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的朝鲜战争美国为啥打中国 美国当年为什么打朝鲜?

根据俄罗斯解密档案, 不是美国打中国, 而是北朝鲜在获得中国与苏联同意后, 率先进攻南韩. 而进攻南韩的军队中, 主力部队均为中国国籍的朝鲜族人.美国参战后,...接下来由新高三网小编为你整理了朝鲜战争为啥美国不打了相关详细内容,我们一起来分享吧。
1950年的朝鲜战争美国为啥打中国 美国当年为什么打朝鲜?

好久不见了,今天我想和大家探讨一下关于“朝鲜战争为啥美国不打了”的话题。如果你对这个领域还不太熟悉,那么这篇文章就是为你准备的,让我们一起来探索其中的奥秘吧。

1950年的朝鲜战争美国为啥打中国

根据俄罗斯解密档案, 不是美国打中国, 而是北朝鲜在获得中国与苏联同意后, 率先进攻南韩. 而进攻南韩的军队中, 主力部队均为中国国籍的朝鲜族人.

美国参战后, 始终坚持一点, 那就是决不把战火烧到中国, 以免形势不可控制.

中国也一样, 派出的只是志愿兵, 也就是民间志愿武装人员, 与抗日时期美国的飞虎队性质相同, 同样为了避免形势不可控制.

说美国进攻中国, 唯一可以挂上号的, 是50年6月27日第七舰队进入台湾海峡, 但这并不是后来中国出兵所采用的理由.

朝鲜战争, 联合国军介入朝鲜, 是6月27日联合国安理会应韩国的控诉而派遣的, 是获得联合国授权的, 是苏联没有否决而缺席认可的, 因而联合国军在法理上占据了大义名分. 正因为此, 中国才只能采用民间志愿军的的名义出兵, 也是不想在法理上占据不利位置.

抗美援朝为什么美国打不赢 原因在哪

有三个原因,让朝鲜战争中的美国兵注定打不过中国兵。这三个原因是,战争动机,同伴期待,干预必败。

美国兵打不过中国兵原因

宏观因素:战争动机。

口号,决定了士兵为何而战、多大程度上积极面对战争而不畏惧。口号话术就是战争动机的直白描述,对士兵情绪的构建是非常有意义的。

先不管决定参战的***意图如何,我们可以看到的是:中方的核心动员话术是:“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保家,这是最强大和最普遍的利己动机,一旦士兵们相信了这一点,自愿战意就会趋于强烈。

个体因素:同伴期望

我们知道,可以用奖惩制度来让军队横冲直撞。但是无论如何,从任何一个标准来看,一个即将面临死亡或受伤的士兵的最合理利己行为,就是临阵逃脱。军事史学家约翰·基根认为,“每一支军队都是由一群拼命想要逃跑的士兵组成的”。一个士兵的逃跑,也许会交由军事法庭审判或直接受到惩罚(比如枪毙逃兵),但是,如果是一群士兵想要集体逃跑呢?也没有人对他们进行抓捕,他们的逃跑与眼前所面临的痛苦和死亡相比,要好受得多。

现代战争铁则:干预主义的必败

事实上,二战以后,20世纪后半叶重大的具有国际影响的战争,除了中东战争,几乎都是某种形式的干预主义战争,而且,这其中除去苏联对阿富汗的占领,这些干预主义战争几乎都是美国挑起的。

所有这些号称文明和利他的现代干预主义战争,如越南战争、朝鲜战争、海湾战争、索马里战争、伊拉克战争、阿富汗战争……几乎无一不是以利他理由和迅速结束战争作为战争动员的主要理由。

美国人为什么打不赢朝鲜战争

我们都知道这场战争是美国战争史上少有的未胜利战争,美军装备先进。有战斗机、坦克、最先进的步枪,数量充足,后勤保障能力强。反观我国,毫不夸张的说,要什么没什么。朝鲜战争应该是美苏两国的代理战,但是苏联并没有直接出兵参与战斗,缺少苏联这个强大的战友,我方实力更是不如美国。但是两军相逢,勇者胜,我国志愿军不怕流血,不怕牺牲,宁愿用自己的胸膛为战友抵挡炮火,我军利用地形等优势,尽量躲避美国的炮火猛攻,那股勇劲和猛劲堪称世界第一。

