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化学专业大学排名 2024最新排行榜 珠海有什么大学

应用化学专业大学排名 2024最新排行榜 珠海有什么大学

下面,我将为大家展开关于应用化学专业大学排名 2024最新排行榜的讨论,希望我的回答能够解决大家的疑问。现在,让我们开始聊一聊应用化学专业大学排名 2024最新排行榜的问题。

应用化学专业大学排名 2024最新排行榜

大家都知道一个城市的发展离不开教育,科教兴国。我国一直以来都重视教育的发展,很多城市都有开始新建高校,因此我国高校数量逐渐增加,越来越多的人接受高等教育,也为社会培养了一批批优秀的人才,促进了社会更好地发展。如今社会的发展需要更多的人才,不仅仅是体力劳动了,更多的是脑力劳动,培养人才一直以来都很重要。

我国高校数量虽然多,但是分布并不均匀,就拿广东来说,广东的高校数量其实蛮多的,但是大多数都集中在广州和深圳这两座城市,尤其是一些知名度很高的高校,甚至还存在地级市没有一座本科院校,所以广东仍然在积极建设高校,为了更好地提升教育水平,广东在建的和规划建设的高校有多所,接下来就为大家介绍一座广东当下正在建设的高校。

这座高校就是揭阳理工学院,是揭阳市建市28年以来第一座本科院校,填补了揭阳市没有本科院校的空白。该校位于广东省揭阳市惠来县,坐落于粤东新城地块,地理位置优越,有山有水,毗邻在建的惠来高铁站,对于外地学生来说出行很方便,一个半小时可以到达广州。

揭阳理工学院总占地面积1984亩,总建筑面积63.09万平方米,将分为四期建设,一期工程占地面积约956亩,总建筑面积约21万平方米,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教学楼、实验室、图书馆、宿舍等,还将建设大学路,科教西路,生态农田景观台等配套设施,估算投资约18亿元。该所院校目前已开工建设,预计2021年6月底竣工,2021年9月开始招生。

揭阳理工学院计划首批招生1000人,开设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机械电子工程、应用化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商务等6个专业,到2024年,该校计划将开设27个专业,包含理、工、管理、经济、艺术学5个学科门类,同时办学规模达到5000人。

揭阳理工学院的建设将会提升揭阳的科教能力,为广大考生提供更多的选择性,也会为社会培养一批批优秀的人才,对于揭阳的经济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同时该所院校的建设将会带动当地商业圈的发展,为学生提供很好的服务。所以大家是不是很期待揭阳理工学院的建成呢?

广西的体育院校是二本的有哪些

第二批本科批次征集志愿计划

(理工类)

