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江南十套高考仿真卷语文答案九 安徽省百校论坛2011届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答案

安徽江南十校2014届新高三摸底联考语文试题 第Ⅰ卷(阅读题 共66分) 一、(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新批评的“反讽”范畴 新批评发轫于20...接下来由新高三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安徽高考语文答案相关详细内容,我们一起来分享吧。

好的,现在我来为大家谈一谈安徽高考语文答案的问题,希望我的回答能够解答大家的疑惑。关于安徽高考语文答案的话题,我们开始说说吧。

2014年江南十套高考仿真卷语文答案九

安徽江南十校2014届新高三摸底联考语文试题

第Ⅰ卷(阅读题 共66分) 一、(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新批评的“反讽”范畴

新批评发轫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四五十年代风行于美国学院,六十年代走向消亡。新批评的阅读聚焦在文本上,他们提出了所谓“细读”,即彻底地、深入地阅读。限定在文本以内,又要深入,当然难度极大。文本,尤其是经典诗歌文本,是水乳交融的,有机统一的,阅读如果停留在表层,就只能重复读者一望而知的信息。他们把追求的目标,说成是在文本内部,其实是在文本以下。当然文本以下,信息是多元的,他们又自己设定了一个禁区,那就是不能涉及情感。这样一来能供他们施展工夫的,就只有语言了。

难得的是,他们在词语的前台看到存在于语言背后的冲突。诗歌语言与科学词语不同,科学语言是严密的,有着字典语言的确定性,而诗歌语言的生命来自诗人随机赋予的文本意涵。这样,显在的文本意涵就与潜在的字典语义有了反差。新批评的干将布鲁克斯分析华兹华斯描写夜晚的十四行诗:“甜美的夜晚,安然,随意/这神圣的时刻静如处女/屏息膜拜……”他说:“甜美、安然、随意、神圣、静、屏息,这些词的并置并不奇特,但请注意?屏息?这个形容词暗示了巨大的激越。可是,夜不但寂静而且安详。”他的意思是,激越和静寂、安然,隐含着冲突,他把这叫做“悖论”,并概括为诗歌核心规律:“诗人表达真理只能依靠悖论。”就是说,这不仅仅是词语的个别现象,而且是诗歌的普遍方法。布鲁克斯引用华兹华斯的话说,他总是把平常的现象,写得不平常,这是诗歌之所以成为诗歌的根本原因。悖论的修辞模式,他们叫做“反讽”。

究竟什么样的结构才是反讽结构呢?新批评理论家退特提出,诗歌语言中有两个经常起作用的因素:外延和内涵。在形式逻辑中,外延适合某一词的一切对象,而内涵则是指这一词的属性的总和。新批评把外延用来指称词的词典意义,把内涵理解为文本的暗示意义或者感情色彩。二者之间构成了反差,诗歌艺术感人的奥妙尽在其中。如丁尼生《无端的泪》中的头一节:“泪啊,无端的泪,我不知道它为了什么/泪啊,它来自神圣的绝望的深渊。”这里的“无端的”和眼泪不言而喻的隐含着冲突,接着说它来自“绝望的深渊”。一方面说没来由的,另一方面又说因为绝望,这是不相容的,这里就有反讽。下面又说,这是“神釜的”,和“绝望的深渊的冲突就强化了。常规意蕴和文本意涵之间冲突,就成为反讽。诗意就在外延和内涵意蕴的反差之中。这就难怪他们要说“内涵越多越好”了。集中阐释内涵多样的是燕卜荪的“朦胧”。但是,燕卜荪承认无法给“朦胧”作出一个准确的定义,他只是感到朦胧“可以是一个词代表几种事物的意图,可以是一种这种东西或那种东西或两者同时被意指的可能性”。不过,燕卜荪认为这样的定义可能“过分含糊”。故从严格的学术意义来说,燕卜荪还不能说是新批评的代表。

但是,不管他们的差别如何,他们都表现出一种共同的追求,那就是把诗歌感染力归结为修辞结构的胜利。总的来说,新批评的理论代表布鲁克斯对反讽和悖论的分析十分粗糙。他把一切与平常观感相异的文本,都说成是反讽,是十分牵强的。其实反讽本来就是反语,字面意义和实际内涵相反。但与平常观感相异的抒写,并不一定是相反的,有时是错位的,有时是不同类别的。

(选自孙绍振《美国新批评“细读”批判》,有删改)

