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林七贤是哪七位? “竹林七贤”是魏晋时代的七位名士,他们为什么单与“竹林”有缘?

竹林七贤是指三国魏时七位名人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阮咸、王戎的合称。 他们常集于山阳(今河南修武)竹林之下,肆意酣畅,故世称竹林七贤。他们大都崇尚...接下来由新高三网小编为你整理了竹林七贤是指哪七个人 具体由来介绍相关详细内容,我们一起来分享吧。
竹林七贤是哪七位? “竹林七贤”是魏晋时代的七位名士,他们为什么单与“竹林”有缘?

谢谢大家对竹林七贤是指哪七个人 具体由来介绍问题集合的提问。作为一个对此领域感兴趣的人,我期待着和大家分享我的见解和解答各个问题,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竹林七贤是哪七位?

竹林七贤是指三国魏时七位名人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阮咸、王戎的合称。

他们常集于山阳(今河南修武)竹林之下,肆意酣畅,故世称竹林七贤。他们大都崇尚老庄之学,不拘礼法,生性放达。在政治上,阮籍、刘伶、嵇康对司马氏集团均持不合作态度,嵇康更因此被杀。相反王戎、山涛等则先后投靠司马氏,历任高官,并成为其政权的心腹。在文章创作上,以嵇康、阮籍为代表。如嵇康的《与山巨源绝交书》,他以老庄崇向自然为论点,说明自己不堪出仕,公开表明了不与司马氏合作的政治态度,文章颇负盛名;又如阮籍的《咏怀》诗八十二首,透过比兴、寄托等手法,隐晦地揭露最高统治集团的恶行,讽刺虚伪的礼法之士,由是透过七贤的文章创作,可窥略到他们各自的志向意趣。

嵇康

嵇康(223-262)三国魏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音乐家。字叔夜。谯国至(今安徽宿县西南)人。嵇康是魏宗室的女婿,任过中散大夫,世称嵇中散。崇尚老庄,讲求养生服食之道,著有《养生论》。与阮籍齐名,为“竹林七贤”之一。《魏氏春秋》:“(嵇康)与陈留阮籍、河内山涛、河南向秀、籍兄子咸、琅邪王戎、沛人 刘伶相与友善,游于竹林,号为七贤。”他的朋友山涛(巨源),后来投靠司马氏 当了吏部尚书,曾劝他出去做官,他遂写了一封《与山巨源绝交书》,加以拒绝。因“非汤武而薄周孔”,且不满当时掌握政权的司马集团,遭钟会诬陷,为司马昭所杀。

嵇康在政治思想上“托好老庄”,排斥“六经”,强调名教与自然的对立,主张决破礼法束缚。他的哲学思想基础是唯物主义自然观,坚持朴素的唯物主义的认识论 。他认为“元气陶铄,众生禀焉”(《明胆论》),肯定万物都是禀受元气而产生的。提出“越名教而任自然”之说。嵇康自幼聪明好学,才思敏捷。其文“思想新颖,往往与古时旧说反对”(鲁迅《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与山巨源绝交书》、《难自然好学论》等为其代表作。诗长于四言,风度清峻;《幽愤诗》、《赠秀才入军》较有名。所撰《声无哀乐论》,认为同一音乐可以引起不同的感情,断言音乐本身无哀乐可言,而其目的则在于否定当时统治者推行的礼乐教化思想。善鼓琴,以弹《广陵散》著名,并曾作《琴赋》,对琴的奏法和表现力,作了细致而生动的描述。

阮籍

阮籍(210~263),三国魏诗人。字嗣宗。陈留尉氏(今属河南)人。是建安七子之一阮瑀的儿子。阮籍在政治上本有济世之志,曾登广武城,观楚、汉古战场,慨叹“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当时明帝曹睿已亡,由曹爽、司马懿夹辅曹芳,二人明争暗斗,政局十分险恶。曹爽曾召阮籍为参军,他托病辞官归里。正始十年(249),曹爽被司马懿所杀,司马氏独专朝政。司马氏杀戮异己,被株连者很多。阮籍本来在政治上倾向于曹魏皇室,对司马氏集团怀有不满,但同时又感到世事已不可为,于是他采取不涉是非、明哲保身的态度,或者闭门读书,或者登山临水,或者酣醉不醒,或者缄口不言。不过在有些情况下,阮籍迫于司马氏的*威,也不得不应酬敷衍。他接受司马氏授予的官职,先后做过司马氏父子三人的从事中郎,当过散骑常侍、步兵校尉等,因此后人称之为“阮步兵”。他还被迫为司马昭自封晋公、备九锡写过“劝进文”。因此,司马氏对他采取容忍态度,对他放浪佯狂、违背礼法的各种行为不加追究,最后得以终其天年。阮籍作品今存赋 6篇、散文较完整的9篇、诗90余首。阮籍的诗歌代表了他的主要文学成就。其主要作品就是五言《咏怀诗》82首。阮籍著作,《隋书·经籍志》著录有集13卷。原集已佚。不过他的作品散失的并不多,以诗歌为例,《晋书·阮籍传》说他“作《咏怀诗》八十余篇”,看来全部流传了下来。明代曾出现多种辑本,张溥辑《阮步兵集》,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中。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整理出版了《阮籍集》。注本有近人黄节的《阮步兵咏怀诗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出版。

山涛

山涛是竹林七贤中最年长的一位。他之加入竹林名士,是以其风神气度。同为竹林七贤的王戎对他的评论是:"如璞玉浑金,人皆钦其宝,莫知名其器。"也就是说,他给人一种质素深广的印象。而大器度,正是其时名士之一种风度。虽然山涛与嵇康、阮籍情意甚笃,但是志趣其实并不相同,这从他举嵇康自代以至引出嵇康与之绝交一事,即可说明。他走的是另一条入仕的道路。

