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夷长技以制夷是谁提出来的?(李鸿章提出的师夷长技以制夷在当时起到了什么作用?)

1、“师夷长技以制夷”这句话是1843年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出的。魏源不仅主张从西洋购买船炮,而且更强调引进西方的先进工业技术,由自己制造船炮。所谓“制夷”,...接下来由新高三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师夷长技以制夷是谁提出的口号相关详细内容,我们一起来分享吧。
师夷长技以制夷是谁提出来的?(李鸿章提出的师夷长技以制夷在当时起到了什么作用?)

好久不见,今天我想和大家探讨一下关于“师夷长技以制夷是谁提出的口号”的话题。如果你对这个领域还不太熟悉,那么这篇文章就是为你准备的,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师夷长技以制夷是谁提出来的?

1、“师夷长技以制夷”这句话是1843年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出的。魏源不仅主张从西洋购买船炮,而且更强调引进西方的先进工业技术,由自己制造船炮。所谓“制夷”,即抵抗侵略、克敌制胜。

2、“自强求富”是洋务运动的口号。自强是洋务派早期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创建军事企业时的口号,意欲增强国力,尤其军事力量;求富是后期七十阀代中后期在军事企业面临燃料资金等问题的情况下,创办民用企业时提出的。

扩展资料:

洋务运动的消极历史作用:

一、在不触动腐朽的封建制度的前提下,洋务派试图利用西方资本主义的某些长处来维护封建专制统治,这种手段和基础的矛盾,使洋务运动注定是不可能成功的。同时,洋务运动处处受到顽固派的阻挠和破坏,从而加大了洋务运动开展的阻力。

二、洋务派本身的阶级局限性,决定了他们既是近代工业的创办者和经营者,也是其摧残者和破坏者,其封建衙门和官僚式的体制,必定导致洋务企业的失败。

三、洋务运动的目的之一是抵御外侮,但洋务派在主持外交活动中,坚持“外须和戎”,对外妥协投降,他们所创办的近代企业有抵御外侮和“稍分洋人之利”作用,但却不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地位。甲午战争,洋务派标榜的“求强”“求富”目标未能实现,洋务运动基本失败。

谁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这一口号

师夷长技以制夷这一口号是魏源提出的。

师夷长技以制夷,是魏源在其著作《海国图志》中提出的著名主张。在这个主张里,师夷是手段,制夷是目的。通过“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魏源明确地把是否学习西方国家“长技”提高到能否战胜外国侵略者的高度来认识,他强调指出,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

这个主张表现出了一种光辉的爱国主义思想,向处于巨大变故中的中国人提出了“向西方学习”的新课题。在中国近现代思想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实践意义上,它是后来洋务运动甚至维新变法、辛亥革命等一切革新运动的先声。

该语出自《海国图志原叙》。亲身参加鸦片战争抗敌斗争的林则徐、魏源等“开眼看世界”的一批有识之士,敢于面对现实,承认中国在军事技术等方面的落后,主张学习西方,以维护国家主权和尊严。

作者简介:

1、生平

魏源(1794年4月23日—1857年3月26日),名远达,字默深、墨生、汉士,号良图,汉族,湖南省邵阳市隆回县司门前(原邵阳县金潭)人。清代启蒙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

2、背景

道光二年(1822年)举人,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始成进士。官高邮知州,晚年弃官归隐,潜心佛学,法名承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首批知识分子的代表。

3、主张

魏源认为论学应以“经世致用”为宗旨,提出“变古愈尽,便民愈甚”的变法主张,倡导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并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开启了了解世界、向西方学习的新潮流,这是中国思想从传统转向近代的重要标志。

李鸿章提出的师夷长技以制夷在当时起到了什么作用?

题主这个问题有些错误,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是魏源。李鸿章提出的是“以夷制夷”。而这两个思想,都是当时西方势力入侵以后,清政府内部部分人士提出的应对办法,在晚清这两种思想都发挥了一定作用。第一次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被英国击败,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此后其他西方国家也接踵而至,加入了侵略中国的行列。早在鸦片战争时,魏源就因为清政府一败再败,认为必须了解西方,才能将他击败。于是魏源根据自己了解的情况,写出了《海国图志》,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

在魏源的《海国图志》,第一次提出传统思想中认为是“奇技*巧”的科学既然有用,就不是“奇技*巧”。魏源认为要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继而打败西方,实现自强。魏源的思想过于强调了西方技术的重要性,却忽略了其他方面的优点,有一定的缺陷,不过这一思想在当时国内还是比较先进的,也引起了其他有识之士的共鸣。此后清政府的洋务运动,可以说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师夷长技以制夷”这一思想的影响。虽然洋务运动最后因为种种原因失败,但是它还是初步接受西方科学技术,为中国未来的变革打下了基础。

李鸿章在搞洋务运动时,自然也受到了魏源的影响。不过作为实践者,他也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想法,其中“以夷制夷”就是重要的一点。所谓“以夷制夷”就是利用列强的矛盾,以一国牵制另一国对中国的侵略行为。确实以现在的眼光看,在自身实力不足的情况下“以夷制夷”有几分与虎谋皮的意味。在李鸿章一生的外交活动中,“以夷制夷”失败的经历也不在少数,但是这也是作为弱国的无奈。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和李鸿章“以夷制夷”都是面对西方势力威胁日益增加情况下的应对之法。受限于魏源、李鸿章自身知识的局限性,这两个思想都不可不免的有很多缺点。但是这在当时还是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具有一定的正面意义。

