿堂过,幽幽书香掌心留。
——题记
风尘仄道卷起谁的狂放,譬如记忆简帧中的那天、那海、那月。我是烈日下被暴雨洗礼的沼泽,滴滴雨渍探穿我的傲骨。世间独一无双的倾世霓裳,是我被纷扰掩覆后挣扎的不羁灵魂。字字绽裂可我永存风尚,惊起满卷书香。
品一卷诗词,是成长的记忆,一起心中最美的风景。
当寂寞的灵魂在喧嚣嘈杂的人世间再相逢,我想我们应在一个不起风浪的夜晚逃离荒漠,在漫山遍野的这一世,像两片失活的叶,坠在湖面,像渐远的涟漪,无异于人生里千万种遇见,我想带一枝玫瑰去见我最喜欢的诗人洛尔迦,因为他曾写过“你的指尖也递给我,一朵隐秘玫瑰的蜜语”我想让他给我剖析这玫瑰所隐藏的秘语。这是我对诗,也是对洛迦尔最初的记忆,这记忆会融于书中,和书香一起伴我成长。
温一壶月光,是我成长的记忆,忆起心中的室外桃源。
梦回千年,闭着眼都能闻到旷世的风,我再次忆起,瘦冷夜封痂了西藏的荒野,谧沉海滚烧着经幡的烈影。裹一身破落的淡盐,听晨钟呼吸,短褐埋蒿影,弱草呢喃经语。佛殿礼葬的泪水斑驳成瘦月,晕浊在一残水流过的沙塘里。僧堂里惊鹊的胧影折散一枝苦莲,俯低小昭寺的佛光。我端的是未剔尘根,坠的是般若罪业,一掬佛光就叫我退拜。“印在经幡上的,是仓央嘉措的诗。”我要把这对西藏情思也融入进书,和书香一同伴我成长。
等一夏飞鸟,是成长的记忆, 忆起生命中的斑斓。
你的一切都明亮斑斓,赤足踏尽凉沙港湾,升起的是灼热高歌的生命。杀死一只知更鸟,百卉凋残,朽木枯瘦,有你相逢又逢春,你用温热的掌心安抚我心,和着世间的千万旅人。你是彩陶上的云朵,你是捞不起的月光,你是我眉目如画的爱人。你就是塔拉·韦斯特弗 笔下的文字, 《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散发迷人的香一同伴我我成长。
夏天微凉的晚风吹过球场,山茶花和百合插在一起,一轮白月缺了又圆,风慢慢的飘,月下的河清,亮盛了百年时光,见证书香陪我一起长大的时光,天使许下毒蛊,幽灵释放阳光,我紧跟着凤凰的尾翼,浴血而死涅槃重生,风吹走了青春的悸动,也留下了书香伴我成长的时光。
4、书香,伴我成长
文/徐奥
无需跋涉山水也能看到远方风景,书籍为我开辟了一个崭新的世界。书卷洋溢着淡淡的墨香,翻动时发出沙沙的声响,陪伴我走过成长的悠悠岁月。
童年是我们人生中最朝气蓬勃的时期,稚嫩的心总会编织最纯真的梦,而书籍便是梦的翅膀。
小时候,童话书如同一座瑰丽的宫殿,里面有美丽的公主、英勇的骑士、可爱的精灵。漫步其中,我小小的身躯仿佛也凭借着想象的翅膀漂浮起来,在书卷的词语与词语之间飞翔。美丽的白雪公主、俏皮的汤姆索亚、活泼的马小跳……在书中,我和主人公一起流浪,一起探索,一起行侠仗义,一起感受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欢乐和痛苦。因有梦幻的童话相伴,我孩童时代的笑容多了几分灿烂;因有书香相伴,我的成长之路多了几道靓丽的风景线。
有书作伴,阳光温柔,惠风和畅;有书壮怀,花开心间,生命绽放。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初一下半学期,我们班开始仿写。从《西游记》开始,写作的时候就开始“拿来主义”。比如写天气好就用《西游记》中的“一天瑞气,万道祥光。仁风轻淡荡,化日丽非常”;天气不好就用“阴云垂地,黑雾迷空,旋风滚滚”;写老师用“水光彻底澄清,鸦鹊不敢飞过,朔风凛凛,滑动凌凌”再合适不过。就这样,我爱上了阅读,也爱上了写作。一朵朵文字之花悄然盛开,书香溢满心田,伴我成长每一天。
冰心说:“有了爱,便有了一切。”而我认为有爱且有书香相伴,灵魂就不会空缺。
不知伏案多久了,我陷入题海之中,不觉夜色已深,孤独和疲惫总是会敲响心门。但也仅仅是短暂的敲响,《繁星 · 春水》中的“墙角的花!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会提醒我坚持下去。这本书告诉我“成功的花,人们只惊慕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的确,没有谁是一座孤岛,没有努力会白费。书籍总是灵魂最亲密的慰藉,书香伴我成长。
寻一处僻静的地方,执一本喜爱的书籍,浅酌一口飘香的清茶,唇齿留香,腹有诗书,何不快乐?这漫漫人生路,书香伴我成长,遨游浩瀚广阔的天地,足矣!
