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不思蜀最初是指三国时期的谁 乐不思蜀的成语故事

“乐不思蜀”最初是指三国时期的:刘禅。“乐不思蜀”出自《三国志·蜀书·后主传》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意思是很快乐,不思念蜀国。比喻在新环境中得到乐趣,不再想回...接下来由新高三网小编为你整理了乐不思蜀 的 主人公是谁 乐不思蜀 成语故事相关详细内容,我们一起来分享吧。
乐不思蜀最初是指三国时期的谁 乐不思蜀的成语故事

乐不思蜀最初是指三国时期的谁

“乐不思蜀”最初是指三国时期的:刘禅。“乐不思蜀”出自《三国志·蜀书·后主传》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意思是很快乐,不思念蜀国。比喻在新环境中得到乐趣,不再想回到原来环境中去。

成语故事:

三国时,西蜀的国主刘备死后,他的儿子刘禅即位,史称后主。刘禅昏庸无能,治理国家全靠诸葛亮等老一辈大臣。诸葛亮一死,北魏立刻发兵攻打西蜀。刘禅无力抵抗,只好向魏军投降。北魏的国主封他为安乐公,并强迫他搬到魏国的国都居住。

一天,魏国大将军司马昭宴请刘禅。宴席上,司马昭命人表演蜀国的歌舞。跟随刘禅而来的蜀国人看到自己国家的节目,都触景生情,非常难过。可刘禅却没有一点儿伤感,依旧坐在那里谈笑自若。司马昭觉得很奇怪,过了几天,他故意问刘禅:“你是不是很思念西蜀啊?”刘禅回答说:“我在这里很快活,不再思念蜀国了。”

过了一会儿,后主起身上厕所,原在蜀汉任职的却正跟到廊下,暗地里对刘禅说:“今后大将军再问您是否还思念蜀地,您应该哭着说,我没有一天不思念。这样,您还有希望回到蜀地去。”不久,司马昭果然又问刘禅是否还思念蜀地,刘禅照却正教的说了,还勉强挤出了几滴眼泪。

不料司马昭已知道却正教刘禅说这话的真相,听后哈哈大笑,当场揭穿,刘禅只好承认。众人听了都哈哈大笑。

历史上的亡国之君,大多被杀害,而司马昭认为刘禅愚昧痴呆,根本不足为患,所以也没太在意他。亡国之后的刘禅就这样在洛阳庸碌地度过了余生。

造句:

1、久在北京的他有点乐不思蜀了。

2、你到了外国,可不能乐不思蜀,忘记养育你的故乡故土。

3、哪知他人到了外国,就乐不思蜀,连信都不写回来了。

4、有的人一到城里,狠快沉迷于五光十色中,乐不思蜀,早忘故乡事了。

5、这个富翁到了纸醉金迷的巴黎后,便乐不思蜀,决定不再回香港了。

与乐不思蜀成语相关的人物是谁

与乐不思蜀成语相关的人物是刘禅。

成语:乐不思蜀

释义: 蜀:三国时的蜀国。

这则成语的意思是指快乐得不再思念蜀国。

用法: 用来表示乐而忘返或乐而忘本。

出处: 这则成语出自《三国志·蜀志·后主禅传》:司马文王与禅宴,为之作故蜀技……他日,王问禅曰:“颇思蜀否?”禅曰:“此间乐,不思蜀。”

成语故事:

公元223年,蜀汉的建立者刘备去世,他十六岁的儿子刘禅即位。

刘禅昏庸无能,后来诸葛亮等辅佐他的人相继去世,蜀国便每况愈下,国势日衰。

公元263年,在魏国的大举进攻下,刘禅投降,蜀汉灭亡。

刘禅被迫迁到魏国都城洛阳居住,魏帝封他为安乐公。

刘禅居然很满足,心安理得地又在异国他乡过上了享乐生活。

一天,魏国的当权者司马昭请刘禅饮酒,席间特地为他安排了蜀地歌舞。

在场的蜀汉旧臣看了,触景生情,百感交集,有的还掉下了眼泪。

只有刘禅看得津津有味,乐不可支。

司马昭见状,私下对一位大臣说:“一个人竟糊涂到这等程度,真是不可思议。

即使诸葛亮在世,也不可能保住他的江山!”司马昭故意问刘禅:“你思念蜀地吗?”刘禅回答说:“我在这里很快乐,我不思念蜀地。”原在蜀汉任职的正暗地里对刘禅说:“要再问您,您就应该哭着说,我没有一天不思念。”不久当司马昭再次问起时,刘禅果然照正教的说了,还勉强地挤出了眼泪,被司马昭当场揭穿。