1.下列关于“新批评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新批评出现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四五十年代盛于美国学院,六十年代走向消亡。 B.新批评理论追求诗歌分析要关注情感,把修辞结构的分析作为其重要的研究方法。 C.新批评的阅读限定在文本以内,他们提出了所谓“细读”即彻底地、深入地阅读。 D.在新批评理论发展过程中,燕卜荪由于其理论含糊,所以不能算是新批评的代表。 2.下列对“诗人表达真理只能依靠悖论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布鲁克斯分析华兹华斯十四行诗中隐含冲突的现象,总结出“悖论”是诗歌创作的核心规律。 B.华兹华斯主张“把平常的现象写得不平常”,认为诗歌之所以成为诗歌的根本原因在于“悖论”。 C.退特认为诗歌语言的外延和内涵之间存在矛盾,构成反差,诗歌艺术感人的奥妙尽在其中。 D.燕卜荪的“朦胧”说,虽然没有给出准确的定义,但对阐释内涵的多样性提供很好的参照。 3.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新批评理论是一种只关注文本表层的阅读理论,读者在这种理论的关照下,解读文本会变得更加简单明了。 B.丁尼生《无端的泪》中,常规意蕴和文本意涵之间的冲突,成为反讽,再一次证明了“内涵越多越好”的观点。

C.退特把外延用来指称词的词典意义,把内涵理解为文本的暗示意义或感情色彩,很好的阐释了“反讽结构”。 D.虽然新批评理论有其独特的理论创造,但作者认为其理论是十分粗糙的,不足以成为我们分析诗歌的理论依据。

二、(3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初,魏人范雎从中大夫须贾使于齐,齐襄王闻其辩口,私赐之金及牛、酒。须贾以为雎以国阴事告齐也,归而告其相魏齐。魏齐怒,笞击范雎,折胁,折齿。雎佯死,卷以箦,置厕中,使客醉者更溺之,以惩后,令无妄言者。范雎谓守者日:“能出我,我必有厚谢。”守者乃请弃箦中死人。魏齐醉,曰:“可矣。”范雎得出。魏齐悔,复召求之。魏人郑安平遂操范雎亡匿,更姓名曰张禄。

秦谒者王稽使于魏,范雎夜见王稽。稽潜载与俱归,荐之于王,王见之于离宫。雎佯为不知永巷而入其中,王来而宦者怒逐之,曰:“王至。”范雎谬曰:“秦安得王!秦独有太后、穰侯耳!”王微闻其言,乃屏左右,跽而请曰:“先生何以幸教寡人?”对曰:“唯唯。”如是者三。王曰:“先生卒不幸教寡人邪?”范雎曰:“非敢然也!臣,羁旅之臣也,交疏于王,而所愿陈者皆匡君之事,处人骨肉之间,愿效愚忠而未知王之心也,此所以王三问而不敢对者也。臣知今日言之于前,明日伏诛于后,然臣不敢避也。且死者,人之所必不免也,苟可以少有补于秦而死,此臣之所大愿也。独恐臣死之后,天下杜口裹足,莫肯乡秦耳!”王跽曰:“先生,是何言也!今者寡人得见先生,是天以寡人溷先生而存先王之宗庙也。事无大小,上及太后,下至大臣,愿先生悉以教寡人,无疑寡人也!”范雎拜,王亦拜。范雎曰:“以秦国之大,士卒之勇,以治诸侯,譬若走韩卢而博蹇兔也。而闭关十五年,不敢窥兵于山东者,是穰侯为秦谋不忠,而大王之计亦有所失也。”王跽曰:“寡人愿闻失计!”然左右多窃听者,范雎未敢言内,先言外事,以观王之府仰。因进曰:“夫穰侯越韩、魏而攻齐刚、寿,非计也。齐闵王南攻楚,破军杀将,再辟地千里,而齐尺寸之地无得焉者,岂不欲得地哉?形势不能有也。诸侯见齐之罢敝,起兵而伐齐,大破之,齐几于亡,以其伐楚而肥韩、魏也。今王不如远交而近攻,得寸则王之寸也,得尺亦王之尺也。今夫韩、魏,中国之处而天下之枢也。王若欲霸,必亲中国以为天下枢,以威楚、赵,楚强则附赵,赵强则附楚,楚、赵皆附,齐必惧矣,齐附则韩、魏因可虏也。”王曰:“善。”乃以范雎为客卿,与谋兵事。

