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关于端午节的古诗词 关于粽子的诗句

绿杨带雨垂垂重。五色新丝缠角粽。值此端午节到来之际,传说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五月初五跳汨罗江自尽,后人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你知道有哪些意境非常美的...接下来由新高三网小编为你整理了五色新丝缠角粽相关详细内容,我们一起来分享吧。
三年级关于端午节的古诗词 关于粽子的诗句

三年级关于端午节的古诗词

绿杨带雨垂垂重。五色新丝缠角粽。值此端午节到来之际,传说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五月初五跳汨罗江自尽,后人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你知道有哪些意境非常美的的端午节古诗词吗?励志的句子我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三年级关于端午节的古诗词”,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三年级关于端午节的古诗词篇一

1.端午临中夏,时清人复长。——唐·李隆基《端午武成殿宴群官》

2.粽团桃柳,盈门共饮,把菖蒲、旋刻个人人。——宋秦观失调名《端午》词断句

3.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鼙鼓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冲波突出人齐譀,跃浪争先鸟退飞。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卢肇《竞渡诗》

4.绿杨带雨垂垂重。五色新丝缠角粽。——欧阳修《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

5.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

6.空惆怅,谁复吊沅湘。——舒?《小重山·端午》

7.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衣;沧狼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屈原?涉江)

8.屈原何伤悲,生离情独哀。知命虽无忧,仓卒意低回。叹气从中发,洒泪随襟颓。——潘尼《送卢弋阳景宣诗》

9.便当裹米粣,烂醉作端午。

10.便当裹米?,烂醉作端午。——陆游《春晚叹》

11.三百内人连袖舞,一时天空上着词声。——《正月十五夜》

12.梅夏暗丝雨,春秋扇浪风。香芦结黍趁天中。五日凄凉千古、与谁同?——万俟咏《南歌子》

13.乙卯重五诗陆游(南宋)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14.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唐文秀《端午》

15.彩丝金黍,水边还又相逢。怀沙人问,二千年、犹带酸风。骚人洒墨香浓。幽情要眇,雅调惺松。——赵以夫《芰荷香》

三年级关于端午节的古诗词篇二

16.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唐·李隆基《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

17.斗轻桡,斗轻桡,雪中花卷棹声摇。天与玻璃三万顷,尽叫看得几吴舫。看龙舟,看龙舟,两堤未斗水悠悠。一片笙歌催闹晚,忽然鼓棹起中流。棹如飞,棹如飞,水中万鼓起潜螭。最是玉莲堂上好,跃来夺锦看吴儿。——宋·黄公绍《潇湘神·端午竞渡棹歌》十首录三

18.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出处:李隆基《端午》

19.逢佳节,粼粼波上,百舟争渡。奸当道,谣言布;遭放逐,悲难诉。——王充《满江红》

20.奸当道,谣言布;遭放逐,悲难诉。 叹家亡国破,汨罗归处。 志洁行廉争日月,辞微文约传千古。

21.官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唐《端午日赐衣》

22.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23.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 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24.重午佳辰独掩门。巢燕引雏浑去尽,销魂。空向梁间觅宿痕。——李之仪《南乡子》

25.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出处:苏轼《浣溪沙端午》

26.小团冰浸砂糖裹,有透明角黍松儿和。——宋·张耒失调名《端午》词断句

27.有意庄严端午,不应忘却重阳。菖蒲九叶,金英满把,同泛瑶觞。——朱翌《朝中措》

28.刺史临流褰翠帏,揭竿命爵分雄雌。先鸣余勇争鼓舞,未至衔枚色彩沮。——刘禹锡《竞渡曲》

29.小团*浸砂糖裹,有透明角黍松儿和。——张耒《端午》

30.碧艾香蒲处处忙。——出处:舒頔《小重山端午》

古诗绝句就是这样经典,凝练,内心顿生无限的情怀。希望看到更多的的绝句和古诗吗,请欣赏端午节古诗词。

端午节吃粽子的诗句有哪些

端午节诗句有:

1、元代舒頔的《小重山·端午》

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细缠五色臂丝长。空惆怅,谁复吊沅湘。

往事莫论量。千年忠义气,日星光。离骚读罢总堪伤。无人解,树转午阴凉。

译文:到处采撷艾蒿、蒲草繁忙,谁家的青年男女,准备过端午节?五色丝带缠绕着手臂唱歌跳舞。我内心惆怅,还有谁在端午节追悼屈原?过去的事不要评论衡量,屈原忠义气节,可与日月相比。读完了《离骚》总能感到悲伤。没有人理解我的心情,只有在树荫底下乘凉。

2、宋代陆游的《乙卯重五诗》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译文:端午节到了,火红的石榴花开满山村。诗人吃了两只角的粽子,高冠上插着艾蒿。又忙着储药、配药方,为的是这一年能平安无病。忙完了这些,已是太阳西斜时分,家人早把酒菜备好,他便高兴地喝起酒来。

3、元代贝琼的《已酉端午》

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

海榴花发应相笑,无酒渊明亦独醒。

译文:端午突遇风雨天气昏沉阴暗,汨罗江上无人凭吊逝去的屈原。 盛开如火的石榴花好像也在笑话我,陶渊明即使不喝酒,也一样仰慕屈原卓然不群的清醒。

4、明代汤显祖的《午日处州禁竞渡》

独写菖蒲竹叶杯,蓬城芳草踏初回。

情知不向瓯江死,舟楫何劳吊屈来。

译文:我刚刚从莲城踏青回来,只在家置备了菖蒲、竹叶和雄黄酒,我觉得这样就可以过端午了。我明知屈原不是沉溺在我们的瓯江,何必要劳民伤财以如此豪华的龙舟竞渡来凭吊屈原呢?

5、唐代殷尧藩的《端午日》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译文:年少时,每逢佳节总爱生出许多情感,现在老了,谁还有心思平白无故去感慨万千; 不想跟从效仿悬挂艾草和驱邪符的习俗,只希望饮一杯蒲酒,共话天下太平。?

鬓边的白发一天天增加,石榴花如红锦般射目,年年应节而开; 在岁月面前无论是圣贤还是愚人都是瞬息过客,谁知道有几人湮没无闻,有几人名垂青史呢。

关于粽子的诗句

1、蒲叶吴刀绿,筠筒楚粽香。

2、上林珍木暗池台,蜀产吴包万里来。不独盘中见芦橘,时於粽里得杨梅。

3、玉粽袭香千舸竞,艾叶黄酒可驱邪。骑父稚子香囊佩,粉俏媳妇把景撷。

4、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叶里黄鹂时一弄。犹瞢忪。等闲惊破纱窗梦。

5、纵有灵符共采丝,心情不似旧家时。榴花照眼能牵恨,强切菖蒲泛酒卮。

6、重午龙舟岁岁陈,轻凫飞燕各如云。瓦官阁下黄花涨,别有凌波水上军。

7、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8、忠言不用竟沉死,留得文章星斗罗。何意更觞昌歜酒,为君击节一长歌。

9、熨斗薰笼分夏衣,翁身独比去年衰。已孤菖渌十分劝,却要艾黄千壮医。蜜粽冰团为谁好?丹符彩索聊自欺。小儿造物亦难料,药里有时生纲丝。

10、五月符天数,五音调夏钧。旧来传五日,无事不称神。穴枕通灵气,长丝续命人。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方殿临华节,圆宫宴雅臣。进对一言重,遒文六义陈。股肱良足咏,风化可还淳。

11、小团冰浸砂糖裹,有透明角黍松儿和。

12、江上明波映日新,鸥翔芳泽戏游鳞。龙舟蓄势待鸣鼓,夏景留图欲胜春。凭吊衔思怜杜若,悲歌酹酒悼贤臣。取将清气酬佳节,共看河山绝垢尘。

13、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

14、汨罗碧水自清幽,极目烟波忆旧秋。屈子冤魂终古在,端阳遗俗至今留。香囊艾草驱妖瘴,角黍龙舟解怨忧。庚子殊年同吊祭,万民观渡细凝眸。

15、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16、一串穿成粽,名传角黍通。豚蒸和粳米,白腻透纤红。

17、芒种端午紧相连,艾草粽叶清香伴;田野芒芒苗青青,龙舟腾飞天地清。

18、鹤发垂肩尺许长,离家三十五端阳。儿童见说深惊讶,却问何方是故乡。

19、昏王重馋罢屈原,汨罗江湍怎洗寃。忧国忠心诗人泪,一首离骚千古传。

20、香粽鲈鱼又果疏,向盘浅饮自醅浊。轩窗鹦鹉闹馋粟,索性分盘共济俗。

21、菰黍连昌歜,琼彝倒玉舟。

22、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叶里黄骊时一弄,犹瞢忪,等闲惊破纱窗梦。

23、端午亦端阳,楚毁平也狂。自投汨罗顾,九问谁堪强。

24、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何尝奈谗谤,徒欲却蛟龙。未泯生前恨,而追没後踪。沅湘碧潭水,应自照千峰。

25、满腹经纶兮吾爱吾国,壮志难酬兮国力衰弱,胸中愤懑兮诘问苍天,天公无语兮徒唤奈何,当局昏聩兮身心俱瘁,大厦即倾兮自沉汩罗!后人扼腕兮追忆屈子,离骚离骚兮光耀星河!