山涛是一个很有见识的人,他谨慎小心地接近权力。在曹氏与司马氏权力争夺的关键时刻,山涛看出事变在即,"遂隐身不交世务"。这之前他做的是曹爽的官,而曹爽将败,故隐退避嫌。但当大局已定,司马氏掌权的局面已经形成时,他便出来。山涛与司马氏是很近的姻亲,靠着这层关系,他去见司马师。司马师知道他的用意与抱负,便对他说:"吕望欲仕邪?"于是,"命司隶举秀才,除郎中,转骠骑将军王昶从事郎中。久之,拜赵相,迁尚书吏部郎。"开始做的当然都是小官,到了任尚书吏部郎的时候,山涛的仕途便一帆风顺了。

嵇康曾有《与山巨源绝交书》一文,后人因此对山涛颇多鄙夷。虽然山涛并不像嵇康那样是非分明,刚直峻急,但也只是行不违俗而已。譬如他也饮酒,但有一定限度,至八斗而止,与其他人的狂饮至于大醉不同。山涛生活俭约,为时论所崇仰。他在嵇康被杀后二十年,荐举嵇康的儿子嵇绍为秘书丞,他告诉嵇绍说:"为君思之久矣,天地四时,犹有消息,而况人乎!"可见他二十年未忘旧友。

至于他投靠司马氏,似也无可非议。因为士人求知的目的是"经世致用",他们想必也有所谓的"实现自身价值"的问题。但他们拥有的纯知识的地盘却是如此之少,除了天文、历法以外,其他的科学技术几乎都是"医卜星相"、"百工"的贱业。法律、经济和管理也大多是吏胥的专利,琴棋书画之类对绝大多数人来说只是业余爱好,他们所能做的也就只有读书与做官了。在皇权垄断一切的社会,仅有一技之长以至鸡鸣狗盗者自不必言,就是有经纬天下之术的盖世英才,舍"货与帝王家"之外也少有一展身手的。

向秀

魏晋间文学家。竹林七贤之一。字子期。河内怀县(今河南武陟西南)人。生卒年不详。少颖慧。与嵇康等友善。向秀本隐居不出,景元四年 (263)嵇康被害后,在司马氏的高压下,他不得不应征到洛阳。后任散骑侍郎,又转黄门散骑常侍。向秀好老庄之学。当时《庄子》一书虽颇流传,但旧注“莫能究其旨统”,向秀作《庄子隐解》,解释玄理,影响甚大,对玄学的盛行起了推动作用。但向秀未注完《秋水》、《至乐》。稍后,郭象在《庄子隐解》的基础上补完《秋水》、《至乐》注释,又加发挥,成为今日所见的《庄子注》。

刘伶

字伯伦,沛国(今安徽宿县)人。「竹林七贤」之一。魏末,曾为建威参军。晋武帝泰始初,召对策问,强调无为而治,遂被黜免。他反对司马氏的黑暗统治和虚伪礼教。为避免政治迫害,遂嗜酒佯狂,任性放浪。一次有客来访,他不穿衣服。客责问他,他说:「我以天地为宅舍,以屋室为衣裤,你们为何入我裤中?」他这种放荡不羁的行为表现出对名教礼法的否定。唯着〈酒德颂〉一篇。

阮 咸

阮咸,字仲容,“竹林七贤”之一,阮籍之侄,叔侄二人时人并称为“大小阮”。他历官散骑侍郎,补始平太守。山涛认为他“贞索寡欲,深识清浊,万物不能移。若在官人之职 必绝于时”(见《晋书》本传), 但晋武帝认为他耽酒浮虚而不为所用。

他与阮籍一样放达任诞, 狂浪不羁。他曾与姑母家鲜卑婢女私下要好,母亲死时,按礼姑姑要还家,但阮咸要求把婢女留下,这在当时是不为礼教所容的。后来婢女走了,阮咸借驴骑上追赶,终于把婢女追回来了,并生了一个儿子叫阮孚,为世所讥。他不随便交朋友,只和亲友知交弦歌酣饮。有一次,他的亲友在一起喝酒,他也来参加,不用酒杯,而是用大盆盛酒,喝得醉醺醺的。当时有一大群猪走来饮酒,阮咸就和猪一起喝酒。他一面饮酒,一面鼓琴,真是不亦乐乎。于是“与豕同饮”就传为笑话。

阮咸妙解音律,善弹琵琶,为当时著名的音乐家。有一种古代琵琶即以“阮咸”为名。他曾与荀勖讨论音律,荀勖自认为远不及阮咸,便极为嫉恨。阮咸也因此被贬为始平太守。阮咸还有著作《律议》传世,见《世说新语·术解》注。

王戎

王戎(234—305),字冲,琅邪临沂(今属山东)人。西晋大臣,「竹林七贤」之一。幼颖悟,神采秀彻。善清谈,与阮籍、嵇康等为竹林之游,戎尝后至,籍曰:「俗物已复来败人意。」他是「七贤」中最庸俗的一位。晋武帝时,历任吏部黄门郎、散骑常侍、河东太守、荆州刺史,进爵安丰县侯。后迁光禄勋、吏部尚书等职。惠帝时,官至司徒。戎苟媚取宠,热衷名利,立朝无所匡谏。性极贪吝,田园遍及诸州,聚敛无已,每自执牙筹,昼夜算计,恒若不足。戎家有好李,常卖之,但恐别人得种,故常钻其核而后出售,因此被世人讥讽。

参考资料:

/question/55027.html

回答者:完颜康康 - 举人 五级 8-2 14:44

--------------------------------------------------------------------------------

提问者对于答案的评价:

多谢

--------------------------------------------------------------------------------

评价已经被关闭 目前有 2 个人评价

50% (1) 不好

50% (1)

对最佳答案的评论

写得很好很详细,继续努力!

