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没有人比我更曲折励志人物故事 成功没有人比我更曲折励志人物

进入职场4年半,许单单已经跳了3次槽,从年薪10万的互联网公司员工成为一个年薪近几百万的基金公司分析师,许单单的成功是几乎不可复制的。像他这样一个曾经一无所有的...接下来由新高三网小编为你整理了5名上海小孩哥已过中科大校测 最小的只有12岁读初三相关详细内容,我们一起来分享吧。

感谢大家参与这个关于5名上海小孩哥已过中科大校测 最小的只有12岁读初三的问题集合。作为一个对此领域有一定了解的人,我将以客观和全面的方式回答每个问题,并分享一些相关的研究成果和学术观点。

成功没有人比我更曲折励志人物故事

进入职场4年半,许单单已经跳了3次槽,从年薪10万的互联网公司员工成为一个年薪近几百万的基金公司分析师,许单单的成功是几乎不可复制的。像他这样一个曾经一无所有的人,或许有更强的能力获得一切。

 许单单的故事非常适合被写成奋斗传奇。1983年出生的安徽农村小子,研究生毕业5年,跳槽3次,从一名年薪10万元的互联网公司职员,变成年薪几百万元的互联网分析师。2011年12月,他离开了工作2年的华夏基金加盟美国对冲基金,在这年的最后一天,登上前往美国的飞机,作为美国对冲基金的唯一一位中国雇员,带去对整个中国的投资机会的分析。

 许单单总结自己的成功经验——从很内向、很自卑到强迫自己不内向;通过无意间创业强迫自己掌握管理能力;通过飞机上认识的人强迫自己投入更多社交,再不断地碰到和网罗有用的人。他说他能够拥有今天的另一个原因是:“没有人比我更曲折。”

 “我5岁上小学,小学是5年制的,小学一直都是班里的第一名。初中比较贪玩,整个初中都不好好学习,我觉得班里有好多人都比你厉害,永远都考不到第一名。我初三刚开学,就是13岁时,父亲生病去世了,没有人管了,就开始玩,打台球。高中就没有考上。因为又矮又小,13岁实在太小了,家里比较穷,没有经济来源,没法出去打工。大部分人都出去打工了。妈妈说,那就复读一年,长点个子再出去打工吧。14岁复读时,跟一个女孩谈恋爱,不学习,天天玩。离中考还有一个月时,和女孩因为鸡毛蒜皮的事吵架分手了,然后我才开始学习,学了一个月。

 我们县城有3个高中,我报的是第三好的高中,也没报希望能考上,没想到竟然考上了。第一个学期考试我考了第一名,当时觉得天大的运气啊!因为我考入高中的时候是20名。到期末,很担心自己考不了第一名,结果连续两个第一名,然后觉得好像不是偶然,又突然有了压力,下一次考不了第一名岂不是很丢人?便开始努力学习。有一次我没复习好,又怕考不了第一名,便跟老师编理由,说有事不能去考试了,逃避考试。班主任不同意,结果又考了第一名。

 在老家那边,上高中的人极少,一个村子里的人只有两个人上高中,考大学时又有一个不成文的风俗—复读才能考上大学,复读生和新生的数量是1:1。老家很闭塞,我只知道中国的三个大学,北大、清华和安徽的中科大,但是这三个肯定考不上。但我一定要拿一个通知书回家,爸妈会有面子,我觉得自己的化学比较好,就报北京化工大学,特别可怜地就上了大学。当时觉得自己肯定考不上,我都去复读班去报名了,考到一定分数可以免学费。后来才知道,我的分数是可以上北大的。

 我拿着通知书回家,家里就开始闹矛盾,高二时候,家里来了后爸和我一直在吵架。我下面有两个弟弟一个妹妹,农村那边说儿子是巨大的负担,农村父母一辈子的钱给儿子结个婚就没有了,后爸说三个儿子怎么养得起啊,就让我妈和他一起远走高飞,我妈说不能走,孩子还小,而且单单还在读书。

 我高二就替别人考大学,当枪手,一天100元。16岁从安徽跑到江苏替别人考成人高考,赚了钱,就跑到陕西山区的姥姥家去找我妈,听说我要到陕西,后爸带着我妈又走了,我只好又跑回安徽,我妈不忍心了,回到了安徽的家。高一时,我妈觉得养不起那么多孩子,曾经要把小弟弟送给别人家养,我也同意,我们家上不起学,送到有钱人家还能上学。但家族的人不同意,骂我妈把家族的人往外卖,我觉得有点像**,我会突然间崩溃:‘不要吵了,都闭嘴!’后来就把弟弟送给别人了,过了3个月又接回来了,实在是不舍得,艰难就艰难吧。

 我妈就跟后爸许诺,等我读完高中,能给弟弟妹妹做饭了,就跟他走。他们默认我是考不上大学的。我拿通知书回家,我的姨妈和姨夫都来我家庆祝,可后爸特别生气,拿一个白碗倒了一大碗白酒一口气喝了,把碗摔了就走了。我当时特别伤心,我在全校1500个人里考了第5名,我觉得挺不错的。别人考上了大专还在电视上点歌什么的,我考的还是个211呢。我特别伤心,不吃饭就哭,整个暑假都不在家待。后爸和妈妈吵架:‘看吧,他考上大学了要走了,没有人给小孩做饭了,你又要留在这,走不了了。’打破了他的计划,他就离家出走了,我妈没办法,也就带着妹妹跟他一起走了。一直到我开学都没有回来。我特别伤心。

 我初三时,父亲去世前,就给我留了几千块钱让我上大学用。他去世前种了很多桃树,桃树3年一结果,我把桃子卖了,卖了一些钱,养了一些牛,牛是3年生小牛,高三时生了小牛,小牛长大了,卖了一些钱,凑齐了我的学费。我走之前,妈妈都没有回来。姨妈给了我一个她女儿用的旧箱子,我又去集市上买了一双39元的鞋子。那是2000年,小弟弟才11岁,大弟弟15岁,我走了他们俩怎么办啊。我拜托邻居的大爷,给两个弟弟隔两天和一次发面,让他们蒸馒头吃。两个弟弟不太懂事,目送着我走,我安排他们不要打架,他们一句话都不会说,不会说哥小心点,就呆呆站在那儿。我当时觉得特别悲壮,一个从来没有出过县城的人,要孤身一人去北京了,都没有家人送。走到拐角处我就哭到不行,怎么可以这样子,那时候我特别恨我妈。

 我在北京待了一个月才给家里打电话,妈妈对我特别内疚,整个大学四年我都不高兴,我想我这辈子都再也不会回去了。第一年春节我回家了,但我只出房间上厕所和吃饭,剩下的时间就在屋里疯狂地背英语,后爸还是跟我闹矛盾,就回了他的老家,我妈也跟他走了。我也很伤心,买了一箱方便面,每天限制弟弟只能吃一包方便面,我还生气着呢,我才懒得包饺子呢,那时觉得命运怎么这样啊。暑假我就不回去了,大年二十九坐火车,大年三十下午到家,吃个年夜饭,第二天睡个懒觉,中午吃顿中午饭我就走了,几年来都是这样。我妈要送我,我也不理她,下特别大的雪,她要给我打伞,我故意避开也不让她给我打伞。我不回头地往前走,过了拐角就开始哭。”

 许单单怀着对家庭的积怨在化工大学读书的日子里,还有一件事让他耿耿于怀—那个学校太小了!

 大二开学的第一个周末,他顺着北三环徒步走去了清华和北大,那两所国内最著名的学校始终吸引着他。在清华校园里,他看到路两侧都是学校活动的牌子,有很多的名人讲座,他再也不愿意在化工大学上学了。于是,他开始复习高中课本,想重新考大学。他每天学习到半夜两三点,再**回宿舍住,系主任出面干涉,说你这样对大家的影响不好,可他决心已定,还是跑回老家报名高考。许单单在报名处转了两天,最终却没敢进去,他怕人家查出来他已经上过大学了。当年,他们县里每年只有一两个学生能考上北大、清华,他担心如果自己考上了,一定会被地方上的`媒体追踪报道,那时就露馅了。直到报名结束他还是没有勇气走进报名处。

 既然不能再次高考,许单单决定,考北大、清华的研究生。他权衡了一下,当时清华的计算机是热门专业,可他本能地讨厌编程,其中有一部分源于出身农村的自卑感,觉得自己没法和从小玩儿电脑长大的城市小孩竞争。恰好2003年,印度总理访华,许单单发现印度是个软件发达国家,他虽然抵触编程,但愿意做跟软件相关的生意,比如市场和管理,于是,他报考了北大的印度语言与文学专业研究生。

 “我整个大学都是很内向的人,从老家回来以后,我就专心致志地考研。但大三春节那年我回安徽,发现有人拿了一本陈文灯的数学考研书,整个市面上都没有,我灵机一动,我卖这本书好了。我迅速给出版社打电话,问这本书能给我几折,出版社说可以给6。1折,卖7。1折,49元一本,我赚4。9元。我抱着几本书挨个敲宿舍门,在门口犹豫了半小时才进去,第一个宿舍大部分人都买了,我太有说服力了,虽然是同一年级,我做了太多准备,告诉他们必须要用什么书,必须要上什么班。然后我逐个敲后面的宿舍,一个星期就挣了4000块。

 那是我第一次强迫自己出去说话,第一次突破,发现自己其实还OK。之后走在学校里,别人都跟我打招呼,那是一次转变。但当时我还是不好意思转变,连变个发型都不好意思,我意识到内向的人不容易成功,外向的人才容易成功。

 可我以前太自卑了,特别穷,还有个后爸,也没有钱买衣服,穿表哥的衣服,吃不起饭。高中我没有钱交学费,又是第一名,班里的同学每人捐两块钱给我,每年班主任都带着我去校长家求情,给我免一半的学费。那时候每天吃苹果,一毛钱一斤的苹果,一中午吃5个苹果,就这么过来。到了大学更自卑,大家都是城市的,我却只能特别特别省钱,一顿吃两个馒头。现在我弟弟都比我高,我怀疑是以前透支了,现在身体也不好。

 考上北大以后,反正北大没有人认识我,我就下决心假装一个开朗的人,把头发染成了棕色,穿上了痞子的衣服,装成街头混混的感觉,跟每个人都打招呼,真的整个人都变了。大家都觉得我是个超级外向的人。我不断地发现自己还可以做大哥,所有人都叫我单哥。

 研究生时,我就是北大BBS上的最红的网络红人,我一直都不知道原因是什么,我的网名是XDD,只要我说一句话就无数人都问‘小弟弟在干嘛’,我就把网名改成了‘XDD(我不是小弟弟)’,可能是因为网络有距离感,每个人都可以对我的网名调侃两句,觉得这个人很亲切,我就成了BBS上最红的人。快毕业的时候,要举行一个毕业聚会,我觉得我有义务组织聚会,就拉了BBS上其他几个比较红的人一起。有很多女生跑来就是为了看XDD长什么样:我们宿舍有人考试不能来,让我一定拍一张你的照片回去。