5、书香,伴我成长
文/王迦淇
我在写一场雨,素笺是一潭湖水,笔墨是一缕云烟。
——题记
山中若有眠,枕的是月,盖的是满天星尘。夜中若渴,饮的是银瓶泻浆;月不曾瘦,瘦的是辗转反侧的情思;星不曾灭,灭的是阑珊灯火。这世间没有什么是一成不变的,除了书香,只有它一直伴我成长。
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是含苞初放的花骨朵伴我成长。
我心里有一簇迎着烈日而生的花,比一切美酒都要芬芳,滚烫的馨香淹过我的一生。书香并没什么定义,它像迎着扑面而来的风,点点星光,以及街道两边无限往外延伸,延至天边的光……无论是何物,都一直伴我成长。很喜欢《只缘身在此山中》这本书,它救赎,似霖雨,似净光,似暗淡,如油茶花、放眼望去似初雪压倒一片的净地一般,让人心颤。
书香,伴我成长,吹走那寡言的灵魂,角落也被阳光填满缝隙,给予我夕阳的绚丽、哺育众生的阳、挥洒寂静的月、高浩纯朴的雪、畅快淋漓的雨……
跫音不响,三月的青帷不揭,是沉静碧落的大海伴我成长。
书香化作一株野草,化作一朵渴求月光的昙花,化作一棵只向阳的幼种。《煮雪》让锈蚀的笔尖,生出一首抒情诗;让暖阳下的花,开满了诗篇。于是生锈的笔,剪下一朵永不腐朽的花枝,香气飘入鼻腔,耳畔是有情人的低响。阳光散落发间,染上荣光,心说永远热烈。岁月掷去年华盛花,却缠绵着真心不变。
书是我的整个世界,书香伴我成长。对它的热爱像是音乐家与舞蹈家沉迷于每一段醉人旋律中。春风应事,愁绪难释,不矜于情欲,不散于梨花,
绘梨花败笔,临摹本身不易,落得瑕疵桂林雨,不明盼南山花开,不盼君来。我清拂河水,望于那一片静谧莲花,闻着它的香,不由得想到书的香气。如果可以,我希望书本伴我一生,直至死亡。
6、书香伴我成长
文/杨淼
让我化作萤火虫,飞入到你的梦里。
——题记
我是一个不贪恋些功名利禄的人,我渴望外面的大千世界。渴望自由,渴望像李白一样,活得自在逍遥,也渴望像苏轼一样,无论何时何地何境遇都能做颗发光的星星。所以我想读书,以此来升华自己,让书香伴我成长。
柔风撷入户,化作青罗裳。
我也曾卷入到是非中,妄想要出淤泥而不染,可始终无法将另一个自己抛下,所以我只能选择生活雀马荒戈。繁花明媚迎着日光恣意禅放。春日之约,万物欣然,在无际的旷野中,借着那徐徐春风描绘出的壮景。在心灵落魄时,我便能想起心中童话故事中的灰姑娘,哪怕在不见天日的小阁楼,也能与小鸟大树一起唱歌,白雪公主哪怕被恶毒的后妈下毒,也没想到报复,我也期盼着她们有这样的纯情,有这样一颗单纯的心。于是我开始在书里寻找答案。怎么才能通往那颗纯净的心?我发现并不是像菩萨一样的善心,才算是完美,人不犯我不犯人。现实与理想不同,不能把一切放空,只为去实现自我的轻松,应该把一切掌握在手中,让想象一切都不会落空。感谢有字书,书香伴我成长
光阴飞奔逝,书中日月长。
后来,我开始慢慢成长,就开始不再追求从童话的世界。胸中有沟壑,扉九旬星河。人生中的美景,好像如昙花一般,只在一瞬间盛开,随之立马凋谢。于是我开始渴望安逸,想象汪曾祺的慢煮时光里那样慢慢生活。在早市里寻找烟火,将油条浸入到豆腐脑的卤水中,使油条变得松软可口。再去超市逛逛,看看时令的蔬菜水果是不是也变了样。去尝尝那些酸甜苦辣咸,到夜晚去看天边的云彩。是否也像时光一样迅速消失呢?再去看看今天的报纸上又出现了什么爆炸性的文章。再去夜市看看年轻人的夜生活是怎样的。这就是书的美好,在无字书里寻找了人生的方向,书香伴我成长。
夜色的青黛褪去了最后的一抹嫣红,菊花的氛漾在秋风萧瑟中破晓。在这当中,我曾经无数次地寻找,于是我就开始慢品读书之味,在书中我沉醉不知归路,书香伴我成长。
7、书香,伴我成长
文/温思彤
冷寂的古道在木质香气的文字里,我能听到。
——题记
扯下一条藤蔓,绕在那个会说话的月牙上,用力荡到不远处的藏书阁,那里有春风轻抚杨柳。谈吐优雅的长袍人,也有可以飞到天上的火箭,畅想未来。书香,伴我成长!
会说会笑的森林里,有一株可以许愿的花。
我的第一本书是一本童话书,里面有各种各样的故事,那篇与《小王子》挨着的《七色花》,那朵神奇的花。每片花瓣都对应着一个愿望,无论是自私自利还是天马行空的愿望,一切都能实现,那时的每一个故事都像用了七色花一样,都有属于他们的美好结局。自那以后,我的每一个本子上都画着一朵七色花,每一朵都带着我“离奇”的愿望。
书香满溢的书房里,有一轮可以寄情的月。
竹简里与古人交谈,这大概算是早期的“时空机”了。其中,最神奇的便是古时候的月亮,那时的我见到了月亮,几乎就可以说,这又是一个想家的苦命之人。同小时候不同的是,小时候的月亮是个漂亮的**姐,哄着每一个孩子入睡,而这温柔似水的月亮在古人的眼里,却是一个悲凉到极点的象征。如同一部手机,上面映着离很远的家里的家人和朋友,他们把自己“放”在月亮上,希望能在那看到自己思念的人。月亮不只是一种思乡情,也是夜深人静时的恬静与美好。
雪月风花的世界里,有一种可以逆转的情。
在上小学之后,我很少看课外读物,每日对着课本,自然对书没了兴趣。直到初中,视频里总是出现听书软件的推书广告,那广告实在是精彩得很。顺着网络找了关于这小说的一些概括与评价,确认没有问题后,便开始跨越多年后的“正经”阅读。那即使付出生命,也要守护的亲情,拼了命似的,只为在一片废墟中救出那些人,只为再多救出一个人。那样的情,我最为震惊。
