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军到底是杂牌军还是精锐 争取民族独立自强,追求社会进步是近代中国发展的潮流。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3分)材料一 2013年5

滇军算得上是干国民党军队中的精锐。在军阀混战中,川军的装备可以说是极其简陋,然而同样来自西南,滇军却号称“国之精锐”,战斗力不弱于中央军,部分装备甚至强于日军。...接下来由新高三网小编为你整理了护国运动是指什么 具体内容是什么相关详细内容,我们一起来分享吧。
滇军到底是杂牌军还是精锐 争取民族独立自强,追求社会进步是近代中国发展的潮流。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3分)材料一 2013年5

滇军到底是杂牌军还是精锐

滇军算得上是干国民党军队中的精锐。

在军阀混战中,川军的装备可以说是极其简陋,然而同样来自西南,滇军却号称“国之精锐”,战斗力不弱于中央军,部分装备甚至强于日军。云南军阀到底使了什么手段,让滇军表现出了与西南贫瘠土地极不相符的战斗力?

滇军的形成可追溯至清末新军和云南陆军讲武堂。甲午战争以后,清王朝提出了“整军经武,以救危亡”的口号,计划在全国组建36个镇(师)的新军。

云南地处边疆,为国防需要,清政府计划筹建2镇新军,但直到辛亥革命爆发,也只建成了陆军第19镇。虽然只建了一镇,但第19镇下辖云南全省六十多个巡防营,三万五千多兵力,在各镇中属于实力比较强劲的一支。

为了适应新军的需要,著名的云南陆军讲武堂随即建立。蔡锷、唐继尧都曾亲自在讲武堂授课,毕业自该校的元帅、将军数不胜数。云南陆军讲武堂不仅成为滇军官兵的摇篮,而且还赢得世人一片赞誉“云南讲武堂之声誉昭著,不亚于日本之士官、保定之军官学校”。

陆军第19镇和云南讲武堂为滇军的崛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辛亥革命中,云南率先起义。护国运动时,云南又率先打起讨袁的大旗。面对数倍于己的北洋军,滇军将士英勇奋战,最终取得了护国运动的胜利。

从辛亥革命到护国运动,滇军两次力挽狂澜,才有了“滇军精锐,冠于全国”的说法。在不过限于当时的特殊历史背景,两次战争也让军阀唐继尧不仅控制了云南、贵州,还将势力进一步推向四川、广东、广西。

云南土地贫瘠、交通落后,历来就是经济落后地区,财力、武力显然无法满足军阀混战的穷兵黩武,唐继尧因此提出了“大云南主义”。打着革命、护国护法的旗号,唐继尧先将滇军改变为“国军”。

国家军队由中央拨款,但是中央拿不出钱,他就可以公然命令驻川、驻粤滇军截留地方关税、盐税,以实现用邻省的钱养自己的兵。除了截留税款,唐继尧还依靠手中的武力逐步控制了四川的经济,并不断向周围各省强行摊派。

西南毕竟不比东南,唐继尧刮地三尺也没有多少油水,其实滇军军费主要依靠鸦片。云南绝大部分土地和气候都特别适合种植**,而且所产鸦片无论色、香、味都能媲美印度、波斯、土耳其等地的上等鸦片。

滇军的经济支柱:

护国运动中,唐继尧首破禁烟先例,不仅让出滇部队携带鸦片以资军饷,还提出了“寓禁于征”的口号,强行制定各县鸦片种植面积。完不成任务的县长会遭到处分,超额完成的县长则会领到唐继尧颁发的重达一两的纯金奖章。

云南的烟土最初只在省内流通,但随着产量的迅速增加,云土开始畅销全国,甚至从广东走私到海外,严重冲击了英国人的鸦片贸易。为了不使鸦片带来的巨额利润落后商人之手,唐继尧又借禁烟之名,成立统筹处,垄断了云南的鸦片贸易。

鸦片贸易支持了唐继尧滇军的快速发展,云土的畅销让东南财富大量聚集到云南军阀之手,然后他再从法军手中购买新式武器。靠着鸦片,云南军阀不仅维持了强大的军队,而且对周围各省也产生了巨大影响力。