院校代号 院校名称 科类 征集志愿计划数

2001 安康学院 理工 2

专业代号 专业名称 计划数 备注

01 电子信息工程 2

院校代号 院校名称 科类 征集志愿计划数

2002 安顺学院 理工 8

专业代号 专业名称 计划数 备注

01 地理科学(资源管理与城乡规划方向) 3

02 农学 5

院校代号 院校名称 科类 征集志愿计划数

2004 安阳师范学院 理工 9

专业代号 专业名称 计划数 备注

01 教育技术学 2

02 物理学 1

03 材料化学 2

04 土木工程 2

05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2

院校代号 院校名称 科类 征集志愿计划数

2005 鞍山师范学院 理工 12

专业代号 专业名称 计划数 备注

03 图书馆学 2

05 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 3

09 物理学(师范) 2

15 食品科学与工程 1

16 生物科学(师范) 1

17 应用心理学 1

18 教育技术学 2

院校代号 院校名称 科类 征集志愿计划数

2006 白城师范学院 理工 1

专业代号 专业名称 计划数 备注

02 软件工程 1

院校代号 院校名称 科类 征集志愿计划数

2007 保定学院 理工 6

专业代号 专业名称 计划数 备注

01 数学与应用数学 3

02 地理科学 3

院校代号 院校名称 科类 征集志愿计划数

2009 北华大学 理工 7

专业代号 专业名称 计划数 备注

34 林学 2

35 林学(林业数字化) 2

37 预防医学 1

42 护理学 1

45 药学(临床药学) 1

院校代号 院校名称 科类 征集志愿计划数

2020 毕节学院 理工 11

专业代号 专业名称 计划数 备注

01 经济学 3

02 物理学 2

03 应用化学 2

04 信息与计算科学 2

05 特殊教育 2

院校代号 院校名称 科类 征集志愿计划数

2022 滨州医学院 理工 10

专业代号 专业名称 计划数 备注

03 生物技术 4

04 应用心理学 1

05 统计学 1

14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1

15 公共事业管理 1

16 劳动与社会保障 1

17 *中医学 1

院校代号 院校名称 科类 征集志愿计划数

2024 长春大学 理工 2

专业代号 专业名称 计划数 备注

13 俄语 2 须口试

院校代号 院校名称 科类 征集志愿计划数

2025 长春工程学院 理工 5

专业代号 专业名称 计划数 备注

03 测绘工程 2

22 应用化学 2

23 英语 1

院校代号 院校名称 科类 征集志愿计划数

2027 长春师范学院 理工 3

专业代号 专业名称 计划数 备注

10 教育学类(小学教育/学前教育/教育学) 3

院校代号 院校名称 科类 征集志愿计划数

2028 长春中医药大学 理工 1

专业代号 专业名称 计划数 备注

10 公共事业管理(卫生事业管理) 1

院校代号 院校名称 科类 征集志愿计划数

2032 长治学院 理工 6

专业代号 专业名称 计划数 备注

01 数学与应用数学 1

03 教育技术学 1

04 生物技术 1

05 化学 1

06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1

07 网络工程 1

院校代号 院校名称 科类 征集志愿计划数

2037 成都理工大学 理工 3

专业代号 专业名称 计划数 备注

16 环境工程 1

28 软件工程 1

31 电子商务 1

院校代号 院校名称 科类 征集志愿计划数

2038 成都体育学院 理工 4

专业代号 专业名称 计划数 备注

02 经济学(体育经济方向) 1 05视力要求参照医药类专业有关规定

03 公共事业管理(体育管理方向) 2

05 运动人体科学 1

院校代号 院校名称 科类 征集志愿计划数

2043 楚雄师范学院 理工 2

专业代号 专业名称 计划数 备注

01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2

院校代号 院校名称 科类 征集志愿计划数

2046 大连大学 理工 2

专业代号 专业名称 计划数 备注

11 小学教育(师范) 1

17 生物技术 1

院校代号 院校名称 科类 征集志愿计划数

2052 大连外国语学院 理工 2

专业代号 专业名称 计划数 备注

04 俄语(国际贸易) 1 08招非朝鲜族考生

08 朝鲜语(韩国语语言文化) 1

院校代号 院校名称 科类 征集志愿计划数

2054 大庆师范学院 理工 51

专业代号 专业名称 计划数 备注

01 财务管理 3

02 化学 3

03 化学工程与工艺 4

04 网络工程 4

05 软件工程 4

06 小学教育 4

07 生物科学(非师范类) 4

08 生物技术 4

09 数学与应用数学 4

10 英语 3

11 英语(国际贸易方向) 3

12 物理学 3

13 自动化 4

14 电子信息工程 4

院校代号 院校名称 科类 征集志愿计划数

2055 德州学院 理工 12

专业代号 专业名称 计划数 备注

01 信息与计算科学 4

02 化学 2

03 生物技术 6

院校代号 院校名称 科类 征集志愿计划数

2057 东华理工大学 理工 1

专业代号 专业名称 计划数 备注

20 网络工程(传感网) 1

院校代号 院校名称 科类 征集志愿计划数

2060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理工 7

专业代号 专业名称 计划数 备注

09 动物科学 4

10 动物医学 1

13 应用心理学 2

院校代号 院校名称 科类 征集志愿计划数

2062 福建农林大学 理工 1

专业代号 专业名称 计划数 备注

07 蜂学 1 不招色盲、色弱者

院校代号 院校名称 科类 征集志愿计划数

2064 福建医科大学 理工 6

专业代号 专业名称 计划数 备注

03 *医学检验 1 07须有化学基础

05 护理学 2

07 药物制剂 3

院校代号 院校名称 科类 征集志愿计划数

2065 福建中医药大学 理工 1

专业代号 专业名称 计划数 备注

12 护理学 1

院校代号 院校名称 科类 征集志愿计划数

2073 广东金融学院 理工 3

专业代号 专业名称 计划数 备注

07 法学(知识产权) 1

10 数学与应用数学(金融数学与金融工程) 1

11 信息与计算科学(金融信息与计算) 1

院校代号 院校名称 科类 征集志愿计划数

2074 广东商学院 理工 1

专业代号 专业名称 计划数 备注

09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1

院校代号 院校名称 科类 征集志愿计划数

2075 广东药学院 理工 1

专业代号 专业名称 计划数 备注

10 护理学 1

院校代号 院校名称 科类 征集志愿计划数

2076 广东医学院 理工 7

专业代号 专业名称 计划数 备注

03 药学 3

06 护理学 2

08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医学信息系统) 2

院校代号 院校名称 科类 征集志愿计划数

2078 广西工学院 理工 1

专业代号 专业名称 计划数 备注

04 电子信息工程(职师班) 1

院校代号 院校名称 科类 征集志愿计划数

2086 贵州师范大学 理工 7

专业代号 专业名称 计划数 备注

03 日语 1

04 教育技术学(教育信息技术) 1

05 数学与计算机科学类 1

06 物理学 1

07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1

08 生物科学类 1

10 金属材料工程 1

院校代号 院校名称 科类 征集志愿计划数

2087 贵州师范学院 理工 12

专业代号 专业名称 计划数 备注

01 物理学 3

02 数学与应用数学 3

03 学前教育 3

04 化学 3

院校代号 院校名称 科类 征集志愿计划数

2088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理工 2

专业代号 专业名称 计划数 备注

11 生物工程类 2

院校代号 院校名称 科类 征集志愿计划数

2089 桂林理工大学 理工 1

专业代号 专业名称 计划数 备注

06 旅游管理(应用性本科) 1 要求形体较好、五官端正,男1.70米、女1.60米以上