 我觉得所有事情都是连起来的,这是起点,后来我就开始组织北大的各种活动,组织北大赴深圳的150个毕业生的聚会,还没有毕业就聚了好多次,聚餐啊,找场地啊,组织了半年,都是在玩,我在玩滑板,学吉他,什么潮干什么。”

 许单单就这样变成了另一个人。

 考上北大之后许单单发现自己犯了个错误,泰戈尔文学要上一年,可他读这个专业是为了赚钱、做生意的。于是,他第一年努力上课,把所有学分都修完了,第二年开始去找兼职。

 他先后去了几家公司实习。第一家是个烟草公司,做人力资源,他在广西待了半年,还对公司谎称自己是MBA。然后是大唐移动,之后是联想的人力资源部招聘组,负责校园招聘的组织工作。在联想实习了一个月,许单单就离开了,因为他们专业获得了去印度留学的机会,每个月会给留学生4000元的奖学金。但就在出发前,无意间,他做了一个创业,然后跟导师说,对不起我不去印度了。

 北大BBS上有很多校园代理,许单单跟一个生日蛋糕店合作,代理了生日蛋糕。通过这个生意,他每个月能挣几百元钱。后来很多人说送蛋糕时能不能也送花、剃须刀、贺卡,大家要的东西越来越多,许单单就做了一个校园折扣网,连运动鞋等也一起卖了。他还和学校周边的饭馆、理发店、KTV、考研班商谈,做一个联名会员卡,去那些地方消费均可打折。他招聘了各个学校的外联部部长、主席来做这个事,最多的时候公司有70个员工。他说,其实那就是现在的团购,要是他不放弃的话,有可能自己就是团购的鼻祖了。

 一边开着公司,许单单一边还做了另一件事。2006年2月,他找到当时很火的芙蓉姐姐,希望她能做公司的代言人。见到芙蓉姐姐后,他觉得她和大家心目中那个乖张的形象并不一样,她私下是个很害羞的人,还挺漂亮,而且很善良。许单单观察到,许多电视节目上芙蓉姐姐都是主角,但得到的出场费却是最少的,他决定推她一把。他成为了芙蓉姐姐的助理,为她做了一些商业谈判、接受媒体采访、签代言合同。

 许单单的导师是学院派的,觉得商业行为对校园风气不利。导师说,要么你就开公司结业,要么就把公司关了,写三个月论文。许单单痛苦了一下,放弃了公司,选择了论文。他找了一个合伙人,分给他30%的股份,让他接手。但经过此事,许单单做生意的瘾已经被勾起来了,后来腾讯去北大招聘时,他写了一页商业计划书,希望腾讯能和自己合作,腾讯产品部经理觉得他还挺有战略眼光,就推荐他到深圳腾讯总部的战略部工作。

 “我出发去深圳腾讯工作时,在飞机场把别的东西都托运了,但是有一箱书特别贵,我不舍得托运,就左手拿吉他,右手拿滑板,背着轮滑鞋,又提着那箱书。上飞机时每人只能带3个包,我的超了,我就问后面的一个只背着个小包的大哥能不能帮我提个书箱,那人是改变我的轨迹的第一个人。

 因为我们坐很晚的飞机,都没有什么人,所以我坐到那个大哥身边,为了感谢他,和他聊天。他虽然看起来很年轻,不到30岁,其实已经40多了,孩子都上初中了。恰好我那时看了不少哲学方面的书,我和他探讨正在思考的一些哲学问题,比如‘活着为了什么’、‘什么是幸福’,我还告诉他我希望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这个大哥在深圳还算是小有成就,觉得我这个小朋友挺有意思的,他有一些阅历,跟我说,你到了深圳不要再玩什么滑板、吉他,你去打高尔夫球。我突然觉得自己不能再瞎玩了,我说要不然我就好好工作,不再组织校友会的活动了,他说那不行,这都是别人没有的财富。

 到了深圳,腾讯封闭培训15天,120人分了4个班,很容易增加人的感情,我和两个同事一起租住,到现在一直是最好的朋友,工作后很难有好朋友,我们一起租住了一年半。他们俩人还在深圳的腾讯,其中一个人,爸爸是省会城市的市长,妈妈是上市公司的CFO,他的学校很不好,擦着专科的边,他进入腾讯几乎是学校有史以来毕业生找到的最体面的工作了。他一直怀着很感恩的心在腾讯工作,我和另一个北大的人刚入职就开始商量规划2年后要跳槽,让这个朋友听到了,他很生气,‘腾讯对我们这么好,你们竟然想着跳槽,我们生是腾讯人,死是腾讯鬼,你们是坏人,要跟你们划清界线’。我们当时觉得这个小孩真搞笑。他因为感恩,做完了自己的工作还捡别人的工作做,一周2、3天都睡在办公室,他的工资就涨得很快。他是本科毕业,年薪7万元,我是研究生10万元,过了半年,他就涨工资赶上我了,我没涨;再过一阵他又涨了,我还没涨。”

 “我把很多时间投入到北大校友会中。我们刚开始赴深圳的150人,以及上面5、6届的师兄师姐组成了北大校友会青年分会,我任会长,这些校友我几乎都认识了,组织了很多活动。后来我们跟北大官方的校友会合并成了一个,我任副秘书长,我是最小的一个,其他副秘书长几乎都是企业的董事长,坐在他们中间我就是个小朋友。

 有一个师兄是我人生中的第二个贵人。他曾经是中国最年轻的基金经理,28、29岁的时候就已经退休了。这个师兄成为了我很好的朋友,也成为了我的偶像,不管前一天加班到多晚,他只要叫我‘单单明天出来吃早茶吧’我都会去。我跟着他认识了很多他的朋友,都是比较高层的人。

 有一次他叫我去参加一个活动,我去了才知道是‘千万富翁级游艇俱乐部’,偶像师兄和他的夫人、还有他另一对朋友夫妇和我坐在一起,师兄的朋友一直在告诉师兄说他家附近的一座别墅不错,院子要比自己家的大两倍,他家的院子已经有900多平方米了,让师兄赶紧买下来;两个老婆讨论别人家里7、8个佣人吵架的事儿。我震惊了,原来人可以这样生活。我觉得做投资才能挣到更多的钱,所以我决定进入金融行业。

 我找工作没有让偶像师兄帮我,因为我觉得一个人一生只能求他一次,找工作这种事我要自己应付。

 我开始海量投简历,3个月投了300多封,只有3个面试的回复,有一个是上海的对冲基金,同时,一个师兄在上海的51。com做高管,他说我可以去做他的助理。我就买了机票去上海面试。对冲基金面试我的人说,我不够聪明,大概是考了我一些数学题,我没全做对。我很沮丧,又去面试了51.com,当场发了offer,但是我还是想进入金融行业,面试完我跑到陆家嘴,站在八佰伴的对面,看着旁边林立的金融单位的高楼,我想这个世界不属于我了。回到深圳后,我继续投简历,平安证券给我发了面试邀请,面试的结果是觉得我的会计不够好,也没有财务专业背景。我一直跟面试我的部门经理邮件沟通,解释我的学习能力非常强,可能是留给部门经理的印象不错,部门经理又向总经理争取了一个机会:学3个月会计后再来面试吧。

 我疯了一样地复习。当时很焦虑,整夜睡不着觉,不知道是不是要放弃51。com的机会,因为师兄帮我也不容易,不好意思回绝。到了入职那一天的半夜12点,我解脱了,我没有去,第二天我给师兄发了一个邮件,说自己还是想进入金融行业。

 然后就全力备战会计。考得不错,部门经理通过了,但是人力资源部卡了我,还是觉得我的专业背景不够,我很郁闷。有一天跟偶像师兄和他的朋友吃饭,一个朋友问我,‘单单最近干嘛呢?’我说找工作呢,还被平安证券卡了。那个朋友说跟平安的一个高管很熟,给我打个招呼吧,结果很容易地就进去了。我终于进入了想进的金融行业。”

 因为先前的职业经历,许单单决定研究互联网。当时互联网还没有进入中国股市,大部分分析师都在研究传媒行业,所以作为最底层的员工,许单单坐了一年半的冷板凳,公司就等于白养他一个人,但是也没有奖金,收入还是没有比腾讯高多少。但是一个机会,让他这个小兵认识了董事长。

 有一天,董事长让许单单部门的经理找一个人去他办公室帮忙做演讲用的PPT,因为许单单在腾讯战略部时经常做PPT,所以经理就派他去了。他一晚上都在董事长办公室做PPT,顺便跟董事长聊天,讲他在学校给芙蓉姐姐做助理的事。后来说到自己是北大深圳校友会的副秘书长,董事长说,他的太太也是北大的,可以让她参加校友会活动。

 过了几天,董事长找许单单到办公室,对他说,你师姐让你到家里吃饭。许单单赴了约,就这样他这个底层的员工与董事长有了交集。

 他发现董事长工作特别忙,每天早晨就让秘书帮他买路边的1元的豆浆和油条,中午饭也经常没空吃。许单单便说自己家楼下有一个老字号的餐馆,早餐还不错,他每天早晨排队的时候顺便帮董事长也带一份。他给董事长买了2个月的早餐,虽然每次都是交给董事长的秘书,再由秘书转交,但是公司里也有了很多风言风语,说他是董事长家的亲戚。

 他并没有畏惧这件事,把董事长当朋友一般相处,经常会告诉他公司里一些杂七杂八的言论。后来同事中有人有事情要请示董事长,都让他出面,“许单单你能不能跟董事长说一声”。不过风言风语的好处是,金融危机时,他竟然躲过了一次裁员,原本作为菜鸟他肯定是要被裁掉的。

 2009年9月份,他生了一场不大不小的病。毕业后的2年多,他一直处在一个疯狂社交的状态中,表面上认识了很多人,其实知心的朋友没几个。他回忆当时的情景:下午就要进手术室了,他竟然不知道要找谁给自己送饭,只能打电话给前女友,叫她过来陪一下。一个月后,他出院了,生活发生了相当剧烈的变化,从一个社交狂人变成了一个完全不社交的人,拒绝了所有的饭局,埋头做研究,写了几篇有代表性的文章。

 躲过了裁员和生病,好的事情比许单单想象的来得快。由于金融危机,整个世界实体经济都陷入低迷,虚拟经济却起来了,互联网突然成为热点。他也在那个时候火了,他自己本来预计要坐3年的冷板凳,可是坐了一年半。(创业 )市场有了互联网的投资需求,投资者找做互联网分析的人找不到,市面上就不超过三个人,他就名列其中之一。由于他先前打下的人脉基础,一旦有人问到做互联网投资的分析师,就会有朋友推荐,有个许单单还不错。