桂系军阀就曾说过,不管谁上台,都不敢得罪云贵两省。云贵是鸦片的主要产区,云土不走广西等同于切断了桂系军阀的生命线。有资料显示,广西财政一般的收入都源自于对过路鸦片征收的禁烟罚金。

滇军的精锐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是川军所无法拥有的,但值得欣慰的是不论是滇军,还是川军,在抗战爆发后都为国家和人民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和贡献。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滇军

20世纪初中国的状况

20世纪初,受民主思想的影响,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下的中国中央政府,不得不顺应历史潮流,采用西方的民主政治体制来维护其统治地位。这期间主要经历了晚清政府和北洋军阀政府,它们形式上打着西方的君主立宪制或民主共和制的招牌,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中国政治体制的进步,但由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先天不足和后天畸形发展,资产阶级没有真正掌握实权,所以这种所谓的民主体制实际上只是地主阶级为扼制革命而采取的自救措施。中国仍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广大人民群众继续陷于苦难的深渊。

19世纪末,随着帝国主义对中国侵略的进一步加剧,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维新派,为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大力宣传西方民主政治,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清政府为维护风雨飘摇的封建统治,不得不适应时代潮流,做出西学的姿态,“预备立宪”虽属骗局,但使责任内阁制得以确立。北洋军阀统治的前10年(1912-1919),控制北京政府的实权的军阀,往往打着民主政治的幌子,实行专制统治。这致使北京政府政体形式几经反复:封建君主专制 君主立宪制 总统制民主共和制(总统制)

议会制民主共和制(内阁制) 总统制 君主立宪制 内阁制 君主立宪制 内阁制。这是造成中国近代北洋军阀最黑暗统治的重要因素之一。

20世纪初,面对日益高涨的革命形势,清政府一面加强专制,加强武力镇压;另一方面,导演一场“预备立宪”的丑剧,以图欺骗人民,抵制革命。1911年5月,在立宪派的强烈要求下,清政府设立责任内阁,但这一皇族内阁,名为立宪,实为专制。君主立宪徒具虚名。

1911年10月的武昌起义以及全国各省的纷纷独立,使清政府统治土崩瓦解。帝国主义抛弃支持清政府转而扶植具有一定实力且依附于帝国主义的袁世凯。袁世凯很快被推上具有实权内阁总理大臣的宝座,组织了责任内阁,取代皇族内阁,从而掌握了清王朝的全部统治大权。清王朝名存实亡。

1912年1月1日,南方革命党人成立了以资产阶级革命派为主体的民主共和政体。各省代表通过选举公推孙中山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并通过了孙中山提出的各部部长、议长名单,组成中华民国临时政府。这种政体实则为总统制民主共和制。它的建立宣告了中国历史上自秦汉以来封建帝制时代的终结。

于此同时,坐镇北京的袁世凯进一步巩固了自己在清政府中的地位。他在帝国主义支持和配合下,执行着一种左右开弓的两面作战的策略。一方面借南方革命势力逼清帝退位;一方面挟北方势力与南方讨价还价,以图由他夺取南北全部政权,统一中国。1912年2月12日,袁世凯以内阁总理大臣的名义,逼清帝退位,确立共和政体。14日,孙中山提出辞职,并推荐袁代替自己。15日,南京临时政府参议院选举袁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南北政权即将合并。限制袁的权力,孙在辞职前提出了三项条件,企图以此使袁离开经营多年的北京老巢,置于南方革命党人的监督和法律的束缚之下。其中,<临时约法>如下:“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政权组织形式采用内阁制。内阁直接向国会负责。”

《临时约法》使总统的大部分权力下放到内阁,即国家的行政大权不是在总统手中,而是在内阁总理手中。这使刚刚建立的总统制民主共和政体转变为议会制民主共和政体。这样,由议会产生的内阁实权的归属之争,就成为革命党人维护民主共和与袁走向专制独裁的政治斗争。