这世界有那么多人,人群里敞着一扇门,有什么在我迷朦的眼睛里长存?将书页折成纸飞机,飞向我未走到的那片领域,带着我,向前方走去,悠长命运中的晨昏。
8、书香,伴我成长
文/魏士超
眼前的现实,车声辚辚,心中的梦幻,书韵悠悠。
——题记
不分昼夜,无论贵贱,只要是愿与书为邻、以墨为伴者,书店皆“蓬门今始为君开”,奉上丰盛的精神大餐。书香,伴我成长。
青衿之志,白首方坚,读书改人之气质。
读书,是一种雅趣,品怀香茗,点瓣心香,面朝花海,心向书海。《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主人公保尔,有一股淋漓之气,不退缩,知跃进,知雄飞,知本其自由之精神。穷苦出身却知重任在肩,奋斗成为真正的钢铁战士。他迎难而上,向阳而生,奋楫前行,熔炼成钢。他钢铁般的意志养育了我的浩然之气,我的思想因他得到了提高和升华。我仿佛享受了丰盛的精神大餐。
朱墨烂然,青灯黄卷,读书医人之愚钝。
沐浴知识的阳光,淡淡的书香伴我在书海之中倘佯。《红岩》中的江姐,经受十指穿心之痛,她虽为女子,却铁骨铮铮、坚强不屈,哪怕坠入深渊,也坚守初心。她对党忠心耿耿,时刻影响着我。她让我的灵魂受到了安抚,完善了自我,以不朽的精神和高尚的灵魂作为支撑我的强有力的臂膀。
振衣濯足,履践致远,读书扬人之气节。
丝丝书香,是点点成线的积累,落花时节,秋岗已风、薄絮飘飞。以笔为枪的鲁迅先生、勤劳认干的祥子、聪明的尼摩船长和本领高强的齐天大圣孙悟空。他们我照亮未来的光芒。览好书万卷,读书有味身志老,沉醉于古人的无垠书海之间,四周万物皆恬静而淡然。
不辞辛劳明月伴,唯愿书香满人间。梦染书香,书香恒亘古,古有囊萤映雪照亮仙人读书坦途,今有周总理“为中华崛起而读书”之铿锵誓言犹响耳畔,制好书以为衣兮,与文人为友。书香,伴我成长。
9、书香,伴我成长
文/易如玉
你是我最后一朵月季,次次开尽,回回心动。
——题记
我思念的地方云也有光飞鸟和蝉哽咽难鸣,书是不可描述的尘埃,山穷水尽,我渴望的几个有趣的情节拯救我余生的时光。书香,伴我成长。
书架里堆积了很多书,比如《不畏将来,不念过往》、《静下来一切都会变好》,还有妈妈强烈推荐给我的《戒了吧,拖延症》还有很多很多……这些书给我的感触也就讲述这面对一些事该怎么做,道理都懂,但我的行动差,所以这些书对我来说看看名字就够了。我真正喜欢的是讲着世间万物,人间丑态,能让我看到另一个世界的这种书。
你是山谷的风,是慵懒的光落于我的梦中。睡觉前总喜欢读一些自己喜欢的书,比如《小王子》,这本书幼稚吗,当然不,它是浪漫的,睡觉前读者里面的故事,有时会在梦中相见,目睹他在地球上游逛,遇到形形色色的人,看到他的星球上没有过的风景,听到了世界的声音,遇到的第一只狐狸,他懂得了他内心最想守护的事情,他再一次回到了自己的星球,深深得爱着那朵对他来说最特别的玫瑰。
我在这里爱你,在荆棘之丛爱你,在鲜红里,和坠落在露水里的月亮。我忘记了书名,却还记得那个故事,讲着一个女孩每年的母亲节都会上同一辆公交车,并且为车上的人们分上一朵康乃馨,那个公交车师傅曾载过这个女孩个女孩的父亲去医院看他们母亲的最后一面,可是自己却错过了母亲的最后……而女孩最后一次离开,座位上留了一只康乃馨以及一封久久未能送出的感谢信。
我的心变成了旷野里的风,你如果能站在这里,便能听见我破碎的回响。《草原里的小木屋》我很向往这本书里面人们的生活,他们在草原上生活成长,搭建一个属于自己的木屋,孩子们在草原奔跑着,追着风,累了就躺在草地上描绘着云的形状,唱着欢乐歌……这是他们儿时的天堂。我也想这样,没有烦恼没有忧伤,在这里诉说着我的故事。
冥冥黑夜中我该用什么来爱你?以沉默,以尘埃,以影子。可能是我的幻觉,连巷子里吹来的风都有着你的影子,我好像在书里看过。通过书中的描写我幻想着里面人物的样子,幻想着各式各样的情景下他们浪漫的邂逅。我希望我的下辈子是被一位作家书写出来,我活在他的笔下,我不用多巅峰的生活,我追求的只有安稳,他用笔来渲染我的灵魂,我想我是幸福的。
听着朋友以后的愿望是开一家书店,我觉得会相当的精彩,不求热闹,只求她开的快乐,我会爱上她那里的书,我会沉迷于哪里,不管多远我都会走上那么一遭,我会成为那里的常客,未来被她的书所熏陶,书香,伴我成长。
10、教师下水文:书香,伴我成长(原题:有书为伴)
文/伊宁
你想像不出这样一幅画面:太阳一点一点把身子蹭进西天,成千上万只大头蜻蜓低飞在金色的余晖里,蛙鸣的潮水又涨起来了,漫过玉米地,漫过菜园,然后淹没窗台上跪着的小小的看书的我。
母亲已经叫过三遍“吃饭了”,我也“哎”了三遍,可始终放不下手里的书。这是姐姐借的《萍踪侠影录》,明天就要还回去了,可我不知道该怎么跟母亲说,我必须把它看完。我没有开灯,就借着天光读下去,直到蚊子咬了我的大腿,字都变成了一只只蚊子,母亲一声高亢的“听见没有”,我才吓得哆嗦一下,想要站起却发现腿已跪僵,侧坐着歇了一会儿,然后顺下窗台,一瘸一拐地进了幽暗的屋(为了省电,我们家不到伸手不见五指是不开灯的)。
都吃完了,盘子里只剩薄薄的一层土豆丝了。可这又有什么关系呢?我脑子里反复响着云蕾的那句“我虽然恨你,但我这一世绝不另嫁他人”,仿佛繁星满天,与张丹枫一起策马扬鞭的不是云蕾,而是我。爱恨情仇,家国命运,深沉蕴藉,凄怨动人,都一股脑地被我倒进饭碗里,嚼着嚼着就咽下去了。自此,“莫道萍踪随逝水,永存侠影在心田”,我又拿下了很多武侠小说。