但是美军完全不一样,他们在能保命的情况下,直接投降都可以,在战场复杂的情况下,只要看到我军猛烈的攻势,就显得畏畏缩缩,被动应战。再加上,与我军交战多次都没能取得地面作战的主动权,美军方面士气不足,甚至产生了厌战情绪,怎么可能是威风凛凛的志愿军的对手。

而且美国的主要利益都集中在西欧地区,即使失去在朝鲜半岛的控制权,美国还能从日本下手,继续部署在远东地区的势力,因此朝鲜半岛对于美国来说,并不是很重要,看到我军骨头太硬,根本啃不动的时候,美国就开始计算这场战争的利益得失,发现已经在战争中投入了太多的装备和兵力,因此美国寻求停战的机会,及时止损。

美国当年为什么打朝鲜?

其实主要是美国和苏联间的冷战,从区域性转成了国际性!!

苏联先帮北朝鲜装备了一个师的装备.北朝鲜节节胜利,率先打过38线!然后美国帮助南朝鲜又把被朝鲜打了回去!

朝鲜战争,是一场朝鲜与韩国之间的意识形态之战,是美苏两强争霸在朝鲜半岛的体现。美国、苏联与中国三个国家不同程度地卷入这场战争。战争于1950年6月25日朝鲜军队突袭韩国开始,1953年7月27日签署《关于朝鲜军事停战的协定》。由于没有签订和平协议,“技术上讲”这场战争仍然没有结束,朝鲜和联合国军依然处于战争状态。主要的参战者除了南北两韩外,还包括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和美国,以及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荷兰、法国、土耳其、泰国、菲律宾、希腊、比利时、哥伦比亚、埃塞俄比亚、南非、卢森堡共15个国家根据联合国的决议派小规模部队参战。苏联空军的航空兵部队与高炮部队参加了朝鲜战争防空作战。

为什么美国只拍越战,而不拍朝鲜战

谁说美国没拍过,好莱坞并没有排斥这类题材的影片,只是国内很少引进,国人看到得少罢了!!

决不撤退》——好来坞,朝鲜战争

谈到1950-1953年期间的朝鲜战争,国内不少人认为美国好莱坞没有拍摄这个战争的影片,其原因是美国没有打赢这场战争,所以不好意思宣扬。例如,在网上广为流传的一篇署名黎阳的题为“中国封锁美国20年——写在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50周年”的文章(2000年10月21日)写道:

“二十世纪以来美国在亚洲打过三仗:对日战争,朝鲜战争,越南战争。对日战争中美国和中国是盟友,结果美国赢了。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中美国和中国是对头,结果美国表面上一平一输,实际是都输了,而且输得一次比一次惨。好莱坞的**对这三场战争的表现也很有意思:有关对日战争和越南战争的片子绵绵不绝,有关朝鲜战争的则几乎空白一片。[……]好莱坞的作品反映了一般美国人对这几场战争的心理状态:彻底赢了的自然要耀武扬威一番;彻底输了的也得找个替罪羊出出鸟气;但表面上不输不赢而实际上输了的就不知如何是好,只好按下不提。朝鲜战争被美国人称为“被遗忘的战争”(The Forgotten War),绝对不堪回首。没有卖点的片子必赔本,好莱坞岂敢违背市场法则?”

又如,在天涯网站《关天茶舍》一篇署名为我是湖南人的题为“港人看朝鲜战争“真相””的文章(2003-06-01)说,

“从战后两国的反映也能看出来,中国人很拿朝鲜战争的结果当回事,反映这场战争的**,小说多了;反观美国,没见过好莱坞出了关于朝鲜战争的大片吧?可以说这也是双方对这场战争如果的认可不反映。”

美国好莱坞“有关朝鲜战争的则几乎空白一片”吗?