刘禅的言行从此成为千古笑柄。

扶不起的阿斗:刘禅,字公嗣,小名阿斗,是三国时期蜀国刘备之子。

他即位后,不理朝政,一切国事均由诸葛亮代为处理。

诸葛亮死后,刘禅日益昏庸,终日饮酒作乐。

他的昏庸无能在历史上出了名,后来,人们常用“扶不起的阿斗”比喻那种懦弱无能、没法使他振作的人。

乐不思蜀的成语故事

乐不思蜀

注音lè bù sī shǔ

出处《三国志·蜀书·后主传》。

解释很快乐,不思念蜀国。比喻在新环境中得到乐趣,不再想回到原来环境中去。

用法紧缩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形容忘本

近义词流连忘返、乐而忘返、乐不可支

反义词狐死首丘、归心似箭、落叶归根、恋恋不舍

年代古代

例句你到了外国,可不能~,忘记养育你的故乡故土啊!

乐不思蜀的故事

三国时期,魏、蜀、吴三个国家各据一方,征战不休,争夺霸主的统治地位。其中,刘备管辖割据的地方称为蜀。

刘备依靠诸葛亮、关羽、张飞等一批能干的文臣武将打下了江山,他死后将王位传给了儿子刘禅。临终前,刘备嘱咐诸葛亮辅佐刘禅治理蜀国。刘禅是一位非常无能的君主,什么也不懂,什么也不做,整天就知道吃喝玩乐,将政事都交给诸葛亮去处理。诸葛亮在世的时候,呕心沥血地使蜀国维持着与魏、吴鼎立的地位;诸葛亮去世后,由姜维辅佐刘禅,蜀国的国力迅速走起了下坡路。

一次,魏国大军侵入蜀国,一路势如破竹。姜维抵挡不住,终于失败。刘禅惊慌不已,一点继续战斗的信心和勇气都没有,为了保命,他赤着上身、反绑双臂,叫人捧着玉玺,出宫投降,做了魏国的俘虏。同时跟他一块儿做了俘虏的,还有一大批蜀国的臣子。

投降以后,魏王把刘禅他们接到魏国的京都去居住,还是使他和以前一样养尊处优,为了笼络人心,还封他为安乐公。

司马昭虽然知道刘禅无能,但对他还是有点怀疑,怕他表面上装成很顺从,暗地里存着东山再起的野心,有意要试一试他。有一次,他请刘禅来喝酒,席间,叫人为刘禅表演蜀地乐舞。跟随刘禅的蜀国人看了都触景生情,难过得直掉眼泪。司马昭看看刘禅,见他正咧着嘴看得高兴,就故意问他:“你想不想故乡呢?”刘禅随口说:“这里很快乐,我并不想念蜀国。”

散席后,刘禅的'近臣教他说:“下次司马昭再这样问,主公应该痛哭流涕地说:‘蜀地是我的家乡,我没有一天不想念那里。’这样也许会感动司马昭,让他放我们回去呀!”果然不久,司马昭又问到这个问题,刘禅就装着悲痛的样子,照这话说了一遍,但又挤不出眼泪来,只好闭着眼睛。司马昭忍住笑问他:“这话是人家教你的吧?”刘禅睁开眼睛,吃惊的说:“是呀,正是人家教我的,你是怎么知道的?”

司马昭明白刘禅确实是个胸无大志的人,就不再防备他了。

刘禅身为一国之主,居然乐不思蜀,甚至连装着想念故乡都装不出来,贪图享乐而志向沦丧竟到了这种地步,实在可气可叹。我们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应该放弃自己的理想,而要严格要求自己,志存高远,不懈地奋斗。

乐不思蜀成语故事讲了什么?乐不思蜀典故有什么含义

乐不思蜀是我们日常经常会使用到的成语,本来的意思是指快乐的不想念蜀国,我们现在用来比喻在新环境中很快乐,不想再回到以前的环境中的情形,同时也有讽刺忘本之意。这个成语我们经常使用,但是你是否了解这个成语的来历,以及乐不思蜀指谁?