谁能否认,我骨子里的热血澎湃、一腔孤勇,不是来自武侠小说的浸润?江湖如此热闹,有足够内功的人才能独领风骚。当然,伴随我成长的还有一部部世界名著。
当胡同里的小孩们手里攥着饭团,要么跳皮筋,要么弹溜溜的时候,我和一位农民诗人达成了“协议”。在他们夫妇去田里劳作的时候,我帮忙照看摇篮里的孩子,报酬是可以看书房里所有的书。他家的书可真多啊!书橱安静地立在三面墙壁,《红与黑》《十日谈》《漂亮朋友》《飘》《德伯家的苔丝》《呼啸山庄》《包法利夫人》《静静的顿河》《百年孤独》《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查泰莱夫人的情人》《鼠疫》……在每一个格子里向我招手。能看的,不能看的,我都要看。我希望那孩子永远睡着,记忆里,那孩子似乎也永远都是睡着的,细微的鼾声散发出阵阵奶香,老式座钟在箱子上滴答,老母鸡领着小鸡们在院子里“咕咕”“唧唧”,夜来香掀开窗纱,袅袅地扑到我的书页上来。有时候我会看哭,一滴泪掉下来,啪嗒一声,吓我一跳。然后,继续,抓紧看完一本换另一本,阳光就从屋子的一角移到另一角,直至完全消失。
那段日子,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我心心念念的书就在翻翻拣拣中看完了。诗人见孩子看得很好,家中也很好,就奖励我几本书,还许我到园子里摘好吃的洋菇娘、柿子、李子,并欢迎我随时到他家做客。
真的,再没有比读书更美好的事情了!佳思忽来,书能下酒;侠情一往,云可赠人。生命里的人来了又走,只有书可以做我终生的忠实伴侣。虽然我那时不懂,但往后余生,有书为伴,柳絮轻,梨花瘦,树影筛风,心境碧鲜。(发表于《江城晚报》)
卡夫卡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转)
这并非弗兰茨·卡夫卡的名言,却是最令我难忘的句子之一。它出现在卡夫卡写给自己的好友马克斯·勃罗德的信中,同一页纸上,卡夫卡还写下了“我的路一点都不好,我必将(据我所见)像一只狗一样完蛋”这样悲观的言辞。再联系到卡夫卡那些阴暗的作品,许多人据此认为,卡夫卡必定是一个病态而怪癖的人——相当长的时间里,我也持同样的看法。后来读了卡夫卡生前好友的一些回忆文字,才知道,卡夫卡在生活中是一个精神健康、内心简朴的人。他的朋友韦尔奇在回忆中说:“他身材修长,性情温柔,仪态高雅,举止平和,深暗的眼睛坚定而温和,笑容可掬,面部表情丰富。对一切人都友好、认真;对一切朋友忠实、可靠……没有一个人他不倾注热情;他在所有同事中受到爱戴,他在所有他所认识的德语、捷语文学家中受到尊敬。”他的另一个亲密好友马克斯·勃罗德在《卡夫卡传》中也记述到:我总是不断遇到卡夫卡的那些只通过书认识他的崇拜者们对他所抱的完全错误的设想。他们以为他在待人接物中也是抑郁的,甚至是绝望的。事实恰恰相反,在他身旁会感到舒服。在与亲朋好友交谈时,他的舌头有时灵活得令人惊讶,他能够激越亢奋,直至忘我,这时风趣的话语和开怀的笑声简直是无休无止。他喜欢笑,笑得欢畅,也懂得如何逗朋友们笑。而卡夫卡的女友密伦娜,在一九二一年与卡夫卡关系破裂后,还给予他极高的评价: 我相信,我们大家,整个世界,所有的人都有病,惟独他是惟一健康的、理解正确的,感觉正确的、惟一纯粹的人。我知道,他不是反对生活,而仅仅是反对这一种生活。 可就是这样一个“惟一健康的、理解正确的,感觉正确的、惟一纯粹的人”,却称自己“是完全无用的”,“必将像一只狗一样完蛋”,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也许我们过去所认识的卡夫卡是被简化过的,真正的卡夫卡远比我们想像的要复杂。但也有人会说,卡夫卡是怎样一个人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为我们留下了什么——三部没有写完的长篇小说,一批短篇小说,一些随笔、谈话录,加上日记、书信,以字数计,对于英年早逝的卡夫卡而言,不能算少,但他生前发表的字数却少得可怜。如果不是马克斯·勃罗德违背卡夫卡的遗愿(“凡属日记本、手稿、来往信件、各种草稿等等,请勿阅读,并一点不剩地全部予以焚毁”),坚持将他的作品整理出版,今天我们最多只能读到《判决》、《司炉》、《变形记》、《在流放地》、《乡村医生》、《饥饿艺术家》这几个短篇小说。然而,这依然不能改变卡夫卡对自己的价值判断:我是完全无用的。--如同悖谬是卡夫卡作品的经典母题一样,这话用在卡夫卡身上也具有一种悖谬的效果。这个健康的人、合格的工伤保险公司职员、常常能给朋友们以帮助的人,坦言自己的“无用”,更多的是指向他的精神特征。这种无用,与他作品中经常出现的绝望、荒诞、受难等景象密切相关。或者说,无用正是绝望的表现之一。卡夫卡似乎在向我们证明,写作是无用的,存在是一种无能。这可以成为进入卡夫卡精神世界的入口。他终生都在描写日常生活的磨难,以及权力系统对一个人的消耗和压迫,卡夫卡把这些归结为是存在的无用与无能对自我的瓦解,他无法使自己获得存在的真实性,也无法找到拯救的力量,绝望就在这时建立起来了。这一切,已经和卡夫卡的为人处世无关,他的写作,永远忠实的是自己的内心,因此,这个在朋友眼中“舌头有时灵活得令人惊讶”的人,才会在日记中悄悄地写下:“我和别人谈话是困难的。”