本蟀同意,美国的确没有打赢朝鲜战争,而且对于美国许多人来说,朝鲜战争的确是一场被遗忘的战争。然而,美国好莱坞并没有因此回避或者而忘记朝鲜战争。事实上,美国好莱坞至少拍摄了十三部关于朝鲜战争的故事片。下面,根据本蟀的观看和研究资料,将这十三部影片按发行年月顺序介绍并评论如下(凡注明“本蟀译名”的影片表示没有正式中文译名)。

一、《钢盔》(Steel Helmet,1951年,台译《南韩血战记》)

导演塞缪尔.富勒(Samuel Fuller)。主要演员罗伯特.赫顿(Robert Hutton)、斯蒂夫.布罗狄 (Steve Brodie)。剧情简介扎克中士所在的美军一个排都被朝鲜人民军枪决了,唯有他一个人侥幸活了下来。他在逃出敌占区的途中,一个10岁的韩国男孩子救了他。在小男孩子的帮助下,扎克中士联系上了美军一个被打散的步兵班。这个班里还剩下一个黑人卫生兵、一个反战者、一个参加了二战的日裔美国老兵、一个哑巴、一个新兵。然而,他们在中士的指挥下,躲在一个破庙里,在炮兵的支援下,给予北朝鲜军事据点以沉重打击,最后胜利归队。

本蟀评论这部影片是公开发行的第一部有关朝鲜战争的好莱坞大片。虽然预算有限,但该影片真实再现了朝鲜战场的残酷显示。与其说该片是表现朝鲜战争,倒不如说是表现了美军内部的各种种族背景的人在战争中如何处理相互关系。因此,该片曾经被批评为“批判美军”。

二、《决不撤退!》(Retreat, Hell!,1952年。本蟀译名)

导演约瑟夫.刘易斯(Joseph H. Lewis)。主要演员弗兰克.拉夫卓伊 (Frank Lovejoy)、理查德.卡尔森(Richard Carlson)、安妮塔.路易斯(Anita Louise)。剧情简介1950年11月,美军冲过三八线追击溃败北朝鲜军队的美军海军陆战队第一师和第七步兵师,在中朝边境进攻长津水库地区时,遭到中国人民志愿军优势兵力的猛烈反击,陷入中朝军队的重围之中。美军总部下令全面撤退。美军海军陆战队史密斯将军却公然违抗总部命令,下令部下反击中朝部队。海军陆战队斯提夫上尉率领一个营担任掩护任务,经过浴血激战,终于和主力部队一起冲出对方的包围圈。

本蟀评论影评界认为这部影片是正面描写朝鲜战争双方的少有影片之一。它一方面以正面手法再现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初期排山倒海的反击规模,同时也歌颂了美军海军陆战队顽强作战的斗志。影片中一个美军下士,刚满17岁,但是在一次夜战中身负三处枪伤的情况下坚守阵地,保证了主峰的安全。该片的另外一个独特之处是大量使用战场实地拍摄的记录片片段。当炮弹在镜头里爆炸时,摄影机剧烈抖动,使观众有如临其境之感。

三、《战地天使》(Battle Circus,1953年)

导演理查德.布鲁克斯(Richard Brooks)。主要演员亨弗莱.鲍嘉(Humphrey Bogart)、茱恩.艾利森(June Allyson)。剧情简介朝鲜战争期间,一家美军陆军医院负责医治盟军受伤官兵。愤世嫉俗的军医威布少校是主治医生,他与忠于职守的护士迈克卡拉中尉相爱,但是又相互讨厌。他们在救死扶伤的医务工作中理解战争的意义,并增加相互的了解。

本蟀评论这部影片比后来更加有名的《陆军医院》早20年,但是批评家认为它过分渲染了爱情,使它与朝鲜战场的残酷背景格格不入。它对朝鲜平民表示了同情的关注,也揭示了北朝鲜士兵的悲壮命运。例如,影片中,一位北朝鲜伤兵被抬到医院时,突然从怀中掏出一枚手榴弹,说宁愿炸死也不要被美军医生治伤。

