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杭大运河始建于(京杭大运河修建于什么时期?)

京杭大运河始建于春秋时期,京杭大运河从公元前486年始凿,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大运河开掘于春秋时期,完成于隋朝,繁荣于唐宋,取直于元代,疏通于明清。...接下来由新高三网小编为你整理了京杭运河开凿年代相关详细内容,我们一起来分享吧。

下面将有我来为大家聊一聊京杭运河开凿年代的问题,希望这个问题可以为您解答您的疑问,关于京杭运河开凿年代的问题我们就开始来说说。

京杭大运河始建于

京杭大运河始建于春秋时期,京杭大运河从公元前486年始凿,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大运河开掘于春秋时期,完成于隋朝,繁荣于唐宋,取直于元代,疏通于明清。 扩展资料 京杭大运河始建于春秋时期,京杭大运河从公元前486年始凿,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大运河开掘于春秋时期,完成于隋朝,繁荣于唐宋,取直于元代,疏通于明清。

京杭大运河建于哪个朝代

京杭大运河建于春秋战国时期,这一时期建筑大运河的目的是为了征服其他国家的军事行动,京杭大运河从公元前486年始凿,完成于隋朝,繁荣于唐宋,取直于元代,疏通于明清;大运河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而秦始皇在嘉兴境内开凿的一条重要河道,也奠定了以后的江南运河走向。

京杭大运河是历经世界上里程最长、工程最大的古代运河,也是最古老的运河之一,与长城、坎儿井并称为中国古代的三项伟大工程,并且使用至今,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是中国文化地位的象征之一。

京杭大运河南起余杭(今杭州),北到涿郡(今北京),途经今浙江、江苏、山东、河北四省及天津、北京两市,贯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主要水源为微山湖,大运河全长约1797公里。

京杭大运河全长1794千米,是中国仅次于长江的第二条“黄金水道”,价值堪比长城。它是世界上开凿最早、长度最长的一条人工河道。京杭大运河对中国南北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发展与交流,特别是对沿线地区工农业经济的发展起了巨大作用。

京杭大运河修建于什么时期?

01

春秋时期

京杭大运河始建于春秋时期,是历经世界上里程最长、工程最大的古代运河,也是最古老的运河之一,与长城、坎儿井并称为中国古代的三项伟大工程,并且使用至今,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是中国文化地位的象征之一。

京杭大运河始建于春秋时期,完成于隋朝,繁荣于唐宋,取直于元代,疏通于明清。漫长的岁月里,经历三次较大的兴修过程。最后一次的兴修完成才称作?京杭大运河?。

京杭大运河全长1794千米,是中国仅次于长江的第二条?黄金水道?。大运河全程可分为七段:通惠河、北运河、南运河、鲁运河、中运河、里运河、江南运河。

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里程最长、工程最大的古代运河,也是最古老的运河之一,与长城、坎儿井并称为中国古代的三项伟大工程,并且使用至今,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是中国文化地位的象征之一。

京杭大运河始建于什么时期

京杭大运河始建于春秋时期。

京杭大运河始建于春秋时期,是世界上里程最长、工程最大的古代运河,也是最古老的运河之一,与长城、坎儿井并称为中国古代的三项伟大工程,并且使用至今,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纤耐一项伟大工程,是中国文化地位的象征之州竖虚一。

大运河南起余杭(今杭州),北到涿郡(今北京),途经今浙江、江苏、山东、河北四省及天津、北京两市,贯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主要水源为微山湖,大运河全长约1797公里。运河对中国南北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发展与交流,特别是对沿线地区工农业经济的发展起了巨大作用。

京杭大运河的历史:

隋王朝在天下统一后即做出了贯通南北运河的决定,其动机已超越了服务军事行动的目的,因为此时天下已统一。隋开运河有经济方面的动机。中国古代很长时期内,经济重心一直在黄河流域,北方的经济比南方进步。

但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发生了深刻变化。400多年的混乱使北方经济受到严重的冲击,与此相比,南方经济获得迅猛发展。同时,长时期的分裂阻断社会南北经济的交流,而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经济的发展到这一时期已迫切要求南北经济加强联系。

隋开运河不仅仅有经济方面的动机,也有政治方面的。隋统治者要实施对南方的有效统治,贯通南北运河势在必行。

隋以后的历朝历代,至清朝后期,无论是大一统时期政权,还是分裂时期的政权,都注重运河的疏凿与完善,其动机无外乎经济、政治、军事等方面,充分利用运河漕运。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京杭大运河

京杭大运河始建于什么时候

京杭大运河肇始于春秋时期,形成于隋代,发展于唐宋,最终在元代成为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纵贯南北的水上交通要道。

开凿与演变

第1期运河

运河的萌芽时期。春秋吴王夫差十年(公元前486)开凿邗沟(从江都(今扬州市)邗口至山阳(今淮安市)淮安末口),以通江淮。至战国时代又先后开凿了大沟(从今河南省原阳县北引黄河南下,注入今郑州市以东的圃田泽)和鸿沟,从而把江、淮、河、济四水沟通起来。