我很喜欢他们七个

评论者: Phoenix水星 - 试用期 一级

--------------------------------------------------------------------------------

其他回答 共 3 条

嵇康 阮籍 山涛 向秀 刘伶 阮咸 王戎

嵇康

嵇康(224—263),三国时谯国铚县(今安徽宿州西南)人,字叔夜。虽家世儒学,但学不师授,唯好老、庄之说。与魏宗室婚,官至中散大夫,故又称嵇中散。崇尚自然、养生之道,着有《养生论》,倡「越名教而任自然」。与王戎、刘伶、向秀、山涛、阮咸、阮籍等人交游甚密,被称为「竹林七贤」。后因与山涛志趣不同,山涛将去官,举以自代,遂作书与涛绝交;又因与钟会有隙,被谮于大将军司马昭,年四十遭杀害。嵇康善鼓琴,以弹《广陵散》著名。有《嵇中散集》,以鲁迅辑校《嵇康集》为精善。

阮籍

阮籍(210-263),三国时期曹魏末年诗人。字嗣宗,竹林七贤之一。陈留尉氏(河南开封)人,曾任步兵校尉,世称阮步兵。崇奉老庄之学,政治上则采谨慎避祸的态度。与嵇康、刘伶等七人为友,常集于竹林之下肆意酣畅,世称竹林七贤。阮籍是「正始之音」的代表,其中以《咏怀》八十二首最为著名。阮籍透过不同的写作技巧如比兴、象征、寄托,藉古讽今,寄寓情怀,形成了一种「悲愤哀怨,隐晦曲折」的诗风。除诗歌之外,阮籍还长于散文和辞赋。今存散文九篇,其中最长及最有代表性的是〈大人先生传〉。

山涛

山涛(205—283),字巨源,「竹林七贤」之一。西晋河内怀县(今河南武陟西)人。早孤,家贫。好老庄学说,与嵇康、阮籍等交游。山涛将离选职,欲召嵇康代之,嵇康致书与之绝交。年四十,始为郡主簿。山涛见司马懿与曹爽争权,乃隐身不问事务。司马师执政后,欲倾心依附,被举秀才,除郎中,累迁尚书吏部郎。司马昭以钟会作乱于蜀,将西征,任涛为行军司马,镇邺。昭进爵晋公,涛主张以司马炎为太子。炎代魏称帝时,任山涛为大鸿胪,加奉车都尉,进爵新沓伯。出为冀州刺史,甄拔隐屈,搜访贤才三十余人。入为侍中,迁吏部尚书、太子少傅、左仆射等。每选用官吏,皆先秉承晋武帝之意旨,且亲作评论,时称《山公启事》。曾多次以老病辞官,皆不准。后拜司徒,复固辞,乃归家。有集十卷,亡佚,今有辑本。

向秀

向秀(约227-272),字子期,河内怀(今河南武徙西南)人。魏晋竹林七贤之一。官至黄门侍郎、散骑常侍。曾注『庄子』,“ 发明奇趣,振起玄风”,《秋水》、《至乐》二篇,注释未完而卒。后郭象“ 述而广之”,别为一书。向注早佚,现存《庄子注》,可视为向、郭二人之共同著作。他主张“ 名教”与“自然” 统一,合儒、道为一。认为万物自生自化,各任其性,即是“ 逍遥”,但“君臣上下” 亦皆出于“天理自然” ,故不能因要求“逍遥” 而违反“名教”。擅诗赋。其哀悼嵇康、吕安的《思旧赋》,情辞沈痛,有名世。

刘伶

刘伶,字伯伦,沛国(今安徽宿县)人。「竹林七贤」之一。魏末,曾为建威参军。晋武帝泰始初,召对策问,强调无为而治,遂被黜免。他反对司马氏的黑暗统治和虚伪礼教。为避免政治迫害,遂嗜酒佯狂,任性放浪。一次有客来访,他不穿衣服。客责问他,他说:「我以天地为宅舍,以屋室为衣裤,你们为何入我裤中?」他这种放荡不羁的行为表现出对名教礼法的否定。唯着〈酒德颂〉一篇。

阮咸

阮咸西晋陈留尉氏(今属河南)人,字仲容。“竹林七贤” 之一。阮籍之侄, 与籍并称为“大小阮” 。历官散骑侍郎,补始平太守。为人旷放,不拘礼法。善弹琵琶。他所用的琵琶与后来从龟兹传来的曲项琵琶不同,唐时以他的名字为他所弹的乐器命名为“阮咸”,宋时简称“阮”。

王戎

王戎(234—305),字冲,琅邪临沂(今属山东)人。西晋大臣,「竹林七贤」之一。幼颖悟,神采秀彻。善清谈,与阮籍、嵇康等为竹林之游,戎尝后至,籍曰:「俗物已复来败人意。」他是「七贤」中最庸俗的一位。晋武帝时,历任吏部黄门郎、散骑常侍、河东太守、荆州刺史,进爵安丰县侯。后迁光禄勋、吏部尚书等职。惠帝时,官至司徒。戎苟媚取宠,热衷名利,立朝无所匡谏。性极贪吝,田园遍及诸州,聚敛无已,每自执牙筹,昼夜算计,恒若不足。戎家有好李,常卖之,但恐别人得种,故常钻其核而后出售,因此被世人讥讽。

回答者:恋之鸟语 - 举人 四级 8-2 14:38

--------------------------------------------------------------------------------

■ 一、人物:

陈留阮籍、谯国嵇康、河内山涛、沛国刘伶、陈留阮咸、河内向秀、琅邪王戎。

首先竹林七贤并非什麼学术团体,也不是政治组织,他们在一段时间聚集后来也因某些因素而自然分化。他们聚集时间很短大概在正始末年至嘉平年间的五六年之内。

■ 二、环境背景与竹林七贤

竹林七贤的产生在历史上具有某重大的意义就环境的背景来说实有其重大关联性。魏晋时代为中国史上变动极为剧烈的时代环境的变动大致可分为四个部分

1.五胡的入侵、这是汉族和周边少数民族的战争。

2.中国境内则因经济的衰败导致农民产生的暴动。

3.政治方面当权者内部的斗争主要表现在曹魏集团与司马氏集团之间为皇权的明争暗斗。

4.在思想学术上则是名教儒学与老庄玄学的相互辩难和分合。

在此四个方面来说后面两个情形是与竹林七贤较为密切的

■ 三、政治环境

魏明帝逝世,皇太子曹芳继位时年八岁,由曹爽及司马懿辅政两人背后各代表两大势力。曹爽是魏帝宗室;司马懿则三代重臣,两大集团的争斗相当激烈,然而曹氏集团在汉末天下大乱时掌握许多优势,当朝的许多文武百官多为曹氏集团提拔,所以相较於司马氏,曹魏的有利之处就多了,然而在嘉平元年司马氏暗布兵力发动了「高平陵之变」,在此事变中曹爽三族惨遭杀害。晋书˙宣帝纪「支党皆夷及三族,男女无少长,姑姊妹之适人者,皆杀之。」於是司马氏「诛夷名族、宠树同己」在广大文士中已留下一片阴影。由於此次的杀戮过多、打击太大,天下名士顿时大减残留下来的也纷纷逃离、观望当时出进仕图的山涛、阮籍、嵇康相继退隐山林。因此竹林七贤的出现可以说是当时较正直的文士为了避免卷近两派争夺战的旋涡而采取的权宜之计。

后来经过多年的厮杀司马氏取得胜利建立晋朝,在此同时竹林七贤也恰好产生了分化,山涛、王戎积极出仕并成为司马氏集团的重要部臣,嵇康始终采取不合作的态度,最后被师马氏迁入吕安冤案而诛杀,阮籍、向秀在不得已之下也先后做晋朝的官。刘伶、阮咸因为其重要性远比其他人来得低,所以他们在酒中过著一样的日子。

虽然说魏晋南北朝时代是中国史上政治极为不安定的时代,但许多思想文学的花朵在此时却是绽放最美丽的时候,传统的中国政治体系不仅在政治上面实施中央集权统治而且在思想方面也要统治,因此在一般所谓政治修明的时代也是人民的思想最受束缚的时候。

在建安到晋初的几十年里,无数的战争及篡弑,人民的生活无可依靠,传统的思想-儒家名教思想-已经无法给人民任何慰藉,更可怕的是在位者更利用名教来杀害文人。而老庄的哲学主张和正合於人民厌倦战争的心理,於是乎老庄思想便开始兴盛起来。

在名教儒家和老庄玄学的交流过程里,是从一开始的极度偏向自然而毁害名教到后来利用老庄玄学去调和名教。

所谓名教不光只是只有儒家学术思想而言,他所包含的层面是相当广的,中国从春秋以后,儒家的思想深入民间,到了汉朝独尊儒术,儒家思想变的不再单纯,政治家为了维持政治上的安定结合儒家思想所谓的五伦思想及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观念,而形成一套管制人民的制度,这种统治方式在汉朝达置高峰,任官的标准也变成在於评断个人的德性操守,这种方式在政治修明的时候可以发挥相当强大的作用,知识分子也容易教习惯此制度,但一旦时间久了弊习就会逐渐产生,再加上不幸朝政小人当道,这种名教制度反而成为束缚士人的一种方法。

於是乎在魏晋交替的时代,不少文人即公然反对此一虚伪的礼教措施,最著名的就是「竹林七贤」。东汉末年由於朝政腐败,一群士大夫放言高论批评时政得失,当时的人将这种行为叫做清议,然而这种清议遭受到宦官的干涉因而杀害了不计其数的读书人是谓「党锢之祸」,於是乎许多士大夫不少人便心灰意冷,对儒学开始失望而后的思想学术上的变动更为剧烈。

曹丕篡汉,司马炎篡魏,许多残酷不人道的事情不断的发生,也因此有许多魏晋的名士像孔融、祢衡、杨修、何晏都是被害死的,许多士人都认为无法匡时济世,只有诈聋扮哑、寄情酒色、相聚谈玄还可以避灾祸由是谈玄之风日盛。魏晋时代是玄学发展极为盛行的时代也因此名教儒学与老庄玄学相互激荡交流,不少有文人更是两方面都经研,西汉末年的扬雄注「太玄经」他以儒家思想折衷於儒家,目的在脱离董仲舒灾易学的,谬论而另建儒道合流的玄学思想就是一个显例。

参考资料:

<<资治通鉴>>

回答者:装疯卖傻的小孩 - 助理 三级 8-2 14:38

--------------------------------------------------------------------------------

"竹林七贤"指的是晋代七位名士:阮籍、嵇康、山涛、刘伶、阮咸、向秀和王戎。他们放旷不羁,常于竹林下,酣歌纵酒。其中最为著名的酒徒是刘伶。刘伶自谓:“天生刘伶,以酒为名,一饮一斛,五斗解酲”;<<酒谱>>讲述刘伶经常随身带着一个酒壶,乘着鹿车,一边走,一边饮酒,一人带着掘挖工具紧随车后,什么时候死了,就地埋之。阮咸饮酒更是不顾廉耻,他每次与宗人共饮,总是以大盆盛酒,不用酒杯,也不用勺酒具,大家围坐在酒盆四周用手捧酒喝。猪群来饮酒,不但不赶,阮咸还凑上去猪一齐饮酒。刘伶曾写下<<酒德颂>>一首,大意是: 自己行无踪,居无室,幕天席地,纵意所如,不管是停下来还是行走,随时都提着酒杯饮酒,惟酒是务,焉知其余。其它人怎么说,自己一点都不在意。别人越要评说,自己反而更加要饮酒,喝醇了就睡,酲过来也是恍恍惚惚的,于无声处,就是一个惊雷打下来,也听不见,面对泰山视而不见,不知天气冷热,也不知世间利欲感情。刘伶的这首诗,充分反映了晋代时期文人的心态,即由于社会动荡不安,长期处于分裂状态,统治者对一些文人的政治迫害,使文人不得不借酒浇愁,或以酒避祸,以酒后狂言发泄对时政的不满。另据史料记载,魏文帝司马昭欲为其子求婚于阮籍之女,阮籍借醉60天,使司马昭没有机会开口,逐作罢。这些事在当时颇具有代表性,对后世影响也非常大。