(节选《资治通鉴》)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起兵而伐齐 伐:讨伐 B.稽潜载与俱归,荐之于王 潜:私下

C.所愿陈者皆匡君之事 匡:纠正,矫正 D.必亲中国以为天下枢 亲:亲切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 A.私赐之金及牛、酒 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B.此臣之所大愿也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C.臣,羁旅之臣也,交疏于王 燕王欲结于君

D.以其伐楚而肥韩、魏也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范雎因为接收齐襄王的赏赐被人告发而被魏齐打断肋骨和牙齿,他装死并买通看守人而得以逃脱。后来魏齐对毒打范雎感到十分后悔。

B.范雎深夜拜见出使魏国的王稽,王稽把他带到了秦国,秦王在离宫召见范雎。而范雎却以十分无礼的姿态面见了秦王,秦王并未生气。

C.秦王多次跪请范雎赐教,表现出求贤若渴的诚意,最终打消了范雎的顾虑,范雎为秦王分析了秦国发展方略的失误,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D.范雎以齐国攻打楚国而使好处落到韩、魏两国手中为反面教材,劝说秦王采取远交近攻的策略,并根据形势,各个击破,以取得霸权。

7.将原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须贾以为雎以国阴事告齐也,归而告其相魏齐。(5分) (2)独恐臣死之后,天下杜口裹足,莫肯乡秦耳。(5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8分)

望海楼①

米 芾

云间铁瓮②近青天,缥缈飞楼百尺连。 三峡江声流笔底,六朝帆影落樽前。

几番画角催红日,无事沧州③起白烟。 忽忆赏心何处是?春风秋月两茫然。

[注]①望海楼:宋时在镇江城内。②铁瓮:镇江古有“铁瓮城”之称口③沧州:滨水的地方。 8.结合诗句,分析首联表现了望海楼怎样的特点?(4分)

9.这首诗的颈联多角度对比写景,请具体结合诗歌说明。(4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共6分)

(1)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范仲淹《岳阳楼记》) (2)元嘉草草,封狼居胥, 。 (辛弃疾《永遇乐》) (3) ,凝绝不通声暂歇。 (白居易《琵琶行》) (4)临帝子之长洲, 。 (王勃《滕王阁序》) (5)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 (王羲之《兰亭集序》) (6)青冥浩荡不见底, 。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三、(2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反笔舐犊 顾 城

她在车窗上用手指画了一下,就不禁笑了,果然有层薄尘。她一笔一笔画下去,敲着让他看。深秋的刮风天,两道车窗都关得严严的。

“票在上衣口袋里”“吃东西”“晚上冷”“中途别下车”“常喝水”——下边写满了,就踮起脚,使劲儿地写在上边:“第一次出门,请帮助!”她点着字,指着他,再向坐在他两边的人做手势,表情幅度很大,无声地说着,也不管那些瞄她一眼的人古怪的神情。终于列车即将启动,她焦急起来,在自己左胸前画方块,挤在边角写:“地址”,他明白这是第好多次地告诉他地址在他的左上口袋里。他点头,她还不依,要他拿出来给她看,他拿出展开,又让她清楚地看着他平整地放了回去。火车启动了,她的手臂举得高得惊人,写“回来”,“来”的最后一笔,一下拉长了。

他看着她快步走起来,在棕色的人群里,她花白的头发微微起伏。 站台一晃就过去了,他知道她会站在尽头,任凭黄昏到来。

几道灰墙过去,依旧灿烂的阳光就洒到了大片的田野上;火车里“洪湖水,浪打浪”的歌声陡然响起,让他冷不丁感到了一种锐利。这是他小时候老唱的歌,因为家里的唱片老唱,妈妈也老唱。妈妈乌黑的头发闪亮,穿白色的连衣裙,把他托起又放下,她喜欢这支歌。后来“文革”了,不时地他还听她哼起。

他跟着妈妈过过很多种生活,火车、卡车、牛车,连手推独轮车都坐过,吱吱嘎嘎的独轮车是妈妈推的,堤坝、田埂都走过。有妈妈在,就没有苦。

现在歌儿“解放”了,却是再没有听妈妈唱过了。

这次出行很奇怪,他订了一张票就忘了,吃饭时敲门声“咚咚”响,问票到底要还是不要,莫不是嫌贵?一看时间,离开车也就两个小时了,赶紧放下碗,将手提箱倒空,装了衣服用具,提上就走;妈妈紧急中也抓了一大包东西,也走。他上电车,她也上电车,他上地铁,她也上地铁,到他上火车,就不让她上了。