一、乐不思蜀成语故事

乐不思蜀从表面大概就能猜测出它的所指,快乐到不想念蜀国,只有蜀后主刘禅能适合这个情境,乐不思蜀的主角刘禅在蜀国被攻陷后,在异国他乡的晋国过的逍遥痛快,已经忘了亡国之痛,因此有这个成语来讽刺刘禅的忘本。

乐不思蜀这个成语最早来源于《三国志?蜀书?后主传》之中,在记载中司马文王也就是司马昭故意安排歌舞,借歌舞的机会试探地问刘禅是否想念蜀国,刘禅地随从都表现出伤感与难过,但是乐不思蜀的主人公刘禅却回答到这里很快乐,自己并不想念蜀国。很多人也因此认为刘禅是一个忘本的昏君。

虽然刘禅因为此事被批评非常多,但也有人对此事提出了不同意见,他们认为刘禅这样回答与刘备和曹操煮酒论英雄有异曲同工之妙,认为刘禅实际上是在演戏来博取司马昭的信任,为了保住自己的性命。

二、刘禅评价

虽然,刘禅因为这件事情被扣上乐不思蜀地帽子,加上刘禅之前的所作所为,以及各种小说文章对刘禅的评价,刘禅在大家的心里已经变成一个?扶不起的阿斗?,但是实际上的刘禅可能并不是如此。

在《三国演义》中贬低刘禅是为了凸显出诸葛亮的伟大,但事实是诸葛亮离世后数十年蜀国才灭国。在史书中,也没有对刘禅的行为进行解释。很多古人评价刘禅是难得一见的宽厚之主,而且刘禅的很多行为是可以从御臣角度和自保角度解释清楚。

乐不思蜀这个成语指的是哪个人 乐不思蜀这个成语解释

1、乐不思蜀这个成语指的是刘禅。

2、三国成语故事见于《三国志?后主传》注引《汉晋春秋》,发生于蜀汉灭亡之后,主要的人物有刘禅、郤正和司马昭。

3、解释:比喻乐而忘返或乐而忘本。蜀:指三国时蜀国。蜀后主刘禅投降司马昭后;被安置在洛阳仍过荒*生活;快乐得不想回国。

乐不思蜀成语故事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成语吧,下面是我整理的乐不思蜀成语故事,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成语: 乐不思蜀

拼音: lèbùsīshǔ

解释: 意思是很快乐,不思念蜀国。原义指蜀后主刘禅甘心为虏不思复国。后比喻在新环境中得到乐趣,不再想回到原来环境中去。

出处: 他日,王问禅曰:“颇思蜀否?”禅曰:“此间乐,不思蜀。”郤正闻之,求见禅曰:“若王后问,宜泣而答曰‘先人坟墓远在陇、蜀,乃心西悲,无日不思’,因闭其目。”会王复问,对如前,王曰:“何乃似郤正语邪!”禅惊视曰:“诚如尊命。”左右皆笑。——《三国志·蜀书·后主传》

举例造句: 刘备的这种坏脾气,好像也传给了阿斗,‘乐不思蜀’的那一幕,就是乃父东吴招亲的翻板。(黄裳《榆下说书·诸葛的锦囊》)。

成语故事: 司马昭宴请刘禅,故意安排蜀国的节目,在旁的.人都为刘禅的亡国感到悲伤,而刘禅却欢乐嬉笑,无动于衷。司马昭看见这种情形就对贾充说:“想不到刘禅竟糊涂到了这种地步,即使诸葛亮活到这时,也不能辅佐,何况是姜维呢!”贾充说:“不是如此,殿下您又怎么能吞并他呢。”有一天,司马昭问他说:"是否会思念蜀地?"刘禅回答说:“这里很快乐,不思念蜀国。”知道了这事,随侍刘禅的郤正就指点他说:“如果司马昭再问起时,你应哭泣著回说:‘先人的坟墓都葬在蜀地,我是天天都在惦念著。’”后来司马昭再次问他时,刘禅便照著郤正教他的话回答。司马昭于是说:“为何像是郤正的语气呢?”刘禅听了大惊,睁眼望著司马昭说:“您的话确实没有错。”左右的人都笑了。