 “我做梦都没有想到的,证券业和基金业最顶级的公司的人都来找我了,受宠若惊,三流证券公司中快要被裁掉的人,经济危机还没过呢,就有这么多机会。因为我当时是在卖方市场,经常组织基金公司的人去调研,我在广州到杭州的飞机上,华夏基金的基金经理就坐在我旁边,飞机起飞前,我接到一个电话,是约我回广州时聊一下,挖我过去工作,挂了电话,华夏基金的基金经理就问我,你是要换工作吗?我说是啊。他说你先跟我聊一下吧,看看能不能过来。

 我本来是要去中金的,中金的工资比华夏高很多,我面临一个抉择,这就是职业的思考:做证券公司的分析师的话,一是要做50%研究,二是要做50%的营销服务,会带来较高的收入,我觉得未来的价值不在于多领几百万的工资,而是要拿出有价值的研究成果。那50%的服务只是增加了我的收入,而不给我带来以后的核心竞争力,我拒绝了高工资,选择的低工资的华夏基金。”

 他的偶像师兄在这件事情上跟他产生了一些分歧,师兄担心,去券商你可以不断地发报告,把自己的声音扩大,让足够多的人听到,而在基金公司声音是出不来的。

 感谢另一个好时运,微博的出现让许单单找到了发出声音的方式。他非常积极地在微博上写东西,进行与互联网相关的评论,语气犀利的同时也巧妙展现他与投资精英界的交往。通过这种方式,他的社交范围又有了突破性的扩大,他获得了足够多的关注度,每条微博都有很多人转发和回复,他打破了买方研究员沉默的习俗,在同行眼中,他成为一个完全另类的基金公司研究员,而在更多人眼中,他是分析师里的明星。

 从华夏基金到美国对冲基金,许单单完全依靠了微博的影响力,美国基金就是在微博上发现了他,向他提出邀约。

 因为微博,很多公司的CEO关注了他,不断有大佬与他陆续结识。于是,他又扮演起了组织行业的沙龙聚会的角色。有一次他组织了一个20多人的聚会,结果定下的咖啡馆临时要收场地费,许单单灵机一动,说我自己开一个好了。

 他把这件事又做得轰轰烈烈,他把咖啡馆命名为“3W”,邀请了一大批企业界、投资界的重要人士作为股东加盟,包括沈南鹏、徐小平、薛蛮子、王啸、倪正东、许怡然等等,雪球越滚越大,最后光股东就有100多位。

 他的合作者马德龙说,许单单在店里的时候很少跟人家主动搭讪,因为他知道他该认识什么样的人。有一天咖啡馆里坐着几个互联网前辈,有盛大游戏的总裁林海、百度首席科学家张威廉,许单单坐在他们中间,却把场面罩得很好,气场不输于几位前辈。他很明确这间咖啡馆第一阶段的目的:做一个互联网中高层的圈子;其后的可能性包括,3W自己的投资基金。

 一个与许单单共事过的朋友曾经说过,许单单是他见过的唯一一个知道自己的目标在哪里、而且所做的事情都围绕这个目标的人。许单单说,他的生活中经历了很多别人不可能经历的事,苦也吃过,也见识过相当的财富,因此再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了,他更敢。

帮我举个例子

一、一个"弱智"的研究生 一个"禁闭"孩子的母亲 一场失败的教育"实验"

7月,湖南湘北某县。

一则消息令整个县城感到震惊。

“那个天才连研究生都没毕业就回家了,生活上的智商还不如十来岁的孩子!”

引起话题的少年叫严永明,8岁上中学,13岁便以高分考进大学,17岁又考取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硕博连读,20岁肄业回家,现在21岁。 学习上的天才和生活中的“弱智”集于严永明一身,其仅有高中文化的母亲李腊梅从中起了关键作用。

跳级跳过了童年

7月6日晚,严永明在家中与记者对面而坐。他已在家里悄无声息地蹲了一年。

他的手不停地搓着裤腿,间或拿起桌上的西瓜放进嘴里,直吃到露出白瓤,然后把瓜汁抹在身上。

他说话十分有限,加起来不会超过100个单词———“谢谢哥哥、谢谢叔叔”,“是的吧”,“我不知道”……眼神极少与人正面接触。

严永明家中的墙壁上残留着一行字: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这行字,像标签一样烙在了严永明身上。

1983年出生的严永明2岁就掌握了1000多个字。儿子的过人才智,极大地膨胀了母亲的理想。母爱从此像掘井机一般没日没夜地挖掘着他的潜力。他的生活中,除了学习,还是学习,没有伙伴,也没有玩具。

1991年10月,8岁的严永明跳到了县属重点中学,也跳过了他的童年。“学生就得读教材,就得围绕教学计划、高考提纲这根指挥棒来转。”李腊梅总是这样说。

“让他母亲陪读是个错误”

为了让小永明在高考中一鸣惊人,李腊梅把他生活上的事全部包办了,甚至连吃饭也喂。儿子稍微不服,就“武力”制服,丈夫干预也无济于事。

1996年9月,13岁的严永明跻身湖南湘潭大学物理系新生之列。

学校考虑到严永明年纪小,把李腊梅接去陪读。学校破例给母子俩安排一套一室一厅的住房,还安排李腊梅在物理系做勤杂工,每月有几百元收入。

二、从中国科大“神童”的命运 看造神的失败

7月1日上午,那些穿着短裤和球鞋的中年男人站在母校宽阔的草坪边互相拍照。这是中国科技大学1978级少年班成员分别26年之后的首次班级聚会。在合肥的烈日下,昔日“神童”们温和有礼,神态自信。他们中有一半以上来自国外,却仍对这所学校颇感自豪,渴望着能为它做点儿什么。那些要做的事情包括:为校友基金会捐上几笔款项,开办几场讲座,以及为自己的班级树立一块价值10万元的纪念雕塑。雕塑将刻有每个成员的名字,包括张亚勤,也包括宁铂、谢彦波和干政。

不过,在他们身后的校史馆里,关于这个班级的陈列却没有这么一视同仁。作为微软亚洲研究院首席科学家,张亚勤的名字在陈列柜中非常醒目。与此不同的是,在几张有宁铂、谢彦波和干政出现的下面,他们仅仅被写作了“少年班同学”。

这3位当年家喻户晓的“神童”的命运,发人深思。

“那是宁铂和谢彦波的时代”

从举荐信发出的那一刻起,这命运就注定无法逆转。

“那是宁铂和谢彦波的时代。”中科大校友、盛元国际投资公司董事长张树新回忆说,“那时他们在整个国家都是绝对的明星。”

1978年,整个中国的报纸、杂志、电视都在报道宁铂。

据当时的报道,宁铂2岁半时已经能够背诵30多首毛泽东诗词,3岁时能数100个数,4岁学会400多个汉字,5岁上学,6岁开始学习《中医学概论》和使用中草药,8岁能下围棋并熟读《水浒传》。几乎一夜之间,这个戴眼镜的神奇少年为整个国家所熟知。

他被称为“神童”

受宁铂影响最深的是当时的孩子们。这个超乎寻常的“神童”刺激了望子成龙的家长们,促使他们向自己的孩子施加压力。相当多的孩子因此第一次意识到自己多么平凡无奇。一些受到激励的孩子效仿宁铂,开始超前学习并跳级,另一些孩子则倍感压力。

“当时父亲拿着报纸,对我说,‘看看人家宁铂,再看看你!’我立刻觉得,如果宁铂愿意做他的儿子的话,父亲一定会把我像垃圾一样丢掉。”多年以后,毕业于北大物理系的习路平回忆说,“那种痛苦、伤心的感觉我至今不能忘记。”

类似事例决非个案。宁铂在1980年代早期的影响力是如此之高,以至20多年后,有人把他与张华、朱伯儒并列为当年的“时代人物”。

一切都源自一封信。1977年,宁铂父亲的好友、江西冶金学院教师倪霖,致信当时兼任中国科学院院长的国务院副总理方毅,举荐这位江西赣州八中高二级的少年天才。其时,中国百废待兴,举贤正是要务。当年11月3日,方毅副总理批示当时为中科院下属单位的中国科技大学:“如属实,应破格收入大学学习。”

中国科技大学派人到赣州考察宁铂,准备进行“破格”的教育,接着又为此成立了中国第一个大学少年班。

当时聪慧的孩子并非只有宁铂一个。“在赣州八中,当时就有许晋、潘辛菱和陈英3人与他不相上下。”当时的班主任余深贵回忆说。在中科大特别组织的考试中,排名第一的是许晋,宁铂只考了第二名。

不过,这并没有阻止宁铂被公众看成是“神童中的神童”。从举荐信发出的那一刻起,这命运就注定无法逆转。1978年3月,宁铂和谢彦波由此来到了中国科技大学。而其后25年中宁铂不断想要离开,却始终没有成功。

1978年3月18日,全国科学大会召开。后来它被认为是一次历史性的会议。“现代化的关键是科学技术现代化”、“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等观点在会议上重新提出。闭幕式上,中科院院长郭沫若发表了书面讲话《科学的春天》。这一时期后来即被称为“科学的春天”时代。

整个国家对科学的热忱,使得对宁铂的各种赞美也达到了最高峰。

1978年春天的一个早上,后来成为微软亚洲研究院首席科学家的张亚勤在《光明日报》上读到一篇报告文学。看完之后他激动了整整一天,然后又整晚没有睡觉。这是他第一次知道“神童”宁铂的事迹。几天之后,张亚勤跳了级。6个月后,他也考入了中科大少年班。

这一年最吸引读者的新闻是,13岁的宁铂与方毅副总理下了两盘围棋并获全胜。报刊上发表了宁铂在中科大校园葡萄架下读书的照片,这个葡萄架很快就成了新生和外来客必须参观的地方。在纪录片里,宁铂率少年班同学仰望夜空、为同伴们指点星象的镜头留在了很多人的记忆中。

人们对宁铂的兴趣之浓厚,已使报纸的传播能力不能匹配,他的故事甚至成为了手抄本的题材。

在这一年,就读于安徽省庐江中学的干政看到了这些手抄本中的一份。在考入少年班之后,干政告诉老师,他是受宁铂的影响才来到这里的。他记得那份手抄本被太多的人传阅,纸张又破又旧,边缘卷了起来。

同样,谢彦波也被“选中”了。“宣传宁铂是因为他最有名,”一位当年的少年班校友说,“宣传谢彦波则是因为他年龄最小。”

很快,谢彦波天真的微笑、算术板书的背影,也出现在了媒体刊登的照片上。其后几年中,中国科技大学的招生广告上都有他的身影。尽管他还系着红领巾,又是一个畏惧与人交往的孩子,还是被安排经常参与各种各样的“活动”。