在第一届内阁的组成过程中,袁世凯以欺骗手段最终控制了首届内阁的实权。为此,资产阶级革命派、立宪派、旧官僚等纷纷组成政治团体,都想争取议会中多数席位,掌握大权,以宋教仁为首的同盟会,幻想在袁世凯统治下实现同盟会的责任内阁制。1912年8月,他把中国同盟会改为国民党,以实现在国会大选中占多数席位,组织内阁限制袁世凯的独裁倾向,把中国政治纳入资产阶级政党政治轨道。

国民党以成立责任内阁为目标,成为权欲和野心极大的袁世凯走向独裁的一个重大障碍,引起袁世凯的忌恨。1912年年底至次年2月,在国会选举中,国民党在615个席位中获392席,占据绝对优势。这样由国民党为主来组织责任内阁即将实现,但袁世凯派人刺杀了宋教仁,由国民党组阁成为泡影。同年9月,袁世凯又玩弄权术,软硬兼施,控制国会。11月,下令解散国民党,取消国民党议员资格。1914年初又取消国会。3月份废《临时约法》为《中华民国约法》,规定取消内阁制,实行总统制,扩大总统的权力。不久又撤消国务院,成立由他亲自任命的参政院。至此,责任内阁制、国会制等资产阶级革命所留下的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已被破坏无遗。袁世凯“拥共和之名,行专制之实。”“中华民国”只剩下一块空招牌。

在日本帝国主义的支持下,袁世凯加快了复辟帝制的步伐,企图建立袁家王朝。他的政治顾问日本人贺长雄抛出《共和宪政持久论》,宣扬“中国应效仿日本,集权于袁世凯”。在袁世凯的统一指挥下,各省选出国民代表,举行国体投票,一致赞成“君主立宪”。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凯当上了君主立宪政体中的中华帝国的皇帝,并改明年(1916)为洪宪元在日本帝国主义的支持下,袁世凯加快了复辟的步伐,企图建立袁家王朝。他的政治顾问日本人贺长雄抛出《共和宪政持久论》,宣扬“中年,元旦正式登极。这时北京政府由民主共和政体转变为君主立宪政治体。袁世凯的权力不但没有受到宪法的限制,反而通过《中华民国约法》据有至高无上的特权。此时,袁世凯名为实行君主立宪,实则实行君主专制。

袁世凯对内复辟帝制,镇压人民运动,对外出卖国家主权和利益,激起全国人民的反对。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为恢复民主共和制度,掀起了护国运动。袁世凯众叛亲离,不得不在3月22日取消帝制,恢复内阁制,由段祺瑞组织内阁。袁世凯仍想赖在总统的位置上,在举国上下一片反对和唾骂声中,绝望而死。

袁世凯死后,段祺瑞凭借军事实力,以在任国务总理和陆军总长的身份,直接控制了北京政府的实权,确立了责任内阁制。规定:“元首居于不负责任地位。”“国务总理领袖内阁成员,综揽政务,统一政策。”欲借责任内阁之名,行内阁总理独裁制之实。总统黎元洪又不甘心做傀儡。北京政府内部总统与内阁总理权力之争,逐步发展成为一场中国是否参加一战为焦点的轩然大波。“府院之争”的结果,黎元洪利用人民反段的要求,免去段祺瑞总理职务,但又无法控制当时的局势,请张勋出面调停。一心梦想重整清室的复辟狂张勋以调停“府院之争”为名,率领“辫子军”进入北京,驱赶了黎元洪,拥戴清废帝溥仪复辟帝制。张勋自封为内阁总理议政大臣,兼直隶总督和北洋大臣,独揽军政大权。

张勋的复辟激起全国人民的反对,一致声讨。段祺瑞见利用张勋驱逐黎元洪的目的达到,即而宣布声讨张勋,十二天的复辟丑剧草草收场。民主共和政体再度被恢复。段祺瑞以“再造民国”的元勋自居,重任国务总理,黎元洪下台。冯国璋继任代总统。中央政府的实权仍操纵在段祺瑞的手中,但段祺瑞继任后,拒绝恢复已被袁世凯抛弃的国会和《临时约法》,企图实现皖系军阀的独裁统治和武力统一。