竹林七贤的简介

竹林七贤指的是三国时期曹魏正始年间(240-249),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七人,先有七贤之称。因常在当时的山阳县(今博爱一带)竹林之下,喝酒、纵歌,肆意酣畅,世谓七贤,后与地名竹林合称。

对此王晓毅先生在《竹林七贤考》(《历史研究》,2001年第5期)一文中,通过检索佛教经典《大正藏》的相关译名,认为“竹林”系东晋士人附会佛教经典的观点值得商榷。韩格平先生在《竹林七贤名义考辨》(《文学遗产》,2003年第2期)一文中也认为,“竹林七贤”的命名与僧徒解经的格义是完全不同的事物,“格义”之说不足为信③卫绍生在《竹林七贤若干问题考辨》(《中州学刊》,1999年第5期)一文中认为,“竹林”应该在七贤的中心人物嵇康的寓居地山阳县。对“竹林”进行实地考证的学者大都不出以上二说,但尚存疑虑,并未真正地解决问题。竹林七贤的作品基本上继承了建安文学的精神,但由于当时的血腥统治,作家不能直抒胸臆,所以不得不采用比兴、象征、神话等手法,隐晦曲折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他们一直受人们敬重。

嵇康

阮籍

山涛

王戎

刘玲

向秀

阮咸

“竹林七贤”是魏晋时代的七位名士,他们为什么单与“竹林”有缘?

魏正始年间,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阮咸七人,后世称为“竹林七贤”。

七个人是怎么聚到一起的?

汉末魏晋时期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的时代。魏帝曹睿死后,朝廷危机重重,司马氏集团和曹氏集团夺皇位的争斗已暗中涌动。

七位名士为了躲避这场迟早都会到来的腥风血雨,常常聚集在一起开怀畅饮、放歌长啸、抚琴赋诗、谈玄论道,他们的生活看似过得潇洒飘逸,实则是以这样的方式来抗议当时黑暗的政治。他们的作品主要以揭露和讽刺司马朝廷的虚伪为主。

“竹林七贤”的名字是怎么来的呢?

西晋后期开始有了“竹林七贤”之说,但这一称谓在西晋时期并没有得到广泛流传。到了东晋,“竹林七贤”之称才广为流行。

东晋史学家孙盛在《魏氏春秋》中说:嵇康与阮籍、山涛、向秀等很友好,常共游于竹林,号为七贤。

现代学者陈寅恪却认为,“竹林七贤”是先有“七贤”而后有“竹林”,东晋之初,因印度佛教的传入,人们便取古印度佛教著名寺院“竹林精舍”中的“竹林”之名,加于“七贤”之上即成为“竹林七贤”。

但更多研究者认为,竹林七贤相聚于山阳,与山阳的地理特点和竹林的象征意义不无关系。竹子寒风中不变终身气节,其品质可与君子相比,是“岁寒三友”松、竹、梅之一。

嵇康在其隐居地种植了竹林,这是他出于对竹子象征意义的认同。阮籍等人与嵇康畅游于竹林,说明他们对竹林象征意义也是心有灵犀的。

总结:

“竹林七贤”的人生态度和处世方式,曾经令许多人不满。批评者有之,指责者有之,攻击者亦有之,但竹林名士风流却愈煽愈炽,流及百代之后,并逐渐演化成为一个时代的文化符号,只要一提及魏晋,人们就会很自然地想起“竹林七贤”,想起他们的人生态度和处世方式,想起那个时代的名士风流。

为什么会出现竹林七贤?

“竹林七贤”指的是三国魏正始年间,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七人,因常在当时的山阳县(今修武一带)竹林之下,喝酒、纵歌、作诗文、清谈,肆意酣畅,世人谓之“七贤”。

这七个人有一个共同的宣言就是:非汤武而薄周孔,越名教而任自然。什么意思呢?就是说要贬低商汤、周武王、周公旦、孔子等圣贤的偶像地位,超越俗世礼教的束缚,放任性情,让人的本性回归自然。这与当时司马氏集团的三观是相反的。所以言论本身就带有危险因素。在具体倾向上,他们七个人又有所不同,山涛、王戎事奉老庄而杂以儒术,向秀则主张名教与自然合一。由于他们七人在文学上的地位,使得他们的标新立异成为当时的一种风尚,惹得西晋人人都爱清谈、扯淡、装逼!下面我们看看他们七人的简历:

一、嵇康,字叔夜,安徽宿州市人。爱玩文学、音乐,尤其是《广陵散》弹得溜。嵇康是魏宗室的女婿,娶得是曹操曾孙女长乐公主。他任过中散大夫,世称嵇中散。

户口簿

父亲:嵇昭,字子远,官至治书侍御史。

兄长:嵇喜,历任太仆、扬州刺史、宗正等职。

配偶:曹氏,封长乐亭主,沛穆王曹林孙女、曹操曾孙女。

儿子:嵇绍,字延祖。官至侍中,封弋阳子。在八王之乱中为保护晋惠帝而遇害,追赠弋阳侯、太尉,谥号“忠穆”。

嵇康崇尚老庄,讲求养生服食之道,可以半个月不洗脸、不洗澡。司马氏集团董事长司马昭欲礼聘他为幕府属官,他就跑到河东郡躲避。司隶校尉钟会对他很是敬仰,盛礼前去拜访他,他当时正在柳树下打铁,没有理钟会,钟会转身准备走时,他才开口说话:“听见什么而来?看见什么而去?”钟会道:“听到所听到的而来,看到所看到的而去”。从此对他暗怀怨恨。他的朋友山涛去司马氏集团公司当了吏部尚书,曾劝他出去做官,他就写了一封《与山巨源绝交书》,加以拒绝。这逼装得简直到了极点!后来,他的好友吕安、吕巽两兄弟因一场官司把他卷进去了,结果他就因此挂了。起因是吕安的兄长吕巽见吕安的妻子徐氏貌美,便让其妻把徐氏灌醉,然后把徐氏上了。吕安愤恨之下,欲状告吕巽。嵇康与吕巽、吕安兄弟均有交往,故劝吕安不要揭发家丑,以保全门第清誉。但吕巽太坏,害怕吕安报复,于是先发制人,反而诬告吕安不孝,使得吕安被官府收捕。嵇康非常愤怒,出面为吕安作证,因而触怒了司马昭。此时,钟会趁机向司马昭进言,陷害嵇康。司马昭一怒之下,下令宰了嵇康与吕安。挂之前嵇康还玩了一把音乐,弹了一首《广陵散》,并将自己的儿子抚养问题托付给了山涛。他对他儿子说:“有你巨源叔叔在,你就不会成为孤儿!”山巨源果然没有辜负嵇康的重托,一直把嵇绍养大成才,供上了大学,还当了官。

个人作品

散文:《与山巨源绝交书》、《与吕长悌绝交书》

赋:《琴赋》、《酒赋》、《蚕赋》、《怀香赋》

论:《养生论》、《释私论》、《管蔡论》、《明胆论》、《声无哀乐论》、《答难养生论》、《难自然好学论》、《难宅无吉凶摄生论》、《答解宅无吉凶摄生论》

琴曲:《风入松》、《长清》、《短清》、《长侧》、《短侧》

其他:《琴赞》、《灯铭》、《卜疑》、《家诫》、《太师箴》、《圣贤高士传赞》、《春秋左氏传音》

诗:《杂诗》一首、《幽愤诗》一首、《酒会诗》七首、《叙志诗》二首、《游仙诗》一首、《六言诗》十首、《答二郭诗》三首、《与阮德如诗》一首、《重作四言诗》七首、《思亲诗》一首、《赠兄喜秀才入军诗》十九首。

二、阮籍,字嗣宗。河南人。曾任步兵校尉,世称阮步兵。崇奉老庄之学,政治上则采取谨慎避祸的态度。司马昭为了拉拢阮籍,就想和阮籍结为亲家,这货为了躲避这门亲事天天喝酒,每天都是酩酊大醉,不醒人事,一连两个月如此,提亲的人根本没机会开口,最后司马昭就说算了。

一次,他嫂子要回娘家,阮籍不仅为嫂子饯行,还特地送她上路。面对旁人的闲话、非议,阮籍说:“礼法难道是为我辈设的吗?”

阮籍喜欢喝烈酒,如果那时有“伏特加”最好不过了。喝完酒之后就是弹琴玩音乐,再之后就喊麦,那时没有麦,反正就是长啸。这货总体来说比嵇康要聪明些,知道先保住性命再装逼才有意义。

户口簿

父亲:阮瑀,建安七子之一。

儿子:阮浑

侄子:阮咸

个人作品

诗:《咏怀古诗八十二首》

散文:《大人先生传》、《通老论》、《达庄论》、《通易论》等

赋:《清思赋》、《首阳山赋》、《鸠赋》、《猕猴赋》等

三、山涛,字巨源。河南武陟人。性好老庄之说,与嵇康、阮籍一见如故,交游甚深。山涛是七人中最识时务的一个人了,有能力,识时务,官至司徒,以七十四得以善终。所以不好喷!

户口簿

父亲:山曜,官至宛句令。

配偶:韩氏

儿子:

山该,字伯伦,袭父爵,仕至并州刺史、太子左率卫,卒赠长水校尉。

山淳,字子玄,不仕。

山允,字叔真,有才智,官至奉车都尉。

山谟,字季长,明惠有才智,官至司空掾属。

山简,字季伦,性温雅,有父风。官至征南将军、都督荆、湘、交、广四州诸军事、假节,后加督宁、益军事,卒赠征南大将军、仪同三司。

个人作品

有文集十卷,《全晋文》录入五卷,《为子淳尤辞召见表》、《表谢久不摄职》、《表乞骸骨》、《上疏告退》、《启事》、《答诏问郄诜事》等。

《淳化阁帖》收录有其书法作品《侍中帖》八行法帖。

四、向秀,字子期,河南武陟人。从小好读书,与嵇康、吕安等人相善,隐居不仕。此人不怎么喝酒,喜欢谈老庄之学。嵇康、吕安被司马昭宰后,向秀应本郡的郡上计到洛阳,受到司马昭的亲切接见,后官至黄门侍郎、散骑常侍。

户口簿:不详

个人作品

作过庄子注解,另有作品《思旧赋》、《难嵇叔夜养生论》。

五、刘伶,字伯伦,安徽淮北人。这货长相最丑,身高不到1米5,跟武大郎差不多,嗜酒如命,被称为“醉侯”,常常坐着鹿车,带一壶酒,使人扛着锹跟着,说:“如果我醉死了就把我埋了。”好老庄之学,追求自由逍遥、无为而治。曾在建威将军王戎幕府下任参军,因无所作为而被炒了鱿鱼。有一次他跟人打架,他见打不赢,就缓缓说道:“我瘦得像鸡肋一样,不能让你的拳头打得很舒服。”那人一笑就不打了。