相比之下,干政当时受到的宣传并不多,不过这只是与宁铂和谢彦波相比而已。在当时一本名为《神童的故事》的畅销书中,就写有“干政切瓜”的故事:当时少年班的招生老师提问干政,对一只西瓜横竖各切多少刀,那么会留下多少块西瓜———数字不断上升,12岁的干政却始终对答如流,直到招生老师惊其为天才。

许久之后接受媒体采访时,宁铂曾经说,自己是时代需要的产物。如今,谢彦波也持相似的观点。

他们都曾表示,如果青春可以重来,他们决不会再读少年班。

个中原因,正是多年以来甚少公开过的事实:在那宁铂与谢彦波的时代,两个主人公自己却忍受着苦闷的煎熬。

宁铂的“逃亡”

25年中宁铂不断想要离开,却始终没有成功。

直到毕业之后很久,宁铂还在不断地回忆自己赴中科大报到前一天的那个上午。那天他被倪霖叫到了家里———一切因倪霖的举荐信而起。倪霖说,自己对他有两点担心。这两点是:

1.宁铂被捧得太高,如在天上,希望他自己能够清醒认识;2.跟别的孩子不同,宁铂早熟,早恋倾向严重,尽管他的父母都还没觉察到这一点。倪霖警告说,如果宁铂去招惹女孩子的话,那么最终受害的将是他自己。

宁铂在1994年说:“遗憾的是,那些年我几乎把这些话给忘了。”

在宁铂自己看来,青春期是把双刃剑。比当时大多数孩子早得多,宁铂11岁就进入了青春期。这使得他相对成熟,在学习时拥有比同龄人更强的自控能力。不过发育与年龄之间的落差,似乎又让他备尝苦闷的滋味。

他多才多艺,兴趣广泛,不仅擅长围棋、中医,还是张树新组织的“星期天”诗社的成员。尽管如此,以当时中科大11∶1的男女生比例,以及他的比别人更小的年纪,实现浪漫憧憬的机会还是相当渺茫。另外一个不能回避的问题是,他身材矮小,在女生面前的魅力值并不高。

真正的苦恼大约出现在16岁左右。“当时明显地看得出来,他对女孩子感兴趣,”张树新回忆说,“但是他就那样———我是宁铂啊———不说,绷着。”

她对宁铂的印象是,极端自尊,又极端自卑。不过,她相当欣赏宁铂的一点:尽管看上去似乎不通人情,实际上他却相当绅士。

对于当时的少年班来说,类似的问题并不典型。入学时谢彦波11岁,干政12岁,他们的青春期焦虑还要在几年之后才能出现。

大多数孩子是如此之小,以至班主任汪惠迪不得不在早上帮他们冲奶粉,有时还要为每人煮上一个鸡蛋。除了白天的文化课之外,下午她还要给他们加上一节当时学校里还没有开展的体育课。晚上她要去查房,替他们关灯。

即便是在“神童云集”的少年班里,宁铂的聪明程度也让大家钦佩不已。不过,他在课业方面的表现并不出色,不及格的科目甚至多过了一般同学。然而外界的赞美仍在继续,公众意义上极具天赋的宁铂形象从来就没有被否定过。

“其实当时宁铂就不行了。”27年后,当年的同学彭兴说,“他的成绩很一般,而且表现出来的性格很怪。”

尽管如此,一条通往圣殿的道路一直铺到了宁铂和谢彦波的面前。这座圣殿就是在当时中国科学界红极一时的理论物理。

宁铂、谢彦波和干政3人的专业都是理论物理。干政显然适合这一领域,CUSPEA考试的优秀成绩就是证明;谢彦波的天赋更为明显,甚至在很多年里被周围的人半开玩笑地称为“未来的诺贝尔奖得主”。相比之下,宁铂与物理学的结缘却是一个再明显不过的错误。

在赣州八中时,宁铂的物理成绩就在各科目中较弱,更重要的是,他对它缺乏兴趣。

入学一年后,少年班学生开始选系。宁铂告诉汪惠迪老师,“科大的系没有我喜欢的。”汪惠迪帮宁铂打了一份报告,请求调到南京大学去学天文。这是他第一次试图离开科大,也是失败得最干脆的一次。“因为科大不愿意放走这个名人。”如今汪惠迪说。

她把报告交给了教务处长,报告立刻就驳回了,原话是,“既来之,则安之。”

对天文学的爱好受阻之后,宁铂把它转向了对神秘主义“星象学”的研究。在中科大内部,宁铂的“怪异”的名声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此。彭兴觉得,宁铂后来对宗教和气功的执著似乎与这一时期的爱好也有关系,“当时他就神神道道的。”

离开少年班16年后,宁铂曾私下回忆说,自己当时的痛苦主要还是来自于舆论的过分渲染。

“在很多场合,人们要求我七步成诗。”他说,“那时我只是一个不谙世事的小孩,长期接受的教育又是顺从、克己复礼,因此痛苦充溢着我的内心。那些年我就是在压抑自己的个性中度过的。‘神童’剥夺了我许多应该享有的生活和娱乐的权利。”

本科毕业之后,他留校任教,并在19岁成为全国最年轻的讲师。不过,这已经是他能创造的最后一个记录了。

1982年他第一次报考研究生,但报名之后就放弃了考试。第二次,他前进了一步,完成了体检,然后放弃了。第3次,他又进一步,已经领取了准考证,但是在走进考场的前一刻又退缩了。后来他对别人解释说,他是想证明自己不考研究生也能成功,那样才是真正的神童。不过汪惠迪以及身边的很多人却认为,他只是过分地恐惧失败。

在第3次退缩时,学校的一位老师抓住了他,逼他去考,他声称,再逼的话他就逃跑。

宁铂一直想逃跑。他很少做物理学科的研究,却把大量时间用于围棋、哲学和宗教。1980年代后期,在科大天体物理系的课堂上,他开始向学生询问托福考试的情况。1989年、1990年、1991年,他连考3次托福,均未过关。1988年结婚之后,他练习气功,吃素,与常见的生活习惯渐行渐远。1993年,因为与妻子的一次小口角,他跑出家门,四处游荡了半个多月。这之后两年间,他一度下海,最远跑到了海南,最终却不得不回到科大。

1998年,宁铂参与了一次央视“实话实说”节目,探讨“神童教育”。当年的一则报道说:“节目录制期间,宁铂频繁抢过话筒发言,语速很快,情绪激烈,猛烈抨击‘神童教育’。周围观众不时发出笑声,很多年轻人已经不知道他就是大名鼎鼎的神童宁铂。”“第一神童”的倾诉已经无人倾听,属于他的时代彻底烟消云散了。

2002年,宁铂前往五台山出家,很快就被中科大校方找了回去。他又一次失败。

再一年后,他成功了。

终生的缺陷

在朋友们面前,谢彦波健谈而放松,但他似乎不懂得如何与决定其命运的人相处。

彭兴生于1963年1月,入学时16岁,是少数的几个超过15岁年龄限制的学生之一。入学之后他接受的任务之一就是“看着”谢彦波。

谢彦波年龄小,自理能力差,自视甚高,尤其不懂如何与人交往。入学时他刚刚11岁,此前只有小学5年级的人生经验。在中国科技大学流传甚广的一个传说是,第一次走进校门时,他还在滚动一只铁环。

谢彦波受到困扰的时间要比宁铂晚得多。他回忆说:“在少年班的最初阶段我年龄还小,对外界的宣扬没什么太多的感觉。”第一个学年过去后,打牢了基础的谢彦波选择了物理系。从此,这个系着红领巾的大学生的潜在天资得到了充分表现,一路成绩骄人,直到毕业。

不过,从入学时起,老师和同学们对谢彦波的担忧就从没消散过。

“人际关系这一课,心理健康这一课,整个班级的孩子都落下了,他的问题就尤其严重。”汪惠迪老师说,“他们在上学时没能养成好的心态,没有平常心。这种缺陷不是一时的,而是终生的。”与此对应的是,一些当年的少年班成员承认,他们至今仍缺少人际关系方面的能力。“这是没办法的事情,”少年班同学秦禄昌说,“一旦过了那个年龄,这一课就永远补不上了。”

在朋友们面前,谢彦波健谈而放松,但他似乎不懂得如何与决定其命运的人相处。1982年,谢彦波提前一年大学毕业,15岁在中科院理论物理研究所跟随于渌院士读硕士,18岁又跟随中科院副院长周光召院士读博士,被看好在20岁前获得博士学位。不过,这段最为春风得意的时光,却成为他人生转折的开始。

“他没能处理好和导师的关系,博士拿不下来,”汪惠迪说,“于是转而去美国读博士。”

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谢彦波可谓因祸得福,得以跟随大名鼎鼎的菲利普·安德森教授学习,后者在1976年因为在凝聚态物理研究方面取得突破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奖。在沃德罗普的著作《复杂》中,这位教授被描述为一个深邃而傲气的人。

对安德森来说,谢彦波的性格中有着令人无法容忍之处,那就是比他本人还要傲气。

“我的论文不讨他的喜欢,”谢彦波说,“写的是他的理论的不对。”

在普林斯顿的中国同学圈子里,谢彦波与导师不睦,渐渐成为公开的秘密。

本来,事情并非毫无转机,可是恰在这时,发生了轰动一时的北大留学生杀死美国教授事件。当人们意识到应该避免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时,谢彦波被怀疑为潜在的危险。中国科技大学的一位副校长决定让谢彦波回国,这意味着后者的留学生涯的结束。这件事情后来在中科大内部争议颇多。

此前有传闻说,谢彦波曾用手枪或菜刀威胁过安德森。记者就此向谢彦波求证,他神情自然地予以否认说:“那我没有,我没有。”

同样铩羽而归的还有干政。他与谢彦波的轨迹惊人的相似:都是在普林斯顿,都是学理论物理,都是与导师关系紧张。

回国后,物理系的一位主管老师找到了干政,表示他可以回科大读博士。令大家惊讶的是,干政拒绝了。几年之后,在家赋闲已久的干政又表示想到科大工作。这一次科大没有同意,当时科大聘用教师已有新规定,博士文凭是必要条件。

就在4年前,汪惠迪老师还劝干政再去读博士,干政表示不想读了,他不信再花一年时间还找不到一份工作。

这一年的努力最后也化为了泡影。在此期间,他的精神疾病时好时坏。最终,干政被自己禁锢在了与母亲共同居住的房间里。

相比之下,谢彦波的“运气”要好一些。他以硕士的身份接受了近代物理系教师的工作。很快他结了婚,没有什么积蓄,分到了一套楼下总是有人打牌的小房子。在持续不断的烦恼中,用了将近10年的时间,“未来的诺贝尔奖得主”才结束了往日的梦想。