孙中山一直认为,国会和临时约法是中华民国的象征。他对段毁法横行的专制统治,进行了坚决斗争,毅然举起护法大旗,提出了“打倒假共和,建立真共和”的主张。但护法运动缺乏反帝反封内容,没有自己的武装力量,没有唤起民众,只是依靠西南军阀反对中央军阀,结果在南北军阀的勾结和夹击下,恢复民主共和制度的愿望落空。此后,段祺瑞逐渐操纵国会选举,选举徐世昌为总统,将以冯国璋为首的直系势力,挤出中央政府。一战后,英美等帝国主义从战争中解脱出来,加强了对中国的争夺,反对日本独霸中国。由于美英与日本在华利益冲突,1919年2月,北京政府和西南政府进行的南北和谈没有结果。5月份谈判宣布破裂。中国仍处于军阀割据与混战之中,广大人民群众继续陷于苦难的深渊。

这些都是别人的资料,我找给你看看

我: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1901不平等条约签订:辛丑条约,

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辛亥革命

20世纪初,中国在列强的瓜分下达到最高潮,国内先进阶级为了国家的命运寻找出路,军阀在列强的支持下纷纷割据自立为王。战火纷飞

争取民族独立自强,追求社会进步是近代中国发展的潮流。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3分)材料一 2013年5

(1)第二次鸦片战争。(1分)部分开明官员为挽救清朝统治,开展了洋务运动,将“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思想付诸实践。(3分)

(2)原因:共和体制符合进化的公理(社会进步的潮流)。(2分)努力:发动辛亥革命,建立民主共和国; 颁布第一个民主宪法——《临时约法》;为维护民主共和,先后进行了二次革命、护国运动和护法运动。(3分)

(3)新文化运动形成民主与科学,促进了中国人民特别是青年的觉醒,推动了五四运动的爆发。(4分)

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依据材料圆明园兽首失窃可以直接联想起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攻入北京后火烧圆明园的事件;依据所学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部分开明官员为挽救清朝统治,开展了洋务运动,将“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思想付诸实践。(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二中“不可谓中国不能共和,如谓不能,是反夫进化之公理也,是不知文明之真价也。”表达了孙中山认为共和体制符合进化的公理;依据所学内容可知晚清时期孙中山领导了一系列资产阶级革命战争,即发动辛亥革命,建立民主共和国; 颁布第一个民主宪法——《临时约法》;为维护民主共和,先后进行了二次革命、护国运动和护法运动。(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从材料三文字中不难看出当时五四运动爆发的时代背景是:新文化运动形成民主与科学,促进了中国人民特别是青年的觉醒,推动了五四运动的爆发。

历史史学视频 我是一名高三学生,但是中国历史中社会的革命内容和顺序老记不清。

民国(1912年到1949年)

1912年 中华民国建立

1913年 二次革命

1915年 新文化运动、护国运动开始

1916年 袁世凯恢复帝制失败

1919年 五四运动爆发

1921年 中国***成立

1923年 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

1925年 五卅惨案、五卅反帝运动爆发

1926年 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

1927年 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南昌起义

1928年 井冈山会师

1931年 九·一八事变

1934年 红军长征开始

1936年 西安事变

1937年 卢沟桥事变,日军南京大屠杀

1940年 百团大战

1941年 皖南事变

1947年 发动“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的爱国运动

1949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950年 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

1951年 西藏和平解放

1952年 彻底废除封建剥削制度

1953年 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

1954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诞生

1966年 文化大革命开始

1976年 四五运动,文化大革命结束

1978年 改革开放

1992年 邓小平讲话,加快改革开放

1997年 香港回归

1999年 澳门回归

建党伟业讲述了什么?