在地铁上有半小时的时间,她算准了一般,把他的箱子在车厢里当众打开,将自己大包中的东西一样样地往里放,同时说明着,提醒着,警告着:这件衣服早上穿,这件晚上穿,这件睡觉穿;风大穿这件,下雨穿这件。地址就是那时放进他的上衣口袋的,特意不和车票放一个口袋,为的是拿车票时不会被顺带出来。她把手绢放进他衣摆口袋时,发觉这两个口袋是空的,于是就往里装常用药,装一样解释一样,板蓝根做什么什么,黄连素做什么什么,直装到他的左右两个口袋吹气一样地鼓起来,一动就晃得像个章鱼。箱子里的药就更多了,她是情急之下把家里的一抽屉药全扣进了她的大布包的。

地铁车厢竟相当空,要是人挤人不知妈妈会怎么办。妈妈忙着说话,为了让妈妈的声音不太大,他就蹲在妈妈旁边。妈妈于是不时伸手理理他的头发,说头发是要梳的,就用她放在箱子内拉链里的木梳梳;洗头的时候,一定要将洗发膏冲净,洗发膏放在箱子的左下角了,和肥皂、手纸一起;肥皂不要老用,手纸家里剩的两卷全带上了,要记住及时买……走得这么急,妈妈终于埋怨起他订票也不说一声来。他在家里是任性的,到了外边脸上就一热一热,车上的人上上下下,有的居然哈哈大笑起来,她也不怵,转头也对人家笑:“他是这样的嘛,还没自己出过门呢!”

妈妈年轻时不是这样的,因为不肯开口问路,以致错过了进入考场的时间;她后几天投考的3所大学都录取了她,那是因为她干脆前一天就找到考场,然后在边上的车站或是长椅上将那一夜硬度过去的。

大学她是拿奖学金上的,解放军解放了大学,就不承认奖学金了,要求生活困难的学生申请助学金;她开不了这个口,就干脆精神一振参军去了。

参军第一次长途行军,她将绑腿打得很紧,生怕走远路会散开。大步行进没多久,腿就被勒得疼了,她咬着牙一步步走,也不肯开口请求掉队松一下绑腿。后来脚也肿了,最后竟一声呻吟昏死过去。卫生员想剪她的绑腿都下不了剪子。

后来她就得了许多病,到终于决定拿着全休假条请假时,领导不待她开口便向她报喜,说她已光荣获准参加“四清”工作队了。

到了陕西大山里她全心全力工作,却不料晕倒在井台上。她最后一刻的坚持让她没有倒到井里,而水桶掉进去了。

不知怎么到了儿女这里,她就全换了一个人。 现在妈妈已在几百里之外了,边上都是笑过他的人,他已小心地同他们说了话,好几个人都讲起了自己的母亲。 灯光刺眼,一晃而过,又是一个不停靠的车站,一切随即又沉进黑暗中不停歇的节奏里。风掠荒山,千里万里,枕巾上干净的气息安慰着他,那是妈妈后来又打开箱子放进去嘱咐他随时用的。

一线晨光,山在迷蒙中缓缓移动,这不是妈妈当年的山,她“四清”时去的山要往北许多……两个孩子,站在清晨沉寂的山石上。每个清晨和黄昏,都会有这样的孩子,这样地站着,看列车迤逦而行……车一震,他略略一动,还没有准备起,一道阳光让窗子闪亮,他就呆在那里——那些字,依旧笔笔清楚,最后写着:回来。

已是两千里风霜,他在想,它们是怎么走过来的,那么多的山,那么长的夜……湿润的山林中,字也晶亮晶亮的,伸手还不能擦掉……

又踏上站台的时候,已是另一个黄昏,他走过自己的车窗——一笔一笔,妈妈写的字,都是反向的。 (节选自《顾城文选·卷三·与光同往》,有改动)

11.用简明的语言分析文中“他”对“妈妈”的感情变化。(4分)

12.文中“火车里?洪湖水,浪打浪?的歌声陡然响起”为什么会“让他冷不丁感到了一种锐利”?(6分)

13.简要分析本文情节设置上有何特点及其作用。(6分)

14.本文题目“反笔舐犊”,意蕴丰富,请结合文章内容和生活感悟探究其含意。(8分) 第Ⅱ卷(表达题 共84分) 四、(24分)