做不成普通人

宁铂的梦想之一就是做个“普通人”。如今看上去,这一梦想已经难以实现。

多年以后,每当谈及少年班,中科大校方必定提起张亚勤,以证明少年班教育的成功。少年班同学彭兴认为,后者的成就恰恰得益于当年的默默无闻。

“其实他和谢彦波的情况差不多,刚来的时候年纪都小,基础都不行,跟着课程都很吃力,但是天分比较好。”他说,“他们俩的差别,就在于谢彦波被宣传得太多,心理压力大,人也容易张狂。张亚勤受到的宣传就很少。”

对于3位“神童”的人生路,当年的班主任汪惠迪感到难过,但是并不觉得意外。“当时各个方面的因素,宣传、压力、体制、教育方式,都对这几个特殊的孩子不利。”她说,“可是,我们眼看着一切发生却无能为力。”当时她不希望这几个最有名的孩子受到太多的报道,也一再告诫他们一定要把自己当作普通人,但均收效甚微。

“那个年代需要一个宁铂去唤醒人们对于教育和科学的重视,这种需要形成巨大的压力,最终却压垮了宁铂。”秦禄昌说。

当年的秦禄昌在那个著名班级里不受瞩目,如今则在美国北卡大学物理系和材料系担任教授,因其国际领先的研究成果而被称为“纳米博士”。

在6月30日的同学聚会上,有些当年的少年班同学说,这也许是人生的宿命,因为3位面临问题的昔日神童在童年时期都曾经表现得比较孤僻。不过,立刻有人反驳说这不是问题,“就本来的性格来说,少年班里有几个开朗外向的?”

当年的少年班同学,如今供职于旧金山议价金融机构的裴益川说,人生路上变量太多,很难说清楚什么才是宁铂等人的麻烦的真正制造者。

“也许我们看到的都是皮毛呢?”他说,“也许这是高智商群体中必然出现的宿命呢?”

程陆华的看法与此接近。她是宁铂的前妻。她也相信,造成宁铂等人的问题的因素是无限复杂的。正因为这一原因,在前些年,她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反对矫枉过正,与前夫的思路一直存在分歧。她像别的家长一样,要用约束的、规划的方式培养孩子。宁铂则坚持,决不应该设计孩子的未来,应任其自由发展,哪怕孩子最终只能做个普通的人。他对孩子惟一的教化是,不以自我为中心,要真正地去爱人,关心人。

实际上,在成年之后,宁铂的梦想之一就是做个“普通人”。如今看上去,这一梦想已经难以实现。

张树新说,宁铂等人的麻烦,恰恰在于没有人会把他们当做普通人看待。实际上,即便是在1996年前后,一些媒体报道宁铂“只成为了一位讲师”之时,众人的叹息仍然基于这位“少年天才”拥有着杰出禀赋这一前提。

9年之后,情况又大不相同。如今人们已经忘记了追问宁铂、谢彦波和干政的去向。他们的名字几乎不再出现在新闻之中。即便是宁铂的父亲宁恩渐,也已经放弃了过去的所有幻想。他现在的期望只是,儿子能够重新回到科大工作。

“宁铂还在学习,他还没有完蛋。”这位父亲倔强地说,“我相信他有一天会回来的。”

宁恩渐拒绝透露儿子的行踪,因此记者最终也没能找到宁铂。在网络上搜索他的相关信息,同样没有任何线索。

只是在一家网站上,记者找到了宁铂建立的一处同学录,成员只有孤零零的一个,就是他自己。网站记录的建立时间表明当时他已出家为僧,不知身在何处。那是2004年元旦的晚上。

成功没有人比我更曲折励志人物

进入4年半,许单单已经跳了3次槽,从年薪10万的互联网公司员工成为一个年薪近几百万的基金公司分析师,许单单的胜利是几乎不可复制的。像他这样一个曾经赤贫如洗的人,或者有更强的才能取得所有。

 许单单的故事十分合适被写成斗争传奇。1983年诞生的安徽乡村小子,研究生毕业5年,跳槽3次,从一名年薪10万元的互联网公司人员,变成年薪几百万元的互联网分析师。2011年12月,他分开了工作2年的华夏基金加盟美国对冲基金,在这年的最后一天,登上前往美国的飞机,作为美国对冲基金的独一一位中国雇员,带去对全部中国的投资机遇的剖析。

 许单单总结自己的成功教训——从很内向、很自馁到强迫自己不内向;通过无意间强迫自己控制治理能力;通过飞机上认识的人强制自己投入更多社交,再不断地遇到和搜罗有用的人。他说他可能领有今天的另一个原因是:“没有人比我更崎岖。”

 “我5岁上小学,小学是5年制的,小学一直都是班里的第一名。初中比较贪玩,整个初中都不好好学习,我觉得班里有好多人都比你厉害,永远都考不到第一名。我初三刚开学,就是13岁时,父亲生病逝世了,没有人管了,就开始玩,打台球。高中就没有考上。因为又矮又小,13岁切实太小了,家里比较穷,没有经济起源,没法出去打工。大局部人都出去打工了。妈妈说,那就复读一年,长点个子再出去打工吧。14岁复读时,跟一个女孩谈恋爱,不学习,每天玩。离中考还有一个月时,和女孩因为鸡毛蒜皮的事吵架分别了,而后我才开始学习,学了一个月。

 我们县城有3个高中,我报的是第三好的高中,也没报生机能考上,没想到竟然考上了。第一个学期考试我考了第一名,当时觉得天大的福气啊!因为我考入高中的时候是20名。到期末,很担心自己考不了第一名,结果持续两个第一名,然后觉得似乎不是偶尔,又突然有了压力,下一次考不了第一名岂不是很丢人?便开始努力学习。有一次我没复习好,又怕考不了第一名,便跟老师编理由,说有事不能去考试了,回避考试。班主任不同意,结果又考了第一名。

 在老家那边,上高中的人极少,一个村庄里的人只有两个人上高中,考大学时又有一个不成文的风气—复读能力考上大学,复读生和新生的数目是1:1。老家很闭塞,我只知道中国的三个大学,北大、清华和安徽的中科大,但是这三个肯定考不上。但我一定要拿一个通知书回家,爸妈会有体面,我觉得自己的化学比较好,就报北京化工大学,特别可怜地就上了大学。当时觉得自己肯定考不上,我都去复读班去报名了,考到一定分数可免得学费。后来才知道,我的分数是可以上北大的。

 我拿着通知书回家,家里就开始闹矛盾,高二时候,家里来了后爸和我一直在吵架。我下面有两个弟弟一个妹妹,农村那边说儿子是宏大的累赘,农村父母一辈子的钱给儿子结个婚就没有了,后爸说三个儿子怎么养得起啊,就让我妈和他一起远走高飞,我妈说不能走,孩子还小,而且单单还在读书。

 我高二就替别人考大学,当枪手,一天100元。16岁从安徽跑到江苏替别人考成人高考,赚了钱,就跑到陕西山区的姥姥家去找我妈,据说我要到陕西,后爸带着我妈又走了,我只好又跑回安徽,我妈不忍心了,回到了安徽的家。高一时,我妈觉得养不起那么多孩子,曾经要把小弟弟送给别人家养,我也赞成,我们家上不起学,送到有钱人家还能上学。但家族的人不批准,骂我妈把家族的人往外卖,我觉得有点像片子,我会突然间瓦解:‘不要吵了,都闭嘴!’后来就把弟弟送给别人了,过了3个月又接回来了,真实 未审是不舍得,艰苦就艰巨吧。

 我妈就跟后爸承诺,等我读完高中,能给弟弟妹妹做饭了,就跟他走。他们默认我是考不上大学的。我拿告诉书回家,我的姨妈和姨夫都来我家庆贺,可后爸特别朝气,拿一个白碗倒了一大碗白酒一口吻喝了,把碗摔了就走了。我当时特别伤心,我在全校1500个人里考了第5名,我觉得挺不错的。别人考上了大专还在电视上点歌什么的,我考的还是个211呢。我特别伤心,不吃饭就哭,整个暑假都不在家待。后爸和妈妈吵架:‘看吧,他考上大学了要走了,没有人给小孩做饭了,你又要留在这,走不了了。’打破了他的规划,他就离家出奔了,我妈没措施,也就带着妹妹跟他一起走了。一直到我开学都没有回来。我特别伤心。

 我初三时,父亲去世前,就给我留了几千块钱让我上大学用。他去世前种了很多桃树,桃树3年一结果,我把桃子卖了,卖了一些钱,养了一些牛,牛是3年生小牛,时生了小牛,小牛长大了,卖了一些钱,凑齐了我的学费。我走之前,妈妈都没有回来。姨妈给了我一个她女儿用的旧箱子,我又去集市上买了一双39元的鞋子。那是2000年,小弟弟才11岁,大弟弟15岁,我走了他们俩怎么办啊。我委托街坊的大爷,给两个弟弟隔两天和一次发面,让他们蒸馒头吃。两个弟弟不太懂事,目送着我走,我部署他们不要打架,他们一句话都不会说,不会说哥警惕点,就呆呆站在那儿。我当时觉得特别悲壮,一个素来没有出过县城的人,要孤身一人去北京了,都没有家人送。走到拐角处我就哭到不行,怎么可以这样子,那时候我特别恨我妈。

 我在北京待了一个月才给家里打电话,妈妈对我特别内疚,整个大学四年我都不愉快,我想我这辈子都再也不会回去了。第一年春节我回家了,但我只出房间上厕所和吃饭,剩下的时间就在屋里猖狂地背英语,后爸还是跟我闹抵触,就回了他的老家,我妈也跟他走了。我也很伤心,买了一箱便利面,每天限度弟弟只能吃一包方便面,我还活力着呢,我才勤得包饺子呢,那时觉得运气怎么这样啊。暑假我就不回去了,大年二十九坐火车,大年三十下战书到家,吃个年夜饭,第二天睡个懒觉,中午吃顿中午饭我就走了,几年来都是这样。我妈要送我,我也不理她,下特别大的雪,她要给我打伞,我成心避开也不让她给我打伞。我不回首地往前走,过了拐角就开始哭。”

 许单单怀着对家庭的积怨在化工大学读书的日子里,还有一件事让他耿耿于怀—那个学校太小了!