成语造句

1、略有怨懑,几天的花天酒地下来,也只剩此间乐不思蜀了。

2、却说那白鹿书院内,孩子在钱可通的稀奇百怪的各种玩艺攻势下,玩得乐不思蜀。

3、根本就是依靠潜规则上位,最终高丽虹成为洪家少奶奶,早早退出娱乐圈,乐不思蜀。

4、浩大的天籁之音仿佛姁姁湑流湝湝萦纡,倒映出灵魂的华韵,琅嬛嘉讯,和气翔洽,让人艳羡陶醉,绮思虹缤,云蒸霞蔚,乐不思蜀。

5、我来找你啊,有这么漂亮的美女陪着,你乐不思蜀。

6、20xx溧水梅花节3月开幕以来,引来游客蜂拥而至,赏梅花,摘草莓,品农家美食,精彩纷呈的活动让市民游客乐不思蜀。

7、秋谷高风,珠泉印月,难怪张积中寓居博山,大有乐不思蜀之意了。

8、虽说不敢破荤戒酒戒,但是有好的素菜、茶水食用,有美貌姑娘旁边伺候,还是让两个道士乐不思蜀。

9、刘弈这么一揉,就有些乐不思蜀了。

10、慕容倩看杨易这段时间玩的有些乐不思蜀,提醒杨易并不是没有事情做。

11、钟万仇沉迷几女之间,旦旦而伐,颇有几分乐不思蜀的味道。

12、岛上古迹累累,景致多多,那唐代的井、晋代的佛、宋代的碑、元代的帖,古宅旧寺,奇树异草,沉淀着三山岛数千年的文化底蕴,使他流连忘返,乐不思蜀。

13、这一年来梓安一边修练一边还有木青儿这个小美女每天朝夕相伴,日子过的悠哉悠哉滴,有点乐不思蜀了。

14、江辰以百发百中的几率,接连钓出了十几个娃娃,程菲忙的乐不思蜀,麻袋大的帽子里都装的满满的,手上还抱着几个,掌声喝彩几乎没断过。

15、真正边上乐不思蜀捡装备的龙枭看到龙灵往后丢个东西立刻扑上去将那个金色圈环捡起,“拿到了。

16、见这大江碧水绿波,清醇爽身,再加上两岸旖旎的山水风光,就有一点乐不思蜀了。

17、那青年并没有看浮生,乐不思蜀的逗着挑逗着那只半人高的土狗。

成语故事大全短

1. 成语故事非常短的

乐不思蜀

三国时期,刘备占据蜀地,建立蜀国。他死后,儿子刘禅继位,又称刘专阿斗。刘禅昏庸无能,在属那些有才能的大臣死后,公元263年,蜀国就被魏所灭。刘禅投降后,魏王曹髦(máo)封他一个食俸禄无实权的“安乐公”称号,并将他迁居魏国京都许昌居住。

魏王自己也无实权,掌大权的是司马昭。在一次宴会上,司马昭当着刘禅的面故意安排表演蜀地的歌舞。刘禅随从人员想到灭亡的故国,都非常难过,刘禅却对司马昭说:“此间乐,不思蜀。”他一点儿也不想念蜀国。

人们根据这个故事,引申出“乐不思蜀”这个成语,来形容有些人安于现状,乐而忘返。还形容有些人乐而忘本。

2. 成语故事大全 简短五年级

大头大马。j

3. 成语故事,短一点好

一失足成千古恨

明朝的唐伯虎出生在江南一个富商家庭。版 年轻时,唐伯虎无所事事,和人纵酒游乐,经过权好朋友的规劝,于是唐伯虎祝闭门苦读,经年累月。16岁时唐伯虎参加秀才考试,中了第一名案首。29岁到南京参加乡试,高中解元(第一名)。正当唐伯虎积极准备来年的京城会试(?M士考试)时,却飞来横祸:在这次乡试中,有人事先经过贿赂,得了试题,事情泄漏后,考官被罢免,无辜的唐伯虎受到牵连,不仅被剥夺了解元称号,还?M了监狱,释放后唐伯虎感叹道:“一失足成千古笑,再回头是百年人。”