15.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3分) ( ) A.赝品 赃款 蛰伏 录像带 脍灸人口 B.蘸水 装帧 编篡 舶来品 礼尚往来 C.精粹 辐射 气概 入场券 满腹经纶 D.松弛 妨碍 宣泄 名信片 张皇失措

1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3分) ( ) A.《饥饿游戏》整部**从画面看,并不像大片,却以剧情主线取胜,从上半年杀出,制造今年第一大冷门,然而故事立意上确实老套庸俗乏善可陈。

B.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刘元春表示调整产业结构不可能一蹴而就,当前我国面临消费率偏低、产能过剩、现代服务业水平不高等矛盾。

C.机关作风整改不能是说在口头上,更要落实在行动上,如果能切实贯彻这一理念,相信到下一次群众评议之时,对机关作风的变化大家一定有口皆碑。

D.社区民警孙富来6年如一日照顾东大寺社区烧鸡胡同的75岁回族孤寡老人陈同直至因病去世,谱写了一段回汉“父子”情深,警民水乳交融的佳话。

1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一句是(3分) ( )

A.上半年东莞生产总值2434. 32亿元,同比增长9.2%,比一季度提高0.6个百分点,增幅高于同期全国平均水平1.6个百分点,高于同期全省平均水平0.7个百分点,顺利地完成预先设定的目标任务。

B.尽管由于体质不适合自己的职业,不能持久高效地工作,而且工作起来体会的是身体的疲惫,很少能从中感受到乐趣,但是,为了恪尽职守而牺牲自己幸福激励着我们不顾体弱去努力拼搏、追求卓越。

C.按照科学、畅通、务实的要求,打造民意沟通渠道,充分了解并把握社情民意,及时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把人民群众的意见转化为工作整改的重要内容,这是当下务必高度重视并且始终坚持的工作方法。

D.肉毒杆菌是一种致命菌,在繁殖过程中分泌毒素,是毒性最强的蛋白质之一。人们吸收和食入这种毒素后,神经系统将遭到破坏,出现头晕、呼吸困难甚至眼肌、咽肌瘫痪等症状,中毒者如抢救不及时,病死率较高。

18.下图是2013年第12届全运会会徽,请揭示会徽图案的寓意。(6分)

19.给下列新闻拟定一个标题。(不超过15个字)(4分)

工信部今日召开201 3年上半年通信业发展情况新闻发布会,工信部通信发展司副司长祝军表示,我们将实施“宽带中国”战略,加快网络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和升级改造,重点是推进光纤人户,大幅度提高网速。同时,要提升3G网络的覆盖面和服务质量,推动年内发放4G牌照。全面推进三网融合,年内在试点基础上向全国推广。鼓励民间资本以参股方式进入基本电信运营市场。

20.根据材料例子,变换下列说法,要求语言简明,得体。(5分)

说话有好听和难听之别。同样一句话,客气与不客气差了十万八千里。比如有句话:“他妒忌我”,换一种说法则是:“我可能有叫他不顺眼之处”。又如有句话:“我不知道你在说什么”,换一种说法则是:“ ”。再如一句话:“我嫉恶如仇,不吐不快”,换一种说法则是:“ 。”

五、(60分)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人只不过是一根苇草,但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思想形成人的伟大。 ——(法国)帕斯卡尔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2018年安徽高考语文卷文言文翻译及阅读理解答案(点评)

2018年安徽高考语文卷文言文翻译及阅读理解答案(点评)

语文

选修考查难度加大

不变:必修课程“语文1”至“语文5”;全卷150分。

变化:首先是题量减少,全国卷只有20题,比以往的安徽卷少了一题。第Ⅰ卷阅读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选考题考生只能从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中选择一类作答,选修课程内容考查约占全卷总分值的'17%,以前的安徽卷则是指定选修课程,且考查内容占总分16%。

其次是选择题比例加大,选择题与非选择题分值比例约为32∶118。语言文字运用为5题,题量减少一题。同时古代诗歌阅读的比重加大,从8分提高到11分。语言文字运用则从24分减少为20分。

在考查内容上,选修课程的难度加大,因为考查的范围更广。安徽卷时考查“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全国卷在此基础上增加了“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文化论著研读”,共计五个系列。对选修内容及相应能力层级的考查,不再仅限于“文学类文本阅读”,而是增加了“实用类文本阅读”,考生可从这两类文本阅读中任意选择一类作答。