 大二开学的第一个周末,他顺着北三环徒步走去了清华和北大,那两所海内最有名的学校始终吸引着他。在清华校园里,他看到路两侧都是学校活动的牌子,有很多的名人讲座,他再也不乐意在化工大学上学了。于是,他开始复习高中课本,想从新考大学。他每天学习到半夜两三点,再**回宿舍住,系主任出头具名干预,说你这样对大家的影响不好,可他信心已定,还是跑回老家报名高考。许单单在报名处转了两天,终极却没敢进去,他怕人家查出来他已经上过大学了。当年,他们县里每年只有一两个学生能考上北大、清华,他担心假如自己考上了,一定会被处所上的媒体追踪报道,那时就露馅了。直到报名停止他还是没有勇气走进报名处。

 既然不能再次高考,许单单决定,考北大、清华的研究生。他衡量了一下,当时清华的盘算机是热点专业,可他本能地厌恶编程,其中有一部分源于出生农村的自卑感,觉得自己没法和从小玩儿电脑长大的城市小孩竞争。恰好2003年,印度总理访华,许单单发现印度是个软件发达国度,他虽然抵牾编程,但乐意做跟软件相关的生意,好比市场和管理,于是,他报考了北大的印度语言与文学专业研究生。

 “我整个大学都是很内向的人,从老家回来当前,我就聚精会神地考研。但大三春节那年我回安徽,发现有人拿了一本陈文灯的数学考研书,整个市面上都没有,我心血来潮,我卖这本书好了。我敏捷给出版社打电话,问这本书能给我几折,出版社说可以给6。1折,卖7。1折,49元一本,我赚4。9元。我抱着几本书挨个敲宿舍门,在门口迟疑了半小时才进去,第一个宿舍大部门人都买了,我太有压服力了,固然是统一年级,我做了太多筹备,告诉他们必需要用什么书,必需要上什么班。然后我一一敲后面的宿舍,一个礼拜就挣了4000块。

 那是我第一次逼迫自己出去谈话,第一次冲破,发明自己实在还OK。之后走在学校里,别人都跟我打召唤,那是一次改变。但当时我还是不好意思转变,连变个发型都不好意思,我意识到内向的人不容易成功,外向的人才容易成功。

 可我以前太自大了,特别穷,还有个后爸,也没有钱买衣服,穿表哥的衣服,吃不起饭。高中我没有钱交学费,又是第一名,班里的同窗每人捐两块钱给我,每年班主任都带着我去校长家求情,给我免一半的膏火。那时候天天吃苹果,一毛钱一斤的苹果,一中午吃5个苹果,就这么过来。到了大学更自满,大家都是城市的,我却只能特别特殊省钱,一顿吃两个馒头。现在我弟弟都比我高,我猜忌是以前透支了,现在身材也不好。

 考上北大以后,反正北大没有人认识我,我就下决心伪装一个豁达的人,把头发染成了棕色,穿上了痞子的衣服,装成街头混混的感到,跟每个人都打招呼,真的整个人都变了。大家都觉得我是个超级外向的人。我不断地发现自己还可以做大哥,所有人都叫我单哥。

 研讨生时,我就是北大BBS上的最红的网络红人,我始终都不晓得起因是什么,我的网名是XDD,只有我说一句话就无数人都问‘小弟弟在干嘛’,我就把网名改成了‘XDD(我不是小弟弟)’,可能是由于网络有间隔感,每个人都能够对我的网名调侃两句,感到这个人很亲热,我就成了BBS上最红的人。快毕业的时候,要举办一个毕业聚首,我认为我有任务组织集会,就拉了BBS上其余多少个比拟红的人一起。有良多女生跑来就是为了看XDD长什么样:咱们宿舍有人测验不能来,让我必定拍一张你的照片回去。

 我觉得所有事情都是连起来的,这是出发点,后来我就开始组织北大的各种活动,组织北大赴深圳的150个毕业生的聚会,还没有毕业就聚了好屡次,聚餐啊,找场地啊,组织了半年,都是在玩,我在玩滑板,学吉他,什么潮干什么。”

 许单单就这样变成了另一个人。

 考上北大之后许单单发现自己犯了个过错,泰戈尔文学要上一年,可他读这个专业是为了赚钱、做生意的。于是,他第一年尽力上课,把所有学分都修完了,第二年开始去找兼职。

 他先后去了几家公司实习。第一家是个烟草公司,做人力资源,他在广西待了半年,还对公司谎称自己是MBA。然后是大唐挪动,之后是联想的人力资源部招聘组,负责校园招聘的组织工作。在联想实习了一个月,许单单就离开了,因为他们专业获得了去印度留学的机会,每个月会给留学生4000元的奖学金。但就在动身前,无意间,他做了一个创业,然后跟导师说,对不起我不去印度了。

 北大BBS上有很多校园代办,许单单跟一个诞辰蛋糕店合作,署理了生日蛋糕。通过这个生意,他每个月能挣几百元钱。后来很多人说送蛋糕时能不能也送花、剃须刀、贺卡,大家要的东西越来越多,许单单就做了一个校园折扣网,连活动鞋等也一起卖了。他还和学校周边的饭馆、理发店、KTV、考研班商谈,做一个联名会员卡,去那些地方花费均可打折。他招聘了各个学校的外联部部长、主席来做这个事,最多的时候公司有70个员工。他说,其实那就是现在的团购,要是他不放弃的话,有可能自己就是团购的开山祖师了。

 一边开着公司,许单单一边还做了另一件事。2006年2月,他找到当时很火的芙蓉姐姐,愿望她能做公司的代言人。见到芙蓉姐姐后,他觉得她和大家心目中那个乖张的形象并不一样,她暗里是个很害羞的人,还挺美丽,而且很仁慈。许单单察看到,很多电视节目上芙蓉姐姐都是主角,但得到的出场费却是起码的,他决定推她一把。他成为了芙蓉姐姐的助理,为她做了一些商业会谈、接收媒体采访、签代言合同。

 许单单的导师是学院派的,觉得商业行动对校园风尚不利。导师说,要么你就开公司结业,要么就把公司关了,写三个月论文。许单单苦楚了一下,放弃了公司,抉择了论文。他找了一个合伙人,分给他30%的股份,让他接手。但经由此事,许单单做生意的瘾已经被勾起来了,后来腾讯去北大应聘时,他写了一页贸易打算书,盼望腾讯能和自己配合,腾讯产品部经理觉得他还挺有策略目光,就推荐他到深圳腾讯总部的战略部工作。

 “我出发去深圳腾讯工作时,在飞机场把别的东西都托运了,但是有一箱书特别贵,我不舍得托运,就左手拿吉他,右手拿滑板,背着轮滑鞋,又提着那箱书。上飞机时每人只能带3个包,我的超了,我就问后面的一个只背着个小包的大哥能不能帮我提个书箧,那人是转变我的轨迹的第一个人。

 因为我们坐很晚的飞机,都没有什么人,所以我坐到那个大哥身边,为了感谢他,和他聊天。他虽然看起来很年轻,不到30岁,其实已经40多了,孩子都上初中了。刚好我那时看了不少哲学方面的书,我和他探讨正在思考的一些哲学识题,比方‘活着为了什么’、‘什么是幸福’,我还告诉他我希望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这个大哥在深圳还算是小有成绩,觉得我这个小朋友挺有意思的,他有一些经历,跟我说,你到了深圳不要再玩什么滑板、吉他,你去打高尔夫球。我突然觉得自己不能再瞎玩了,我说要不然我就好好工作,不再组织校友会的活动了,他说那不行,这都是别人没有的财产。

 到了深圳,腾讯关闭培训15天,120人分了4个班,很轻易增添人的情感,我和两个同事一起租住,到当初一直是最好的朋友,工作后很难有好朋友,我们一起租住了一年半。他们俩人还在深圳的腾讯,其中一个人,爸爸是省会城市的市长,妈妈是上市公司的CFO,他的学校很不好,擦着专科的边,他进入腾讯简直是学校有史以来毕业生找到的最体面的工作了。他一直怀着很的心在腾讯工作,我跟另一个北大的人刚入职就开端磋商计划2年后要跳槽,让这个朋友听到了,他很赌气,‘腾讯对我们这么好,你们竟然想着跳槽,我们生是腾讯人,逝世是腾讯鬼,你们是坏人,要跟你们划清界限’。我们当时觉得这个小孩真搞笑。他因为感恩,做完了本人的工作还捡别人的工作做,一周2、3天都睡在办公室,他的工资就涨得很快。他是本科毕业,年薪7万元,我是研究生10万元,过了半年,他就涨工资遇上我了,我没涨;再过一阵他又涨了,我还没涨。”

 “我把很多时光投入到北大校友会中。我们刚开始赴深圳的150人,以及上面5、6届的师兄师姐组成了北大校友会青年分会,我任会长,这些校友我几乎都意识了,组织了许多运动。后来我们跟北大官方的校友汇合并成了一个,我任副秘书长,我是最小的一个,其他副秘书长几乎都是企业的董事长,坐在他们旁边我就是个小朋友。

 有一个师兄是我人生中的第二个朱紫。他曾经是中国最年青的基金经理,28、29岁的时候就已经退休了。这个师兄成为了我很好的朋友,也成为了我的偶像,不论前一天加班到多晚,他只要叫我‘单单来日出来吃早茶吧’我都会去。我随着他认识了很多他的朋友,都是比较高层的人。

 有一次他叫我去加入一个活动,我去了才知道是‘千万富翁级游艇俱乐部’,偶像师兄和他的夫人、还有他另一对朋友夫妇和我坐在一起,师兄的朋友一直在告诉师兄说他家邻近的一座别墅不错,院子要比自己家的大两倍,他家的院子已经有900多平方米了,让师兄赶快买下来;两个老婆探讨别人家里7、8个佣人吵架的事儿。我震惊了,本来人可以这样生涯。我觉得做投资才干挣到更多的钱,所以我决议进入金融行业。

 我找工作没有让偶像师兄帮我,因为我觉得一个人毕生只能求他一次,找工作这种事我要自己敷衍。

 我开始海量投简历,3个月投了300多封,只有3个面试的'回复,有一个是上海的对冲基金,同时,一个师兄在上海的51。com做高管,他说我可以去做他的助理。我就买了机票去上海面试。对冲基金面试我的人说,我不够聪慧,大略是考了我一些数学题,我没全做对。我很懊丧,又去面试了51.com,当场发了offer,然而我还是想进入金融行业,面试完我跑到陆家嘴,站在八佰伴的对面,看着旁边林破的金融单位的高楼,我想这个世界不属于我了。回到深圳后,我持续投简历,安全证券给我发了口试邀请,面试的成果是觉得我的会计不够好,也没有财务专业背景。我一直跟面试我的部门经理邮件沟通,说明我的学习能力无比强,可能是留给部门经理的印象不错,部分经理又向总经理争夺了一个机会:学3个月会计后再来面试吧。

 我疯了一样地温习。当时很焦急,整夜睡不着觉,不知道是不是要废弃51。com的机会,因为师兄帮我也不容易,不好心思拒绝。到了入职那一天的深夜12点,我摆脱了,我没有去,第二天我给师兄发了一个邮件,说自己仍是想进入金融行业。