后来宁王朱宸濠听说了他的才能,用丰厚的待遇来聘请他作幕僚。但不久唐伯虎发现宁王有谋反作乱之心,于是佯狂使酒,宁王没办法,只好让他回了家。

回家后,唐伯虎安心过起了以文会友、挂画为卖的生活。

“一失足成千古恨” 比喻一旦犯下严重错误就成为终身的憾事。

4. 最简短的成语故事大全

暗送秋波ànsòngqiūbō

[释义] 秋波:秋天的水波;比喻美女内的眼睛。原指美女暗中以眉目传容情;后形容暗中以眉目传情;也泛指暗中示意;暗通信息;献眉讨好。

[语出] 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一二四回:“对张(作霖)则暗送秋波;对曹(锟)尤密切勾结。”

[正音] 波;不能读作“bē”。

[辨形] 暗;不能写作“喑”。

[近义] 眉目传情 脉脉传情

[反义] 明目张胆

[用法] 比喻献媚取宠;暗中勾搭。一般作谓语、定语。

[结构] 动宾式。

[例句]

①他既不愿意放弃本单位的优厚待遇;又向别的公司~;待价而沽。

5. 成语故事大全短的50~100字

1、沧海桑田

桑田,农田。大海变成桑田,桑田变成大海。比喻世事变化很大。

从前仙人王远和麻姑,他们相约到蔡经家去饮酒,王远一行很快就到蔡经家,但没见到麻姑的到来,就派使者去请。麻姑到来说她奉命去巡视蓬莱,已经三次见到东海变成桑田,现在海水又退了一半。王远说那里又要扬起尘土来了

2、不拘一格

拘:限制;格:规格,方式。不局限于一种规格或一个格局。

清朝思想家龚自珍面对腐败的清 *** ,主张改革,提倡禁烟,得不到朝廷重用。48岁毅然辞官归隐,在路过镇江时看到当地人在祭拜天神,他作诗一首:“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3、了如指掌

了:明白;指掌:指着手掌。形容对事物了解得非常清楚,象把东西放在手掌里给人家看一样。

古代帝王都要建始祖庙,在庙里按始祖的等级依次排列设置灵位,每逢有大的行动、节日,帝王们就进庙祭祖,称为“啰”礼。很多人对啰礼不理解,向孔子请教。孔子认为鲁国的宗庙违背了周礼,他避而不谈,指着手掌说:“知道啰礼的人治国就了如指掌

4、长风破浪

比喻志向远大,不怕困难,奋勇前进。

南朝宋国著名将领宗悫从小就有雄心壮志,喜欢舞枪弄剑,他的叔父宗炳问他的志向,他回答说:“愿乘长风破万里浪!”,后来他带兵攻打林邑国,运用计谋取胜,被封为左卫将军

5、拔苗助长

比喻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

从前宋国一个农夫担心自己田里的禾苗长不高,就天天到田边去看。三天过去了,禾苗没见动静。他想出一个办法,就急忙奔到田里,把禾苗一棵棵拔高一些。回去对儿子说禾苗长高了一大截,儿子跑到田里一看,禾苗全都枯死了

6、一叶障目

眼睛被一片树叶挡住,指看不到事物的全貌。

有个书呆子从古书上读到“蝉翳叶”的故事,信以为真,就四处寻找,把蝉躲藏处的树叶全部摘下,拿回家遮脸作试验,问妻子能不能看见他。妻子气愤说看不见。他就拿这片树叶去街上行窃,被抓后说:“我一叶障目,你们能看见吗?”

7、千呼万唤

形容再三催促。

白居易用诗歌为民请命,得罪了当时的权贵。因此被贬到江州做司马。他来到浔阳江边与即将离别的朋友送行,风吹着芦苇传来阵阵凄凉。他们上船喝起了酒来,江面上传来一阵琵琶声。他们驱船靠近,千呼万唤才见到那位犹抱琵琶半遮面的佳人

8、杯水车薪

用一杯水去救一车着了火的柴草。比喻力量太小,解决不了问题。

从前有一个樵夫在山上打柴,听到救火声就跑去救火。后来他的柴车也着了火,正好看到路边有一个杯子,就拿杯子跑到河边去装水来救火,但火势太大,一杯水根本就是无济于事,一整车柴全部被烧毁