26、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浩浩,不能洗得直臣冤。

27、一串穿成粽,名传角黍通。豚蒸和粳米,白腻透纤红。细箬轻轻裹,浓香粒粒融。兰江腌酺贵,知味易牙同。

28、五月佳节瑞端阳,汩罗江上思故乡。离骚读罢九问天,楚辞高诵断愁肠。

29、屈子长歌投汨江,楚君披发拜秦王。刻骨难消亡国恨,霸王一怒焚阿房。

30、槐夏阴浓,笋成竿、红榴正堪攀折。菖歜碎琼,角黍堆金,又赏一年佳节。宝觥交劝殷勤愿,把玉腕、彩丝双结。最好是,龙舟竞夺,锦标方彻。此意凭谁向说。纷两岸,游人强生区别。胜负既分,些个悲欢,过眼尽归休歇。到头都是强阳气,初不悟、本无生灭。见破底,何须更求指诀。

31、熬煮浑无惧,端阳信有期。青衣何意解?翠带为谁移?玉体横陈日,清香溢放时。酬君终遂愿,甜糯报相知!

32、五月江南麦已稀,黄梅时节雨霏微。闲看燕子教雏飞。一水浓阴如罨画,数峰无恙又晴晖。湔裙谁独上渔矶。

33、古港滔滔五月天,城东箫鼓斗龙船。四乡丁壮皆骁勇,竞夺群雄一棹先。

34、忆在苏州日,常谙夏至筵。粽香筒竹嫩,炙脆子鹅鲜。水国多台榭,吴风尚管弦。每家皆有酒,无处不过船。交印君相次,褰帷我在前。此乡俱老矣,东望共依然。洛下麦秋月,江南梅雨天。齐云楼上事,已上十三年。

35、粽叶飘香万户安,南风渐劲逐春寒。龙舟蓄势千帆竞,彩线施威五毒残。

36、玉粒量米水次淘,裹将箬叶苎丝韬。炊馀胀满崚嶒角,剥出凝成细纤膏。

37、五月符天数,五音调夏钧。旧来传五日,无事不称神。穴枕通灵气,长丝续命人。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方殿临华节,圆宫宴雅臣。进对一言重,遒文六义陈。股肱良足咏,凤化可还淳。

38、解去青衣见素妆,无风留落一院香。玉脂红颜情糯糯,童叟争相入口尝。

39、清江逐影畅新讴,村社齐心争一流。日近中天宜酒伴,粽香时节合郊游。四围民众来相聚,几处龙船不肯收。容与已忘夫易逝,西天新月自悠悠。

40、此日家家唤艇行,一湾野水是新城。无人更说防淮事,烟柳风蒲到处生。

41、一声惊雷震九洲,又是端阳祭忠魂。男儿奋力夺锦标,船饭飘香粽是情。

42、屈子名起汨罗江,方知世有艾叶香。只因心忧亡国事,世人才闻离骚章。

43、盘丝系腕,巧篆垂簪,玉隐绀纱睡觉。银瓶露井,彩箑云窗,往事少年依约。为当时曾写榴裙,伤心红绡褪萼。黍梦光阴,渐老汀洲烟蒻。莫唱江南古调,怨抑难招,楚江沉魄。薰风燕乳,暗雨梅黄,午镜澡兰帘幕。念秦楼也拟人归,应剪菖蒲自酌。但怅望、一缕新蟾,随人天角。

44、有棱有角手里生,心是珍珠粒粒晶。出浴新妆描绿翠,缠身玉带入蒸笼。香甜美味人人爱,淡雅朴实桌上呈。祭祀屈原歌盛世,传承文化颂和平。

45、旧俗传荆楚。正江城、梅炎藻夏,做成重午。门艾钗符关何事,付与痴儿騃女。耳不听、湖边鼍鼓。独炷炉香熏衣润,对潇潇、翠竹都忘暑。时展卷,诵骚语。新愁不障西山雨。问楼头、登临倦客,有谁怀古。回首独醒人何在,空把清尊酹与。漾不到、潇湘江渚。我又相将湖南去,已安排、吊屈嘲渔父。君有语,但分付。

46、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亿兆同归寿,群公共保昌。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

47、糯米红枣混合制,箬叶青青包粽子。粽叶飘香醉人心,筮吃粽子念美人。撕吃粽子蘸白糖,吃饱肚子心也凉。雄黄酒连粽子吞,满堂香味飘飘浓。

48、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鹰;使君未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使君出时皆有准,马前已被红旗引;两岸罗衣扑鼻香,银钗照日如霜刃;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坡上人呼霹雳惊,竿头彩挂虹霓晕;前船抢水已得标,后船失势空挥挠。

49、丝丝梅雨湿榴花,处处钗符袅鬓鸦。醉听画楼思远曲,艾枝簪满碧巾纱。

50、角黍腾兰气,香蒲隐剑铓。荆山楚水纪沧桑。谁与濯沧浪?老柳空垂碧,新荷枉沁芳。更无竞渡闹陂塘。日暮独彷徨!

51、沈湘人去已远,劝君休对酒,感时怀古。慢啭莺喉,轻敲象板,胜读《离骚》章句。

52、五月端午五端阳,处处飘着粽子香。炎黄子孙祭屈原,传说白仙怕雄黄。

53、糯米蒸熟红枣掺,箬叶包制锅里蒸。粽叶芬芳飘满堂,粽子香味溢四方。手工制作人间坊,吃上粽子蘸白糖。传统佳品迎端阳,华夏民族赞诗王。

54、浑身晶亮似玉盏,腹中七彩有咸甜,绳捆索绑水中淹,祼体粉身无怨言。平时偶尔也露脸,端午必然上席面。问尔为何无私念,屈翁精神撼地天。

55、招得榴花共一觞,艾人笑杀老夫狂。子兰赤口禳何益,正则红船看不妨。团粽明朝便无味,菖蒲今日么生香。一生幸免春端帖,可遣渔歌谱大章。

56、又是一年赛龙舟,千竞万舸鼓不休,单桨破水天何在?双臂划走古今愁。

57、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58、虎眼龙须午未乾,楚臣遗泪尚潸潸。梅天有雨金丸重,麦地无风翠浪闲。蒲解枭风岂枭贼,符能驱祟不驱奸。一樽菖酒呼天问,何事男儿鬓渐斑。

59、不觉端阳已送春,风来蒿艾忆招魂,蛾眉谣诼怜骐骥,草木凋零思美人。吟渔父、吊湘君,怀沙哀郢涕纷纷。此心未悔空遗恨,一曲沧浪向楚云。

60、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流香涨腻满晴川。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

61、黍筒小费名田课,昌歜多浮乐圣杯。笑倩艾人看外户,北窗深处咏归来。

62、官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63、无端铙吹出波舟,赚得珠帘尽上钩。小玉低言娇女避,郎君倚扇在船头。

64、五月初五是端午,华夏习俗传千古。棕子飘香龙舟舞,万年传闻屈原苦。汨罗江边英雄谱,捧读离骚史名著。粽子飘香迎闺女,共同举杯饮少许。

65、端午偏逢风雨狂,村童仍着旧衣裳;相邀情重携蓑笠,敢为泥深恋草堂;有客同心当骨肉,无钱买酒卖文章;当年此会鱼三尺,不似今朝豆味香。

66、不独盘中见卢橘,时於粽里得杨梅。

67、人命草头露,荣华风过尔。唯有烈士心,不随水俱逝。至今荆楚人,江上年年祭。不知生者荣,但是死者贵。

68、端午风雨祭屈原,直臣谏死汨江边。传得包粽舟竟渡,留取离骚辞斐然。生不逢时空余恨,死得其所著九篇。苍天有幸绪忠义,丹心永存天地间。

69、穴枕通灵气,长丝续命人。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

70、清明过了又端阳,母不梳头针线忙。几日断餐缘底事,叠钱来买束脩羊。

71、日炙态常醺,香生若自焚。夜来端午宴,淡却美人裙。

72、箸叶层层裹枣糯,与滚水水泡熬成。五五安魂销万古,龙舟君闹桨前津。

73、经年不食三闾饵,一日相逢似故人。旋剥青菰香满手,试餐黄颗软粘唇。蔗浆下箸甘无敌,昌本浮杯小作巡。正是乡人行乐处,画旗鼍鼓隘江津。

74、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75、画舸纵横湖水滨,彩丝角黍斗时新。年年此日人皆醉,能吊醒魂有几人。