 然后就全力备战会计。考得不错,部门经理通过了,但是人力资源部卡了我,还是觉得我的专业背景不够,我很愁闷。有一天跟偶像师兄和他的朋友吃饭,一个朋友问我,‘单单最近干嘛呢?’我说找工作呢,还被安然证券卡了。那个朋友说跟平安的一个高管很熟,给我打个招呼吧,结果很容易地就进去了。我终于进入了想进的金融行业。”

 因为先前的职业阅历,许单单决定研究互联网。当时互联网还没有进入中国股市,大部分分析师都在研究传媒行业,所以作为最底层的员工,许单单坐了一年半的冷板凳,公司就即是白养他一个人,但是也没有奖金,收入还是没有比腾讯高多少。但是一个机会,让他这个小兵认识了董事长。

 有一天,董事长让许单单部门的经理找一个人去他办公室帮忙做报告用的PPT,因为许单单在腾讯战略部时常常做PPT,所以经理就派他去了。他一晚上都在董事长办公室做PPT,顺便跟董事长聊天,讲他在学校给芙蓉姐姐做助理的事。后来说到自己是北大深圳校友会的副秘书长,董事长说,他的太太也是北大的,可以让她参加校友会活动。

 过了几天,董事长找许单单到办公室,对他说,你师姐让你到家里吃饭。许单单赴了约,就这样他这个底层的员工与董事长有了交加。

 他发现董事长工作特别忙,每天凌晨就让秘书帮他买路边的1元的豆浆和油条,中午饭也常常没空吃。许单单便说自己家楼下有一个老字号的餐馆,早餐还不错,他每天早晨排队的时候顺便帮董事长也带一份。他给董事长买了2个月的早餐,虽然每次都是交给董事长的秘书,再由秘书转交,但是公司里也有了很多风言风语,说他是董事长家的亲戚。

 他并不害怕这件事,把董事长当友人个别相处,常常会告知他公司里一些杂七杂八的舆论。后来共事中有人有事件要请示董事长,都让他露面,“许单单你能不能跟董事长说一声”。不外流言蜚语的利益是,金融危机时,他居然躲过了一次裁员,底本作为菜鸟他确定是要被裁掉的。

 2009年9月份,他生了一场不大不小的病。毕业后的2年多,他一直处在一个疯狂社交的状况中,哲理名言,名义上认识了很多人,其实知心的朋友没几个。他回想当时的情景:下昼就要进手术室了,他竟然不知道要找谁给自己送饭,只能打电话给前女友,叫她过来陪一下。一个月后,他出院了,生活产生了相称激烈的变更,从一个社交狂人变成了一个完全不社交的人,拒绝了所有的饭局,埋头做研究,写了几篇有代表性的文章。

 躲过了裁员和生病,好的事情比许单单设想的来得快。因为金融危机,整个世界实体经济都陷入低迷,虚构经济却起来了,互联网忽然成为热门。他也在那个时候火了,他自己原来预计要坐3年的冷板凳,可是坐了一年半。( )市场有了互联网的投资需要,投资者找做互联网分析的人找不到,市道上就不超过三个人,他就名列其中之一。因为他先前打下的人脉基本,一旦有人问到做互联网投资的分析师,就会有朋友推举,有个许单单还不错。

 “我做梦都没有想到的,证券业和基金业最顶级的公司的人都来找我了,受宠若惊,三流证券公司中快要被裁掉的人,经济危机还没过呢,就有这么多机会。因为我当时是在卖方市场,时常组织基金公司的人去调研,我在广州到杭州的飞机上,华夏基金的基金经理就坐在我旁边,飞机腾飞前,我接到一个电话,是约我回广州时聊一下,挖我从前工作,挂了电话,华夏基金的基金经理就问我,你是要换工作吗?我说是啊。他说你先跟我聊一下吧,看看能不能过来。

 我本来是要去中金的,中金的工资比华夏高很多,我面临一个决定,这就是职业的思考:做证券公司的分析师的话,一是要做50%研究,二是要做50%的营销服务,会带来较高的收入,我觉得将来的价值不在于多领几百万的工资,而是要拿出有价值的研究结果。那50%的服务只是增长了我的收入,而不给我带来以后的中心竞争力,我谢绝了高工资,取舍的低工资的华夏基金。”

 他的偶像师兄在这件事情上跟他发生了一些不合,师兄担忧,去券商你可以一直地发讲演,把自己的声音扩展,让足够多的人听到,而在基金公司声音是出不来的。

 感激另一个好时运,微博的呈现让许单单找到了发出声音的方法。他异常踊跃地在微博上写货色,进行与互联网相干的评论,语气锋利的同时也奇妙展示他与投资精英界的来往。通过这种方式,他的社交范畴又有了打破性的扩大,他失掉了足够多的关注度,每条微博都有很多人转发和回复,他攻破了买方研究员缄默的风俗,在同行眼中,他成为一个完整另类的基金公司研究员,而在更多人眼中,他是分析师里的明星。

 从华夏基金到美国对冲基金,许单单完全依附了微博的影响力,美国基金就是在微博上发现了他,向他提出邀约。

 因为微博,很多公司的CEO关注了他,不断有大佬与他陆续结识。于是,他又表演起了组织行业的沙龙聚会的角色。有一次他组织了一个20多人的聚会,结果定下的咖啡馆常设要结束地费,许单单灵机一动,说我自己开一个好了。

 他把这件事又做得大张旗鼓,他把咖啡馆命名为“3W”,邀请了一大量企业界、投资界的主要人士作为股东加盟,包含沈南鹏、徐小平、薛蛮子、王啸、倪正东、许怡然等等,雪球越滚越大,最后光股东就有100多位。

 他的协作者马德龙说,许单单在店里的时候很少跟人家自动搭讪,因为他知道他该认识什么样的人。有一天咖啡馆里坐着几个互联网前辈,有隆重游戏的总裁林海、百度首席迷信家张威廉,许单单坐在他们中间,却把局面罩得很好,气场不输于几位先辈。他很明白这间咖啡馆第一阶段的目标:做一个互联网中高层的圈子;其后的可能性包括,3W自己的投资基金。

 一个与许单单共事过的朋友曾经说过,许单单是他见过的唯逐一个知道自己的目标在哪里、而且所做的事情都缭绕这个目的的人。许单单说,他的生活中经历了很多别人不可能经历的事,苦也吃过,也见识过相称的财富,因而再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了,他更敢。

如何让孩子在开学前收心

 快看看“收心大法”,把孩子的注意力转移到学习上

 暑假两个月时间,眼看开学在即,你家孩子有没有玩大了?他们都能把心收住回归学校生活吗?有没有出现失眠、嗜睡及一些查无原因的头晕、恶心、腹痛、小便失禁、疲倦、食欲不振等生理反应和记忆力减退、理解力下降、厌学、焦虑、上课走神、情绪不稳定等心理表现呢?对了,这就是心理学家们称之为“开学综合征”的负面情绪的表现,又叫做“开学恐惧症”,多见中小学生在假期结束之后开学之始。你问怎么办啊,别急,我们来听听老师和专家们怎么说吧。

  有啥表现?

  上课走神一问三不知

  “上课走神,好动坐不住凳子,即使盯住课本但老师讲了什么一问三不知。上课说闲话的现象偏重,无时无刻都在交流假期的事情。”南宁市埌西小学的蒋中涵老师每到假期结束开学的时候,都会头疼,因为班上总会有挺大一部分孩子收假不收心。

 不光是小学,何老师是南宁市一所初中的体育老师,他告诉记者,假期之后开始的体育课,也是不怎么活跃的,孩子们总显得有些懒洋洋提不起劲,“跑上一两圈操场就气喘得不行,请假的也有,感觉假期缺乏锻炼。”

 不少中小学老师反映,刚开学的几天课尤其难上,学生迟到现象较多,并且注意力不集中,有的学生甚至打瞌睡,课堂的气氛难以调动。甚至,有的孩子还会出现失眠、嗜睡及一些查无原因的头晕、恶心、腹痛、小便失禁、疲倦、食欲不振等症状。

  赶紧纠正

  不然会影响孩子学习

 如果你认为“开学综合征”没什么大不了的就错了,如果不纠正,还是会影响孩子学习的。

 做了多年班主任的蒋中涵老师认为,因为假期在家或许放松,家长上班没有人管束,孩子开学后的那段散漫期,如果老师和家长不及时去处理,危害还是挺大的。“会造成整个班级散漫,学生们也会变得烦躁。另外,班上的纪律也就会越来越乱,老师无法教导,直接让班级整体成绩下降,活动也会缺乏团结性。”

 南宁市民族大道中段小学校长覃勇觉得所谓的“假期综合征”其实是学生无奈之下的一种无意识的“抗议”,如果不重视不引导的话,放任下去很可能会让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及学习主动性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学校教学任务是安排好的,如果学习之前的课程无心学,后面就会跟不上进度,这对于孩子的学习自信心也是打击的。”

  易患群体

  学习好的学生也易感

  那么开学综合症”,哪些孩子属于易感人群呢?

 一是心理素质低和适应能力较差的学生,比如幼升小,小升初,初升高的孩子; 二是在学校经常受到老师批评的学生、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三是对新环境不能很快适应的学生,比如中途转校的一些孩子。

 不仅仅是贪玩、自律性差的孩子容易“患上”“开学综合征”,还有一些过于追求完美学业的优秀生也是易感人群,比如有一些“三好生”,平时对自己要求高、家长的期望也大,因此压力也大。

 “一方面与学生年龄小,心理发育不成熟,适应、转换能力差有关,更重要的原因是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等的缺失。”南宁市关工委讲师团讲师、资深现象心理学专家彭及桐老师介绍说,她接触过的一些易出现“开学综合征”的学生中,大部分曾在学习或其他活动中有过挫折经历。

  积极引导

  假期收尾前要孩子收心

  当然,针对“开学综合征”,南宁市各中小学校在开学之初的一段时间都会有自己的对策,但是家长们不能把这个工作都丢给学校和老师去做。

 “有些家长是有发现孩子没有收心,有的家长发现后就会采取措施引导管教,或配合老师,但是由于工作忙力不从心;有的家长则根本不管,把这个任务全部交给老师。”蒋中涵老师说到这个的时候有些无奈。

 其实,家长和孩子关系最紧密,“更需要家长引导孩子打开心结。”彭及桐老师建议,如果一旦发现孩子还没有收心上课,家长首先不能急,在假期收尾的前半个月最好是增加学习活动,睡眠时间也要尽量与上下学时间同步。“如果之前没有做这个工作,现在做也不晚。发现孩子上课不专心等症状出现了,也不可急躁,不可打骂孩子,最好跟孩子商量讲道理。”

 另外,彭及桐老师也指出,大一点的孩子自制力较好,主要以引导为主,而小孩子就需要家长陪伴着度过。

  测一测

  你的孩子有“开学综合征”吗?