四、《战舰英雄》(Men of the Fighting Lady,1954年。本蟀译名)

导演安德.鲁马顿(Andrew Marton)。主要演员范.约翰逊(Van Johnson)、弗兰克.拉夫卓伊(Frank Lovejoy)。剧情简介朝鲜战争期间,美国海军航空兵从停泊在日本海的一艘美国航空母舰上支援美军地面战场。海军航空兵从航空母舰上起飞,到北朝鲜上空执行轰炸地面目标或者与苏制米格飞机空战。美军飞行员都希望早些完成任务,早些吃上一顿热饭、回到温暖的被窝进入梦乡。然而,战争是残酷的。进攻地面目标时,要求飞机低飞,这样就易受地面防空火力的打击。

本蟀评论本片通过航空母舰的军医向朋友叙述战事的方式,想给于观众一种客观的角度。许多经历了二战的老飞行员总是在自问为什么要来朝鲜打仗。影片详细重现了航空母舰上飞机起飞降落的过程,以及战斗机从空中攻击地面目标的的情形。

五、 《独孤里桥之役》(The Bridges at Toko-Ri,1955年。港译《蜀孤里桥之役》)

导演马克.罗布森(Mark Robson);编剧:瓦伦丁.戴维斯(Valentine Davies)。主要演员威廉.霍尔登 (William Holden)、格雷斯.凯利(Grace Kelly) 。剧情简介1952年12月朝鲜战争期间,美国海军77特战队飞行员布鲁贝克中尉的飞行中队受命执行炸毁独孤里桥的艰巨任务。独孤里桥位于北朝鲜,是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的重要交通枢纽,地势险要,防守严密。布鲁贝克中尉和战友冲破满山遍野高射炮阵地的火力网,炸毁了独孤里桥,但是他的战机受伤,被迫迫降。北朝鲜士兵蜂拥而来前来追捕。他和战友拒绝投降,展开枪战,最后战死疆场。

本蟀评论本片1956年获第28届奥斯卡最佳效果奖。本片前半部分的故事大都发生在美军在日本基地,节奏松散,但是从中可以看出战后日本对美军的卑谦和依赖。后半部分战斗场面精采,演员表演出色,尤其是战斗机特技表演,12架战斗机连续轮番俯冲轰炸地面目标,表现出了战争的残酷。尤其应当指出的是,本片中再现了美军对参加朝鲜战争的意义感到迷茫。影片人物两次悲叹他们的战争是“在错误的地方打的一场错误的战争”:第一次是航空母舰司令回忆他两个儿子在二战中对日作战中牺牲,哀叹朝鲜战争不值得牺牲这么多人命;第二次是主人公布鲁贝克中尉在与北朝鲜士兵枪战中,预感到自己必死无疑而发出的哀叹。

六、《安娜波里斯传奇》(An Annapolis Story, 1956年。本蟀译名)

导演唐.西格尔(Don Siegel)。主要演员约翰.戴瑞克(John Derek)、戴安娜.林(Diana Lynn )。剧情简介美国海军学院学员托尼和吉姆是弟兄俩。他们为一个共同爱慕的姑娘派吉而闹翻了。朝鲜战争爆发后,他们两人毕业,一起被分配到一个飞行中队,在朝鲜战场上并肩作战。一次空战中,当他们的战机中弹着火时,弟兄两人却互相让对方跳伞,让对方享受生命和爱情。

本蟀评论这部影片不过是以朝鲜战场为背景的普通三角恋爱故事,没有什么新意。

七、《沙场壮士赤子心》 (Battle Hymn,1956;港译《军人本色》)

导演道格拉斯.塞克(Douglas Sirk)。主要演员洛克.赫德逊(Rock Hudson)、安娜.卡士非(Anna Kashfi)。剧情简介美国空军赫斯上校原来是俄亥俄州的牧师。二战中他参加美国空军。在一次轰炸纳粹德国的任务中,他不慎炸了一个孤儿院,37名德国孤儿丧生。战后,他内心内疚,不能回去继续传教,于是就重新参加美国空军,来到朝鲜战场给韩国空军训练首批战斗机驾驶员。在他的训练下,韩国空军顺利完成了一系列战斗任务。空军基地附近有一个韩国妇女在照管十几个朝鲜战争孤儿。在战火中,赫斯上校尽量保护和照顾这些孤儿。后来,他在筹款建立了一个孤儿院,让朝鲜战争孤儿有家可归,这使得他的良心得到平静。