76、榴花今又艳,知了啸长天。雷动生梅雨,舟行思屈贤。粽香弥处处,诗兴自年年。纵是青山老,江魂几梦牵。

77、五月符天数,五音调夏钧。旧来传五日,无事不称神。

78、客子去淮阳,逶迤别梦长。水关开夜锁,雾棹起晨凉。烟月期同赏,风波勿异行。隐山曾撼橹,转濑指遥樯。蒲叶吴刀绿,筠筒楚粽香。因书报惠远,为我忆檀郎。

79、良辰当五日,偕老祝千年。彩缕同心丽,轻裾映体鲜。寂寥斋画省,款曲擘香笺。更想传觞处,孙孩遍目前。

80、晓糁浦玉泛琼浆,臂结红丝暗自伤。莫漫相逢宜楚节,独娄清梦隔潇湘。

81、小雨湿黄昏。重午佳辰独掩门。巢燕引雏浑去尽,销魂。空向梁间觅宿痕。客舍宛如村。好事无人载一樽。唯有莺声知此恨,殷勤。恰似当时枕上闻。

82、糯米山珍箬叶藏,火蒸水沸出厨房。莫言丝线千层裹,口口甘滋似故乡。

83、浪头旗引九龙追,两岸援声震若雷。竞得输赢皆一笑,醉归就粽又三杯。

84、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何尝奈谗谤,徒欲却蛟龙。未泯生前恨,而追没后踪。沅湘碧潭水,应自照千峰。

85、年年端午逢今朝,行人匆匆欲还巢。归巢门庭迎艾蒿,夜伴笙歌鼓离骚。

86、楚湘旧俗,记包黍沈流,缅怀忠节。谁挽汨罗千丈雪,一洗些魂离别。赢得儿童,红丝缠臂,佳话年年说。龙舟争渡,搴旗捶鼓骄劣。谁念词客风流,菖蒲桃柳,忆闺门铺设。嚼徵含商陶雅兴,争似年时娱悦。青杏园林,一樽煮酒,当为浇凄切。南薰应解,把君愁袂吹裂。

87、浴兰节日骤雨飕,屈子报国壮未酬。豪情满腔溶汇水,透过千年无尽头。

88、虹悬雨霁海山清,澳里龙舟谁竞赢?歌册南音声惋切,情牵屈子唱峥嵘。

89、生世逢端午,齐头五十番。一番须作一般看。又听竞船箫鼓、沸江干。不用丝缠臂,休将艾插门。及时蒲黍漫登盘。只恐岁华催促、鬓毛斑。

90、越人传楚俗,截竹竞萦丝。水底深休也,日中还贺之。章施文胜质,列匹美于姬。锦绣侔新段,羔羊寝旧诗。但夸端午节,谁荐屈原祠。把酒时伸奠,汨罗空远而。

91、当年忠血堕谗波,千古荆人祭汨罗。风雨天涯芳草梦,江山如此故都何。

92、银塘朱槛麹尘波。圆绿卷新荷。兰条荐浴,菖花酿酒,天气尚清和。好将沈醉酬佳节,十分酒、一分歌。狱草烟深,讼庭人悄,无吝宴游过。

93、粽香漫九州,百舸竞中流。至今思屈子,不肯做楚囚。

94、悠悠南北各天涯,欲望乡关眼已花。忆得亲庭谁共语,应怜游子未还家。

95、年年端午风兼雨,似为屈原陈昔冤。

96、流棹西来恨未销,鱼龙寂寞暗风潮。楚人犹自贪儿戏,江上年年夺锦标。

97、竹屋临江岸,清宵兴自长。夜深倾北斗,叶落映横塘。渚闹渔歌响,风和角粽香。却愁南去棹,早晚到潇湘。

98、高咏楚词酬午日,天涯节序匆匆。榴花不似舞裙红。无人知此意,歌罢满帘风。万事一身伤老矣,戎葵凝笑墙东。酒杯深浅去年同。试浇桥下水,今夕到湘中。

99、碧带青衣白玉身,繁华落尽见真心。食之不忘千年祭,民众永思志士魂。

100、端阳节里和诗忙,诗韵长随粽味香。楚地清风悲屈子,龙舟载梦焕霞光。菖蒲似剑惩邪恶,艾叶如旗展炽昌。喜看中华龙虎跃,畅吟情志颂尧唐。

101、团扇裁冰,宫盘射粉,画帘不上银钩。绣符艾虎,双绕玉搔头。皓腕轻笼彩缕,蒲英泛蚁绿金瓯。雕栏外,桐花低映,红袖赏扶留。香浮。风淡淡,回廊转午,人倚重楼。问当年菰黍,谁为飘流。杨柳斜阳归晚,人去后曲散梁州。空余下,暮云凄霭,长绕楚江秋。

102、相传楚俗试兰汤,一枕南薰日正长。门掩绿阴无个事,起来烧过午时香。

103、年年端午赋诗篇,千家万户悼屈原。国破山河赴汩罗,泪飞顿雨化沉冤。

104、丝缠竹叶棱角尖,万粒白米抱成团。千蒸热煮还本色,只为百姓舌上甘。

105、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

106、梅子黄时雨。对幽窗、依依抱独,几多愁绪。润逼琴丝无雅韵,难续文园旧诣。头白尽、相如谁顾。燕子楼空尘又锁,望天涯、不寄红丝缕。嗟往事,且休语。伤情当日斑衣舞。更宫衣、香罗乍带,九天繁露。一寸草心迎永日,更把葵心自许。怎料有、风推雨如。惹起灵均千古恨,转凄凉、更不成端午。拼小醉,读骚句。

107、端午日已过,更吟端午诗。人间好时节,寂寞强追惟。有酒无菖蒲,青粽谩累累。昔人固所嗜,我今莫荐之。薄物尚如此,翻思泪交垂。

108、五日当庭斫绿瓜,蒲觞聊与酌流霞。香罗细葛思难到,白海青潮景未斜。粳稻垂楣同艾叶,扶桑照眼胜榴花。心知南国音书少,醉听回帆鼓一挝。

109、二月春风送嫩寒,空新角黍早登盘。摘来半户青芦叶,香里晶莹玉一团。

110、重午云阴日正长,佳辰早至浴兰汤。凉风入座无消扇,彩索灵符映羽觞。

111、疏疏数点黄梅雨。殊方又逢重五。角黍包金,草蒲泛玉,风物依然荆楚。衫裁艾虎。更钗凫朱符,臂缠红缕。扑粉香绵,唤风绫扇小窗午。沈湘人去已远,劝君休对酒,感时怀古。慢啭莺喉,轻敲象板,胜读离骚章句。荷香暗度。渐引入陶陶,醉乡深处。卧听江头,画船喧叠鼓。

112、漱齿汲寒井,理发趁凉风。先生畏暑晨起,笑语听儿童。说道今年重午,节物随宜稍具,还与去年同。己喜酒尊冽,更觉粽盘丰。

113、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自天题处湿,当暑着来清。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114、汨罗江畔粽叶香,端午时节楚人伤。屈子遭逐怀王死,空留离骚吟断肠。

115、五月端阳想粽香,闲游闹市买鲜尝。为何味道难如昔,只叹包蒸不是娘。

端午节的古诗及解析

《竞渡》

唐代卢肇

石溪久住思端午,

馆驿楼前看发机。

鼙鼓动时雷隐隐,

兽头凌处雪微微。

冲波突出人齐譀,

跃浪争先鸟退飞。

向道是龙刚不信,

果然夺得锦标归。

鉴赏:这首诗描绘的是端午时节龙舟赛上,鼙鼓初击,兽头吐威,万人助喊,多船竞发的场景。也有人说诗中表面描绘龙舟竞渡的场面,实则讽刺阿谀奉承的小人。万事都有改变的可能,开始风光的不一定始终风光,做人不能见风使舵,而要脚踏实地。写景抒怀怎么解释都有合理之处。

《系采丝》

题:“系采丝,以五色丝系臂,谓之长命缕。”

汉代以青、赤、黄、白、黑五种色彩的丝线,扎成“长命缕”,系在臂上,能够驱除瘟病、避邪止恶。

《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

宋代欧阳修

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

五色新丝缠角粽。

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

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

叶里黄骊时一弄。

犹瞢忪,等闲惊破纱窗梦。

鉴赏:这首词描写了过端午的风俗习惯:吃多角粽、饮菖蒲酒、沐香花浴。算是有史料的价值。不过主笔却是写了一个深闺女子的生活:五色新丝缠的粽子,由金盘盛着,由侍婢送进,还要洗一个香花澡,做一个香梦,而想不到的是被黄鹂声唤醒。梦境交织着现实,写出了闺中女子的情思。欧阳修的词向来艳丽,一点没错。

《裹角黍》

题:“以菰叶裹粘米为角黍取阴阳包裹之义,以赞时也。”

角黍即“粽子”。裹角黍即包粽子。图说“以菰叶裹粘米为角黍,取阴阳包裹之义。”菰,读作姑,是一种水生高秆的禾草类植物,其茎为筊白笋。今人包粽子以箸叶、箬叶、芦苇叶为主。