安徽省百校论坛2011届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答案

安徽省百校论坛2011级高三第一次联合考试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1.C(“对字体、笔画等进行变形”并不是构成“汉字书法艺术”充要条件,因此,C项没有阐述出“汉字书法艺术”的内涵)

2.D(根据文意可知,从法帖学书法开始只是处于模仿的阶段,只有到了“把这些模范书法掰碎了再糅合,创造出一个新的形象来”时,才是“在进行着创造性的想象活动”,这时的每个字才能体现了自己的个性和的审美情趣。因此,D项的表述不合文意)

3.C(作者是从宣纸具有托墨、吸墨、化墨的功能的角度说明,其他纸张不能和宣纸相比;另外;要使作品产生非常神奇的表现效果,还必须对宣纸“善于运用”。因此,C项的概括不正确)

4.D(毁:诽谤,诋毁)

5.B(A第一句说明刘知俊身材魁梧,相貌不凡,胸怀大志,和“骁勇善战”无关;C第二句说明蜀王对刘知俊的猜忌,和刘知俊“反复无常”无关;D第一句说明刘知俊放弃了对邻州的包围而回到岐阳,和“骁勇善战”无关)

6.C(刘知俊被剥夺了军政大权的原因是受到李茂贞身边的石简颐等人的挑拨离间)

7.(1)使你像这样背叛我,我心里很遗憾,这是因为刘捍误了我的大事,刘捍死了也一定弥补不了他的罪责。(采分点:‘‘斯”译为“这样”,“恨恨”译为“遗憾”,“盖刘捍误予事也”是判断旬,“固”译为“一定”、“必定”,“塞责”译为“弥补罪责”)

(2)刘知俊走投无路才来到蜀地,不应该因为谗言、嫉妒而被剥夺军政大权。李茂贞于是杀掉石简颞等人来安抚刘知俊。(采分点:“穷”译为“困窘”、“走投无路”,“以”译为“因为”,“见”译为“被”,“诛”译为“杀”)

参考译文:

刘知俊,字希贤,徐州沛县人。身材魁梧,相貌不凡,风度潇洒,胸怀大志。起初在徐州镊主帅时溥手下任职,做列校,时溥非常器重他,后因有勇有谋被猜忌。唐大顺二年冬天,率部属两千人投降后梁,被任命为军校。刘知俊常披甲骑马,挥舞着宝剑冲入敌阵,勇猛为诸将之最。后梁太祖令左右义胜两军归他指挥,不久又让他担任左开道指挥使,所以当时的人称他孝“刘开道”。天祜三年冬天,率军五千人在美原击败六万岐军。三年五月,封为大彭郡王。

这时刘知俊的威望越来越高,太祖的猜忌也日渐加深,适逢佑国军节度使互重师无罪被杀,刘知俊更加坐卧不安,就占据同州叛乱,分兵袭击雍州、华州。太祖听说刘知俊叛乱,就派亲近的大臣前往对他说明利害:“我待你很优厚,为什么要背叛我呢?”刘知俊回答说:“我并不愿意背叛您的恩德,只是害怕被您杀死而已!王重师没有对不起陛下,却遭到了灭族之祸!”太祖又派使者前往告诉刘知俊说:“我没有料到你是因为这件事。不久前王重师被治罪,是因为刘捍说他暗中勾结邠宁镇、凤翔镇,最终不会为国家效力。我现在虽然知道冤枉了他,可是悔不可及。使你像这样背叛我,我心里很遗憾,这是因为刘捍误了我的大事,刘捍死了也一定弥补不了他的罪责。”刘知俊不予作答,于是分出一部分兵力扼守潼关。太祖派兵进攻潼关,攻下了潼关。不久后梁军队相继赶到,刘知俊就带领全族人逃跑到凤翔,岐王李茂贞对他厚礼相待,让他做检校太尉。不久命他率兵围攻灵武。灵武节度使韩逊派使者来朝廷告急,太祖命令康怀英率军前往增援,部队驻扎在酃州长城岭,受到刘知俊的拦截伏击,康怀英失败而归。李茂贞很高兴;任刘知俊为泾州节度使。