9、栩栩如生

栩栩:活泼生动的样子。指艺术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样。

庄子写出了这样一个故事:“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梦见自己变成一只美丽丽的蝴蝶,比真的蝴蝶还美,活灵活现,在空中翩翩起舞。

10、三顾茅庐

原为汉末刘备访聘诸葛亮的故事。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刘备和关羽、张飞亲自到卧龙冈拜见诸葛亮,前两次都没见到,第三次终于见到诸葛亮,诚心请诸葛亮出山

11、以一当十

当:相当。一个人抵挡十个人。形容军队英勇善战。

公元506年,孙武率三万精兵攻打楚国,消灭20多万楚军,创造一个以一当十的战例

12、道听途说

路上听来的、路上传播的话。泛指没有根据的传闻。

古时学者艾子的邻居毛空是一个不务正业的人,经常把外边听到的事情加以夸大说给艾子听。一次他说:“一只鸭子一次下了100个蛋。”艾子不信,他又说天上掉下一块二十丈长十丈宽的大肉,而且还信誓旦旦地说他亲耳听来的

13、一片冰心

冰心:清洁的心。形容性情淡泊,不求名利。

诗人王昌龄官场屡屡失意,触犯了权贵豪门,一再被贬,但他仍以心地透明纯洁而 *** ,决心不与那些人同流合污,他在《芙蓉楼送辛渐》诗中流露出这样的情感:“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14、按图索骥

按照画像去寻求好马。比喻墨守成规办事;也比喻按照线索去寻求。

春秋时期相马专家孙阳(伯乐)根据自己的相马经验写了《相马经》,他的儿子很想把相马的绝技学到手,熟读《相马经》,根据经书上的标准选出的“千里马”——一只癞蛤蟆回家向其父报喜,伯乐看后哭笑不得

15、气壮山河

形容气概豪迈,使祖国山河因而更加壮丽。

北宋时期,赵鼎21岁中进士受到宰相吴敏的赏识,调到都城开封任职。金兵南下,宋钦宗惊慌失措,赵鼎主张抗金到底,可是宋钦宗不予理睬。北宋灭亡后,赵鼎仍然坚持抗金,秦桧迫害他,他只好写下:身骑箕,尾归天上,气壮山河壮本朝

16、不自量力

自己不估量自己的能力。指过高地估计自己的实力。

春秋时期,实力弱小的息国从郑国发动战争,结果被打败。原因是不正确分析敌我双方的力量,分不清敌人与朋友,不团结邻国,结果没过多久息国被楚国消灭

17、鸡犬不宁

形容骚扰得厉害,连鸡狗都不得安宁。

柳宗元被贬到永州做司马,他目睹了民间哀鸿遍野、民不聊生的悲惨局面,写了一篇《捕蛇者说》。该散文描述一个捕蛇者宁愿冒着生命危险捕蛇,也不愿种地,因为贪官污吏们搞得当地鸡犬不宁

18、力不从心

心里想做,可是力量够不上。

东汉时期,班超为平定匈奴作乱,70多岁还在西域作战,他身体日渐衰弱,上书汉和帝要求回中原养老。他的妹妹班昭也上书奏请说班超老了,再有战事就力不从心了,汉和帝看了二人的奏折,不断地点头,于是下诏让班超回京

19、自知之明

指了解自己的情况,对自己有正确的估计。

齐威王当上国王后整天只知道吃喝玩乐,喜欢听别人弹琴。邹忌携琴前去拜见齐威王,就是光说不弹,并把不弹琴的道理与治国联系起来,使齐威王明白治国的道理,齐威王任命邹忌为相国。邹忌以自身形象影响齐威王有自知之明

20、诲人不倦

教导人特别耐心,从不厌倦。

孔子带领弟子们周游列国,经历新郑之病,他们不得不在当地住了几月,弟子樊迟问孔子怎样干农活。孔子心里不高兴,一反诲人不倦的习惯,承认不如老农。樊迟只好向当地农民请教,终于种出了葫芦、扁豆等

6. 成语故事 短的

直言不讳

公元383年,东晋军在淝水之战大败前秦军,孝武帝命刘波坐镇北方。刘波身患重病,估计不久就要离开人世,已经无能为力了。他上一道奏疏,直言不讳地把自己的情况与治国建议讲出来,希望孝武帝重用能人守疆土