户口簿:不详

个人作品

《北芒客舍》和《酒德颂》。

六、王戎,字濬冲,山东临沂白沙埠镇诸葛村人。最初袭父爵贞陵亭侯,被司马昭辟为掾属。累官至豫州刺史、建威将军。七人中就数这货最为吝啬、最为精明的了。

小时候,他与同伴在路边玩耍,见道旁有结满李子的李树,其他人争相去摘,只有王戎不动声色,别人问他为何如此,他说:“树在道旁而多果实,果实必定是苦的。”验证之后,果然如此。

这货早年在荆州刺史任上就曾私派部下修建园宅,结果被免官,后来出钱赎回。据说他经常与他老婆手执象牙筹计算财产,日夜不辍。

传说他家中有棵很好的李子树,他准备拿李子去卖,又怕别人得到种子,于是就事先把李子的果核钻破,让你种不了。你看他有多讨厌!像二手中介一样。

户口簿

祖父:王雄

父亲:王浑

从弟:王愔、王衍、王澄

长子:王万,一作王绥,有美名,肥胖,十九岁卒。

次子:王兴,庶出,戎所不齿,以从弟阳平太守愔子为嗣。

女儿:王氏,裴頠之妻

个人作品:不详

七、阮咸,字仲容,河南开封南人。阮籍之侄。爱玩音乐。爱喝酒,喝酒时围着大缸喝,有一次一群猪上来和他一起喝酒,他也不以为怪。这货喝酒后有裸露癖。

户口簿

祖父:阮瑀,曹魏时期任丞相仓曹掾属,“建安七子"之一

父:阮熙,曹魏时任武都太守

叔父:阮籍

阮瞻,西晋时期任太子舍人

阮孚,东晋时期赐爵南安县侯,任吏部尚书,“兖州八伯"之一

个人作品

存世的作品只有《律议》和《与姑书》

正始名士嗑药,竹林名士饮酒,是魏末晋初名士的派头。这七个人中嵇康这货不单饮酒,而且还嗑药。他嗑的什么药呢?是一种名叫“五石散”的药。“五石散”是一种毒药,是由石钟乳、石硫黄、白石英、紫石英、赤石脂组成。吃了就会重金属中毒。“五石散”嗑了后有一种脱胎换骨的感觉,就相当于现代摇头丸之类的功效。这药是从何晏吃开头的。何晏是清谈和嗑药的祖师爷。吃这药非常麻烦,穷人不能吃,因为一不小心,就会毒死。先吃下去的时候,倒不怎样的,后来药效出来后,名叫“散发”;如果没有“散发”,就要坏事。因此吃了之后不能休息,非走路不可,因走路才能“散发”,所以走路名曰“行散”。比方我们看六朝人的诗有云:“至城东行散”,就是形容的这个动作。后来做诗的人不知其故,以为“行散”是步行之意,所以不服药也以“行散”二字入诗。

走了之后,全身发烧,发烧之后又发冷。普通发冷宜多穿衣,吃热的东西。但吃药后的发冷刚刚要相反:就少穿衣服,吃冷食,以冷水浇身。倘穿衣多而食热物,就非挂不可。因此五石散又名寒食散。只有一样东西不必冷吃,就是酒。吃了药之后,要饮热酒。又因为皮肉发烧的缘故,不能穿窄衣,要穿宽大的衣服,防止皮肤被擦伤。现在人以为晋人轻裘缓带、宽衣,是人们高逸的表现,其实不知道是他们吃药的缘故。还有,吃药之后穿鞋也不方便。因为皮肤易破,不能穿新衣服而宜于穿旧的,衣服也不能常洗。衣服不洗,穿久了便多虱子,所以在当时“扪虱而谈”竟是一种雅事。

魏晋时期的“竹林七贤”分别是那七个人?

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七人。

1、嵇康

嵇(jī)康(224年-263年 ,一作223年-262年),字叔夜。谯国铚县(今安徽省濉溪县)人。三国时期曹魏思想家、音乐家、文学家。

嵇康幼年聪颖,博览群书,广习诸艺,又喜爱老庄学说。身长七尺八寸,容止出众。后娶魏武帝曹操曾孙女长乐亭主为妻,拜郎中,调中散大夫,世称“嵇中散”。

嵇康与阮籍等竹林名士共倡玄学新风,主张“越名教而任自然”、“审贵贱而通物情” ,为“竹林七贤”的精神领袖,袁宏称其为“竹林名士”之一。

他的事迹与遭遇对于后世的时代风气与价值取向有着巨大影响。嵇康工诗善文,其作品风格清峻。他注重养生,曾著《养生论》。有《嵇康集》传世。

2、阮籍

阮籍(210年—263年),三国时期魏国诗人。字嗣宗。陈留尉氏(今河南开封)人。竹林七贤之一。曾任步兵校尉,世称阮步兵。崇奉老庄之学,政治上则采取谨慎避祸的态度。

景元四年(263)十月,司马昭被晋封位晋公,位相国,加九锡,这是司马昭正式实施其篡权的重要一步。

按照例行公事,由曹魏傀儡皇帝曹奂下诏加封晋爵,司马氏谦让一番,然后再由公卿大臣"劝进",当时阮籍担任步兵校尉之职,也被受命执笔,但阮籍依旧喝酒,等到使者来催稿时,阮籍只好带酒拟稿塞责。