不久受到李茂贞身边的石简颗等人的挑拨离间,被夺掉了军政大权,寓居在岐下。李茂贞的侄子李继崇镇守秦州,来朝见李茂贞,说,刘知俊走投无路才来到蜀地,不应该因为谗言、嫉妒而被剥夺军政大权,李茂贞于是杀掉石简颗等人来安抚刘知俊。李继崇叉请求让刘知俊带着全家迁居秦州,以靠近富裕地区,李茂贞答应了他。不久,邻州发生变乱,李茂贞命令刘知俊前往讨伐。当时邠州都校李保衡向朝廷投诚,末帝派霍彦威率军抢先进入了邠州城,刘知俊于是率军包围了邠州城,半年都不能攻下。恰逢李继崇在秦州投降前蜀,刘知俊的妻子儿女都迁居到了成都,于是放弃了对邠州的包围而回到岐阳。因为全家已经迁居到蜀;到底还是担心被猜忌,就与亲信一百多人利用夜晚的时间夺关而逃,投奔了前蜀;

蜀王王建待他很周到,立刻授予他武信军节度使的官职,不久叉命令他进攻岐州,不能攻克,于是撤军而回。不久,又任命他做都纺。第二次领兵讨伐岐州。当时,部将都是王建的旧部,很多人都不听指挥,于是不能成功又回来了。蜀人趁机诋皇他。先前,王建虽然优待他,但也很猜忌他。曾对身边的人一说:“我慢慢地衰老了。常常思考身后的安排。刘知俊不是你们等人所能驾驭的,不如尽早为他安排一个处所。”传蜀天汉无年冬季十二月,王建派人逮捕刘知俊,在成都府的炭市把他斩首。

8.“寒”既指秋夜的寒意,也指秋风、月包给诗人心中带来的寒意。一个“寒”字,烘托出诗人因流落江南不能北归的乡愁和孤独之感;同时引出了诗歌后两句对“寒”的原因的回答。

9.《秋夜闻笛》中的“吹笛”引出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愁绪,笛声渲染缸一种悠远、凄冷的意境;而《村行》中骑在牛背上的牧童,则向他们问路或者跟他们攀谈的诗人,不理不睬。吹着短笛,邀游山水之间,“笛声”营造了一种闲适、恬淡、自由酌意境氛围。

10.(10守拙归园田

(2)一觞一咏

(3)大漠孤烟直

(4)蟹六跪而二螯

(5)羽化而登仙

(6)隔江犹唱后庭花

(70舞榭歌台

(8)帘卷西风

11.退休干部老乔偶然发现路边水泥牌上的一含错别字,多次打电活向联系人和主管部门反映情况要求改正,但是错别字却始终得不到改正。

12.关注社会,关注生活细节;爱护城市形象,责任感强;性格耿直。执著。(每点2分)

13.(1)这篇小说全文以老乔和胡军等人的对活为主。而省去了其他的描写,这样反而使得老乔和胡军的个性及内心世界展露得更为彻底。人物的形象更为鲜明。

(2)小说省去了情节发展的大量衔接性叙述语言,借助人物对话语言直接准讲情节的发展,这样熊得在有限的篇幅中情节更为简明,矛盾更为突出。

(3)A物对话话言处理成叙述语言更体现了小说语言口语化、生活化、个性化的特点,使读者感到亲切、朴素、真实。(写到任意一点3分,两点6分,回答三点满分。意思对即可,其他说法,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14.偶然中含有必然。水泥牌出现错别字表面是“偶然”,实则“必然”,是一些人张部门对汉语言文字规范运用意识不强,对细节影响城市形象塑造认识不足的“必然”结果。而一个小小的错别字却一直又得不到改正,更是一些机关和工作人员存在着官僚主义的思想作风,对群众反映的问题敷衍塞责,对工作消极应对,被动拖拉的“必然”结果。老乔身亡看似更为“偶然”,但是却反映出有责任感的人士对一些社会问题得不到解决的气愤和无奈。因此说,“偶然”的表面,有着“必然”的因素,丽这篇小说的社会意义正在于此。(其他说法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15.C(A山青水秀一山清水秀;B喧嚣—喧嚣;D通涨一通胀)

16.D(A步人后尘:跟随在别人后面,比喻跟随、模仿别人,贬义词。B异曲同工:比喻话的说法不一而用意相同,或一件事情的做法不同而都巧妙地达到目的。C对簿公堂:在法庭上受审问。误解为“打官司”。D数典忘祖:比喻忘本。也比喻对于本国历史的无知)