《浣溪沙·端午》

宋代苏轼

轻汗微微透碧纨,

明朝端午浴芳兰。

流香涨腻满晴川。

彩线轻缠红玉臂,

小符斜挂绿云鬟。

佳人相见一千年。

鉴赏:这首词写的是妇女欢度端午佳节的情景。上篇描述她们节日前实行的各种准备,下篇刻画她们按照民间风俗,彩线缠玉臂,小符挂云鬟,互致节日的祝贺。词风奔放恣肆的苏轼也有这种安然淡雅的作品,可见有水平驾驭不同风格才称得上真正的大家。

《悬艾人》

题:“荆楚风俗以艾为人悬门户上,以禳毒气。”

荆楚风俗,将艾草扎成人形,悬挂门户上,以避毒气。

《乙卯重五诗》

宋代陆游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

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鉴赏:写这首诗的时候年过古稀的陆游正闲居家乡,“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的诗人,今天终于暂时放下了满腹的忧愤,融入了节日的欢快气氛之中。我们见惯了“飞霜掠面寒压指,一寸丹心唯报国”等表现亡国难收、雪耻不得、悲愤沉郁、一片赤诚的陆诗,这首闲适细腻的生活诗确实让我们倍感慰藉。不过在欢乐中还暗藏着伤感,在闲适也流露出无奈。放翁还是那个放翁,英雄已老,可毕竟还是英雄。

关于粽子的诗句苏轼

1. 端午节诗句 苏轼

原文: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流香涨腻满晴川。

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

注释:

⑴浣溪沙:唐教坊曲,后用为词牌名。分平仄两体,字数以四十二字居多,还有四十四字和四十六字两种。

⑵端午:民间节日,在旧历五月初五。

⑶碧纨(wàn):绿色薄绸。

⑷芳兰:芳香的兰花。端午节有浴兰汤的风俗。

⑸流香涨腻:指女子梳洗时,用剩下的香粉胭脂随水流入河中。杜牧《阿房宫赋》:“弃脂水也”。

⑹“小符”句:这句指妇女们在发髻上挂着祛邪驱鬼、保佑平安的符录。云鬟(huán):女子的发髻。

译文:

微微小汗湿透了碧色的细绢,明日端午节用芳兰草沐浴。流香酒般的浴水、油腻布满大晴的江面。

五彩花线轻轻地缠在红玉色手臂上,小小的符篆(或赤灵符)斜挂在耳下的黑色发髻上。与朝云同过端午节,天长地久,白头偕老。

创作背景:

宋哲宗绍圣二年(1095年)端午,是时,东坡被惠州已是第二个年头了,在端午节这个团聚的日子里,想到自己的侍妾朝云,于是作此词送给她。

赏析:

上片,预示端午节日,将开展浴兰活动,气氛十分浓郁。端午,处于初夏季节。穿着自然华丽,以衬托参与者的身份。于朝云来说,最好是绿色细绢——“碧纨”,正好与她的雅静性格相符。天气稍热,易出“轻汗”,“微透”着“碧纨”。“透”字用得贴切,将半明半暗的肤体朦胧美衬托出来了。“明朝端午浴芳兰”,显得有愉悦的审美性。它不仅体现了朝云由芳体而及兰心的纯洁高贵的情操美,而且反映了浴兰令节俗的淳朴纯真美。朝云浴处,余香犹存。沐芳浴兰,遍及社会。参与者人山人海,气氛热烈,正如词人词中所写:“流香涨腻满晴川”。这正是古老节日文化发扬光大的表现。

下片,写词人偕朝云参与具体的端午节俗活动。词人着重写了两项端午节俗健身活动。其一,“彩线轻缠红玉臂”,“以五彩丝系臂”。它辟邪驱鬼,使朝云“玉臂”“红”而长命。与用五色花线缠粽子投江以吊屈原之魂有同等意义。其二,“小符斜挂绿云鬟”,以“赤灵符著心前”。它能通神明,使朝云“云鬟”“绿”而身健。与小孩穿老虎腰肚,门上挂蒲剑以辟邪护身有同等意义。词人着重描写缠线、挂符活动,且用对偶句式,为的是“佳人相见一千年”,愿灵验得到应证。真是一语中的,画龙点睛。

全词是篇民俗诗,充满了浓郁的古老民俗气息,是研究端午民俗最形象而珍贵的资料。

2. 关于粽子的诗句

:端午临中夏,时清人复长。——唐李隆基《端午武成殿宴群官》

2:官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唐杜甫《端午日赐衣》

3:灵均死波后,是节常浴兰。彩缕碧筠粽,香粳白玉团。逝者良自苦,今人反为欢。——唐元稹《表夏十首》之十

4:五日长蛟虚问祭,九关雕虎枉招魂。——宋宋祁《屈原祠》

5: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正月十五夜》

6:沈湘人去已远,劝君休对酒,感时怀古。慢啭莺喉,轻敲象板,胜读《离骚》章句。——宋杨无咎《齐天乐端午》

7: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生查子·元夕》

8:见说马家滴粉好,试灯风里卖元宵。——《上元竹枝词》

9:好酒沈醉酬佳节,十分酒,一分歌。——宋苏轼《少年游端午赠黄守徐君猷》

10:朱颜老去,清风好在,未减佳辰欢聚。趣腊酒深斟,菖蒲细糁,围坐从儿女。还同子美,江村长夏,闲对燕飞鸥舞。——宋晁补之《永遇乐端午》

11: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唐殷尧潘《端午日》

12:入袂轻风不破尘,玉簪犀壁醉佳辰。——宋苏轼《浣溪沙端午》

13:醉看葵柳怀旧事,馋思樱笋梦吾庐。向时痴绝今愁绝,自读《离骚》些老夫。——宋高箸《重午怀旧》

14:欲向海天寻月去,五更飞梦渡鲲洋。——《元夕无月》

15:玉漏银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明开。——《上元夜》

16:三百内人连袖舞,一时天上著词声描写粽子的诗句 35句描写粽子的诗句 35句。——《正月十五夜》

17:袨服华妆着处逢,六街灯火闹儿童。——《京都元夕》

18: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国亡身殒今何在,只留《离骚》在世间。——宋张耒《和端午》

19:莫唱江南古调,怨抑难招,楚江沉魄。——宋吴文英《澡兰香淮安重午》

20:浣江五月平堤流,邑人相将浮彩舟。灵均何年歌已矣,哀谣振楫从此起。扬枹击节雷阗阗,乱流齐进声轰然。蛟龙得雨鬐鬣动,螮蝀饮河形影联。刺史临流搴翠帏,揭竿命爵分雌雄。先鸣余勇争鼓舞,未至衔枚颜色沮。——唐刘禹锡《竞渡曲》

21:粽团桃柳,盈门共饮,把菖蒲、旋刻个人人。——宋秦观失调名《端午》词断句

23: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十五夜观灯》

24: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唐文秀《端午》

25: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唐李隆基《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

26: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青玉案·元夕》

27:年年端午风兼雨,似为屈原陈昔冤。我欲于谁论许事,舍南舍北鹁鸠喧。——宋赵蕃,《端午三首》其二

28:淡妆浓抹,西湖人面两奇绝。菖蒲角黍家家节。水戏鱼龙,十里画帘揭。凌波无限生尘袜,冰肌莹彻香罗雪。游船且莫催归楫,遮莫黄昏,天外有新月。——宋赵长卿《醉落魄重午》

29:中山孺子倚新妆,郑女燕姬独擅场。——《汴京元夕》

30:小团冰浸砂糖裹,有透明角黍松儿和。——宋张耒失调名《端午》词断句

31: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鬣。佳人相见一千年。——宋苏轼《浣溪沙端午》下阕

32:楚人悲屈原,千载意未歇描写粽子的诗句 35句好词好句。精魂飘何在,父老空哽咽。至今仓江上,投饭救饥渴。遗风成竞渡,哀叫楚山裂。——宋苏轼《屈原塔》

33:舣彩舫,看龙舟两两,波心齐发。奇绝。难画处,激起浪花,飞着湖间雪。画鼓喧雷,红旗闪电,夺罢锦标方彻

派悦

——宋黄裳《喜迁莺端午泛湖》

34: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宋欧阳修《鱼家傲》

35:红藕丝,白藕丝,艾虎衫裁金缕衣。钗头双荔枝。鬓符儿,背符儿,“鬼”在心头符怎知?相思十二时。——宋李石《长相思重午》

3. 形容粽子的诗句

1、《六幺令·天中节》

宋代 苏轼

粽叶香飘十里,对酒携樽俎。

译文:粽子的叶子香气扑鼻,香飘十里,端起酒杯一起对杯喝酒。

2、《乙卯重五诗》

宋 陆游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

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译文:

端午节到了,火红的石榴花开满山村。

诗人吃了两只角的粽子,高冠上插着艾蒿。

又忙着储药、配药方,为的是这一年能平安无病。

忙完了这些,已是太阳西斜时分,家人早把酒菜备好,他便高兴地喝起酒来。

扩展资料:

《乙卯重五诗》写作背景

1195年,宋宁宗庆元元年,作者71岁,在家乡绍兴隐居。“重五”,即端午节。

《乙卯重五诗》这首五律具体描写了南宋在端午节这天的生活习惯。作者吃了两角的粽子,高冠上插着艾枝。依旧俗,又忙着储药、配药方,为的是这一年能平安无病。到了晚上,他身心愉快地喝起酒来。从中可以反映出,江南端午风俗,既有纪念屈原的意思,又有卫生保健的内容。

4. 有关赞美粽子的诗词

1、《端午》宋代诗人秦观失

原文:粽团桃柳,盈门共饮,把菖蒲、旋刻个人人。

译文:粽子、桃树、柳树,开门一起喝酒,把菖蒲分发给每一个人。

2、《浣溪沙·端午》北宋文学家苏轼

原文: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流香涨腻满晴川。

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

译文:微微小汗湿透了碧色的细绢,明日端午节用芳兰草沐浴。流香酒般的浴水、油腻布满大晴的江面。五彩花线轻轻地缠在红玉色手臂上,小小的符篆(或赤灵符)斜挂在耳下的黑色发髻上。与朝云同过端午节,天长地久,白头偕老。

3、《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唐代 李隆基

原文:

穴枕通灵气,长丝续命人。

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

译文:穴枕好像通了灵气一样,长长的丝絮像是能把人的命延续。四季花都开放,粽子的种类花样多,味道独特美味。

4、《重午王文辅送米食张云卿送新酒来因成绝句》南北朝:邹浩

原文:

水团粽子恰登门,白酒持来更满樽。

节物人情总堪醉,况归田里已承恩。

译文:登门拜访恰好吃上了粽子,将白酒倒满杯中。因为端午节的缘故总是喝醉,承蒙恩赐现在返回家中。

5、《偈一百二十首 其四十一》宋代:释怀深

原文:

今日端午谢街坊,时节因缘要举扬。

莫问腕头缠百索,且将粽子吃沙糖。

译文:今天是端午节的缘故所以去拜访街坊邻居,不要问我手腕上的百条丝线,只需要把粽子沾着砂糖吃。

5. 古代关于端午粽子的诗句有哪些

1.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

苏轼(宋代)-《浣溪沙·端午》

2.

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

苏轼(宋代)-《浣溪沙·端午》

3.

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

边贡(明代)-《午日观竞渡》

4.

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张耒(宋代)-《和端午》

5.

年年端午风兼雨,似为屈原陈昔冤。

赵蕃(宋代)-《端午三首》

6. 请问关于粽子的诗词有哪些

1,《六幺令·天中节》宋代 苏轼粽叶香飘十里,对酒携樽俎。

译文:粽子的叶子香气扑鼻,香飘十里,端起酒杯一起对杯喝酒。2,《乙卯重五诗》宋代 陆游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译文:端午节到了,火红的石榴花开满山村。

吃了像两只角的粽子,高冠上插着艾蒿。3,《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宋代 欧阳修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

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译文:五月是石榴花开得季节,杨柳被细雨润湿,枝叶低低沉沉地垂着。

人们用五彩的丝线包扎多角形的粽子,煮熟了盛进镀金的盘子里,送给闺中女子。4,《和梦得夏至忆苏州呈卢宾客》唐代 白居易忆在苏州日,常谙夏至筵。

粽香筒竹嫩,炙脆子鹅鲜。译文:回忆在苏州的那段日子,经常一起在夏日去吃宴席。

粽子的粽叶香气扑鼻,竹筒饭鲜嫩滑口,烤好的小鹅鲜美无比。5,《表夏十首》唐代 元稹彩缕碧筠粽,香粳白玉团。

译文:五彩的丝线包扎这像碧玺一样翠绿的粽子,香气扑鼻的粳米像白玉一样抱团。

7. 关于粽子节的诗词

端午临中夏,时清人复长。

——唐 李隆基《端午武成殿宴群官》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唐 李隆基《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官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

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唐 杜甫《端午日赐衣》浣江五月平堤流,邑人相将浮彩舟。

灵均何年歌已矣,哀谣振楫从此起。扬枹击节雷阗阗,乱流齐进声轰然。

蛟龙得雨鬐鬣动,螮蝀饮河形影联。刺史临流搴翠帏,揭竿命爵分雌雄。

先鸣余勇争鼓舞,未至衔枚颜色沮。——唐 刘禹锡《竞渡曲》灵均死波后,是节常浴兰。

彩缕碧筠粽,香粳白玉团。逝者良自苦,今人反为欢。

——唐 元稹《表夏十首》之十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

——唐 殷尧潘《端午日》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唐 文秀《端午》五日长蛟虚问祭,九关雕虎枉招魂。——宋 宋祁《屈原祠》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

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宋 欧阳修《鱼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楚人悲屈原,千载意未歇。

精魂飘何在,父老空哽咽。至今仓江上,投饭救饥渴。

遗风成竞渡,哀叫楚山裂。——宋 苏轼《屈原塔》好酒沈醉酬佳节,十分酒,一分歌。

——宋 苏轼《少年游 端午赠黄守徐君猷》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鬣。佳人相见一千年。

——宋 苏轼《浣溪沙 端午》下阕入袂轻风不破尘,玉簪犀壁醉佳辰。——宋 苏轼《浣溪沙 端午》小团冰浸砂糖裹,有透明角黍松儿和。

——宋 张耒失调名《端午》词断句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国亡身殒今何在,只留《离骚》在世间。

——宋 张耒《和端午》粽团桃柳,盈门共饮,把菖蒲、旋刻个人人。——宋 秦观失调名《端午》词断句舣彩舫,看龙舟两两,波心齐发。

奇绝。难画处,激起浪花,飞着湖间雪。

画鼓喧雷,红旗闪电,夺罢锦标方彻。——宋 黄裳《喜迁莺 端午泛湖》朱颜老去,清风好在,未减佳辰欢聚。

趣腊酒深斟,菖蒲细糁,围坐从儿女。还同子美,江村长夏,闲对燕飞鸥舞。

——宋 晁补之《永遇乐 端午》高咏楚辞酬午日,天涯节序匆匆。榴花不似舞裙红。

无人知此意。歌罢满帘风。

万事一身伤老矣,戎葵凝笑墙东。酒杯深浅去年同。

试浇桥下水。今夕到湘中。

——宋 陈与义《临江仙》梅夏暗丝雨,春秋扇浪风。香芦结黍趁天中。

五日凄凉千古、与谁同?——宋 万俟咏《南歌子 端午》条脱闲揎系五丝。——宋 李清照失调名《端午》词断句沈湘人去已远,劝君休对酒,感时怀古。

慢啭莺喉,轻敲象板,胜读《离骚》章句。——宋 杨无咎《齐天乐 端午》淡妆浓抹,西湖人面两奇绝。

菖蒲角黍家家节。水戏鱼龙,十里画帘揭。

凌波无限生尘袜,冰肌莹彻香罗雪。游船且莫催归楫,遮莫黄昏,天外有新月。

——宋 赵长卿《醉落魄 重午》年年端午风兼雨,似为屈原陈昔冤。我欲于谁论许事,舍南舍北鹁鸠喧。

——宋 赵蕃,《端午三首》其二红藕丝,白藕丝,艾虎衫裁金缕衣。钗头双荔枝。

鬓符儿,背符儿,“鬼”在心头符怎知?相思十二时。——宋 李石《长相思 重午》醉看葵柳怀旧事,馋思樱笋梦吾庐。

向时痴绝今愁绝,自读《离骚》些老夫。——宋 高箸《重午怀旧》亦有鱼龙戏舞,艳晴川,绮罗歌鼓。

乡情节意;尊前同是,天涯羁旅。涨绿池塘,翠阴庭院,归期无据。

问明年此夜,一眉新月,照人何处?——宋 卢祖皋《小龙吟 淮西重午》下阕深院榴花吐。画帘开,束衣纨扇,午风清暑。

儿女纷纷夸结束,新样钗符艾虎。早已有,游人观渡。

老大逢场慵作戏,任陌头,年少争旗鼓。溪雨急,浪花舞。

灵均标志高如许,忆生平,既纫兰佩,更怀椒糈。谁言骚魂千载后,波底垂涎角黍?又说是蛟馋龙怒。

把似而今醒到了,料当年醉死差无苦。聊一笑,吊千古。

——宋 刘克庄《贺新郎 端午》餐菊饮朝露,平生不啜 。与龙争角黍,无乃谤湘累。

——宋 刘克庄《乙卯端午》其一莫唱江南古调,怨抑难招,楚江沉魄。——宋 吴文英《澡兰香 淮安重午》幽欢一梦成炊黍,知绿暗,汀菰几度。

竹西歌断芳尘去,宽尽经年臂缕。梅黄后,林梢更雨。

小池面,啼红怨暮。当时明月重生处,楼上宫眉在否?——宋 吴文英《杏花天 重午》斗轻桡,斗轻桡,雪中花卷棹声摇。

天与玻璃三万顷,尽叫看得几吴舫。看龙舟,看龙舟,两堤未斗水悠悠。

一片笙歌催闹晚,忽然鼓棹起中流。棹如飞,棹如飞,水中万鼓起潜螭。

最是玉莲堂上好,跃来夺锦看吴儿。——宋 黄公绍《潇湘神 端午竞渡棹歌》十首录三当年忠血堕谗波,千古荆人祭汩罗。

风雨天涯芳草梦,江山如此故都何!流棹西来恨未消,鱼龙寂寞暗风潮。楚人犹自贪儿戏,江上年年夺锦标。

——宋 文天祥《端午感兴》三首录二人命草头露,荣华风过尔。唯有烈士心,不随水俱逝。

至今荆楚人,江上年年祭。不知生者荣,但是死者贵。

——宋 文天祥《端午》画船纵横湖水滨,彩丝角黍斗时新。年年此日人皆醉,能吊醒魂有几人?——宋 胡仲弓《端午》端午节诗词选(唐)文 秀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七律·端午(唐)殷尧藩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