建党伟业讲述了从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开始一直叙述至1921年中国***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为止共10年间中国所发生的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大体上由民初动乱、五四运动及中共建党三部分剧情组成。

1911年冬,孙中山从海外归来,于翌年1月1日就任临时大总统。与此同时毛泽东参加了光复新军。很快,袁世凯凭借强大的军事实力和在皇室中的威信,从孙中山手中取得了大元帅之身份,北洋民国政府成立。同年10月,国民党成立。

1914年夏天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1915年袁世凯与日本定下密约二十一条并且更改国体,自封为中华帝国皇帝,自此走上了一条不归路。孙中山与蔡锷成立护国军,出师讨袁。

扩展资料:

为纪念建党96周年,丰富“砥砺奋进 党旗飘扬”主题传播活动内容,6月27日,国网巴林右旗供电公司团支部组织团员青年观看了红色**《建党伟业》。

《建党伟业》以毛泽东、李大钊、陈独秀、张国焘、周恩来等第一批中国***党员为中心,展示了从1911年辛亥革命到1921年中国***成立这段时间内的历史故事和风云人物,让观看影片的团员青年们更加体会到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尤其是“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和“护国运动”,全景展现了一群热血青年为推翻帝制,建立共和国,实现自由、平等而奋不顾身、不懈斗争的过程,让全场团员青年深受震撼和感动。同时对中国***的历史有了全新以及直观的了解。

通过观看该片,公司团员青年们深受教育,不仅重温了中国***建党的那段峥嵘岁月,更坚定了大家努力加入中国***的决心。同时,团员青年们还感受了老一辈革命家在风雨飘摇的年代里为国家赴汤蹈火的革命情怀,增强了对中国***光辉历程的了解,激发了学习党史的热情。

广大青年表示一定要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珍惜无比宝贵的青春年华,铭记历史、凝聚力量、振奋精神,以饱满的热情和优异的成绩迎接建党96周年,为实现“一强三优”现代公司目标而努力。

人民网-观看《建党伟业》 重温党的历程

军神的概括主要内容

《军神》这篇课文记叙了刘伯承在重庆治疗受伤的眼睛时,拒绝用麻药,表现了刘伯承钢铁般的意志,表达了作者对刘伯承的敬佩和赞扬的感情。

课文写的主要人物是刘伯承,但描写人物时,重点却写沃克医生的神态和情绪的变化,开始沃克是“冷冷”的,当发现伤情后,闪现出“惊疑的神情”,“目光柔和了”。病人拒用麻醉剂时,沃克“眉毛扬了起来”表示不理解,他听了病人一番话后,“再一次愣住了”。

手术后,当病人说出刀数的时候,沃克“惊呆”且“大声嚷道”,“脸上浮出慈祥的神情”。当他知道病人是刘伯承时,沃克“肃然起敬”。

沃克医生的这些变化,都是由刘伯承引起的。课文这样写,是以沃克医生神态、情绪的变化来衬托刘伯承的坚强意志品质。

扩展资料:

背景故事:1916年,24岁的刘伯承参加了蔡锷讨袁护国运动。在一次战斗中,敌人的炮火、子弹疯狂地轰射过来,为了救一位战士,刘伯承猛扑过去,敌人的一颗飞弹射中了他,从右太阳穴钻入,又从右眼眶飞出。刘伯承当即昏倒在地,血流如注。

当他苏醒过来,用手摸摸伤口,黏糊糊的都是血块,在那血块中,他又摸到了一个圆球,啊?眼珠!原来他的右眼被打坏,眼珠掉出了眼窝!为了让战士们安心作战,他一狠心抓起了身边的一把大刀,把牵连着那已掉出的眼珠的经络割断,紧紧地攥住那颗眼珠,又昏了过去!

课文先写沃克医生给刘伯承检查眼睛伤势,发现这个“邮局职员”是个军人;接着写沃克给刘伯承做手术,刘伯承拒绝用麻醉剂;最后写手术后沃克对刘伯承的钦佩。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叙述,并通过人物对话、神态的描写,表现人物的品质。

百度百科--军神

好了,今天关于“护国运动是指什么 具体内容是什么”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通过我的介绍对“护国运动是指什么 具体内容是什么”有更全面、深入的认识,并且能够在今后的实践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

【版权声明】

本页面文章护国运动是指什么 具体内容是什么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用户本人,并不代表新高三网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包括不限于图片和视频等),请邮件至37918493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