 1.暑假没玩够,孩子不想认识新同学。

 2.暑假让孩子变得不爱说话。

 3.玩“疯”了心收不回来。

 4.生物钟乱了,天天犯困。

  学一学

  开学“收心大法”

 1.指导孩子制订新学期学习计划,特别要指出计划的内容应让孩子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期望值不宜太高,让孩子还没执行就自动放弃。

 2.家长要引导孩子转换角色,身教重于言教,家长应注重寓教于乐的引导。作为家长也应引导孩子转入新的角色。

 3.补充必要文具,调动上学积极性。家长可多与孩子聊聊学校里面的同学、老师,帮助孩子放松紧张心情,说一些欣赏和鼓励的话语。同时给孩子补充一些必要的文具,让孩子感到上学的幸福感,期待着开学。

 4.多聊聊学校话题,帮助孩子回忆开心的事,如要好的小伙伴、非常喜欢的老师;也可让孩子给好朋友打个电话,谈谈心、聊一聊新学年的打算。

 5.制订新学期学习计划。目标不宜定得过高,应该是孩子跳一跳,就能摸得着的。

 开学季,当同龄人正要上初三,14周岁的肖宇鹤已踏入大学校园。昨天,复旦大学迎来今年的大一新生,2001年出生的北京男孩肖宇鹤夹在一同前来报到的大哥哥大姐姐中。记者从复旦大学了解到,今年该校本科新生有3000多名,其中有三名“00后”新生。这三位“00后”新生都达到了复旦大学在当地的`录取分数线,属于高考正常录取。

 昨天,记者跟随肖宇鹤及其父母,感受了14岁少年的大学第一天。

  开学装备:

  笔袋中笔芯多过笔筒

 肖宇鹤出生于2001年,一个多月前刚满14周岁。在小学4年级时,他经过考试筛选,入读北京市第八中学少年班。他用4年时间完成了从小学5年级到高中3年级8年的课程,今年高考以总分692分(数学满分)的成绩,被复旦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录取。

 昨天上午,记者来到复旦志德书院的一个3楼寝室,见到了肖宇鹤。他穿着长运动裤和短T恤(后来才知道是他的中学校服),剃了一个很短的寸头,露出满额的青春痘,嘴里戴着钢牙套,笑起来憨憨的,一眼看上去,就是一个初中生的“标准”模样。

 寝室里,在妈妈的协助下,肖宇鹤开始整理东西,将书本、文具、衣服一样样整齐地摆入橱柜。有人看到他的书柜上已经摆上了一本大部头的《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打趣地说“果然是学霸”,肖宇鹤笑笑回应:“你看我旁边的这位大哥哥同学,他带的书还要多呢。”

 记者发现,肖宇鹤的笔袋里,只有寥寥两三支圆珠笔,而替换的笔芯却有十余支:“笔芯更便宜,替换起来也方便。”

 肖宇鹤带来的衣服也不太多,只有大约5套,其中有3套是中学校服。“校服也是个子大的中学学长给他的,因为他自己的校服现在已经显小了”,肖爸爸告诉记者,从小到大,家里都有意识培养孩子的节俭意识。

  大学安排:

  寝室无特殊,室友多帮忙

  同为大一新生,肖宇鹤的室友18岁的周童对这个“弟弟同学”表示了友好:“他在生活上有任何困难,我一定会帮助他。而且他的学习能力肯定很好,也希望他能帮到我。”

 学长学姐们也对这位“00后”学弟表示欢迎。复旦数学科学学院大三女生小林说:“我以前就知道北京有个少年班挺厉害的,没想到今天看到学弟了,真的很佩服。不过14岁上大学真的挺小的,可能一开始需要一个适应期。”

 复旦数学科学学院大四男生刘小满是一名助理辅导员。他告诉记者,在之前了解新生情况时就知道了肖宇鹤,“在寝室上没有特殊,就是随机安排,但是我们也会提醒他的室友,多帮帮他”。

 在踏入大学校园之前,肖宇鹤都是走读的,这也是他第一次离开父母,进入一个全新的环境。对此,肖爸爸也有几许紧张,“毕竟比别的孩子小几岁,如果说别人都是‘小火慢炖’,我们孩子的成长,在一些方面难免粗糙”,因此,这个暑假,肖宇鹤没有出门旅游,在父母的指导下,肖宇鹤突击学习了洗衣服和拆装被子,还自学了大学数学。

 父母再三叮嘱宇鹤,一定要向大哥哥大姐姐多学习,为人宽容,争取早日融入这个集体。

 上大学后,感情问题可能无法回避。肖爸爸表示,自己已经和孩子谈过感情问题了,“哥哥姐姐们可能会谈恋爱,但是你现在还小,先把精力放在学习,感情的事情以后再说,你的路还很长,一切都要等到水到渠成”。

  [对话肖宇鹤]

 “很小时妈妈就激发了我的兴趣”

 问:爸爸妈妈什么时候回去?你会舍不得吗?

 答:他们明天就走了,反正总归会走的。

 问:在这么短的时间里考进了大学,你能说说你的学习秘诀吗?

 答:很小的时候,妈妈就把我的兴趣激发出来了,具体方法忘了。就记得当时给我买了一套《可怕的科学》系列书,里面的数学部分我特别喜欢,2年级开始学奥数,很有兴趣,一直上到进少年班。

 4年级的时候进北京八中的少年班,这个班每年招一个班,一个班30人,是经过初试、复试、体检选拔的。考试包括数学、英语和思维。

 问:你们班同学这次都考得怎么样?

 答:有4个清华,3个北大,1个复旦,1个中科大,还有北师大、北理工等。也有发挥失常的,打算再复读的。

 问:你的大学同学都比你大,你打算怎么和他们相处?

 答:我要向大哥哥大姐姐好好学习,我本身也不怕生,希望能跟大家好好相处。

 问:你的理想是什么?

 答:我还没想好。不过我想在这4年里先把基础知识学好,大学毕业后计划出国留学,学习和数学相关的应用学科,比如计算机或经济。

  [父母育儿经]

  “我们走的是低成本培养之路”

 “我们走的是低成本的培养之路。”肖宇鹤的爸爸从事的是理工行业,妈妈是数学博士,从事金融工作,家庭收入并不差。不过,肖爸爸认为,节俭和家境好坏并没有直接关系,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一直是遵循“低成本”培养的原则。

 肖爸爸介绍,儿子小学读的是家门口的一所普通的小学,“当时没有刻意地去择校,就是在二年级的时候,根据他喜欢数学的特点,为他报了一个外面的奥数班”。

 事实上,对于肖宇鹤的教育和培养,更多的是在家庭中实现的。“我们从他小时候开始,就注重培养良好的习惯,不管在做人还是学习”,肖爸爸说,在养育过程中,发现儿子对于数学很有兴趣,他和爱人就有意识地进行引导,比如给他找各种关于数学的书籍,“基本都是按照他的兴趣走,比如他爱听故事,就不停地给他讲故事;他爱下棋,就陪着他下各种棋”。

 日常生活中的“奇妙”现象,也是生动的教科书。“小时候带他一起剥豆子,发现有的豆荚里只有1粒豆,有的有3粒甚至更多,为什么?还有,地铁怎么交叉会车?地铁车厢如何通风?……我们会一起去查书找答案。”

 除了引导学习,肖宇鹤的父母还会从小培养孩子的吃苦精神以及适应环境的能力。“去年去参加军训,出门时打包好的日用品忘记带了,几天军训结束后他回来,我问他,怎么解决的?他说,没有东西,就按没东西的条件来生活呗。”

 肖爸爸介绍,儿子的自制能力也挺强。“前几年有一段时间迷上了打游戏,后来影响到了学习,我找他谈了一次,后来他就能很好地控制打游戏的时间了。”

 临近开学,部分高三学生仍沉浸在暑假生活中;担心孩子不能适应住宿生活,当大学老师的妈妈焦虑了……这都是“开学综合症”的表现。记者调查发现,不少大学生开学前也存在心理上的波动。心理专家表示,家长要鼓励孩子,学生自己也要转移注意力。

  高三学生“怕”高考不愿开学

  开学临近,但高三学生王亮(化名)因为面对高考压力而不愿开学,他认为自己还没从暑假生活中走出来。

 高三是很重要的一年,父母时不时提醒王亮要加把劲,努力这一年,考上大学就轻松了。但王亮却情绪低落,一想到开学没几个月就到了下学期,离高考就不远了,他顿时觉得压力巨大。

 家里人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尝试着带王亮出去散心,但效果不明显。

  担心孩子去住宿妈妈焦虑了

  开学上初一的张帅(化名)对新学校、新同学很好奇,每天盼着开学,但当大学老师的妈妈却很焦虑,吃不好、睡不好。

 上幼儿园和小学时,大都是妈妈接送张帅,包括周末补课也是妈妈陪,从没离开过。很快张帅将进入沈阳一所寄宿中学,每周回来一次,张帅妈妈对此很担心,担心孩子能不能跟新同学相处好、能不能把学习搞好……

 虽然张帅满口答应让妈妈放心,但临近开学妈妈的表现越来越强烈,失眠、吃不下饭……

  不少大学生有“开学综合症”

  记者随机调查10名在校大学生,有6人认为自己有“开学综合症”,临近开学有心理上的波动。其中4人表示会因为开学而特意“倒时差”,调整作息时间。开学大二的小马称,暑假比较放松,生物钟也打乱了,马上要开学了,“一下子变得紧张起来,一周前就开始为开学调整作息,做好迎接新学期的准备。”

 家在外地的大学生小侯表示,“快要开学了,还是不愿离开家,感觉暑假还没过完,想到这学期课程很多,而且还要为考研做准备,莫名地就有很大压力。”

  专家:家长要相信孩子能力

 对此,辽宁省青少年研究会常务副秘书长周永梅表示,对于初中孩子上寄宿学校,家长的担心是必要的。但家长最好要从严格的学校管理中转移注意力,其实孩子在这样的学校里可以学到很多东西,结识更多的同学,感受集体生活。

 对于高三生不愿开学的情况,周永梅称,“家长可以告诉孩子,不是他一个人在战斗,很多学哥、学姐都是从那个时候过来的。经历了高考,以后遇到类似的事儿都会感觉很轻松,这对以后走入社会有很大的帮助”。

好了,今天关于“5名上海小孩哥已过中科大校测 最小的只有12岁读初三”的探讨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对“5名上海小孩哥已过中科大校测 最小的只有12岁读初三”有更深入的认识,并且从我的回答中得到一些帮助。

【版权声明】

本页面文章5名上海小孩哥已过中科大校测 最小的只有12岁读初三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用户本人,并不代表新高三网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包括不限于图片和视频等),请邮件至37918493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