沧海桑田

从前仙人王远和麻姑,他们相约到蔡经家去饮酒,王远一行很快就到蔡经家,但没见到麻姑的到来,就派使者去请。麻姑到来说她奉命去巡视蓬莱,已经三次见到东海变成桑田,现在海水又退了一半。王远说那里又要扬起尘土来了

长风破浪

南朝宋国著名将领宗悫从小就有雄心壮志,喜欢舞枪弄剑,他的叔父宗炳问他的志向,他回答说:“愿乘长风破万里浪!”,后来他带兵攻打林邑国,运用计谋取胜,被封为左卫将军

拔苗助长

从前宋国一个农夫担心自己田里的禾苗长不高,就天天到田边去看。三天过去了,禾苗没见动静。他想出一个办法,就急忙奔到田里,把禾苗一棵棵拔高一些。回去对儿子说禾苗长高了一大截,儿子跑到田里一看,禾苗全都枯死了

栩栩如生

庄子写出了这样一个故事:“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梦见自己变成一只美丽丽的蝴蝶,比真的蝴蝶还美,活灵活现,在空中翩翩起舞。

道听途说

古时学者艾子的邻居毛空是一个不务正业的人,经常把外边听到的事情加以夸大说给艾子听。一次他说:“一只鸭子一次下了100个蛋。”艾子不信,他又说天上掉下一块二十丈长十丈宽的大肉,而且还信誓旦旦地说他亲耳听来的

参考资料:

网络《成语故事》

7. 成语故事60个(简短些,100字左右)

1.《退避三舍》

春秋时期,晋国内乱,晋献公的儿子重耳逃到楚国。楚成王收留并款待他,他许诺如晋楚发生战争晋军将退避三舍(一舍为三十里)。后来重耳在秦穆公的帮助下重回晋国执政。晋国支持宋国与楚国发生矛盾,两军在城濮相遇,重耳退避三舍,诱敌深入而大胜。

8. 简短的成语故事,十个。要简短。急!!!

刻舟求剑古时候,一位公子在湖上泛舟,一不小心,宝剑掉进了河里,他就在丢剑的地方做了一个记号,到岸边,就顺着记号找,却怎么也年找不到了.智子疑邻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楚国人中有一个在郑国卖珍珠的,做了一个木兰的匣子,这匣子用肉桂山椒熏过,用珠子和宝玉点缀着,用红色的美玉装饰着,用绿色的翡翠环绕着。郑国人买了他的匣子而还给他珍珠。 东汉末年,曹操带兵路上.天气炎热,周围没有水源,士兵精疲力尽.曹操着急万分,怕贻误战机.于是慌称前方有梅林.士兵们听了,士气高涨,很快在曹操的带领下找到了水源.----有名的望梅止渴揠苗助长 从前宋国一个农夫担心自己田里的禾苗长不高,就天天到田边去看。三天过去了,禾苗没见动静。他想出一个办法,就急忙奔到田里,把禾苗一棵棵拔高一些。回去对儿子说禾苗长高了一大截,儿子跑到田里一看,禾苗全都枯死了。

不可救药

周朝有位卿士叫凡伯。凡伯不但有诗才,而且善于治理国事。后来,他在周厉王身边辅佐朝政。可是,周厉王飞横跋扈,枉法断事。奸臣则百般诌媚讨好。凡伯直言相劝,列数朝政弊端,奸臣却在周厉王耳边说他的坏话。周厉王对凡伯十分厌烦,从此,奸臣出入宫廷,不把凡伯放在眼里。凡伯十分愤慨,写了一首诗,后来收入《诗经》。诗中抨击奸臣说:“作恶多端,不可救药!”

“不可救药”:病重到不能用药救活。后比喻事物坏到无法挽救的地步。 4.乘风破浪

古代南北朝的时候,宋国有位将军姓宗名悫,他从小就很勇敢,也很有抱负。有一天,宗悫的叔父问他有什么志向,宗悫回答道:“愿乘长风,破万里浪。”意思是:我一定要突破一切障碍,勇往直前,干一番事业。宗悫经过勤学苦练,努力奋斗,终于成为一位能征善战的将军。

后来,人们就用“乘风破浪”来形容不怕困难,奋勇前进的精神 5.一衣带水 南北朝的时候,北方的北周和南方的陈国以长江为界。

北周的宰相杨坚,废了周静帝,自己当皇帝,建立了隋朝。

他决心要灭掉陈国,曾说:“我是全国老百姓的父母,难道能因为有一条像衣带那样窄的长江隔着,就看着南方百姓受苦而不拯救他们吗?