第2期运河

主要指隋代的运河系统。以东都洛阳为中心,于大业元年(605)开凿通济渠,直接沟通黄河与淮河的交通。并改造邗沟和江南运河。三年又开凿永济渠,北通涿郡。连同公元584年开凿的广通渠,形成多枝形运河系统。

到隋炀帝时,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和南粮北运,开凿京淮段至长江以南的运河,全长2400千米。到元朝时,元定都大都(今北京),必须开凿运河把粮食从南方运到北方。为此先后开凿了三段河道,把原来以洛阳为中心的隋代横向运河,修筑成以大都为中心,南下直达杭州的纵向大运河。京杭大运河按地理位置分为七段:北京到通州区称通惠河,自昌平县白浮村神山泉经瓮山泊(今昆明湖)至积水潭、中南海,自文明门(今崇文门)外向东,在今天的朝阳区杨闸村向东南折,至通州高丽庄(今张家湾村)入潞河(今北运河故道),长82公里;通州区到天津称北运河,长186公里;天津到临清称南运河,长400公里;临清到台儿庄称鲁运河,长约500公里;台儿庄到淮安称中运河,长186公里;淮安到瓜洲称里运河,长约180公里;镇江到杭州称江南运河,长约330公里。扬州、淮安是里运河的名邑,隋炀帝时在城内开凿运河,从此扬州、淮安便成为南北交通枢纽,藉漕运之利,富甲江南,为中国最繁荣的地区之一。

隋朝时分为四段: (1)永济渠(2)通济渠(3)邗沟(4)江南河

第3期运河

主要指的是元、明、清阶段。元代开凿的重点段一是山东境内泗水至卫河段,一是大都至通州段。至元(元世祖忽必烈年号)十八年(公元1281年)开济州河,从任城(济宁市)至须城(东平县)安山,长75公里;至元二十六年(1289)开会通河,从安山西南开渠,由寿张西北至临清,长125公里;至元二十九年(1292)开通惠河,引京西昌平诸水入大都城,东出至通州入白河,长25公里;至元三十年(1293)元代大运河全线通航,漕船可由杭州直达大都,成为今京杭运河的前身。

元朝时全程可分为七段:(1)通惠河;(2)北运河;(3)南运河;(4)鲁运河;(5)中运河;(6)里运河;(7)江南运河。

地位作用

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最长的一条人工运河,是苏伊士运河的16倍,是中国重要的一条南北水上干线。肩负着南北大量物资的运输交换,也有助于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由于年久失修,目前,京杭运河的通航里程为1442千米,其中北起涿郡(今北京),南至杭州(浙江省杭州市),连接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河流。经过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河南、江苏和浙江等省市,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全年通航里程为877千米,主要分布在黄河以南的山东、河南、江苏和浙江。

京杭大运河对中国南北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发展与交流,特别是对沿线地区工农业经济的发展起了巨大作用。京杭大运河也是最古老的运河之一。它和万里长城、坎儿井并称为中国古代三大工程,闻名于全世界。

开通意义

1、加强南北交通和交流,巩固中央政府对全国的统治。

2、加强对江南地区的经济建设。

3、文化交融,中原文化南方文化相融合。

4、方便南粮北运。

大运河申遗

2014年在卡塔尔首都多哈举行的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于6月22日投票通过中国提交的“大运河”申遗申请。至此,“大运河”作为文化遗产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大运河山东段作为大运河申遗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山东省继泰山、“三孔”、齐长城之后的第四处世界文化遗产。

大运河什么时候开凿的?

在我国历史上,京杭大运河的开凿工程主要经历了三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是东周春秋时期。位于东南吴国的国王夫差,为了争霸中原,向北扩张势力,在公元前486年引长江水经瓜洲(今江苏省邗江县南部)北入淮河。这条联系江、淮的运河,从瓜洲到末口(今淮安附近),当时称为邗沟,长约150公里。这条运河就是京杭大运河的起源,是大运河最早的一段河道。后来,秦、汉、魏、晋和南北朝又相继延伸了河道。