院校代号 院校名称 科类 征集志愿计划数

2092 哈尔滨理工大学 理工 2

专业代号 专业名称 计划数 备注

42 市场营销 2

院校代号 院校名称 科类 征集志愿计划数

2094 哈尔滨师范大学 理工 73

专业代号 专业名称 计划数 备注

01 日语 2

02 日语(实用日语) 4

03 化学 8

04 制药工程 13

05 教育技术学 9

06 科学教育 9

07 生物技术(生物制药) 3

08 生物科学 5

10 数学与应用数学(统计学(精算方向)) 2

11 信息与计算科学 11

13 物理学(通用技术) 7

院校代号 院校名称 科类 征集志愿计划数

2095 哈尔滨体育学院 理工 1

专业代号 专业名称 计划数 备注

01 运动人体科学 1

院校代号 院校名称 科类 征集志愿计划数

2098 海南大学 理工 3

专业代号 专业名称 计划数 备注

22 植物保护(农药与农产品安全方向) 3 应用型本科

院校代号 院校名称 科类 征集志愿计划数

2099 海南师范大学 理工 5

专业代号 专业名称 计划数 备注

09 教育技术学 1

12 小学教育(数学与科学方向) 1

13 地理科学 1

15 化学 1

18 数学与应用数学 1

院校代号 院校名称 科类 征集志愿计划数

2100 海南医学院 理工 3

专业代号 专业名称 计划数 备注

06 市场营销(医药营销方向) 1

08 应用心理学(医学心理学方向) 1

13 环境科学 1

院校代号 院校名称 科类 征集志愿计划数

2102 韩山师范学院 理工 15

专业代号 专业名称 计划数 备注

01 电气技术教育 3 03、07不招色盲、色弱者;07转氨酶正常,08男不低于1.68米,女不低于1.58米。

03 心理学 3

05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2

06 软件工程 1

07 食品科学与工程 4

08 旅游管理 2

院校代号 院校名称 科类 征集志愿计划数

2105 河北工程大学 理工 3

专业代号 专业名称 计划数 备注

03 园林 2

38 临床医学与医学技术类(含医学检验、医学影像学) 1

院校代号 院校名称 科类 征集志愿计划数

2109 河北科技大学 理工 2

专业代号 专业名称 计划数 备注

12 制药工程 1

14 安全工程 1

院校代号 院校名称 科类 征集志愿计划数

2113 河北师范大学 理工 18

专业代号 专业名称 计划数 备注

01 物流管理 4 02、05色盲、色弱者限报

02 生物科学类 2

03 物理学类 2

04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4

05 化学类 2

06 软件工程(软件设计与开发方向) 4

院校代号 院校名称 科类 征集志愿计划数

2114 河北医科大学 理工 6

专业代号 专业名称 计划数 备注

03 *预防医学 1 04男1.60米、女1.55米以上

04 护理学 3

05 *中医学 1

06 中药学 1

院校代号 院校名称 科类 征集志愿计划数

2118 河南工业大学 理工 1

专业代号 专业名称 计划数 备注

14 轻工纺织食品类(中外合作办学)(食品科学与工程) 1 详情咨询学校

院校代号 院校名称 科类 征集志愿计划数

2126 黑河学院 理工 22

专业代号 专业名称 计划数 备注

01 英语(商务英语) 2

02 数学与应用数学 3

03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2

04 化学 1

05 应用化学(化学制药) 2

06 应用化学(环境监测与治理) 2

07 生物技术 3

09 物流管理 2

10 会计学 1

11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1

12 网络工程 1

13 旅游管理 1

14 法学 1

院校代号 院校名称 科类 征集志愿计划数

2127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理工 1

专业代号 专业名称 计划数 备注

28 农林经济管理 1

院校代号 院校名称 科类 征集志愿计划数

2130 黑龙江科技学院 理工 5

专业代号 专业名称 计划数 备注

30 应用物理学 2

31 英语(外贸) 3

院校代号 院校名称 科类 征集志愿计划数

2131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理工 2

专业代号 专业名称 计划数 备注

08 食品科学与工程 1

09 公共事业管理(卫生) 1

院校代号 院校名称 科类 征集志愿计划数

2132 衡水学院 理工 4

专业代号 专业名称 计划数 备注

01 人力资源管理 1

02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1

03 化学类(含化学、应用化学) 1

04 生物科学类(含生物科学、生物技术) 1

院校代号 院校名称 科类 征集志愿计划数

2133 衡阳师范学院 理工 5

专业代号 专业名称 计划数 备注

01 信息与计算科学 1

02 应用化学 1

03 地理科学 1

04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1

珠海有什么大学

一、中山大学珠海校区

中山大学是由孙中山先生亲手创立,有着悠久办学历史和传统的综合性国家“985工程”、“211工程”重点大学。目前共有广州校区、珠海校区、深圳校区三个校区。1999中山大学与珠海市人民政府签署协议,合作建设中山大学珠海校区。2000年校区建成开学。

旅游学院、国际翻译学院、国际金融学院、海洋学院、中法核工程与技术学院、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中文系(珠海)、历史系(珠海)、哲学系(珠海)、数学学院(珠海)、物理与天文学院、化学工程与技术学院、国际关系学院、大气科学学院14个整建制学院相继落户珠海校区。

二、暨南大学珠海校区

暨南大学是中国第一所由政府创办的华侨学府,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广州、珠海、深圳均有校区。

1998年暨南大学率先与珠海市政府签订办学协议,开创了珠海经济特区历史上全日制普通高等教育的先河。2009年4月1日,学校实施校区化改革,珠海学院更名为暨南大学珠海校区。

珠海校区有人文学院、翻译学院、国际商学院、包装工程学院、智能科学与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学院、国际能源学院等7个专业学院,轨道交通研究院、物联网与物流工程研究院、先进与应用化学合成研究院、能源电力研究中心4个研究机构。

三、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

2019年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在广东省内文科的分数线为468分,最低排位91682名;理科的分数线为390分,最低排位208351名。与2018年相比,文科分数下大幅降了61分,排位竟然下降了56551名。理科分数线大幅下降了90分,排位更是以惊人幅度跳水跌了104719名。排位下降了10万多名,真是匪夷所思。

2017年广东省、珠海市与北京师范大学联合签署《共建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协议》,支持学校利用现有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及已协议收回的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的用地、校舍来建设珠海校区,实现珠海分校向珠海校区的转设。今年教育部正式批复同意北师大珠海校区建设。

根据教育部批复,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开始招生后,珠海分校将逐年调减招生计划,于2021年停止招生,2024年终止办学。

四、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

2019年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在广东省内文科的分数线为511分,最低排位47166名;理科的分数线为440分,最低排位144100名。