后来人们就用“一衣带水”来比喻只隔了一条狭窄水域的,靠得非常近的两地。 6.高山流水

春秋时代,有个叫俞伯牙的人,精通音律,琴艺高超,是当时著名的琴师。俞伯牙年轻的时候聪颖好学,曾拜高人为师,琴技

9. 十篇成语故事,简短的,最多50个字,最简单的!能多短就多短!

1、草船借箭是我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赤壁之战的一个故事。借箭由周瑜故意提出(限十天造十万支箭),机智的诸葛亮一眼识破是一条害人之计,却淡定表示“只需要三天”。后来,有大雾天帮忙,诸葛亮再利用曹操多疑的性格,调了几条草船诱敌,终于借到十万余支箭,立下奇功。

2、杯弓蛇影。一天一个人请他的朋友来吃饭。她家的墙上有一张弓被朋友在喝酒的时候看成了一条小蛇。于是朋友回去就生了病,有一次他去看他。问明原因才知道他是朋友是因为他墙上的弓。于是他回去重新拿酒杯做了一次试验。应给朋友看过,不了几天朋友的病居然好了。

3、一鸣惊人:相传楚庄王(另一说为齐威王)临政三年终日作乐,不理朝政。一臣下对庄王说:“听说国中有一只大鸟,三年不飞,三年不鸣,是怎么回事?”庄王说:“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然后整顿朝政,富国强兵,短短数年形成大治局面。

4、卧薪尝胆:春秋时期,吴王夫差打败并俘虏了越王勾践。勾践给夫差喂了三年的马,受尽折磨,回国后立志报仇复国,请范蠡帮助训练军队,任用有贤能的人,自己亲自参加劳动并坚持睡在柴草上,每次饭前均要尝一个苦胆,后来终于灭掉吴国。

5、老马识途:春秋时期,齐桓公应燕国请求,带兵打败了山戎国的侵犯;山戎国国王密卢逃到孤竹国请求救兵,管仲跟随齐桓公打败了孤竹国的援兵。在回国途中,因假向导引入迷谷,使齐军受困。管仲建议用一匹老马带路而化险为夷

6、疑邻盗斧:从前有个乡下人,丢了一把斧子。他以为是邻居家的儿子偷去了,于是处处注意那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越看越觉得那人像是盗斧的贼。后来,丢斧子的人找到了斧子,原来是前几天他上山砍柴时,一时疏忽失落在山谷里。找到斧子后,他又碰见了邻居的儿子,再留心看看他,怎么也不像贼了。

7、一鸣惊人:相传楚庄王(另一说为齐威王)临政三年终日作乐,不理朝政。一臣下对庄王说:“听说国中有一只大鸟,三年不飞,三年不鸣,是怎么回事?”庄王说:“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然后整顿朝政,富国强兵,短短数年形成大治局面。

8、卧薪尝胆:春秋时期,吴王夫差打败并俘虏了越王勾践。勾践给夫差喂了三年的马,受尽折磨,回国后立志报仇复国,请范蠡帮助训练军队,任用有贤能的人,自己亲自参加劳动并坚持睡在柴草上,每次饭前均要尝一个苦胆,后来终于灭掉吴国。

9、老马识途:春秋时期,齐桓公应燕国请求,带兵打败了山戎国的侵犯;山戎国国王密卢逃到孤竹国请求救兵,管仲跟随齐桓公打败了孤竹国的援兵。在回国途中,因假向导引入迷谷,使齐军受困。管仲建议用一匹老马带路而化险为夷。

10、典故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茫茫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孟子·公孙丑上》

好了,今天我们就此结束对“乐不思蜀 的 主人公是谁 乐不思蜀 成语故事”的讲解。希望您已经对这个主题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或需要进一步的信息,请随时告诉我,我将竭诚为您服务。

【版权声明】

本页面文章乐不思蜀 的 主人公是谁 乐不思蜀 成语故事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用户本人,并不代表新高三网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包括不限于图片和视频等),请邮件至37918493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