阮籍死于景元四年(263)冬,也就是在他写了《劝进表》之后的一二个月,享年五十四岁。

3、山涛

山涛(205年-283年3月3日),字巨源。河内郡怀县(今河南武陟西)人。 三国至西晋时期名士、政治家,“竹林七贤”之一。

山涛早年孤贫,喜好老庄学说,与嵇康、阮籍等交游。四十岁时,才任郡主簿。大将军司马师执政时,山涛被举为秀才,累迁尚书吏部郎。西晋建立后,升任大鸿胪。

历任侍中、吏部尚书、太子少傅、左仆射等职,封新沓伯。他每选用官吏,皆先秉承晋武帝意旨,且亲作评论,时人称之为“山公启事”。曾多次以老病辞官,皆不准。

太康三年(282年),升为司徒,以老病归家。次年去世,年七十九,谥号“康”。有文集十卷,已亡佚,今有辑本。袁宏在《名士传》中称山涛等七人为“竹林名士”。

山涛前后选举百官,都能选贤用能。在武帝下诏罢除天下兵役时,他认为不应该废除州郡武备,后来天下混乱,州郡无力镇压,果如其所言。

4、向秀

向秀(约227年-272年),字子期,河内怀(今河南武陟)人。竹林七贤之一。向秀雅好读书,与嵇康、吕安等人相善,隐居不仕。

景元四年(263年)嵇康、吕安被司马昭害死后,向秀应本郡的郡上计到洛阳,受司马昭接见,后官至黄门侍郎、散骑常侍。泰始八年(272年)去世。

向秀早年淡于仕途,有隐居之志。嵇康被司马昭杀害后,为避祸计 ,不得已顺应朝廷威逼拉拢而出仕,先后任黄门侍郎、散骑常侍等职,但“在朝不任职,容迹而已”,选择了只做官不做事,消极无为。

向秀喜谈老庄之学,曾注《庄子》,被赞为“妙析奇致,大畅玄风(《世说新语·文学》)”,惜注未成便过世,郭象承其《庄子注》余绪,完成了对庄子的注释。另有作品《思旧赋》、《难嵇叔夜养生论》。

5、刘伶

刘伶(生卒年不详),字伯伦,沛国(今安徽淮北)人,魏晋时期名士,与阮籍、嵇康、山涛、向秀、王戎和阮咸并称为“竹林七贤” 。

刘伶嗜酒不羁,被称为“醉侯”,好老庄之学,追求自由逍遥、无为而治。曾在建威将军王戎幕府下任参军,因无所作为而罢官。泰始二(266)年朝廷征召刘伶再次入朝为官,被刘伶拒绝。

刘伶现今存世的作品只有《酒德颂》和《北芒客舍》。其作品生动的反映了魏晋名士崇尚玄虚、消极颓废的心态,也表现出对“名教”礼法的蔑视及对自然的向往,后世以刘伶为蔑视礼法、纵酒避世的典型。

6、王戎

王戎(234年-305年7月11日),字濬冲。琅玡临沂(今山东临沂白沙埠镇诸葛村)人。三国至西晋时期名士、官员,“竹林七贤”之一。

王戎出身琅玡王氏。长于清谈,以精辟的品评与识鉴而著称。最初袭父爵贞陵亭侯,被司马昭辟为掾属。累官豫州刺史、建威将军。后参与晋灭吴之战,吴国平定后,因功进封安丰县侯。

在荆州拉拢士人,颇有成效。又被征召为侍中,迁任光禄勋。历任吏部尚书、太子太傅、中书令、尚书左仆射等职,并领吏部事务。

元康七年(296年),升任司徒。王戎认为天下将乱,于是不理世事,以山水游玩为乐。司马伦杀张华等,王戎因是裴頠的岳丈而被免。又起用为尚书令,再迁司徒。

张方劫持惠帝入长安后,王戎逃奔陕县。永兴二年(305年),王戎去世,年七十二,谥号“元”。

7、阮咸

阮咸(生卒年不详)字仲容,陈留尉氏(今河南开封尉氏)人。 魏晋时期名士,文学家。阮籍之侄,与阮籍并称为“大小阮”;又与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并称为“竹林七贤”。

阮咸在仕途上并不得意,任散骑侍郎时,山涛推举阮咸主持选举,晋武帝认为阮咸好酒虚浮,于是不用他。因质疑荀勖的音律而遭到其记恨,贬为始平太守。后无疾而终,享年56岁。

阮咸精通音律,善弹琵琶,时号“妙达八音”,有“神解”之誉 。存世的作品有《律议》、《与姑书》。“阮咸”这一乐器也是因其得名。

百度百科——竹林七贤

竹林七贤是指哪七个人是哪个朝代?

竹林七贤指的是魏晋之际的一个名士集团,他们是嵇康、阮籍、阮成、山涛、向秀、王戎、刘伶这七位名士,他们曾经在嵇康山阳(今河南修武县)别墅的竹林里聚会,由此得名。嵇康是聚会的东道主,也是这个小团体的核心。

竹林七贤的作品基本上继承了建安文学的精神,但由于当时的血腥统治,作家不能直抒胸臆,所以不得不采用比兴、象征、神话等手法,隐晦曲折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他们一直受人们敬重。

释义

嵇康等七人相与友善,常一起游于竹林之下,肆意欢宴。后遂用“竹林宴、竹林欢、竹林游、竹林会、竹林兴、竹林狂、竹林笑傲”等指放任不羁的饮宴游乐,或借指莫逆的友情;以“七贤”比喻不同流俗的文人。

在“竹林七贤”中以山涛年事最长,且“竹林七贤”中的嵇康、阮籍都是山涛发现的,而向秀也是由山涛发现并介绍给嵇康和阮籍认识,因此,山涛是竹林之游实际的组织者和人事核心。

好了,今天关于“竹林七贤是指哪七个人 具体由来介绍”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通过我的介绍对“竹林七贤是指哪七个人 具体由来介绍”有更全面、深入的认识,并且能够在今后的实践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

【版权声明】

本页面文章竹林七贤是指哪七个人 具体由来介绍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用户本人,并不代表新高三网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包括不限于图片和视频等),请邮件至37918493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