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是2004年成立的普通高等学校。学校以北京理工大学为办学主体,工学类专业具有突出特色和明显优势,工、理、管、文、经、法、艺协调发展,是广东省首批应用型示范大学。2018年学校获评“国际影响力独立学院”。

五、吉林大学珠海学院

2019年吉林大学珠海学院在广东省内文科的分数线为511分,最低排位46652名;理科的分数线为439分,最低排位145714名。

吉林大学珠海学院是2004年成立,现由吉林大学与珠海市华政教育投资有限公司在吉林大学珠海校区合作建设的独立学院。

求珠海所有大学的名单

1、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原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教育园区)是教育部批准设立、由北京师范大学和珠海市人民政府合作举办、进行本科层次教育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建设珠海分校是北京师范大学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宏伟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珠海分校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教育与科技产业复合发展、特色鲜明的综合性改革实验区,发展成为开放式、有特色、应用型高水平大学。

2、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

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是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批准,于2004年5月8日正式成立的普通高等学校。学校坐落在美丽的珠海市唐家湾,京港澳高速公路、广东西部沿海高速公路从学校的东北两侧通过,学校东门面对广珠城轨唐家湾站,50分钟往返珠海与广州,交通十分便利。校园内20万平方米的人工湖波光涟漪,绿化环境达校区总面积80%以上。

3、吉林大学珠海学院

吉林大学珠海学院是经教育部2004年5月18日批准成立,现由吉林大学与珠海市华政教育投资有限公司在吉林大学珠海校区合作建设的独立学院。通过吉林大学本部的大力扶持,依托吉大本部厚重的历史积淀与强大的教学资源,是广东最具就业竞争力的高校之一,连续五年就业率保持在百分之97以上,被评为“广东省创新创业教育示范学校”,位居“2015年中国社会影响力独立学院”榜第一位、“2016年中国独立学院最佳专业排行榜”第一位、并连续三年在中国独立学院竞争力排行榜中位居第一。

4、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

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简称“UIC”,是首家中国内地与香港高等教育界合作创办的重点大学,创新地推行博雅教育及国际化办学模式,致力于建成世界一流的博雅型大学,培育国际精英人才,促进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UIC创建于2005年,由北京师范大学和香港浸会大学于广东省珠海市携手创立,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特批。2014年,UIC投入新校区建设,并规划将附近一带打造为“大学小镇”,新校园于2017年9月投入使用。

5、珠海艺术职业学院

珠海艺术职业学院是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颁发电子注册文凭,纳入国家统一招生计划的普通高等院校。学院坐落在珠海大道中部金湾区大学园区。学院二期建设工程项目总投资人民币5.31亿元,已经被列入广东省2014年重点建设项目计划,是广东省2014年285个重点建设项目之一,是珠海2014年27个重点建设项目之一。

6、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

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位于广东省珠海市,是珠海市集高职中职教育、职前职后教育、学历非学历教育为一体,规模最大、专业最广、功能最齐全、辐射力最强的职业教育机构。由原珠海教育学院、珠海广播电视大学、珠海市工业技工学校、珠海市财贸学校合并组建而成,2004年4月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并报国家教育部备案。2016年8月,入选第二批国家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

2020年高考填志愿,有什么热门的工学类专业建议填报?

工科专业推荐“新基建”项目相关专业!紧跟国家政策的步伐啊,站在行业风口看之后的发展前景还是很可观的。

这篇文章希望对你有帮助~

“新基建”概念的诞生

2018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在谈及2019年工作任务时,会议指出:“加快5G商用步伐,加强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城际交通、物流、市政基础设施等投资力度”。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作为一个新名词,开始进入大众视野。

2019年,国家更是通过一连串的会议,极大地强调了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性,“新基建”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

新基建的具体领域

新型基础设施主要围绕七大领域:5G基站建设、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IDC)、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

与传统基础设施建设(铁路、公路、机场、桥梁等)相比,它的主要特点是行业融合了我国一系列先进技术。拿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举例,它应用了信息技术和自动控制的技术,所采用的动力装置,涉及储能、供电、充电模式,轮轨的新材料应用,列车的自动运行和控制系统,含有很多技术创新。又比如,5G、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都要依托网络信息技术,涉及的专业类有计算机类、自动化类、数学类等。

2020年七大领域“新基建”年内投资规模约1.2万亿,虽然体量很小,仅占2019年基建投资完成额比重的6.6%,但对推动未来经济结构转型意义重大。

储能技术

如果学生想要把握新基建的风口,选择什么样的专业会更好呢?我们以高速铁路和城际轨交、新能源充电桩为例,这些领域都会用到的储能技术、自动化技术,那我们该选择什么样的专业。

2020年1月,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共同印发了《储能技术专业学科发展计划(2020-2024)》。

在计划中,针对我国发展现状:随着我国储能技术发展从试点建设向大规模产业应用加快推进,以“双一流”建设高校为代表的高等学校面向能源革命战略需求,培育了一批高层次人才和高水平研究团队,在储能相关领域积累了大量基础性研究成果,在部分相关学科实现了原创性关键突破。但同时也要看到,储能技术作为重要的战略性新兴领域,需要加快物理、化学、材料、能源动力、电力电气等多学科多领域交叉融合、协同创新,高校现有人才培养体系尚待完善,相关学科专业尚待健全,特别是学科专业壁垒急需突破。

提出了出目标任务:经过5年左右努力,增设若干储能技术本科专业、二级学科和交叉学科,储能技术人才培养专业学科体系日趋完备,本硕博人才培养结构规模和空间布局科学合理,推动建设若干储能技术学院(研究院),建设一批储能技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推动储能技术关键环节研究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形成一批重点技术规范和标准,有效推动能源革命和能源互联网发展