师夷长技以制夷是谁提出的

师夷长技以制夷是魏源提出的。

师夷长技以制夷,是魏源在其著作《海国图志》中提出的著名主张。在这个主张里,师夷是手段,制夷是目的。通过“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魏源明确地把是否学习西方国家“长技”提高到能否战胜外国侵略者的高度来认识,他强调指出,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

这个主张表现出了一种光辉的爱国主义思想,向处于巨大变故中的中国人提出了“向西方学习”的新课题。这一思想后来成为向西方学习的思想源头,在中国近现代思想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在实践意义上,它是后来洋务运动甚至维新变法等一切革新运动的先声。

思想影响

“师夷之长技以制夷”思想是对清王朝“天朝上国”自大思想和“重道轻器”传统观念的巨大冲击,也是对清军所奉行的“以骑射为根本”的落后军事思想的公开否定。

这一主张已经走出了狭隘的思维范畴,将视野延伸到整个中华民族与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的深刻矛盾之中,指出了近代中国全面进行改革(特别是军事改革)反抗外国侵略的正确道路,对中国近代思想和社会的变革,乃至对日本等邻国都有着巨大而深远的历史影响。

鸦片战争后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是谁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

之后清政府签订了第一份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而后洋务派代表人物之一的魏源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方针政策

也就是说这个时候清政府开始意识到外国侵略者是器物上面的领先

没有意识到这其实是制度建设的重要作用

而后的洋务运动也仅仅是清王朝内部的一次解决内忧外患的自救运动

内忧就是太平天国运动,外患即是帝国主义的侵略

师夷长技以自强是谁人提出的 师夷长技以自强含义

1、魏源《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

2、魏源在19世纪四五十年代提出的,“师夷长技以制夷”主要是指学习西方的技术(主要是军事科技方面,也就是他们所说的“坚兵利炮”)来强大自己,然后利用它来对付西方列强(主要是战争上)。当然,它也有提到一些西方制度上的问题,但是只是一个设想,没有什么具体实施的措施。

3、到了洋务派在19世纪60-90年代的洋务运动提出的口号,“师夷长技以自强”它的含义除了学习西方的军事科技,引进西方的机器技术人才,学习师夷长技以制夷方教育模式和内容,还有经济方面的管理等等.它的“师夷”虽然和“师夷长技以制夷”同属器物层面,但比“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层面和程度又进了一个层次。“师夷长技以自强”(后面还有“师夷长技以求富”深深贯通于整个洋务运动中,而且,洋务运动在各方面也取得了相当的成效。它是中国近代化一个真正的开端。影响着中国的经济发展,科学、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发展。

《海国图志》的作者是林则徐,他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改正:

×。改正:林则徐改为魏源。

试题分析:《海国图志》清朝人魏源所编撰,提出了“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口号。初版五十卷于1843年1月刻印于扬州。1847年至1848年,魏源又将《海国图志》增补为60卷本;到1852年又扩充为百卷本。十余年销量不过一两百册。在中国未受到广泛关注,流传至日本后启发明治维新及成为天皇及大臣必读书籍。

谁提出以夷制夷,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

师夷长技以制夷 是魏源在其著作《海国图志》中提出的著名主张。1842年《海国图志》问世,作者魏源在该书《原叙》中指出著书目的:“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常识历史篇。

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 是洋务运动的内容吗

师夷长技以制夷语出魏源的《海国图志》。后来成为洋务运动前期的指导思想。

林则徐是最先放眼世界的人,他搜罗人才翻译外国书刊。林则徐著名思想家魏源(1794-1857)所著的中国认知海外第一书《海国图志》中的至理哲言。魏源是林则徐的好友,曾先后任江苏布政使和巡抚的幕僚,也是当时坚决主张“睁眼看世界”的著名文人。魏源在书中写道,编撰《海国图志》的目的,其在《原叙》中如是说:“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而作”。(出自《海国图志》第67页,中州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

后来严复先后翻译了《天演论》、《原富》、《群学肄官》、《群已权界论》、《社会通诠》、《法意》等西方学术著作,较为系统地将西方的进化论、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等介绍到中国来。

魏源是中国近代史上明确提出向西方学习的人,他在《海国图志·叙》中指出: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所谓“师夷” 主要是指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各国在军事技术上的一套长处。魏源说:“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他不仅主张从西洋购买船炮,而且更强调引进西方的先进工业技术,由自己制造船炮。所谓“制夷”,是指抵抗侵略、克敌制胜。魏源明确地把是否学习西方国家“长技”提高到能否战胜外国侵略者的高度来认识。他强调指出,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魏源从反侵略立场出发,以师夷为手段,以制夷为目的,表现了一种光辉的爱国主义思想。

鸦片战争后,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有的人被列强的“船坚炮利”吓破了胆,认为中国今后只能对外妥协,尽量满足他们的要求,以求“中外相安无事”。还有的人虽然对中国在鸦片战争的惨败痛心疾首,要求“攘夷”“剿夷”,但他们提出的“攘夷”“剿夷”办法是老一套,缺乏可行性。而魏源则通过对鸦片战争失败原因的认真反省,既认识到了中国的落后,承认西方列强有其“长技”,同时又没有丧失反抗列强侵略的勇气,认为中国只要把列强的“长技”学到手,就一定能打败侵略者。正是基于这两方面的认识,他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这一思想后来成了向西方学习的思想源头,在中国近现代思想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也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

好了,今天关于“师夷长技以制夷是谁提出的口号”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对“师夷长技以制夷是谁提出的口号”有更深入的认识,并且从我的回答中得到一些帮助。

【版权声明】

本页面文章师夷长技以制夷是谁提出的口号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用户本人,并不代表新高三网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包括不限于图片和视频等),请邮件至37918493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