第二个时期是隋朝时期。公元六世纪末到七世纪初,大体在邗沟的基础上拓宽、裁直,形成大运河的中段,取名曰山阳渎。在长江以南,完成了江南运河,这是大运河的南段。实际上,江南运河的雏形已经存在,并且早就用于漕运。“漕”是利用水路运送漕米到集中地点的意思。漕运是我国历史上一项重要的经济制度,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利用水道(河道或海道)调运粮食(主要是公粮)的一种专业运输。我国的封建王朝,向农户征收地租和田赋,在很长时期内,采取征收实物的办法。这些王朝又大都建都在西北和北方的城市,而附近地区所产的粮食,不能满足京城的需要。因此,把其他地区征收的粮食调运到京城,就成为一项重要的政治措施,为封建统治者所重视。在这种情况下,漕运在我国历史上形成过一套较完整的制度,并有相应的一套管理系统。漕运用的船,叫做漕船。漕船载运的粮、米,叫做漕粮、漕米。驾驶漕船的军队和民工,叫做漕军、漕丁和漕夫。许多朝代都设专管漕运的官员。远在秦汉时代,我国史书就已经有了关于漕运的记载,到了隋朝,漕运更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公元605年,隋炀帝杨广下令开凿一条贯通南北的大运河。这时主要是开凿通济渠和永济渠。黄河南岸的通济渠工程,是在洛阳附近引黄河的水,行向东南,进入汴水(今已湮塞),沟通黄、淮两大河流的水运。通济渠又叫御河,是黄河、汴水和淮河三条河流水路沟通的开始。隋朝的都城是长安,所以当时的主要漕运路线是:沿江南运河到京口(今镇江)渡长江,再顺山阳渎北上,进而转入通济渠,逆黄河、渭河向上,最后抵达长安。黄河以北开凿的永济渠,是利用沁水、淇水、卫河等河为水源,引水通航,在天津西北利用芦沟(永定河),直达涿郡(今北京)的运河。

京杭大运河是公元几几年建造的

京杭大运河是公元603年建造的。

在公元七世纪初隋炀帝统治后,迁都洛阳。为了控制江南广大地区,使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丰富物资运往洛阳,隋炀帝于公元603年下令开凿从洛阳经山东临清至河北涿郡(今北京西南)长约1000公里的“永济渠”。

又于大业元年(公元605年)下令开凿洛阳到江苏清江(今淮安市)约1000公里长的“通济渠”,直接沟通黄河与淮河的交通,并改造邗沟和江南运河;三年又开凿永济渠,北通涿郡,连同公元584年开凿的广通渠,形成多枝形运河系统。

再于公元610年开凿江苏镇江至浙江杭州长约400公里的“江南运河”;同时对邗沟进行了改造。这样,洛阳与杭州之间全长1700多公里的河道,可以直通船舶。 扬州是里运河的名邑,隋炀帝时在城内开凿运河,从此扬州成为南北交通枢纽,藉漕运之利,富甲江南,为中国最繁荣的地区之一。

扩展资料:

京杭大运河是一条真实的河流,也是一条无形的经脉。运河水浸润的,不惟和平年代的惬意生活,也有自强救国的慷慨悲壮和一脉相承的勤劳奋斗

1289年,元世祖忽必烈将隋朝大运河截弯东移,从临清直抵淮安,这便形成了沿用至后世的京杭大运河,北方政治中心与南方经济中心遥相呼应的格局正式形成。

作为世界上建造时间最早、使用最久、空间跨度最大的人工运河,时至今日,大运河仍在发挥功用,与国民经济紧密结合,成为“活态线性文化遗产”。

河运,带给沿线诸多城镇千年繁华。

在江苏扬州,一条古水道连起大运河与瘦西湖。河岸树木繁密,一处非物质文化遗产集聚区枕河而建。琼花、漆画、汉服、鸟笼,各行业传承人集结在此,互相启发。这片区域被称作“486”——公元前486年,那是最早的一段运河邗沟的开挖年代。

一块黄梨木板,一把锋利拳刀,一位花样年华的女子正屏气凝神刻字。“发刀要快,干净利落;挑刀要准,不偏毫厘。”身后,71岁的非遗传承人陈义时轻声指点徒弟。

“掌握雕版技术,没有捷径,要靠苦练。就说刻字,基本功起码要练6个月,能刻一些简单的字需要一年,3年左右才能出师。”陈义时表示,“伴随着大运河申遗,雕版印刷技艺成功入选世界级非遗,越来越受到各界重视,作为传承人,我打心眼里高兴。更重要的是,技艺有了新传人。”

清晨,世居扬州东关街上的张泽清总要约上老街坊,去钜源茶食店叫笼翡翠烧卖,烫碗姜汁干丝,泡壶魁龙珠茶,听段扬州评话。“谢馥春”、老茶馆、“三把刀”……大运河上这些特色浓郁的文化元素,构成一幅魅力四射的长卷,传承千年的“老扬州”生活触手可及。

大运河是一条真实的河流,也是一条无形的经脉。两者都在奔腾,都在贯通,激荡每一个中国人的精神世界。

运河水浸润的,不惟和平年代的惬意生活,也有自强救国的慷慨悲壮。

运河沿途,涌现众多经济重镇,也形成一条战略线路。内忧外患的时代,民族工业的重镇接连沿运河出现,久久回响着自强救国的浪涛声。

百度百科-京杭大运河

好了,今天关于京杭运河开凿年代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对京杭运河开凿年代有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希望这个话题京杭运河开凿年代的解答可以帮助到大家。

【版权声明】

本页面文章京杭运河开凿年代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用户本人,并不代表新高三网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包括不限于图片和视频等),请邮件至37918493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