我们总结,以下2点考生可以关注:

未来储能技术本科专业、二级学科和交叉学科会增加,意向储能领域发展的考生有望直接填报对应专业。当前还没有对应专业的,建议考生选择工学门类:力学类、机械类、材料类、能源动力类、电气类、电子信息类、自动化类、计算机类、交通运输类中相关专业,或者理学中物理类、化学类相关专业,它们与储能领域关联度大,在就业及深造有更多选择机会。

2020年3月,西安交通大学(985/211/双一流)申请增设的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是全国首个且唯一 一个,已获教育部批准。

意向储能领域发展的考生成绩和综合能力要求高,尤其是数理知识和能力。建议考取985、211或双一流高校,这些学校在人才培养、产学研方面更有优势。

储能领域岗位示例:

我们以一家专业从事锂电池及其材料、电源管理系统的研发、生产、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中天储能科技有限公司为例,招聘的岗位有电芯研发工程师、电芯工艺工程师、电芯工艺开发工程师、储能技术支持、电气工程师、结构工程师、海外销售代表等。

新基建相关专业推荐一、化学类

化学的应用和就业广泛,与工业、农业、石油、煤炭、日用百货、食品医药都息息相关。专业包括化学、应用化学、化学生物学、分子科学与工程。相近的一些专业有:能源化学,材料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能源化学工程,化学工程与工业生物工程,轻化工程,药物化学等。

二、材料类

在现代科学技术中,材料、能源、信息被誉为构成社会文明和国民经济的三大支柱,其中,材料更是科学技术发展的物质基础和技术先导。材料类有以下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物理、材料化学、冶金工程、复合材料与工程、金属材料工程等。我们以材料科学与工程为例,该学科以数学、力学、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等基础科学为基础,以加工制造等工程学科为服务和支撑对象,是一个理工结合、多学科交叉的新兴学科。材料科学与其他工程学科的结合发展和相互丰富,推动和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

三、机械类

机械类属于传统工科,堪称工业之母,也是最强工科,开设院校多,报考人数多,是理工男生青睐的重点专业。机械类专业主要包括机械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机械电子工程、工业设计、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车辆工程、汽车服务工程等专业,部分专业跟热门行业走的很近,比如机械电子工程,跟IT硬件、无人机、机器人、智能制造等热门行业关系比较密切。总体来说,机械类就业率都不错。

“机械五虎”: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和哈尔滨工业大学。

“机械四小龙”:吉林大学、湖南大学、燕山大学和合肥工业大学。

各个学校由于历史原因和研究方向的不同,也形成了迥异的特色,比如西南交通大学的机械工程学院在机车车辆、城市轨道交通技术、摩擦学与表面工程、物料搬运机械、列车空气动力学、隧道通风等方面的研究独具特色;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机械则与航空航天结合紧密;北京理工大学的机械与兵工制造相关。

四、电气类

电气类下面设有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一个基础专业,特设专业有智能电网信息工程、电气工程与智能控制等。主要就业单位有电力公司、电力设计院、电力规划院、电力建设部门、电力生产单位、电气工程研究开发公司和研究院以及具有电气相关专业的院校。

五、自动化——控制科学与工程

自动化类下有一个基础专业——自动化,还有一个特设专业——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自动化,简单的说就是利用电力作为能源,控制机器使其自动工作。在研究生阶段,对应的专业叫“控制科学与工程”。目前国内高校主要有工业过程控制、电气工程、嵌入式系统三个方向,大部分高校属于工业过程控制。毕业生就业面比较广,本科生毕业可以从事工程设计施工(要求较高)、操作应用等方面的工作。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专业毕业生,可去往传统的铁路、城际铁路、地铁公司,也可以在铁路公司的上游生产制造、设计施工企业都需要懂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的人才。

六、能源动力类

能源动力类下设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主要研究如何把大自然存在的如太阳能、风能、化石燃料、水能、生物质能等各种能源有效转换成工业上和社会生活需要的电能、机械能等能量,同时如何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它也是多门科学技术的综合,在能源、电力、汽车、船舶、航空航天工程、农业工程、环境工程等诸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总体来说,学生想要进入新基建领域,工科里很多专业类目可供选择,除了我们提到的机械类、材料类、电气类、自动化类等,计算机类的应用也非常广泛,尤其在大数据、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领域。数学、物理、化学等理科成绩好的学生比较适合报考以上专业。

洛阳理工学院简介,以及各个院系专业的介绍!

洛阳理工学院简介

洛阳理工学院是一所以工学为主,兼有理学、管理学、文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等学科的省属普通本科院校,已有54年的办学历史。

学院地处十三朝古都洛阳,占地面积2255亩,分3个校区,总校舍建筑面积83万余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5亿元,建有工程训练中心和教学实习工厂等50余个实习基地,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160万册,电子图书55万册,中外文期刊1500余种,拥有中国学术期刊、中国优秀博硕论文等6个全文数据库。

学院现有教职工1900余人,其中正高级职称75人,副高级职称425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88人、硕士学位的教师394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8人,河南省优秀专家3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省级人选7人,省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11人,并聘有包括两院院士、博士生导师在内的100余名兼职教授和客座教授。

学院现有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在校生2.68万人。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学院重视素质教育,强调综合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鼓励并引导学生积极参加课外科技创新和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自主性、创新性、开拓性和责任感。近5年来,共获得“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大赛、数学建模竞赛等省级以上竞赛奖励170余项,其中国家级奖励37项。毕业生以良好的综合素质和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深受用人单位好评,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0%以上。