苏东坡赞美粽子的诗句

1. 苏东坡关于粽子的诗句

2. 关于赞美粽子的诗句

苏东坡关于粽子的诗句 1.关于粽子的诗句

:端午临中夏,时清人复长。——唐李隆基《端午武成殿宴群官》

2:官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唐杜甫《端午日赐衣》

3:灵均死波后,是节常浴兰。彩缕碧筠粽,香粳白玉团。逝者良自苦,今人反为欢。——唐元稹《表夏十首》之十

4:五日长蛟虚问祭,九关雕虎枉招魂。——宋宋祁《屈原祠》

5: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正月十五夜》

6:沈湘人去已远,劝君休对酒,感时怀古。慢啭莺喉,轻敲象板,胜读《离骚》章句。——宋杨无咎《齐天乐端午》

7: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生查子·元夕》

8:见说马家滴粉好,试灯风里卖元宵。——《上元竹枝词》

9:好酒沈醉酬佳节,十分酒,一分歌。——宋苏轼《少年游端午赠黄守徐君猷》

10:朱颜老去,清风好在,未减佳辰欢聚。趣腊酒深斟,菖蒲细糁,围坐从儿女。还同子美,江村长夏,闲对燕飞鸥舞。——宋晁补之《永遇乐端午》

11: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唐殷尧潘《端午日》

12:入袂轻风不破尘,玉簪犀壁醉佳辰。——宋苏轼《浣溪沙端午》

13:醉看葵柳怀旧事,馋思樱笋梦吾庐。向时痴绝今愁绝,自读《离骚》些老夫。——宋高箸《重午怀旧》

14:欲向海天寻月去,五更飞梦渡鲲洋。——《元夕无月》

15:玉漏银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明开。——《上元夜》

16:三百内人连袖舞,一时天上著词声描写粽子的诗句 35句描写粽子的诗句 35句。——《正月十五夜》

17:袨服华妆着处逢,六街灯火闹儿童。——《京都元夕》

18: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国亡身殒今何在,只留《离骚》在世间。——宋张耒《和端午》

19:莫唱江南古调,怨抑难招,楚江沉魄。——宋吴文英《澡兰香淮安重午》

20:浣江五月平堤流,邑人相将浮彩舟。灵均何年歌已矣,哀谣振楫从此起。扬枹击节雷阗阗,乱流齐进声轰然。蛟龙得雨鬐鬣动,螮蝀饮河形影联。刺史临流搴翠帏,揭竿命爵分雌雄。先鸣余勇争鼓舞,未至衔枚颜色沮。——唐刘禹锡《竞渡曲》

21:粽团桃柳,盈门共饮,把菖蒲、旋刻个人人。——宋秦观失调名《端午》词断句

23: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十五夜观灯》

24: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唐文秀《端午》

25: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唐李隆基《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

26: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青玉案·元夕》

27:年年端午风兼雨,似为屈原陈昔冤。我欲于谁论许事,舍南舍北鹁鸠喧。——宋赵蕃,《端午三首》其二

28:淡妆浓抹,西湖人面两奇绝。菖蒲角黍家家节。水戏鱼龙,十里画帘揭。凌波无限生尘袜,冰肌莹彻香罗雪。游船且莫催归楫,遮莫黄昏,天外有新月。——宋赵长卿《醉落魄重午》

29:中山孺子倚新妆,郑女燕姬独擅场。——《汴京元夕》

30:小团冰浸砂糖裹,有透明角黍松儿和。——宋张耒失调名《端午》词断句

31: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鬣。佳人相见一千年。——宋苏轼《浣溪沙端午》下阕

32:楚人悲屈原,千载意未歇描写粽子的诗句 35句好词好句。精魂飘何在,父老空哽咽。至今仓江上,投饭救饥渴。遗风成竞渡,哀叫楚山裂。——宋苏轼《屈原塔》

33:舣彩舫,看龙舟两两,波心齐发。奇绝。难画处,激起浪花,飞着湖间雪。画鼓喧雷,红旗闪电,夺罢锦标方彻

派悦

——宋黄裳《喜迁莺端午泛湖》

34: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宋欧阳修《鱼家傲》

35:红藕丝,白藕丝,艾虎衫裁金缕衣。钗头双荔枝。鬓符儿,背符儿,“鬼”在心头符怎知?相思十二时。——宋李石《长相思重午》

2.古代关于端午粽子的诗句有哪些

1.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

苏轼(宋代)-《浣溪沙·端午》

2.

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

苏轼(宋代)-《浣溪沙·端午》

3.

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

边贡(明代)-《午日观竞渡》

4.

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张耒(宋代)-《和端午》

5.

年年端午风兼雨,似为屈原陈昔冤。

赵蕃(宋代)-《端午三首》

3.形容粽子的诗句

1、《六幺令·天中节》

宋代 苏轼

粽叶香飘十里,对酒携樽俎。

译文:粽子的叶子香气扑鼻,香飘十里,端起酒杯一起对杯喝酒。

2、《乙卯重五诗》

宋 陆游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

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译文:

端午节到了,火红的石榴花开满山村。

诗人吃了两只角的粽子,高冠上插着艾蒿。

又忙着储药、配药方,为的是这一年能平安无病。

忙完了这些,已是太阳西斜时分,家人早把酒菜备好,他便高兴地喝起酒来。

扩展资料:

《乙卯重五诗》写作背景

1195年,宋宁宗庆元元年,作者71岁,在家乡绍兴隐居。“重五”,即端午节。

《乙卯重五诗》这首五律具体描写了南宋在端午节这天的生活习惯。作者吃了两角的粽子,高冠上插着艾枝。依旧俗,又忙着储药、配药方,为的是这一年能平安无病。到了晚上,他身心愉快地喝起酒来。从中可以反映出,江南端午风俗,既有纪念屈原的意思,又有卫生保健的内容。

4.有关赞美粽子的诗词

1、《端午》宋代诗人秦观失

原文:粽团桃柳,盈门共饮,把菖蒲、旋刻个人人。

译文:粽子、桃树、柳树,开门一起喝酒,把菖蒲分发给每一个人。

2、《浣溪沙·端午》北宋文学家苏轼

原文: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流香涨腻满晴川。

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

译文:微微小汗湿透了碧色的细绢,明日端午节用芳兰草沐浴。流香酒般的浴水、油腻布满大晴的江面。五彩花线轻轻地缠在红玉色手臂上,小小的符篆(或赤灵符)斜挂在耳下的黑色发髻上。与朝云同过端午节,天长地久,白头偕老。

3、《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唐代 李隆基

原文:

穴枕通灵气,长丝续命人。

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

译文:穴枕好像通了灵气一样,长长的丝絮像是能把人的命延续。四季花都开放,粽子的种类花样多,味道独特美味。

4、《重午王文辅送米食张云卿送新酒来因成绝句》南北朝:邹浩

原文:

水团粽子恰登门,白酒持来更满樽。

节物人情总堪醉,况归田里已承恩。

译文:登门拜访恰好吃上了粽子,将白酒倒满杯中。因为端午节的缘故总是喝醉,承蒙恩赐现在返回家中。

5、《偈一百二十首 其四十一》宋代:释怀深

原文:

今日端午谢街坊,时节因缘要举扬。

莫问腕头缠百索,且将粽子吃沙糖。

译文:今天是端午节的缘故所以去拜访街坊邻居,不要问我手腕上的百条丝线,只需要把粽子沾着砂糖吃。

5.端午节诗句 苏轼

原文: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流香涨腻满晴川。

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

注释:

⑴浣溪沙:唐教坊曲,后用为词牌名。分平仄两体,字数以四十二字居多,还有四十四字和四十六字两种。

⑵端午:民间节日,在旧历五月初五。

⑶碧纨(wàn):绿色薄绸。

⑷芳兰:芳香的兰花。端午节有浴兰汤的风俗。

⑸流香涨腻:指女子梳洗时,用剩下的香粉胭脂随水流入河中。杜牧《阿房宫赋》:“弃脂水也”。

⑹“小符”句:这句指妇女们在发髻上挂着祛邪驱鬼、保佑平安的符录。云鬟(huán):女子的发髻。

译文:

微微小汗湿透了碧色的细绢,明日端午节用芳兰草沐浴。流香酒般的浴水、油腻布满大晴的江面。

五彩花线轻轻地缠在红玉色手臂上,小小的符篆(或赤灵符)斜挂在耳下的黑色发髻上。与朝云同过端午节,天长地久,白头偕老。

创作背景:

宋哲宗绍圣二年(1095年)端午,是时,东坡被惠州已是第二个年头了,在端午节这个团聚的日子里,想到自己的侍妾朝云,于是作此词送给她。

赏析:

上片,预示端午节日,将开展浴兰活动,气氛十分浓郁。端午,处于初夏季节。穿着自然华丽,以衬托参与者的身份。于朝云来说,最好是绿色细绢——“碧纨”,正好与她的雅静性格相符。天气稍热,易出“轻汗”,“微透”着“碧纨”。“透”字用得贴切,将半明半暗的肤体朦胧美衬托出来了。“明朝端午浴芳兰”,显得有愉悦的审美性。它不仅体现了朝云由芳体而及兰心的纯洁高贵的情操美,而且反映了浴兰令节俗的淳朴纯真美。朝云浴处,余香犹存。沐芳浴兰,遍及社会。参与者人山人海,气氛热烈,正如词人词中所写:“流香涨腻满晴川”。这正是古老节日文化发扬光大的表现。

下片,写词人偕朝云参与具体的端午节俗活动。词人着重写了两项端午节俗健身活动。其一,“彩线轻缠红玉臂”,“以五彩丝系臂”。它辟邪驱鬼,使朝云“玉臂”“红”而长命。与用五色花线缠粽子投江以吊屈原之魂有同等意义。其二,“小符斜挂绿云鬟”,以“赤灵符著心前”。它能通神明,使朝云“云鬟”“绿”而身健。与小孩穿老虎腰肚,门上挂蒲剑以辟邪护身有同等意义。词人着重描写缠线、挂符活动,且用对偶句式,为的是“佳人相见一千年”,愿灵验得到应证。真是一语中的,画龙点睛。

全词是篇民俗诗,充满了浓郁的古老民俗气息,是研究端午民俗最形象而珍贵的资料。

6.苏东坡与粽子与海南儋州市的有关内容

濒临北部湾的儋州自古为文化名城。被宋室流放至此的大文豪苏东坡当年为了开阔当地居民的视野,他在积极传播中原文化的同时,还致力于中原文化与琼州文化的融合。《万历儋州志》载,苏东坡在儋州期间,留下了表、歌、赋、记、序、诗、传、铭等各种宝贵的文化遗产,其中的“粽子馅料”便是生动的一例。

相传苏东坡喜食粽子,留有“时于粽里得杨梅”、“水团冰浸砂糖裹”等有关粽子的诗句。而儋州粽子源远流长,古《儋州志》载:“儋州五月端午节,饷角黍,诸粽相馈,饮昌蒲酒,柳艾悬门”,这与苏东坡的喜好相得益彰。

苏东坡不但喜欢吃粽子,对粽子的配料、制作也颇有研究。他教儋州人用淹制100日的鸭蛋黄加以农家猪肉入粽,也教他们用琼州的特产鱿鱼和虾米加以豆类入粽,儋州人效之,经煨煮后果然味道特别,成为闻名四方的儋州美食。至今人们在儋州“东坡书院”瞻仰东坡居士的雕像时,都会自然而然地想起苏东坡与端午节和儋州粽子的渊源关系,或许还会咏上一首在儋州流传甚广的“我爱儋州粽,香嫩叶味浓;东坡传作料,四海夺峥嵘。”的诗句(明代州守的《爱儋粽》诗)。

关于赞美粽子的诗句 1.有关赞美粽子的诗词

1、《端午》宋代诗人秦观失

原文:粽团桃柳,盈门共饮,把菖蒲、旋刻个人人。

译文:粽子、桃树、柳树,开门一起喝酒,把菖蒲分发给每一个人。

2、《浣溪沙·端午》北宋文学家苏轼

原文: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流香涨腻满晴川。

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

译文:微微小汗湿透了碧色的细绢,明日端午节用芳兰草沐浴。流香酒般的浴水、油腻布满大晴的江面。五彩花线轻轻地缠在红玉色手臂上,小小的符篆(或赤灵符)斜挂在耳下的黑色发髻上。与朝云同过端午节,天长地久,白头偕老。

3、《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唐代 李隆基

原文:

穴枕通灵气,长丝续命人。

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

译文:穴枕好像通了灵气一样,长长的丝絮像是能把人的命延续。四季花都开放,粽子的种类花样多,味道独特美味。

4、《重午王文辅送米食张云卿送新酒来因成绝句》南北朝:邹浩

原文:

水团粽子恰登门,白酒持来更满樽。

节物人情总堪醉,况归田里已承恩。

译文:登门拜访恰好吃上了粽子,将白酒倒满杯中。因为端午节的缘故总是喝醉,承蒙恩赐现在返回家中。

5、《偈一百二十首 其四十一》宋代:释怀深

原文:

今日端午谢街坊,时节因缘要举扬。

莫问腕头缠百索,且将粽子吃沙糖。

译文:今天是端午节的缘故所以去拜访街坊邻居,不要问我手腕上的百条丝线,只需要把粽子沾着砂糖吃。

2.形容粽子的诗句

1、《六幺令·天中节》

宋代 苏轼

粽叶香飘十里,对酒携樽俎。

译文:粽子的叶子香气扑鼻,香飘十里,端起酒杯一起对杯喝酒。

2、《乙卯重五诗》

宋 陆游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

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译文:

端午节到了,火红的石榴花开满山村。

诗人吃了两只角的粽子,高冠上插着艾蒿。

又忙着储药、配药方,为的是这一年能平安无病。

忙完了这些,已是太阳西斜时分,家人早把酒菜备好,他便高兴地喝起酒来。

扩展资料:

《乙卯重五诗》写作背景

1195年,宋宁宗庆元元年,作者71岁,在家乡绍兴隐居。“重五”,即端午节。

《乙卯重五诗》这首五律具体描写了南宋在端午节这天的生活习惯。作者吃了两角的粽子,高冠上插着艾枝。依旧俗,又忙着储药、配药方,为的是这一年能平安无病。到了晚上,他身心愉快地喝起酒来。从中可以反映出,江南端午风俗,既有纪念屈原的意思,又有卫生保健的内容。

3.赞美粽子好吃的诗句

一、彩缕碧筠粽,香粳白玉团。

1、翻译:彩色的缕碧包裹着粽子,白色玉团包裹糯米香味。

2、出处:元稹《表夏十首》。

二、粽香筒竹嫩,炙脆子鹅鲜。

1、翻译:粽子香味清新脱俗,粽叶也很嫩,脍炙人口的鲜鸭也很酥脆呀。

2、出处:白居易《和梦得夏至忆苏州呈卢宾客》。

三、端午临中夏,时清人复长。

1、翻译:端午节临近中夏,时间清闲,会让人觉得想念粽子的味道。

2、出处:唐李隆基《端午武成殿宴群官》。

四、玉粒量米水次淘,裹将箬叶苎丝韬。炊馀胀满崚嶒角,剥出凝成细纤膏。

1、翻译:糯米放在水里泡,到时就把米中掏,将米、糯米放入粽叶里用苎丝包裹着,放入

2、出处:清代诗人谢墉《粽子》。

五、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

1、翻译:四季都有花争相斗艳,但是在端午节却有九种样式争新奇。

2、出处:唐李隆基《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

4.形容粽子的句子有哪些

1. 粽子的味道美极了。箬叶散发着清香,咬一口粽子,甜而不腻。它既是消暑开胃的美食,又是营养丰富的佳品。所以,大人小孩儿都喜欢吃。

2. 粽子不仅是舌尖上的美味,更是一个民族难以割舍的温馨。

3. 吃粽子,是在咀嚼遥远,鲜活记忆,汨罗江用清澈的水流,融合了孤独而伟大的灵魂。

4. 粽子里聚满了,滚滚而来的天地人的合音。继承屈原的无畏勇气,发扬屈原众人皆醉他独醒、刚正不阿的精神。

5. 粽子总会如期飘荡在五月端午节那一天。无论风雨,不管管磨难,祖祖辈辈怀念祭奠,吃不完的粽子,道不完的情。

6. 看着满街飘香的粽叶,我突然觉出了原来端午又临了。我想起那些屈原息息相关的民间传说。有关于粽子,关于龙舟,关于艾叶,就说吃粽子吧,端午包粽子,一是为了解馋,二是为了一种纪念。