本蟀评论这部影片根据真人真事改编。虽然有评论认为它有宣传美军人道的政治目的,但是情节感人,反映了战争残酷和军人良心的冲突,以及对上帝的信仰。影片中主人公的这一段自白被认为是经典的反省:“也许,我通过战争的痛苦,最终作出了我以前一直未能作出的善行。我在超越自我中,找到了自我。”

八、《战争中的人们》(Men in War,1957年。本蟀译名)

导演安东尼.曼(Anthony Mann)。主要演员罗波特.莱恩(Robert Ryan)、阿尔多.雷(Aldo Ray)。剧情简介1950年9月6日。班森中尉率领的排在一次战斗中和主力部队失去联系。他们在撤出敌占区途中,遇到另外一个排的蒙塔拿上士。他们必须把幸存者转移到师部所在地465高地。在转移途中,班森中尉和蒙塔拿上士意见不一致,经常争斗。在经过多次惊心动魄的遭遇战后,他们终于重出重围,与主力部队会合。

本蟀评论该片与《钢盔》一起被誉为50年代里描写朝鲜战争的最为写实的影片。它的独特之处就是细致描写了战争中军人的心理活动。影片通过激烈的战斗场面和人物冲突,描绘了绝望中军人的各种心态:善良、勇敢、自私、绝望、希望、宽慰。

九、《战地情焰》(Battle Flame,1959。本蟀译名)

导演.斯布林斯特恩(R.G.Springsteen)。主要演员罗伯特.布莱克(Robert Blake)、斯格特.布雷狄(Scott Brady)、伊莱恩.爱德华兹(Elaine Edwards)。剧情简介朝鲜战场上,美国海军陆战队戴维斯中尉在养伤期间受到护士玛丽的精心照顾,他们相互产生了好感。后来玛丽所在的医院被北朝鲜军队占领,玛丽和战友被捕,关押在清永战俘营。戴维斯中尉率领一个排,经过激烈战斗,救出了心爱的护士。

本蟀评论该片落入英雄救美女的俗套。剧情进展缓慢,对话冗长,没有独特之处。

十、《猪排山》(Pork Chop Hill,1959年)

导演刘义斯.迈尔斯通(Lewis Milestone)。主要演员主要演员:格利高利.派克 (Gregory Peck)、 里普.托恩(Rip Torn)。剧情简介朝鲜战争后期的1953年7月,当战争各方在进行和平停战谈判时,美军为了在谈判桌上增加筹码,命令克莱门斯中尉率领美军一个连进攻没有军事价值的255高地。他们知道板门店停战谈判可能随时会达成和平协议,所以一些士兵不太愿意做无谓牺牲。然而,克莱门斯中尉认为这是他们的爱国职责,在他的指挥下,美军在猪排山阵地上与中朝军队进行争夺战,甚至进行残酷的肉搏战。等到增援部队到达时,135人的连队打的就剩下25个人。

本蟀评论一般认为,本片描述的战役就是中国影片《上甘岭》所再现的上甘岭战役。影片真实撼人,纪实程度不啻于记录片。据说担任影片军事顾问的就是当年率兵进攻的的美军连长。影片还再现了中国军队通过阵地广播的攻心战。本片通过一个黑人士兵的口,再次对美国参加朝鲜战争“为自由而战“提出了质疑。导演就是想通过影片中残酷的战斗场面,让观众知道为政治权利斗争而死去的生命是多么地不值得。

十一、《满洲候选人》(The Manchurian Candidate,1962年,港译《恐怖分子》)