卡夫卡一直生活在现实和内心的巨大分裂和痛苦之中,他一方面在生活中恪尽职守,以期获得上司的赏识和父亲的理解,另一方面却在文字中建筑起了另外一个全新的世界。这个世界,用埃德温·缪尔的话说是“一个地下世界”,“在那里我们感到引力和重力以及每一个物体的物质都远比地上空间的普通世界大得多”;用伊格纳茨·粲格勒的话说,“卡夫卡的世界是地狱前的世界”,不过,卡夫卡没有能力出示拯救的道路,他曾经说过:“我是欢迎永恒的,但发现永恒却使我悲伤。”--连永恒似乎也成了无用的,也就难怪卡夫卡会拒绝发表自己的作品、直至要求销毁自己的所有手稿了,从根本上说,他时刻面临着写作和存在的双重绝望。更重要的是,卡夫卡是一直带着这种绝望写作和生活的。从无用产生绝望,而绝望给予他力量,这种悖论式的卡夫卡母题,与我们当下的生存和写作,产生了强烈的对比。我记得很清楚,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卡夫卡在中国成了一个嘹亮的名字,作为现代主义文学的鼻祖,他的象征方式、文体特征、经验记忆、精神线条都被中国作家所热切模仿,他甚至成了中国先锋文学最为重要的精神源头之一。作家格非曾经专门写过《鲁迅和卡夫卡》一文,他从存在学的角度,论述了鲁迅和卡夫卡之间的精神血缘。也就是说,卡夫卡式的绝望和荒谬,同样能在中国心灵中产生回响。但问题就出在这里,二十多年过去了,谈论卡夫卡的人越来越少,以致现在的中国作家,可以轻易越过鲁迅、卡夫卡等人一直力图克服的障碍,在另一个精神地带安全着陆。难道卡夫卡的精神难题在当下这个消费社会得到了有效的缓解?没有。它反而从另一个角度证明了卡夫卡的预言,他自己“将从一个孩子直接转变为白发苍苍的老翁”。——从精神意义上说,这话已经应验。在中国,卡夫卡就像一个“老翁”一样,正在被新一代写作者所遗忘,那个沉重而绝望的精神包袱,在他们眼中显得多余,身体的狂欢、欲望化的经验、消费主义的景象才是他们的兴趣所在。写作从内心撤退,开始转向生活的外表,转向可以交换的商业领域。根据罗兰·巴特的研究,现代叙事的起源点是欲望。要生产叙事,欲望就必须可被交换,必须将其自身纳入某一经济系统。巴特深刻地道出了消费社会的叙事处境。我想,可以交换的欲望叙事就是一种“有用”叙事,相比之下,卡夫卡的叙事是“无用”的,如他自己所说,“我是完全无用的”,不能被交换,也不能被纳入经济系统。而这,看似是卡夫卡的悲哀,其实正是他的价值所在:他的“无用”,成就了他在写作上的大用--开创了一条通往艺术和内心的崭新道路。中国长期以来推崇“文以载道”、“诗言志”,即便到了近代,也还有过“文艺为政治服务”的思想专断--显然,这些观念的背后,活跃的还是一种“用”文学的思想。如今,消费主义甚嚣尘上,写作似乎又多了一个被“用”的广阔领域:以写作获利不仅限于名声和地位,更伸展到了商业利益之中,结果再次导致写作沦为工具,使之偏离精神和信念的轨道,严重的,还沦为一个时代的笑柄。这个时候,我总是想起卡夫卡的自我表白:“我是完全无用的,然而这改变不了。”从根本上说,文学的确是无用的,它什么也不能改变,它的存在,不过是表明人类的内心还有那么一点奢侈的念想,还有做梦的权利。卡夫卡的实践证明,真正的写作,即便还有什么作用,也不过是一种内心的自我援助,它拒绝被支配,更拒绝被利用,它只为人类的内心作证。 二、不可治愈的不幸 维特根斯坦读完托尔斯泰的《哈泽·穆拉特》后曾感叹说:他是一个真正的人,他有权写作。这话用在卡夫卡身上同样合适。在卡夫卡笔下,我们几乎看不到一个完整的人,许多作品的主人公都是小动物,或者一些卑微的职员,连卡夫卡自己看起来也是一个弱者,他在写作中关怀的也多是一些脆弱而渺小的事物,但卡夫卡的内心却一直有着坚不可摧的东西。他的确是一个真正的人,所以他才会那么坚定地关心人的希望和绝望,梦想和悲伤。和许多人一样,我读的第一部卡夫卡作品也是《变形记》。应该是一九八八年,我十六岁,对文学刚开始萌生兴趣,还不敢有任何越界的想法,是卡夫卡教育了我,他的《变形记》第一次让我知道,写人,原来可以把人置于非人的境遇中来写,这样反而能够把人内心中的隐秘事物逼现出来。接着我又读了他的《饥饿艺术家》,当时未必能够完全理解艺术家拒绝进食的精神意义,但那个时候,我已经隐约感到,小说原来并不仅仅是讲故事,它还要解释人的处境,探索存在的真相。一直到现在,我都把卡夫卡看作是一个存在主义者,他使我知道,写作不该放弃对存在核心的追问。我很快就接受了卡夫卡对世界的解释。他对生活的批判,目的是为了抵达世界的内部,抵达存在的荒凉地带,从而为人的处境寻找新的价值坐标。对他而言,写作就是生命的一种表达形式,他与写作的密切关系,是不可改变的。“正如人们不会也不能够把死人从坟墓中拉出来一样,也不可能在夜里把我从写字台边拉开。”他还不止一次说,写作是祈祷的形式。所有这一切,都建基于他对自身境遇的敏感,对存在的关怀。卡夫卡让我认识到,真正的写作是独立的,内向的,自省的,也是坚决的,因为它无法和现实轻易达成和解。写作者需要有足够的勇气,才能走向存在的深渊。在卡夫卡身上,我能看到一种为艺术殉难的光辉,他那坚韧的牺牲精神,帮助他抵抗着一次次的精神苦难,如他自己所说,他一直都在斗争。卡夫卡的境遇,很容易让人想起《饥饿艺术家》中那个找不到适合自己胃口的食物就宁死也不进食的饥饿艺术家,他简直就是卡夫卡自己的真实写照。