7. 最美五月天,我常常是这样想的,或许是因为草长莺飞,或许是因为艾叶飘荡着清香,也或许是粽子的香气和美味,或许更是因为诗人的气节流传千古的浩然正气。

8. 粽子是端午节不可缺少的,一家人团聚在一起,粽子喷香,甜蜜幸福。

9. 粽子的清香缓缓的从锅中溢了出来,我贪婪的嗅着一丝丝、一缕缕粽香,口水都要流出来了。

10. 轻轻剥开青绿色的粽叶,一股粽香扑鼻而来,露出乳白色的糯米。沾点白糖,轻咬一口。嗯,粽子的味道好极了。

11. 粽子用翠绿的箬叶包裹着雪白的糯米和鲜红的枣子。煮熟以后,剥开墨绿色的箬叶,只见洁白的米团里仿佛嵌着几颗鲜红油亮的玛瑙,很是好看。

5.赞美端午的诗句古诗

赞美端午的古诗有很多,下面我举些例子:屈原塔(宋代)苏轼 楚人悲屈原,千载意未歇。

精魂飘何处,父老空哽咽。至今沧江上,投饭救饥渴。

遗风成竞渡,哀叫楚山裂。屈原古壮士,就死意甚烈。

世俗安得知,眷眷不忍决。南宾旧属楚,山上有遗塔。

应是奉佛人,恐子就沦灭。此事虽无凭,此意固已切。

古人谁不死,何必较考折。名声实无穷,富贵亦暂热。

大夫知此理,所以持死节。译文:楚地的人都为屈原感到悲哀,这种情感千百年来一直没有停止。

他的精神魂魄飘到了什么地方?只留父老在哽咽哭泣。直到今天,在仓绿色的江流上,人们还投下饭食拯救饥饿的鱼龟虾蟹不让它们吃屈原的尸体。

遗留下来的风俗成了比赛划龙舟,人们哀叫的声音甚至要把楚地的山震裂。屈原是古时的豪迈之人,当时慷慨赴死的意图非常强烈。

世上的俗人怎么能知道他这种想法呢,都以为屈原恋恋不舍,不愿意与这个世间告别。南宾县之前属于楚地,山上有留下来的古塔。

这塔应该是侍奉佛祖的僧人担心屈原的精魂就要消散,所以修建的。这件事虽然没有凭据,但这份心意已经很真切了。

古往今来的人有谁是不死的?没有必要去比较是到底是长寿好还是死亡好。人的名声实在是不会消忘的,而身份财富只是短暂的荣盛。

屈原正是知道这个道理,所以即使是死也要保持自己的气节与节操。南歌子·游赏(宋代)苏轼 山与歌眉敛,波同醉眼流。

游人都上十三楼。不羡竹西歌吹、古扬州。

菰黍连昌歜,琼彝倒玉舟。谁家水调唱歌头。

声绕碧山飞去、晚云留。译文:山色与歌女黛眉浓聚一样绿,碧波就像人的朦胧醉眼一样流。

人们都爱登上十三楼,不再羡慕竹西歌吹的古扬州。菰米软糕菖蒲菜,玉壶向玉杯倾倒着美酒。

不知谁家唱起水调歌头,歌声绕着青山飞去晚云又将它挽留。端午遍游诸寺得禅字(宋代)苏轼 肩舆任所适,遇胜辄留连。

焚香引幽步,酌茗开静筵。微雨止还作,小窗幽更妍。

盆山不见日,草木自苍然。忽登最高塔,眼界穷大千。

卞峰照城郭,震泽浮云天。深沉既可喜,旷荡亦所便。

幽寻未云毕,墟落生晚烟。归来记所历,耿耿清不眠。

道人亦未寝,孤灯同夜禅。译文:乘坐小轿任性而往,遇到胜景便游览一番。

在寺院里焚香探幽,品尝香茗与素斋。蒙蒙细雨时作时停,清幽小窗更显妍丽。

这里四面环山,如坐盆中,难见太阳,草木自生自长,苍然一片。登上寺内最高的塔,放眼观看大千世界。

卞山的影子映照在城郭上,太湖烟波浩渺,浮天无岸。像卞山这样深厚沉静当然喜欢,也喜欢太湖吞吐云天,无所不容的旷荡气度。

游兴还没有结束,但村落中已经出现袅袅炊烟。归来后记下今天的游历,心中挂怀无法入眠。

道潜也没有睡意,孤灯古佛,同参夜禅。浣溪沙·端午(宋代)苏轼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

流香涨腻满晴川。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

佳人相见一千年。译文:微微小汗湿透了碧色的细绢,明日端午节用芳兰草沐浴。

流香酒般的浴水、油腻布满大晴的江面。五彩花线轻轻地缠在红玉色手臂上,小小的符篆(或赤灵符)斜挂在耳下的黑色发髻上。

与朝云同过端午节,天长地久,白头偕老。端午即事(宋代)文天祥 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

故人不可见,新知万里外。丹心照夙昔,鬓发日已改。

我欲从灵均,三湘隔辽海。译文:五月五日是端午节,你赠与我一枝艾草。

死者却看不见,新结交的知己却在万里之外。往日能够为国尽忠的人,现在已经白发苍苍。

我想要从屈原那里得到希望,三湘相隔的比较远。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宋代)欧阳修 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

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

叶里黄鹂时一弄,犹瞢忪,等闲惊破纱窗梦。译文:五月是石榴花开得季节,杨柳被细雨润湿,枝叶低低沉沉地垂着。

人们用五彩的丝线包扎多角形的粽子,煮熟了盛进镀金的盘子里,送给闺中女子。这一天正是端午,人们沐浴更衣,想祛除身上的污垢和秽气,举杯饮下雄黄酒以驱邪避害。

不时的,窗外树丛中黄鹂鸟儿鸣唱声,打破闺中的宁静,打破了那纱窗后手持双凤绢扇的睡眼惺忪的女子的美梦。端午日赐衣(唐代)杜甫 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

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自天题处湿,当暑著来清。

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译文:端午佳节,皇上赐予名贵的宫衣,恩宠有加。

香罗衣是细葛纺成,柔软得风一吹就飘起,洁白的颜色宛如新雪。来自皇天,雨露滋润,正当酷暑,穿上它清凉无比。

宫衣的长短均合心意,终身一世承载皇上的盛情。上面我节选了一部分,看你需要哪种情景描写,苏轼描写的关于端午的诗句比较多。

6.赞美“粽子好吃”的诗句有哪些

1、《竞渡歌》

年代: 唐 作者: 张建封

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莺。使君未出郡斋外,

江上早闻齐和声。使君出时皆有准,马前已被红旗引。

两岸罗衣破晕香,银钗照日如霜刃。鼓声三下红旗开,

两龙跃出浮水来。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

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坡上人呼霹雳惊,

竿头彩挂虹蜺晕。前船抢水已得标,后船失势空挥桡。

疮眉血首争不定,输岸一朋心似烧。只将输赢分罚赏,

两岸十舟五来往。须臾戏罢各东西,竞脱文身请书上。

吾今细观竞渡儿,何殊当路权相持。不思得岸各休去,

会到摧车折楫时。

2、《端午日赐衣》

年代: 唐 作者: 杜甫

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

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自天题处湿,当暑著来清。

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3、《减字木兰花 竞渡》

年代: 宋 作者: 黄裳

红旗高举,飞出深深杨柳渚。

鼓击春雷,直破烟波远远回。

欢声震地,惊退万人争战气。

金碧楼西,衔得锦标第一归。

4、《端午日》

年代: 唐 作者: 殷尧藩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不效艾符趋习俗,

但祈蒲酒话升平。鬓丝日日添头白,榴锦年年照眼明。

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5、《端午》

年代: 唐 作者: 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7.赞美粽子的句子

1、山西省解州端午,男女戴艾叶,称为“去疾”,幼童则系百索于脖子上,据说这是“为屈原缚蛟龙”。隰州端午,各村祭龙王,并在田间挂纸。怀仁县端午又名“朱门”。定襄县端午,学生需致赠节礼给教师。潞安府以麦面蒸团,称为“白团”,与粽子一起拿来互相馈赠。

2、吃粽子一直是我的钟爱,也许清香的荷叶味儿更具有端午节的气息。

3、妈妈会很早就从河边的芦苇荡采来芦苇叶,煮在锅里,然后将珍藏好久的糯米用凉水泡在面盆里。我们围坐在妈妈的身边,看着妈妈的一举一动。只见妈妈娴熟地把三四张芦苇叶放平,用剪刀裁平芦叶的一边,在左手的掌心,折成圆锥状,然后用右手在面盆里足足抓一把米,投进去,如果再讲究一些,会在米里放进一枚红枣或者花生、赤豆之类。叶子在妈妈的手里折来折去,就出现了一个三角锥的形状,然后用线一扎,一个漂亮的粽子就做好了。

非常高兴能与大家分享这些有关“五色新丝缠角粽”的信息。在今天的讨论中,我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全面地了解这个主题。感谢大家的参与和聆听,希望这些信息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版权声明】

本页面文章五色新丝缠角粽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用户本人,并不代表新高三网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包括不限于图片和视频等),请邮件至37918493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