学院坚持“以人为本、质量兴院”,注重提高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形成了以建材和人文学科为主的办学特色。学院共设置17个系(部)和继续教育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示范性软件职业技术学院,75个本、专科专业,其中“材料工程技术”、“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计算机控制技术”3个专业被评为全国高工专教改示范专业,“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和“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被评为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工商管理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团队”被评为省级教学团队,“建材机械基础教学示范中心”被评为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网络营销理论与实训》、《模拟电子技术》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建材机械与设备》、《玻璃工艺学》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近5年来,荣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4项,二等奖10余项,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0余项,三等奖20余项。

学院坚持开门办学,与英国、意大利、俄罗斯、澳大利亚、日本、韩国等外国高校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与英国格拉摩根大学、意大利都灵理工大学、俄罗斯科斯特罗马国立工艺大学、日本冈山商科大学、瑞典卡尔斯塔德大学等高校开展教学和科研合作。与俄罗斯和澳大利亚的4个合作办学项目在校生人数已超过1000人,并接受日本、韩国等国家的留学生。

学院管理规范,享有较好的社会声誉,是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全国模范职工之家,教务处两次被教育部授予普通高校优秀教务处称号。并设立有中国建材联合会、中国机冶建材工会培训基地。

洛阳理工学院将秉承50余年的办学传统,发挥优势,突出特色,为建设一所特色鲜明的教学型优质本科院校而努力奋斗。

更新于2010年3月25日

现任领导

职务 姓名 责任分工

党委书记 段治乾 主持党委全面工作。分管党委办公室(机关党委)、组织部(党校)。

院长 杨小林 主持行政全面工作。分管院长办公室。

党委副书记 陈 岩 负责宣传、统战、学生、群团工作。分管宣传部(统战部)、学生工作部(学生工作处)、团委。

副书记 袁静波 挂职锻炼。

副院长 董延寿 负责财务、国有资产、后勤管理、院办工厂工作。分管财务处、国有资产管理处、后勤管理处(动力服务公司)、院办工厂。

副院长 葛 玻 负责教学工作。分管教务处、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工程训练中心、高教研究所。

副院长 邱天河 负责科研外事、图书资料、继续教育工作。分管科研处、对外合作处、图书馆、继续教育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学报编辑部。

副院长 韩振英 负责人事、基建、后勤服务工作。分管人事处、基建处、后勤服务集团。

副院长 戴志梅 负责招生就业、审计、综合治理、安全保卫和人民武装工作。分管招生就业处、审计处、保卫处(武装部)。

纪委书记 曹国杰 负责纪检、监察、信访、保密工作。分管纪委、监察处。协助书记做好组织工作。

工会主席 陈富贵 负责工会、离退休、计划生育、扶贫工作。分管工会、离退休工作处。

各院系介绍

- 材料科学与工程系简介 -

团结奋进、积极向上、温馨和谐的材料科学与工程系

材料科学与工程系是我院重点学科系之一,成立于建校伊始的1956年,现有2个本科专业: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高分子材料工程。3个专科专业:材料工程技术(含水泥、玻璃、陶瓷、耐火材料四个专业方向)、高分子材料应用技术、复合材料加工与应用技术专业和一个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本科专业,其中,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本科专业2008年被批准为河南省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材料工程技术专业1998年被教育部评定为全国高工专示范专业,高分子材料应用技术专业是河南省省级教改试点专业。

全系在编教职工54人,其中:高级职称19人,博士12人、硕士25人,并先后派出教师到美国、加拿大、德国、英国、意大利、新加坡进行学习和科技交流。目前,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形成了以教授、博士为核心的专业学术科研团队,在新材料开发、工业废渣综合利用等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近几年,省市级教学、科研立项50多项,获省部级以上奖励数十项,发表论文300余篇,多篇论文被SCI、EI收录。

材料科学与工程系现有6个实验中心—材料基础实验中心、材料研究中心、材料工程测试中心、粉体工程中心、高分子材料实验中心、复合材料实验中心;3个实习基地—水泥生产模拟实习基地、聚合物成型加工实习基地、复合材料成型加工实习基地;1个新材料研究所;并在省内外建设了19个校外实习基地。洛阳市固体废弃物开发利用工程研究中心、洛阳市硅酸盐材料重点实验室落户我系。

近年来,材料科学与工程系的教学改革和专业建设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适逢国家社会经济科学发展的大好机遇,我系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出现了十分喜人的大好局面。多个专业的毕业生出现了供不应求的现象(如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的毕业生供需比为1:5)。

“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踏实勤奋、学习刻苦,纪律严明、言行一致,理想远大、良好发展”是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半个世纪积淀的系风文化,也是师生共同的行为准则。全系2000余名师生员工时刻准备迎接新的挑战,在学院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同心同德、敬业务实、努力拼搏、开拓进取、与时俱进,为构建团结、温馨、和谐的材料科学与工程团队、为给国家和社会培养更多合格的建设者和优秀接班人而努力奋斗!