饥饿艺术家为了“把艺术推向顶峰”,如同卡夫卡笔下那个“歌女约瑟芬”,为了拿到“那顶放在最高处的桂冠”,不惜毁坏自己的身体,这种为信念和艺术殉难的精神,显然受到了卡夫卡的推崇,所以他临死前还特别看重这部作品。据罗纳德·海曼的《卡夫卡传》记载,临终前卡夫卡在病床上还坚持通看《饥饿艺术家》的校样,“他不禁长时间泪如雨下”。我相信卡夫卡从中看到了自己。或许,他在自己写下的这段话里,感受到了难言的痛楚: 我只能挨饿,我没有别的办法。……因为我找不到适合自己胃口的食物。假如我找到这样的食物,请相信,我不会这样惊动视听,并像您和大家一样,吃得饱饱的。 所有的难题,都是因为“找不到适合自己胃口的食物”。--也就是无法和现实达成和解。这多少有点“自我折磨”的味道,卡夫卡也曾经这样自嘲过,但是,面对一个荒谬、虚假的世界,卡夫卡如果也像其他人那样“吃得饱饱的”,今天的他也许不值一提。正是他的拒绝进食,拒绝和解,为我们洞开了一扇观察现代人生存的窗户,并通过他超常的想像,为我们敞开了一片尚未被照亮的存在领域。因此,卡夫卡不仅是现代主义文学的发端,他更为二十世纪的文学提供了一个精神限度——他所呈现的人被腐蚀、异化、毁坏的景象,成了整个二十世纪文学的基本经验和基本母题。后来的文学大师,几乎都曾在卡夫卡的精神限度里徘徊。卡夫卡是真正的存在的先知。他很清楚自己在现实中的命运:“我只能挨饿,我没有别的办法。”他不回避自己的命运,而是耗尽生命的能量来为存在寻找答案。他发现,自己总是与现实处于一种胶着的状态,包括他笔下的人物,他们周围充满的都是虚假的事物,许多时候,就连自己的身份都无法确认,但他们从不放弃努力,直到生命耗尽,也在寻找自己存在的真实感。如同《城堡》中的K,他的土地测量员身份一直得不到证实,那个最高当局的代表克拉姆也一直隐匿不见,一切都变得恍惚而迷离,并充满着难以言喻的荒谬感,而这,也许正是卡夫卡对存在的基本描述。K一直无法获得土地测量员的身份,那是因为存在本身是无法测量的,或者说,任何存在的澄明,都需经过艰苦的斗争;而《约瑟芬,女歌手或耗子的民族》中那个为了拿到“那顶放在最高处的桂冠”、把身上一切不利于自己的歌唱的东西都“榨干”了的歌女,一阵风就可以把她吹倒,这表达的不过是理想的代价和存在的脆弱……这些,卡夫卡看似在表达个人的存在境遇,其实他是在描述一个普遍的生存悖论:存在本身,往往与存在的目标背道而驰。也就是说,卡夫卡在写作中发现的都是人类的“存在的不幸”。勃罗德曾经把不幸分为两种:“卑下的,亦即可以避免的不幸”和“高尚的、不可避免的、形而上的不幸,它的根源在于上帝创造的人的文明及其局限”。按照勃罗德的说法,后一种不幸是不能用社会的、理性的和经济的因素来解释的。而卡夫卡发现和承担的正是这种不幸:“这种不可治愈的不幸根植于形而上的和浪漫的痛苦之中,它将会更沉重地压迫着他。”卡夫卡终生的努力,就是试图把自己从这种不幸中解救出来,但他没有成功。他走到了深渊,却怎么也找不到向上腾跳的动力。他这样形容自己的处境: 和每日世界直接的联系剥夺了我看待事物一种广阔的眼光,好像我站在一个深谷的底部,并且头朝下。 今天,当我们重新领会卡夫卡所发现的不幸境遇,不禁要问,卡夫卡何以能在那个时代发现这么多令人震惊的事实?我以为,“头朝下”是其中最为重要的秘密之一。在卡夫卡时代,世界正在发生微妙的变化,但存在的真相依旧是隐匿的,被遮蔽的,一个作家要想看到更多,观察到更深刻的部分,原先的视力和方法都无能为力,他需要突破。这个时候,“头朝下”就成了一种反叛,成了一个可能带来全新发现的角度,它意味着不符合规范,“野”的,“是从文学外走来的”(汉斯·马耶尔语)。卡夫卡的写作证实了这一点。他写人变成甲虫,写人与城堡的关系,写艺术家的饥饿表演,就当时的文学而言,都是“头朝下”的方式,是一种巨大的革命。无论从话语方式还是从精神体验上说,卡夫卡都是以非文学的方式发动了一场关乎文学和存在的政变。当旧有的经验和话语无法再穷尽自己的内心时,卡夫卡毅然以一种“头朝下”的方式从传统的文学格局中出逃,由此,他从另一个角度看见了别人没有看见的人性景观。 三、每个人都在斗争 捷克作家伊凡·克里玛曾经精辟地指出:“卡夫卡强烈地专注于他自身、他自己的经验和他存在的意义,他于形而上的层次上,再度体现个人内心冲突的非凡能力,使得他创造出这样一种作品,它可以将我们的注意转向我们存在的最基本的问题,从那些影响外部世界的变化转向我们精神的变化,从发生在这个世界上的诉讼,转向由我们自己参加并仅仅由我们自己进行的诉讼,从外在于我们的不合理的裁决转向那种不可避免的裁决。”——这正是卡夫卡独特的文学品质,他的作品,总能带我们向内转,从而不断地逼视自己的内心,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可以将我们的注意转向我们存在的最基本的问题”。正是从存在出发,卡夫卡才对生活和现实保持着一种批判的姿态,并坚持和生存中的不明事物作斗争。卡夫卡的勇气便体现在此。他从不在现实面前屈服,正如他笔下的“饥饿艺术家”,拒绝吃不合自己胃口的食物一样,卡夫卡也是一个有自己“胃口”的作家。为了坚持自己的胃口,他必须斗争,必须抗衡现实中的各种“食物”。这种斗争和抗衡,其实就是使他笔下的生活描写“转向我们存在的最基本的问题”。因此,卡夫卡注重细节,但并不被这些细节淹没,他总是能够通过象征和梦幻,把细节推向一个高度,使人察觉出细节背后的存在意味。