导演约翰.弗兰肯海默(John Frankenheimer)。主要演员弗兰克.西纳特拉 (Frank Sinatra)、劳伦斯.哈维 (Laurence Harvey)、珍妮特.利 (Janet Leigh)。剧情简介美军上尉马科、肖上士和他的排在朝鲜战争期间一次巡逻中被俘虏,关押在满州的战俘营,受到苏联人和中国人的共产主义洗脑教育。战争结束之后马科上尉回到美国,升任美军情报部少校。他常常晚上做噩梦,摆脱不了战争的痛苦回忆。他的战友肖上士回国时被当作战斗英雄,荣获国会勋章。马科慢慢理解噩梦的含义,开始怀疑肖中士的背景。经过调查,原来肖中士相信了共产主义洗脑,已变成苏联派到美国进行政治暗杀的杀手。

本蟀评论这是一部经典政治惊险片。影片将麦卡锡式冷战思维、政治讽刺、间谍悬疑与黑色**手法结合在一起。影片用夸张的手法,回忆美军战俘在战俘营受到的苏联巴甫洛夫式政治洗脑教育。影片拍完之际,刚好遇上肯尼迪总统被刺身亡。为了避免政治麻烦,这部影片推迟了20多年之后才公开发行。

十二、《陆军医院》(M*A*S*H, 1970年,港译《风流医生俏护士》)

导演罗伯特.奥尔特曼 (Robert Altman)。主要演员唐纳德.萨瑟兰 (Donald Sutherland)、埃利奥特.古尔德 (Elliott Gould)、萨莉.凯勒曼(Sally Kellerman)。剧情简介朝鲜战争期间,美国军医皮艾斯上尉和麦肯泰尔上尉在前线的陆军流动外科医院忙于救死扶伤,成天和鲜血与死亡打交道。为了保持精神免于崩溃,他们工作之余尽量过着与战争遥远的荒谬无聊生活,不是和女护士打情骂俏,就是玩世不恭地恶作剧。他们为了打赌来看看女护士是不是天生的金发,居然在她洗澡时把帐篷拉倒。

本蟀评论本片1971年获第43届奥斯卡最佳编剧奖。它只之所以有名,是因为它“借古讽今”,以50年代的朝鲜战争讽刺60年代的越南战争。所以,它本身没有多少情节,关心朝鲜战争的影迷往往要失望。本片还对美国以前战争片中的爱国主义和宗教虔诚进行了讽刺。

十三、《麦克阿瑟传》(MacArthur,1977年)

导演约瑟夫.萨金特(Joseph Sargent)。主要演员格利高利.派克 (Gregory Peck)。剧情简介美国当代历史上最有争议的传奇将军麦克阿瑟1942年至1951年的十年军旅生涯。1942年,他从菲律宾撤退,不久就率兵从日本手中收复失地。受罗斯福总统任命,他担任太平洋战区总司令,指挥美军于1945年征服日本,后来负责日本战后重建。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他作为联合国军总司令指挥前期战役。9月指挥美军在仁川登陆,随后越过三八线占领平壤,并向鸭绿江推进。他不同意美国政府把朝鲜战争严格限制在朝鲜半岛的政策,坚持把战争扩大到中国本土,从而与美国政府发生严重冲突。1951年4月,美国总统杜鲁门以不服从命令的理由将麦克阿瑟将军撤职。

本蟀评论麦克阿瑟将军一生做了两件大事:占领日本和指挥朝鲜战争前期战役。所以,本片应当是半部关于朝鲜战争的影片。在上周刚刚逝世的格利高利.派克的精彩表演下,充分显示了麦克阿瑟将军的悲剧命运。他是个有才气的军人,但不是个有政治头脑的军人。影片里有这样一个镜头:美国政府严禁他越过中朝边境轰炸中国境内目标,于是他下令炸毁鸭绿江大桥朝鲜境内那一部分。他不无讥讽地感叹道:“在我几十年的军旅生涯中,我第一次命令只能把一座大桥炸一半,而且是必须从大桥中间的分界线开始炸毁一半!”