17.D(要抓住语段的思路做题,思路是:先提出观点,然后比较诗歌语言和其他语言的不同,接着总写诗歌语言的特点,最后从两个方面分写诗歌的特点)

18.(1)将“欣慰”改为“高兴”;

(2)将“有建树”改为“取得过一些成绩”;

(3)将“莅临”改为“积极参加”,或“到场观看”。

(4)将“48元”改为“若干”。

(每句改对得1分,共4分)

19.泥石流是指在山区或者地形险峻的地区,由于鬃疆暴誊或其他自然灾害引发的山体滑坡并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而形成的特殊洪流。

20.示例:选择波涌浪滚的大海,便需有“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和、志豪情;选择寒风劲厉的荒漠,便需有“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入回”的博夫胸怀。

21.参照2010年安徽省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2013安徽高考语文第15题D选项哪个词语错了啊 D.机率 调剂 气垫船 顾名思义 一如既往

你好,很高兴为你解答~

您提供的D选项四个词语中的机率是错误的!应该为几率

-----------------------------------------------------------------------------------------------------------------------

刚在网上BD了一下...找到了一个试卷解析:

15.答案A?

解析B项异曲同功应为异曲同工

C项亲合力应为亲和力

D项机率应为几率

摘自:/view/76d60c9202d276a200292efd.html?

2013安徽语文高考卷本题原题如下:

15.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3分)

A.旋律?天籁?协奏曲?休止符?余音缭绕?不绝如缕

B.文采?脚本?座右铭?俱乐部?鸿篇巨制?异曲同功

C.履职?禀报?亲合力?传帮带?弊绝风清?惠民工程

D.机率?调剂?孺子牛?气垫船?顾名思义?一如既往

据说挺多人纠结在D项几率和机率,感觉应该不素错别字应该是同义词

百科上解释:/view/3204218.htm

直接复制排版有些问题..截图?

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助到你,thx~

2019安徽高考作文题目及点评

2019年安徽高考语文科目考试已经结束了,下面我带大家一起来解析一下安徽高考语文的作文题目,还不快来看。

2019年安徽高考语文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夙兴夜寐,洒扫庭内”,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绵延至今。可是现实生活中,也有一些同学不理解劳动,不愿意劳动。有的说:“我们学习这么忙,劳动太占时间了!”有的说:“科技进步这么快,劳动的事,以后可以交给人工智能啊!”也有的说:“劳动这么苦,这么累,干吗非得自己干?花点钱让别人去做好了!”此外,我们身边也还有着一些不尊重劳动的现象。

这引起了人们的深思。

请结合材料内容,面向本校(统称“复兴中学”)同学写一篇演讲稿,倡议大家“热爱劳动,从我做起”,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18年安徽高考语文作文题目

2000年 农历庚辰龙年,人类迈进新千年,中国千万“世纪宝宝”出生。

2008年 汶川大地震。北京奥运会。

2013年 “天宫一号”首次太空授课。

公路“村村通”接近完成;“精准扶贫”开始推动。

2017年 网民规模达7.72亿,互联网普及率超全球平均水平。

2018年 “世纪宝宝”一代长大成人。

……

2020年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035年 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际遇和机缘、使命和挑战。你们与新世纪的中国一路同行、成长,和中国的新时代一起追梦、圆梦。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想象它装进“时光瓶”留待2035年开启,给那时18岁的一代人阅读。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18年高考安徽语文作文题目点评

今年高考题提供了00后考生体验过的生活材料如“世纪宝宝”“汶川地震”“北京奥运会”“天宫一号”“村村通”“精准扶贫”等,这些材料跳动着时代的脉搏,奏响了时代最强音,最能让考生触发联想和思考,同时要求写一篇文章,想象它装进“时光瓶”留待2035年开启,这一点非常重要。这更是一种诗和远方!

这是一个引起头脑风暴的好题目,人人可写人人有话说,但要注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抓住关键词“际遇”“机缘”“使命”“挑战”“追梦”“圆梦”等。体裁上也可以用书信体,写一封信,留待2035年开启,给那时18岁的年轻人阅读。这样就更好了。因此不管是哪个角度,都要充满激情地讴歌新时代并展望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美好远景!

好了,关于“安徽高考语文答案”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对“安徽高考语文答案”有更深入的了解,并且从我的回答中得到一些启示。

【版权声明】

本页面文章安徽高考语文答案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用户本人,并不代表新高三网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包括不限于图片和视频等),请邮件至37918493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