并不是每个作家都有这种才能和禀赋,能够使自己的描写通向存在。尤其是在消费社会所产生的文学叙事,细节不断欲望化、仪式化,但并不关涉存在,而只作用于感官。每当看到这种浅表化的叙事在文学界泛滥,我就会想起卡夫卡那句著名的哀叹:“我虽然可以活下去,但我无法生存。”这真是一句经典的叹息。卡夫卡把“活着”和“生存”区分开来,是为了找到探查人类存在的新的道路。——“活着”指向的是庸常的过日子哲学,它的背后可能蕴含着苟且;但“生存”所要追索的却是价值的确认,存在的承担,以及对幸福的向往。“生存”是自觉的、产生意义的“活着”,它是理解卡夫卡作品的关键词,也是通向卡夫卡内心深处的一条小路,有了这条小路之后,就能抵达卡夫卡笔下的存在图景,并有效地解释它。福楼拜说:“人们通过裂缝发现深渊。”在我看来,“生存”正是卡夫卡作品中的裂缝,由此进入,一切都将昭然若揭。而在“生活”向“生存”转化的过程中,我们不可忘记卡夫卡经常在日记中提及的“斗争”一词: 我在斗争,没有人知道这点。……当然每个人都在斗争,可是我甚于他人。大多数人都像在睡眠状态中斗争,他们好像在梦中挥动着手,想要赶走一种现象似的。我却是挺身而出,深思熟虑地使用我的一切力量来斗争。……另一种生活对我来说似乎没有生活的价值。 对于卡夫卡来说,他斗争的对象永远是“生活”。在他眼中,生活是有质量上的差异,也有不同的价值向度的。他渴望在生活中重建存在的意义,并拒绝过一种没有经过斗争、没有净化的生活,“另一种生活对我来说似乎没有生活的价值。”但我们要记得,卡夫卡绝不是个厌世主义者,他不过习惯于对一种没有质量的生活提出希望,并产生修改生活的强烈愿望。在这点上,他的女友密伦娜是最了解他的。密伦娜曾写信给勃罗德说,卡夫卡“不是反对生活,而仅仅是反对这一种生活”。反对就是斗争,就是挺身而出。它不是“在梦中挥动着手”,而是勇敢地站立在生活面前。这看起来容易,其实需要凝聚一个作家巨大的勇气。过去,我们习惯把写作的敌人看成是环境的不自由,思想的压迫,或者形式上的陈旧,等等,以为这些才是困扰作家的难题,现在看来,这些都只是表层的,真正困扰作家的还是生活本身--生活的惯性和庸常,荒谬和冷漠,如何将它处理成一个存在事件被重新审视,并使之向新的意义敞开,这才是写作急需解决的难题。卡夫卡是通过对生活荒谬性的揭示,并通过对生活的变异来表达存在的。用加缪的话说,卡夫卡是用普通事物表现悲剧,用逻辑性表现荒诞的。比如在《变形记》、《城堡》、《诉讼》中,无论卡夫卡运用了多少奇异的、梦幻般的场景,他都能通过严密的逻辑推理和冷静的事实描述,将这些经验转化成卡夫卡式的寓言。在《城堡》中,K的希望是被城堡所接纳,于是他想方设法改变自己的身份,以解除那使他同村庄格格不入的奇怪的诅咒,在这个过程中,K每一次的行动,都逼真而合乎逻辑,但最后,整部小说却成了一个象征,一个荒谬的寓言。这就是卡夫卡的伟大,他总能在完全不顾日常生活逻辑的情况下,准确地传达出日常生活的真实感受;他扭曲了生活的常态,目的是为了告诉我们正常的生活应该是怎样的。有意思的是,卡夫卡笔下的每一种生活形态,都包含着对另一种生活形态的批判。甲虫和人,饥饿艺术家和观众,K和城堡的官员,等等,他们之间实际上成了两种生活形态的对立,卡夫卡所要呈现的,就是要让我们看到在生活的压力下,一切都不正常了——正常的事物,需要经过艰苦的斗争才能让它重新显形。也就是说,任何残存的存在的幸福,都需付出代价来争取,它不会从天而降。苏格拉底说,没有经过审视和内省的生活不值得过。这话强调的是,生活需要我们付出代价。如果换成卡夫卡自己的说法,那就是“受难”:“受难是这个世界上的积极因素,是的,它是这个世界和积极事物之间的唯一联系。”受难是一种生存的承担,是积攒希望;不理解受难和斗争的价值,我们就无法明白卡夫卡为何总是将他的人物置于苦难的情境里,而丝毫也不表示出对他们的同情。因为只有经过受难和斗争,希望才显得真实而不廉价,正如尼采所说:只有经历过地狱磨难的人,才有建造天堂的力量。 四、不要绝望 《诉讼》是卡夫卡的重要作品。它的结尾是这样的:一个人的双手扼住了K的喉咙,另一个人将刀深深地刺进他的心脏,并转了两下。K的目光渐渐模糊了,他看见那两个人就在他的面前,头挨着头,观察着这最后一幕。“真像一条狗!”他说,意思似乎是,他的耻辱应当留在人间。——卡夫卡将K的死描写得如此冷静,是典型的卡夫卡式的绝望图景。但加缪告诫我们,这并非最后的结局,应该想像,在“耻辱”的上面悄悄爬进了希望。这是一种特殊的希望,它常常以“不绝望”的形态出现。卡夫卡很少直接谈论希望,但在他笔下,绝望总是和希望胶着在一起。绝望越强烈,希望也越明显。这是卡夫卡作品中另一个著名的悖论。《诉讼》和《城堡》就是这一悖论的生动说明:《诉讼》提出问题,《城堡》解决问题;《诉讼》诊断病情,《城堡》开出疗方。加缪论述到这点时,引用了哲学家克尔恺郭尔的名言:“我们必须毁掉了人间的希望,才能在真正的希望中得救。”并称,这句话也可以改个说法:“必须写了《诉讼》,才能开始写《城堡》。”按照多数读者的理解,在这两部作品中,卡夫卡写了一种人在世界上无路可走的绝望处境。现在看来,卡夫卡毁掉的只是“人间的希望”,在他绝望的表情之下,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对“真正的希望”的召唤。如他自己所说:“倘若心中没有对某种不可摧毁之物的信念,人便不能生存。”