机械工程系现有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1个本科专业,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机械设计与制造、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数控技术、工业设计5个专科专业,其中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专业是国家教委高工专教学改革师范专业、河南省首批名牌专业建设试点专业。

机械工程系现有机械基础实验中心、机加工实验室、机械CAD实验室、汽车实验室、机械故障诊断实习基地、建材机械实验室、机械制作实习基地、数控技术中心、先进制造技术实习基地、汽车维修实习基地共21个实验室和实习基地。

近5年来,机械工程系在科学研究、教学研究、学科建设取得一定的成绩:鉴定省部级科研成果16项,其中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河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鉴定厅级以上教学成果12项,其中获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汽车构造多媒体教学课件获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本科组一等奖。公开发表科学研究论文120余篇(其中EI、SCI收录10篇),教学研究论文20余篇。机械工程系的建材机械学科研究方向、工程机械学科研究方向、先进制造技术学科研究方向、机电技术学科研究方向有较好学科研究队伍和发展前景。

机械工程系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以专业建设、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为重点,以教学改革、课程建设、实验室建设为切入点,使机械工程系的教学、科研迈上新台阶。

机械工程系长期以来,坚持“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的指导思想,坚持为地方经济和建材行业培养基础扎实,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强的高技术人才。在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形成逐步形成特色和优势。几十年来的办学实践表明,机械工程系已探索出了一个符合实际的办学之路。

1、依托建材行业,打造名牌专业

机电设备管理与维修专业是在原有建材机械制造与维修专业的基础上逐渐建设与发展起来的。1993年遴选为国家教委高工专教改试点专业,1999年通过国家教委专家组评估验收,2000年被国家教委命名为全国高工专示范专业。2005年成为河南省首批名牌专业建设点专业。机电设备管理与维修专业的培养方案为:一个宗旨,两个重点,三个体系,四种能力。以推进全面素质教育为宗旨,以强化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建立和实施相互渗透的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学生的机械制造能力,机械维修能力、管理能力和技术改造能力。该专业的教学改革和专业建设带动了机械工程系其他专业的教学改革和专业建设,其他各专业逐步形成了各自的专业特色和人才培养模式。

2、重视人才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培养

机械工程系为了培养具有创新素质、实践能力,在全国高校率先将机械制作综合训练列入教学计划,在机械系全系所有专业开设机械制作综合训练实践教学课程。部分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参加大学生科技制作,学生的科技制作作品参加全国大学生“挑战杯”比赛多次获奖。在国家五部委组织的全国数控技术大赛河南赛区高职高专组比赛上获车工组第四名,学校获得“突出贡献组织奖”。

3、重视校内外实践基地建设,探索产、学、研结合之路

建立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建立了校内产、学、研多功能工程实践基地:粉体实训中心,建材机械创新实验室、机械制作综合训练基地、数控技术中心、CAD/CAM实训基地。学科建设取得成效,建材机械、工程机械,机电一体化技术等学科研究方向科研工作开展顺利,SP16通用配料装备及微机控制系统、提高圈流水泥磨表面积研究、LX-1A铬盐旋窑微机控制喂料及计量系统、标准直齿外内圆柱齿轮软件CAD/CAM系统等多项科研成果获河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机械工程系营造了较好的产、学、研氛围,形成了与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相一致的产、学、研结合教育机制。

机电工程系简介

机电工程系于2008年由东校区的材料成型教研室、机电教研室、焊接教研室、模具教研室及西校区的机电教研室、计辅教研室和部分专业实验室合并组建而成,所辖专业横跨机械和控制工程二大学科。全系现有教职工44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15人,教授4人,副教授11人,占教师比例34%;有河南省教育厅技术学术带头人3人,洛阳市优秀专家2人,专业带头人4人,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6人;博士9人,在读博士4人,硕士20人,具有研究生学位的教师比例达75%,已形成了一支结构较为合理的教学、科研队伍。

全系现有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一个本科专业和机电一体化技术、焊接技术及自动化、模具设计与制造、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模具方向)、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五个专科专业。2008年又成功申报了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本科专业,明年开始招生。目前,全系共有本科生248人,专科生2024人。

电气工程与自动化系组建于2008年3月,其前身是自动化系(原洛阳工业高专)和电子信息学院(原洛阳大学),现有学生2600多人。

现有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2个本科专业;电气自动化技术、生产过程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应用电子技术和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等6个专科专业。其中计算机控制技术专业为国家教育部“全国高等工程专科教育示范专业”。

现有专任教师94人,其中教授5人,具有副高以上职称的31人,中级职称23人,双师教师54人,硕士研究生52人,在读博士硕士15人 ,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2人,洛阳市优秀青年科技专家1人,省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1人。先后有多名教师获得教育部、河南省及洛阳市劳动模范和优秀教师称号,多项科研和教研成果通过省科委和省教委鉴定并获奖。近年来,获省级科技进步奖10余项,省教学成果奖4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项。系研究所为河南省几十家企业进行微机核子称等项目的技术开发与合作,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多年来我系努力为学生营造良好学习实践环境,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成立了家电维修小组、电工社团、科技制作协会等学生社团。其中家电维修小组已成立十几年,经常代表我院参加大学生“三下乡”活动、到社区进行义务维修。曾获得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等称号。学生的课外学术科技作品多次在省举行的大学生比赛中获奖,曾获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河南赛区二等奖,第八届全国“挑战杯”竞赛三等奖。

计算机与信息工程系是一个团结奋进、充满活力的系,凭着“追求卓越,争创一流”的坚强信念,以其宽广的胸怀和时代赋予的使命,吸引着一批又一批意气风发的有志青年加盟,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创造了灿烂的过去,现正以昂扬的斗志,开拓更加辉煌的明天!