十四、《猎战》(War Hunt,1962年)

导演丹尼斯.山德斯(Denis Sander)。主要演员约翰.萨克逊(John Saxon)、罗伯特.雷德福德(Robert Redford)。剧情简介朝鲜战争后期,美军新兵卢米斯新近被调到朝鲜战争前线,他踌躇满志,一心想当个光荣的英雄。每天晚上和步兵排的战友出去巡逻。然而,他慢慢发现,在朝鲜战争上当兵没有什么值得光荣的地方。二等兵昂多尔是个出色的好兵,尤其擅长夜战,但是长期的战争残酷使他精神变态。他的唯一伙伴就是一个韩国孤儿。昂多尔经常在晚上偷偷溜出来,到敌人后方去捕杀北朝鲜军事人员。艾德曼上尉怕昂多尔的精神变态会带来更大的麻烦,便容忍昂多尔的捕杀行为。一天晚上,卢米斯看到昂多尔在杀死一个北朝鲜人之后,围着尸体跳舞。昂多尔杀人杀疯了。宣布停战的那天晚上,当其他士兵都在庆祝时,昂多尔带着韩国孤儿钻到一个猫耳洞里。艾德曼上尉带着几个人去找昂多尔,可是他却反手杀起自己战友,最后被艾德曼上尉击毙。

本蟀评论这部影片被认为是一个和平主义的反战影片。它是少有的描述了战争中士兵疯狂杀人行为的影片,揭示了残酷战争对士兵的影响。虽然影片的预算只有25万美元,但是发行后票房效果空前,反映了当时美国观众对探讨朝鲜战争后果的兴趣。这是罗伯特.雷德福德第一次演**,他扮演一个理想主义的美军士兵,与主人公的阴暗心理成鲜明对比。

结束语

第一,作为中国人,本蟀是很关心美国好莱坞朝鲜战争片中对中国以及中国人民志愿军是如何描写的。总的来说,这些影片从意识形态上说,基本上是中立的,没有通过战争来攻击共产主义。相反,许多影片因为描写美军的反战厌战情绪而遭到美国右派的反对。本蟀以为,这主要是因为美国好莱坞是自由主义的大本营,经过经过50年代初期麦卡锡主义的整肃,但是好莱坞的导演们基本上还是能够按照其自由思想拍摄影片的。

第二,在对中朝军队战士的描写来说,基本是正面表现的中朝军队英勇顽强的作战风格,没有向中国影片(如《英雄儿女》)那样把对方描写的贪生怕死的胆小鬼。当然,从美国观众的角度,对中朝军队的正面描写也反衬了美军的更加顽强。涉及到具体战斗人员来说,基本上是以中长镜头来拍摄,除了《猪排山》面对面的肉搏战之外,很少有近镜头。但是,如果看过美国好莱坞有关二战中美国太平洋战争中对日作战的影片,可以看出当时美国的朝鲜战场影片基本没有跑出对日本描写的套子:即亚洲人作战英勇但是残酷、士兵没有个人能动性。

第三,为了一场持续三年多的战争,从1951年到1977年这不到26年的时间内,美国好莱坞出了十三部故事片。虽然这比不上上百部二战战争片、50多部越战战争片,但是可以说,恐怕都不算少吧。与中国比较,中国自认为是打赢了抗美援朝战争的,在同一时期拍摄的有关影片也就是12部(《上甘岭》(1956)、《烽火列车》(1960)、《三八线上》(1960)、《奇袭》(1962)、《英雄坦克手》(1962)、《英雄儿女》(1964)、《打击侵略者》(1965)、《奇袭白虎团》(1972)、《激战无名川》(1975)、《碧海红波》(1975)、《长空比翼》(1958)、《长空雄鹰》(1976)(反间谍片《铁道卫士》(1959)不算描写朝鲜战争))。如果说中国当初拍**少是因为与美国比较经济和**资源不足,但是别忘记中国拍摄**是国家政治行为和经济行为,而好莱坞拍片却完全是私营经济行为。

抗美援朝战争美国战败了吗?