——“不可摧毁之物”一词,多次出现在卡夫卡的言辞中。这不仅是他宗教观的体现,也可以把它看作是卡夫卡的希望哲学。这可能是卡夫卡身上最为可贵的一点:他并不愿意被绝望吞噬,而是至死相信,有一种希望终将降临在自己身上。为此,卡夫卡曾在日记中真诚地劝告我们: 不要绝望,甚至对于你并不绝望这一点也不要绝望。在似乎穷途末路之际,总会有新的力量产生,而这恰恰意味着你依旧活着。 “不绝望”是卡夫卡的独特表述之一,它与其说是希望的同义词,还不如说是绝望的另一种表现形态,甚至有的时候,它比绝望还更为荒谬。就像《城堡》中所说的那样,克拉姆一天不出现,K就一天也没理由绝望。这种状态,大约就可以称之为“不绝望”。它与希望无关,却大大丰富了绝望的边界。这就是卡夫卡所体验到的荒诞,它总是伴随着虚幻的景象,使存在一直处于真空状态,永远无法抵达那个真实的彼岸。因此,卡夫卡是一个描述绝望的作家,但他也为我们辨明了希望。--他对廉价的“人间希望”的蔑视,其实是为了召唤一种真正的希望。可真正的希望在哪里呢?卡夫卡一直拒绝说出,或者说,他根本就无法说出。在一种密实得让人透不过气来的绝望境遇里,卡夫卡并未获得一种洞穿绝望的根本力量,因此,他还不能说出希望具体指的是什么。或许因为人间的希望已经泛滥,真正的希望反而隐匿了。加缪曾经用这样一句话来为《弗兰茨·卡夫卡作品中的希望和荒诞》一文作结:“他难以置信的裁决就是这个丑陋的革命的世界,在这个世界连鼹鼠都想有所希望。”——“连鼹鼠都想有所希望”的世界,它指向的可能反而是绝望,是一种荒诞的绝望感。因为我们知道,希望和希望是不一样的。许多看似是希望的事物,说白了,不过是毫无价值的安慰品。卡夫卡之后,关注绝望和“不绝望”的作家,远不如描写“希望”的作家多。可作家们都给我们提供了一些什么样的“希望”呢?在中国,可能只是一些空洞的口号、一些应景的意识形态图景而已。现在,甚至连消费的快乐和欲望的放纵,也被一些人渲染成了这个时代新的“希望”。在这样的“希望”丛林里,和“不可摧毁之物”无关,和信念无关,它恰恰是卡夫卡所批判的那种“没有生活价值”的生活状态。从这个角度说,卡夫卡是一个反对确定性的作家,他眼中的希望,就像那座城堡一样,在雪地里显得异常的不真实,因为克拉姆从未真正出现过。唯一真实的,也许仍旧是绝望和“不绝望”。它是人类生存图景最为真实的描述。因此,一个没有体验过绝望的人,不配在作品中谈论希望。卡夫卡从未停止过对绝望的抗争,他相信,一旦个人的真实性得以确立,一种真正的希望就会在这里准备出来。也许,他料到了这个斗争永远不能取得胜利,所以他称自己是无用的,但即便如此,他依然把自己置身于斗争的漩涡之中,为了辨明存在的方向,为了希望的出现,它经受住了来自绝望的巨大压迫和磨碾。他在遗作中不无悲伤地说到: 我从生活的需求方面压根儿什么都没有带来,就我所知,和我与生俱来的仅仅是人类的普遍弱点,我用这种弱点(从这点上说,那是一股巨大的力量)将我的时代的消极的东西狠狠地吸收了进来;……对于这个时代的那微不足道的积极东西,以及对于那成为另一极端、反而变成积极的消极事物,我一份遗产也没有。 卡夫卡通过写作,把自己本身变成了一种“不幸存在”,使之成为这个时代一个意味深长的精神标本。从这里出发,他显得无所顾忌,他像一个孤独的旅人,主动承担着那个时代的所有苦难,并带着它一起生活、一起上路。他伟大的体验,廓清了人类在二十世纪的存在边界,使人类对自己的认识有了更清晰的形象。很难想像,如果没有卡夫卡的牺牲和殉难,今天的我们会对自身的境遇有如此深刻的认识。在今天这个越来越肤浅的时代,卡夫卡已经成为一个路标,多数人看到他阴郁的面影就绕道而走,惟有自觉的存在者才愿意在他面前停留。与卡夫卡差不多时间出生的伟大人物还有:穆西尔、里尔克、爱略特、乔伊斯、马拉美、普鲁斯特、伍尔芙、福克纳、毕加索、康定斯基、蒙克、勋伯格、斯特拉文斯基等人,可谓群星汇聚,但这些人中,没有一个人承担着卡夫卡这样严重的存在后果,他是二十世纪真正的精神先驱,他的写作,为后来者划定了希望和绝望的限度,而且,至今也无人能够超越这个限度。 看来普鲁斯特已经表现了最低限度的希望,低于这种限度的希望是不存在的。但是卡夫卡却往下走得更远,远了很多;然而还闪烁着一线希望,那就是他在,就还不是完全的黑暗。 ——“他在,就还不是完全的黑暗”,我经常想起法国重要学者丹尼·梭拉的这句话,我觉得再没有一句话,能比它更准确地表达出我对卡夫卡的阅读感受了。
好了,今天关于“本命年的回想阅读答案”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通过我的介绍对“本命年的回想阅读答案”有更全面的认识,并且能够在今后的实践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或需要进一步的信息,请随时告诉我。
本页面文章本命年的回想阅读答案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用户本人,并不代表新高三网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包括不限于图片和视频等),请邮件至37918493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