现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2个本科专业和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软件技术、通信技术4个专科专业,全日制本专科学生约2300人。

设有计算机应用、计算机网络、软件技术、通信工程、计算机硬件5个教研室和1个能够满足教学与科研需要的实验中心。实验中心下设计算机语言、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创新设计、计算机组成原理等实验室。

拥有一支治学严谨、师德高尚、年龄结构合理、学科梯队健全的教师队伍。目前共有教职工71人,其中副高以上职称22人、讲师34人;博士学位6人、硕士学位49人;洛阳市优秀专家1人;荣膺省、市级各种先进称号8人;学院名师1人。

近五年发表论文22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75篇,SCI收录3篇,EI收录24篇;主持或参加的省市科研项目30项,其中省科技厅鉴定12项,获市厅级二等奖8项;主持省级教研3项,获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二等各一项,国家级和省级精品课程各1门,学院级精品课程5门;出版教材、著作21部,其中国家级规划教材4部。

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以培养学生健全人格为核心,以促进学生成人成才为目标,注重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营造了良好的育人氛围。全系学生朝气蓬勃,锐意进取,在省、市和学院的各项活动与竞赛中屡创佳绩,毕业生深受社会和用人单位好评。

土木工程系成立于1994年6月,现有“土木工程”本科专业和“建筑工程技术”、“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给排水工程技术”四个专科专业。其中,“建筑工程技术”、“道路桥梁工程技术”是学院重点教改试点专业。土木工程系下设建筑、结构、力学、道路桥梁、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给排水工程6个教研室。实验室建筑总面积为2958平方米。下设土木工程实验中心、力学实验中心暖通综合实验室和给排水专业技术实验室。仪器设备685台件,总值477.1万元。可开设实验教学项目50项。

土木工程系现有教职员工80人,其中高级职称16人,占教师总数的20%;教授、博士生导师1人,博士5人,硕士44余人,具有硕士学位以上教师占教职工比例的55%。

近年来,土木工程系的教研、科研取得丰硕成果,完成校级科研、教研20余项,省级教研2项,市级教研1项,完成省级鉴定项目6项,河南省信息技术教育优秀成果二等奖1项,河南省科学进步一等奖1项,市级科研成果二等奖5项,市级立项2项、省级立项2项,引入资金100余万元。由我系教师负责主编或参编出版的教材10余本,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50余篇,EI收录10篇、ISTP收录12篇。《钢结构》课程被评选为学院精品课程,我系教师获得“河南省教育系统先进教师”、“河南省师德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青年教师讲课比赛获得一、二等奖等荣誉。土木工程系集体也被授予学院“五好基层工会”,学院“先进党校”。

洛阳理工学院环境工程与化学系始建于1980年,是洛阳理工学院唯一一个理工兼容的集环境、化学、生物等学科为一体的教学院系,目前全系设有环境工程、应用化学两个本科专业;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工业分析与检验、生物技术及应用三个专科专业,其中,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2001年被评为河南省教学改革重点示范专业。

全系现有在校生近1500人,教职工73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高级工程师21人。专任教师中:博士17人、博士后1人,硕士33人,已初步形成了一个老中青结合的较为合理的教学梯队。经过近年来的学科建设和教学改革,环化系取得了很大成绩,学科建设实现了规范化管理,建立起了“基础化学”、“应用化学”、“环境工程”、“生物技术”四支学历层次深厚、结构设置合理、教学科研能力强劲的教学科研团队,并建立了“应用化学”、“环境工程”两个科研所。近十年来,全系教师共在国内外各级专业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200余篇,其中SCI、EI收录100余篇;主、参编各类专业书籍和教材30余部,先后完成地厅级以上教、科研项目80余项,获省、市级鉴定及各种奖励60余项,多次荣获学校先进集体及先进党支部称号。另外,洛阳理工学院环化系还是全国四方环保工程设备集团理事单位、全国环境类教材编写委员会委员单位、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工程分会会员单位、并做为国家教育部环境科学与工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全国大专环境教育指导组的成员单位受全国大专环境教育指导组的委托负责河南、山东、山西、陕西、宁夏、青海六省区的大专环境教育指导工作。

全系拥有独立的实验教学楼和生物技术实训生产基地,实验教学设施先进,环境优越。实验室总面积约6000余平方米,实验仪器设备2000余台套件,配备有:气相色谱仪(HP5890A)、原子吸收光度计、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HITACHI2000)、红外光谱仪、CHI660D电化学工作站等一批大型化学化工仪器设备;生物培养箱、无菌工作台、高速离心机、污水处理实验装置、大气污染控制实验装置等生物环保实训装备,可开出实验项目200余个。另外,环境工程与化学系还分别在上海、无锡、西安、郑州、及洛阳市各大厂矿、设计院所建立了13个稳定的教学实习基地,为各专业学生的实习、实践提供了有力的保证。由于环化系注重培养学生扎实的实践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环化系的毕业生历来都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近年来每届毕业生的就业率都在90%以上。

环境工程与化学系是一个有着优良传统的团体,学生综合素质高,纪律严,班风好,学风浓,发展全面。平时注重学生道德品质、综合素质的培养,注重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学生活动丰富多彩,成效显著,在洛阳理工学院举办的各类学生文体活动竞赛中屡屡获奖。另外,环化系还孕育了两支具有环化特色、在院内外有影响的学生社团,作为学院知名品牌社团“环保协会”被国家环保组织授予“优秀调查团队”;“环保协会”“疯狂学联”被评为“省优秀学生社团”、“学院星级社团”、“学院十佳社团”称号。

环境工程与化学系全体师生,正以崭新的姿态、昂扬的斗志、朝气蓬勃的精神、与日俱进的步伐全力搞好各项学习和工作,沿着“环化”特色的发展道路勇住直前,为学院的振兴,为地方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工程管理系是我院成立后经过系部调整由原经济管理系、建筑工程系和土木工程学院相关专业整合而组建的一个新系,现设有一个本科专业:工程管理,四个专科专业:工程造价、工程监理、房地产经营与估价和经济信息管理。

好了,今天关于应用化学专业大学排名 2024最新排行榜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对应用化学专业大学排名 2024最新排行榜有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希望这个话题应用化学专业大学排名 2024最新排行榜的解答可以帮助到大家。

【版权声明】

本页面文章应用化学专业大学排名 2024最新排行榜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用户本人,并不代表新高三网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包括不限于图片和视频等),请邮件至37918493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