抗美援朝战争美国战败了。

1950年6月,朝鲜内战爆发,美国政府纠集“联合国军”进行武装干涉,并派遣海军第七舰队侵入中国台湾海峡。此后,侵朝美军越过三八线,直逼鸭绿江,并出动飞机轰炸中国东北边境,直接威胁到新中国的国家安全。

虽然当时中国正面临着巩固政权、恢复经济的紧急任务,但应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请求,中共中央多次召开会议,经过反复权衡,在10月上旬做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历史性决策。战败了。

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奉命开赴朝鲜战场,与朝鲜人民并肩作战,到1951年6月,历时7个多月,先后同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进行五次大的战役,共歼敌23万余人,把战线稳定在三八线附近地区。

1951年7月,朝鲜战争进入“边打边谈”阶段。经过两年的相持,交战双方于1953年7月签署停战协定,抗美援朝战争取得伟大胜利。

扩展资料

抗美援朝战争带来的影响:

朝鲜战争开始之前,中国曾计划用3年—5年时间恢复生产,将军费从1950年占预算支出的43%减少到1951年的占预算支出的30%,以全部预算的70%投入经济建设、文化、教育、卫生事业和改善人民的生活。

抗美援朝战争开始以后,1950年11月15日,中财委在北京召开第二次全国财政会议,经中央同意,确定战争期间财政经济的工作方针是国防第一,稳定市场第二,其他第三。朝鲜停战谈判开始后,国内经济建设准备工作得到进一步的突出和加强,1952年明确了“边抗、边稳、边建” 的方针。?

抗美援朝对于中国恢复国民经济和开展各项建设事业直接起到了保障的作用。为中国争取到了相当长时期的和平建设的环境。

人民网-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新中国峥嵘岁月)

在朝鲜战争时,美国总统杜鲁门为何不听从麦克阿瑟建议?

主要是因为杜鲁门这个人是一个倔强的人,而且他和麦克阿瑟也发生了许多的矛盾,这就导致了他无论是大小事情都不愿意听麦克阿瑟在那说。而这个将军是一个主张和平的一位人,他不希望进军朝鲜,因为这样以来不仅会破坏世界和平,而且对于美国的经济也非常的影响,可能会导致美国经济上造成危机。

而杜鲁门是一个好战主义者,他想要通过暴力去争夺朝鲜这个地盘,他的野心也非常的大,争夺完朝鲜,他有进一步想要侵略中国的意图。而且在朝美战役中,战火已经烧到了中国鸭绿江附近,这让中国也非常的恼怒,而且杜鲁门这个做法遭到了国内许多的正义人士的反驳,以麦克阿瑟为主的许多人都开始反对杜鲁门的这个举动。

再后来杜鲁门对麦克阿瑟变本加利的反对,这位将军在无奈之下选择了征战朝鲜,但是结果并不是很令人满意,这让杜鲁门更加恼怒,对这位将军处处的打压,这就导致了他们的矛盾进一步激化,这也可以解释在前面为什么杜鲁门不同意麦克阿瑟主张不进攻朝鲜的决定。这其中掺杂着一些个人因素,虽然说这一部分因素只占一小部分,但是这也是杜鲁门选择进攻朝鲜,不在听从这位将军的劝告的主要原因

而且杜鲁门处处针对麦克阿瑟,还有一个其他的原因是因为这位将军在国内的影响十分的巨大。也是因为这一点,杜鲁门对于麦克阿瑟一直处处的打压,所以说他们的矛盾逐渐的激化。而且杜鲁门在这一方面就做得像一头犟驴,处处跟麦克阿瑟对着干,杜鲁门是一个蛮干主义者,而麦克阿瑟的主张恰恰与他相反,所以这位将军就成为了杜鲁门心中的一个石头。

今天关于“朝鲜战争为啥美国不打了”的探讨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更深入地了解“朝鲜战争为啥美国不打了”,并从我的答案中找到一些灵感。

【版权声明】

本页面文章朝鲜战争为啥美国不打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用户本人,并不代表新高三网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包括不限于图片和视频等),请邮件至37918493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